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日不落 第4章

作者:风兮破地

  朝廷给各旗划分了草场,强迫多余的男子出家当喇嘛,有时会还会进行惨无人道的“减丁政策”,也就是将多出来的男人杀掉。种种因素加在一起,就造成了蒙古人的战斗力异常低下。蒙古人战斗力拉胯,藏兵的战斗力也是低劣的可以。

  蒙古和西藏不光是武器远远落后于时代了,战术,组织形式和动员力都远远地落后了,甚至比不上几百年前的时候。以这样落后的军队,碰上英国和俄国这样的列强,结果可想而知。

  但是对于林永昌来说,蒙古人和藏人武力孱弱也不是没有好处。要不是藏兵战斗力低下,达赖喇嘛会对他这么客气吗?那是肯定不能够的。藏兵不能打,达赖才会给他背书,有了活佛背书,林永昌才能在张北县城和附近的草原上都很吃得开。

  他随随便便就招募好几个牧民,并且跟附近的一个旗中的蒙古王爷定了二十匹骏马,不用先给钱,等马卖了再回来付账就行。那个长的歪瓜裂枣,穿的像是个道士的蒙古王爷喝了几口酒,醉醺醺地道:“那些汉人奸商太可恶了!还是我们蒙古兄弟可靠!要多少马匹牛羊只管去拿就是!”

  “.........”

  林永昌想要吐槽,但不知道从何说起。这位名字很长,长得不怎么样的蒙古王爷说的“汉人奸商”,指的是山西那边过来的晋商。因为祖上曾经在明末给后金出过力的缘故,晋商这个团体在本朝一直长盛不衰,九边的生意大多是他们做的。

  商人嘛,都是能赚一千,只赚了九百就觉得亏了的主。晋商在草原上做生意大多是坑蒙拐骗样样来,欺负这帮蒙古人没文化没见识使劲地坑人,压价什么就不说了,坑完之后还故意勾引蒙古人染上酗酒的毛病,转手就将给出去的钱赚了回来。

  这么些年来,蒙古人年年卖马,卖牛,卖羊,结果一年到头了什么都没落下,反倒是欠了那帮晋商许多钱,每年光是利息就要把蒙古人榨干了。晋商们骑在蒙古人的头上两百多年了,从来不知道收敛,搞得蒙古人一提起汉人就想到奸商。

  蒙古人只是不读书,见识少,并不是都傻,也有人看出了问题,想要找晋商理论,但是能做大的晋商都是皇商,背后是有

  皇帝和内务府撑腰的。就算不是皇商,肯定也有几个朝中大佬作为后盾,蒙古人根本就不是人家的对手,只能忍气吞声地被坑。

  林永昌很想说我也是汉人,但是想了想,还是算了。P社玩家嘛,道德什么都是不怎么在乎的了。

  第十二章

  这位蒙古王爷是孛儿只斤的后裔,但是孛儿只斤的后裔太多了,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是多了就不值钱。有朝廷压着,各旗的王爷们又不能去抢,个个都是穷的叮当响。虽然旗主们有成千上万的牛羊,可是都欠了一屁股债,不少人是祖上好几代人欠债到现在,一辈子都还不完,甚至还有将女儿嫁给商人抵债的。

  刚开始的时候,有不少商人愿意娶一个黄金家族的女儿,这样到蒙古草原上做生意会更方便一些。到了后来,孛儿只斤家的女儿也不好嫁了,商人和士绅还是更喜欢扬州瘦马,要不京城的名伶也行啊。

  喝醉了的蒙古王爷说要让他的妻子和女儿来陪客人睡觉,但是被林永昌义正言辞地拒绝了。因为缺少洗漱用品的缘故,这里的人脸上大多是黑乎乎的,有着厚厚的一层油脂。蒙古草原上缺水,百姓们和头人贵族们都很少洗澡洗衣服,身体,头发和衣服上都有着奇异的味道,让林永昌生不出别样的心思。

  “瞧......瞧不起人还是怎么滴?”蒙古王爷大着舌头,瞪着眼睛,口中喷着酒气,“我们旗里的女人,你看上哪个,只管......只管说!”

