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红警无敌 第81章

作者:一条咸鱼

这些士兵都是因为年纪大了,又没有文化,从镇北军中退役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于是便进入了国民警卫队。

这些退役士兵组成的国民警卫队是精锐内卫部队,目前只有一个旅,三个团,六千多人,分别驻扎在几座重要的城市和负责日人、俄人较多的地区治安维护。

在未来薛霖还准备将国民警卫队体系扩大成民兵后备役组织,和平时期维护地方治安,在战争时期可以很快将这些民兵后备役扩编组成简直完整又拥有不俗战斗力的军队。

作为国民警卫队第1旅011团一营二连的连长,冯秋看着这些三千多整齐划一坐下的日军俘虏,虽然已经适应了,但每次在看到这种情况,还是忍不住摸了摸腰间撇着的手枪,有些头皮发麻。

作为国民警卫队,他们的装备只有轻武器,甚至连迫击炮都只有营级才能装备几门40毫米的轻迫击炮。

看管这些日军俘虏虽然已经一个多月了,他们的听话程度也远远超乎所有战士的想象大,冯秋还是比喜欢这个工作。

冯秋坐在一旁让士兵们号令着这些已经能基本听懂汉语的日军俘虏u一队队的去排队打饭。

自己则坐在了一旁的大块碎石上,胸口的黑色骷髅勋章在烈日下谣言无比,他轻抚着这枚勋功章,微微叹息一声。

他是长春土匪出身,在陈家岭莫名其妙的和日军打了一仗,侥幸活了下来,又加入了薛帅的镇北军,被编入军中训练了不到几天,日军第二师团就带着众多坦克飞机和大炮北上攻打长春。

长春战役他跟着战车冲锋,打死了五个日军鬼子,闪击奉天他坐了一天的火车,几乎没怎么打上仗,全让前面的装甲师先锋的小子们崔古拉朽的干掉了日军几个师团,直到攻入辽东半岛,打开盖州时,他才再次近距离和日军搏战,打了一次又一次巷战,身上负伤四处。

原本最艰难的旅顺战役在陈总参谋长的报复性化学武器下只打了两天就结束了,作为薛霖南下的主力部队,参加了长春战役,闪击奉天,辽东半岛争夺战这三场战役的冯秋和他四万多战友得到了一枚黑骷髅功勋章,以表彰他们在夺回东三省至关重要的三大战役中的杰出贡献!

可是却因为年纪已经三十六岁了,还不会识字,被强制退役。

退役后的冯秋在进厂做工学习管理和进入新组建的国民警卫队之间选择了后者,并且成为了一名少尉连长,手下一百二十多个兵,还管理着一个俘虏建设团,三千多人的日军俘虏。

但这些,都带给他不了曾经从长春一路打到旅顺的热血感。

看着这些乖巧地排成一队队,从不喧闹,静静等待打饭的日军俘虏,冯秋咧嘴一笑,这辈子就这样吧,虽然退出现役军队了,但还是薛帅的兵啊,还有当兵的感觉呐。

“冯连长!”在冯秋缅怀过去的时候,连里的指导员顾胜带着几个镇北军士兵找到了他。

冯秋看向那几个士兵右手的绣箍,神情霎时一紧。

这可是在镇北军中被称之为‘地狱恶鬼’的宪兵队啊!

要是在军中犯事儿了被他们抓到,不死也得脱一层皮,就算你关系通到了李渡将军哪里也没用,因为这支宪兵队是薛帅直辖的部队!

可是老子已经退出现役了啊!而且老子在第一师的时候也没有犯事儿啊!

冯秋有些忐忑的问道:“顾指导,这几位宪兵队的兄弟,有什么事吗?”

零头的宪兵队指了指身后几个常服的人:“是这样的,冯连长,这几位特勤局的兄弟来找一位日军俘虏,这是总参的手令,你看看。”

冯秋接过手令,手里的烟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递出去,他可是这道这些家伙据说是薛帅的起家部队中的起家部队,对薛帅忠心耿耿,递烟给人家反而是落下了不好的映像。

看了看手令,的确是总参部的,不过更让冯秋在997意的是这个特勤局的称呼,以前偶然听军中上司提及过,好像是薛帅的情报部门。

这更让冯秋不敢管了,摆出一副笑脸:“兄弟们幸苦了,你们要找那个人?我让人拿资料过来。”

