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日不落 第253章

作者:风兮破地

  在陈天华同志的强烈要求下,政府部门最核心的那些人获得了知晓秘密的资格,代价就是从此要一直活在肃反委员会的秘密监控中。

  陈天华对此并不在乎,他是公而忘私的典型代表。其他人或许有别的想法,但是在表面上都跟陈主席保持了一致。于是他们知道了军方在秘密研制新式炸弹和载具的事情。

  现在,花费了那么多人力物力的“祝融计划”终于有成果了。陈天华和其他同志们对新式炸弹的威力抱有一定的怀疑,炸弹的威力再强能强到什么程度?

  凝固汽油弹的威力很大,战列舰主炮的威力也很大,“原子弹”的威力就算比凝固汽油弹和战列舰主炮的威力强上十倍,一百倍,那也不值得花上几十亿人民币吧?

  林永昌没有过多地解释,他在王长昊总工程师的安排下,进入了四十公里外的掩体之中。随行人员都换上了防护服,戴上了护目镜,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根据计算可知,原子弹爆炸的时候,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杀伤力之外,还会爆发出超剂量的有害射线。为了避免换上辐射病,在大热天的时候也必须船上整套的防护服装。

  “有必要这么麻烦吗?”

  有人发出了嘀咕的声音。他们已经到现场去看过了挂在铁塔上的炸弹,然后乘车来到了几十里外的掩体里面。隔着这么远的距离,就算是再怎么厉害的炸弹,也没可能对这里产生影响。

  “这是规定!”

  王长昊已经不再是面带青涩的少年,而是表情严肃的中年男人。以前的他活泼好动,现在则是干什么都一板一眼,科学工作需要严肃认真的精神。即便是面对联盟中央的决策者,王长昊也没有任何的通融。

  “要么穿上防护服,要么立刻离开!”

  被训斥那几人立刻脸色涨得通红,他们久居高位,可是很少被人这样训过了。

  林永昌没有理会边上发生的这些事情,他穿上了防护服后,又拿起望远镜,朝着放置炸弹的方向打量。军委和总参来的人也都干脆利落地换上了厚重的防护服装。

  陈天华看了一眼嘀咕的那几人,默不作声地换号服装,接着拿起望远镜,站到了林永昌的边上。

  距离太远,现在什么都看不到。要等到炸弹引爆之后,才能看到被烧得通红的大气和冉冉升起的蘑菇云。

  第九百一十八章 和平

  起爆之前,王长昊在向陈天华主席和其他同志介绍了原子弹的作用原理,当然,只是非常简略的,用来让外行人了解的那种。保密原则是什么时候都适用的,即便是面对国家领导人也一样。

  不是担心国家领导人叛变投敌——至少明面上不能用这个理由——而是担心领导同志们在不经意之间将机密泄露了出去。

  有很多东西,在迷茫和真像之间就隔着一张纸。捅穿了会觉得太简单了,什么都不是;但要是不捅穿,那就会陷入到迷茫绝望之中,认为前路漫漫,一片漆黑,看不到出路在哪里。

  “.......原子弹的燃料浓度必须达到很高,核弹的引爆需要满足临界体积,即在燃料内自发裂变产生的中子必须在燃料体积内引发一次裂变。因此,将原子弹的燃料做成两

  块分别小于临界体积,结合后大于临界体积的半球形。引爆时,用TNT轰击使两块燃料充分结合,大于临界体积,从而完成引爆......”

  这些都是基础概念,只是指出了大概方向,即便是被泄露了也没有关系。

  陈天华自从知道国家在秘密研制“原子弹”这种划时代的超级武器之后,每天花一两个小时来了解核物理的发展过程,并对国内的核物理学者进行了关注,发现六七年之前就有很多核物理专家销声匿迹了。

  【人革联】对保密工作是做的很到位的,毕竟,有太多的间谍到处活动。很多重要的部门,重要的工程都有设立保密局,用以对内部人员进行不定时不间断的审核,以及防止被外来的间谍进行破坏。

  政府部门的领导人大部分对和核物理是不了解的,军委和总参的同志们就要好很多,他们对于新式武器的性能和原理都有所了解。即便事前不了解的,来罗布泊之前也会进行突击学习。

  当然,学习资料是要经夜袭群:陆九四玖,③⑥①三伍过有关部门审核的,在原理这部分也只是粗略的介绍,不会涉及到具体的数据和构型之类敏感的词汇。

  王长昊的介绍还在继续,“......原子弹是利用裂变施放能量,从理论上来说,还可以使用聚变的方式........”