  这个王爷还算是有文化的,一口汉话说的不错,在喝醉的状态下,说话还能听得清楚。

  林永昌大笑着道:“王爷醉了,先去休息吧。”

  “谁....谁说的?”

  像是道士的蒙古王爷站了起来,嘟囔着道:“我没醉!”

  话音刚落,他脚下一个趔趄,扑倒在了羊皮毯子上面,然后鼾声就响了起来。仔细一看,王爷已经在呼呼大睡了。虽然是王爷,但是生活水平还不如林永昌来的那个时空的小市民。不过这个世界也有很多有趣的东西,只要用心去发掘,就能从糟糕的生活中发掘出趣味来。

  在草原上晃荡了几天,林永昌手上的大洋划出去了一半。他带着两名扈从和几个牧民去了一趟张家口,将马匹卖给了当地的牛马贩子。虽然有着一百多里的距离,但是张家口这里的马匹价格并没有比张北高太多,也就是张了个五成吧。不过林永昌不是质朴野蛮的蒙古人,他发挥了在菜市场跟大妈大爷们练出来的砍价技巧,成功地将三十匹马卖了一个好价格,要比其他人的价格高了一成。

  【天朝日不落】系统的商城里面有【交易术】卖,第一级要10外交点,林永昌什么都买不起,不过等到他发挥口才,完成了第一次交易后,系统弹出提示,【您获得了 交易术——1级,可以用原价的十分之一在商城中购买技能】。

  也就是说,之前卖10外交点的1级交易术,现在只需要1外交点就可以买到了。

  但是都已经获得了入门级的交易术,为什么还要花点数去购买技能?不购买的话,就不能激活下一级的技能。林海永昌对着系统研究了许久,觉得也还能接受。如果其他技能也都是这样的话,各种技能都可以先自己练,激活的技能能用十分之一的价格买下来。

  等到练不动了,或者是需要投入得时间太多,而手上又有足够的点数,再全价购买下一级的技能。林永昌自我评估了一下,交易术自己大约是在专家级,用十分之一的价格买到专家级的交易术后,再花160外交点,就能升级到大师级的交易术。不过那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赚钱的方法有很多,不是非要让交易的对象赔的当裤子才行。

  真正需要投入点数升级的还是在个人武力上。

  普通的武者,花上几十年的时间打熬力气,锻炼武艺,最多也就是专家级,能够达到大师级的少之又少。不是他们不肯吃苦,能够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下来,毅力和忍耐力绝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但是人类的身体有其极限,训练和战斗中受到的暗伤积累下来,到了一定年纪后身体机能衰退,还有许多其他的因素,都在制约着他们迈向更高的层次。

  如果没有外挂,林永昌是不会辛苦锻炼身体的。不是因为他吃不了苦,而是因为过度的锻炼和危险的动作很有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如果没有外挂,他会选择做一名战略家和政治家,而不是战术大师和决斗大师。

  但是既然有了外挂,可以做的事情就多了不少。

  比如说【身强体壮】这个技能,需要花费50军事点,能消除身体中的暗伤,再怎么训练和锻炼都不会有事。只要不是当场完蛋,内伤外伤都能讯速地痊愈。其他需要花费军事点的技能,像是【天生神力】和【百毒不侵】等,都有着超乎寻常的效果

  。

  只要能将这些技能点出来,一个打一百个个绝对没问题。

  牵来张家口的三十多匹马一共卖了320两银子,林永昌将零头拿出来,带着两名扈从和几个牧民吃了一顿好的。当然,没让他们喝酒。带着这么多银子,要是再喝的醉醺醺的,只怕会一个铜板都剩不下,说不定还会丢了性命。

  卖马的时候,周围就有很多闲客围观。下馆子吃饭的时候也有人暗中窥视,林永昌很怀疑,要不是他们这一养人带着刀剑和洋枪,未必能带着银子从马市走到馆子这边来。活佛的名头和李文勇的介绍信很好用,但也有很多人不讲这些东西放在眼里。

