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群:人在诸天,我是牛魔王! 第141章

作者:新果

  “所以圣婴的这三道难题,还是莫要玩的太过火了才好,否则以这老和尚的心机,绝非什么善事。”

  说到这里,孙悟空也是神色郑重到极点。

  追随在唐僧身边数年。

  孙悟空自然有觉察到了诸多不对之处。

  倘若是其他人,他肯定不会说这些,毕竟西天取经之事,大家都是心照不宣,哪怕有发现取经四人组中其他的不对劲,也要难得糊涂,不能追根问底。

  但是对牛焱就不一样了。

  牛焱毕竟是他的长兄牛钧之子,真要论那亲疏远近,肯定要在唐僧等人之前,他肯定不能看着牛焱吃亏,给自己留下后患的。

  “七叔为何这么说?”

  牛焱见孙悟空面色凝重,当即收敛了玩闹之心,好奇问道。

  犹记得,当初父亲牛钧也有说过唐三藏不像表面那么简单,如今七叔孙悟空又这么说,这让牛焱心中好奇到极点,很想知道这唐三藏不简单到哪里。

  毕竟他真的没有看出这唐三藏有什么特殊之处。

  哪怕其前世是世尊如来佛祖的亲传二弟子,如今多次转世之后,也只是一具肉体凡胎,尚未重新踏入修行。

  在牛焱看来,这唐三藏抛开背景不提,就算不简单,又能不简单哪里。

  孙悟空摇头道:“没有为什么,只是我心中的灵觉告诉我,这老和尚有问题,没有表面那么简单。”

  相较于肉眼观测。

  修行之人,更注重心中灵觉。

  尤其是修行到了孙悟空这一境界,心中灵觉更是达到一种匪夷所思地步,可感应到因果命运,过去未来,较比武道的心血来潮,可以前知敏锐了千百倍不止。

  孙悟空的心中直觉告诉他,肉体凡胎的唐三藏并没有表面那么简单,其内心本性,也不像表现出的那般和善懦弱。

  再想到唐三藏的前世,乃是世尊如来的亲传二弟子金蝉子。

  甚至有传言说,这金蝉子为上古凶虫六翅天蚕化形,曾有屠戮无量生灵,后被如来收服后改名金蝉子并皈依佛门。

  所以孙悟空十分怀疑,此时的唐三藏已经不再是凡人唐三藏,而是金蝉子历劫归来。

  所谓的西游路,也是金蝉子历劫归来的一条路。一旦西游圆满,金蝉子便会彻底历劫归来,并会更上一层楼。

  只不过这些都只是孙悟空的个人猜测,真假尚且不得而知,肯定不能告诉牛焱,只能隐晦的提醒他唐三藏不是普通人,就算是考验,也不要太过,免得结下不必要因果。

  “七叔放心,此事父王早就有过提醒。”

  “按照父王的说法,那唐三藏乃是佛门金蝉子转世,而金蝉子虽常年追随在世尊如来身侧修行,虽有修行佛法,却难斩心中凶戾。”

  “如今转世为唐三藏,哪怕有经历十世轮回磨砺,依旧未能磨灭心中的戾气,只是凭借天赋神通隐藏罢了。”

  “父王怀疑,灵山佛门的某个大谋划,唐三藏便是这谋划的核心,所以才会借西游将其推到混元境界,要不然西游之事根本就轮不到那金蝉子。”

  牛焱淡淡开口,言语间对灵山佛门和金蝉子充满不屑。

  正所谓:久居幽兰之室,而不闻其香,久居鲍鱼之室,而不闻其臭。

  牛钧自己对灵山佛门和金蝉子看不上眼,受其影响,牛焱自然对灵山佛门和金蝉子感官不好,不屑到极点。

  尤其是在梦游上古,知晓了灵山佛门很多隐秘之事后。

  他对灵山佛门众人更加不感冒。

  “既然长兄有提前嘱咐过,俺老孙就放心了。”

  孙悟空闻言,也是龇牙咧嘴笑道:“有长兄在,想来那老和尚不足为惧,就算是有些隐私手段,也不敢施加在圣婴身上。”

