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火锅店铺
“希望是这样吧……”阿泽对结城的这句话总有一种不太好的奇怪的预感。
第203章第一次登陆月球表面的…狗啃屎?
数天后,当特伊亚文明的舰队调转主引擎方向,将引擎喷口的朝向指向地球所在的方向开始减速时,地球和火星上的人类仅凭肉眼就可以在夜空中观察到了更加明亮的火炬引擎减速时朝地球方向喷出的等离子体尾流的光芒,随着这支舰队距离地球越来越近,成千上万台高功率火炬引擎所散发出的光芒,甚至让月亮都黯然失色。
在经过了长达数天的减速后,这支舰队终于抵达了自己的目的地,地月L1拉格朗日点,而在L1拉格朗日点上,漫游者号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了。
虽然人类并不是这场会面的参与者,也没有受到邀请,但这并不妨碍人类试图旁观这场发生在自己家门口的会面,地球上的各国都调用了自己L1拉格朗日点上的中继卫星、太空望远镜,天基天文台或其他无人航天器,一切手段来近距离观察两个高度先进的外星文明在自己家门口的会面。
漫游者号从自己一侧的格纳库中释放出重达数千万吨的亚光速无人探测船,并向特伊亚舰队说明了自己发现这艘无人探测船时的具体情况,这艘无人探测船在被漫游者号发现时,整艘船因为已经经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恒星际航行,船上的不少设备和部件都磨损的十分严重,位于飞船最前方的惠普尔盾,因为在恒星际航行期间不断受到星际间的游离氢原子接近亚光速的撞击,以及一些来自航行方向的极小质量的微流星体。这块用来保护飞船的间隙装甲盾牌受损严重,而飞船的氘氦三聚变反应堆也在长期的中子辐射,高热量和等离子体对于反应堆内壁材料的轰击下,引擎部分的状态十分堪忧,即使氘氦三聚变反应产生的中子辐射量仅仅只有5%左右,但由于长期的高能中子辐射损伤,对于整艘无人探测船的引擎内壁和喷口部分的磨损也已经到了一个相当离谱的地步。
这些璃鳗们对这艘无人探测船的扫描和检查数据也被一并发送给特伊亚舰队,这些数据对于今后如果还需要设计其他恒星级飞船的特伊亚文明来说,会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实话实说,我只在相关历史资料里看过这艘船的介绍和信息。”摩伊亚?岩石直言不讳的说道。
“这很正常…这艘船出发的时候。我们大部分人还没出生或者还是个孩子呢。”
“不过能在这么远的地方看到它,这艘船多少也算是超额完成目标了吧?”
“是啊,原本只是个探测临近恒星的无人探测船,却无意之间推动了我们和更加先进水平的外星文明的接触,以及帮助我们了解了自己真正的起源,甚至让我们有机会能来到自己的起源之地一探究竟,这已经是惊喜满满了,这艘无人探刻船可以说是超额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任务。”
“据说当年这玩意儿刚刚出发的时候,大部分人都做好了这艘船可能回不来的心理准备,因为即使到了现在,依靠聚变火炬引擎的低亚光速进行长达数光年的恒星际航行,依然是一件难度极高,风险极大的事情。”
“如果不是璃鳗文明在我们星系建设的星门和锚定虫洞,我们想纯粹依靠自己的力量到达这个44光年外的星系,或许得等到我们自己的恒星天体工程建成之后才有可能吧,而那个时候可能都得是几百上千年以后了,光是跨越这44光年的漫长距离,对于使用只有光速10%左右的聚变火炬引擎的低亚光速恒星级飞船来说,就要花上好几百年的时间,这中间还要面对无数的风险和挑战。”
“即使是在建成恒星系天体工程,我们拥有了大规模的反物质生产与储存能力后,这44光年的航程对我们来说依旧是个相当困难的挑战。”
“不过,也多亏了这个探测船,让我们提前拥有了以超过光速的方式前往其他恒星系探索的能力,甚至现在咱们可以在自己的起源之地上,对于自己母星上的生命究竟是如何诞生的这个过程一探究竟,多少也算是因祸得福了吧?”
摩伊亚通过船体外部的摄像机和传感器观察着远处的那艘庞大的无人探测船,磐石号所在的特伊亚舰队中,几艘大型工程船与维修舰正在缓缓靠近那艘无人探测船,大量表面布满rcs引擎小型工程作业用无人船与无人机从磐石号旁的一艘货舰的货仓内释放,密密麻麻的飞向无人探测船,开始在无人探测船的表面上上下下的检查与进行检修维护。
几艘大型燃料运输船也在rcs引擎的微调作用下,一点点靠到无人探测船后部的燃料储罐边,从自己的船体内伸出几根机械臂控制的硬质燃料加注管道,为已经在恒星际航行中消耗了不少燃料的无人探测船加注氘氦三聚变燃料并补充推进工质。
“这零部件磨损状况有点不容乐观啊?”
