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虫之语
多年以来的剥削让非洲的诸多国家的经济停滞,人民生活中水深火热之中……
是马克思主义者桑卡拉的出现拯救了上沃尔特,他带领上沃尔特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改国名为布基纳法索,意思为“正人君子之国”。
布基纳法索近些年的发展很好,饥荒消失了,孩子能打疫苗了也能上学了,国家经济也不再被法国操控,这对于法国人和布基纳法索的大地主大资本家等买办们而言是噩耗,但是对于全国900万民众而言,他们现在才真正被当成人了。
为什么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一直与我们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斗争,仅仅是因为意识形态的不同吗?
恐怕布基纳法索的例子就证明了,本质上还是剥削和反剥削的斗争。
多年以来苏联对外援助输出,对内依靠配给制,随着国内的官僚集团出现,内部的剥削出现了,但是本质上苏联数十年来是靠着自己15个兄弟共同努力奋斗寻求发展,现在的80年代的民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50年代就已经实现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和生产力都在进步,可是社会上剥削的本质没有变,一个是剥削国际上数十亿人,一个只靠本国三亿人的牺牲奉献和自力更生,苏联怎么可能跟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比?
……
数十年来我们都遗忘了阶级斗争的重要性,苏联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后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建立了世界上伟大的政权,然后忘记了初心,从斯大林到赫鲁晓夫甚至勃列日涅夫,数十年来苏联沉迷于跟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对外依靠武力输出革命,而没有真正意义上去为解放全人类,维护无产阶级而奋斗。
数十年不长也不短,现在回头再看,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抱团多年,社会主义国家却各自为政,不知不觉间资本主义已经再次壮大到了一个苏联难以抗衡的地步……
同志们,我们不要被表象蒙蔽!
美国两亿多人剥削了世界上20亿人,英国和法国五六千多万人也剥削了10亿以上的人,他们的一个国民背后有几十个外国人的供养,这些国家民众的富有是依靠所谓的‘先进’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吗?
如果失去了那庞大的剥削的对象,这些国家还能保持现有的财富和生活吗?
我们苏联需要改革,可是如何改革,改革过程中出现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靠什么,要应该怎么做?
这是一个大课题,不能生搬硬套美国的答案,我们没有数十亿人的剥削对象,我们没有日本、韩国、大半个美洲国家作为剥削对象,苏联去学习美国,真是苏联问题的解决方案吗?
这个疑问我觉得我们每一个苏联人都应该深度思考一下……”
《列宁离开我们64年了,我们已经忘记了斗争的本质!》——盖特曼
这篇文章问世后先是震惊了乌克兰人民运动的成员们,作为内部人员,他们知道“盖特曼”就是执行委员哈尼耶夫同志。
这篇夹杂了许多私货的文章是哈尼耶夫精心炮制的作品,作用就是把乌克兰的知识分子统一到自己的主张和政治思想下。
哈尼耶夫自认为自己切入的角度是当前迷信西方和固守传统的苏联人大都看不到的地方,因此他文章中抛出的许多问题都是当代最新颖的问题,同是也是找不多正确答案的问题,起码原本大家普遍认为是正确答案的“西化改革”就无法解答。
乌克兰人民运动委员会和“鲁赫”的成员很快都将哈尼耶夫写的这篇文章奉为圭臬。
