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日不落 第216章

作者:风兮破地

  受到斯里兰卡之战的影响,以及联盟海军在印度洋和阿拉伯海上带来的威胁,德国政府决定派遣一支由三艘超无畏舰为核心的舰队前往孟买,同时,德国政府还建议意大利派遣一支舰队前往东非。

  虽然有很多德国人对意大利恨得咬牙切齿,但不可否认,意大利海军在地中海是非常有分量的。出于对意大利海军的看重以及其他的一些原因,德国不得假装意大利反复横跳的那些事情没有发生,欣然接纳墨索里尼领导的法西斯意大利政府。

  联盟方面非常抗拒德国海军进入印度洋,乃至于在太平洋部署舰队。之前双方达成了默契,联盟不管德国在埃及和东非的扩张,德国海军主力也不会穿过苏伊士运河与红海。

  现在默契被打破了,德国政府宣布将要派遣舰队进入印度洋,联盟外交部立刻提出了抗议。但如果抗议有用,德国和联盟,还有其他列强,为何要每年花那么钱在军队身上?

  德国政府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讲话,为他们在印度部署舰队找好了借口。只要去找,总是能有借口的。要是实在没有借口,拿一管洗衣粉当做借口也不是不行。对欧美列强来说,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从来便是如此,将来也不会有什么改变。

  联盟和德国方面为了海军的事情争吵不休,但双方的主要注意力还是放在了陆军的战斗上。德军曾经在世界大战末期和人民军交过手,战斗的地点在乌克兰,战斗的规模很小,持续时间也不长,李大眼对德军给与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德军训练有素,技战术水平很高,不愧为世界第一陆军。

  当时李大眼麾下的多半是蒙古骑兵和中亚的游牧骑兵,在机动性上是有保证的,冲击力也很强,可是德军装备了大量的重机枪,骑兵很难啃动德军防守的阵地。

  即便包围了一两处阵地,李大眼麾下的骑兵也没能占到多少便宜。李大眼亲自到前线上观察过德军打仗的本领,认为必须要增加大量的步兵师和装甲部队,才能在乌克兰的平原上击败德军。

  不过联盟中央并没有给他援军,因为德国政府在那个时候和联盟签订了停战条约。【人革联】需要德国去削弱大英帝国的实力,在停战后给德国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食物。直到德军绝地反击,车翻了英法联军,联盟才停止了给德国提供援助。

  十多年后,德军终于再次和人民军交手了,在印度的土地上。德国迫切需要知道人民军的真实战斗力,联盟也需要知道德国陆军现在的水平,于是就打了起来。

  当然,即便是没有这些因素,双方也是要打起来的。

  德国在印度下了血本,联盟也是一样。花了那么多钱,,总是想要得到些什么的。如果能在战场上获取更多的东西,德军一定不会手软。他们不光是投入了大量的资源,还付出了极大的伤亡,说什么都不会停在中央邦的边境线上。

  马德拉斯共和国军和德国志愿军的总司令是汉斯*冯*赛克特,他是传统的容克军官,从小就去少年军校念书,在军中服役了几年后又去军校念书,他在野战部队待过,在总参谋部待过,当过带兵的将领,也干过部队的参谋长,曾经在世界大战中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联合国军的总司令是徐无忌,年纪要比赛克特小一轮,但是战斗经验同样丰富,打过的仗不比赛克特少。徐无忌参加过人民军对内对外的大部分战争,既有带兵打仗的经验,也曾经总结过陆军战术,还编写过军事教材,是人民军中威名远播的名将。

  协约国和同盟国战得昏天暗地的时候,徐无忌带着军事观察团在柏林待过很长一段时间,对德军的动员体系、后勤补给以及战略战术都非常了解。在柏林期间,给他印象最深的德国严密的后勤补给系统,遍布全国的铁路网保证了前线部队能及实地得到需要的物资,这是德国陆军战斗力的保证。

