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日不落 第195章

作者:风兮破地

  “二五计划”在俄罗斯也有许多重要的项目,除了巴库油田和第聂伯水坝之外,还有在察里津建造的大型拖拉机工厂,在克拉马托尔斯克建立的重型机械厂等。

  出于对未来可能爆发的战争的担心,联盟并没有在波兰投资建立重工业,而是以工业和轻工业为主。

  大部分同志并不认为德国会从陆地上打过来,也不认为人民军打不过德意志陆军,但是他们也同意暂时不在波兰发展重工业。波兰的反抗情绪还比较严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联盟在波兰都要保持高压才行。

  要是按照林永昌的意思,不如让波兰成立自治领算了,就像是芬兰那样。但是既然已经消灭了毕苏斯基政府,那么就应当继续高压通知下去。

  为了控制波兰的局势,联盟在波兰境内建立了生产兵团,很多需要流放的人都给发配到了波兰,这里肯定是要比西伯利亚和青藏高原好的。

  另外,户籍制度和保甲制度也在波兰建立起来了。联盟对波兰的控制比其他地方更严厉。在这里,没有介绍信和“路引”的话,是会被当做是犯罪分子抓起来的。

  翻过年来,就是1921年,“二五计划”进行到了第三年。因为去年“海原大地震”的缘故,“二五计划”的进度受到了一些影响,但是问题不大。在党员和人民热情高涨的奋斗下,“二五计划”的进展很顺利。

  因为林主席有【天朝日不落】,联盟的行政效率非常高,无论是横向对比还是纵向对比,都是前所未有的高。在人民党内部,“能者上,不能者下”的传统得到了贯彻。干部们每三年就会进行一次考核,做得好的能得到提拔,做的不好的则是会被罢黜。

  在林主席的注视下,魑魅魍魉无所遁形。贪赃枉法和滥用职权会受到“肃反委员会”的铁拳镇压,摆烂也不行,甚至连怠工都会被肃反委员会的人抓走,捷尔任斯基同志的眼里可不揉沙子。

  就在联盟快速发展的时候,奥西曼土耳其境内的纷乱暂时告一段落,在世界大战中大放异彩的凯末尔和他的战友们入主君士坦丁堡,夺取了国家政权。

  凯末尔不光是一名能征善战

  的将领,同时也是一名改革家。他并没有称帝,而是召开了国民大会,仿照欧美列强建立了共和国政府,废除了封建的苏丹制。在成为奥斯曼土耳其共和国的总统后,凯末尔首先派出了外交人员,改善和【人革联】之间的关系。

  对奥斯曼共和国来说,最大的威胁依旧来自于北方的强大国度。不管是沙俄帝国还是【人革联】,都是土耳其人挥之不去的阴影,这点从没有改变过。

  如果要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现在的联盟要比沙俄帝国更强,【人革联】的实力是沙俄帝国的三四倍,而且还在不断的变强。

  【人革联】接下了土耳其人递过来的橄榄枝,同对方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和友好通商条约,并且约束了马钰在伊斯兰世界传教的行为。

  凯末尔对绿教其实并不是很在意,事实上,新生的奥斯曼共和国对绿教是持打压态度的,就跟联盟打压东正教一样。凯末尔想要建立的是一个世俗政权,要不是因为做不到,他会将整个教士阶层都干掉。

  奥斯曼共和国成立后,先是通过互不侵犯条约解决了来自北方的威胁,随即派兵和入侵的希腊军队交战。

  在奥斯曼内部混乱期间,希腊在英国的支持下向奥斯曼发起了进攻,并且夺取了一些土地。但是很快,希腊人就被反应过来的土耳其人击退了。

  诚然,奥斯曼土耳其在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但是也锻炼出来了一批精兵强将,而且奥斯曼的体量要比希腊大得多,等到大土耳其人从混乱中反应过来,没费多大的力气就将希腊人赶了回去。

  击败希腊军队后,凯末尔并没有指挥军队杀入希腊。希腊的山地不是那么好打过去的,而且希腊人背后有英国支持,那就更难对付了。

  继续打下去,只会消耗奥斯曼本就不多的元气。击退希腊军队后,凯末尔主动跟希腊政府签订了停战条约,双方都没有失去什么。

  听说了凯末尔做的那些事情后,林永昌给了他很高的评价,认为凯末尔总统是一位有着远见卓识的政治家。

  奥斯曼帝国曾经连出了十代神君,即便后来衰落了,被称作是“西亚病夫”,但依旧有不少的人才。现在出了个凯末尔,也不知道是奥斯曼要中兴了,亦或只是回光返照?

