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兮破地
皇帝转过头来,对顾璐道:“朕都听说了。你在朕这里说儒学的坏话,却又在太皇太后的面前说儒学的好处。这是想要卖直求名吗?”
“臣不过是说真话罢了。万事万物就像是铜钱一样,都有阴阳两面。陛下您只看到了儒学好的一面,所以臣在对下说起儒学的不足之处。太皇太后只看到了儒学不好的一面,所以臣在长乐宫说的是儒学的可取之处。”
“圣人之言在云中侯这里,也只是有可取之处?”天子刘彻戏谑地道:“你的那篇文章朕看过了,的确挺有趣,但也就是有趣而已,和圣人还是有差距的。”
“陛下圣明。”顾璐笑道:“那臣以后再多写一写有趣的文章。”
“云中侯是有才干的,但是不要放在这些地方。平日里要多读些兵法,日后方可领兵出征。”
“兵法么..........不知道陛下对周亚夫怎么看?”
“周亚夫?要是朕手上有个周亚夫,又何必在此射猎?”
顾璐道:“臣手上有一本周亚夫留下来的兵书,本想着有些犯忌讳,准备给烧了......”
“这可不能烧!”刘彻连忙道:“既然是周亚夫留下的兵书,可千万不能烧了........拿来给朕看看。”
“明天就送入宫中。”
“要是真的有用,”天子刘彻沉吟片刻,说道:“给周家的人一个爵位也不是不行。”他顿了顿,又说道:“要是他们能立下军功的话。”
天子对周亚夫的军事才能是很认同的,但因为涉及到孝景皇帝,所以他并不想多说,顾左右而言他道:“云中侯素有文才,今天一起出来打猎,可能以此写一首诗出来?”
顾璐章口.....张口就来,“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天子刘彻评价道:“虽然朗朗上口,却不如前作多矣。”
皇帝喜欢华丽的辞藻,刚才这首诗不够华丽,又没有用典,显示不出文采来,所以他并不觉得有多好。
顾璐笑道:“苦思数月,方能略有所得。让臣现做,就只有这样了。”
闻言,刘彻不禁大笑起来,“即便是云中侯,急切之间,也是难得佳作吗?”
吃完烤肉,天子带着骑士们返回城中。天色将暮,骑士们纵马狂奔,踩坏了不少的庄稼。顾璐让卫青跟随天子的骑队返回长安,他自己勒住马匹,掏出铜钱,按照价值的三倍赔偿给了田地的主人。
对于皇帝来说,这不过是几根青草罢了,但是对于百姓来说,差这么一口饭,可能就要饿死人。拿到了赔偿的百姓千恩万谢,高呼天子圣明。
等顾璐忙完了事情,天色已经黑了下来。他没有回城,就在路旁的传舍里面过了一夜。传舍中的小吏认得当朝太尉,殷勤地给他换上了新鲜的干草,又送来了豆子和肉干煮的羹。顾璐掏出一贯钱,也就是一千文,当做是今晚的食宿费。
“哪里用的了这么多钱?五十钱就够了。”
“给你就收下,难道我是缺钱的人吗?拿去给家里人买些肉食。你也不白拿,我有些事情问你。”
“这......多谢侯爷赏赐。您尽管问,在下定然是知无不言!”
顾璐问了些平常的事情,包括物价,朝廷的税收,附近的游侠等等。这些都是很寻常的事情,小吏刚才还有些紧张,说着说着就渐渐地放下心来。临走时说道:“在下在这里接待过无数的贵人,唯有云中侯才肯这么和我们说话。”
顾璐笑道:“我算什么贵人?不过是尚了公主的幸进之徒罢了。”
小吏连连摇头,“不是的,不是这样的。”
第二天早上,他在传舍里用过了早饭,骑着马慢悠悠地往城里赶。在离城墙还有数里的地方,就见到新修建的老君观周围停了不少的马车,不少人在那里进进出出。身穿道袍的李少君正在门口迎接宾客,见到顾璐打马从前面经过,连忙舍了他人,向前奔出几步,高呼道;“云中侯哪里去?”
