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子雄
辽东之局,重在军事,观察辽东的军事实力,给出评定,对曹操才是最重要的事务,也因此,选来选去,也只有荀攸合适。
“对了,奉孝,你且看看此书,乃是刘浩所著,方才心思恍惚,差点忘却,文若只送来几本,你拿一本看看!”
“《春秋》!刘浩敢于下笔春秋,当真是……”
“哈哈!当真是自信非凡!春秋三百年,孔子、吕不韦、左丘明皆有所著,吾倒是要看看刘浩有何不同!”
“嗯……一厚一薄,奇哉怪哉!”
两本都是春秋,但一个冰冷,一个火热;
也是刘浩所著春秋史书两个极端,冰冷的,是记录历史;火热的,是探讨历史,纯属个人观点,与读者共论。
===第621章 621.征高丽===
621、征高丽
军帐之内,郭嘉先捧起薄薄那本,触摸之间,感觉纸质和自己熟知的差异巨大,手感十分柔和,十分精细,书本装订从未见过,穿过的线装也未能看到在哪。
封面之上,绘画着一杆兵戈,一玺大印,象征战争与权力,右侧,春秋二字竖排,其下,有着更小的三个字体:刘浩著。
郭嘉刚想翻页,手中动作又停了下来,陡然发现,这种绘画模式出现在封面从未见过,色彩更是分明,兵戈上的青铜锈迹斑斑,大印之上的玉色都十分柔和,仿若真物。
刘浩带入三国世界的书本,都是按照竖排排序,适合三国本土人士观看,但也标注了标点符号,阅读起来,更加舒爽,无需自我断句,使得曹操和郭嘉十分舒服,瞬间就明了了这些标点符号的作用,心中都有了推广之心。
辽东,曲辕犁的推广,极大的提高了耕种效率,身体素质的提升,使得一个孩童就能拉着曲辕犁来回折腾,辽东以极低的价格售卖每家每户;
款项秋收之后再行支付,使得百姓更加热情,生产的投入越发高涨,粮食保护价的推出,更使得刘浩等人的统治进入拥护阶段,辽东大地,散发出惊人的能量,隐藏在深山深屯的百姓也纷纷走出,给辽东大地凭空增加几十万人口。
春耕结束,刘浩又组织百姓修路,包中餐,给予工钱,将城池与各大乡镇链接起来,从辽东郡往玄菟、乐浪、韩郡等主要郡县之间,则以新炼制的水泥铺设,宽十二米左右,使用了大量的三韩奴隶。
这些道路的通畅,不仅可以让商品快速流通,更重要的是调兵遣将将会变得十分迅速,以水泥结构的主干道,在三国时代,足以媲美现代高速公路,一旦边关有事,从各地调遣兵马就会极其快速,这也是刘浩等人在为接下来的扩张打下坚实基础。
五月,第一个百万册《论语》印刷完成,尽数被发往其他诸侯领地,低价倾销,标点符号的加入,使得学术解说权出现一丝裂缝,寒门士子获益者无数,辽州书局被广大文人士子知晓,一朝天下皆知。
辽东大地,蒙学校堂建立过百,开始免费招收适龄儿童,男女不限,三餐包吃,优异者还能获得奖学金,使得百姓送学者众。
百姓并非愚钝,又哪能不知读书的好处,不过是家庭困难,孩童自小就算家中半个劳力,如今学堂供给吃喝,这份节约,就足以让百姓放下心中犹豫;
刘浩海没开启强制入学,主要一个原因,就是师资力量的不足,百所学堂,也只能覆盖乡镇县城,眼前也只能如此,这些师资力量,还是刘浩从地球携带的军士居多,也在一定的情况下,在学堂开启军事教导,尚武之风传承。
当月,海军拿下琉球群岛,建立海军基地,在刘浩还不知道的情况下,海军顺带将本子国九州岛拿下,大量捕获奴隶建设海港。
等情报上呈,刘浩心中大乐,一声令下,库存的玻璃制品开始朝着本子国高价贩卖,换取大量的金银储备,准备开启新钱币的印制。
新的钱币,引进了地球的摸具,分金银铜三个币种,五铢钱依旧通行,作为最小单位使用,而新的铜币针对五铢钱的兑换为1:10,再往上,银币兑换铜币的比例为1:100,金币兑换银币比例同样是1:100。
天圆地方的铜钱结构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整体结构,外圈有竖痕,防之被削刮欺骗百姓。
有着地球的科技摸具及钱币合金比例,使得钱币的模仿变得极其艰难,也有效的保证了钱币的价值,利于流通。
同时,在辽州大地推行银行通兑,为商业流通添加助力,眼前,也只在刘浩占据地盘通兑,等时机恰当,就会往大汉各地建设分行,做到未来统一货币,一定情况下,将整个三国绑上刘浩的战车。
刘浩为此,特意在地球准备了众多摸具,比如,金币上雕刻曹操、孙权等人,甚至在袁绍、刘表、刘璋等人也会发行,在他们尚且在世的时候这些钱币会一直压铸,等他们挂了才会取消压铸,也不会限制原钱币的通行。
此外,刘浩还准备日后推行各大文臣武将,比如郭嘉、荀彧,亦或者周瑜、关羽之类,到时候发行量,刘浩也会做出各种选择,比如,谁对外族扩张最大,就发行他的头像最多,这将会使得这些诸侯、文臣武将对外扩更加渴望,这种钱币的发行,和留名青史又有何区别?