舰队中的一个特伊亚人看着检修无人机发送回的对整艘飞船的检查和扫描数据,并与璃鳗提供的数据进行了比对,二者基本一模一样,但是这位看着这份数据的特伊亚人却皱起了眉头。
“如果真的按这个磨损状况来计算,让这艘船按照原计划从,那颗红矮星返回的话,反正可能真的大概率回不来。”
“惠普尔盾损伤状况远超预期,上面有好几十个距离击穿所有惠零琦肆务究丝氿芭普尔盾只差最后一层的大洞,貌似是在航行过程中遭到了几次质量较大的微流星体的撞击,连光帆上也被轰出了几个相当大的洞来。”
“引擎和反应堆室的状况则更糟糕,光是5%的中子辐射就已经把反应堆内壁的第一壁防护材料消耗的差不多了,还好当年设计和建造这艘船的时候,选择的是低中子辐射量的氘氦三聚变引擎,这要是当初采取另外一种氘氘聚变引擎的方案,这船怕是连活着抵达目标恒星都难。”
“说起这个,这艘恒星际探测船当年不是还有纯氦三聚变引擎的方案吗?”
“那对于纯氦三的总量需求就有点太高了,就算是对于有着气态巨行星这座氦三燃料宝库的我们来说,一下子把这么多的氦酸燃料洒出去,也相当够呛了。”
“更何况……这艘飞船的引擎和反应堆相关部件面对的可不仅仅是中子辐射带来的损伤的问题。
“还有大的难以想象热通量和严重的离子轰击造成的各种附带损伤,如果只是短期还好,但是这艘恒星系飞船面对的是长期的大功率的氘氦三聚变产生的高能中子辐射与热通量还有离子轰击长达几十年的连续烘烤,而且这中间没有经过任何的检修和维护。”
“就算是我们也不可能造出能够在这种环境下连续工作几十上百年还不需要维修和更换的材料。”
“也许璃鳗和她们可以,但是我们的技术水平绝对做不到。”
“看上去,要是以后想要再设计类似的恒星际飞船,必须得增加大量的拥有生产船体零部件功能的冯诺伊曼自我复制机维护机器人和模块才行啊。”
“是啊,果然…低亚光速聚变火炬飞船进行恒星际航行还是太勉强了。”
“干质比和有效载荷量难看到极点不说,如果不是对方捕获了这艘飞船,我们绝对不可能看到这么完好的它。”
“没准早就变成一堆漂浮在星际空间的残骸了,都说不定。”
“不过值得高兴的可能就是这艘飞船在航行过程中收集了不少对于目标恒星的观测数据,还有坐飞船还剩了不少的氘氦聚变燃料和推进工质,把各种损坏的部件更换维修一下,然后伴随大舰队或者依靠自己的能力通过星门爬回咱们星系是足够了。”
“嗯…至少这船没在一个刚上天的文明面前让我们丢脸。”
………
而在地球方面,人类也是观测到了那艘从漫游者号的一处巨型机库之中被释放到太空中的无人探测船。
这艘无人探测船长达数千米的体量以及初步估计可能超过数千万吨的整体质量,再次让人类见识到星际文明的舰船设计与生产能力是多么可怕这一点。
“哦…看看这大的离谱的引擎喷管,看上去应该衣奇拔芭磷漆遛依是用来直接约束聚变产生的等离子体爆炸的?”
“好像是的,根据咱们几个观测卫星的分析,它们飞船很有可能是在飞船尾部制造的氘氦三聚变反应。并直接在喷管处产生强大的磁场把聚变反应爆炸产生的等离子体以高达每秒上千次的连续脉冲的方式喷出去的方式为飞船提供推进动力的。”
“还能这么玩?他们的材料学水平一定很厉害吧?”
“我们观测团队对那些飞船在减速过程中。产生的磁场进行了观察,最高曾经观测到那些飞船在尾部产生了高达350特斯拉以上的磁场强度。”
“这么高?”
