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兮破地
汉斯*冯*赛克特派出去断后的部队被联盟的重坦碾碎,匆忙掉头返回的坦克部队也没能挡住第一装甲师。正牌的人民军的战斗力完全不是印度人民军所能比的,赛克特集团的失败已成定局,汉斯*冯*赛克特上将所能做的事情就是减少损失。
作为一名德国将军,赛克特很干脆地将马德拉斯共和国军扔了出去,为德国志愿军的撤退争取时间。
联合国军的镰刀闪击无疑打在了赛克特集团的七寸上,不过事情尚未到完全绝望的时候,印度因为开发程度低,所以并没有便利的交通网,只要扔下重型装备和辎重,德军能快速地逃离死地。
为了多争取一点时间,赛克特将剩下的两个整编师也留给了联合国军当作祭品。赛克特上将应该是不想这么做的,但是德国人的性命更重要,来自柏林的命指示让他只能将自己一手训练出来的精锐推入死地。
赛克特上将的撤退非常及时,避免了部队被全歼的最糟糕结局。但是,他们的动作还是慢了一些。剩下的7万德军只有不到一半人从森林和山区逃了出去,将近4万人成了“镰刀闪击”下的牺牲者,或者是成为了联合国军的战俘。
格尔瓦之战只持续了八天的时间,赛克特将军所率领的三十多万大军便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德军的坦克部队全军覆没,马德拉斯共和国的军的四个整编师被全部歼灭,十万德军只剩下了三万出头逃出了生天,而且还丢掉了所有的重型装备。
惨烈的损失震惊了整个德国,一时间,德国的舆论哗然,报纸上满是“这个国家怎么了?”“我陷入了沉思........”之类的标题。不过这些非国民的言论很快就消失了,在政府的强力压制下,不和谐的声音都被堵住了。一些妄图破坏国家稳定的公共知识分子和左翼人员遭到了逮捕,游行的队伍也遭到了镇压。
国内的动乱好对付,印度战场上崩坏的局势该怎么办?
德军总参谋认为应当立刻派出更多的援军,更多的坦克、飞机和大炮。军方的高层认为,德军之所以会在格尔瓦之战中吃败仗,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德军数量太少,最开始只有四万人,随着战事的进行这才激增到了十万人。可是联盟派出的第一波志愿军就高达35万人,这还没算上20万铁道兵部队和大量的后勤保障部队。德军方面兵力虽然也不少,但大多是仆从国部队,那些印度军队的战斗力很成问题,发现被包围后,印度军队很快就崩溃了;
二是德军的补给线拉的太长了,赛克特集团离开铁路线的距离超过了800里,这使得德军的战斗力被削弱了很多。反观联合国军,补给线的距离不到德军的一半。
德军总参谋部认为,虽然在格尔瓦吃了败仗,但并不意味着人民军的战斗力比德国陆军更强。只要将部队后撤到中央邦,就能跟联合国军再一较高下。
当然,这需要柏林派出更多的援军,至少
不低于25万人,并且需要更多的技术装备。
跟总参谋部的相对乐观不同,德国外交部认为现在要做的不是往印度派出更多的援军,而是要立刻和联盟进行谈判,用外交谈判而不是战争的方式解决问题。
格尔瓦之战加上之前的战损,德军在印度的伤亡已经超过了十万人,还丢掉了大量的技术兵器,这对德国的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更重要的是打击了德国的国际声望。
虽然在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虽然世界大战以“白和”而告终,但是参战各国都还是承认德国陆军的战斗力,世界第一陆军的名声不是侥幸得来的。
可是世界第一的德国陆军在印度吃了败仗!
了解详情的人会知道德军的失败有很多原因,联盟的胜利是建立在两倍的兵力和五倍的后勤保障基础上。若是将战场换成孟买,很有可能胜负就会颠倒过来了。
但不管怎么样,输了就是输了。德军遭受了惨败是事实,总参谋部不是不知道德国陆军的坦克和飞机都不如联盟,但是他们还想继续打下去,就是要挽回陆军的声望。
“我们不能接受这样的失败!”
“必须要让【人革联】付出代价!”
“这不光是为了陆军,也是为了德意志!”
联盟在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驻扎有重兵集团,要是德国陆军表现得太糟糕,东部边境上的国防压力就会变得更大。联盟的装甲洪流说不定就要涌过来了!