大多自认为理性的知识分子和学生瞬间就接受了文章中 的观点,自然而然成为了哈尼耶夫的无脑粉,不喜欢的这个文章的人也找不多反驳点,自然也不敢表现出反对的意思。
所以整个乌克兰人民运动影响到的上百万的知识分子、老师、学生,年轻干部等人群很快都受到了哈尼耶夫文章的影响,不仅自己开始批判戈式改革,批判西方,还在自己的圈子里进行宣传。
第210章 豁得出去的哈尼耶夫
1988年12月1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修改后的新《宪法》和《选举法》,按照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的新要求推动了对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改革。
这次改革中最明显的是未来的苏联最高权力部门出现了一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就替代了已经让人民失望的党领导一切的政治制度,算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未来实施效果如何谁也不知道。
莫斯科、明斯克、阿拉木图、巴库等等地方的人们都对此次的政治改革流露出了期望和担忧,各种议论甚嚣尘上。
经济改革可以说已经失败了,现在苏联的人民都盼望着政治体制改革能够改变一切,改善大家的生活了。
可惜希望越大注定失望就越大。
不过在苏联各地人民都热切的讨论改革的时候,对于乌克兰人尤其是基辅人而言,国家推行政治体制改革的事情似乎并不重要,他们一直议论纷纷的还是最近越来越热的那个话题——批判戈式改革。
从11月初在基辅爆发的批判改革的舆论风暴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愈演愈烈,直到进入12月也没有停歇的意思。
最近整个基辅都在讨论《人民报》的文章和“鲁赫”的宣传,随着相关思想的传播和人民的议论,批判戈式改革已经成为了基辅人的潮流,下到市井民众,上到中央大员,没人不知道这场舆论风暴。
可以说如果没有谢尔比茨基派系的人推波助澜和打掩护,这场舆论压根就发展不起来。
不过数十天里舆论不断发酵,甚至连境外的媒体都对此现象进行了报道,自然是惊动了苏联的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和乌克兰第一书记古连科。
戈尔巴乔夫命古连科连同内务部和克格勃彻查基辅的反革命人群,不许在政治改革还未正式启动时就又唱衰改革的现象发生。
被总书记训斥了四十多分钟的古连科愤怒的下令乌克兰的内务部和国家安全委员会全数出动,在基辅调查批判改革的幕后黑手,并要求一经查实,无论什么身份人员,凡是主导和参与反对改革侮辱改革的人都要一律抓捕起来。
事情闹到今天这个地步,“鲁赫”已经走上了台面,从之前伪装的环保组织变成了一个政治组织,而且一出手就是批判改革反对改革这样的大手笔,任谁也保不住“乌克兰人民运动委员会”了。
在12月到来后哈尼耶夫就每天安心待在家里,因为他的妻子塔季扬娜的预产期快到了。
在决定通过发动批判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人民运动来统一“乌克兰人民运动”和乌克兰人民的意识形态后,哈尼耶夫就已经把自身的政治前途和安危置之度外了。
非常时期就要行非常之法。
现在古连科一直打压自己,哈尼耶夫早就想要破局了。
他想要扳倒古连科,让谢尔比茨基出山,想要尽快的执掌乌克兰的最高权力改变乌克兰的命运,继续熬下去是行不通的。
必须要兵出险招,因此哈尼耶夫就计划先把“鲁赫”抓在手里,而后发展壮大“鲁赫”,借助庞大的人民发动运动颠覆古连科的执政根基,让谢尔比茨基的人内外夹击,一定能让乌克兰的政局不稳。
到时候乌克兰人民运动连绵不绝,又恰逢俄罗斯的叶利钦等人也在找麻烦,东欧剧变诸多变化齐发,戈尔巴乔夫一定会质疑古连科的能力,到时候谢尔比茨基出山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哈尼耶夫一开始是想要躲在背后,让鲁赫慢慢发展,等到时机再发动运动,而且还是与东欧、波罗的海三国和里海三国的民族冲突、独立声音一起去爆发,这样不会让乌克兰人民运动太扎眼,自己也能不至于被牵扯到,被调查出来。