“它们飞船的火炬引擎之所以能有这么高的效率,我想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通过在飞船尾部产生超高强度的磁场,以约束聚变等离子体定向爆炸并向后喷射,为飞船提供推力。”
“在这支舰队的减速阶段,我们团队曾经观测到其中的几艘飞船的排气速度达到光速的6.8%以上,以超过1g的加速度持续减速,甚至有几艘飞船排气速度一度超过了光速的7%,计算下来,这些飞船能达到的最高比冲可能高达1100万秒以上,单台引擎的推力更是超过上百万牛(N)。”
“这么离谱的吗?”旁边一位同样坐在电脑前观看着L1拉格朗日点监测卫星传回的画面的研究员听得差点把自己嘴里的咖啡都一口喷出来。
“当然,这可是我们观测团队通过卫星和空间站上的天基天文台得到的第一手观测数据,还能有假?”
“这技术水平……对我们来说……简直…宛如天神啊?”
“不,我认为相比于这个,之前那伙把山一样大的飞船停在地球低轨道上的外星才更离谱吧,这支火炬舰队虽然规模庞大,并且技术先进,但根据观测到的数据分析来看,但还是我们还能理解和想象的范围之内,至少他们用的还是向后方喷射工质的方式航天器和飞船提供推进动力的,但是那个之前曾经把飞船停在地球低轨道的外星人……我们甚至都看不出帮外星人到底是用什么方式驱动飞船的,能在近乎瞬间就把飞船加速到1/10,甚至是光速的一半以上,而且我们还没在飞船表面观察到乎任何的温度和热量变化,这技术……已经是超出我们认知的范畴了。
“这种级别的推进和驱动技术,和我们…还有那个正在拉格朗日点上维修恒星际探测船的舰队已经拉开不知道多少个时代的差距了。”
“我现在确实体会到一件事qun遛鸠焐VIII令事令情。”
“什么事?”
“我们人类…在这个宇宙羣旗林扒污咝溜把妻奇乃至这片银河之中,依然太过弱小和落后,甚至连这些外星文明的脚后跟都摸不到。”
“不…更准确的说是技术上被对方甩的连车尾灯都看不到。”
对于现在的人类文明来说,无论是与自己技术差距最小的特伊亚,还是有着超过几百个数量级以上差异的璃鳗与天空星,如果从地球文明的视角来说,这三个到访太阳系的文明,一定全都是一连串的宛如天神,当然,三方都并不是太在意人类方面对自己的想法。
特伊亚舰队此行的主要目的除了为了回收探测船以外,还有对于月球这颗自己的真正的起源天体进行详细的科学考察,以补充自己母星生态圈在生物起源以及进化历史方面的空白。
在舰队正在对着那艘恒星际无人探测船,进行检修和维护的时候,一小部分负责对于月球进行科学考察的飞船重新启动了引擎朝月球飞去,这其中就有摩伊亚所在的磐石号。
…………
“哦,我的老天岩啊……这就是我们母星生命起源的那颗天体吗?”摩伊亚观察着下方内科表面布满了坑坑洼洼的陨石坑的灰色天体,它很难想象这样一颗没有大气的荒芜卫星,就是自己母星上所有硅基生命的生命起源。
此时,磐石号正与一艘大型着陆船的运输舰对接在一起,由于磐石号本身虽然搭载了可以在地球大气层内飞行的小型空天飞机,这对于月球这种没有大气的天体,磐石号却缺少相应的着陆器,所以磐石号上的众人将会乘坐这艘运输船上装载的大型着陆器以及其他跟随舰队一同前来的特伊亚人一起下降到月球表面。
………
而在月球表面的詹姆斯红星基地以及各国在月球上的前哨站的人类中,所有人几乎都紧张到极点,因为自己头顶上正有一艘外星飞船,刚刚朝着月球表面抛下了一台明显是着陆器的东西,所有人都紧盯着台着陆器的下降轨道,分析着它打算在月球的哪个具体位置上着陆,詹姆斯红星基地里已经紧急组建了一支主要有五大常任理事国在月球驻守的宇航员构成的第一次接触外交团队,在需要时,与这支到访月球的外星人进行第一次接触与交流。
………
“说起来我们这回要去的这颗天体表面的那些具体地点叫什么来着?”