  别看孙悟空平日里对唐僧左一个师傅,右一个师傅,毕恭毕敬的。

  事实上。

  这些都是表象。

  他就连花果山的猴子都不怎么在意,又怎么会在意一个对自己施展手段,想要用紧箍咒控制自己的老和尚。

  所谓的毕恭毕敬,师徒情深。

  不过是褪去天真狂妄,懂得利益城府之后的伪装罢了。

  当年的齐天大圣早就死在了五行山下,如今活着的孙悟空,已然跟漫天神佛没有了太大区别。

  曾经的年少轻狂,如今已经岁月沧桑,回首往昔,是是非非,说不尽人间酸甜苦辣,道不尽人生悲与欢。

  再天真的猴子,也会长大。

  ……

  翌日!

  唐僧师徒刚吃过早膳,便有火云国丞相王伦前来拜访。

  双方见礼之后。

  王伦也没有拐弯抹角,直接开门见山说道:“不瞒圣僧,我火云国乃是开明之国,并不限制百姓信仰。”

  “八百里国土,百万臣民,有的供奉玉皇和天庭众神,有的供奉灵山佛祖菩萨,还有的供奉道门三清护法神等,甚至还有的供奉山神土地等正神。”

  “然而,这信仰自由之后,有关奉神的问题也就多了。”

  “如今国主遇到的第一道难题,便跟一宗神道信仰有关。”

  丞相王伦说到这里微微一顿,然后叹息说道:“数日前,有炎火城一位百姓,状告城隍庙祝和城隍神。”

  “那百姓说自己受城隍庙祝引诱,信了那城隍神,诚信诚意供奉三十载,日日拜神祈祷。”

  “不曾想,自家遇到危难,却不见城隍神显灵救助,于是便心中一狠,将那城隍庙祝和城隍神直接告到了官府。”

  “官府众人了解前因后果后,觉得案情复杂,还有涉及到神灵,于是就将此事禀明了国主。”

  “国主了解案情后,也是觉得这案子比较复杂,且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知道该如何裁决,以至于愁眉不展数日,却始终不能想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如今圣僧来了,我火云国的青天就有了,还望圣僧能帮助国主解决这一难题,还我火云国一个郎朗太平。”

  说罢。

  丞相王伦朝唐僧重重一礼,然后满是期待的看着他,像是在看一个大救星。

第140章 佛门的众生平等,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凡人状告庙祝和城隍神?

  听到这一案件,别说是唐僧了,即便是孙悟空三人,都不由目瞪口呆。

  最离谱的是,这火云国的官员还正式审理,并将案件递交到了火云国主手中。

  这就不是不一般的离谱了。

  简直是离离原上谱。

  不过想到火云国的来历,以及火云国主的身份。

  孙悟空三人在短暂的震惊过后,也是反应了过来,知道这事情虽然离谱,但是对牛焱这个天尊之子而言,确实算不了什么。

  毕竟对牛焱这个天尊之子而言,小小的城隍神,跟凡人没有任何区别。

  一言就能决定其生死和未来。

  只是……唐僧会怎么办呢?

  孙悟空三人想到这里,顿时看向唐僧,一个个就跟瓜田里的喳一样,目光灼灼的看着唐僧,等待他回答。

  “神灵?”

  “凡人怎能能状告神灵呢?”

  唐僧听完火云国丞相王伦的讲述,一脸不知所措模样,好似被吓到一样。

  王伦闻言,却是皱眉道:“圣僧何出此言?”

  “凡人为何不能状告神灵?”

  “本官也是有读过佛经的,知道佛祖曾言,若言处处受生,故名众生者。此据业力五道流转也。故而有众生平等之说。”

  “我等凡人是众生,那城隍神又何尝不是众生?”

  “既然都是众生,在圣僧眼中,应当众生平等才对,所以我等凡人若是遭遇神灵之不公,自然可以状告神灵,此何错也?”

