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日不落 第49章

作者:风兮破地

  林永昌知道自己只是中人之姿,最多中上,看起来比这个时代的人了更聪明,是因为他站在历史的下游,看到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也看过了无数人总结的经验和教训。所以他一直能保持谦逊的态度,但也不是没有强硬的时候。

  在杨度等人看来,就觉得林大总统意志坚定,手腕高超,该硬的时候硬,该软的时候软。在将“实事求是”那篇文章润色完毕后,杨度将稿纸递给林永昌,“总统您看还有什么需要改正的地方。”

  林永昌一边看一边问道:“陆征祥还在到处宣传基督教新教?”

  杨度心中凛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思索了片刻,这才说道:“没有到处宣传。不过陆部长跟美国大使康格先生走的很近,据说两人经常一起喝下午茶。”

  “陆征祥是外交部长,美国是我们现在最大的贸易伙伴,他们之间走动多些是正常的,就是基督教这个问题,他不应该带到工作里面。”

  陆征祥是难得的外交人才,还精通各种法律条文,唯有一点不好——是个虔诚的新教教徒。在林永昌看来,绿教也好,基督教也罢,那些闪米特人搞出的宗教都是邪教,是对政府的管理有危害的,至少对中国来说是这样。

  中国从来就不是神权社会,本土的道教在太平道和五斗米教大起义之后都老实了,外来的佛教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灭胡运动,也本土化了,但是天主教,基督教和绿教并没有遭受过铁拳的打击。

  义和团运动算是民间自发的对洋教的反扑,本来是要被洋鬼子镇压下去的,现在林大帅横空出世,将情况又给翻了过来,基督教之流自然是不能继续在北中国发展了。康格提了好几次,说是要重新修建教堂,要保障人民的自由信仰,都被林永昌给顶了回去。

  从林总统这里打不开缺口,康格就将目标放在了外交部长陆征祥这样的人身上。想要从人民政府的内部打开缺口,从而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

  林永昌对此早就有所不满,但是因为才将陆征

  祥给从国外叫回来,不能说马上就把人家给撤了,而且他手中没有代替陆征祥的人才,只能捏着鼻子暂时认了。等到以后有机会了,再把陆征祥换掉。

  第一百七十三章 查账

  在化工厂这边又待了几天,解决了一些实际生产中的问题,林永昌才跟杨度等人一起回到了太原。太原古称晋阳,又被称作是并州,龙城,早在公元前五百年就是晋国的重要据点,在后面的几千年时间里面,太原一直都是边边角角,曾经作过李克用,高欢等枭雄的大本营,但是一直都没有做过统一王朝的首都,直到现在。

  在和平时代,太原作为首都是不合格的,这里的交通环境支撑不起一个人口众多的消耗性城市。大量的军人和政府工作人员来到太原后,才一年的时间,就已经显得有些负担不起了。光是那些工人和军人,每天就要消耗许多的粮食和燃料。

  山西是产煤大省,燃料有的是,但是粮食并不多。为了养活这些脱产人口,需要从河北,河南,陕西等地运输大量的粮食进来。太原附近有河流,但是航运不是很方便,而铁路还没有修好,用马车运输的话娿,价格很贵不说,运输量也有限。

  太原人当然会因为首都放在了本地而高兴,而且也因此而得到了实打实的好处,但是对于整个人民政府来说,将首都放在太原则是付出了许多不必要的经济代价。在付出了经济代价的同时,则是得到了国防上的安全。

  将首都放在太原,就是告诉外部所有的敌人,人民政府已经做好打仗的准备了,绝不会接受任何势力的讹诈。看到人民政府的穷横模样,连世界霸主大英帝国都没有办法,只能任由北中国政府赖掉了一大笔的债务和赔款。其他国家也没能让林总统掏出一分钱的赔款。