如今在辽东大地上准备通行的钱币之中,金币还十分稀少,也只有刘浩雕像,银币之中,诸葛亮、贾诩、张绣、黄忠四人最多,分发的地区之中,韩郡这个原三韩地区,贾诩银币通行最大,张绣和黄忠次之,往后拿下其他地点,也同样入如此。
原本刘浩也不想将自己雕像刻入,但诸葛亮贾诩等人一句话让刘浩不得不为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若刘浩不这么做,其雕刻价值就会贬低,其他诸侯也好、文臣武将也好,只会觉得这不会是奖赏,而是另有目的。
也因此,刘浩选择了金币,这个在社会之中流通最少的钱币上雕刻自己画像,虽如此,但心里依旧有着一丝小激动,这也让刘浩认为自己这份策略将会十分畅通。
铜币上,为‘士农工商兵’雕像,数量均等,各占两成,也是最先推行的货币,发放薪水之时开始流通,而后,给各大商家款项结算等等也使用这些货币。
精美的雕刻,无法仿制的精细度,使得这些铜币一流通,就受到极大的通行,许多储存大量金银铜饼的世家、商家大车大车将材料运送前来换取,还好刘浩等人早料到这种情况,储备的货币也足够充足,再加上这些饼子也能及时回炉重新压铸,才没有造成钱荒的状况。
银行推行,不可能一下得到信任,刘浩也不着急,随着时间的流逝,商家会是第一批加入银行体系的人员,金银铜币在身上穿山越岭,哪有一张存折来得实际?
刘浩为防止他人冒领,也费了心思,印章、画像、密码之外,存折还以特有的符篆来分辨主人气息,数万次试验之后,才将之释放出来,在一定的基础上,和地球也没有多少区别,安全性保障程度足以媲美,唯一麻烦一点的,就是速度慢些,短时间内问题不大。
五月,春耕结束,辽东商品开始在各大诸侯区域寻找代理商,比如袁绍地盘的甄氏,徐州的糜氏,荆州的黄氏,江东的陆氏等等,以他们为基点,开始将玻璃制品大规模出售;
大量敛财的同时;也将纸张、书本倾销,规定了代理商的零售价,超过零售价,将会被取消代理商资格,使得三国文化垄断的缺口变得越大,在世家藏着掖着的珍贵书籍,如今随处可见,售卖更是十分便宜,极大的丰富了中下层文化汲取。
通过一段时间的倾销,刘浩也风闻各地世家的反弹,但书籍已经大量销售,世家也不可能重新将之收集,无奈之下,只得四处放风,将刘浩形容成铜臭十足的商人。
刘浩也不是什么君子,被人骂了也有些火气,而且还是这般无理取闹的利益阶层,他一怒之下,开启了辽东报业,大肆印刷报刊,出售价格每份一个五铢钱,大肆亏本甩卖,报刊之中,隐晦讥讽世家大族之余,更多的,则是用来开启民智。
他没想到这招却十分有效,百姓对纸张的重视程度很高,一个五铢钱购买一份报纸,买回去了也大多珍藏起来,等自家孩童从学校返家,让儿女诵读之余,也在尝试学习其中文字;
长久下来,确确实实的扫盲了不少民众,等到半年过去,辽东大地上识字率飙升,从原本偶尔识字者,到半年之后,磕磕碰碰阅读报刊已达半数,使得世家大族在辽东大地彻底失去文化统治能力。
