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红警无敌 第300章

作者:一条咸鱼

薛霖也在盘算着如今国内的军工能力。

加上太原兵工厂、金陵兵工厂、武汉兵工厂、巩县兵工厂、成都兵工厂等完成了第一期扩建的兵工厂,如今国内的军工生产能力已经超越了日国,每月可生产足以列装一个军,超过十五万部队的各式装备,以及大量的子弹、炮弹、手榴弹、鱼雷等。

等第二期扩建完成,这个数字还会翻上一番,每月生产的装备足以列装超过三十万人的部队。

等第三期扩建完成,华夏每月生产的装备足以列装一个集团军,超过六十万人。

到那个时候,即使不算薛霖那变态的红警体系,华夏自己的兵工体系也将达到与世界列强争锋的硬实力!

对此,薛霖非常满意。

第二期扩建已经开始,预计在1938年初完成,第三期扩建预计在1940年末左右完成,而届时,华夏也将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其综合实力将直线攀升!

“很好,沈阳兵工厂现在可是我们国内当之无愧的第一兵工厂啊!”薛霖夸赞道。

谢德远等兵工厂负责人纷纷赶到骄傲和自豪。

“对了,仓库里囤积的34式半自动步枪有多少了?”薛霖忽然想起去年才定型生产的国产半自动步枪。

“回总理,除了装备给警备部队的一万多支34式半自动步枪,仓库里还有五万支半自动步枪。而且根据您的吩咐,除了装备给警备部队的一万支34式半自动步枪采用的是初始的7.62毫米口径,其他囤积在仓库里的五万支34式半自动步枪和正在生产的34式半自动步枪都是采用的5.8毫米的新式口径0 …”谢德远迅速汇报道。

“5.8毫米?”刚参观完炮管制造车间的蒋白里听到口径改动,略带疑惑的看向薛霖:“这么一来的话,我们军队里的子弹口径就很多了啊,从7.62到7.92再到5.8毫米,而且光是7.62和7.92每个口径也有两种不同的子弹。”

蒋白里担忧的是后勤问题,对于华夏这样万国牌,子弹口径太多的国家,后勤是一个非常大的压力。

“所以,我们必须尽快统一国内的口径,制造出属于我们华夏自己的口径标准!”此时众人来到一间手枪生产车间,薛霖拿起一颗子弹壳,对蒋白里说道:“从34式半自动步枪开始,我们要准备大换装了。”

“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手枪和步枪、通用机枪将以5.8毫米口径为主,以此衍生出新式手枪、新式步枪、新式机枪等,组成我们华夏特有的枪族和制式口径,逐渐摆脱苏制口径和德制口径的尴尬。”薛霖将子弹壳递给蒋白里:“构筑我们自己的口径标准需要开发很多新式装备,这需要至少五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从研究到列装的过程,然后再经过两三年才能完成部队的全部换装工作,慢慢来吧,先把这场战争打完。”

0.6 后者自然也明白,在未来注定将会爆发的一场空前大战中,形成自己国家标准的口径才有助于新秩序的建立。

蒋白里不由联想到未来,以英法和美利坚是同根的资本主义国家,老牌列强阵营,新崛起正在寻求付出的德意志阵营,红色的苏俄布尔什维克阵营,以及华夏阵营!

至于日国?

东亚只能存在一个大国!

那就是华夏!

PS:简单说一下前几天的事情,结石复发,双肾和尿管、膀胱,总计四颗0.6以上的结石,在医院住了两天,打掉了三个,还有个右肾的结石有点小,准备排掉,所以前几天只有一更,今天五更补偿一下大家。.

第902章:攻陷赤塔【第二更】

视察完沈阳兵工厂后,薛霖又视察了一番沈阳工业区,连带着鞍山钢铁集团和沈阳飞机制造厂也视察了一番,对于这个自己亲手建造起来的工业基地,他是非常满意的。

不过他今日的目的地可不是沈阳。

北方的战事还在继续着,随着华夏军队投入了两个集团军的猛攻,远东的占据已经没有太多悬念了。

三月八日,唐岳率领第二军和第三军第九师,总计十七万部队攻破赤塔,歼敌四万,俘虏了赤塔守军十四万人,拿下了这座西伯利亚大铁路线上的重要城市。

三月九日,周玉泽指挥着第一集团军二十余万大军对乌兰乌德发动猛攻。

02 乌兰乌德守军苏俄第五集团军在铁木辛哥的指挥下顽强反击,从城镇的建筑群到森林和冰原之上,苏军不仅出动了第五集团军在贝加尔湖地区的二十多万兵力,还征召了超过二十五万民兵预备役加入战斗。