  在离开了铁路线100里后,德军的战斗力衰减得很快。这一点在东线战场上表现得很明显。德国陆军强调发挥火力优势,在步兵师的编制中有大量的火炮和支援武器,在军一级编入了更多的重型榴弹炮,这使得德军非常依赖后勤补给。

  火力越强的军队越是需要更强的补给,徐无忌对此深以为然。战争的形势跟世界大战那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坦克成为了陆地战场上新的核心,这需要更强的补给。因为坦克成了陆战的主力中坚,人民军的战术进行了多次修改。

  德国

  陆军也进行了多次改革,到底谁才是真正的世界第一陆军强国,将会在印度战场上见分晓。

  第七百九十四章 发现

  人民军和德军之间的战斗是以空中的较量开始的。在前线抢修机场的时候,大量的木头蒙皮双翼机被用于空中侦查。

  德国和联盟都有更先进的飞机,包括战斗机和轰炸机,但是那些战争武器都需要修建好机场才能使用,老式的飞机却不怎么挑场地,只要将一块土地弄平整了就能起飞和降落。

  特别是联盟生产的一款双座教练机,因为操作简单,起降方便,维修和保养也都很方便,暂时成了印度战场上出动效率最高的飞机。

  德军也大量使用了老式飞机进行侦查,不可避免地和联盟的侦察机碰上了。涂着铁十字的飞机和涂着红色五角星的飞机在空中交错而过,距离最近的时候,彼此都能看得到对面飞行员的样貌。

  接触过几次,发现敌方的飞机多次出现在天空上之后,联盟派出的飞机就不仅仅是带着照相机了。双翼螺旋桨战斗机出现在了格尔瓦和多尔顿根杰等地的上空,正在行军中的德国人经常能看到几十架双翼飞机在空中盘旋、追逐,互相射击,不时有飞机拖着长长的黑烟坠向大地。

  有时候还能看到飞行员从半空中跳下后张开的降落伞。

  空中格斗的日渐激烈,使得双方的指挥官都明白了敌军主力就在附近。两天后,马德拉斯共和国军的先头部队在拉格玛村遭遇了联盟的穆斯林骑兵,经过激烈的交火后,联合国军的穆斯林骑兵伤亡了十多骑,狼狈地撤退了。

  马德拉斯共和国军没有追击,而是占领了拉格玛村,利用村庄中的房屋构筑防线。冲在最前面的是马德拉斯共和国的整编第一师,这支部队是马德拉斯共和国的王牌部队,大部分的军官都是德国人,武器装备和德军的轻步兵师一样,补给和人员补充都是排在前列的,加上军饷要比其他部队高出一半,因此战斗力还算是不错。

  跟联合国军的骑兵部队交火之后,德国军官就下令在周围构筑防线,一来是为了抵挡有可能的攻击,二来是准备将村子当做是出发阵地。

  因为有着辽阔草原的缘故,人民军有大量的骑兵编制,联合国军也是一样,作战序列中有三个骑兵师。德国也好,马德拉斯共和国也罢,都没有组建这么大规模的骑兵部队。并不是因为缺少马匹,德国的马匹保有量超过了六十万匹,虽然也不算太多,但是用来组建一两个骑兵师还是够的。

  之所以没有大编制的骑兵师,主要原因是骑兵的作用已经被坦克替代了,而且骑兵部队的火力输出比不上步兵,从性价比来考虑,组建师级规模的骑兵部队是没有必要的。

  但是联盟不同,联盟不光是有着师级规模的骑兵部队,在中亚军区还有军级规模的骑兵。在中亚、沙特阿拉伯、漠北等地方,骑兵比坦克还好使。

  在印度,骑兵的出动效率比坦克部队不知道高到什么地方去了。徐无忌手中有两个装甲师,但是因为印度的交通状况太过糟糕,他不得不将一整个装甲师放在加尔各答,另外一个装甲师则是被部署在兰契,等待着补充燃油,并进行战前的最后检修。

  联盟生产的“24式坦克”可靠性比较高,维修起来也比德国的“三号坦克”简单和方便,但是在作战状态下依旧会很快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

  在未发现敌军的主力部队之前,这支强大的装甲部队会一直停留在兰契待机。

  “叮铃铃———”

  “喂,这里是前敌指挥部?遭遇了敌军?在什么地方?有多少敌人?装备如何?立刻派侦察机前去查探!”