这些报刊,通过来往的商家之手,朝着诸侯地区流通,极致的廉价不仅让寒门士子更加了解世界,极大的开拓了他们的视野,更让刘浩的辽东大地得到了众多寒门士子的认可和支持;
也让刘浩日后招聘人员之时,变得轻松许多,在诸侯区域之中,难以得到机会的寒门士子们,纷纷朝着辽东而来,使得刘浩开拓的疆土得以巩固。
五月底,四十万汉儿佃户被三韩奴隶置换出来,这些人口前往韩郡,彻底巩固韩郡汉人统治地位,也使得贾诩腾出手来,开始指挥张绣朝着高丽句掠劫奴隶。
六月中,高丽句不堪其扰,调动五万军马朝着乐浪压下,贾诩张绣迎战,另一方,黄忠从玄菟出发,开启攻城拔寨,高丽句两面受敌,收尾难顾,仓促再次集结的军队被赶来的诸葛亮围困八卦大阵,半月之后弹尽粮绝尽数投降。
六月底,贾诩见时机成熟,在高丽句都城散播消息,直言与其对峙的大将已经有了反心,又在对峙将领驻地散播高丽句王室有换将之意。
方法很简单,但在贾诩天赋技能操作下,怀疑者变得坚信,犹豫者产生疑虑,使得高丽句王族与大将间隙丛生,三日之后,贾诩一封伪造的书信被王族探子截获,更坚定了王族换将之心,消息传到前军,使得高丽句大军士气大降。
贾诩见此,当夜更在高丽句大军驻地之内散播流言,也不说其他,就一句“三更举火为号”迫使高丽句各大将领相互怀疑。
是夜,高丽句严正以待,左等右等,也不见辽东大军身影,三更过去,依旧平静如此,又登了一个时辰,大军一个个瞌睡连天,眼见辽东大军不至,领兵大将只能作罢,留下少许人员值守,其余人等休息。
五更天,高丽句大营内一声爆响,火光冲天,惊醒的高丽句大军慌乱之下四处冲击,混乱之下,加上方休息不到一个时辰,睡眼朦胧,开始敌我不分,过不多久,高丽句五万精兵强将开始炸营,厮杀一直持续到中午时分,一直到贾诩张绣带着大军前来才精疲力尽。
这一仗,贾诩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将五万高丽句大军剿灭,这五万高丽句大军,也可以说是高丽句常备部队,精兵之中的精兵,也因此,高丽句领兵大将十分珍惜,能不打大规模作战也乐得对峙,而贾诩,本就是将这只部队引出,给诸葛亮黄忠创造机会,如今诸葛亮一方逼降敌军,他这边布置也到了收尾阶段。
十万主力高丽句大军损失,对高丽句而言,也有些伤筋动骨,城池失去十来座,按照现代地图来看,高丽句防线已经退入辽宁范围。
打下一地,消化一地,是刘浩三人制定的策略,拿下这些地方,重新划定区域,取了个新郡名称‘辽北郡’,由贾诩带着张绣驻守,以防高丽句反扑。
拿下一郡,奴隶修路大军就开启建设,新添加的奴隶一方面组建仆从军锻炼,为日后征讨乌恒作准备,另一方面则将他们调遣南部开启沿海道路、港口的修缮工作。
当新战报呈送许都,再转白马驻防的曹孟德手中,曹操不由松了口气。
“先是韩郡,现在又是辽北郡,以及海外的九州郡(本子国九州岛);三郡之地,吾不如也!”
“主公,高丽句撑不了多久,吾料接下来贾文和将雇佣祖沃国蛮人对高丽句掠劫,他等,则乘此间隙稳固根基,以代下次征伐!”
