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的人民公仆 第87章

作者:夏虫之语

  因此在1月5日左右,波罗的海三国的群众事件就渐渐停歇了,不过立陶宛的“萨尤季斯”显然不是好打发的,因为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开始,“萨尤季斯”开始要求在立陶宛推行民主选举,并且要求尽快推动多党执政。

  爱沙尼亚也并没有安分,“要求废除俄罗斯族国民选举权的声音”开始传播。

  小小的波罗的海三国就是苏联政治走向穷途末路的一个缩影,这里发生的乱象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因为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戈尔巴乔夫对待波罗的海三国的态度是十分温和的,可是对于不支持改革只添乱子的高加索三国,戈尔巴乔夫的态度就十分强硬。

  在格鲁吉亚的群众集会抗议演变成反苏返共的政治事件后,格鲁吉亚党中央已经无力解决这一对立的群众事件,即便是谢瓦尔德纳泽也对此束手无策。

  在戈尔巴乔夫的严厉斥责下,格鲁吉亚中央向苏共中央递交了申请武装力量介入解决问题的方案——

  “我们认为有必要:1、立即追究那些打着反苏维埃、反社会主义、反党旗号的极端派分子的刑事和行政责任(对此有法律依据);2、借助于内务部和荣膺红旗勋章的外高加索军区的补充力量,在第比利斯实行特殊制度(宵禁);3、依靠党、苏维埃、业务部门积极分子的力量,采取一系列政治、组织和行政措施以稳定局势;4、制止以联盟和共和国的大众传播手段发表使形势复杂化的报道。第1、2、4条请求批准。”

  戈尔巴乔夫于1月8日召开苏共中央会议专题讨论格鲁吉亚问题和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的纳卡问题。

  当天晚上内务部机动部队和高加索军区的野战部队被调往第比利斯,格鲁吉亚政府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第比利斯也开始实施宵禁。

  可是第比利斯的集会抗议的民众们没有丝毫的畏惧,与其说他们不怕苏联红军倒不如说他们压根不相信红军会对他们动手,因为乌克兰的基辅人民运动就战胜了当局,甚至扳倒了第一书记,这个例子给了格鲁吉亚人极大的信心,让他们比原历史上爆发反苏返共早了好几个月,规模也更大了一些。

  可是已经疯狂的格鲁吉亚人根本不知道,他们与乌克兰的地位是不对等的,更何况乌克兰人民运动的诉求和爆发的请愿基本在苏共的忍耐范围内,并没有一丝返共反苏和要求独立的内容,这也是保守派和改革派之间的一个奇妙的默契。

  毕竟斗而不破才是最高境界,谢尔比茨基和哈尼耶夫、戈尔巴乔夫恰恰都是精通政治斗争和博弈的高手。

  可是格鲁吉亚的激进分子们完全不懂这一点,他们公然的要求脱离苏联独立,宣传反苏返共言论和抨击大俄罗斯主义,这就是在掀桌子骂娘了,苏共中央绝对不能容忍,戈尔巴乔夫也绝对不能容忍,格鲁吉亚党中央更无法容忍。

  要知道现在可是1989年初,还不是1991年的时期,苏联的根基还算稳固,自然不可能出现容忍任何加盟共和国的背叛,也不能容忍人民群众宣传反苏言论。

  连波罗的海三国此时此刻也之敢渐进式的搞些小动作,格鲁吉亚人的无脑行径不会迎来苏共的妥协和退让,只会得到苏联红军的迎头痛击。

  1989年1月9日的凌晨2点,苏联红军开始使用武力清除政府大楼旁广场上参加集会的群众。

  按照权威机关预先制定的计划,这次行动动用了共和国内务部和外高加索军区小分队的力量,部队没有使用枪炮和冷兵器,他们严格遵守关于小心对待妇女和青少年的指令,只是用橡胶棒对人群进行暴力驱逐。

  可是格鲁吉亚极端分子没有退让,他们使用棍棒和石头进行疯狂反击,还有不少挑衅者使用了白刃,不过面对职业军人,暴力斗争中人民群众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当天晚上第比利斯人一夜未眠,呼喊声吵闹声击打声和警笛声呼啸了一整夜。

  第二天早上,苏联国家广播电视台播报昨夜第比利斯发生了巨大的拥挤踩踏事故,造成了16人丧生(13个年轻妇女和3个男人),100多人不同程度地受了伤,其中有22人是军人(13人送入医院),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军队暂时接管街道维持治安。