  片刻后,作战参谋挂掉了电话,放下了手中的笔,然后对郭松龄说道:“在拉格玛发现了敌军,按照战士们的描述,应该是敌军的主力!”

  郭松龄今年45岁,正处于将领的黄金时代,他的体力还足以支撑长时间的行军和战斗,而且已经在过去的岁月中积累了许多战争经验。“是德国志愿军?”

  “应该不是。虽然在拉格玛的敌军有轻机枪和冲锋枪,还有迫击炮,但应该不是正牌的德军。赛克特将军对德军可是宝贵的很,轻易不会使用。按照他之前的做法,被派出拍打头阵的应该是所谓的整编师。”

  “整编师”是按照德军编制训练的印度军队,使用的是跟德军一样的武器装备和条令,大部分的军官都是由德国人担任,战斗力很是不错。像是马德拉斯共和国军第一师那样的“整编师”一共有四个,番号分别是第一师到第四师。

  据说后方还在训练更多的整编师,但是因为缺少武器装备与合格军官士官的缘故,新的整编师迟迟没能出现在赛克特将军麾下。

  因为整编师中的士兵大多是印度人,所以赛克特并不在乎他们的伤亡,

  有什么硬仗都是让整编师先去打。只要补给充足,军饷不拖欠,整编师的战斗力是有保证的。有时候伤亡大了一些,那就撤下去修整,将战斗人员和特种兵补满,战斗力会恢复得很快。

  郭松龄对着地图看了一阵,找到了拉格玛村所在的位置,他用尺子量了一阵,然后抬头问自己的参谋长,“怎么说?是等他们打过来,还是主动打过去?”

  “我看可以打一打。从博帕尔到格尔瓦,敌人的补给线被拉长了至少700里,我们的补给线要比他们短得多。就算德军的战斗力跟我军相当,也是我们占上风。”

  “我也这么觉得。”郭松林将尺子放回了桌面上,“赛克特是德军名将,我看也不过尔尔!”

  “或许是德军没能料到我国会真的出兵,就算知道了我们会出兵,也没能想到我军出动的规模会这么大,动作会这么快。”

  “快吗?我觉得还是太慢了!工程兵的铁路才修到哪里?还有一整个装甲师在加尔各答不得动弹!”

  “怎么?少了一个装甲师就不会打仗了?”

  郭松龄看了参谋长一眼,“手中的牌当然是越多越好。”

  第七百九十五章 突袭

  人民军的进攻来的突然而且凶猛。在天色将亮的时候,部署在树林中的步兵炮和迫击炮一起朝着拉格玛村开火,炮弹落在马德拉斯共和国军的阵地上,火焰和钢铁撕裂了清晨的薄雾,爆炸声中夹杂着人类的惨叫。

  白天飞机来侦察的时候拍下了村子的全景,经过紧急冲洗和分析后,照片发到了前线的指战员受理。阵地是什么模样,机枪和大炮摆放在什么地方,有可能在什么地方,等等,都被标志了出来。

  突击队到达村外后,又进行了一番侦查,跟照片上的标注相结合,就将敌人的兵力和重武器布置了解得七七八八。突击队的炮弹首先解决敌人的重机枪和大炮,将有可能藏有机枪和迫击炮的地方也都给炸了一遍,然后才朝着村子内部的房屋轰去。

  那些房屋有可能空无一人,也有可能是敌人晚上睡觉的地方,或者是储备了弹药和食物。不管是什么,先轰一轮总是不会出错的。

  人民军已经不是二十五年前缺少武器弹药的那支部队了,这支部队的身后站着的是世界第一工业国,打炮的时候不再是那么的抠抠搜搜。

  当炮火朝着村子中转移的时候,战士们拿起武器冲了上去。冲锋的时候,战士们严格地遵循了三三制步兵班组战术,使用步枪,冲锋枪和轻机枪将处于慌乱中的敌人给打倒。在这个过程中,战士们除了需要躲避敌人的攻击之外,还要躲开己方重机枪的射界。要是被自己人的子弹给打死了,那可就真是太冤枉了。

