天朝日不落 第188章

作者:风兮破地

  联盟能够得到各种新技术,靠着技术升级就能推动经济不断发展,因此没必要像英美国家那样去追求阳光下的土地。之所以同

  意跟美国联手对付大英帝国——虽然美国外交人员没有这么说,但做的就是这个事——只是因为不想被英美联手针对。

  所以联盟一点都不急,只管发展自身的实力。只要将联盟建设好了,其他的事情自然是水到渠成。但是,联盟不去满世界的搞事,并不代表事情不会找上门来。

  1917年9月7日,中亚军区得到消息,说是在当地的几个牧场受到了其他部落的袭击。草原部落之间经常打来打去,在中亚那块地方,部落之间为了一口铁锅就能开战,打来打受到袭击这种事情实在是太寻常不过了。

  当地的负责人刚开始没当回事,只是按照惯例派了几个民兵过去。但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派去查询情况的人还没回来,武装部就收到了军区的电话,让他们立刻召集部队,前去救援野木镇。

  “没有这个必要吧........是,是,我们立刻就去!”

  民兵连长挂上电话后松了一口气,然后立刻大叫起来,“集合!马上让所有人集合,去后勤部把武器弹药领出来!”

  “啊?连长?怎么了?”

  “有敌人进攻野木镇,我们去干掉他们!”

  “额........连长,有多少敌人?”

  “我们不管敌人有多少,只管敌人在哪里!”

  “.........”

  野木镇是一个很小的镇子,平常没有多少人,只有在快要下雪的时候,周围的牧民和批货商人才会多起来。在中亚这片尚未开发的土地上,像野木镇这样的村准还有很多,它们是联盟所能控制到的最基层组织,是【人革联】在中亚统治的节点。

  当民兵赶到野木镇的时u,战斗正在激烈的进行。进攻的一方在朝着镇子里面放枪放炮,镇子里面的人也在朝外面打枪,“乒乒乓乓”打的十分热闹。

  发起进攻的一方不光是有步枪,还有几门大炮。虽然大炮打的不是很准,但大炮就是大炮,将镇子里面的几个警察打的抬不起头来。

  “居然有炮!”

  民兵连长不是没见识的人,他曾经跟随李大帅一起去过俄国,跟德国佬打过仗,知道大炮的威力。敌人的那几门炮不够粗,也不够长,看上去像是野战炮,应该没有德国佬的榴弹炮厉害,但大炮就是大炮,威力绝不是步枪所能比拟的。

  但大炮不是敌人的专利,民兵连一样装配有火炮。虽然只是迫击炮,但迫击炮也是炮不是?

  展开部队,轰上几炮,然后在唯一的机枪的掩护下,发起刺刀冲锋。这种技战术水平要是放在的欧洲战场上,肯定是活不了几天,但是在中亚这块原始而野蛮的地方,就显得很厉害了。

  围攻野木镇的敌人至少有五六百人,有机枪有大炮,还有不少的马匹和骆驼,却被民兵们的一个冲锋就击退了。

  前来袭击野木镇的是几百里外的部落,这些信奉绿教的部落战士在冷兵器时代是打仗的好手,可现在已经不是中世纪,光靠着对真主的信仰加成是打不了胜仗的。

  英国人和俄国人只需要派出几千人就能打得伊朗人抱头鼠窜。在野木镇外的那些绿教徒也拿着洋枪洋炮,但是战斗力并没有提升多少。

  这次危机很快就被化解了,但这只是开始。在之后的时间里面,经常有伊朗人对当地的农场和村镇发起攻击的事情发生。有的袭击被击退了,有是有则是没有。

  中亚这地方还处于较为原始的状态,村镇被攻破后,敌人进行了血腥的屠杀,有的时候甚至是虐杀。他们不是为了杀戮而杀戮,而是为了享乐而杀戮。

  情况越来越糟糕,中亚军区不得不派出正规军讨伐。然而敌人正面的战斗力不强,却十分狡猾,总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深得游击战的精髓。