  林永昌见王长昊有讲个不停的趋势,只能出言打断了他滔滔不绝的演说,“好了,王长昊同志,我们还是先看看武器的实际表现吧,原理可以等明天再介绍。”

  王长昊有点意犹未尽,“好的,我这就给负责点火的同志下命令。”

  经过一连串的检查和反馈后,引爆的命令终于下达。军委,总参和政府部门的同志们都戴上了护目镜,看向西边的天空。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起爆!”

  众人盯着西边的方向,什么都没有发生。天空依旧晴朗,可以清晰地看到蓝天白云。但是,突然之间,天空中发出一道紫白色的闪光,随之而来的是大地的震颤。待在掩体中的众人能感觉到明显的震颤。

  然后,才是沉闷的声响和刮起的大风。

  从护目镜中向西北方向望去,能看到一团巨大的深灰色烟云,烟云中心腾起一道白的烟柱,烟云在顶部形成蘑菇状,然后离开烟柱。而烟柱体顶部又形成蘑菇的形状。

  隔着几十公里的距离,都能感受到大地有明显的震动,能看到远方腾起的蘑菇云,原子弹的威力远远地超过了陈天华和其他同志们的预计。

  王长昊也为原子弹的巨大威力而惊讶,但是他很好地掩饰住了心中的震惊,表现出一副尽在掌握之中的样子。看到陈天华和其他人震惊的神情,王长昊心中是很满足的。

  新式炸弹的威力比想象的更好,林永昌转头去问王长昊,“这次爆炸的计算当量是多少?”

  “10万吨TNT当量。”

  “我看这不止10万吨。”

  王长昊在心中快速地将距离和震颤感觉带入计算,然后得出一个大概的数值,“嗯,现在看起来,当量应该在30万到50万吨TNT当量之间。”

  “威力太大了,爆炸威力过剩,而且原子弹的重量有些大了,最好能将炸弹的重量降低到5吨以下。”

  联盟的四发重型轰炸机能够携带现在的原子弹进行战略轰炸,但林永昌更青睐将核弹安装在导弹上面,当做战术武器来使用。这样会更安全,更不容易被拦截,而且更有效率。

  武器造出来就是要用的,爱因斯坦和奥本海默那些人也都参与了原子弹的理论研究,对于新式炸弹的威力非常担心,认为这种武器的使用会造成平民的大量死亡。

  还有些科学家担心原子弹的使用会使文明灭绝,他们完全是杞人忧天。几十万吨TNT当量而已,就算是乘上一百倍,达到几千万吨TNT当量,也只能对地表造成一些损害。

  对于整个地球来说,核弹的威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武器造出来就是要使用的,林永昌准备屯上十几枚几十枚核弹,战术用的,战略用的都有,打起来之后一路核平过去,那才是真正的闪电战,而不是西线战场上的那种血肉泥潭。

  工团和轴心之间的战斗激烈而漫长,两边都有很多兵力和技术装备,打起来就变成了互相消耗人命和装备。交战中的两大阵营都在积极拉拢【人革联】,联盟就算是有了原子弹,也没有用武之地。

  林永昌并不着急,不管是工团还是轴心赢了,都是要跟联盟做一场的。世界霸权不可能和平移交,必然是要死上几十万,几百万人,甚至有可能是几千万人才行的。

  在另外一个世界中,美国佬每次都是坐山观虎斗,等到交战双方打得精疲力尽,快要分出胜负了才下场。采取了这么多

  投机取巧的方式,美国政府也还是需要武装起上千万大军,推平了日本和德国,才算是摸到了世界霸主宝座的边缘。

  接下来还要跟苏联一起拆掉了英法的殖民地体系,这才成为了半个世界的霸主。

  【人革联】想要制定新的世界秩序,不可能只满足于解放半个世界,那么就需要更多的生命作为祭品。

  林永昌觉得,原子弹还不够劲,氢弹加上洲际导弹,那才是真正的和平保证。

  第九百一十九章 公理

  原子弹爆炸之后,有工作人员去测试各种数据,但是因为辐射太严重,为了保证同志们的人身安全,需要先等上几天。等到重型防护服能够挡住残留的辐射,才有工作组深入到爆炸的最中心进行采样。