  这显然是糊弄外国媒体和苏联民众的说法,即便是出现人民群众的踩踏事故,也不应当有军人受伤的。

  实际情况是第比利斯夜里爆发了巨大的军民冲突,冲突让普通老百姓、警察、军人都不同情况、不同程度地受了伤,悲惨的结局是16个集会参加者当场死亡,另有3人很快死在医院中,军人和警察局工作人员都未见死伤。

  当夜的具体细节没有任何媒体进行报道,只有格鲁吉亚当局和苏共中央知道。

  但是传言却在1月10日就开始在苏联的各地以各种夸张的形式满天飞舞了,苏联人民对此喜闻乐见,国外媒体则不断地尝试发掘真相并报道各种传言。

第229章 老布什当总统

  时间从不会因为一个人一件事而停滞,无论多少的悲欢离合,都阻挡不了世界线从1988年跳到了1989年。

  进入1月的前半个月,苏联人都热切的关注和讨论着格鲁吉亚问题,即使1月7日的东正教圣诞节也没有了往年的热度,对于苏联人民而言,格鲁吉亚事件的恶劣程度远超三十年来的任何事件了。

  格鲁吉亚人闹独立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了,结果当局出动武装力量强行驱散群众,还闹出了人命,这更是骇人听闻的事情。

  即使没有任何影像资料和格鲁吉亚的当事人出来说话来证明苏联军队的暴行,但是流言蜚语已经让事情变得扑朔迷离了。

  苏联多年来因为腐败已经失去了公信力,再加上外国电台的加油添醋,推波助澜,几乎所有人都把苏联官方对第比利斯事件的调查公告当做了放屁。

  人民相信苏共军队在第比利斯殴打驱赶群众的信息是事实,也把那16名死亡的第比利斯居民视做苏共军队殴打虐待致死的民众。

  不过这种说法目前还只能私下里讨论。

  乌克兰的人民运动结束后就真的恢复了以往的平静,不过人民运动还是每周通过《人民报》传播着哈尼耶夫确立的“理性改革”思维和“乌克兰民族史观”。

  哈尼耶夫在1月15日召开的第三届人民运动委员会上明确的指出:“人的思想是一个确保民族国家团结稳定的根据地,你不去占领,别人就会侵略,作为乌克兰最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和学生们,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我们必须不厌其烦的宣传我们乌克兰民族发展史和理性改革,只有不忘民族历史,我们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明确理性改革,我们才能少走弯路错路……”

  哈尼耶夫的威信早已经经过一件又一件的事情确立了,在经过这次的人民运动事件后,“乌克兰人民运动”这个组织的思想也得到了统一,基本能做到坚定不移的贯彻哈尼耶夫的意志了。

  所以在哈尼耶夫的讲话结束后,会场上响起来雷鸣般的掌声,所有的参会委员都奋笔疾书的在笔记本上记下哈尼耶夫的讲话,准备好好学习甚至背诵。

  有的时候真理是经过实践确定的真实不虚的道理,有的时候真理就只是人们心中的一个信念,哈尼耶夫的话对于他的崇拜者而言就无限接近真理了。

  哈尼耶夫自然能感受到新老委员们对自己稍显狂热的热情,尤其是12月底以来新发展的委员们,他们看自己的目光都显得那样的灼热。

  乌克兰的民族主义有较为久远的历史,乌克兰的青年也和波罗的海三国、高加索三国的青年一样,早就因为西方的宣传和戈尔巴乔夫昏招迭出的改革而对西方世界充满了向望和崇拜,对苏共十分厌倦了。

  所以乌克兰的知识分子和年轻人本来就是哈尼耶夫思想的潜在信徒,他们本来就有不成型的民族观,在学习了哈尼耶夫的“乌克兰民族史”后,顿时都惊为天人,在这个非黑即白的时代,这些年轻人也就坚定不移的成为了哈尼耶夫思想的继承者、发扬者。

  15号的人民运动委员会结束后,乌克兰人民运动就开始按照哈尼耶夫新确立的纲领内容和安排部署紧密的投入了工作之中。

  由于乌克兰党中央对“乌克兰人民运动”不闻不问,任其发展的态度,所以从12月中旬以来,乌克兰人民运动委员会和乌克兰人民运动都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期,人员规模和影响力每天都在迈出巨大的前进步伐,这完全得益于古连科的倒台,在乌克兰人民最朴素的认知中就是哈尼耶夫带领的乌克兰人民运动太厉害了,连乌克兰第一书记都能扳倒。

  这次的大会参会人员已经超过了600人,乌克兰人民运动委员会经过三次的扩大,已经从原来的30多人发展到了601人的规模,只要组织建设和思想教育跟得上,这601人就是哈尼耶夫未来掌控乌克兰的根基班底了。