顾璐随口答道:“回长安城去啊。”
李少君高声道:“既然来了,何不进来歇歇脚?观中已备好了茶水!”
顾璐在马背上挥了挥手,“不了,你自己忙吧。”
见顾璐去的远了,李少君不无遗憾地道:“本想要和云中侯探讨神仙之术,奈何机缘未到,可惜,可惜!”
边上的几位贵人艳羡地道:“李先生还可以和云中侯说上话,我们去了太尉府上几次,连进去说话的资格都没有哩。”
李少君笑道:“云中侯不是凡人,能够见到就已经是天大的缘分,怎么能妄求更多呢?这座道观难道不是云中侯修建的吗?诸位能在此勤修,也是莫大的机缘,千万不可辜负了。”
贵人们喜上眉梢,连声道:“正是,正是!”
李少君又道:“只是观中房间有限,每日只能接待十人。”
“我愿捐献五百金!”
“我...我愿捐献八百金!”
顾璐听到了背后的声音,若是愿意,他甚至可以听到一里外昆虫震动翅膀的声响。李少君本来是个方士,现在改行做道士了。道士这个名词还是顾璐发明的,他找到了李少君这个人,也算是物尽其用。只不过李少君太过沉迷于神仙方术,效力有些过猛了。
神学社会不是不行,在早期的时候还会有士气和组织力度的加成,但是神学跟儒学一样,到了后来都有僵化的问题。想要摆脱治乱循环,进入新的时代,不能依靠儒学,也不能依靠神学。
而且李少君这个人吧,不光有能力,也还有野心,胆大妄为的甚至有些是无法无天了。前面一个这样的人是宁成,已经被顾璐送到台湾去了。现在这个又会怎么样呢?顾璐不知道,事情的发展往往会脱离人们的预计。
故事里面需要逻辑,而现实是不需要的。他定下了大的方向,但是在具体层面上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具体到个人会有什么样的命运,那都是很难说。
第七十二章
磨坊生意现在还是很赚钱,但是要比以前少了将近一半。只要不是垄断的行业,就不可能有暴利。大家都能加入进来,利润就不可避免的会下降。某些垄断了还年年亏损的行业,那就只有天知道钱去哪里了。
除了磨坊之外,香皂和火柴也为顾璐带来了大量的现金。穷人可以不用香皂,反正那么多年都过来了,但是他们不能不用火柴。一盒火柴才两个铜板,省着点能用上一个多月,比火镰要好使多了。
此外,曲辕犁和长柄镰刀,还有铁犁也能带来不少的利润,但不论是炼铁还是将木头弄弯都是一个技术活,靠着原本的工艺当然也能行,可是想要提高利润,那就只有继续改进工艺才行。而且炼铁这件事在大部分朝代中都是犯忌讳的,也就是现在是窦氏秉政,讲究无为而治,所以顾璐才能招募了数千人去山里面开矿。
一年过去了,炼铁的技术没有提高多少,反倒是挖出了不少的煤矿。本着蚊子腿也是肉的原则,顾璐又弄出了蜂窝煤和煤炉子,很快就在长安城内外流行起来。因为这不但便宜,而且方便。只要晚上封好了缝隙,第二天早上除了不用发火之外,还能得到一壶热水。
不管是大户人家,还是平民百姓,都用得着这个。到了建元四年的时候,长安城已经大变样了,这里的生活变得更加的方便和舒适,有钱人也变得更多。在城墙外面,百姓的房子越来越多,有几个人多的地方还出现了烧锅炉的洗澡堂子。恩,那也是顾璐开的。
挖煤炭和铁矿石需要用到大量的人手,这年头蒸汽抽水机还没有发明,所有的事情都要靠人力和畜力,使用的人手不是一般的多。即便是顾璐比较有良心,也不能为所有的工人都提供带卫生间的房屋,那个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为了产业继续升级,为了冶铁技术的继续进步,他只能捏着鼻子弄出了大通铺和公共澡堂这种东西。他自己觉得这些用劣质水泥和砖头堆砌起来的四四方方的建筑毫无美感,但是那些打工人却是非常喜欢。
睡的地方有干草,有地方洗热水澡,按时发工钱,两个月还发一块没有味道的肥皂,那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他们的妻子往往也在云中侯开设的火柴厂或是其他工场——还不能说是工厂,顶多算是大号的作坊——里面打工,要是有需求了,就去小树林里面来上一发,还不是美滋滋?