  第七百二十六章 去世

  奥蒂曼土耳其虽然被欧陆列强称作是“西亚病夫”,但是其在欧亚大陆中部的影响力不可忽视。【人革联】和奥斯曼共和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和一大堆其他的条约后,双方的关系渐渐缓和。

  凯末尔总统想要复兴奥斯曼,重现昔日的辉煌,就必须走世俗化的道路,就必须发展重工业。想要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必然要经历种种困难。

  对土耳其人来说,可以学的例子有很多,美国、德国和【人革联】都是从后法国变成世界列强的,其中美国因为地处北美大陆,有太平洋和大西洋作为城池,挡住了来自欧洲的威胁,所以能关起门来发展,这个奥曼斯共和国学不了。

  普鲁士依靠给英国当打手,获得了发展了的机会,然后在色当会战中击败了当时的陆军第一强国,踩着法国人的脑袋登上了列强的宝座。奥斯曼倒是想当英国人的狗,可是英国人要的太多了,凯末尔是以民族主义起家的,他不可能割地和出让国家权益。

  再然后,就只剩下【人类革新联盟】可以作为奥斯曼共和国学习的对象了。联盟在对外宣传的时候,一直声称【人革联】能有现在的成就,是依靠制度的优越性,以及人民的艰苦奋斗。

  凯末尔相信土耳其人也能艰苦奋斗,那么,只要采用联盟具有优越性的制度,就能让奥斯曼重新变成列强吗?

  【人革联】的政策看起来很好很强大,集中力量办大事在理论上是说得通的,成功的例子也有很多。【人革联】的“一五计划”取得了圆满成功,“二五计划”看上去也进行的很顺利。再过个两三年,【人革联】江湖变得更强大。

  但是凯末尔想要建立的并不是一个红色政权,而是资产阶级政权,他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不能让工人和农民变成国家的主人。

  实际上,即便凯末尔想要走红色道路也是不可能的,那样做需要付出非常高昂的成本。工农联盟是很难维持下去的,掌握了权利的人,不管他们以前是干什么的,不管喊得是什么口号,都是新的统治阶层,都想要获取与权利相匹配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变质才是正常的,所以保持初心才是那么的难能可贵。

  凯末尔将奥斯曼从一个神权封建国家变成了世俗化的国家,这已经是他的极限,已经收获了许许多多的反对,他废除了苏丹制度,然后又废除了哈里发制度,接着是“一夫多妻”制度等等,反对他的人不要太多。,

  要是再推行【人革联】的那些政

  策,那就是将大商人大地主也都变成了反对者,纵然是凯末尔这样的人杰,也不能那样做。

  所以,哪怕凯末尔对联盟的成就非常羡慕,也只能一步一步的来。对奥斯曼共和国来说,过往遗留的问题太多了,能将资本主义搞好就算是不错了。

  想要变成列强最好的办法是击败一个列强,这就对军事和经济力量有很高的要求。不管是发展军事力量还是经济力量,都需要投资,投资需要钱,奥斯曼.......缺的就是钱。

  好吧,奥斯曼不光是缺钱,还缺少技术,缺少工程师和训练有素的工人........奥斯曼缺少的东西太多了,但主要的问题还是缺钱,没钱就什么都干不了。

  奥斯曼这样的老大帝国想要从泥潭中挣扎出来,是非常艰难的事情。纵然凯末尔做的不错,但是跟真正的列强比起来,奥斯曼就依旧只是一个蹒跚前行的泥足巨人。

  联盟对奥斯曼土耳其的变化很感兴趣,派出了一些工作人员,收集奥斯曼共和国对具体问题的应对策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要是好的东西,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

  奥斯曼土耳其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值得联盟多花点心思。另外,奥斯曼共和国还是联盟边境上的巨大威胁,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虽然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但谁知道条约什么时候失效呢?

  现在联盟夜袭群:⑥玖④九,叁⑥①三五和奥斯曼相安无事,不代表将来也这样。不过就算联盟将来会和奥斯曼共和国发生冲突,那也回事在很久之后了。在那之前,联盟还有一段安心发展的时间。

  “二五计划”除了在中国和俄罗斯有大量投资,在日本去也有。但日本并不是发展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好地方,日本列岛土地狭小,人口众多,没办法发展机械化农业;同时日本缺少很多必要的战略资源,建设重工业和轻工业都是不太划算的事情。将原料运到日本,然后将产品运出去,何必这么麻烦?直接在中国建厂不是更方便吗?