  《妙法莲华经文句》有云:若言处处受生,故名众生者,此据业力五道流转也。

  这里说的五道,即六道中的一地狱道,二饿鬼道,三畜生道,四人道,五天道。

  佛教认为,有情众生无一例外地要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间无穷流转。它们在三世中的“业力”的各不相同,决定了他们在每一住世界六道中的位置也不同。

  有情众生在不断重复经历三世过程的同时,也要在六道中不断轮回,所以称作三世六道轮回。

  故而,在佛教的观念中,一切有生命的物种,在本性上是相同的,没有高下贵贱之分,可谓之众生平等,而不是说真的众生平等。

  换个说法。

  野兽死后会进入轮回,凡人死后也会进入轮回,仙神死后同样会进入轮回,所以佛门就宣传说在死后进入轮回这一方面,野兽跟仙神是平等的。

  而不是说野兽和仙神的财富地位,生命本质是平等。

  所以王伦这话显然是有偷换概念的意思。

  偏偏佛门众人对“众生平等”的概念,就是这么宣传的,言说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底层乞丐,都是众生平等,不分贫贱富贵。

  如今王伦将众生平等这一概念,扩展到凡人和仙神层次。

  唐僧就算知道王伦是在偷换概念,却也有口难言。

  毕竟他总不能说凡人跟仙神的地位不平等,仙神就应该高高在上,凡人就应该受苦受难,这显然跟佛门的理念背道而驰。

  只能在那里坐立不安,呐呐不言。

  王伦见此,不由摇头,然后笑着安慰道:“当然,圣僧也不用太为难,毕竟此案也不一定是那城隍神的过错,具体谁对谁错,还要圣僧看过案宗之后,才能裁决。”

  “当然,因为此案已经拖延良久,明日里就要在炎火城中公开审理,到时国主和文武百官,乃至是炎火城百姓都会观看圣僧审案。”

  “所以留给圣僧的时间已经不多,圣僧最好是多翻看两遍案宗,如此才能公平断案。”

  “我相信以圣僧的大智慧,肯定能公平断案,还双方一个公道的。”

  说话间。

  王伦还不忘将手中的两卷案宗放在唐僧身前的桌案上,然后也不等唐僧开口,便提出了告辞,丝毫未提剩下两道难题之事。

  “徒弟们,这可如何是好?”

  “你让为师参禅悟道还行,这审案断案,为师真的没有做过啊!”

  丞相王伦离开后,原本坐在那里呐呐不言的唐僧,顿时将目光看向自己的三个弟子,一脸苦涩说道。

  审案断案。

  还是凡人状告神灵的案子。

  唐僧又不是真傻,哪能不知道这事牵连极大,不像表面那么简单。

  真要因为一个凡人就审判了城隍神,无异于在挑战整个后土皇地邸一脉,事后不被人针对才怪。

  毕竟官官相护这四个可不止发生在凡人王朝,在天庭和各大神系中,更是平常事。

  “师傅莫慌!”

  “依俺老孙来看,这审案断案的活计,容易简单的很。”

  “毕竟万事都大不过一个‘理’字,正所谓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我们审理此案只要按照法理来判即可。”

  “倘若是那凡人之错,就惩罚那凡人;而如果是那城隍神的问题,就惩罚那城隍神,只要公平公正,就一定能让那国主满意。”

  孙悟空笑嘻嘻的将案宗递给唐僧,义正言辞说道。

  他虽然不知道这“凡人状告城隍神”的案子里埋着什么坑,却并不妨碍他将唐僧踹进去,顺带再关好门窗。

  唐僧闻言,摇头苦叹道:“你这猴头,到底是单纯了些,不知道这里面的难处。你想啊,那城隍神可是神灵,为师只是肉体凡胎,又如何能审判的了城隍神?”

  “并且,为师曾闻,城隍阴神一脉,自有阴间法度,我等真要审案,是要依照阴间的律法来审理,还是要按照阳间火云国的法律审判?”

  “按阴间律法来审案,国主肯定不会满意。”

  “而如果按照阳间的火云国律法来审案,那地府的一众神灵,以及城隍神又岂能服气?”

  “为师一不知晓阳间的火云国律法,二不知道阴间的阴律,如何能公平审理此案?”

  “所以这一案件,根本就没办法审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