就是云中侯这里的规矩太多了,吃饭要排队,洗澡要排队,甚至连上厕所也要排队的。上厕所那是能排队的事情吗?憋不住了怎么办?工钱是好的,但是纪律是不想遵守的。
于是顾璐就组建了工人纠察队。带着红色袖章的纠察队专门管纪律,抓到了第一次教育,第二次罚钱,第三次就直接开除出去。
被开除了也不怕,如今有很多作坊都在扩大生产,大不了去别的地方干,就是工钱会变少,有时候还会拿不到。这时代的达官贵人们喜欢用奴工,因为不用给钱。他们虽然也学着弄了许多作坊出来,但是管理手段还是以前的那一套。
随着顾璐手下的作坊生产的扩大和人手的增多,特别是赚钱越来越多之后,打他小报告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不过现在秉政的窦氏是黄老学说的信徒,只要不是杀官造反,她基本上就不管了。再说,云中侯虽然是赚到了很多钱,但也经常给长乐宫送礼。其他人送到长乐宫来的钱财别说比不上云中侯,连一半都比不上。
也有人将事情捅到了天子那里。天子刘彻现在忙着读《周公兵法》和训练他的几百名骑士,没空,主要是不敢去管别的事情。皇帝现在一心等着窦氏咽气,哪里肯在这个时候做别的事情?
之前天子读了《元夕》之后,还去了甘泉宫一趟,结果被皇后气的连饭都没吃都走了。那个时候他就恨不得立刻把皇后给废了,但是因为窦氏还活着的原因,所以也没有动手。
窦氏和天子都不管,那么在理论上还能对顾璐发起攻击的还剩下一个人,那就是现在的丞相许昌。所以也有人找到了柏至侯许昌的府上。许昌那是窦氏一手提拔起来的,知道自己不招皇帝的喜欢,就想着当几天太平丞相,才不会往火坑里跳呢。
庄青翟曾经跑到许昌的府上,想要跟丞相联手,将云中侯给拾掇下去。
许昌捻着胡须,问道:“御史大夫还不够?非得当太尉才行?”
庄青翟道:“不是这样的。实在是那人所作所为都不是国家之福。”
许昌笑着问道:“真是这样?”
庄青翟咬咬牙,说道:“我们将儒家赶出了朝堂,可得利的却是云中侯!如果....”
他话还没说完,许昌就连连摇头。“丞相这是何意?”
许昌心道:你知道什么?
许昌也不愿意出手,再往下,那就是当朝太尉,云中侯沙加了。从朝廷上没办法对云中侯动手,那么就找些剑客死士,去烧几个作坊,或者干脆把云中侯刺死!那样一来,那些产业就算不会全部被瓜分,好歹大家也能分一杯羹吧。
敢这么想的人不少,敢这么做的人,很快坟头上的草就有一丈多高了。
对于黑道上的手段,顾璐向来是睚眦必报的。他都是晚上摸到上门去,一口气杀的干干净净。连田蚡手下的剑客都死了十几个,从那之后,就再也没有人敢使用刺杀和纵火这样的手段了。
有心人暗中碰头,认为如今云中侯风头正盛,不宜与之硬碰。“但是正所谓: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终究有他倒霉的那一天,等到陛下亲政,再做理会!”
