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诸天,从宁安如梦开始 第400章

作者:三轮小叔

  史相皱起眉头,有些不确定的看向黄蓉问道,“如今这局势…”

  “你们这个消息老了!还是我来说吧!”

  就在史相和皇帝惧怕得罪蒙古,想要拒绝这次和谈的时候,突然一个苍老的声音传了过来。

  黄蓉听到这个声音之后连忙看去,发现来的竟然是洪七公,她才激动的问道,“师父,你怎么来了?现在局势怎么样了?”

  洪七公向着皇帝拱了拱手,他连跪都没跪,然后就对黄蓉说道,“王跃那小子已经正式迎娶了穆念慈,他还承诺他和穆念池的儿子中会有一个姓杨,继承杨家的香火。

  所以,现在两杨之地局势已稳,王跃成为那里的新的主人了。

  我来的时候,他们刚刚在西边打退了蒙古的入侵,让我前来,赶紧把事情告诉你。”

  洪七公这话虽然是说给黄蓉听的,其实也说给皇帝以及几个大臣听的。

  宋皇听了之后,就看向了史相,他觉得这个事儿可以答应下来。

  而史相犹豫了一下,当即认真的说道,“陛下,臣觉得我们不如像蒙古一样,封王跃燕王。

  燕王灭金有功,开府仪同三司,加九锡,使持节,假黄钺,总百揆,录尚书事,都督两杨属地诸军事。”

  黄蓉却觉得现在王跃地位已经稳了,做宋朝的燕王,好像没什么必要,就马上说道,“宋皇陛下,史相的建议虽然很好,可是现在宋庭已经做好了和蒙古翻脸开战的准备了吗?”

  史相以为黄蓉是不想答应,他阴沉着脸,不怒自威的问道,“小丫头,你这是什么意思?”

  黄蓉一点儿都不惧怕史相的威严,她很严肃的说道,“陛下,史相国,现在蒙古已经看上了两杨之地,所以我们两杨之地必定和蒙古有一场战争,一旦我们接受了燕王这个封号,那就相当于是宋庭要和蒙古开战了。

  到了那个时候,我担心蒙古会和西夏合作,直接对宋庭开战!所以还请宋皇陛下,和史相国,三思而行。”

  史相就觉得还真的有这个可能,他犹豫了一下,就笑着说道,“既然如此,不如等下回去之后先让王跃建立燕国,然后再送金国皇室宗亲前来。

  我家陛下赐与加封圣旨,承认燕国的地位,燕国就像大理一样,尊我大宋为宗主国!”

  黄蓉听了之后,笑着点头说道,“既如此,我们这就回去禀告。”

  ……

  等到黄蓉和洪七公告辞之后,皇帝这才皱着眉头问道,“史相,为何要承认燕国,这样的话,我们以后想要拿回烟云十六州恐怕很难了。”

  史相看皇帝竟然还有这个野心,他心里也是苦笑不已,但是大敌当前,他还是很凝重的说道,“陛下那我大宋军队和金国和西夏的军队相较如何?”

  皇帝听了这话,就有些尴尬的说道,“略有不足!”

  史相无奈的摇头说道,“是啊,可是金国的骑兵竟然打不过蒙古,黄河以北的土地,我们即使是强制要回来,等到蒙古攻过来的时候,我们能够守得住吗?”

  史相没有开玩笑,现在宋国的军队对上西夏都处于劣势,恐怕即使是拿回来,也守不住。不如耐心的和西夏周旋,能够拿回关中之地,利用关卡的防御,图谋黄河以北的土地也不迟。

  其实,最重要的是给予王跃支持可以消耗蒙古,同时也是在消耗王跃,为大宋收复失地做准备。

  皇帝沉默了一会儿,也觉得他们现在的首要目标是和西夏抢地盘,暂时还不易让王跃看出宋朝有野心。

  于是,皇帝就在王跃那边宣布建国,送来了金国的皇室宗亲之后,立刻承认了燕国的存在。

  同时,还赠与燕国粮食三十万石,布匹以及铁甲不计其数。

  两国交易完成的非常的快,等蒙古和西夏反应过来之后,王跃已经利用宋朝送来的兵甲和粮食,又武装了五万兵马,带上两杨之地先前的十余万士兵,现在竹竹已经有十几万带甲之士。

  虽然多了五万兵马还是不多,但至少不用从辽东之地,调遣兵马前往河北,防备西夏和宋国。

  而西夏看新成立的燕国没有和他们交战的意思,所以也就把守着现有的土地,并没有主动出击。

  他们现在依旧和大宋在关中交战,两方是互有胜负,谁也没有办法取得绝对的优势。

  而王跃这边却是并没有主动出击,让境内百姓休养生息,同时继续扩军,防备着蒙古的突袭。

  ……

  大兴安岭的山脉,本来就不适合大军通行,王跃派人把工作关键的军镇,蒙古一时间也没有办法突破,恰好他们和西边的部落有所冲突,也就把注意力转移了过去。

  而王跃原本以为他新建立的燕国终于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就没想到高丽那边却在这个时候搞了偷袭。如果不是丐帮传来消息传的及时,辽阳府恐怕就落入了高丽的手里了。

  王跃紧急筹备了很久的火油以及少量火药,原本是准备对付蒙古的,却没想到高丽这边却率先动了手,他当着急也不客气,紧急的把它改进的投石车运到了辽阳府。

  高丽的探马在观察到援军不过一万多人的时候,一开始的时候还不怎么在意,他们觉得这一万人。根本就不敢和他们硬拼。

  结果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一万兵马隔着河就直接开始用投石车抛火油,只是这个位置距离高丽士兵还有几十米,所以他们根本就不在意。