  除了街面上的青皮,混混之类,还有官兵和义和团,都是需要警惕的对象。

  朝廷对地方上的控制力已经大不如前了,现在北中国风起云涌的义和团运动就是证据之一。义和团运动刚开始的口号可不是“扶金灭洋”,而是“扫金灭洋”。河北和山东的好汉们拉起了几十万兄弟,朝廷的官员根本就管不了,只能躲在城池里面装聋作哑。

  张家口这里义和团的声势比不上河北山东那边,也有上万人,有个叫王老在的,已经拉起了好几千人。义和团当然是为了反对洋人才出现的,但武装力量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威胁。不管是义和团和官兵,要是他们来抢钱怎么办?

  林永昌将腰刀拍在桌子上,随时准备拔出来砍人。

  第十三章

  在原来的世界里面,政府的力量空前强大,是龙得盘着,是虎得趴着。要是碰上事了,最好的做法不是痛殴对手,而是顺势往地上一趴,接下来就可以考虑换什么车了。有那么一段时间,在“和谐”思想的指导下,各种碰瓷,诬告等事情层出不穷,那不是依法治国,而是依闹治国。

  但是这个时代是完全不一样的,在朝廷的对地方的控制力基本丧失后,豪杰之士并起,大家都是赤裸裸的靠武力说话。而且现在正是义和团闹得最凶的时候,到处都是大股大股的武装人员,虽然说枪炮数量很少,用的大多是刀枪剑戟等冷兵器,可是人也太多了,随随便便就是成百上千人。

  林永昌估摸着自己大概能打十个,要是再多,那就只能进行战略转进了。

  看到他们将武器亮了出来,青皮混混们离的远了一些,却并没有离开。这些家伙就像是非洲大草原上的鬣狗和野狗,最擅长的是掏肛,而不是正面战斗。街面上找食的混混也是一样,好勇斗狠却不敢真的大打出手,欺软怕硬才是他们的本色。

  见到街溜子们离的远了,林永昌招呼众人吃饼吃肉。北方的大米饭还是少,更多的是各种饼,卷上大葱和驴肉,那滋味真是回味无穷。其他人敞开了肚皮吃的不亦乐乎,林永昌也吃的很畅快,不过他是外松内紧,看似在伏案大嚼,实际上还在关注周围的动向。

  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了警惕,特别是在陌生的环境中。

  吃着吃着,林永昌就发觉情况有些不对了,出现在周围的疑似武装人员越来越多。他心中不禁嘀咕了起来,不是吧?为了三百多两银子,就要搞这么大阵势?

  说是“疑似”武装人员,是因为不少人都扎着黄色的头巾,看着就像是同一个堂口的,但是他们手中又没拿武器,这就有些意思了。李世民说他之所以百战百胜,凭借的不过就是“甲坚兵利”。这句话当然不完全对,武器很重要,人也很重要。洛阳之战,李世民一战擒二王,这种战绩,换成李元吉能打出来吗?换成唐军的其他将领能打出来吗?李靖说不定可以,其他人肯定是不行。

  武器很重要,人也很重要。但是,武器的重要性决是无可置疑的。在一千年多年之后的今天,洋枪洋炮就是厉害。没有洋枪洋炮,拿个大刀片子,背把火绳枪也能吓人,空手是几个意思?

  对方没有洋枪,林永昌就不怕了。他们有刀有枪还有马,打几个赤手空拳的普通人还不是轻松加愉快?有人说无马就是比有马好,那也要分情况。

  这边林永昌在考虑冲出去的道路,那边黄头巾的人群中分开道路,一条昂藏大汉走了出来。他走到林永昌等人的边上,拱手,朗声道:“在下王作霖,见过各位好汉。”

  王作霖?林永昌在卖马的时候听说过这个人。王作霖跟王老在一样,都是义和团的首领。王老在王铁匠在宣化拉起了好几千人,王作霖拉出来的人数少了一些,但肯定比王老在那边的人更能打。