因为很多贵族家中的门客都被砍死了的缘故,长安城内外的治安居然好了不少。现任的中尉还因此被叫到长乐宫里面去,被好一通夸奖。中尉莫名其妙,我做什么了?怎么突然就成能吏了呢?
到了建元五年的时候,顾璐手下的打工人进一步膨胀,达到了两万多人。会有这么多人有好些原因,出了他开出的价钱较高,伙食较好,且从不克扣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去年发了大水,成千上万的灾民奔向长安,想要在这里找条活路。
其中的大部分人变成了各家权贵的奴隶,只有少部分人找到了招工的地方,成为了顾璐手下光荣的打工人。
实际上,顾璐并不介意带着别人一起发财,技术难度较低的产业都是分享给了窦氏和田氏中人。奈何人心不足,如蛇吞象,那些窦氏和田氏的子弟一不肯进行技术升级,二不肯加强管理,老是想着奴工们最好不吃饭不休息地干活,哪里能否得到合格的产品呢?
第七十三章
顾璐觉得这已经是封建王朝中最好的时代了,老百姓的赋税不高,勉强能混包肚子。朝廷又不怎么限制百姓,即便是有管事的,也管不到他这个太尉头上来。他手中的钱财一日多过一日,手下的打工人一天多过一天。
为了管理越来越庞大的产业,他还在咸阳附近修了一座技术学院,也不教授什么高深的只是,就是专门用来培养产业工人的。作坊式的生产已经差不多到了尽头,想要有更多的利润,那就要上工场生产了。
技术越是进步,分工就越是精细,工人就越是需要文化知识。至少,要让他们明白《生产安全条例》才行,土法高炉爆炸一次,不光是损失大量的钱财,也要带走十几甚至几十条人命。
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直到云中郡那边的消息传来。
来人风尘仆仆,还没坐下就开始汇报,“匈奴人突袭了北山的马场,抢走了六百多匹马,那两匹种马被抢走了,还有生下来的小马也被抢走了一半。”
顾璐道:“坐下先喝点水再说,不用着急。”
那人猛地灌了一大碗茶水,喘息定了之后,又说道:“太守已经向朝廷发了公文,估计后天就会到。”
“周吉还说什么了没有?”
“周都尉说,匈奴人这次突然来袭,是因为招募的那些匈奴人里面有人通风报信。”
顾璐道:“我知道了,你在这里休息一天,然后回去告诉周吉,马丢了不要紧,只要人没事就行。让他把剩下的小马送到关中来,这里的草场虽然比不上北山那边宽广,养几十匹马还是没问题的。”
“是。”
汉匈之间现在大体上处于和平状态,但是匈奴人依旧每年都会在秋天入寇。未必是单于王庭的意思,也有可能是下面的部落自行其是。但是每年都会发生许多起抢掠事件。云中郡这次的事情放在整个国家的层面上来看,算不上大事。
即便是有匈奴人通风报信,也说明不了什么。匈奴人现在的实力十分强大,正常情况下,想要击败那个横跨万里的游牧帝国,需要动员数以十万计的精锐骑士,要依靠整个中国的国力进行支撑。
历史上,汉武帝和匈奴人交战,弄得国内疲敝,户口减半,天下盗贼四起,最后不得不下了轮台诏,算是结束了对匈奴的战争状态,重新切回了休养生息的国策。但那是正常情况下。
损失了一些马匹,顾璐并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反正迟早是要让匈奴人吐出来的。朝廷上很多官员对匈奴人很是畏惧,但是顾璐并不会。若是能借此机会对匈奴人开战,那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但这种事情只能想一想,窦氏是不会同意的。
那么,就要自己制造机会了。他派人找到了聂壹,吩咐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过了几天,在朝会上,有人将云中郡被匈奴人袭击的事情上奏给了天子和太皇太后。刘彻在边上直打哈欠,仿佛是没有听到一般。窦氏不满地看了天子一眼,对朝臣们道:“云中郡被匈奴人攻击,大农令要安排好人手运粮食过去,不能让那里饿死人。”
大农令手持笏版出列,拜伏在地,“诺!”