  事情层层上报,情况也很快就被查清楚了。敌人使用的是英制武器,那些部落战士的队伍里面还有英国教官。很明显,这是英国政府为了争夺中亚的控制权而搞出来的事情。

  收买当地部落替英国人卖命,这种事情英国政府以前就没少干。世界大战结束后,大量的军队复原,数十上百万的步枪大炮都成了累赘。那些杀人的武器是不能随便乱扔的,储存起来吧,还要修建大量的仓库,而且保管武器也是要花钱的。

  卖出去呢?基本上卖不出去。在世界大战期间,各国都生产了海量的武器,德国生产了850万支步枪,28万挺机枪;英国生产了400万支步枪和24万挺机枪;就连俄国也生产了330万支步枪和3万挺机枪,其他国家也生产了非常多的武器。

  战争结束了,这么多的武器一下子涌进国际军火市场,将军火变成了白菜价。德国政府在满世界的售卖武器,主要是卖给了南美的那些国家,南美有亲德的传统。退伍的军人也有很多去南美当教官的。

  英国则是支援

  了国民法国一些武器,再就是用武器弹药武装了中亚的部落,让那些真主的战士去联盟的地盘上杀人放火。

  【人革联】外交部立刻向英国发出了抗议,英国外交大使却表示中亚的事情跟他们没关系,还建议对当地的宗教冲突很关系,希望派出国际红十字会去调停当地的武装冲突。

  第七百零二章 分辩

  朱尔典之前是英国驻华大使,等到【人类革新联盟】成立后,又成了驻联盟大使。他是牛津大学毕业的文学硕士,按照英国政界的传统,应该是可以继续往上升的。但他的出身太低,不像丘吉尔那样出身于贵族,而只是一个农夫之子,所以他就没可能跟温斯顿*丘吉尔相提并论。

  哪怕丘吉尔的鲁莽行动葬送了15万大军,朱尔典也没法追上丘吉尔的脚步。

  朱尔典用很诚恳的语气说道:“我国没有必要和贵国在中亚发生冲突,那样做对英国有什么好处呢?”

  “但是袭击者使用的是英国武器,还有英国军官在袭击者的队伍中出现,这总不是假的。”

  朱尔典觉得很憋屈,堂堂大英帝国的大使,什么时候要低三下四地向别人解释了?然而今时不同往日,大英帝国就只剩下了一个空架子,不得不向联盟解释事情不是英国政府干的。虽然英国政府以前经常干这样的事情,但这次真的不是。

  唐宁街是这样说的,朱尔典也相信这一点。就算心中不怎么相信,表面上也是相信了的。

  “.........大英帝国在撤离比利时的时候,遗失了很多的武器。德国政府手中有大量的英制武器,或许是德意志帝国将那些武器卖给了绿教徒。”

  “英国军官呢?这又该怎么解释?”

  “或许是德国军官假扮的罢,德国人和英国人在外表上看起来没有任何的区别。光看外表,是很难分清一个人是德国人还是英国人。”

  “您是说,有人故意陷害英国政府,想要挑起大英帝国和联盟之间的争斗?”

  朱尔典叹了口气,“应该是这样。”

  “姑且相信大使先生说的是真的,英国没有同联盟开战的理由。那么,我方在解决中亚问题的时候,相比英国是不会阻扰的了。”

  朱尔典心生警惕,“联盟打算怎么解决中亚的问题?”

  “我想,占领德黑兰是个不错的方法。只要控制了德黑兰,就能从源头上解决.........”

  “大英帝国绝不同意对中亚局势的任何单方面改变!”

  “哎,这只是一个建议,大使先生不要激动,喝茶,先喝茶。”

  茶是好茶,今年产的西湖龙井明前茶。朱尔典在中国住了许多年,能够分辨出来差得好坏,但是他现在心中隐隐生寒,哪里还顾得上品尝茶水的滋味?