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戈尔巴乔夫对东欧的态度变化让哈尼耶夫知道时间不等人了。
为了及早的能成功达到目的,哈尼耶夫只能提前发动人民运动,而且以“批判改革”为名目,是公然的在与苏共中央唱反调,恶劣性质丝毫不亚于搞民族独立宣传了。
这场大运动式哈尼耶夫亲自主导推动的,根本经不起调查就能查到他的头上,不过马上苏联就要四处失火,到时候戈尔巴乔夫根本无暇顾忌乌克兰的反对势力,所以哈尼耶夫也想好了,又谢尔比茨基保自己,大不了这次自己被古连科抓起来甚至处分自己,免掉自己的所有职位,但是自己也能因此一战成名。
乌克兰人民运动这次发动后也无法停止了,不管哈尼耶夫这一次会受到何等的惩罚,只要不死他就是乌克兰知识分子和许多民众眼中的英雄。
最多等到一年以后,苏联的政治体制改革成熟了,哈尼耶夫就会被数百万的乌克兰人民抬着送到人民选举的政府高官的位置上,等到乌克兰独立后,哈尼耶夫更是拥有了选举总统的民意基础。
正是想明白了这一点,哈尼耶夫觉得利大于弊,才会发动“批判改革”的人民运动。
哈尼耶夫认为自己此时发动“批判改革”的人民运动将会获得巨大的声望,这个声望足够自己吃30年,而且早一天发动也能早一天通过运动统一“鲁赫”的成员的思想,早一天让谢尔比茨基出山重新执掌乌克兰。
哈尼耶夫从来不是一个谨慎小心的人,在他从林业委员会选择去切尔诺贝利,在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中拉着路透社入局,在布基纳法索军事政变的等诸多事件中已经表明,越是紧要关头,越是重要时刻,哈尼耶夫越是会义无反顾的选择利益最大且风险极高的选项,而且是乐此不疲。
这一次也不例外,即便哈尼耶夫已经跟谢尔比茨基商定了一套完美的渐进式出山计划了,但是在施行过程中,哈尼耶夫还是没有忍住豁出去提前发作,全力发动了这么一场席卷了乌克兰近千万人的“批判戈式革命”的人民大运动。
为此哈尼耶夫已经做好了自己会被抓进监狱的心理准备,这可是一个一本万利的好事情。
被抓也最多在监狱住几个月而已,可是却能给自己的政治生命镀一层金身,如此大的好处,哈尼耶夫怎么可能会怕?
第211章 乌克兰民族政权的最大公约数
马上就要进入多灾多难的1989年,乌克兰人民运动的按钮已经被哈尼耶夫重重按下,即使他不去主持“鲁赫”,乌克兰的人民运动也不会停歇。
一切按照计划推动下去的话,最多几个月以后古连科就自身难保了,到时候谢尔比茨基即使不能出山也能借故恢复之前的权利和影响力,到时候他老人家营救自己出狱绝对不在话下的。
到时候等到哈尼耶夫出狱时,他就已经预定了乌克兰总统的宝座了。
现在哈尼耶夫主导的“鲁赫”远比历史上的要厉害多了,发动的“批判戈式革命”的运动也十分精准的打击到了这次失败的改革的要害,因此才能快速地在乌克兰民众之间传播。
随着乌克兰人民运动的不断发酵壮大,哈尼耶夫知道不需要乌克兰人民运动委员会去引导,这场运动都会闹出一个轰轰烈烈的结果了。
已经有了进监狱规律生活觉悟的哈尼耶夫在12月到来后就足不出户了,每天只是陪伴着自己的妻子和家人。
这天塔季扬娜的预产期快到了,肚子有些不舒服,哈尼耶夫慌忙开车带她和母亲去了医院。
结果有惊无险,在医院观察了几个小时后一家人再次回家了。
到家的时候就看到妹妹维克托莉亚带着七八个男男女女的同学坐在客厅里。
“大哥,嫂子没生啊?”
“咱们有些太小心了,医生说没有提前,应该就是预产期那几天,你带同学们来玩了?”
“他们都是我们大学青年社的朋友,看了您写的《乌克兰民族发展史》和《列宁离开我们64年了,我们已经忘记了斗争的本质!》后都很崇拜你,想见见你,我拗不过他们的请求就带着他们来了。”
维克托莉亚说着小心翼翼的拉着哈尼耶夫的衣袖:“我没有提前跟你说大哥您不会生气吧?”
维克托莉亚的同学们都站起身神色紧张的看着哈尼耶夫。
知道妹妹还是少年心性,让同学们知道乌克兰人民运动的大旗就在自己家里似乎就能让同学们也崇拜看重自己了。
如果是上个月哈尼耶夫会严厉的批评妹妹,可是现在的哈尼耶夫已经不在乎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就是鲁赫的领导和大运动的发动者了,因此他微微一笑:“你们小姑娘就是贪慕虚荣,你有个跟苏共中央唱反调的哥哥还不在学校夹着尾巴做人,怎么还自豪起来了?”