“但是我们并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
从1915年到1928年,这还不到15年的时间,还不够德国的新一代成长起来,德国能使用的人力有限。最少要再等上5到8年,德国才会有较为充沛的人力。
“充沛”是相对现在的德国而言,跟联盟比起来,其他任何国家的人力都是不够的。
而且德军的武器装备有点比不上联盟了,德国需要时间研发更先进的坦克和飞机,还有战列舰和航空母舰。
形势比人强,德国政府不得不屈从于残酷的现实,派出了外交人员和联盟进行谈判,以解决印度次大陆上爆发的摩擦。德国政府开出的条件是“马德拉斯共和国军撤回中央邦”,这跟联盟之前划定的终止线一样。
但是,现在的情况能跟去年的时候一样吗?局势既然不同了,那么条件自然也就会不一样了。
打垮了赛克特集团后,联合国军忙活了两个多星期,才算是将包围圈内的马德拉斯共和国军和德国志愿军大致上清剿干净。在这之后,联合国军又准备了一个多月,这才继续西进,一路打到了格德尼城下。
第八百零四章 登顶
德国政府正在跟【人革联】就印度的战事进行谈判,双方的条件还差得有些远,因此谈判拖了一个多月还没谈出个结果。大约德国还是有些不服气,想要跟联盟再掰掰腕子。
联盟组建了联合国军,德国政府有学有样,拉来了奥地利、意大利等国家,大家伙一起出兵对抗远东的邪恶政权。根据情报显示,美国为德国人提供了很多物资。
德皇威廉二世曾经炮制过“黄祸论”,想要将中国描绘成所有有欧洲国家的威胁,这样德国就能以文明世界保护者的身份来成为列强之首。但当时的中国连续被列强殴打了好多次,损兵折将、割地赔款成了常见的事情,哪里能威胁到欧洲呢?所以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三十多年后,威廉二世当年的口胡变成了现实,【人类革新联盟】出现在了世界岛的东方,让德国及其盟友有了喘不过气来的感觉,这大约是当年的威廉二世及德国高层从来没想到国的。
当联合国军杀到格德尼城下的时候,德国又拼凑出来了二十万军队,以格德尼城为核心,想要挡住联盟的战车。德国政府的最低目标是以打促谈,让中央邦成为马德拉斯共和国的一部分。
要是可以,将来犯之敌给全歼了最好。不过那太困难了,德军总参谋部认为那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因此德军新的作战计划是以防御为主。
“我们要让格德尼成为新的博帕尔!”
德军在博帕尔之战中损失了三万多人,仆从军的伤亡数倍于此。德国高层认为,只要让联盟流够鲜血,就能得到一个较为有利的停战条件。
但是,印度离【人革联】近,离德国远,德军在进攻博帕尔的时候缺乏攻城重炮,联合国军却是从东南亚运来了305mm超重型榴弹炮。联盟的铁道兵部队日以继夜地修筑铁路,保障了前线能够得到足够的炮弹。
联盟在印度花掉的军费是德国的五倍,一些同志对印度战场上越来越大的消耗颇有微词,还有在印度进行土地改革也是要花钱的,这导致了联盟的国内投资下降了五成,经济增长速度大为放缓,从10%以上的增速下降到了6%。
不过那些议论
都被林永昌给压下去了,中央军委为联合国军提供了充足的物资补给和兵力,靠着不计成本烧钱的方式,联合国军用重炮将格德尼炸了个稀巴烂。
激烈的攻防战持续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联合国军和德军都是伤亡惨重,联合国军伤亡了4.1万人,损失坦克73辆,飞机270架,德军方面的伤亡倍之。来给德军助拳的意大利人和奥地利人同样伤亡惨重,好几支部队被全歼了。
印度的冬天比不上西伯利亚那样寒冷,但是气温同样降到了零度以下。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作战,很多伤兵等不到被送往野战医院就失去了生命。
德军阵营因为寒冷付出了更多的伤亡,联盟有着充足的物资保障,但是也为此付出了代价。
等到了2月初,地面被完全冻结实,临时铁路线修到了格德尼前线,几个月来储备的物资和兵力也终于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徐无忌上将下令开始代号为“天王星行动”的作战计划。
在中央邦的西北部,郭松龄再次使出了“镰刀闪击”战术,两个装甲师绕开了格德尼,翻过山脉,在飞机的支援下,从沙赫格尔突破了德军的防线,骑兵师和步兵师从被撕开的口子涌入,又一次实现了对敌军主力的包围。