  王老在是宣化南关桥西街附近的铁匠,王作霖却是驻守阳原县城的东城把总,而且还出身于书香门第,祖上是中过进士的。这么一个文武双全的人,当然知道兵贵精不贵多的道理,所以他不像是王铁匠那样什么人都要,而是挑选精壮入伍,手下有了一千多能拉出去打仗的精锐,还有一千多老弱,用来干些杂活

  。

  林永昌站了起来,也朝对方拱了拱手,说道:“原来是王首领,幸会幸会。请坐下说话。”

  王作霖刚才看到林永昌的时候,就惊讶于对方的风采,这时候近距离观察,心中的惊讶更甚。因为食物,生活习惯,高强度的劳作和一些其他原因,张北那边的人大多长得不太好看,而且一个赛一个的黑,比非洲的黑人就好了那么一点点。林永昌在草原上碰到的蒙古王爷像是个不正经的道士,跟不用说那些牧民了。

  像他这样高大健壮而又器宇轩昂的人,在这个时代简直就是鹤立鸡群,就是人潮中的惊鸿一瞥,走到哪里都会被人多看几眼。长得好看不光是可以当饭吃,还能得到很多别的好处。要不是仪表堂堂,气宇非凡,达赖喇嘛不会主动跟他交谈,卖马也不会卖出一个高价。

  王作霖这些天来一直在招募附近的豪杰,储备粮食和打造兵器,听说来了个马贩子,也只是让人去接触一下,并没有要亲自去看看的意思。但是前来报信的人说那个马贩子很奇怪,仔细一问,却又回答不出来奇怪在哪里。

  这引起了王作霖的好奇,他出身于书香门第,拉起了杆子之后,手下有不少的族人。前来报信的远房堂兄就是读过书的,虽然没考上进士,但也去过京城,见识过市面,当年还在京城的茶馆里面臧否过天下英雄,甲午年的时候唾骂过李鸿章。连堂兄都说很奇怪,那就肯定是真的很奇怪了。

  现在到了跟前,王作霖承认堂兄说的是对的,眼前的家伙真的很奇怪。不是因为没有头发,皮肤白皙和身材高大,而是气质。生活的苦难会摧毁很多东西,大多数的农民和牧民都是木讷的。官员和商人则是在趾高气昂和卑躬屈膝之间不断变换。洋鬼子喜欢叽里咕噜地说些大家听不懂的话,二鬼子狗仗人势,东洋人獐头鼠目.......张家口地处交通要道,往来商旅不断,王作霖见过很多人,但是从来没见过像是林永昌这样的人。

  他琢磨了一下,能想到的最贴切的词是“自信”。林永昌身上有种这个时代的中国人所没有的自信,那是泱泱中华,强盛国度才能培养出来的自信从容。两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之战打断了朝廷的脊梁,连带着国人也都不自信起来。

  洋人将中国当做是殖民地,到处修教堂,修好了后就强占周围的土地,弄得天怒人怨,便是在张家口这边也有了洋人的教堂,王作霖拉起了杆子之后,就准备先将那座教堂给拆了,洋人么,打死了再说。

  但是他也知道,这大金国的东西,就是比不上洋人的那套。不然的话,为什么东洋人学了一些洋人的皮毛,反过来就能把朝廷按在地上摩擦了?

  第十四章

  来了这个世界后,林永昌见到的大部分人都缺了那么一股精气神。除了达赖喇嘛等少数几个人之外,其他的人要么是粗鲁不文,要么是沉溺于酒精和鸦片,光看张北县那边的情况,跟林永昌记忆中的印度很有几分相似。

  王作霖虽然也拖着一根辫子,但是长得虎背熊腰,方面阔口,相貌堂堂,看着并不猥琐可笑,反而有种顾盼自雄的风采。他挥了挥手,让跟着过来的士兵退后几步,然后问道:“这位兄弟面生的很,不知道怎么称呼?”

  林永昌爽朗地笑道:“叫我林永昌就是。王首领这个时候过来,莫非是知道知道驴肉刚煮好,所以想要趁热来上一碗?”

  王作霖愣了一下,随即大笑道:“那就来上一碗!”