郭嘉已经将自己代入贾诩立场,对着地图扫视一番,就将贾诩下一步打算分析透彻。
贾诩本就是走一步看三步,针对高丽句的战局会议之中,形成的征讨文案,也同样将这点标记,这一次打到祖沃国接壤,就停下战斗,一方面让祖沃国安心,不至于和高丽句联合起来,另一方面,也是出于以金钱物资来雇佣祖沃国掠劫高丽句奴隶的想法。
祖沃国,这个日后女真族的祖先,刘浩可没想放过,眼前这些脑袋空空的家伙,确实是一把好刀,日后是灭国还是兼并同化,就看祖沃国自己的选择了。
===第622章 622.九鼎换田丰===
622、九鼎换田丰
七月,曹孟德和袁本初在黄河两岸开启连篇大战,刘浩遣人找到曹操,直言以高丽句奴隶交换曹操可能的战俘,亦或者干脆以粮食购买战俘。
曹操大喜,几十万大军和袁绍对战,消耗巨大,俘获的战俘,为了不浪费粮食,只能含泪斩杀。
曹操也无法确定这场战役会持续多久,不可能一直养着这些战俘,放回去更不可能,驱赶战场又不放心,若是换取高丽句奴隶,就是单纯的炮灰,不担心他们投降袁绍,更不担心他们逃跑,死了也就死了,而且,还有一部分粮食补贴,曹操没理由拒绝。
再者,曹操也知道刘浩在收集人口,填补占领土地,哪怕明知道日后可能会对上刘浩,曹操稍加衡量,也答应了下来,他不想拖累刘浩等人开疆拓土,一旦这么做,日后史书的记载,他曹孟德必然遗臭万年。
七月底,刘浩从曹操手中受到七万袁绍降军,被他尽数迁移辽北郡,并安排人员帮助这些降军书写家书,送往袁绍地盘,花费巨资将这些军士家属接到辽北,给田给地,给屋给房,一整套流程安排下来,到了八月下旬,辽北从袁绍地盘补充了近四十万人口,使得贾诩整日乐呵呵的。
九月初,刘浩又从曹操手中收取战俘十六万人,这一次,曹操半数战俘换了粮食,刘浩给的痛快,让曹操对刘浩的实力太高很多,重新评估之后,更为忌惮。
到了九月底,辽北郡已经彻底掌控,整个辽州地域,帐下汉儿已经超过五百万人口,奴隶近二百万,各县城水泥通道通畅,乡镇到县城的道路拓宽,沙土填充拉直,加快了物流速度,降低了成本,使得百姓发现很多商品价格下跌不少,生活更加幸福。
十月,袁绍属下谋士许攸夜访曹孟德,乌巢大营火起,袁绍南征之战彻底宣告失败。
最后一战,曹孟德俘获近二十万袁绍大军,刘浩来人购买,曹孟德衡量了许久,才尽数换取了高丽句青壮奴隶。
这一趟战俘返回之时,随军而来的,还有荀攸荀公达,这个被曹操称之为‘谋主’的荀氏高才,带着曹孟德的任务轻车前来。
辽东郡,原公孙度太守府,改了个名字,依旧作为刘浩居住办公之用。
依旧在后花园,刘浩招待了荀攸。
原本,荀攸还想着宣旨,刘浩可不喜欢这种程序,荀攸一开口,刘浩就打断了他。
“公达兄,圣旨之类的,直接给我吧,不过是个程序,刘献也是个可怜人!”
荀攸心中一震,这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么红果果的话,哪怕此前的董卓各种霸道,也不会直呼皇帝其名,刘浩不仅称呼了,还直言刘献是个可怜人,这让荀攸很不适应,分明是在讽刺自家主公曹操?
“你别想太多,坐吧,皇帝这种职业,既然高高在上,风险大些也很合理!大汉这么多皇帝,傀儡多了,也不差刘献一个!”
荀攸有些跟上刘浩的节奏,几句话,他就听出了刘浩的性格,百无禁忌,什么皇帝不皇帝的,在刘浩眼中,就是个普通人。
刘浩可以这么说,他荀攸却不行,怎么说,刘浩也姓刘,放肆一些也没人太苛责。
“大汉帝国到了刘献手中,也差不多了!”
刘浩说话间看了荀攸一眼,荀攸赶紧低头,假装没听到,论装傻,整个三国最强的就是眼前的荀攸,大智若愚的代表人物。
“不用怕,有什么好怕的!皇朝这种东西,该亡的时候,谁也挡不住,也没必要档!曹孟德不会篡位,最多给自己封个王,这点底线,他还是有的!”
荀攸脑门开始冒出细汗,进来到现在,他一句话没说,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大汉亡了不要紧,但我大汉民族可不能亡!曹孟德愿意售卖战俘给我,也明白我想做的事情,让你来做什么,我也知道,想看什么,自己去看,他曹孟德疑心太重,不派人来也不会放心,你能来,我还是很高兴的,对了,刚好韩郡缺个太守,你去吧!”
“刘使君放心?”
荀攸来之前,曹操和郭嘉都找他谈过,安全性,无论曹操还是郭嘉都能确保,但从没想过,刘浩直接就将荀攸抓了壮丁,荀攸自己也想不明白。
“有什么不放心的?而且,我也相信你的能力!不过,去之前,你还需要了解一下辽州的行政结构,和大汉此前的职位、格局都有不同之处,正好了解一番,你也有东西向曹孟德汇报!”
荀攸点点头,确认了刘浩没有试探他的意思,是真不担心这些,似乎他想了解的都对他开放。
“对了,公达兄,袁绍手下的田丰我想要,你来之前,我已经派遣商人拿着重宝去购买,能成吗?”