1928年3月17日月,“天王星行动”结束,B集团军以伤亡3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和俘虏了超过14万敌人。德军这一次又率先撤退了,将印度人、意大利人和奥地利人当成了壁虎的尾巴。
格德尼战役结束后,联盟的坦克冲到了萨格尔,按照之前最快的时候60公里/天的速度来看,要不了一个星期就能杀穿中央邦,但是,B集团军已经没办法继续发起进攻了。
朱玉阶少将给上级的电报中声称第一装甲师用光了所有的汽油和柴油,坦克携带的炮弹几乎打光了,平均下来每辆坦克还有3发炮弹,自强自担不到一百发,而且有将近一半的坦克和自行火炮出了故障,亟待维修。
如果要出动装甲部队,那就必须要再花上几个月的时间囤积物资。没有了汽油和柴油,坦克和自行火炮变成了固定炮台,卡车和其他机械车辆也都成了摆设。在缺乏补给的情况下,装甲部队几乎动弹不得。
要是德军能在这个时候出动二三十万精锐部队发起反击,必然能给B集团军造成沉重的打击。
但是德军并没有那么多部队,而且士气极为低落,别说反攻了,连防守的能力都缺乏。德国人一路溃退到了中央邦的首府博帕尔,开始准备博帕尔保卫战。
如果说格尔瓦之战德军还能为他们的失败找到许多借口,格德尼之战则是将粉碎了德国人陆军第一强国的名头。在格德尼,德军阵营中可没有多少印度军队,除了德国人就是意大利人和奥地利人,还有一些其他国家的志愿者。
格德尼之战的前两个月中,德军打的还算是不错,虽然伤亡大了一点,但还是挡住了联合国军的兵锋。随着战线越拉越长,兵力规模越来越大,德军的兵力和补给都渐渐地跟不上了。
德国总参谋部一直在防着联合国军使用“镰刀闪击”战术,为此在后方一直放着几个师的快速反应部队。但是前线已经打得不可开交了,要是不将预备队投入到战场上,联合国军直接就会达成中央突破。
龙德斯泰特不得不将预备队派了出去,在德国的援军尚未到达之前,郭松龄的B集团军再次发动了闪电战,使出了“镰刀闪击”,然后一切都无可挽回了
格尔瓦和格德尼两次战役后,联盟陆军踏着德国陆军的尸骸登顶。想要成为列强需要击败另一个列强,想要成为陆军第一强国,必须要击败世界陆军第一强国。
普鲁士陆军打败了当时的陆军第一,也即是拿破仑三世的法国陆军,这才成为了世界陆军第一强国。同样的,联盟在印度战场上锤爆了德意志陆军,成为了新的陆军第一强国。
第八百零五章 跑路
这几年来世界各地爆发了好些战争,英国红白内战、澳大利亚战争、中美洲战争,还有印度战争,这些战争的规模比不上世界大战,可是也绝对不能算小,除了澳大利亚战争,其他战争的兵力规模都超过了百万,中美洲战争两边的总兵力更是超过了三百万。
短短几年内,全球范围内爆发了这么多战争,使得世界局势变得非常紧张,各大列强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发展军事工业,陆军和空军的装备更新换代,海军战舰的吨位也是不断地变得更大,战列舰上的主炮口径也是越来越大。
口径就是正义,强权就是公理,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在印度战场上击败了德军之后,【人类革新联盟】坐实了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战场上的胜利为联盟带来了极大的威望,并且让【人革联】在谈判中获得了很大的优势。
德国政
府原本是想个翻身仗,以便在谈判中占据一些优势,将中央邦留在马德拉斯共各国的境内。在格德尼战役结束后,德国政府降低了期望值,准备将中央邦当做是谈判条件,换取联合国军不再继续进攻。
为了让联盟同意停战,德国高层派人去拜访已经退役的鲁登道夫将军。驻联盟大使收到来自柏林的指示后,立刻派出了工作人员,请求在长安写回忆录的鲁登道夫将军帮忙说些好话。
二十五年前,鲁登道夫帮助中国建立了总参谋部,后来又在中俄战争和中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民军的高级将领中,有很多人当过鲁登道夫的学生,林主席也跟鲁登道夫保持了良好的私人关系。
要是鲁登道夫能站在出来说说好话,德国政府在谈判桌上可能就不会那么的被动了。德国政府只想给出中央邦,但是联盟似乎对德国开出的价码并不满意,
“林主席是个念旧情的人,但他是个公私分明的人,绝不会因为私人的原因而损害国家的利益。”
鲁登道夫对德国高层的想法很不以为然,“就算我站出来说几句话,那又有什么作用呢?”