维克托莉亚嘻嘻一笑:“苏共中央有什么了不起的,都是一帮无能的老头子,大哥您才是咱们基辅的年轻人现在最崇拜的人,我们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的学生和教授们都信奉了您的乌克兰民族发展史的内容,也对您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批判坚信不疑……”
哈尼耶夫在自己妹妹上大学的问题上还是坚守了原则,并没有利用职权为妹妹谋求了免试入学,直接成为基辅国立大学学生的机会。
因此维克托莉亚没能考上基辅国立大学,不过她多多少少还是得益于家庭出身,仍旧有三家以上的好大学可以供她选择,最终她选择了国立美术学院的古典艺术系,成了一名学艺术的大学生。
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算是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最高等的艺术院校,乌克兰最高拉达和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苏联科学院院士的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格鲁舍夫斯基在1917年创办该校,是这所艺术院校的第一任校长。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格鲁舍夫斯基原本在乌克兰的地位不算重要,可是随着哈尼耶夫主编的《乌克兰人民族发展史》的内容在《人民报》中持续刊发,他总结确立的“乌克兰民族史观”已经得到了广大的乌克兰知识分子、教育从业者、学生和年轻人的认可,无数乌克兰人把哈尼耶夫的《乌克兰民族发展史》当成了乌克兰民族历史的金科玉律。
因此,《乌克兰民族发展史》中被哈尼耶夫浓重描写,抬升咖位的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格鲁舍夫斯基最近几个月里也是越来越为人所知,为人所崇拜。
在《乌克兰民族发展史》中,基辅罗斯、哥萨克盖特曼、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苏联,这是一条乌克兰民族独立政权的传承脉络,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就是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格鲁舍夫斯基。
哈尼耶夫把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格鲁舍夫斯基搬出来不仅是因为这个大文豪没有彼得留拉那种卖国污点,更重要的是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格鲁舍夫斯基确实是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也是后来乌克兰加入苏联后在苏联科学院担任院士的乌克兰大学者,这种双边身份的存在就给了乌克兰一个寻找到乌克兰最大公约数的机会。
历史证明乌克兰独立后的民族史观一直没能确立,因为他在历史上作为独立国家的时间太短,同时又想要和牵扯最深的俄罗斯做切割,甚至直接否定了苏联时期,这种精神分裂让乌克兰只能抬出了与纳粹一派的乌克兰政权,这种国内政治正确,国际政治错误的选项也让乌克兰变成了一个病态的民族和国家。
哈尼耶夫吸取了前车之鉴,在《乌克兰人民发展史》中就找到了解决方案。
基辅罗斯是毫无问题的,哥萨克盖特曼虽然略有争议但是作为民族独立政权勉强说的过去,可是最棘手的是近代,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和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如何定位,苏联时期已经盖棺定论了,乌克兰人民共和国是伪政权,彼得留拉是匪帮,只有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才是正统。
正因为如此,乌克兰人的苏共党员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才会在苏联时期成为名著,成为乌克兰人奉为经典的佳作。
保尔·柯察金也成了乌克兰一代又一代人的偶像和榜样。
可是等到乌克兰独立后,反苏成了主流,全面否定苏联历史成了政治正确,因此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成了大坏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了禁书,主角保尔·柯察金也成了乌奸契卡。
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想要确立一套完整体系的包含了民族国家一体化的法理传承,这其实都不是一件易事。
远东的契丹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历史上不断出现的璀璨文明和朝代,无论是汉还是唐都足够作为支撑契丹国家民族完整体系和法理传承的根据了,更何况契丹还有传承了几千年的文脉,这种魔武双修是世界上九成九的国家都不具备的优秀条件。
欧洲的大国曾经摸索出了基督宗教和罗马继承人结合的路子,一代又一代的人杰枭雄都是靠这条路征战欧陆,争当霸主。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就以沙俄时期为基本盘确立了新的脉络,毕竟作为俄罗斯人你可以不认斯大林,却不能不认彼得大帝,你可以不认苏联却不能不认伟大的斯拉夫。
