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派皇子三岁半 第133章

作者:风暖日迟迟

  谈到未来的战争,荆王自信满满,正如薛昭矩所说,宁氏王朝十分强盛,完全不惧其他六国。

  他不知道的是,接下来那和平的十年,才是宁氏王朝最大的考验。

  荆王又取出几张地图,借用几场经典战事,全面分析了影响战争胜败的所有因素,从行军到布阵,从粮草到兵刃,洋洋洒洒,说了一整日。

  从南书房出来,日轮已经向西,夏景赶往了慈宁宫。

  薛昭矩留在书房里,整理课上的知识。这些知识,一半是荆王讲的,还有一半,是九皇子回答荆王的问题所说。

  将来不及记录的部分,按照记忆补完,薛昭矩拿起笔记,放入书袋里,拎着出门。

  天色已经很暗,他快步往外,心中还想着课上的东西。

  经过守门的太监,跨过门槛,他低着头,忽然一只手掌从背后伸来,搭在了他的肩膀上。

  他吓得一激灵,书袋都丢了出去

  宁源中弯下腰,捡起他的书袋。

  “多谢五皇子。”

  薛昭矩弯下腰,伸直手,准备接自己的书袋,却久久没有感觉到有东西递到自己的手上。

  他稍稍抬起头,看宁源中的方向,大吃一惊。

  宁源中手捧他的课堂笔记,看得津津有味。

  “五皇子……”薛昭矩小声提醒,但不敢多言。

  宫中的事,宫外也有所耳闻,作为薛家的一份子,薛昭矩从老太君那里,得知了端妃跋扈的事。

  而五皇子宁源中,就是端妃的儿子。

  “这门课,是谁上的?”宁源中抬起头,挥了挥手上的笔记。

  “是荆王爷。”薛昭矩不敢隐瞒。

  “王叔不是教琴棋书画的吗,怎么教起兵法来了?”宁源中问。

  是啊,荆王不是琴棋书画的吗,怎么今天说起兵法了?薛昭矩后知后觉。而且自己在的是南书房,不是上书房,南书房只有一个老师张赞禹,荆王是上书房的老师!

  混乱片刻,薛昭矩快速平静。

  俗话说,九皇子,一切皆有可能。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草民不知,或许荆王在南书房负责兵法?”薛昭矩回答宁源中。

  宁源中笑了一声:“有意思。”

  他又问:“王叔可说了西境的事?”

  “只在说玉门关的时候,提了一嘴西境动乱。”薛昭矩回答。

  宁源中点点头,将薛昭矩的笔记塞回书袋里,背在自己身上。

  “五皇子……”

  “借我瞧一眼,明日再还你。”

  说完,宁源中转身就走。

  薛昭矩无奈,不愧是传言里跋扈的端妃,连带着五皇子也跟着跋扈起来了。

  没了笔记,他晚上要如何温习功课?

  他又想,五皇子突然找他,不可能只是为了问这点儿事,得和九皇子说一声。

  他回到南书房,找到负责收拾南书房的太监,写了一张字条,让太监代传。

  日轮完全落下,夏景从慈宁宫回到静怡轩,得了薛昭矩的字条。

  看完字条,他疑惑,宁源中这是要做什么?