  因此,直到第三天,才有爆炸地点的照片被拍摄出来。在冲洗好的照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布置在核弹下方的小镇已经完全被摧毁,房屋、汽车,装甲车、坦克和工事掩体都化作了齑粉.......不,不是化作了齑粉,更像是被烧成了飞灰,化作了铁水,

  在爆炸的中心,铁塔完全的消失不见了,地面上则是出现了一些之前不曾出现过的准晶体。所谓准晶体就是只原子组成快与晶体相似,但是并不相同,不会以规则的,砖状的模式重复,看上去像是晶体受到了外力的挤压或者是拉伸,导致了变形,从而失去了对称性。

  准晶体又被称作是不可能的材料,这种材料具有不许昌的,不重复的结构,正常情况下很难得到,大约只有在核弹爆炸的过程中才会产生出来。但是要说发现的准晶体有什么作用吧,现在还不好说,或许能促进材料科学的发展,也有可能只是得出了一些单独的,不成规律的结论。

  爆炸中心下方放置的物体全部被摧毁了,在稍远一些的地方,房屋和物品也被毁坏得很严重,这些都是意料中的事情。没有想到的是爆炸过后,地面和墙壁上出现了很多斑驳而奇异的影子,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根据专家们的分析,导致这些影子产生的重要原因,其实还是和原子弹有关。原子弹的爆炸不仅会造成杀伤力巨大的核辐射,还会因为冲击波和各种光能热能的影响,释放出能力巨大的光热辐射。

  在爆炸的瞬间,人的影子或是物体的影子,对于光热辐射的照射起到了一定的阻挡作用。因此,那些留在墙上或是地面上的人影,都是因为当时物体在原子弹爆炸时,收到了光热辐射的照射影响,留下了遮挡的痕迹。

  因此,在原子弹爆炸后,这些痕迹也变成了影子,刻在了墙上和地面上。

  【人革联】没有疯狂到像美国一样,拿活人去做核弹爆炸实验,没有在爆炸地点附近安排人类,而是树立了一些假人,就像是橱窗里面的塑料模特一样。

  在核弹的爆炸中,假人化作了飞灰,只是在地上和墙壁上留下了一些影子。

  观看过核弹爆炸后,林永昌和陈天华等人离开罗布泊,返回了长安。他们不需要在罗布泊那边等待结果,结果出来后,自然会第一时间送到长安来。

  再一次召开的中央会议上,核物理学家赵凯向众人详细介绍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造成的破坏。爆炸的那颗核弹的当量经过测算,TNT当量为38万吨,比计算出的结果高出了一倍。具体的杀伤效果,则是清晰地表现在了照片和影视资料上。

  林永昌对照片和介绍的兴趣都不是很大,他早就知道这些了。他还知道35万吨TNT当量只是小意思,等氢弹出来了,很快就能将爆炸的TNT当量推上千万吨级别。

  陈天华同志和其他人则是多多少少都有一些震惊,虽然看过了原子弹爆炸的情况,但是对原子弹的杀伤力还是有些忌惮和恐惧。

  这种威力无穷的武器用来打击敌人当然是好的,但如果被敌人仍在己方的头上呢?比如说在未央宫的上空引爆一颗原子弹,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钢筋水泥对于抵抗普通炸弹有很好的效果,但是用来抵挡原子弹就没那么好使了。实际上,普通武器里面就有一些能对钢筋混凝土造成有效破坏的,像是德国佬造出来的“古斯塔夫巨炮”,在和法兰西红军的战斗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遭到了多次轰炸。

  虽然实际作战效率很低下,但是“古斯塔夫巨炮”的确能打穿现有的一切要塞。在几个月前,德国媒体大肆吹嘘了“古斯塔夫巨炮”的强大威力,声称那门口径800mm,射程超过了五十公里的超级巨炮是德意志科技的结晶,是终结一些的毁灭武器。