德国武官言辞恳切地说道:“您应该知道了发生在印度的事情,国家迫切需要您的帮助。”
鲁登道夫当然知道发生在印度的战役,这么重要的事情他就算是想不知道都不行。德国在印度的失败并不令他赶到惊讶,德国投入到印度的陆军和空军的数量要比【人革联】差上一大截,并且在质量上被超过了。
德国海军现在看起来比联盟海军强一点,那是因为公海舰队的主力舰数量够多,可是联盟新下水的主力舰都已经全面装备15英寸大炮了,而德国海军还在使用13.5英寸的大炮。
如果考虑到航空母舰在海军中的作用,德国海军同样被联盟海军甩在了身后。不过现在还是巨舰大炮派占上风的时代,不管是在德国还是在联盟,绝大部分海军将领都将航空母舰定位为辅助舰船,认为航空母舰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并不能取代战列舰的核心地位。
鲁登道夫对海军并不是很了解,退役之后,对德国陆军的装备体系也不是很清楚,不过对于战况还是知道的。印度战场上,德国的三号坦克完全不够看,装备的PAK37反坦克炮也是各种不穿,继续打下去,德国大概率要被撵出印度了。
“元帅,德意志现在需要您。”
鲁登道夫动摇了,不管怎么说,他都是一个容克,必须为容克阶层和德国的利益考虑。“我会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并不能保证什么。如果想要尽快解决印度的问题,还需要外交部........以及其他部门做更多的工作。”
“感谢您为德意志做出的贡献。”
鲁登道夫说他的话不会有什么用处,但并不是这样。能够直接跟林主席联系,这就已经比住联盟大使更厉害了。大使馆的外交人员想要跟林主席见面,需要先向联盟的外交部发出申请,然后天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下一步的动作。
林主席说一句能抵得上一万句。只要能说服林主席,事情就好办了。
或许是鲁登道夫的游说起了作用,又或许是美国和德国的急速靠拢令联盟感到了威胁,【人革联】的谈判人员很快便改变了态度,不再像是以前那样咄咄逼人。
经过连续几天的高强度谈判,【人革联】和德国就印度的事情达成了一致:中央邦归印度人民共和国所有,皇室土邦联盟同样并入印度人民共和国。印度次大陆重新变成了四块,分别是:占据了大陆中央和南部的印度人民共和国,位于次大陆东边的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处于西北地面,正在跟阿富汗打仗的印度自治领,以及德国控制的马德拉斯共和国。
联盟没有向印度自治领和马德拉斯共和国索取战争赔款,只是要了自由通商权。【人革联】如今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大消费市场,但是依旧需要更多更大的市场,方能消化联盟不断扩大的产能。
留下马德拉斯共和国,而不是一鼓作气地将其消灭掉,联盟有多方面的额考虑,其中之一是可以通过这个傀儡国将商品卖到德国去。
自由通商权只是一道口子,在利益的驱使下,这道口子可以变成宽阔的大道。林永昌曾经感叹联盟的贪污腐败触目惊心,但是跟德意志帝国的腐败比起来,【人类革新联盟】的那些事情根本就不算什么
很多在联盟会触犯刑法的行为,在德意志帝国是光明正大进行的。俾斯麦首相搞出了王朝社会主义,威廉二世和容克军官团,以及其他统治阶层成员走了回头路,对工人阶级的剥削一日更甚一日。
至于农民,那都是容克军官团的佃户。德国是一个军国主义国家,也是一个保留了很多封建制度的国家,这个国家的活力比联盟差了太
多,对经济危机的抵抗能力也差了很多。
世界大战结束后,很多德国人——特别是那些处于底层的工人和农民,还有犹太人——跑到联盟求生活去了。
最近几年,随着德国经济的复苏,跑路去联盟或是美国的人变少了。但是随着德军在印度战场上的失败,跑路去联盟的人又多了起来。
第八百零六章 分期
1928年4月6日,联盟代表、印度人民共和国代表与德国代表和马德拉斯共和国代表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印度的战争终于结束了。
发生在印度次大陆上的战争,还有之前的一些列战争让【人革联】疲惫不堪,大量资源造战争中被消耗,这使得【人革联】内部的经济建设受到了严重影响。联盟境内物价上涨了不止一星半点。
好在战争终于结束了,升腾的物价渐渐地回落了下来。国家放松了对很多物资的管控,市面上的商品重新变得充足起来。