  在游戏里,宁源中的存在感不是很高,夏景也弄不清楚他所思所想。

  改天用问心术瞧一眼。

第180章 九皇子捕捉计划

  【西境动乱愈演愈烈,这场本不该有的动荡会大幅侵蚀宁氏王朝的力量,打击中央威信,为地方增添他们本不该有的想法。】

  【成长任务:在朝野散播威名】

  【阶段任务:平定西境】

  【任务目标:解决妖言惑众,祸乱西境的葛洪盛;拉拢西境部落,让他们成为宁氏王朝抵御齐国的屏障】

  早上醒来,见到这样的任务栏,夏景知道,西境那边的情况更加严重了。

  果然,他走进南书房,张赞禹和荆王忧心忡忡,正在商议什么。

  两人告诉了夏景情况。

  西境发生了一场小型冲突,被葛洪盛快速镇压,但还是死了两个县令,康宁帝已经做好准备,要调禁军驻扎西境。

  葛洪盛传回了西境部落的要求,他们希望回归独立,愿意向宁国称臣。

  朝中不少大臣心动,说不如让西境独立出去,充当宁国和齐国的缓冲带,省得花大力气去镇压。

  夏景心中叹,这些大臣的目光太浅,好在康宁帝是个雄主,别说吐出到嘴的肉,甚至磨刀霍霍,想要率先发起七国乱战。

  可惜,天命不在他。

  “好了,这事自有朝臣商议,九皇子快坐下吧,该上课了。”张赞禹指了指薛昭矩旁的位置。

  荆王点点头:“多谢张大人提醒,是该上课了。咱们上次笼统介绍了战争的胜败因由,下面该细细说一说每一步如何走了。”

  张赞禹挑了挑眉毛,打断荆王的话:“荆王爷,老臣才是南书房的老师,您要上课,该到上书房去。”

  “本王昨日不是和张大人说了?南书房的课,本王要占一半。”荆王直起腰,盯着张赞禹。

  在荆王眼中,七国大战不可避免,而这大战,不是康宁帝一代就能解决的事,还需要下一代皇帝的励精图治。

  诸多皇子里,最适合这战乱时代的,就是武学天赋极佳,兵法天赋更佳的九皇子!

  必须是九皇子,在战乱时代,要是皇帝的手段不够、威望不足,将领们很容易拥兵自重,甚至取代皇帝,建立新的国度。

  九皇子现在四岁,十多年后,正好长大,他荆王也进入了将领生涯末期,领着九皇子历练历练,便将宁国军事,都托付给九皇子。

  更何况,九皇子还有一个很懂兵法的舅舅。现如今,宁国将领里,能得到荆王认可的,只有两个半,两个是萧继达、葛洪盛,半个是云嫔的兄长,秦长恭。

  要是别的皇子继位,萧继达如何自处?其他皇子能信任萧继达这个九皇子的舅舅?

  荆王已决定,要好好教导九皇子这个宁国未来。

  “荆王爷是和老臣说了,但老臣这南书房师傅的职位,不是荆王给的,而是皇上给的!”张赞禹针锋相对,毫不退让。

  他早早就看上了九皇子,从上书房离职,加入南书房成为九皇子私教,就是他下的一步棋,怎么能叫荆王这个半路杀出来的家伙,夺了胜利的果实!

  虽说荆王只要了一半的课,但这莽夫懂什么教书,别把九皇子教成那蠢货萧继达一样!

  想到这里,张赞禹头有些痛,萧继达回京述职,在茶房等待的时候,他过去瞧了眼,结果发现萧继达在政治上一窍不通,简直是个白痴!

  他赶紧找到康宁帝,吹着枕边风,把萧继达快速吹去了西境。

  这种武夫,不能放在九皇子身边!

  “张大人有意见,昨日在养心殿的时候,怎么不提?皇上明明已经同意,因为张大人就在一旁,所以没有特别叮嘱!”荆王走到张赞禹面前,挺着胸膛,一幅要打架的模样。

  张赞禹心想,昨日皇上在,他要是提了,今天怎么装聋作哑?昨日荆王走后,他又向康宁帝吹了一些枕边风,荆王现在再去养心殿,康宁帝就不一定认昨天的话了!

  想到这里,张赞禹有些得意。这些武夫,怎么可能玩得过他们这些经营官场多年的老臣?由此也可见,武夫思维要不得,就连荆王这个最大的武夫,也是个蠢的。

  “昨日的事,老臣已经没印象了。”张赞禹摇摇头,“不如现在去养心殿,我们再问一问皇上?”

  荆王心一咯噔,哪能看不出张赞禹做了小动作?

  现在去养心殿,一定他吃亏!

  “今日让给张大人,本王明日再来如何?”荆王服软。

  “王爷好不容易闲着,不如在王府多陪陪王妃和世子。”张赞禹不肯退。

  “张大人难道不知道战事将起?”