  为了自己和乌克兰的未来,哈尼耶夫每天都把所有精力放在了乌克兰人民运动委员会上面了,甚至从上个月20号以来,近一个月的时间他都没有去过教委一次。

  哈尼耶夫的身份特殊,教委领导自然不会催促哈尼耶夫上班,更不敢给他定为脱岗吃空饷,反而在18号的时候由谢尔盖·科维特主任带领工会主席和秘书处等到哈尼耶夫家进行了慰问,走之前还留下了6000卢布的慰问金和一些奶酪、水果。

  时间很快到了1月20日,哈尼耶夫在吃早餐的时候听到了不远处的电视机上的早间新闻对美国新任总统入驻白宫进行了报道——

  “美国第41任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携夫人入主白宫,里根前总统与其握手并交接权利……”

  看着电视喝着茶水的弗拉基米尔冷笑一声:“里根最不是东西了,我听说咱们苏联笑话有不少都是他编出来的。”

  哈尼耶夫侧目看向电视机,发现屏幕上那熟悉的两个美国总统,撇撇嘴:“老布什上台了,马上美国就会以更加友好的面目与苏联交往了,心向西方的戈尔巴乔夫自然是喜不自胜,可是他却不知道这只是老布什的‘超越遏制战略’,美国是要支持帮助苏联迈入和平演变的陷阱之中,到时候苏联解体紧接着休克疗法,苏联被美国卖了还要帮他们数钱了……”

  哈尼耶夫一直认为苏联解体有三个罪魁祸首,头一个是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第二和第三就是里根和老布什。

  这两届美国政府的花招极多,手段极为高明,红色帝国在他们两人的连招夹击下竟然没有支撑多久就轰然倒塌了。

  哈尼耶夫对老布什十分警惕,冷哼道:“里根满腹坏水,确实是他炮制了无数的苏联笑话,但是新总统布什也绝不会是个好东西!”

第230章 沃伦

  吃完早餐后,哈尼耶夫换上了一身被妻子熨烫的整洁笔直的西服,又打理了一下头发。

  见到儿子难得的打扮了自己,还把胡子刮的干干净净,娜塔莉亚问道:“你要去哪?”

  “昨天晚上尼古拉专门通知我,让我今天上午去玛莉英斯基宫,谢尔比茨基书记要见我。”

  “他终于想起来你了,应该是要跟你说人事任命了。”

  弗拉基米尔拿着报纸从厕所走了出来。

  哈尼耶夫听出了父亲似乎对谢尔比茨基现在才找自己有些怨气,知道他是为自己打抱不平,毕竟自己为了帮谢尔比茨基复出可是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的,可是谢尔比茨基最近对中央各部门都进行了人事调整,却唯独一直没有提拔哈尼耶夫,自然会让人多想。

  哈尼耶夫微微一笑:“应该是吧,等我见了他老人家就清楚了。”

  告别了家人,哈尼耶夫开着教委配给自己的那一辆公车就径直去了玛莉英斯基宫。

  谢尔比茨基召见哈尼耶夫从来不敢怠慢,他的政治智慧和人性让他绝不会选择居功自傲,所以在谢尔比茨基复出以来的一个月里,哈尼耶夫一直低调做事,深居简出,今天还是时隔一月第一次来到玛莉英斯基宫。

  守卫玛莉英斯基宫的内务部警察显然都得到了吩咐,他们见到哈尼耶夫后就直接放行了。

  哈尼耶夫把车钥匙装好就大踏步走近王宫,先去了尼古拉的办公室。

  尼古拉原本正在与两名同事说着工作,见到哈尼耶夫后快速说了几句话让他们去做事,而后起身拉着哈尼耶夫,笑着说道:“我刚才还在想你什么时候到呢,维克托统治。”

  “老爷子召见我怎敢怠慢?”

  哈尼耶夫微微一笑,问道:“老爷子的大事都忙完了吧?”

  尼古拉一脸钦佩的点点头:“我爷爷昨天还说你一定不会因为最近他怠慢了你而生气,果然啊!

  维克托你确实是一个纯粹的人,怪不得我爷爷那么信任你,对你寄予了厚望。

  古连科这两年的小动作太多,我爷爷最近一直在摸底,最近算是把中央各部和各州的情况都摸清楚了,对你的安排也有了想法。

  不过与你之前的要求是有一些出入的,所以才请你来想问问你的意见。”

  哈尼耶夫眉头一皱:“什么意思,老爷子想把我安排到哪里?”