  敌人在受到袭击后陷入了恐慌,等到军官和士官好不容易组织起来了一些兵力,人民军的战士已经冲杀到了跟前,敌人勉强抵抗了几分钟,然后陷入了彻底的崩溃。

  有好些人用德语大声呼喝“撤退”,村子中的敌人扔下了所有东西,狼狈不堪地朝着西边逃窜。战士们追出了一段距离,随即被停止追击的号声给叫了回去。

  骑兵部队已经渗透到了敌军战线的后方,追击这种事情交给骑兵就好了,他们现在需要做的事情是解决残余的敌人,统计伤亡,救治己方和敌方的伤员,加固阵地.......等等。

  这是一次教科书式的突袭,前期的侦查,接近,战斗过程中火炮和重机枪的压制,战士们的突击,一切都是按照训练的内容来,没有丝毫刻意挑剔的地方,可以称得上是完美,就是对战士们不太友好。

  在晚上行军二十多里,接着在野地里趴上几个小时,是非常糟糕的体验。在靠近山区的地方,印度的冬天也是很冷的。至于最后的战斗,反倒是要比之间的行军和潜伏来的轻松一些。

  战斗并不是只发生在拉格玛村一处地方,人民军在长达二十多公里的战线上展开了进攻,在正面进攻的同时,还派出了大量的骑兵和步兵渗透到了敌军的后方,准备将敌军放在前线的部队分割开来,然后一处一处地全部吃掉。

  这是人民军使用过很多次的【步兵渗透】战术,听起来并没有什么高明之处,但是这套战术对士兵和军官的素质要求很高。渗透到敌军防线的后方,固然是有可能切断敌人的后路,但是也将自己放置在了敌人的包围圈之中。

  使用【步兵渗透】战术需要有强大的情报支持,需要对敌人的兵力分布情况、交战区域内的交通状况和天气情况等有充分的了解。

  即便是得到了情报支持,也很有可能会付出极大的伤亡。德军在凡尔登战役中就用过【步兵渗透】战术,充当突击队和执行渗透任务的精锐每次都是死伤惨重。

  人民军也是一样,充当尖刀的部队伤亡率一向居高不下。出发之前,从指导员到

  战士,每个人都写好了遗书。

  【步兵渗透】战术虽然会付出很大的伤亡,但是也会带来非常高的收益。B集团军的全面进攻击破了敌军的防线,将两个所谓的“整编师”零零碎碎地包围在了山区附近的平原上,其中还包括马德拉斯共和国军的王牌部队“整编第一师”。

  整编第一师中的德国军官比例超过了80%,在发现通往后方的几条道路都被切断后,这支部队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收拢了部队,向边上的友军部队靠拢,依托河流和丘陵建立了新的防线。

  他们没有突围,反而是摆出了“中心开花”的架势。

  这种举动很反常,就算德国军官团的战斗素养很高,但是在发现后路被切断后,多多少少也应该会有些慌乱的。但是整编第一师和整编第二师的举动却像是他们早就做好了被围困的准备。

  如果对侦察机航拍的图片进行分析,很容易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整编第一师和整编第二师的辎重和炮兵部队被部署在相隔不远的丘陵附近,前线的作战部队遭受了打击后,这两个师只要稍微调动一下部队,就能蜷缩起来,以掎角之势形成两个防御圈。

  “德国人这钓鱼的技术不行啊,用的还是直钩,难道是想要学姜太公?”

  “不管他用的是直钩还是弯钩,能钓上鱼就是好钩。看到敌人摆出了这种挨打的架势,难道我们能不上去把他们给包圆了?”