  这一百多年来,中亚一直是英国和俄国的角力场,现在英国在中亚的对手换成了比俄国更强大的【人革联】,想要重新划分中亚的势力范围,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英国政府不能就这么轻易地将中亚交出去,英国政府的外交人员打算用切香肠的战术,将中亚的利益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用那些被切得像是香肠一样的利益来拖延时间。

  现在英国是遭了难,但是根本还在,只要花上几年时间,就能重新恢复力量。到了那个时候,大英帝国依旧是威镇寰宇的日不落帝国。

  但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时间。

  大战给英国带来的损失,比战前的任何预料都大。大战中仅英国本土就死亡七十五万人(不包括除英国本土外的死亡约二十万人)。英国的商船,在战争中损失了百分之七十,而美国和【人革联】的造船业却在大战期间有了巨大增长。英国的对外贸易,由于战争期间德国的封锁和民用工业生产的急剧下降,使出口贸易减少一半以上,出口额被美国和联盟超过,而退居世界第三位。

  与此同时,英国的进口额却増加了几乎达一倍,造成对外贸易巨额逆差,由战前1910年的不到二亿英镑,増至1916年的近八亿英镑。为了应付庞大的战争开支和弥补巨额的贸易逆差,英国只得靠借债度日,由原先的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英国政府把战争的沉重负担压在广大劳动人民头上,国内公债从19141年8月的4亿五千万英镑增加到战争结束时的七十亿英镑。外债数目也同样惊人。

  大战结束后,英国直接同军事生产有关的钢铁等重工业部门生产急剧下降,同时英国政府继续滥发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引起国内物价猛涨,英镑的购买力降到战前的三分之一。1917 年春,英国不得不宣布放弃了金本位,因为英国的黄金已经在战争期间被花得七七八八了。

  世界大战对英国经济实力影响巨大,也使其对自治领和殖民地的政治控制能力下降。总动员唤醒了英帝国内各自治领和

  殖民地的民族情感,大英帝国内部的离心趋势加剧。因此,一方面英国越来越依赖帝国各海外联邦,努力加强帝国内部的经济纽带并扩张帝国,另一方面自治领开始要求与英国平起平坐,殖民地则寻求更多的自治权利并争取独立。

  当英国对德宣战后,英国各自治领和殖民地没表示任何异议,并毫不迟疑地投入战争。但随着战事的拖延,和战争中各参战国民族意识的加强,各自治领和殖民地渐渐注重其民族利益。英帝国各自治领在参战时,像主权国家那样独立指挥自己的军事行动,不再接受英国的干预,

  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凭什么去挑衅实力强大的【人类革新联盟】?别说挑衅了,大英帝国甚至对【人革联】想要进军德黑兰的想法都没什么好办法。

  听到联盟外交人员公然声称要占领德黑兰的声明,朱尔典心中生寒,然后色厉内荏地强硬表示不接受任何对中亚局势的改变。

  “帝国曾经和俄国一起维持了伊朗和中亚的和平,现在沙俄帝国并入了【人革联】,势力范围划分应当维持原样。”

  “如果英国政府能保证中亚不会再有针对联盟的袭击,我们可以承认原先的势力划分。但是如果英国政府不能约束伊朗和利拉克的绿教徒,那么人民军就有权利自由行动。”

  林永昌不希望继续打仗,想要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但国内还是有一些人希望能够继续开疆扩土,这些人里面有中国人,有俄罗斯人,还有日本人和其他加盟国共和国的人。

  第七百零三章 波兰

  “美国政府或许真是想要对英国动手,但他们绝不是想要和我们平分英国人的殖民地,而是想要独吞。”

  林永昌对王琦、杨度、莫洛托夫等人说道:“美国和英国都是属于西方文明,还都是盎格鲁—萨克逊人种,算得上是同文同种。一旦英国保不住世界霸主的位置,英国的统治阶层定然会将霸权移交给美国,以图保存元气,方便日后东山再起。”

  列宁用熟练了许多的汉语说道:“美国的商人和英国的贵族之间经常通婚,如果出现霸权转移的情况,英国的统治阶层变成美国的统治阶层是很容易的事情。”

  “对咯,就是这样。你们听说过泰坦尼克号的事情吗?”