正在缓慢下降的着陆器内,被安全带固定在座椅上的摩伊亚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对身旁的榴零弍III咝八巴IV一位正在拿着个人数据终端看资料询问道。
“数量还挺多的,第一个目标是位于这个天体极点区域的沙克尔顿陨石坑,好像这个星系里的文明是给这个陨石坑叫这个名字的吧?这些陨石坑的底部。以及在陨石坑内的地下熔岩管道内是最有可能还埋藏着一些。我们母星生命起源痕迹相关产物的。”
“有艾特肯盆地区域,是这颗天体上最大的一处陨石坑之一,同样也有极高可能还留有几十亿年前那傘澪斯咎气彡IV场天体撞击发生前后有关我们母星的硅基生命有机物诞生相关秘密与痕迹留下的信息。”
………
“指挥,那个着陆舱的下降轨迹确认了,他的目的地是沙克尔顿陨石坑边上!”
詹姆斯红星基地内,守在电脑屏幕前的一位技术人员对正在控制中心内值班的双方基地的总指挥与几位来自联合国其他常任理事国的宇航员的代表喊道。
“什么?!”两位基地总指挥和。在场的。几位宇航员代表急不可耐的凑到电脑前查看起外星着陆舱的降迩揪零巫衫八弃珊落轨迹。
“具体位置大概是在陨石坑的另一侧,距离我们双方基地大概58公里左右的位置。”
“各位,准备去气闸舱,把舱外宇航服都穿上,备用氧气罐备足,我们这次可能需要在外面待上一段时间了。”
“把月球车都准备好,我们可能又要创造一次历史了。”
…………
伴随着一阵微微的震动,相当于数架安225大小的巨型着陆舱,稳稳的落在了月球表面,沉重的着陆架在月球表面着陆时,还激起了一阵灰尘。
在出口处的气闸舱排出所有空气,舱门刚刚打开后,穿着宇航服的摩伊亚急不可耐的一马当先的跑下出口处的斜坡。
“耶!我就是第一个踏上系外天体的特伊亚人!”
但是还没等它高兴几秒,一琦珊玲气珊俬块位于斜坡底部的石头月球只有1/6的重力,就让它脸朝下直接摔了个狗啃屎。
其他正在走下斜坡的特伊亚人全都愣了一下,望着第一个在月球表面摔出狗啃屎姿势,有点过于得意忘形的摩伊亚,众人的表情那叫一个精彩。
“哎呀…丢人丢大发了。”摩伊亚从地上爬起来,拍了拍自己身上沾满了月尘的宇航服和头盔,起身望望四周这片银灰色的沙漠,太阳的光芒照耀在沙克尔顿陨石坑旁的地表上,为这片银灰色的荒漠带来一抹亮色。
着陆舱另一侧的货舱内,几百台自动运输组装机器人已经开始朝月球表面搬运和安装模块化居住舱以及科研设备了,一台跟着着陆器一起运输下来的小型氘氦三聚变反应堆与一系列真空环境散热设备最先被安置在月球表面,在反应堆提供的能源支持下,一个由几十个舱室组成的大型月面科研站迅速的组装建成型,在轨道上巨型运输舰上的强人工智能程序的精确调配控制下,第一次在月面上登陆的特伊亚文明仅仅只用了几个小时就完成了,地球在20世纪下半叶花费数年甚至数十年才建成的相等规模的月球基地。
…………
“指挥……这……”
正在靠近特伊亚人在月表着陆区的人类方面派出的月球车车队上,一名宇航员哑口无言的指着前方远处几公里开外直接几个小时内平地起高楼的外星人月面基地。
“那些在那个着陆舱边上活动的……是机器人?这效率也太高了吧?”
“话说…指挥…我们把月球基地扩展建造到如今这个规模,用了多长时间来着?”
“从80年代中叶到现在花了将近20年吧?”
“这些外星人只用了几个小时就完成了我们将近20年的建设成果……这就是……科技水平的差距嘛?”
………
“嗯?有人来了,旁边那个行星上的文明吗?我带点人去接触一下吧?”摩伊亚?岩石看着轨道上的飞船发来的信息,对这些和自己的文明诞生于同一起源星系的生物,也产生了些好奇心。
“把根据他们行星电波泄露的他们的语言体系多功能翻译程序还有他们电磁波通讯频道发给我一下,待会儿方便交流。”摩伊亚通过宇航服的内置通讯模块和智能化显示器对轨道上舰船的人工智能发送了请求,不一会,一个多功能语言翻译程序以及对应的通讯频段被发送到摩伊亚的宇航服个人数据终端上。
摩伊亚呼叫了四台跟随着陆舱一起运输下来的安保机器人与六名想要一起前去的特伊亚人,一同开启了这次人类与特伊亚人这两个拥有同一起源的文明的第一次接触。
第204章K1.2型文明可怕的建设效率与速度(6000)
当月球车队驶近之后,詹姆斯红星基地的宇航员们才发现那些在那台巨型月面着陆器周围活动的疑似穿着宇航服的外星人身影,相比于正在着陆舱附近施工和组装月表建筑的那几百台工程机械与自动组装机器人,这几十个在着陆舱边上的外星人有些太不起眼了,以至于刚刚詹姆斯红星基地的宇航员们在远处压根就没看到这帮在着陆舱四周的月面上闲逛的外星人们。
当人类宇航员们终于靠近着陆器时,其中几个外星人个体显然已经发现自己了,在只有1/6地球重力的月球表面,几个外星人一蹦一跳的走近刚下月球车的人类宇航员们。
“它们看上去好高啊?”一个来自欧空局的宇航员看着对方至少有两米以上的身高,感慨到。
“呃…有人知道外星人用的是什么通讯频段吗?”