这些苏俄的预备军团,他们有得是普通人,有的是因为被判有罪被送到西伯利亚种土豆的犯人,还有些是以前白俄余孽,反正这些以前来自天南地北的苏俄人都被征召了起来,发下了不多的武器,平均两个人才能拿到一支步枪,装备奇缺。

但就是这样一批部队,在紧急调入的军官和政委们的指挥下,在城市战争中给华夏军队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主要是因为这些预备军团大多是普通人,很多人连枪都没开过几次,紧急组织起来,连军装都没有,因此攻入城区的华夏军队一不小心就容易将他们当成普通人。

在经历了两天的艰难城区战争后,周玉泽下令,要求部队对所有苏俄人提高警惕,无论妇女还是小孩,而如果对面的苏俄青壮年对喊话没有反应,允许开枪。

这一条命令下去后,苏俄组织起来的预备军团在城市争夺中的作用顿时下去了不少,虽然其中必定会牵连一些普通人,但这是对华夏军队最方便有利的一战。

贝加尔湖战火隆隆,在阿穆尔河下游,新一轮的战役也在紧张有序地准备着。

撤回共青城后,布柳赫尔的参军加上马尔钦科的动员兵,总计超过了二十七万人,其中约有十八万紧急征召的平民,而且缺少枪支武器。

这个时候,日国提供的军火成为了救命良药。

二十万支日产三八式步枪和大量轻机枪、迫击炮、步兵炮、子弹、炮弹从庙街卸货,随后直接通过水路,苏俄组织了大量民用船只将这些武器装备送往共青城,这才得以将十八万预备军团列装起来。

虽然还是缺少很多重型武器,更缺少军事训练,但这样一支军队已经足以让布柳赫尔对接下来的战斗略微增加一点信心。

三月九日下午三点,华夏第二集团军第三军主力,约十七万兵力,在王以哲的率领下沿着北岸进军,抵达阿穆尔河畔的博隆小城,与苏军在此地的一个旅发生交战。

这里距离阿穆尔斯克不到四十公里,距离共青城不到七十公里。

几乎在同时,完成了对滨海边疆区扫荡任务的宋濂率领着第四军主力,约十二万兵力北上,从阿穆尔河南岸进军,抵达利多加,距离共青城不到八十公里。

三月九日下午四点,刚抵达旅顺车站的薛霖,得到了日国平定兵乱的情报。

“好了,这下子日国那边百分百会跟我们提前开战了。”看到这场跟二二六兵变几乎一模一样的3.8兵变,薛霖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意外,将薛思递上来的情报交给了蒋白里。

后者仔细查看之后,也点头道:“他们已经在扩军了,光是朝鲜就驻扎了三个师团,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兵力,台湾那边也从一个师团的常备兵力增加到了两个师团。”

“新上任的台湾总督是小林跻造吧。”薛霖询问着身后的情报部长薛思。

后100者迅速汇报道:“是的,小林跻造本是海军大将,收到兵变牵连,被迫退役,不过在日国海军派系的运作下,出任了台湾总督。”

“哦?总司令对小林跻造有什么看法吗?”正巧来接薛霖等人的海军次长萨镇冰听到谈论日国海军大将,忍不住好奇的询问。

“先上车吧。”薛霖带着蒋白里和萨镇冰钻进了专车内。

随着车队渐渐行驶入旅顺港口,薛霖才对萨镇冰和蒋白里说出担忧:“小林跻造是海军派坚定的军国主义者,而且以前台湾总督都是文官,现在一个海军大将出任台湾总督,其用意不言而喻。”

萨镇冰和蒋白里两人神情肃穆,深深地赞同,日国派遣一个大将担任台湾总督,绝对是针对华夏东南沿海地区!

虽然台湾舰队只有几艘轻巡洋舰和驱逐舰,但仅隔着一个海峡,这支舰队也不容轻视。.

第903章:第四集团军的调动【第三更】

“而且我更担心的是,身为武官的小林跻造对宝岛殖民地进行残酷的军管统治,甚至开始实行同化运动,将宝岛殖民地的六百多万华夏人强制转变成日人。”薛霖不由想起历史上从1937年开始的皇道化运动,不到十年的时间,就将日语推广到百分之七十,强制华人孩子上日式学校,用日式名字,必须参拜神社等等洗脑的手段。

给后来宝岛回归后也造成了几十年的文化影响。

蒋白里和萨镇冰不知道这些,但他们从这个时代的眼光看,也明白日国对宝岛殖民地进行深入同化的意义。

“宝岛有六百多万人口,一旦被同化,可以给日国提供至少三十万兵力啊!”蒋白里从军事角度分析之后,又从民政角度分析:“而且如果真的如总司令所说,我们就必须尽快收复台湾了,不然等同化具体实施下去,将产生很多‘精神日人’,这是绝对不允许大规模出现的!”

