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日不落 第201章

作者:风兮破地

  斯大林将原布尔什维克的同志数了一遍,除了他自己外,没有更好的人选!

  想到继续进步,最重要的是林主席的决定,但是列宁同志的意见也很有分量。林永昌主席一直都对列宁同志很尊重,只要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同志能在林主席的面前将自己的名字提一提,事情就算是定下了六成。

  列宁同志注射了镇定剂,正在睡觉之中,斯大林和其他人被安排在不远处的房间中休息。在第二天早上,斯大林很早就起来了,想要去和列宁同志谈话,然而有人比他更早。

  隔着房门,布哈林的声音传了出来,“.........主要问题还是农民的问题,但我不认为用国营农场或是合作社的方式将农民组织起来是一个好办法.........”

  斯大林皱起了眉头,不由自主地又摸出了烟斗。他也不赞同在农村进行强制性的大规模的集体化,但不是因为那样不好,而是因为林主席不喜欢。

  既然林主席不喜欢,那么斯大

  林也就不赞同了。

  布哈林和列宁在房间中交谈,斯大林听了一会,在护士过来之前,决定去院子里面散散步,顺便抽上一口。

  抽完烟后,他找到了和列宁同志谈话的机会,并抓紧时间,将自己的立场阐述了一遍。当他述说的时候,列宁同志斜靠在病床上,听得很认真。

  这是好事,但是,列宁同志在听完了之后,并没有给出斯大林想要的承诺。他的心沉了下去,面上的表情依旧坚定,没有丝毫的变化。

  “列宁同志,我已经在这里待得太久了,打扰了您的休息。”

  列宁的面容上有掩饰不住的疲倦,“不,这没关系,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斯大林站起身来,“您还是先休息吧,要是再继续说下去,克鲁普斯卡娅同志会不高兴了。”

  从房间中出来后,斯大林的心情有些沉重。他必须要做更多的事情,才能保证达到目的。所以,他将注意力放在了疗养院外的公路上。

  好运总是会眷顾有准备的人,斯大林第一个发现了从道路上开过来的车队,第一个发现了从汽车上下来的林主席。于是他也成了这里的第一个和林主席进行交谈的人民党高层干部。

  “医生说是列宁同志年轻时候落下的病根,发病后又不注重休息,所以才导致了病情的复发。”

  斯大林不急不慢地跟在林主席的身边,快速地将列宁同志的病情陈述了一遍,然后又用简短的语言汇报了自己这半年来的工作进度和得失。他说的很快,但是很有条理,三两句就将事情介绍清楚了。

  林永昌听完后脸上露出了笑意,“斯大林同志,你在工作岗位上的成就有目共睹,或许,应该要给你加加担子了。嗯,你刚才说的那些还是太简略了,把它们写成报告,然后交到我的办公室来.........一个星期能写完吗?”

  斯大林顿时觉得脚步也轻快了起来,他连连点头,“够的,我会在一个星期内写完,然后交到您的办公室。”

  一个月后,列宁同志去世了,留下了尚未完成的著作。斯大林同志被调离了原有的工作岗位,进入了“肃反委员会”,协助捷尔任斯基同志的工作。

  对于新的工作岗位,斯大林不是特别满意。“肃反委员会”的工作很重要,在“肃反委员会”的工作经历会增强他在联盟中央的话语权,但这并不是他想要的,而且很容易收获一大波的仇恨,对将来的继续进步造成了阻碍。

  可是他无法拒绝这个任命,“铁面人”捷尔任斯基同志对待谁都是一视同仁。斯大林很肯定,要是自己拒绝进入“肃反委员会”工作,一定会引来捷尔任斯基同志的怀疑,然后会对他进行秘密的调查。

  纵然他没有犯什么路线上的错误,但只要去找,总是能找出问题来的。比如说,跟巴浦洛夫和铁木辛哥等人交往过密,在那些人的提拔过程中出了不少的力气,这难道不是滥用职权?