“这我们哪可能知道?指挥,你还是直接开全频段广播吧?”
“好吧,没有空气,真不方便啊。”
詹姆斯红星基地的两名指挥官将自己宇航服上的无线电调整到全频段广播模式。
“呃…你们好?我们是来自旁边那颗蓝绿色行星上的人类。”两位指挥官先是尝试了用人类使用的几种主要语言对对方表示了友好的问候,虽然二人并不确定对方能不能听得懂,但考虑到之前的那个自称来自卡尔达舍夫三型文明的个体,直接通过地球外泄的无线电波就破译了人类的语言,那么大概率自己眼前的这伙外星人也有同样的能力。
“你们好,人类,我们是来自特伊亚文明的特伊亚人。”让在场的众人类惊讶的是,从自己的通讯频段当中听到了这段包含英语、俄语、汉语、法语、阿拉伯语等带着电子音的语言的回答。
“我已经破译了你们的语言和通讯频道,你们可以用你们通讯频道和我们直接交流了。”
“我的名字和称呼,用你们的语言翻译过来应该是…摩伊亚?岩石,你们可以称呼我岩石。”
“呃…你好…尊敬的…岩石?请问贵方的飞船降落在这里是为了?”
“地质考古发掘和科学研究,为了方便对这颗天体进行详细的行星地质研究,我们需要在这里建立一座科考站。”
“考古发掘?我们的月球上有什么值得进行发掘的东西吗?”
“有…在这颗天体形成之初,可能被埋藏在地下的某些有机化合物的痕迹。”
“这些有机化合物,和我们物种的起源有很大关系。”
“二疚O巫傘爸企医彡真空环境下应该不会形成有机化合物这种东西吧?”
“所以就算有,也是被埋在地下的化石和少量痕迹了,但是有一点你们搞错了,这些有机化合物可不是碳基的,构成这些有机化合物的主要元素是硅。”
“硅?硅基有机化合物?那不就代表……”
“我们就是这种硅基有机化合物的产物,也就是你们认知和想象中的硅基形式的智能生命。”
“什么?硅基生命竟然真的存在吗?”一位在场的宇航员惊呼。
作为回应,摩伊亚打开了自己头盔外部那层不透明的遮光面罩,露出了自己玻璃面罩下的脸,它听到通讯里的人类宇航员看到它的脸后,纷纷倒抽了一口气。
那是一张材质宛如石头一般的有些扁平和方正的脑袋。,面部的眼睛则是由某种高透明的水晶一般的物质构成,值得一提的是,特伊亚人的面部并没有像人类那样明显的嘴唇,当它们平时不说话的时候,你是几乎看不出来它们嘴的位置的。
“如果各位,有什么想具体说的可以来我们的着陆器或者基地里聊,那里可以提供可以让我们双方没有阻碍的,更方便对话的拥有大气的环境。
在经过了一番简短的讨论后,两位领队同意进入外星人在月球表面已经建成并开始运行部分的基地当中进行交流,当然,两位领队没有明说的一句话是他们想去近距离接触一下比人类更加先进的外星技术,或许可以为人类日后的科技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在对方身后跟着几台像是机器人的东西的引导下,詹姆斯红星月球基地上的宇航员代表们进入了对方舱室的气闸舱,只不过这个气闸舱无论是面积还是横向长度都比詹姆斯红星基地的货运气闸舱还要大上很多,其中一位宇航员注意到这个大的离谱的气闸舱里有一个奇怪的设计,其中一面墙是一整块双向透明的玻璃,玻璃对面似乎是一个比这处气闸舱稍小一号同样封闭的房间。
“暂时先不要脱宇航服,我正在调整这段舱室的空气成分比例,我们待会会去隔壁那间屋子里。
上一篇:重生的她们都想独占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