  所以,联盟对日本区的投资不是农业也不是重工业,而是造船业,还有捕捞业。【人革联】中央在日本建设了好些个鱼罐头加工厂,希望通过扩大产业规模的方式来降低成本。

  密封高温处理过后的罐头能够保存很长的时间,而且便于运输。要是民用市场消化不了扩大的产能,军方还可以大量收购。

  不管是鱼肉罐头还是什么其他的罐头,军队每年都会采购很多,一部分作为军队的补给,一部分作为战略储备存放在各地的仓库中。政府部门也会采购很多罐头,逢年过节的时候作为福利发放给干部和群众。

  罐头产品不光是在联盟内部消化,也大量的出口到国外,赚取了大量的外汇。为了方便运输,联盟还在几年前开发出了“集装箱”及相应的各种配套设施,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

  使用集装箱能够大幅度地提高装卸也运输的效率,减少在运输过程中损耗的时间,这就能大幅度地提升利润。在联盟制定了规格和标准后,“集装箱”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扩散开来,海运发达的那些国家很快就接受了这个新的设定。

  联盟将集装箱的生产也放在了日本,和日本的造船业配合起来,能形成产业规模优势,大幅度降低成本。

  日本区政府对此并不是很满意,他们想要的更多,几次派遣干部前往长安分说,想要在日本发展更多的产业。

  在1921年5月,日本地方政府再次派人前往长安,但这一次不是为了跑关系,而是带来了前首相伊藤博文去世的消息。

  第七百二十七章 债券

  伊藤博文当了几十年的日本首相,活到了八十多岁才去世,可以称得上是喜丧。为了表彰伊藤博文对联盟趉的卓越贡献,林永昌亲自给日本前首相写了悼词,举办了盛大的葬礼,并将其葬在秦岭上的国家公墓中。

  “美国大流感”之后,【人革联】中央在全联盟范围内推行火葬,老实说,这项制度推行下去的阻力很大,现在只是在城镇中施行,广阔的农村里面还是跟以前一样。

  有些地方厚葬攀比之风非常浓烈,以至于出现了死不起的现象。在一些地区,只要家中的长辈死了,大操大办之下,家中的积蓄花光了不说,还要背上一屁股债务。

  联盟现在对农村的态度是鼓励火葬,打击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就这还遭到了很大的反对,地方上很多人说不大操大办就是不孝云云。中央正在酝酿新一波的运动,将对农村中的各种乌烟瘴气的事情进行专门的清理。

  中央要将伊藤博文给火化了,然后埋在秦岭上,日本方面似乎有些不太愿意,但最终还是没有人站出来表示反对,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伊藤博文出生于1841年,比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晚了一年。他成长于“黑船

  来航”时代,青年时代热衷于“尊王攘夷”,后来转而成了西化派,投身于“倒幕运动”,参与了明治维新和西南战争,积极地策划了中日甲午战争。

  他在前半生的思想经历了一次剧烈的震荡,政治立场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然后,人民党在中国崛起,并在朝鲜战争中粉碎了日本的陆军师团。当日本处于风雨飘摇的时候,伊藤博文再次转变了政治立场,主动拉开了“大正维新”的序幕,再次站到了历史的潮头。

  纵观伊藤博文的一生,连续来了两次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左右横跳却能始终站在正确的一方,把持日本政府长达四十多年,将日本带入了新的时代。这样的人物,遍数日本历史也找不出来第二个。

  等到伊藤博文去世后,联盟中央降下了半旗,以示哀悼。

  在伊藤博文同志的追悼会上,林永昌用简短的文字描述了伊藤博文波澜壮阔精彩纷呈的一生,最后总结道:“........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的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随着伊藤博文的去世,参与过明治维新的那批人已经全部不在人世。日本从一个独立的国家变成了联盟的地方政府,《朝日新闻》上说“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有人认为,属于明治元老们的时代在十几年前就已经结束了,自从在朝鲜战场上被打得一败涂地之后,东亚就进入了林永昌主席领导的新时代,这是无可置疑的。

  “........伊藤公爵无疑是一个伟大的人,可惜的是,他和林主席生在了同一个时代;幸运的是,他和林主席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因此而使自己变得更加伟大.......”