  斯大林自己认为这不是滥用职权,有能力的同志就应该得到提拔,应该负责更多的更重要的事情,但是捷尔任斯基同志未必会这么认为。

  除了斯大林被调整了工作岗位,斯维尔德洛夫和其他几名同志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斯大林并没有能完成地继承列宁的政治遗产,还被调到了“肃反委员会”工作,这让他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绷紧了脸,看上去就像是第二个“铁面人”。

  随着列宁的病逝,布尔什维克在联盟内部的影响进一步的降低,很多人已经忘记了圣彼得堡苏维埃政权的事情,那种昙花一现的政权,跟临时政府有什么区别呢?都不过是为王前驱罢了。

  没有强大的苏联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同志就没办法得到另外一个世界中那样的赞誉。鲁迅先生说,是儿子生出了老子。儿子能生出老子吗?这是明显不可能的事情。

  鲁迅先生的意思是,后来者的成就,决定了前人的历史地位。曹丕要是不篡汉,曹操就不是魏武帝。没有斯大林和其他人建设成的强大苏联,列宁同志就成不了无产阶级的导师。

  远在巴黎的托洛斯基为列宁撰写了追悼词,但也不认为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是伟大的革命领袖。被打败,被驯服了的列宁,肯定称不上是伟大领袖的。

  只有林永昌对列宁充满了敬意,他对列宁同志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写下的著作非常重视。那些文章不见得就一定正确,却是列宁同志对联盟内部各种问题的总结和看法,以及应对之策,有着借鉴的意义。

  长安城的未央宫中,林永昌将列宁的遗稿合上,用砚台压好,接着走到窗户边上,注视宫殿外面的长安城。良久,他的声音在窗户边上响起,“列宁去世了,从此以后,就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了。”

  实际上,从【人革联】开始,就已经

  进入了新的时代。但是对于林永昌来说,列宁的去世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这才是真正的新时代的开始。

  第七百四十六章 守望互助

  自从【人类革新联盟】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后,世界的格局就已经完全不同了。列强们都对年产6700万吨钢铁的超级大国心生畏惧,但那还只是各国政府高层的共识,在民间,还有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人革联】是何等的可怕。

  在1924年,也还有很多人没能认清【人类革新联盟】成为了超级强权的事实,但是他们都感受到了联盟商品的无处不在。

  工业化大生产的特性是:生产得越多,就会越便宜。

  联盟不光是生产的多,而且用上了很多的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方式,加上有着庞大的训练有素的工人群体,所以产品的成本价格被压到了很低的地步。

  以汽车为例,美国的福特公司是引进了联盟的流水线生产技术后,将T型车的售价降低到了260美元,这个价格能让普通美国工薪家庭基本都买得起汽车。而同期英国最畅销的平价家用车型,售价约为275英镑,大约相当于803美元,价格是福特T型车的三倍!这样的价格优势,作为消费者,自然就知道怎么选了。

  但是联盟将出口的小汽车价格给干到了410人民币,差不多是200美元,即便是加上运费和关税,也只有245美元左右,而且性能比福特公司的更好。联盟的汽车价格更低,还更省油。

  虽然只有15美元的差距,但是联盟的汽车就将福特“T”型车打得节节败退。现在全美的汽车公司都联合了起来,游说华府提高对联盟汽车的关税。

  不提高不行,美国的刁民太不爱国了,联盟汽车卖得便宜,那些刁民就一窝蜂的去买外国车了,一点大局观都没有!