  “泰坦尼克号”曾经是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邮轮,在1909年开工,1911年下水,然后在第一次出航的时候就沉没在了大西洋中。那是一次非常惨烈的海难事故,死了一千多人,但是跟世界大战比起来,就算不上什么。

  同志们大多是没听说过这个事情的,或许有人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介绍,可都过去那么多年了,谁还能记得清楚?

  斯大林同志却说道:“我听说过。”

  大家都看向这个不甚高大,也不太好看的男人。斯大林侃侃而谈,他在海参崴待了好些年,汉语比导师还熟练,“泰坦尼克号是美国认最豪华的邮轮,第一次出航就沉没了,这说明美国的造船技术还有很多不足,远不能同英国和德国相比。”

  林永昌先是有些惊讶,随即赞许地道:“斯大林同志的观点很新颖,这个角度是我没想到的。美国不光是造船技术不过关,在很多方面也不是很出色,但也有不少优秀的地方,比方说他们的机械化农业,就要比我们做的好。”

  “另外,我想说的是,泰坦尼克号上有不少美国的富商和英国的贵族。见一叶而知秋,窥一斑而知全豹,英国的贵族阶层和美国的商业精英已经合流了,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我们现在的目的还是增强自身的实力,只有自己的力量强大了,才能无惧那些魑魅魍魉。”

  列宁同志听得很吃力,他能用汉语进行日常的对话,但是对于成语和古文之类的东西还是七窍通了六窍,不过林主席的大概意思他还是能明白的。

  他沉思了片刻,“以联盟现有的实力,足以解放更多的地方。帝国主义列强的实力在战争中消耗了太多,现在是解放整个旧大陆的最好时机!”

  “不,还不够。帝国主义的统治阶级是不在乎伤亡的,丘吉尔不是说了嘛,除非是死掉最后一个印度人,否则英国决不投降。”

  列宁本来是赞同先建设好联盟,然后再去解放全世界的。但是等他将联盟的家底摸清楚后,又改变了主意。【人革联】每年能生产超过3000万吨钢铁,有六万万五千万人口,还有在世界大战中积累的财富,这么多本钱拿在手里,还发育什么?赶快去解放全人类吧!

  当然,林永昌是不会同意这种观点的。他并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虽然总体上是偏左的,但是并没有解放全人类的想法,有的时候他甚至会怀疑解放全世界的必要性。

  要是整个地球都统一了,那会不会出现一个完全不受制约的强权政

  府?资本主义是很糟糕,但是官僚主义也好不到哪里去。要是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了官僚资本,那就是最糟糕的资本主义。

  不过考虑那些都太远了,路要一步步走,饭要一口口吃,现在的小目标是编制“二五计划”,然后将之完成。为了完成这个目标,联盟需要一个稳定而安全的环境。

  “中亚的事情大约真的不是英国人干的。”

  军委的同志说道:“在罗马尼亚和波兰那边也出现了边境上的摩擦,尼古拉斯大公希望中央能授予他进攻波兰的权力。”

  波兰和芬兰都是趁着沙俄帝国衰落的时候独立出去的,芬兰还好一点,只是自治,还找了阿列谢克去当芬兰大公,依旧是沙皇陛下的臣民。芬兰人本来是要让阿列谢克*罗曼洛夫当芬兰国王的,可是【人革联】的中央认为芬兰是自治领,而不是一个国家,因此阿列克谢只能当大公了。

  芬兰不是【人类革新联盟】的核心领地,实行的制度也跟联盟不同,但还是留在了联盟的框架之内。而波兰则是彻底地独立了出去,这让包括尼古拉斯大公在内的很多俄罗斯人很不满意。