  日本人天性喜好夸张,在日本的各种报纸上,将伊藤博文吹嘘成了古往今来日本最伟大的人,然后顺便将林永昌给吹嘘了一番。

  尊敬强者是人类的共性,伊藤博文虽然对无能之人不假辞色,但是他的的确确从破灭的边缘拯救了日本,并将日本带入了新的时代,这样的功绩值得日本人大吹特吹。至于林主席,在日本已经不是人了,而是上升到了神明在世的地步。

  因为神道教没有染指政治权利的原因,日本政府对神道教并没有采取严厉的打击。在很多历史悠久的神社和寺庙中,林永昌拥有了一席之地,逢年过节的时候接受日本百姓的朝拜。

  在汽车司机和船员群体中,还流行请来有林主席头像的徽章当做平安符的,据说效果非常灵验。

  日本政府对这些封建迷信活动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搞的太过分,也就不会去管。日本的神灵太多了,号称是“八百万神明”,连厕所里面都有神,再多一个新的神明,根本就不算是事。

  伊藤博文的去世对日本的局势没有多大的影响,几年前他就已经不在担任日本首相的职务了。半个月后,一切都恢复了正常。

  “二五计划”在日本有好些大型项目,日本人也是攒足了劲的在搞建设。在这个如火如荼的时代,日本人民也有着万丈豪情。

  虽然日本不适合发展机械化大农业,但联盟中央还是提供技术和资金,在日本建立了大型的化工厂,以解决日本农民对化肥和农药的需求。

  除此之外,联盟还在日本建立了几家农机厂,主打中型和小型拖拉机。当然,日本最具优势的产业还是造船业,很多日本工程师已经走出了日本列岛,在联盟的各大造船厂担任主要负责人。

  经历了大前年和前年的瘟疫,以及去年的“海原大地震”之后,联盟依旧干劲十足。因为出口贸易的激增,以及国内消费能力的增加,中央政府筹集了更多的资金,“二五计划”顺利地进行。

  同时,中央政府也做好了今年再来一次什么灾难的准备。不管是瘟疫还是地震,都会连绵不断地有后续情况的。

  宁夏那边真的又发生了几次地震,但是烈度都不大,应该是去年大地震的余波,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在宁夏之外的地方也很少有人觉察到。

  虽然一切都进行的很顺利,但是“二五计划”最后13%的资金还是没有着落,中央政府决定发行一期建设债券。总数额50亿人民币的债券放出来后,很快就销售一空。

  这么快就将债券卖了出去,很是出乎同志们的预料。按照预测,是要在两个月内卖完的,而且中央政府还准备让银行将剩下的债券全部打包。但是没有两个月,也没有剩下,在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内,50亿人民币的债券就卖光了。

  不光是国内的人民踊跃出资购买,也有很多外国政府和个人购买了大量的债券。联盟给出的利息并不高,每年5%的利息,五年后到期连本带利偿付,但是联盟的信誉非常好,购买【人革联】的债券是稳赚不赔的事情。

  第七百二十八章 转变

  时间很快

  就来到了1922年,联盟的“二五计划”已经开始进入了倒计时。在发行了一轮“建设债券”后,联盟的建设用资金变得很充足,因此各项工程的进度比计划中的要快了不少。

  在这一年,英国和德国,还有法兰西公社,这三大列强总算是从战争的后遗症中走了出来。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生产相对过剩,战争消灭了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消灭了各个主要参战国相当一部分的工农业生产能力,因此,在战争结束后,各国的经济增长很强劲,并在几年后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期。

  在欧亚大陆上,各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是在北美,美国却陷入了经济衰退的怪圈之中。

  随着欧陆列强实力的回复,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控制力逐渐变弱了。大量的剩余军火涌入拉丁美洲,使得南美各国的军事力量急剧增长,加上背后有英国的支持,南美各国渐渐地收回了被美国强行夺走的利益。

  这导致了美国国内的矛盾激化,不少地方出现了动乱,这又进一步的削弱了美国的生产力。在过去的1921年,美国的钢铁产量没有像有些专家估计的那样恢复到4000万吨以上,反而是一路降到了2500万吨。