  “你是聪明人,也懂政治,我给你分析一下你能理解的。

  古连科被我们扳倒了,但是出头的人是你。

  在戈尔巴乔夫的眼中,你组织领导了乌克兰人民运动,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刺头,已经完全得罪了他,我估计你在他的眼中已经跟叶利钦差不多了。

  我爷爷复出时跟戈尔巴乔夫做过保证,会配合他对乌克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不会拖后腿,所以现在就提拔重用你,把你安排在重要的岗位,会让戈尔巴乔夫等人很不满的……”

  尼古拉说着看了看哈尼耶夫的脸色有些不好了,马上说道:“不过你是我爷爷准备培养为接班人的人选,他不可能不为你考虑,我爷爷的意思是先把你放到一个不怎么起眼的州,等到政治体制改革推进后,叶利钦、立陶宛等都开始给戈尔巴乔夫找麻烦的时候,他再调你任哈尔科夫州第一书记,接着进中央书记处,最多五年,你就能成为乌克兰的国家干部了。”

  乌克兰的国家级干部无非就是党中央第一书记、苏维埃主席、部长会议主席这三个位置,哈尼耶夫知道尼古拉说的不可能是这三个位置,应该是泛指,包括了党中央第二书记、苏维埃主席团副主席等职务了。

  说起来五年以后的自己也才34岁,这绝对是苏联的年轻干部,这个年纪就算只是州长或州党委第一书记也是凤毛麟角了,更何况进中央了?

  不过哈尼耶夫等不得,苏联解体只有三年不到的时间了,哈尼耶夫必须在苏联解体,乌克兰独立前成为乌克兰的主要领导之一,所以他知道自己以后可能无法按照谢尔比茨基为自己规划的路线去发展了。

  不过现在的哈尼耶夫还需要谢尔比茨基来提拔自己,他觉得谢尔比茨基有他的考虑,自己不能为了一个理想职位与他产生不愉快,只要能提拔起来就是好事。

  哈尼耶夫的念头转的很快,他微微一笑,点头说道:“老爷子想的就是周全,我真的很感动,你知道他准备把我放到哪个州吗?”

  “我爷爷的意思是先不显山不漏水的解决你的正州级实职,沃伦州第二书记怎么样?”

  哈尼耶夫有些惊讶的问道:“沃伦州,那不是乌克兰最西北的州了吗,我没去过那里,听人说哪个地方的波兰人很多,经济不是很发达,人口也很少……”

  “沃伦面积不算大,只有2万平方公里多一点点,人口一百万,是有一些波兰人和犹太人,但是最多的还是乌克兰人,就连俄罗斯人也比波兰人多的,所以那里不存在民族问题,你是乌克兰人民运动的领袖,西乌克兰的乌克兰人是最多的,把你安排在西部的州也是对你的帮助,你的群众基础会很好,会更好得到民众的爱戴,也容易干出成绩……

  说实在话你的工作能力虽然强,但是毕竟没有执掌过一个州,你先去一个小点的州学习一下,过几个月我爷爷肯定会再给你调整成正职,你可以好好作为,西部的州俄罗斯人少,即便出点岔子也不怕莫斯科知道,我爷爷总能给你兜底的……”

  尼古拉以为哈尼耶夫很不满意,就开始摆事实讲道理的劝说起来。

  哈尼耶夫听了许久,最后勉为其难的点点头:“好吧,老爷子一定比我想的全面,考虑的长远,我听话就是了。”

  尼古拉闻言十分高兴的夸奖了哈尼耶夫两句,而后就拿起电话拨向了第一书记办公室。

  哈尼耶夫心头一动,知道如果尼古拉没有说动自己接受谢尔比茨基安排自己去沃伦任第二书记的决定,今天自己都不一定能见到谢尔比茨基了。

  现在哈尼耶夫接受了谢尔比茨基看似十分寒酸的回报,老书记自然是要面见他进行一些安抚和勉励的。

第231章 集成乌克兰民族力量

  在见到谢尔比茨基后,哈尼耶夫率先对老书记的身体健康表示了关心和问候。

  谢尔比茨基微笑说道:“我在友谊疗养院疗养了两年,身体早就养的跟小伙子一样了,最近虽然每天都很忙碌,睡眠时间有时候甚至不足5个小时,但是我的精神还是很好的。”

  哈尼耶夫看出了谢尔比茨基的心情很好,知道作为一个政治家而言,权利的失而复得实在是弥足珍贵,甚至可能让政治家的人格都扭曲掉。

  谢尔比茨基现在又能再次掌控乌克兰,他自然是高高兴兴,不知疲惫的,也十分珍惜的。

  恰恰是因为这次的失而复得让谢尔比茨基也变得越发的小心翼翼了。

  简单的问了问哈尼耶夫的近况后,谢尔比茨基就轻咳一声,说道:“尼古拉已经跟你说过了吧,你愿意去沃伦?”