连续几年,联盟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支援打仗,国家的债务一路冲破了200亿人民币的大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历史记录。为了早点将债务给平掉,联盟推出出了好些新的商品,其中就包括青霉素,不过销售的时候不叫这个名字,而是称之为特效药xx号。
联盟时不时的就会拿出几款新药,拿出青霉素也并没有让国内外感觉到震惊,大家惊讶的是这款特效药的效果好的过分了一些。
除了极少数会对青霉素产生过敏的人之外,青霉素的治疗效果太好了,对各种炎症几乎是药到病除,甚至还能治疗梅毒。
虽然青霉素的价格很贵——一般来说,新药出来后都很贵——但是青霉素还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卖得很好。在欧美世界,梅毒和其他性病的泛滥为青霉素打开了市场。就算没有得性病,备上几支青霉素也是有用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救命。
在美国,青霉素的价格被炒到了比黄金还要昂贵,而且往往还是有价无市。经历过“美国大流感”的人们对药效强劲的特效药xx号非常感兴趣,只要是有点钱的,生病后就会主动去弄几支青霉素。
虽然美国卫生部声称这种新的特效药还没有经过临床验证,但是人民可不会傻乎乎地相信政府部门的话。政府要是靠得住,母猪都会爬上树。
美国政府之前的一系列骚操作教育了人民,最靠得住的还是自己手中的武器,其次是家人和所在的小团体。
记者们很快就发现不少美国政府的高层在生病后使用了新的特效药,这给国家造成了舆论上的被动。政府部门一方面说青霉素没通过临床试验,一方面又在偷偷地使用这种新药,还有人暗中走私青霉素,投放在黑市上获取暴利。
种种行为让人民的不满积累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于是有些州就爆发了游行。不过美国人已经习惯了游行,只要没拿着武器到处搞破坏,政府对游行还是比较容忍的。
毕竟,时代变了,不是以前可以随便用机枪扫射游行队伍的时候了。
那些刁民就喜欢游行,只要不动枪,那就由得他们去游行吧。闹腾一阵,把心中的那点邪火给放了,也就差不多了。总是要回去上工的,不然就没饭吃。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美国政府一边阻扰青霉素在国内的销售,一边组织了科学家对青霉素进行逆向破解。大家都是这么干的,这年头各国之间你抄我,我抄你,只要能山寨的,那就一定会山寨过来。
如果没有这样做,那肯定不是因为良心发现,而是因为办不到。为了赚钱,美国的统治阶层都在推广各式各样的分期付款了,还有什么是做不出来的?
分期付款看上去是很好的,推销员告诉消费者“分期付款”是如何如何的好,如何如何的能省钱,但实际上商家都会用同复杂的算法和文字游戏想方设法地从消费者口中掏出最后一个钢镚。
美国政府和商人们将“分期付款”当做是一剂良药,是经济上的新型特效药。这种金融创新模式有效地提升了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造成了市场上的空前繁荣。
但是,空前的繁荣背后隐藏着的是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
有一说一,分期付款这个金融创新虽然有很多后遗症,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是实打实的。如果能利用好金融创新带来的繁荣,对创造出来的财产分配进行调整,减少社会上的贫富差距,未必就会爆发经济危机了。
但那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是到了不得不进行调整的时候,不会没人敢,也没人能做这样的事情。统治阶层只会喊着“再吸最后一口!”然后无止境地抽下去,直到繁荣的景象轰然破灭,经济进入到下一个轮回。
经济危机也不全都是坏事,能淘汰一些积弊丛生的企业,能促进新技术的应用,这些都是好事。对大企业和财团来说,经
上一篇:海贼王:全员女团,觉醒青龙果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