  从这个方面来看,建都于太原在经济上也不算亏本。就是太原本地的房价和其他物资的价格都蹭蹭蹭地往上涨,物资供应经常出现短缺,有时候拿着钱也买不到东西。

  为了解决太原盆地将近十万工人和军队的吃饭穿衣问题,王总理牵头搞了“菜篮子”工程,还在张家口和归化城加大了投资,生产了更多的羊毛纱线。这还不够,又从全国各地收了许多棉花制作棉衣棉裤。即便是这样,吃饭穿衣的问题也没有彻底解决。

  说到底,现在中国不光是生产力低下,运输能力也很糟糕。很多东西堆在原产地运不出来,不能参与到经济大循环里面去。要是用骡马或者人力运输出来,价格就得涨个两三倍,乃至于更多。

  所以要修铁路,还要修公路,以及疏通河道,“要想富,先修路”,不管是水陆,公路,还是铁路,都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但是在那之前都要先花钱才行,在建设了许多工厂之后,林永昌赫然发现财政部的账面上居然已经没有少钱了。

  “怎么可能会没钱了呢?”

  相比于另外一个时空中的中国,中央人民共和政府不光得到了六千多万两白银,还不用支付数额高达4.5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财政状况应该说是好了不好。但是再怎么好的财政也架不住林大总统能花钱。光是为了引进美国的那些化工厂,就花掉了五百万美元,其他的卫生体系,供销社体系,武装警察体系等等,都是要花钱的。

  即便是发行了人民币,也没能填上各种各样的财政窟窿。列强现在还不承认人民币的信用,跟他们买东西,要么用真金白银,要么用各国的货币,人家就不收人民币。连南方的国民政府和军政府也不怎么相信人民币,用纸币圈钱的招数不新鲜,以前朝廷都快用烂了,现在的几个军政府和金陵国民政府也是超发滥发了许多纸币,用以在市面上套购物资。

  林永昌于是打算发行债券来继续筹措资金的,财政部的那些人看到账上没钱了就觉得天要塌下来了,但是林大总统并不觉得有什么。没钱了又怎么样?发债卷啊!开银行不就是干这个的?好吧,不完全是。

  有了银行就能很方便地用各种手段筹措资金,【天朝日不落】系统中可以向“天地银行”借很多笔火星贷款,现在有了银行,发行债券和贷款都行,算起来利息比跟法国佬借钱便宜多了。法国现在已经进入到了金融资本的阶段,那些犹太银行家还有法国银行家个个都是吸血鬼,不光利息高的吓人,还玩九出十三归,砍头贷,断头贷那些把戏,林永昌真心不敢找他们借钱。

  那些家伙就跟后世玩P2P的一样黑心,也同样是受法律保护的,背后有法国政府的几十万大军做后盾,想学戒赌吧老哥“靠本事借的钱,凭什么还”之前,也得想象是不是真的能承受借钱不还的后果。

  有了系统外挂,还是找自家的银行贷款吧。虽然会有通货膨胀,虽然会有一大笔的利息支出,但也比跟法国佬英国佬借钱来的好。其实找

  美国人借钱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美国现在是资本过剩,中国是资本不足,取长补短,岂不是大妙?但夜袭群:⑥九四玖,叁六壹三⑤是美国大使康格总要将贷款跟政治和宗教扯上关系,也就只能先慢慢谈着了。

  回到太原后,先跟财政部和中央银行的人商量了发行债券的事情,又表示按照惯例,要在银行和财政部里面进行新一轮的整顿。财政部和银行都是最容易出现腐败的几个部门之一,看着那么多的金钱过手,总会有人忍不住的。

  听说要在银行内部进行整风和清查,阎书堂不禁背后冷汗直冒。林永昌让其他人先出去,然后对阎书堂说道:“阎行长不要担心,我知道你没有在银行里面捞钱。利用信息差在市场赚钱说起来也是不合法的,不过暂时还没有相关的法律出台,政府也就不追究了,以后注意点就是。”

  “是,大总统说的对!家中的那几个后辈实在是不成器,做生意也不肯........”