  哈尼耶夫侧目看了看尼古拉,微笑道:“是的,您既然让我去沃伦州当党委第二书记,也一定有您的考虑,我无条件的同意您老人家的安排。”

  哈尼耶夫的温顺配合让谢尔比茨基有些不好意思了 ,他一直知道哈尼耶夫格局够大,能力觉悟也都令自己很欣赏,说起来自己确实是准备把他往乌克兰的接班人上培养的。

  可是自己之前是曾向哈尼耶夫许诺过让他先做哈尔科夫州领导,再调到中央任职的,可是现在却食言了。

  “原本我已经决定把哈尔科夫的州长免掉,任命你去的,可是8号的政治局会议上,戈尔巴乔夫决定对格鲁吉亚出兵时整个政治局没有一个不同意见,我知道现在的苏共中央保守派的力量已经很小了,如果我刚上任就跟戈尔巴乔夫对着干,他完全还有通过政治局会议把我拿掉的可能,所以为了不激怒他,给他理由,我暂时需要把你保护起来,即使提拔你也要把你放到偏远的不起眼的位置上去……”

  听了谢尔比茨基的解释后,哈尼耶夫点点头:“我知道您是怕现在就提拔重用我,会让改革派知道就是您在背后支持我们乌克兰人民运动了。”

  “是啊,虽然明眼人都能猜到,可是毕竟是猜的不是吗?”

  谢尔比茨基轻叹道:“我们根基不稳,现在局势不明,改革派大势已成,想要为国为民做些实事,我们要小心谨慎,耐心等待。”

  哈尼耶夫心头一紧,点头道:“您说的是,现在的局势还是改革派大势不可挡,我们是应该低调,不过戈尔巴乔夫已经在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人民代表大会将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苏共的唯一性和最高性也会因为人民代表大会的出现而淡化,再等多党制出现,苏共的领导地位很可能就会消失了,所以未来苏维埃的情况会一天比一天糟糕,但是您的政治环境则会变得越来越好了……”

  谢尔比茨基自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他轻叹一声:“戈尔巴乔夫是天生的坏种,他所谓的改革就是在断苏维埃的根,可是他是总书记,苏联人民又对现在的的苏共和政府不满而支持改革……

  我在雅尔塔疗养的两年多也静下心研究了,思考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顺应民心又极具迷惑性,现在他的政治改革对苏共的危害极大,但是我阻止不了,我在9号的时候曾与雷日科夫交换了意见,我们的有些观点是一致的,雷日科夫原本支持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是事实证明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效,现在的政治改革雷日科夫已经不看好也不支持了,但是改革派的势力已经遍及各个部门,仅凭我们一两个人想反对也阻止不了……”

  “我已经下定了决心,只要我能复出,能重新控制乌克兰,在党内拥有一些地位,我就尽力去保护乌克兰和苏维埃的事业,既然对抗之路行不通,我就要换一条路走了……”

  哈尼耶夫看出了谢尔比茨基对未来的灰暗看法,安慰道:“您不用悲观,等到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推行不下去的时候一定会有转机的。”

  “但愿吧。”

  谢尔比茨基轻轻摇头后两眼看向哈尼耶夫,复杂的眼神让哈尼耶夫一时失语。

  “老爷子您有什么要嘱咐的吗?”

  谢尔比茨基点点头:“我把你派到乌克兰最西的沃伦州不单纯为了保护你,也希望你能尽快掌控西部的局势,我知道西部的几个州的人不怎么说俄语,对苏共中央的反对意志也较为强烈,对我其实怨言也是最多的,说实话如果未来苏维埃的事业出现危机我最担心的就是西部的几个州。

  我希望你能通过乌克兰人民运动整合西部的民族力量,化乌克兰民族独立力量为己用,让西乌克兰的民族力量从与我们的对抗变成配合支持,这是我交给你的一个重大的任务,如果你能完成,为了即便真的有一天苏共失去了唯一的领导地位,乌克兰也不会产生意识形态和文化上的东西分裂和断层……”

  哈尼耶夫闻言微微一笑,点头道:“您老请放心,我一定会尽快的把西部的乌克兰民族力量整合到乌克兰人民运动之中,然后用积极健康和正向的民族发展史引导他们,让西部的乌克兰一直存在的游离主义慢慢消失……”

  谢尔比茨基微笑颔首,首次跟哈尼耶夫提起来他搞的乌克兰民族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