宪兵身后的一群人小声说了几句。

冯秋只看到一个有些脸熟的小矮子说了些什么,然后那个带头的人又跟宪兵队长说了几句。

当即报出了一个编号,那是日军俘虏在建设团的编号。

冯秋摸了摸脑袋,让警卫员去找那个俘虏。

很快一个瘦瘦巴巴的小矮子端着一碗饭来到了他们面前。

“竹下悠太!见过诸位大人!”自称竹下悠太的日军俘虏立正鞠躬,对众人非常恭敬的样子。

冯秋打量了一番他,这是一个年近三十岁的士兵,在建设团里也是非常老实,但是也是最顽固的一派,似乎还是个军曹。

刚皱了皱眉头,就看到宪兵将这人带到了营地中的军官办公室里。

冯秋莫名其妙,指导员顾胜贴上来小声道:“冯连长,龚队长说只是一次见面而已,一会儿就放回来。”

见面?跟谁见面?从日国来的亲戚?难道这些日人还能赎回去?冯秋更摸不着头脑了,耸了耸肩,也不再去管人家宪兵队和特勤局的事…

第199章:兄弟争执

小小的办公室里只有竹下悠太和他面前的几个年轻人,那些宪兵都没有跟来,几个特勤局的年轻人和一位跟竹下悠太面容有些相似的年轻人说了几句话,随后就走了出去,并关上了门。

但他们离开后并没有走太远,而是贴墙站着,耳力较好的甚至能听到里面传来的声响。

竹下悠太面前的桌上放着一碗饭,而他面前的年轻人则从衣袋里拿出了一个鱼罐头和一些新鲜苹果,放在了桌上,推了过去。

竹下悠太微微低头,没有去接。

“你还在恨我吗?”对面的年轻人开口,说的是汉语,不是太熟练,甚至还带着一点日式口音。

竹下悠太低头没有言语。

年轻人叹息一声:“哥哥,别再固执了。”

听到这句熟悉的‘欧尼’,竹下悠太这才缓缓抬起头来,看着面前的年轻人微微皱眉:“光太,你若是为了活命,做出这选择,我无话可说,但是你还是绝了劝我的心吧!我是不可能背叛大和帝国的!”

竹下光太,正是竹下悠太的弟弟,在贫困的竹下家中,大哥老实憨厚,服役了五年兵役后会回到了镇子上开了一家小餐馆,悠太和光太紧随其后进入了军队,而竹下光太更因为比较聪慧,在战败前已经是一位准尉了,只要再努力一点,就可以晋升为稍微,那可是正式的军官!甚至可以进入陆士学校进修!

可是长春战役,他们第二师团惨败,竹下悠太和竹下光太也沦为了华夏人的俘虏。

在长久的思想教育和洗脑下,竹下光太选择了归顺华夏,而竹下悠太则至死不渝,坚定着心中的信念。

至今竹下悠太都很难想象,为什么明明那么优秀的弟弟,被联队长夸赞进入陆士学校进修后一定能有一番功业的弟弟,竟然会在战败一个月后就选择了投靠那些支那人!

一定是支那人用了什么巫术!

竹下光太避开了哥哥坚定的目光,看向了桌上的饭菜,缓缓问道:“哥哥,你知道国内的粮价现在是多少吗…~?”

竹下悠太微微一愣,没想到弟弟会问这个问题,虽然不知道弟弟想说什么,但还是说道:“这个,我们来的时候好像三等米是一升48钱吧。”

在日国的基础货币单位是钱,是为元(円)的百分之一,一升粮食约为1.5斤,三等米则是日国最差的米,难吃不说还经常掺有沙子,只是普通平民饱腹的食物。

而一个成年人一天就需要小号一斤的粮食,要养活一个三口之家,至少要两斤粮食。

而且日国家庭普遍孩子很多,比如他们竹下家,本来还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的,女孩子被送人了,男孩子则在小时候的一次饥荒中饿死了。

竹下光太指了指哥哥桌前的白米饭,说道:“现在国内三等米的粮价是一升150钱,而且还在涨!”

“怎么可能!”竹下悠太倒吸了一口冷气。

作为贫苦人家,他们最在意的就是每日的粮价,作为普通士兵,竹下悠太一个月的钱不过8日元,而现在一升粮食已经涨价到1.5元一升,对于这些士兵来说或许能够养活家庭,但是对于普通工人一天仅仅3元还经常拖欠的工资来说基本没有余钱,每天都等着拿到工资买米。

这还是工人的工钱,更不用说那些普通人了!