  “不说这个了,”林永昌摆了摆手,打断了阎书堂的辩解,说道:“等下阎部长会派工作组进入中央银行查账,你要负责做好交接的工作,不能让工作出现失误。”

  “是!”阎书堂连忙表态道:“我一定配合内务部同志们的工作!”

  第一百七十四章 强弱

  敲定了银行和财政部的事情之后,林永昌这才接见了广东军政府的特使伍廷芳。伍廷芳带着瓜皮帽,穿着长袍,打扮得跟山西这边的土财主似的,但是精神面貌很不错,跟土财主还是有很大区别。

  “伍先生,我请了你好几次,你都不肯来,现在终于是见到你本人了。”

  林永昌笑着道:“来山西一定要尝尝火锅,火锅是山西的特色,不能不品尝。”

  “........”

  跟所有第一次见到林永昌的人一样,伍廷芳也诧异于林大总统的年轻,就是似乎精神上有点问题。“火锅是山西的特色?”火锅明明是四川那边的特色好不好?伍廷芳愣了片刻,决定不纠结于对方是不是有精神病。

  “林将军,我受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之托,请求贵军伸出援助之手。”

  他称呼林永昌为将军,而称呼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这事关乎法统和正统,可不能含糊。

  “好说,好说。”林永昌心中盘算着将对方留下的念头,虽然伍廷芳也是生长在西化的环境中,好歹没有去信仰基督教,用他来替换陆征祥会不会是一个好选择?“孙中山先生的身体可还好?”

  伍廷芳有点难受,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软绵绵的混不受力。他定了定神,说道:“孙先生的身体很好,林将军.........”

  “身体好就好,孙先生是留美博士........恩,康有为说他不是博士,是医生,有没有这回事?在英文里面,博士跟医生是一个单词吧?”

  “..........”,伍廷芳觉得更加难受了,他分辩道:“孙先生只是说他是Doctor,就是医生的意思,没说过他自己是博士。康有为梁启超那帮小人揪住了这一点不放,在社会上制造谣言,实在是可恨!”

  “康有为就是喜欢造谣,梁启超嘛,稍微好一点。”林永昌笑道:“还是孙先生胸襟宽广,没有把康有为给处理掉,”

  伍廷芳没话可说了,就算是在广东军政府里面,对于陈其美老是搞暗杀的那一套很不满。章太炎本来是本尊敬孙中山的,还曾经将银子全部寄给了康有为办报社,现在章太炎一边痛斥康有为祸国殃民,一边痛斥广东军政府做法与强盗无异。

  陶成章被暗杀后,秋瑾等很多人都对陈其美很不满,还将不满给延伸到了孙中山和广东军政府身上,在言语中对孙中山等人很不尊敬,根本不顾念孙先生十几年东奔西走,为了推翻前朝腐朽政府而做出的努力。

  但是伍廷芳真的没什么可说的,他是精英人士,跟陈其美那样的烂仔不是一路人,他也很不满陈其美的生活作风和行事风格,但是他能怎么办呢?手中没兵,又搞不到钱,在军政府里面可不就得边缘化么?孙中山对他很尊敬,但也就是尊敬而已。

  在广东,伍廷芳能够做的事情很少,只能制定一些法律,还推行不下去。在来了太原之后,见到的气象跟广东那边完全不一样,这里也有很多大嗓门嚷嚷的人,但是干实事的人更多。最主要的是太原这边军令政令统一,不像是广东广西湖南云南那些地方各自为政,光是这一点,就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伍廷芳沉默了许久,长叹一声,说道:“林将军,我们还是说说援兵的事情吧。”

  林永昌笑了笑,说道:“好啊,伍先生你先跟我说说南边的战况。”