  郭松龄当然不会看着歼灭敌人的机会从眼前溜走,“中心开花”跟人民军正在研究中的“弹性防御”战术很像,但越是先进的战术,对军官和士兵的要求就越高,要是用的不好,精妙的战术就会变成错漏百出的笑话。

  韩信“背水一战”名传千古,后世有不少人学韩信背水列阵,几乎都是以全军覆没而告终,被赶进河里喂鱼鳖的比比皆是。

  “敌军的坦克部队肯定已经到了格尔瓦附近,现在就等着我们一脚踩到陷阱里面去。但是.........”、

  “等等,老郭,你说德国的坦克抵达前线了?但是航空侦察没有发现装甲部队运动的痕迹啊!”

  第七百九十六章 中心开花

  “敌人有防空炮和战斗机,飞机只能在远处侦查,这就有了隐蔽前进的机会。如果我是德国将领,我就采取白天休整,晚上行军的办法,将装甲部队移动到需要的位置。”

  郭松龄说道:“航空侦察不是万能的。想要秘密接近的办法有很多,这个我们迟早会搞清楚的,现在最重要的事情不是知道敌人怎么来的,而是要想办法吃掉敌人放出来的诱饵,再打败敌人的装甲力量。”

  他停顿了一下,“我们应该立刻将装甲师从兰契调过来,并加强前线部队的反坦克力量。把自行反坦克炮团派到格尔瓦去!”

  “24式自行反坦克炮”和“24式坦克”使用的是同一种底盘,这样既方便生产,也便于维修和保养。按照总参谋部的计划,应当在机械化师中编入两个自行反坦克炮营。但是机械化师现在还没有影子,部队主要还是以骡马化为主,连摩托化都只存在于纸面上,加上印度糟糕的交通条件,所以自行反坦克炮暂时是以团级编制作为集团军的直属部队。

  参谋长有不同意见,“这些都是你的猜测,要是把自行反坦克炮团派出去了,敌军的装甲部队却从别的方向杀过来怎么办?”

  郭松龄说道:“有这种可能,但我还是认为德国的坦克最有可能从格尔瓦过来。就算猜错了也不要紧,我们还有第一装甲师作为后手。”

  人民军的第一装甲师曾经是个军级单位,总兵力达到了三万人,后来拆分了几次,从一个装甲师拆成了四个,兵力也从三万人降低到了一万七千人,这才是装甲师该有的规模。之前虽然是一个师,实际上的兵力差不多有一个军了。

  虽然兵力缩减了一半,但第一装甲师依旧是联盟的王牌部队。同样的装备在他们手中能发挥出更好的效果,军事演习的时候,第一装甲师在行军、进攻和防御中都表现得极为出色,是王牌中的王牌。

  听到郭松龄说起第一装甲师,参谋长也觉得问题不大。将集团军直属的自行反坦克炮团现在就派出去,要是猜对了,收益很大;就算是猜错了,还有第一装甲师在,问题不大。

  “那就按你说的办!”

  集团军司令和参谋长达成了一致,新的作战命令立刻就下达到了各支部队中。B集团军以3个师的兵力进攻敌人的整编第一师和整编第二师,渗透到敌军防线后的部队就地挖掘工事,大量的反坦克炮和火炮,以及其他技术兵器被派往了格尔瓦和博尔哈迪等地,

  同时,第一装甲师从兰契出发,昼伏夜行,运动到多尔顿根杰附近待命。

  中路的战争陡然变得激烈起来后,联合国军司令部调整了运输计划

  ,将七成的运力给了中路,为B集团军运去了大量的弹药和补给,并且将攻城重炮师配属了中路的B集团军。

  郭松龄是徐无忌的老部下,二十五年前在东三省跟俄军打仗的时候,郭松龄曾经是徐无忌麾下的团长。二十五年后,徐无忌是联合国军总司令,郭松龄则是B集团军司令。

  徐无忌深知郭松龄带兵打仗的才能,B集团军的参谋长也是在军队里面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既然他和郭松林都认为决战的机会已经成熟了,那么徐无忌自然是会相信他们的判断。