竹下悠太紧紧捏着拳头,看着眼前盖着一点榨菜的白米饭,虽然没有像华夏工人一样有肉吃,但榨菜还是有一小碟。

这样的米饭,就算是在当兵的时候也只有在军营中才能吃到啊,肉食和新鲜蔬菜什么的,更是军官才能吃到的美味。

“哥哥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粮价会那么高?”竹下光太问道。

竹下悠太不假思索道:“当然是因为战争输掉了!如果我们赢了战争!赢了满洲,粮价自然不会上涨!都怪那些该死的华夏人!”

“可是哥哥!”竹下光太双手撑着桌子:“东三省是华夏的领土,就跟九州岛是日国的领土一样啊!我们是在入侵他们!”

“这不就是弱肉强食吗!”竹下悠太哼了一一声:“懦弱的华夏人有什么资格拥有这么丰富的土地!而我们大和民族只能在岛屿上提心吊胆。”

这是在军队中的时候,那些高级军官们经常向他们灌输的话。

“因为华夏强大了数千年啊!”竹下光太大手一挥:“哥哥你以为富饶的东三省、富饶的江南地区,还有一年可以熟两三次水稻的岭南,都是华夏人与生俱来的土地吗?这些是华夏数千年来扩张而得到的土地啊!”

“.”我们与华夏的战争根本就是错误的!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家,华夏拥有傲世全球的实力!我们手里的步枪甚至在华夏宋朝的时候就已经有原型了!”

“那些该死的贵族,那些该死的藩阀,他们知道华夏的强大,知道华夏的羸弱只是短暂的,可是却想用我们普通人的生命去夺取华夏的土地!甚至屠杀华夏的百姓,可是他们也害怕,害怕华夏强大了找他们复仇!”

“国内的战争都是那些该死的藩阀贵族挑起的!他们只为了他们的利益!却赌上了全国无数平民的生命和未来!为了他们发动的甲午战争,露西亚战争,害得国内死了多少人?!”

竹下悠太颤抖着看着眼前这个张口华夏闭口华夏的弟弟,仿佛变了一个人似得:“他们到底给你用了什么巫术?让你如此死心塌地?”

“不是巫术!(赵钱的)是文明!”竹下光太近乎狂热道:“哥哥你想过为什么我们的文字跟华夏有很多同样的文字吗?为什么我们的文化习俗跟华夏东南部很像吗?”

竹下悠太不想去想,也不敢去想。

但是竹下光却依旧狂热地崇拜:“因为这些都是从华夏传入的啊!我们的文字,我们的文化,都是从华夏传过来的啊!华夏就像我们的父亲,一直在向东亚传输着悠久长远的文化!将我们从蛮荒的野人部落时代教化出文明!”

“够了!”竹下悠太忍不住大声斥责,浑身颤抖着:“你不是我弟弟!我弟弟不可能这样!”

“哥哥!”竹下光太目光坚定:“不要再为那些贵族效力了!我们要的仅仅只是果腹的一口粮食他们也在剥夺啊!”

PS:感谢【操爆】打赏的1000VIP点!。

第200章:汤家三兄弟

“你闭嘴!”竹下悠太怒火中烧,又害怕听到那些可怕的言论,将桌上的饭碗一把扔了过去。

铛!

瓷碗破碎,米饭散落在地面上。

竹下光太看着地上的白米饭,可惜道:“这在国内,可是100多钱的上等米啊!”

“我不信!”竹下悠太愤愤道:“这一定是华夏人的阴谋!他们最擅长的就是阴谋诡计!”

“我早已猜到你会这么说。”竹下光太从衣袋里拿出几份报纸放在桌上:“这些报纸,有得是英、美的报纸,有得是国内的报纸,传到这里,已经过去至少一个星期了。”

竹下悠太一听,赶紧拿起报纸,却见这些他熟悉的报纸上看到了一个个地区发生抢米事件暴动的新闻。

以及,更多的运粮船在海域被神秘大海怪袭击的消息。

“天照大神再上!这是海龙王降怒了吗?”竹下悠太看着报纸上刊登的大海怪的照片,庞大的触手将船只整个掀翻的场景,让他惊悚不已。

“哥哥,我不会对大和民族怎么样。”竹下光太将放在桌上的帽子重新戴上,目光坚定:“那些附着在平民上吸食血脉骨髓的蛀虫!才是我们的敌人!533”

“弟弟!”竹下悠太伸手想叫住他,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弟弟走出了办公室的大门,头也不回的离开。

心中失落感席卷全身,不由自主的看向了地上那自己吃了几个月的白米饭,没想到在国内竟然已经超过了100钱!一碗上等白米饭就是1日元啊!