  他笑着道:“我来是为了结交英雄豪杰的,这一顿我请了!”

  “当真?”

  “当真!”

  林永昌于是对拿着碗筷过来的小二说道:“等下再拿二十张大饼,五斤卤肉。都记在王首领的账上!”

  王作霖原本不过是一个把总,手下兵额100人,现在却是拉起了两千多人,控制了小半个张家口,现在军费军粮有些不足,但也不会将二十张大饼和几斤卤肉放在眼里。他笑着道:“要是不够,可以多要一些。”

  “王首领当真爽快,下次过来的时候,给你带一匹好马!”

  林永昌故意占王作霖的便宜,并不是他缺这么点东西,而是想要以此来进行试探,看看对方的处理方式。试探的结果还不错,不管以后会怎么样,这个人现在是可以结交的。

  “林兄弟客气了。”

  王作霖随意地问了一些夜袭群:陆九肆九,③陆一③五事情,林永昌将能说的都说了出来,包括达赖喇嘛的那些事情。英军进犯西藏的事情不是秘密,相关的报纸还是从张家口这里流向张北的。

  “啪!”王作霖脸上现出怒容,“洋鬼子欺人太甚!”

  “谁说不是呢?洋鬼子在天津和上海等地弄了租界还不满足,还想要着更多的土地。英吉利人进犯西藏,法兰西人占据了越南,俄罗斯人入侵新疆和东三

  省,东洋人割去了朝鲜和台湾,中国虽大,但是这么一刀刀的割肉,总有一天会割完的。”

  “所以我们组建了义和团!中国这么多人,只要联合起来,就能把那些洋鬼子赶出去!”

  “对,我们应该联合起来!打败洋人!”

  林永昌表现的有些激动,就跟王作霖的表情差不多的,但是他的心中却很清楚,靠义和团是成不了事的。他们多对抗的不仅仅是帝国主义列强,还有大金国这个殖民主义政权,以及广大的既得利益者。义和团反对洋人,朝廷中也有很多人反对洋人,可是双方的立场并不一致,利益诉求并不相同,现在是有共同的敌人,似乎有了联合的基础,可实际上并没有。

  即便是没有慈禧太后对万国宣战的事情,义和团也没办法将洋人赶出中国。对于土著居民的反抗,列强已经很有经验,他们会选出一个代理人,然后用中国人来绞杀中国人,也就是所谓的“以华制华”。

  义和团勇气可嘉,可是没有精良的武器,靠血肉之躯如何能跟洋枪洋炮对抗?而且义和团的战术水平和组织度都很糟糕,正面作战绝不是洋鬼子的对手,也打不过洋人武装起来的代理人。

  但是呢,正面打不赢,也不是说就没有办法了。正面打不赢,那就从侧面,从后面打嘛。林永昌跟达赖喇嘛说打不过就加入,但是加入也是要分情况的。有德奥合并那样的加入,也有勾践卧薪尝胆那样的加入。加入不是目的,只是手段,不能将手段和目的混淆了。

  虽然后世很多人将义和团污名化了,说什么一帮暴民只知道破坏云云,但林永昌觉得义和团运动是具有很多积极正面意义的,他们确实是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嚣张气焰。在义和团运动之前,洋人的传教士在中国横行无忌,为所欲为。在那之后,洋人的传教活动多少还是收敛了一些。

  而且义和团运动打击了朝廷的威望,动摇了朝廷统治的基础,野心家们看到了朝廷的软弱,越发的肆无忌惮了,这对于一心想要造反的林永昌来说,都是好事啊!

  所以他的激动不完全是真的,也不完全是假的,有一定的表演成分,对洋人的厌恶都是真的。他热情地拉着王作霖的手,说道:“什么时候去打洋人,一定要叫上我!”

  王作霖有些激动,“一定!”

  百姓们大多对洋人恨得要死,但是本地的县令和其他官员却是模棱两可,支支吾吾,不肯旗帜鲜明地站到反对洋人的立场上来。王作霖明白那些人在顾忌害怕什么,也能理解,却依旧觉得意气难平。现在碰到了志同道合的人,他也顾不得要追查这人的底细了,只要是愿意一起打洋人的,那就是好朋友!