  两年前就有俄罗斯的同志提出来要收复波兰。当时的联盟忙着对付临时政府和苏维埃政权,将波兰的事情搁置了。后来又要忙着给沙俄帝国善后,联盟的主要力量放在了恢复俄罗斯的工农业生产上,波兰的事情就继续拖了下来。

  在联盟的大力整顿和扶持下,俄罗斯地区的生产力恢复的很快,然后俄罗斯那边的同志就觉得是该跟波兰算一算账了。收复波兰之类的言论都被林永昌压了下来,但是波兰人居然不知道好歹,竟然敢主动挑衅,这还能继续忍下去吗?

  在欧洲的将军们义愤填膺地表示要惩戒波兰,要将波兰重新变成俄罗斯的一部分。还有人高呼“俄罗斯不能失去波兰,就像是中国不能失去山东一样”。这就是扯淡,林永昌知道某个时空中的俄罗斯不光是失去了波兰,连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都没有了。

  老实说,林永昌不在乎波兰那块土地,也不在乎波兰的人口。解放波兰并不是不可行,就这么放着也可以。只要波兰能当好联盟和德国之间的缓冲带,不加入任何反对【人革联】的组织,联盟还可以保证波兰的独立。

  但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波兰不要给联盟找麻烦。

  “有一些波兰军队袭击了边境的哨所和村庄,袭击者使用的是德制武器。”

  军委的同志继续汇报,“据报告,毕苏斯基等人已经被德国政府释放,并在波兰政府中担任领导职务。”

  “军委认为波兰人的行动是德国政府指使的?”

  “有这种可能。”

  “或许是德国人指使的,或许不是,”林永昌摇了摇头,“先跟德国外交部联系吧,让他们约束一下波兰。”

  外交部的同志不得不发言,“........主席,波兰政府是亲英美的。”

  第七百零四章 时机

  波兰人很清楚沙俄帝国对波兰领土的占有欲,也清楚德国对波兰的想法,想要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波兰只能选择倒向英国和美国。本来还有法国是一个好选择,可是巴黎革命了,成立了法兰西公社,那些雅各宾派在国内大杀特杀,在国外想着输出革命,波兰政府跟法西公社打了几次交道后,明智地放弃了与之结盟的想法。

  “波兰人是受美国或者英国人指使的?”

  “有这种可能。”

  林永昌想了想,再问道:“毕苏斯基回到华沙了?”

  “是。”

  “那就给毕苏斯基发个电报,让他管好波兰人。要是他管不好,联盟就帮他管了。”

  “只怕一封电报起不到什么作用。”

  外交部的同志说道:“波兰的事情很复杂,毕苏斯基的威望虽然高,但是依旧没办法完全控制下面的情况。”

  “先给他发电报,要是情况得到了好转,那是最好。要是情况没有好转,甚至还恶化了,那我们再考虑下一步的解决方案。同志们,你们怎么看?”

  能参与会议的都是人民党的高层,多半是林永昌的“信徒”,即便不那么迷信林主席的,也相信林主席一定是有办法的。像杨度和列宁这些人,要么是没有军事经验,要么是碍于身份不好说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是没有人表示反对。

  “王传珠同志,你认为呢?”

  王传珠沉默了一会,面无表情地说道:“西部军区应当立刻进入备战状态,”周围投来的目光变得奇异,但是王传珠只当做是不存在,“能战方能和,光靠退让是不行的。如果只是一味地和敌人讲道理,敌人非但不会感激,反倒会觉得联盟暴露了软弱无力的真面目。对敌人的挑衅必须要采取猛烈的反击,才能避免之后更多的麻烦。”

  边上的议论声陡然大了起来,林永

  昌笑着道:“今天大家的表现都很好,斯大林同志想到了我所没想到的,王传珠同志说的,也很有道理。”

  “要不要对波兰开战,还需要进行专门的讨论,但是王传珠同志的意见可以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