  “战场不过是朝堂的延续。”

  “张大人倒是挺会说大话。”

  “老臣在云州任职的时候,带着衙门五百兵卒,便灭了山上的三千匪徒。”

  “小打小闹,也好意思提?”

  “王爷要是不信,老臣也略懂拳脚。”

  讲台下,薛昭矩听得目瞪口呆,怎么两个老师说着说着,就要打起来了?

  他忙看向身旁九皇子,想让九皇子出言拉架。

  他对九皇子的操守有着误判。

  “张师,攻他下路!”

  “王叔,戳他眼珠!”

  九皇子一人分饰两角,为张赞禹和荆王呐喊助威。

  “九皇子,怎可如此!”薛昭矩小声劝,“要是王爷和张师伤着了怎么办!”

  “那不是正好,”九皇子小声回答,“他们都在家休养,本皇子就放假了啊!

  这声音不大,但足够台上两人听到。张赞禹的嘴角一抽,荆王的眉角一颤,两人终于想起来,自己最大的敌人不是对方,而是这个调皮捣蛋四处逃课的九皇子!

  两人之间剑拔弩张的气氛,顿时缓解。

  “本王三分取一,你上两日,本王上一日。”荆王退步。

  “五分取一。”张赞禹道。

  “你!本王在上书房的课都不止五分取一!”荆王再度现出怒容。

  “不过,”张赞禹缓缓道,“如果荆王能保证九皇子的出勤,三分取一未尝不可。”

  张赞禹想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在前世很常见,与其在分蛋糕上耗费精力,不如一起做大蛋糕。

  三天打鱼若干天晒网的九皇子,是一块广阔的沃土,张赞禹只用了少许,要是荆王能开拓更多,让他三分之一又何妨?

  这开拓的事,还只能荆王来做,作为康宁帝信任的王爷,他可以出入后宫,虽说也要若干太监陪同,但和完全不能进后宫的张赞禹比,完全天壤之别。

  所以,张赞禹不能进后宫去捉九皇子上课,而荆王可以!

  台下,起哄的夏景双眼一黑。

  完了,他怎么忘了这么一茬!

  九皇子逃课的最大依仗,就是老师不能到静怡轩来捉他上课!

  “王叔不要信他!这些当官的都坏得很,指不定哪里有陷阱等着您呢!”夏景立即开始挑拨离间。

  “本王是不如他们会玩弄人心,但本王知道,拥有权力的人立于不败之地,拎你上课的权力在本王,他如何骗我?”荆王摸了摸胡须,问夏景。

  夏景没办法,直接加入博弈:“我出二分之一!我和王叔私下上课。”

  这是绕开南书房这个中间商。这样,起码每两天只要上一天课。

  “九皇子在为官之道上,果然很有天赋。”张赞禹很欣慰,“但九皇子恐怕忘了,为官不只有利益,还有理念。”

  他看向荆王:“王爷如何说?是要九皇子的二取一,还是老臣的三取一?”

  荆王想都没想,向张赞禹伸出了手。比起自己多得的那些天,他更希望九皇子更加努力,张赞禹的确是个好老师,他一开始就没想独占九皇子。

  两只手掌紧紧握在了一起,象征九皇子的悠闲日子正式结束。

  夏景靠在椅背上,心如死灰。

  薛昭矩坐在一旁,看着这一波三折的剧情,大受震撼。

  他觉得,其中似乎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等回去,一定要记载下来。

  至于现在为何不记载——他又不是傻子,九皇子看到他记载,一定会严厉制止,告诉他不许记录,他再想偷偷记载,就成了大逆不道。

  而他直接偷偷记载,九皇子看不见,自然也不会制止,他就不会违背九皇子的命令。

  要是张赞禹知道他的想法,一定大为欣慰,赞叹薛昭矩也有了当官的资质。

  讲台上,张赞禹离开了南书房,将今日的课程交给了荆王,以示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