窦氏又道:“云中太守斩首几何?”
这是军事方面的事情,就轮到顾璐出列了。“未能获得首功,反倒损失了一百一十七名甲士。”
窦氏道:“那这是一场败仗!太尉以为该如何处理?”
“按照军律,应当夺爵,撤职,若不上交罚金,则还当判处徒刑一年。”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臣愿意为其缴纳罚金。”
窦氏点点头,说道:“就这么办。”她用炯炯有神的眼睛在大殿上扫视了一遍,问道:“诸位还有什么事情没有?”
御史大夫,武强侯庄青翟出列,“臣弹劾太尉沙加尸餐素位,云中侯身居太尉之职,却不能阻挡匈奴人入侵,有负陛下和太皇太后重托,理应夺职查办!”
随即又有十多名大臣出列,一起拜伏在地,“臣等附议!”
窦氏很是吃惊,这些人都是黄老派的重臣,也是她的心腹,之前曾经向她抱怨过云中侯骄横不法,都被压下去了。窦氏没想到这些人还不死心,居然会选择在朝堂上发难。
说是黄老派,但并不就真的清静无为了。窦氏是太皇太后,掌握了朝廷的权柄,可以什么事情都不管,其他人可不行。不管是权势还财富,都是要靠争取,乃至于抢掠而来的。顾璐当了太尉之后,提拔了许多在边境上立下过战功的人,这对于那些信奉黄老派的开国功臣之后来说,就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朝廷上的位置就这么多,这边多占了一个,其他人就要少一个。功臣们开枝散叶,自己人都安排不过来,哪里还有位置能分割外人?他们也知道不招皇帝不待见,还不得干净趁着窦氏还在的时候多占几个位置?
双方的矛盾不断积累,明里暗里争斗不休。只是顾璐太强势了,在各条战线上都把功臣派给按了下去。现在功臣派好不容易有了这么一个机会,当然不能放过。
窦氏看了看拜伏在地的大臣们,又看了看仿佛事不关己一般的云中侯,最后将目光放在丞相许昌的身上,“丞相以为如何?”
许昌是黄老派和功臣集团的首脑人物之一,他乐得当一个太平丞相,既不想跳下场和云中侯对抗,也不想得罪身后的那些黄老派官员,反正他这个丞相就是来过渡的。于是许昌诚恳地道:“一切都由太皇太后和陛下圣裁。”
窦氏心道:许昌为政,国家大治,就是一点担当都没有!
她转头看了看哈欠连天的皇帝,“陛下,你说应该怎么办?”
刘彻捂着嘴巴道:“孙儿也没意见,一切由奶奶定夺。”
窦氏沉默了一会,再次问道:“太尉可有什么要分辨的?”
顾璐从席位上站了起来,器宇轩昂地走到了中间,站在一众拜伏在地上的老臣们边上,用洪亮的声音道:“臣愿提十万众横行匈奴之中!”
洪亮的声音震得边上的大臣们耳朵里嗡嗡作响,正在打瞌睡的天子刘彻眼睛陡然一亮,但是在看了太皇太后一眼之后,又恢复了那种没精打采的模样。
窦氏哼了一声,站起身来,“此事以后再议,退朝!”
第七十四章
等顾璐回到太尉府的时候,平阳公主已经得知了朝堂上的争吵。她一边帮着顾璐脱下朝服,一边气愤地道:“庄青翟这些人真是疯了,竟然敢在朝堂上那样乱说!”
她骂了几句武强侯等人,又埋怨顾璐道:“你也是的,怎么能说要带兵去打匈奴人这样的话?匈奴人是好对付的么?以高祖皇帝之神勇,也有白登之围,要是有个万一怎么办?”
上一篇:在日常番里开无双是否搞错了什么?
下一篇:怎么世界显示血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