  嗯,实际上“古斯塔夫巨炮”当然没有这么厉害,在遭到英法同盟的空军轰炸后,德国不得不将那门大炮雪藏了起来。也要消息说是被炸毁了。

  谁知道呢?战争期间,各国政府睁着眼睛说瞎话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不

  打仗的时候,各国政府也经常胡言乱语,左右互搏,表现得像是精神分裂了一样。

  古斯塔夫巨炮威力强大,跟核弹比起来,就只是小巫见大巫而已。陈天华和其他知晓了核弹消息的同志又是忧虑,又是振奋。

  有了这么厉害的武器,是不是可以勒令工团和轴心停战了?是不是可以按照联盟的政治立场建立新的国际秩序了?是不是以后就将进入到公理战胜强权的时代了?

  “..........”

  林永昌知道很多同志都有理想主义的成份,可是原子弹真的没有那么厉害。当年主席曾经提出过“准备早打、大打核战争”的战略思想,并且做出了很多应对核战争的准备,比如说著名的三线工程。

  可见,核弹并不是万能的,只是将战争的成本提高到了列强无法承受的地步。而且原子弹的原理并不复杂,难的是对原料的提纯,那需要强大的工业实力。

  联盟没办法保证只有自己拥有核弹,除非对全世界进行监控,发现有研究制造核弹的,就用核弹扎上一边。要真是这么干了,联盟一直以来费心尽力建立的意识形态就得要崩溃了。

  即便真的这么凶残,也没办法保证其他国家不会在暗地里造出核弹来,也没有办法完全压制住其他国家的反抗。军事强大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像是另外一个世界中的美国和苏联,难道是军事力量不够强大才衰落,乃至于解体的吗?

  林永昌很担心【人类革新联盟】会走上苏联和美国的老路,想要躺着就把钱给挣了,最后却发现蛀虫早就已经将国家的地基给啃食得千疮百孔。

  第九百二十章 打破

  【人革联】的总参谋部做了许多份方案,用以应对工团取得胜利,或是轴心取得胜利的情况。根据现实中情况的变化,作战计划还会不断地进行调整。

  现在联盟拥有了核弹,作战计划又可以改一改了。不过核弹的存在还是最高机密,总参谋部有少数人知道了这个秘密,大部分人还不知道,因此作战计划并没有进行大修大改,依旧立足于现有的武器装备和动员体系制定防御,或是进攻的方案。

  核弹的装配是很麻烦的事情,对核原料的提存是困难更大的事情,联盟现在所拥有的的浓缩铀只够制作三颗原子弹,罗布泊的实验用掉了三分之一,剩下的浓缩铀只够制作两颗原子弹。

  要等到下一批的浓缩铀被提纯到纯度超过90%,才能制造出新的原子弹。按照各处工厂的工作进度,时间大约在10个月之后,如果联盟不制造和使用更多离心机的话。

  原料是不缺的,制约产能的是工业实力。离心机工作需要大量的电力,联盟的发电量每年都在增长,特别是三峡水坝的发电量提升到预期值之后,长江中下游的用电宽裕了许多。可是,国内工农业用电和居民用电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能够用于核原料提纯的电量就不是那么的富裕。

  这使得联盟没办法像生产小汽车和卡车那样,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更多的核弹。除非是像以前那样,在不是那么热的时候,将居民用电都给断掉,但是那样一来,必然会引发民众的强烈不满,这也不符合联盟中央的意愿。

  生活只应该越来越好,而不是倒退回去。现在有没有进入战时体制,也没有参与到世界大战中,中央和地方上的政府要以什么名义时不时的掐断居民用电呢?