  “啪!”

  王作霖再次拍桌子,“拿两壶酒来,我要跟林兄弟好好地喝一杯!”

  “别!”林永昌连忙阻止了他,“我还有事,下次过来的时候再跟王首领喝酒不迟。”

  “叫什么王首领?你我意气相投,不如结拜为兄弟,如何?我这就叫人去准备公鸡和黄纸!”

  “........”,林永昌瞅了瞅王作霖的神色表情,见对方不似作伪,于是笑道:“既然是意气相投,还要那些东西干什么?我今年十八岁,不知道王兄弟多大?”

  他肯定不止十八岁了,但是硬要说自己十八岁,别人也没办法。相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他也的确显得年轻很多,别说是十八了,他就算说自己十七岁,也有很多人会相信,

  王作霖道:“我已经三十有四,那.......”

  林永昌立刻道:“兄长!”

  王作霖脸上露出喜色,“贤弟!”

  两人相视而笑,气氛比之前更加的融洽了。既然已经以兄弟相称,王作霖便多说了一些事情,“哥哥我手下有了两千人,能打的有一千多,但是武器匮乏,粮食也不多。贤弟可有办法解决粮饷和武器的问题?”

  恩,这才是他的主要目的,结拜兄弟什么的,只是顺带为之。

  第十五章

  古往今来,除了极少数的情况外,绝大部分国家灭亡的直接原因都是军事问题,往上推一层,绝大部分的军事问题都是因为经济问题引发的,西汉,东汉,唐宋等朝代莫不如是。

  现在王作霖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他手下的人马越来越多,人多力量大是不错,可是这么多人吃马嚼的,每天要消耗的粮草像水一样哗啦啦地流出去了。以一个正兵,或者说战兵,每天两斤大米,一个辅兵每天一斤大米计算,两千人每天光是吃饭就要三千斤粮食。战马一天要吃十斤草料,还要加上豆子才行,不然就要掉膘。而且这还是不打仗的情况下,打起仗来,就不能这样让人之吃个半饱了。

  人和马都可以吃杂粮,这能省出不少粮食,也可以不发军饷,反正义和团的其他堂口也不发,但人总还是

  要吃饭的,每天的支出让王作霖头大如斗。本来他还可以拉出更多的人,可实在是养不起。县令现在都要看他的脸色,这很好,可是粮食问题怎么解决?还有,武器从哪里来?

  王作霖可以请林永昌们吃一顿,因为只是一顿,贵一点也没关系,那两千人可是一日三餐都要算在他头上的。刚开始的时候,他还将人聚集起来了进行训练,准备把兵练好了去打洋鬼子,可是训练了没几天就发现了粮食的问题,没办法,只能让手下人分别驻扎在各个村镇里面就食,这才减轻了不少压力。

  现在王作霖也只是随口一问,并没有真的指望新认识的结拜兄弟能给出什么主意。但林永昌总是有好注意的,他立刻就给出了许多可行的办法。

  “首先,兄长你可以找周围的村子收税。”

  “啊?”王作霖愣了愣,“收税是官府的事情,我怎么能越俎代庖?”

  王家是书香门第,出口成章,说几个成语是信手拈来。“不行,这是不行的,”王作霖连连摆手,“官府收了一次,百姓家中本就没多少粮食了。我再去搜刮,只怕就要有人饿死了。”

  林永昌意味深长地道:“别让官府收税不就成了?”

  听到林永昌那充满诱惑力的声音,王作霖却不由得打了个寒颤。他的心跳越来越快,听着林永昌继续说道:“县令和官府手里才几个兵?税吏打得过大哥手中的兵马么?村子里面可以收粮食,城里面可以收钱,有钱有粮食,就能养更多的兵!”

  “再说了,现在国难当头,中国人要团结起来,要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大哥从百姓那里收取税金,然后训练军队去打洋鬼子,这是报效国家啊!谁敢阻拦,那就一定是洋人的狗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