  除了汽车之外,还有各种电器和其他工业品,也必须要提高关税,建立贸易壁垒,将越来越多的联盟货给挡在太平洋的另一边。

  几年前,美国和联盟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那个时候联盟还需要进口大量的机器设备,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使得美国的出口大增,帮助美国从战后的经济萎靡中走了出来。

  时移世易,贸易协定当初对美国有很大的帮助,现在却变成了套在脖子上的绞索。美国的统治阶级已经形成了统一认识,必须建立贸易壁垒,才能避免美国经济被联盟控制。

  现在的美国正进入了新一轮的繁荣周期,建立关税壁垒能让国内的工商业界获取更大的利润。有一些美国买办的经济利益会受到损害,但是总体上来说,利润是留在了美国,而是不被联盟给赚走了。

  美国和联盟之间需要谈的不光是贸易问题,还有限制海军军备的事情。美国政府曾经威胁英国和德国,要是它们不参加华盛顿会议,美国就会放开手脚发展大海军。英国和德国建造一条主力舰,美国就会建造两条。

  美国的钢铁产量超过了英国和德国之和,所以有这个底气吓唬英国和德国。但是联盟的钢铁比美国更多,吓唬这一招就不好使用了。

  虽然联盟发展海军的速度并不快,但是联盟既不缺钢铁,也不缺技术和资金,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开始大建。

  就像是当年的欧洲列强异常忌惮美国一样,现在的欧美列强也同样忌惮联盟。而且联盟还跟美国不一样,不是在另外一片大陆上,而是已经将势力范围扩张到了中欧,完成了对匈牙利的控制,距离进入亚德里亚海就只有一步之遥。

  美国外交部多次约见联盟驻美大使,商谈重新修订贸易协定和限制海军军备竞赛的问题,同时,美国政府也和英国、国民法国、法兰西公社、德国和意大利等列强联系,想要组建国际联盟,制定新的国际秩序,以免再次发生世界大战那样惨烈的战争。

  世界大战让欧洲的荣光变得暗淡,然而利益上的对立使得欧洲不可能联合起来。如果出现了这样的迹象,甚至不需要联盟出手,美国政府就会想办法将之拆散。

  美国政府需要的是一个由美国主导的国际联盟,而不是真的想要让欧洲联合起来。

  “国际联盟........不需要让【人革联】加入么?”

  “当然需要。”

  【人革联】占据了旧大陆超过三分之一的土地,这还没算上日本和南洋等地,没有【人类革新联盟】的组织称不上是国际联盟。

  “但是我们可以先达成一致,然后再邀请【人革联】加入。”

  欧美列强都畏惧于联盟的强大,但是,这并不能让他们团结起来。美国人在非洲干的事情,唐宁街是一清二楚。美国佬还给爱尔兰人运去了大批的军火,使得大英帝国不得不同意了爱尔兰的独立。干了这么多事情,然后说要联合起来对付【人革联】?

  正常人绝对不会同意,可是英

  国政府同意了。

  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国的政治家们是非常务实的,他们的底线就是没有底线,只要有利可图,天大的仇恨也能放在一旁。同样的,只要有足够大的利益,哪怕上一秒还是守望相助的盟友,下一刻也能对着盟友开炮。

  整个1924年,列强之间的合纵连横都没有停下来过。所有的国家都想要从混乱的国际关系中攫取最大的利益,避免成为其他列强联合针对的目标。

  即便是强大如【人革联】,也同样需要盟友。在这个混乱的时代,没有哪个国家想要成为众矢之的。

  联盟一方面改善了与德国之间的关系,通过双边贸易加强了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关系,并且在互不侵犯条约到期后,签订了一些补充协议,使得条约能够另一个五年结束后再次自动续约。

  同时,联盟还改善了与奥斯曼土耳其、意大利和罗马尼亚等国家的关系。不一定要跟那些国家结盟,但是不能让它们联合起来针对【人革联】。

  当然,联盟在欧洲大陆上最看重的还是与法兰西公社之间的关系,大家都是红色政权,理应互相帮助。

  第七百四十七章 炸裂

  当联盟达到了年产钢铁7000万吨之后,后劲明显有些不足了。不光是林永昌感受到了这一点,中央的其他同志也都感受到了。

  按照经济学家们的说法,拉动经济发展无非就这么三种办法:投资、消费和出口。去年,也就是1924年,【人革联】的出口额增加了不少,但是在1925开年之后,由于美国设立的关税壁垒,联盟在第一个月的出口总量陡然下降。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失去了北美市场后,联盟的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即便联盟的有关部门又一口气印刷了几千万美元,也不能挽回联盟的损失。