  伍廷芳便说了一些战场上的事情,虽然进行了不少的粉饰,但是依旧可以听出军政府的情况

  不是太好。没有苏联人给的金卢布,枪炮和教官,孙中山的部下打仗就是那么回事。选兵,练兵,选将,装备,战术,还有临阵指挥,这些都是系统性的东西,想要从战场上学会打仗,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

  黄兴能够鼓舞士气,但是变不出补给物资。湖南人打的很英勇,湖北人则是有更多的枪炮弹药。汉阳钢铁厂的产量不高,但好歹能进行生产,张之洞还有汉阳兵工厂,能够自己生产枪炮,汉阳造就代表着中国目前最强的轻武器。国民军还能从英国人德国人那里买来洋枪洋炮,战斗力比军政府那边强了不少。

  国民军的问题是新军的数量太少,能打的就那么两三万人,虽然屡次在战场上击败敌人,却始终不能将优势转化成胜势。当对手坚守不出的时候,新军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等待炮弹运过来后一个阵地一个阵地去啃。

  面对装备优良的国民军,军政府的部队打得很艰苦,伍廷芳说到动容处,眼眶都湿润了。林永昌跟着感慨了几句,但是心里没有一点波澜。南方的战争说是打得艰苦卓绝,但是在人民军的很多人看来,南边的战斗更像是在过家家。

  一场战斗下来伤亡几百人?这不是过家家是什么?

  跟八国联军打仗的时候,一天就要死伤上万人。几天的战斗下来,战场上尸体堆叠在一起,大地都被鲜血给染红了。义军方面的一共死亡三万人,轻重伤员四万多。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人民军个个都是脾气大涨,他们很是瞧不上南方的同行,认为真打起来,要不了几天就能车翻南方佬。

  要不是英国人的舰队在长江上游弋,肯定会有更多的人想要南下统一整个中国。

  林永昌不像其他人那样认为南方的军队不堪一击,能不能打是有很多原因的。从来就没有什么南方人不能打的说法,是,中国向来是由北向南发起征服,但不是还有朱元璋么?强弱之势是在不断进行变化的,不是固定不变的。

  他不会小瞧南方的军队,也不会夸大南边的实力。

  等伍廷芳说完了,林永昌冷静地问道:“孙先生想要人民政府怎么做?直接派兵进攻湖北?”

  伍廷芳重重地点头,“这样最好!只要贵军发起进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纳尼?这是在立FLAG啊!林永昌转头去看对方,伍廷芳的表情很严肃,看来是他自己多想了。他思索了一会,说道:“派兵进攻湖北不是不行,但是现在还不行。”

  第一百七十五章 二十万

  听到林大帅说现在不能派出援兵,伍廷芳当场就急了,“林将军,为什么?您要是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就是!”

  “这不是要求不要求的事情。”林永昌摇了摇头,说道:“而是中央政府有中央政府的困难。俄军即将入侵热河和辽西,中央政府抽不出兵力向南。”

  伍廷芳悚然而惊,脱口道:“这可糟糕了!”

  “是啊,有些糟糕。”林永昌似笑非笑地道:“但也不算太糟糕。”

  伍廷芳脸上露出讪讪的神色,虽然积极地参加到了进政府里面,但是他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勇猛无畏的人,他是一个文化人,是知识分子,在广东跟英法俄德等国家打交道的时候,没少受到欺辱,他的骨子里面还刻着对列强的畏惧。

  现在猛然听到俄军将要发起大举进攻,伍廷芳便感觉到了恐惧。“俄军真的要大举进攻?”伍廷芳还是有些不相信,心中怀疑这是不是林永昌想出来的推脱之词。聪明人都是喜欢东想西想的,他们会想到很多种可能,以至于在需要做出决断的时候常常错失良机。

  “伍先生可是不相信?三天后我会去考察铁路的进度,这是对外宣称的,实际上会带兵去东北,伍先生可以跟我一起过去,也看看我们人民军是怎么打仗的,看看我,们人民军跟南方的同志们打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伍廷芳想了一会,做出决断,“好!我就跟林将军一起去东北!”