  从今年的情况来看,美国的经济也未能复苏。世界第一工业国的帽子就落在了联盟的头上,还是连续两年,加上今年要连续三年了。

  就算美国能在今年下半年恢复工农业生产力,也没办法重新回到世界第一工业国的位置了。联盟的“二五计划”实行的不算是太顺利,但是进度都是完成了的。在三年多的时间中,【人革联】的工农业实力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今年的钢铁产量要达到6000万吨了。

  这就很尴尬,联盟一直宣传自己是发展中国家,说要用第二个“五年计划”初步完成工业化。但联盟现在不光是世界第一大国,第一人口大口,第一工业大国,大约还能算得上是第一工业强国。

  在新兴产业方面,比如说汽车、电冰箱、空调等,联盟的生产能力已经超过了美国,便是称作世界第一工业强国也没有什么问题。

  五年前,【人革联】工人的平均工资只有美国的一半,现在则是上升到了三分之二,在某些高科技产业方面,工人的薪资已经不在美国之下。

  在另外一个时空中,美国被称作是“车轮上的国家”,现在则是被用来形容【人革联】。联盟的领土实在是过于宽广,即便是年复一年的修建铁路,也没办法把所有地方都用铁路连系来。

  从火车站到很多地方,汽车和拖拉机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特别是拖拉机,能用来干很多事情,几乎成了联盟农村的标配。

  农会对购买汽油和柴油是有补贴的,而且联盟的汽油卖得很便宜,这进一步促进了拖拉机和各种汽车的销量。

  另外,联盟还发展了液化气技术,使用液化气作为燃料在城镇中变得非常流行,已经超过了蜂窝煤,成了城市居民的主要燃料。

  【人革联】变得越发强大,这使得周围的国家感受到了越来越强的压力。东南亚和澳洲已经变成了联盟商品的倾销地。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是人类的本能,联盟给世界各地带去了新的生活方式,并从中攫取了大量的利益。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类革新联盟】还自称是发展中国家,是不是有点不妥?

  林永昌对世界第一的名头并不怎么看重,他在讲话中号召同志们要戒骄戒躁,要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以人均来算,联盟的钢铁产量还算不上多,我们要补的课还有很多........”

  要是“人均”也不行了,还有“历史人均”,只要联盟坚称自己还是发展中国家,那就一定是发展中国家了。

  各大列强政府不想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对联盟取得的成就也不怎么报道,在报纸上经常出现的是跟联盟的贸易纠纷。

  随着欧陆列强的经济复苏,他们不想让联盟继续霸占着市场,因此做出了激烈的应对。美国的经济萎靡,需要保护国内的市场,有提高关税的迫切需求。

  不管是经济变好还是变坏,总而言之,都是联盟的错!

  联盟和各国之间进行了新的谈判,以解决贸易上的纠纷,但是英国佬却是非常坚决地再次祭出了“帝国特惠制”,一点汤水都不想留给联盟,以及任何其他国家。

  在非洲的国民法国是大英帝国忠诚的小弟,同样没办法在英国的殖民地上捞到油水。英国人用武力和行政力量筑起了一道高墙,将大英帝国和它的殖民地圈在了墙里面。

  不管是电冰箱还是收音机,英国现在都能生产了,不需要再用市场换技术了,自然要搞贸易壁垒这一套。这是后发国面对发达国家常用的招数,美国和德国都对英国用过。现在,轮到英国对联盟用

  了。

  美国和德国不像英国佬那么顽固,虽然也有对一些来自联盟的产品征收高额关税,但是双边贸易还是能够进行下去。联盟的第二个五年计划中有超过1500个大型项目,还有数量好几倍的中小型项目,需要购买大量的机器设备,这就是贸易的基础。

  另外,美国还是农业大国,每年出口大量的小麦、大米和烟草等农产品。要是美国彻底对联盟关上贸易的通道,这些农产品的出口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在联盟和英国、美国和德国进行贸易谈判的时候,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使得中国和英国之间的关系急速恶化了。

  在埃及宣布了独立之后没几天,香港的工人举行了游行,抗议港英当局的压榨和拖欠工资的行为。英国资本家开出来的工资本来就低,平常要压到二十天才会发工资,但是英国老板以经济形势不好,生意难做为理由,要将工资压上三个月。

  这不是一个两个老板这么做,而是香港的英国老板,还有其他老板都这么干。或许有些资方确实是遇到了困难,但工人是要吃饭的,他们就靠那么一点工资生活,还要养家里的老人小孩,三个月不发工资,真是让很多人活不下去了。

  然后,理所当然地发生了游行和罢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