  这些年来,联盟印了十几亿美元,美国佬就算是再迟钝也觉察到不对劲了。新印刷出来的美元一时半会很难投放到美国市场,几条出货的线还被发现了,差点没引起外交纠纷。

  好在有关部门一开始就准备好了后手,美国情报部门没能找到明确的证据,反倒是有不少的线索指向了英国和德国。

  联盟和美国的商业谈判并不是顺利,美国人是铁了心地要搞关税壁垒。英国早就将这招拿出来了,德国政府同样跟上了。

  英国人会使用关税壁垒是在预料之中的事情,“帝国特惠制”是大英帝国存在的基石之一,绝不可能放弃的。之前被迫暂时打开了一道口子,等到实力稍有恢复,英国人就迫不及待地将那道口子给关上了。

  联盟早就料到了英国政府会这么干,所以已经准备好的应对措施。但是德国也祭出了关税这件利器,则是林永昌所没能想到的。

  德国需要联盟的矿石、油料和其他原材料,联盟则是从德国进口了大量的机械设备,双方的生意做得好好的,但是德国却突然单方面的宣布对联盟的三十多种货物加征关税。

  贸易战一旦打起来,对两边都没有好处,难道德国政府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是因为埃里希*冯*鲁登道夫跟兴登堡不对付?还是因为又重新流行起来的“黄祸论”?亦或是出于地缘博弈的考量?

  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情况都是这样了,【人革联】的出口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差不多是完蛋了,想要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就要在投资和消费上想办法。

  为了完成“二五计划”,联盟发行了好几此债券。在实行的过程中,还碰到了两次大地震和一次大型台风,哦,还有“美国大流感”,为了救灾,政府也发行了两次债券,现在的联盟对外的债务很少,在国内的债务却是很多,虽然还比不上美国政府将近230亿美元债务那么夸张就是了。

  联盟中央正在想办法还债,没办法将投资额度翻上一倍。

  建立内循环,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也很难。联盟已经调整过各级工资了,不是说不能在调整一次。但是那样做的话,会留下不少的后遗症。

  要是在以前,出现了经济危机根本就不算是事。东西卖不出去了就不卖,让工厂转行生产军火就是了。军火生产了就是要来用的,足组建起上千万大军,随便找个敌人打上一仗,多余的产能保准消耗得干干净净。

  但是林永昌不想打仗,而且不必要打仗。

  美英德意有联合起来的迹象,那就将现有的一些民用技术卖给他们好了。在获得一大笔资金的同时,顺便点亮新的科技就是,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

  联盟储备了大量的先进科技,拿几项出来不是问题。比如说电视机,欧美列强才建成了无线电广播不久,那联盟就拿出黑白电视机,对无线电还不是降维打击

  ?

  等过上几年,赚到了足够的钱之后,再将落后的生产线卖给美国佬,联盟再换上彩电技术,又是一番降维打击。

  就算是没有科技优势,林永昌也有解决目前问题的办法。从“历史”上,我们能学到很多东西,大放水、大基建,还有炒房地产,都是能拯救经济的好办法。

  不是消费能力不强吗?将分期付款的好办法拿出来,不管是干什么都能分期,买房、买车、结婚、养孩子,分期付款的年限可以拉到三十年,或者六十七年也行。要是贷款没还完借债人就去世了,这不是还有后代子孙接力吗?

  金融创新,万众创业,保证能让经济火爆起来。

  事实上,美国就已经推出了分期付款的项目,所以美国现在的经济增长强劲,当真有鲜花着锦,鼎上烹油的架势。

  在欧美列强的压力下,联盟放开了“上海统筹委员会”的一些限制,将大量的技术和设备卖给了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像是电冰箱和空调的生产线都是给钱就卖,既然欧美列强不让卖产品,那就卖生产线好了。

  英国和德国已经自行发展出了一些相关的技术,现在联盟愿意转让技术,这就让英国和德国的科研团队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继续自主研发吧,要投入大量的金钱不说,还要消耗很多的时间。要是竞争对手买了生产线回来,开足马力地生产,很快就能将市场给占满。要是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那就算是自主研究出了相关技术又有什么用?