  想要找借口总是很容易的,政府糊弄民众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过【人革联】现在依旧处于黄金时代,不管是林永昌还是陈天华,都不会允许政府糊弄民众的事情发生。

  不能说有了核弹,就觉得江山永固,就对民众予取予求了。底线只要被打破了一次,就会被打破更多次,直到各种污秽阴暗的事情变成了明目张胆和习以为常,国家的凝聚力就会降低到一个十分可怕的地步。

  【人革联】如此大的体量,以及内部如此复杂的情况,真到了那种情况,必然是处处烽火,要是不像苏联那样炸裂开来,就会像美国那样陷入到内战之中。

  原子弹试爆成功后,林永昌曾经和陈天华、杨度、斯维尔德洛夫、莫洛托夫、大觉屋师真、王虎和日丹诺夫等同志进行谈话,讨论是否要解散先锋队,是否要放开民间媒体管制,以及如何保证人民的权益等问题。

  然后,林永昌发现,只有他自己对未来有些悲观,其他人都是很乐观,或者是不太在乎。

  对斯维尔德洛夫和大觉屋师真那些人来说,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是肉眼可见的。几十年来,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偶尔有那么一点小小的反复,从总体上来说,事情正在变得更好。

  城市、乡镇和农村中的电器化程度提高了,医疗体系、养老体系和社会保险体系都建立起来了,人民的平均寿命提升到了78岁,人均消费肉

  蛋奶和水果的水平提升了........事情不是小好,而是大好,这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林永昌承认联盟在物资生产和精神文明两方面都取得了很不错的成就,可是也要看到潜藏在水面下的那些问题。

  陈天华同志上台以来,大力推进国家的城市化进度。从经济的角度和管理的角度来说,城市化程度越高越好。国家能收到更多的税收,能给更多人提供公共服务,而政府的支出会变得更少,简直是百利而无一害。

  可是世界上真的有这么好的事情吗?只有好处,而没有一丁点坏处?

  据林永昌所知,联盟很多地方为了推进城市化的进度,已经开始用上了各种手段。这使得国内出现了上海,长安,莫斯科等超大型城市,也造成了城市无产阶级的急速膨胀。

  在城市里面工作的大部分人,是处于手停口停的情况,失去了工作就连吃饭都成了问题。

  这种问题难道不值得警惕吗?联盟的城市化即将要达到50%,就是说城市人口有四亿多,如果出现了经济危机......不要说联盟就不会出现经济危机,拥抱了资本主义,就要接受资本主义带来的一切。

  虽然联盟政府给出了很多解释,用上了“特色”,“特殊”,以及许多花里胡哨的新概念,这并不能掩盖联盟学习了很多资本主义做法的本质。

  走回头路搞计划经济是不行的,继续向前走又处处是坑。用发展来掩盖问题是一种办法,但是,高速发展总有到头的时候,总会有技术停滞的时候,那时候该怎么解决国内的经济问题?

  林永昌心中是有一些解决办法的,大基建,房地产,金融创新,都可以拿来用一用。而且到时候搞不好会出现产业空心化,将工厂建到发展中国家去,虽然会留下更大的隐患,但也能够多续几十年的命。

  说不定到了那个时候,就有解决的办法了。

  王琦认为林永昌想的太远了,目光放长远一些是好事,可是也要注意脚下的道路。“我知道你是想要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和一致性,”王琦从国家主席的位置上下来后,对很多事情看得更清楚了,他明白林永昌的顾虑,“既然确定要在下一任解决工团和轴心的问题,为什么你不自己出面主持大局呢?”

  这是林永昌所没想到的,“我已经当过两届国家主席了,按照惯例来说,不应该再当第三届.........这会给后来人留下不好的影响。”

  “你就是考虑的太多了,所以反倒是过得不快活。”

  林永昌愣了愣,自己过得不快活吗?没有吧?

  王琦继续说道:“这几年清闲下来了,我看了不少的历史书,发现历朝历代都会针对前朝的弊端做出改进,还会留下祖宗之法,但不管是什么样精妙的设计,在一百年,或者更短的时间之后就会失去效果,我们现在做的再多,将来也会有人找借口打破管理的,除非是以法律的形势固定下来。”

  随即,王琦自己就否定了这种说法,“即便是写进法律法规里面,也不是没办法打破。”

  第九百二十一章 介入

  “我们不能为了将来的事情而不顾眼前,”王琦说道:“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罢。陈天华同志将中央干部退休的年级推迟到了70岁,你还能再工作二十年,二十年的时间,足以解决你说的那些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