萨镇冰也点头赞同:“这些小鬼子忘我华夏之心不死啊!如果当初东三省彻底沦陷没有薛帅抢回来,恐怕也会如此下场吧!”

萨镇冰和蒋白里只能通过想象来推算东三省沦陷后的场景,然而薛霖可是见过那段历史的,更见过日后宝岛回国后那些日式文化残毒后的精神日人、所以,他绝对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

所幸的是,二二六兵变提前了,而且根据情报,日国秘密对苏俄进行了军火支援,这足以让薛霖拿捏住对日宣战的借口了。

“现在日国上台的新政府是文官法西斯集团,军部彻底掌握了政府大权,即便是日国天皇现在也无法驾驭这头缓缓启动的战争巨兽~` 。”薛霖看向窗外,那边是东北方,鸭绿江的方向。

“第四集团军暂时不用北上,贝加尔湖和阿穆尔河地区的战役暂时没有压力。”想到日国在朝鲜半岛集结的兵力,薛霖对蒋白里如此吩咐道。

目前华夏国防军的部队正在渐渐整合,除了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在国门外打仗,赵鹇的第六军和增援疆省的第五军组编为第三集团军,赵鹇为总司令,第五军军长佟麟阁为副总司令,下辖的部队除了两个步兵军外,还有这两年来赵鹇在疆省整合的游牧民族骑兵部队,编为第二骑兵军,总兵力五十万。

而原第五军军长张自忠被调任为第四集团军司令,副司令吴文耀,下辖吴文耀的第七军,蒋光的第八军,邓锡侯的第九军,总兵力超过五十万。

在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打出国门后,第四集团军就从华北等地调入东三省。

“目前张自忠把第四集团军司令部放在了大连,吴文耀的第七军已经进驻了鸭绿江边界,蒋光的第八军在辽东走廊,邓锡侯的第九军在东北平原驻扎,随时可以支援鸭绿江前线。”蒋白里迅速盘算了下目前在东北的兵力:“除了负责东三省的民兵外,我们可以在三天之内向鸭绿江集结六十万部队。”

尽管已经好几年了,但这样快速的军队集结,还是让蒋白里有些感慨,以前混战时期的华夏军队可做不到这般快速的调动啊。

车队停在了一个封闭的军用码头上,此时黄昏将临,天边一片火烧云,薛霖从车上走了下来,同时对蒋白里说道:“命令第四集团军进入战备状态吧,朝鲜半岛那边,一旦日军集结超过五个师团的兵力,就准备与他们开战吧。”

五个师团,再加上其他的炮兵部队、坦克部队、骑兵部队等,兵力绝对超过二十万。

“` …是!”蒋白里立正敬礼,立刻让副官向第四集团军司令部传达最新的军令。

“总司令!”一声中气十足的呼喊从身后传来。

薛霖转身望去,只见林永昌正带着海军第一舰队的将官们迎接他们。

“总司令!”包括海军总参谋长陈少宽在内的众多将官纷纷向薛霖敬礼。

“诸位将军!辛苦了!”一身黑色军服,肩扛一级上将军衔的薛霖回礼。

薛霖锐利的目光在他们身上一一扫过。

今天来到旅顺海军基地的,不(诺赵的)仅有华夏民国的海军部长林永昌和海军参谋总长陈少宽,还有第一舰队司令官戚靖海,镇远号舰长虞兴海,以及即将担任新式战列舰长的李琛。

萨师俊则带领定远号战列舰和赤诚号航母组成的北上舰队去了鲸海,陈继良也作为舰队参谋跟去了,所以在这里的将官只有一半。

但今天将是一个非常值得海军纪念的重要日子,因此不仅林永昌和陈少宽来了,连萨真冰也来了。

因为今天,华夏大连造船厂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战列舰和第一艘航空母舰完成了海试和最后的调整工作,即将进入第一舰队和第二舰队服役!.