  作为联合国军的总司令,徐无忌不可能再到前线去带兵打仗,所能做的事情就是做好后勤工作,以及对各支部队进行协。除此之外,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孟加拉和东印度修铁路、公路和港口。

  联合国军总司部给B集团军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支援,火车川流不息地在铁路线上来回穿梭,将一车皮一车皮的炮弹和其他补给品运到靠近战场的火车站,然后将伤员运回后方。

  从火车站到前线的最后一段距离,向来都是最困难的路程。在以往,后勤部队会使用大量的骡马进行运输,但是这一次,B集团军用上了大卡车,运输弹药和其他补给品的效率提高了数倍,有力地保证了前线部队的战斗力,就是要消耗许多的汽油。

  不过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有巴库和南洋的石油资源,联盟不缺少汽油和柴油,将油料运到前线去供卡车和汽车使用更划算。马车的运输效率比不上卡车,马匹和其他牲口每天还要吃掉很多的食物,那些草料和豆子也都需要从后方运来,会占用一部分运力。

  使用卡车进行补给的效率很高,能维持更多的部队在前线打仗。包围敌军整编第一师和整编第二师的部队从3个师增加到了5个师,战斗变得越发激烈。

  但是整编第一师和整编第二师的战斗意志很顽强,武器装备也不比人民军差,德制105mm榴弹炮给进攻的部队造成了很大伤亡。

  战士们需要先啃下敌军主阵地外围的土丘和高地,然后一步一步的向里推进,在这个过程中,敌军的轻重机枪和迫击炮、野战炮一起开火,纵然B集团军有着兵力和火力上的优势,也被打得苦不堪言。

  进攻严阵以待的强大敌人,需要有三倍的兵力和火力优势,前线的指战员要求更多的援军,或者给他更多的时间。整编第一师和整编第二师的战斗力很不错,但终究是被包围起来了。哪怕带了很多武器弹药,那也是打一发就少一发,只要慢慢地耗,不需要付出很大的伤亡歼灭敌军。

  “不,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德国人的坦克在格尔瓦出现了。”

  郭松龄否决了围困的办法,将强敌围困起来不是一个好主意,搞不好就真的变成“中心开花”了。

  “我可以再给你一个师和两个野战重炮团,但是我们没有时间了。最多再给你两天的时间,两天之内必须要歼灭整编第一师和整编第二师!”

  出现在格尔瓦的不光是有德军装甲师,德国志愿军的主力也随之一同现身。在德军的猛烈进攻下,用于阻敌的部队伤亡惨重,接连丢失了多处阵地,要是最后一道防线再被击破,德军的坦克只要一天就能杀到包围圈这边来。

  第七百九十七章 败亡

  “轰!”“轰!”

  “轰!”

  德军的进攻还在继续。涂着铁十字的坦克缓缓爬上土丘,履带碾碎了联合国军设置的铁丝网。车长的半个身子露在外面,他手中拿着望远镜,正在寻找新的猎物。

  战场上充斥着各种声响,爆炸声,步枪和机枪射击的声音,还有坦克发动机的轰鸣声,这些噪音让坦克的成员经常听不到伴随步兵的呼喊,想要找到值得攻击的目标,最可靠的办法还是需要依靠车长用肉眼搜索。

  不远处燃烧着的村庄中有什么东西动了起来,好像是一团飘荡的火焰?车长眉头一皱,觉得此事不简单。将望远镜 移动回去仔细查看,哪里是什么移动的火焰?分明是一辆坦克歼击车!

  不,不是一辆,而是至少三辆........车长惊恐地大叫起来,眼角的余光中有火焰闪烁,接着,这辆“三号坦克”就被击中。73倍径的57mm反坦克炮配上钨芯穿甲弹,击穿了坦克的装甲,炮弹在车体内部爆炸开来。上千度的高温点燃了坦克内部的可燃物,火焰从坦克舱门内喷出,并伴随有高亢的惨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