  产品生产出来是要卖的,产品变成商品要经过惊险的一跳,跳不过去可是要摔死人的。

  如果从联盟购买相关技术和生产线,那以前在研究上投入的资金岂不是打水漂了?购买了技术后,还要不要继续研究?这也是一个问题。

  各国有各国的难处,但不管怎么样,能逼迫【人革联】放开“上统”的限制,那就是胜利,是胜利就需要大肆鼓吹。

  美国、英国,还有荷兰,比利时等国家的报纸上都宣称自由世界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还有“【人革联】不过是纸老虎”云云。当然,原话并没有说“纸老虎”,但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

  联盟中央对外界的嘲笑根本就不在乎,很快就推出了一系列的新技术和新理论,拿出了好几样拳头产品,准备让欧美列强知道什么是“人民主义”的镰刀。

  但是,就在联盟准备给欧美列强点颜色看看的时候,英国忽然就炸了,这绝对是出人意料的事情。

  第七百四十八章 瓜分

  自从巴黎爆发了工团革命后,英国便加大了对工会的打压,这使得英国的内部矛盾不断扩大,这些年来一直都有工人上街游行的事情发生。

  英国一边建造更多的战舰,一边还要派兵镇压印度的叛乱,干这些事情都是需要钱的。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军费开支,英国加大了对本土与殖民地的剥削。强大的军事压力加上日益激增的军费使得英国的社会矛盾不断增加,只差一个火星就可以引爆它。

  1925年3月,英国南威尔士的一个煤矿发生了爆炸。英国政府随后宣布封锁消息,并驱逐与之有关的工人家属。结果引发了大规模的暴动:从南威尔士到苏格兰、英格兰、北爱尔兰,在工团主义者的煽动下,数百万参加世界大战的老兵、工人、工团主义者、社会主义分子、林永昌主义者、不满于大英帝国殖民主义政策的民族主义者纷纷走上街头,与前来镇压的英军对峙。

  双方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大,最后成为了工团主义者抨击大英帝国现有政策的暴力激进化运动。早就深受法国工团主义革命熏陶的驻伦敦英国皇家海军在泰晤士河公开打出了“工团主义革命万岁!”的旗号,以强大的战列舰炮击英国国会大厦。

  英国陆军中的工团主义分子乘机在大伦敦区打起红旗,宣布支持法国工团主义革命,建立英国红军与英国红海军。英国红军随后武力进攻伦敦各大战略要地,英国红海军也开始与留守的英国海军陆战队交火。

  大英帝国爆发革命的消息传来,全世界一片哗然。

  爱尔兰共和军立刻宣布爱尔兰统一,收回北爱尔兰;西班牙军队随后以20万大军闪击被英帝国占领了300年的直布罗陀,夺回了这个厄守大西洋的重要军事基地;

  阿根廷军队在狂热民族主义者的大力推动下,宣布占领马尔维纳斯群岛;

  德军以“阻止法兰西公社输出革命”为由,占领了大英帝国在东非与中非的殖民地,同时,德国陆军在强大舰队的支援下,朝着苏伊士运河进发;国民法国则以“阻止德意志帝国扩张”为由,出兵吞并了英属塞拉利昂;

  英国内战的爆发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局势,列强们纷纷动手分割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其他列强都下场了,【人革联】自然也没闲着。

  在

  英国爆发内战的消息传到长安之后,林永昌立刻召集中央委员开会,商讨应对之策。与会众人一致同意要做好用武力解放东南亚等地的准备。

  德国、国民法国、西班牙等国家都抓住了英国内战的时机,或是收复失地,或是猛烈扩张,林永昌也不再犹豫,以联盟主席,军委主席和人民党党主席的身份下令进行动员,陆军迅速地扩充到了45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