  “唉,到现在你还是不肯叫我一声总统么?”

  林永昌见伍廷芳神色有些尴尬,哈哈大笑道:“跟你开玩笑的。这两天你就住在这里,为了保密,不能跟外面有任何的联系。要是无聊,你可以看看书,我这里书有很多的。或者跟杨度谈谈,他应该跟你有很多共同语言。哦,对了,你会骑马吗?”

  “啊?林将军可是要软禁在下?”

  “你说是软禁,那就是软禁吧。出兵打仗是最高等级的国家机密,之一。”林永昌露出温和的笑容,“要是消息泄密,会有很多人被送上军事法庭的,也不是专门针对伍先生。你会骑马吗?”

  “不太会。”

  “那你这两天可以学一学,最好是学一学。”

  伍廷芳惊讶地问道:“为什么?”

  他又不是大头兵,学骑马干什么?难道还要上前线当兵打

  仗不成?

  林永昌悠然道:“战场上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练好了骑术逃命的时候也会快一点。至少不能从马背上掉下来吧。”

  “.........”

  伍廷芳没想到自己过来了一趟就被软禁了,杨队也没想过他自己跟伍廷芳有什么共同语言。第二天早上的时候,两人坐在石凳上,相顾无言了好一会,还是伍廷芳先开口,“皙子,俄国人真的要打过来了?”

  杨度点点头,道:“是真的。俄军在东北有将近二十万大军,在占领了同僚,长春,沈阳之后,还在继续向长城方向进攻,这一年都跟他们打了十几次了,不过战斗规模一直都不大。”

  伍廷芳吃惊地道:“报纸上写的都是真的?”

  《人民报》上发过一些在东北跟俄国人打仗的消息,王作霖,刘呈祥,曹锟,吴佩孚这些人的名字频频地见报。但是对于战斗的经过,战斗的结果都是含糊其辞,伍廷芳看了之后只以为是些小摩擦,就像是上海,广州那边跟英国法国的摩擦一样,不过是两边互相瞪眼睛,或者是一些民众自发的游行。

  但东北的局势跟南方是不一样的,不管是老毛子还是人民军,都更加凶悍。双方之间的小规模战斗每次投入的兵力都不多,战斗却十分血腥。无论是毛熊还是中央人民共和政府,都是死伤惨重。打了一年多,毛熊死伤了上万人,人民军少一些,也有七八千。继续这样子流血下去,无疑是对中国人更占优势。

  中央人民共和政府的正题实力比俄国差一大截,钢铁工业,化工业和军事工业都才刚刚起步,还不能做到自给自足,但中国也不是没有优势。俄国人的每一个士兵,每一发子弹都要从欧洲运过来,中国人的补给线就要短的多。

  而且中国背后还有英国人和美国人支持,对于老毛子在远东的扩张,英国和美国都很警惕。这两个帝国主义列强都想要使人民政府在谈判桌上做出退让,在未能如愿后,提出卖给北中国的军火必须要用在东北,要用在对俄国人的战场上,林永昌同意了。

  英国人和美国人提出要派遣军事观察团,林永昌也同意了。

  “二十万俄军,”伍廷芳忧心忡忡地道:“我们真的能打赢?不要又像是甲午战争一样,打输了割地赔款,那中国就要国将不国了!”

  杨度摇了摇头,说道:“我不知道能不能打赢,因为我不是太懂军事,但林大帅既然决定对俄国人开战,必然是有把握的。”

  他笑了起来,说道:“连八国联军都被打败了,单独一个俄国,翻不了天!”

  “不一样,那是不一样的!”伍廷芳有些激动地道:“八国联军才五万人,而东北的俄军有二十万!这根本就不是一回事!皙子,林将军不应该这样贸然开战!要是打输了,现在的大好局面可要毁于一旦了!我们应该集结整个中国的力量,然后再跟俄国人打仗!”