乌克兰没有璀璨的历史和伟大的祖先,所谓的基辅罗斯和哥萨克盖特曼也不够强大,民族成型晚,民族文化不强大,独立政权寿命短暂且弱小,诸多短板也是制约乌克兰民族史观难以成型,民族自信和民族凝聚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即使苏联解体以后,乌克兰的民众对历史的认同也是撕裂分割的,年轻人和知识分子崇拜西方,全面反苏成为主流,但是大多的中老年人却因为父辈和自己为苏维埃事业奋斗了一生,许多人还怀揣伟大理想,因此不赞成苏联解体,崇尚苏联。
还有历史渊源造成的东乌西乌的文化语言产业布局的差距,种种的撕裂分割就造成了乌克兰的民族史观的难以成型。
哈尼耶夫要做的就是从乌克兰历史上缝缝补补的找到一个各方人员都能接受的一个民族政权的传承有序的根脉图,也就是找寻到无论何等身份职业认知的乌克兰人都能接受的一个最大公约数。
基辅罗斯绝对是乌克兰人都能认可的基本盘,可是这个基本盘太小,与现在隔了一千年,只认基辅罗斯,乌克兰中间一千年就是空档,到时候说自己是传承有序的独立国家就跟捧着圣经要求拥有巴勒斯坦合法统治权的以色列人一样,成为妄人了。
因此哈尼耶夫必须找到更多的基本盘,找到更多的无论认可那种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人都要接受的民族政权基本盘。
基辅罗斯没问题,继承了基辅罗斯的哥萨克盖特曼略有瑕疵但也勉强能接受。
十八世纪中期哥萨克盖特曼被沙俄吞并,一百多年以后的二十世纪初期乌克兰才重新出现新的政权。
所以乌克兰最高拉达和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的地位至关重要,必须是与基辅罗斯、哥萨克盖特曼一脉相承的合法合理的民族政权。
可是苏联将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奉为正义的一方,将乌克兰人民共和国打为匪帮伪政权。
这就给后人留下来一个大难题。
为了不出现撕裂感,哈尼耶夫必须找寻到苏联和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的平衡传承,哪怕是自己生搬硬套。
所以哈尼耶夫看到了乌克兰最高拉达和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格鲁舍夫斯基。
格鲁舍夫斯基严格意义上讲不是政客,手里也没有军队,但是他确实是当年乌克兰民族政权的建立者,后来又在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统一乌克兰后一样加入了苏联。
因此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格鲁舍夫斯基就是乌克兰民族近代历史上的一个平衡点,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格鲁舍夫斯基时期的乌克兰最高拉达和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就可以打造为一个全体乌克兰人都认可的最大公约数。
认可了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格鲁舍夫斯基就认可了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和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两个政权的正邪不能两立的撕裂对抗也变成了民族政权的艰难摸索和传承有序。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格鲁舍夫斯基建立的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就是乌克兰的革命先烈们为了拯救乌克兰民族,让乌克兰人民摆脱被剥削压迫富强自主的第一次探索。
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和统一乌克兰则是乌克兰革命前辈们的第二次探索,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加入苏联就是乌克兰民族革命前辈们的第三次探索。
在哈尼耶夫的《乌克兰民族发展史》中,他把三次探索确立为乌克兰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并且对三次探索评价为每一次都比前一次更加艰难和伟大。
所以说为了确保近代的乌克兰民族政权的正确性和苏联时期的有效衔接,在《乌克兰民族发展史》中哈尼耶夫把拥有双重省份的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格鲁舍夫斯基着重的大书特书,甚至有意的美化了这个大文豪,把他说成了乌克兰民族未来的探索者和先行者。
哈尼耶夫的“乌克兰民族史观”在稍稍混乱的1988年至关重要,一出现就抢占了“市场”,成为了大多数乌克兰知识分子和学生们认可的真理。
所以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格鲁舍夫斯基也就成为了知识分子和学生们新的一个崇拜对象。
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也因为是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格鲁舍夫斯基建立的学院而风光了一把,美术学院的学生们更是得意洋洋,更积极主动的推广传播“乌克兰民族史观”,不断抬高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格鲁舍夫斯基在乌克兰民族历史上的地位。
有这个前因后果,基辅的大学生里,因确立“乌克兰民族史观”而受益匪浅的国立美术学院的学生绝对是对哈尼耶夫最有感情,最崇拜他的一批人了。
第212章 哈尼耶夫被捕
妹妹维克托莉亚把同学们带到家里来了,哈尼耶夫不管是为了妹妹还是为了培养“鲁赫”的接班人,都准备跟这些崇拜自己的年轻人们好好谈一谈。
上一篇:穿越五次,加入专业团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