第904章:再来几艘战列舰?【第四更】

步入封闭的港口内,停靠在军用码头的两艘庞大战列舰立刻给人视觉上的冲击。

钢铁巨舰静静竖立在面前,庞大的甲板建筑群,以及雄伟的炮塔,高高昂立的巨大炮口,无不在向人述说着这两艘战列舰的强大。

在镇远号战列舰对面的码头,停靠着与她非常相似的一艘战列舰,而在两艘战列舰的右端码头,还停靠着一艘巨大的航空母舰,而这艘航空母舰与这个时代普遍采用双甲板结构的航母不同,她采用了封闭式舰首和斜角甲板,虽然还有些旧时代航母的影子,但已经逐渐在向现代航空母舰靠近了。

“总司令!”一身洁白的海军服,肩扛海军大小军衔的李琛带着他的团队在码头等待着薛霖。

“李琛大校!”薛霖回礼,抬头看了眼这艘战列舰,又看了看李琛和他的团队,总计2200名水兵和军官,517在战舰停靠的码头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兵方阵,竖立在薛霖面前,等待着他的检阅。

“为了凑齐这批水兵,我可是把三所海军大学都给搜刮了,今年是没那么多合格的水兵了。”萨镇冰一脸感慨。

曾几何时,整个华夏都凑不出两三千水兵,而现在,光是这次下水的一艘战列舰和一艘航空母舰,就调动了近五千名合格的水兵和军官。

也辛亏薛霖布局的早,在1932年就建立了旅顺海军大学、青岛海军大学和位于天津的华夏海军中央大学,三所院校经过数年的培育,终于在1935年结出了‘硕果’。

第一期超过六千名合格的水兵和军官毕业,加入海军服役,给一支缺少兵员的海军减少了不小压力。

“明年这个数字会翻三倍吧。”蒋白里哈哈大笑着。

海军如今可不仅仅是当初那几个小学校,像是以前的江南水师学堂、马尾水师学堂、黄埔海军学院全部扩建成了海军大学,从明年开始,第一批学员毕业,每年将提供超过一万五千名合格的水兵和军官。

除此之外,还有如武汉海军学院、营口海军学院、威海卫海军学院、防城港海军学院等技术院校,将未华夏海军提供源源不断的水兵资源。

在李琛和众多海军将官的陪同下,薛霖登上了这艘新式战列舰,进行参观。

这一级新式战列舰比较特殊,因为是实验舰,而且一级两艘里还有一艘被改成了航空母舰。

因此这艘战列舰被命名为‘蒙恬号’,她的姐妹舰航空母舰被命名为‘蒙毅号’。

“哈哈哈,当初本来萨老要把这两个名字给第二舰队的两艘战列巡洋舰的,薛帅可是说,外购主力舰和其他军舰一样采用省或城市命名,蒙恬和蒙毅这两位大秦蒙氏将领才方才等到了今天!”蒋白里大笑着,述说着这两艘战舰的命名由(aceh)来。

此时众人正在舰桥上,薛霖扶着栏杆,瞭望着前甲板上那庞大的三联装主炮,萨镇冰笑得面色红润,说道:“我去大连船厂看过,人家总设计师小魏明明说的是001A型战列舰,然后命名遗传出来,海军上下都在说,这分明是‘秦将级’战列舰嘛!”

哈哈哈哈!

这一趣闻不仅让薛霖笑出了声,更是让舰桥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毕竟这可是华夏自产的第一艘战列舰啊!

想想以前清末民初的时候,天下大乱,那有人管他们海军这样的吞金大户,辛亥年后,华夏海军整整二十年没有增添军舰。

逸仙号和宁海号、平海号的开工,开始陈少宽用东北的大豆贸易换来的!

念及至此,陈少宽看着脚下踩着的钢铁走廊,看着下方加班上忙碌的水兵们,感慨万千。

“那么萨老。”笑过之后,薛霖扶着栏杆,迎着海风侧头道:“‘秦将级’再来几艘怎么样?”

突如其来的一句话,不仅让萨镇冰噎着了,也让陈少宽在内的众多海军将领们惊呆了!

再来几艘?这样满载排水量超过四万吨的战列舰?

不少人倒吸了一口冷气。

“薛……总司令!您开玩笑吗?”萨镇冰想到以前薛霖对于造舰计划的坚决,不由疑惑道:“您不是说目前为止我们五艘战列舰的吨位就够了吗?”

不少海军将官都望向了薛霖。

“那是以前。”薛霖笑道:“现在我们和日国可都退出了《华盛顿海军条约》,而且日国已经开工了两艘新式战列舰,满载排水量超过七万吨的大和级战列舰。”

“所以,我们可不能落后啊!”一声锵锵有力的呼声,引起了海军将领们的强烈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