  “要是能将整个中国的力量集中起来,那当然好。但是.........”

  杨度继续摇头,“不是我们要打过去,是俄国人要打过来。就算不收复失地,我们也不能把热河,辽西都拱手让给俄国人吧?那人民政府跟前朝的腐朽王朝有什么区别?”

  伍廷芳还是说道:“太冒险了!”

  “我倒不这么看。现在情况是很危险,但是再危险还能比去年的时候危险?洋人连北京城都攻下了,那个时候大元帅面对的请款个更加危机,还不是一样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现在有英国人和美国人相助,我认为大元帅必然能再次获得胜利!”

  “唉,皙子你是没见过西人真正的实力。”

  两人谁都说服不了谁,在争吵一番后倒是觉得彼此亲近了不少。不管怎么说,大家都是怀着报国之心,而且脾性也算是相近。之前秋瑾请客吃饭的时候,两人都对彼此很是地方,现在却是放下了许多防备。

  第一百七十六章 泥潭

  中央人民共和政府修建的“三角铁路”包含了从张家口到北平的“京张铁路”,和从石家庄到太原的“正太铁路”,加上从太原通往大同,再链接张家口和归化城等路线,总里程超过一千公里。

  太原的小钢铁厂生产出来的钢铁有一大半用在了铁路修建上,剩下的才分给农业部和军工厂。修建铁路不光是铁轨需要用到钢铁,还有桥梁,道岔,配件等方面都要使用钢铁,算下来一公里铁路要使用150吨钢铁左右,这还只是单车道的。

  要是改成复线,还要多出三分之二左右。光是这么多钢铁,那就是一大笔钱。美国现在的经济有些问题,出现了经济危机,钢铁价格大跌,中央人民共和政府从美国进口了几万吨铁轨,花去了不少真金白银。

  从美国买来铁轨,从美国聘请工程师,在三角铁路修建的时候,还在同时开工修建了从天津到北

  平的铁路线。之前这条铁路被林大帅带人给扒了,现在又要重新修建起来。美国大使康格曾对林大总统说要是不扒铁路,岂不是就不用多花这一份钱了?

  林永昌则表示扒了铁路后,直接就用在了山西的建设上,要不然,山西那边的工业化建设哪里会这么快?扒了又如何?之前美国钢铁的价格在100美元一吨,现在只要12美元,重新修建一遍又怎么了?

  在经过漫长的谈判后,美国人终于放弃了各种政治条件和铁路沿线三十里的开采权,选择了单纯做生意的模式。不是因为美国政府善良,而是形势逼迫他们作出了决定。在太平洋的那一边,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为了从危机中走出来,美国人先后对西班牙和中国发起了军事行动。

  对西班牙人的打击使美国人得到了菲利宾这个海外殖民地,稍微缓了一缓。参与八国联军中则是亏得连裤子都不剩了,没赚到钱不说,还赔了一大笔进去。胡佛先生和他的未婚妻,还有很多美国人都是被美国政府给赎回去的。当然在表面上不能说是赎金,而是用了各种其他的名头。

  接下来美国国内的生产进一步过剩,大量的产品生产出来后卖不出去,工厂,公司,农场等经营性的团体一个接一个地破产,没有殖民地的美国只能选择将经济危机在自己内部消化。但是情况很快就出现了转机,在中国的扩张是失败了,可是新成立的人民政府选择了走工业化的道路,花了大量的真金白银从美国购买机器,钢铁和各种设备,甚至连大豆牛肉之类的农产品都要。

  康格还想要附加上各种政治和经济条件,但是美国国内的那些企业和农场可都受不了了。只要中国人肯买,他们什么都卖。但是中国人的购买能力有限,买了将近一千万美元的产品之后,就没钱继续购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