荀攸张大了嘴巴,一脸不可思议,购买田丰,袁绍哪怕同意了,田丰不得疯掉?像货物一样被贩卖,作为文人,田丰能忍受吗?
“不是想不出其他办法吗?袁绍太好面子,赢了还好,输了,他回去第一件事,就是把田丰给宰了,只能出此下策了!”
荀攸寻思一下,也不得不承认刘浩说的有道理,还真是无解,袁绍不缺钱,或者解袁绍认为他什么也不缺,能打动袁绍的,只有重宝了!
“刘使君所带重宝是?”
刘浩听了笑笑,张口一吐,一个青铜小鼎飞出,须臾化作三米高下,正是刘浩身上的九鼎之一‘蒲牢鼎’!
“这是九鼎之一蒲牢鼎,我仿制了一个,如何?”
荀攸憨憨的脸上带着震惊之色,艰难的转过头颅看向刘浩。
‘九鼎’是什么?就是山河社稷,得九鼎者得天下也不为过,甚至一定程度上,比传国玉玺还要有说服力,得到也就罢了,还认主,这已经超脱了荀攸的思考能力;
以荀攸的想法看来,得九鼎者,称帝也不会有人反对,完全可以说是天授帝位!
唯一让荀攸尚可的,就是刘浩只展示其一,真要是九鼎都在刘浩手中,荀攸就该替自家主公担忧了,到了那个时候,对曹操死忠的,或许只有曹氏、夏侯氏几个本家。
深深吸了口气,荀攸对刘浩说道;
“倘若仿制九鼎,袁绍换取的几率会很大,他如今新败,急需稳固军心,取得九鼎之一,正好可以抚慰各大世家之心!”
“那就好!”
刘浩微微一笑,手中掐起一个法决,蒲牢鼎瞬息又化成米粒大小,刘浩张口吞入腹中,再次出现,已然在识海天地之内。
荀攸全程观看,虽没亲手接触,然蒲牢鼎出现瞬间,脑海里就浮现出九鼎信息,一眼观之,就能明了这便是‘蒲牢鼎’,彷佛刻入血脉的传承一般,瞬息明了真假。
二人都没有针对放置蒲牢鼎说明问题,袁绍真换取了仿制蒲牢鼎,短时间内,能稳固败绩,世家不至于产生异心,对曹操而言,多少有些影响,但也微乎其微,没有蒲牢鼎,袁绍依旧是雄霸北方四洲,那些世家也不会真联络曹操里应外合什么的,还远没到袁绍败亡的时刻。
相反,等到蒲牢鼎是仿制品被揭开之时,对袁绍袁氏的伤害将会前所未有的大,大到将袁氏几代四世三公的威望尽数灭绝,等于刘浩送了一个炸弹引爆器给曹操,荀攸高兴还来不及,又怎么会揭穿。
袁绍,也同样不会揭穿,交换也只会暗地进行,然后搞一个仪式,让九鼎现身,增加自己天命所归的名望。
这件事,或许只会在日后的史书上陈述一番,将袁绍贬得一文不值,刘浩呢,也不会因此而留下污点,本身息才出发点是好的,九鼎之一也在他手中,他能仿制,他人就不行,以此为筹码交换田丰,只会让人认为刘浩机智,抓死了袁绍的弱点。
眼前的荀攸就是这么想的,若刘浩没有蒲牢鼎认主,荀攸只会认为刘浩对九鼎大不敬,现在却没有这番想法,只会认为是合理合法的,师出有名。
另一边,袁绍狼狈返回路上,就收到书信,直言以九鼎之一蒲牢鼎的位置换取田丰。
袁绍很不愿意相信,第一第二第三反应都认为是假的,可无论如何却想着尝试一番,也就是这种心态,才有了刘浩这番作为;
须知在刘浩和诸葛亮、贾诩商议之时,原本想着铸造一个玻璃雕像和袁绍交换,但很快否决,几率有,但依旧太小;
一直到刘浩想起蒲牢鼎,诸葛亮和贾诩就知道,田丰必然要被交换到辽东来,袁绍也必然要上当,哪怕他认为这个几率小的可怜,也要去尝试一番。
纠结的袁绍辗转难眠,一直到返回邺城,也难以下定决心,又不敢和他人商议,直到他收到第二封书信,才让袁绍下定决心,将田丰交换出去。
上一篇:火影:宠妹就变强
下一篇:拯救宇智波从做族长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