随后,他又联想到了小时候家里贫困得几天吃不上饭,父亲被政府征召给进攻东西伯利亚的军队当苦役,也仅仅给当日口粮,需要母亲上山采集野菜果腹,最后还有一个弟弟没能挺过那个艰苦的年代。

他脑子很乱,既为弟弟担心,也为自己担心。

竹下光太离开了工地,和同事们坐上了回四平的城市。

随后他将前往奉天,接受专业的间谍训练,然后重新回到日国,那个被藩阀贵族所统治压榨的日国!

只有将这些犯法贵族彻底打到,让日国成为华夏新的省份,才能真正解救日国的平民百姓,那些望向取华夏而代之的藩阀贵族们,都该去死!

华夏从来都不缺乏盛世,甚至(bjcd)是全世界和平时期最多的文明国家,华夏必将崛起,而日国为了不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必须依靠华夏!

指导员的思想教育(洗/脑)历历在目,为竹下光太描绘了一个在大一统华夏下的盛世。

……

热河,朝阳市东边的大凌河畔,一行骑马的军人正策马扬鞭顺着大凌河南下。

一身少将军服已经三十多岁的汤佐荣看着刚穿上军装的弟弟汤佐武,忍不住笑道:“孔二小姐还在北平呢,三弟你干嘛这么火急火燎的。”

上校军服的汤佐辅对大哥汤佐荣笑道:“这小子怕是看上人家孔二小姐咯。”

“哦?是吗?哈哈哈哈!”汤佐荣故意大声笑道。

汤佐武被两个哥哥你一言我一语逗得脸红耳赤:“她可是孔家二小姐,能看得上我这个北方的马夫?”

“那你这么火急火燎的干嘛?”汤佐荣一鞭子拍在马屁股上,哈哈大笑。

年仅十六岁的汤佐武撇了撇嘴,哼哼了两声。

自从上次在北平与十三岁的孔家二小姐相遇后,一直对她念念不忘,虽然两人都还是十几岁的少年少女,但在这个时代,却是已经足以谈婚论论嫁。

可是正如汤佐武所说的那样,孔玲伟可是孔家二小姐,宋美玲的外甥女,她的姨丈可是蒋委员长!

其父孔祥喜更是华夏民国财政部长,为蒋委员长掌管着民国的钱袋子。

孔二小姐十岁就会开枪,十三岁就学会了开车,宋美玲更是对其宠溺得不得了。

这样一个相当于‘民国公主’的女孩,汤佐武心里知道自己配不上她,但当听到孔玲伟再次来到北平的时候,汤佐武还是忍不住想去看她,找她出来玩儿。

可是父亲汤玉麟最近正烦着张少帅要对东北军进行整编,不仅华北的东北军要整编,在热河、察哈尔、绥远等地的东北军也要改制。

所以汤佐武没办法,只有借着到赤峰找两个哥哥的理由跑了出来,然后嚷着要两个哥哥带自己去北平。

汤佐荣和汤佐辅对这个最小的弟弟也非常疼爱,于是驻扎在赤峰的36师52旅少将旅长汤佐容和副旅长汤佐辅带了一百多个骑兵亲卫就带着弟弟顺着大凌河南下。

一行人旅途累了,在大凌河畔的草地上休息下来。

此时已经是初春,到处都是一片绿茵茵的景色,汤佐荣站在河边,深呼吸一口气,看了看在河边尿尿一脸闷闷的汤佐武,哈哈一笑:“三弟放心吧,哥哥们肯定把你安安全全送到北平!哥哥这一百多骑兵可是专门换上了好马的!,她孔二小姐在南方也很难看到这么好马吧!”

拉上裤子,汤佐武憨憨的笑了笑。

一旁的汤佐辅坐在地上,从亲兵手里接过地图摊开,看了看皱眉道:“从大凌河南下过了上园镇就是奉天省地界了,听说那位新的东北王最近在整顿部队到处剿匪,这两个月光是从东三省跑到热河的土匪就有好几万,他在上园镇对面的义县可是有一个营的士兵呢,不知道肯借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