  但是等火油抛洒完毕之后,几支火箭射了过去之后,滔天的大火点燃了附近的杂草树木。

  大量的浓烟,在西北风的作用,向着高丽的军阵而去,让他们呛的根本就睁不开眼睛。

  也就在这个时候,王跃亲自带着兵马开始进行冲击,而沈阳府的守军,这个时候也突然出击。

  大部分高丽士兵这会儿被呛的够呛,军阵也乱成了一团,士兵见识不妙,连忙逃跑。

  于是,原本被高丽人小瞧的一万骑兵,在这个时候却变成了一万屠夫,追着高丽士兵狂砍了几十里,生生的把5万高丽兵马全部拦截这个境内。

  这些高丽人投降两万余人,有两万多人死伤在乱军之中。

  王跃以后要面对草原上的霸主蒙古,保卫我也中原的百姓,当然要保证自己不能腹背受敌了。

  同时,他也可以抓捕一些壮丁前来当仆从军,来减小境内士兵的压力。

  于是,王跃趁着击败这5万高丽士兵的时机,让丐帮的弟兄们,伪装成高丽的溃兵,而他自己则带着三万大军,跨过了鸭绿江,同时要求后续援军,尽快赶过来。

  高丽这边根本就没有防备,因为前两天传的消息还是大军顺利的打到辽阳府,高丽的百姓都以为要开疆拓土了,消息还比较振奋的。

  结果在接到溃兵的消息的时候,他们一点儿都没有防备,还把这些人放了进来,询问前方到底怎么回事。

  等他们在得知前方战败之后,高丽边军的守将这才向王城传递消息,然后开始加紧防备,只不过这个速度很难。

  结果王跃却趁着这个机会,带着大军兵临城下,和丐帮的内应里应外合,一举拿下了宁州。

  然后王跃非常干脆的在宁州实施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方法,把达官贵族直接抄家灭族,然后把他们的土地送给普通百姓,然后再从普通百姓之中抓壮丁,组成新的队伍,向着西京而去。

  这些被抓壮丁的朝鲜百姓,都知道自己家里分了土地,而他们手里也算是染上了达官贵族的血液,他们在高丽已经没有了退路,只能跟着王跃一条道走到黑了。

  所以,在进攻高丽西京的时候,这些朝鲜壮丁比王跃带领的大军还凶悍,在王跃安排丐帮弟子炸开城门之后,他们不顾城上的漫天箭雨,竟然直接冲进了城里和守军肉搏。

  高丽已经很多年没有战事了,他们先是被那个闷雷一样的巨响给震惊,然后又被这种凶悍的打法给吓住了。

  守军看形势不对,赶紧投降,王跃趁机也就占领了西京,依旧继续使用相同的手法,继续扩大仆从军规模。

  等大军离开西京,继续向东到达西海道的黄州的时候,王跃手里的高丽仆从军,都已经高达五万了。

第756章 江东杰瑞!

  高丽青壮拿着简单的武器,冲锋在最前面,让守城的将士,一时间犹豫着要不要下手。

  两杨大军一鼓作气,席卷了西海道的三座城池,大军先锋都已经来到了开京城下。

  西海道的人口众多,王跃依旧是打土豪分田地,三座大城的达官贵人的土地被分下去之后,王跃竟然又得到了5万壮丁。

  这10万朝鲜壮丁虽然装备很一般,但战斗力却非常的强大,因为他们现在比王跃更渴望推翻现在的高丽王的统治。

  因为他们心里都明白,一旦王跃失败了,那他们的土地不仅会被拿回去,他们的人头也会被送去给达官贵人做夜壶。

  而面对十几万大军的围城,高丽王王皞立刻就慌了。

  其实主要是王跃进军太快了,快的他都没有反应过来,甚至都没来得及撤退。

  现在整个皇室都在京城里面,他们好像除了逃命根本就没什么办法。

  鸿福作为王跃挑选出来的朝鲜仆从军的将领,他自己心里的野心也在慢慢生长,所以,他非常渴望杀了高丽王。

  因为他心里明白,他在这些普通军之间声望最高,只要能够灭了高丽,他就能成为新的高丽王。

  于是,洪福出面假模假样的要劝降高丽王王皞,在他看来高丽王肯定不会同意的。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王皞这会儿已经被吓坏了,再加上前面他得到的消息,就是说所有抵抗的城池,都被屠城了。

  是的,在高丽王王皞眼里,是王跃下令屠杀了占领城池里的达官贵人和富户,他所做的一切就相当于是屠城了。

  王皞担心王跃继续对京城屠城,担心高丽皇族全部被屠杀,就准备忍气吞声,非常干脆的选择了投降。

  高丽王王皞看来,中原的王朝对他们的统治向来都是选择扶持,毕竟像他们这个穷山恶水中原王朝是看不上的。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王跃和其他的中原王朝的统帅不太一样。

  王跃拿下了开京之后,立刻就让高丽王王皞下令整个高丽投降,同时派遣兵马接管高丽水师。

  在接管了一切军事力量之后,王跃就开始了新一波的打土豪分田地,而因为这是主动投降的,他果真没有杀这些达官贵族和富户。

  只不过王跃依旧剥夺了他们的财产和财产,只给他们留了一些能够满足温饱的食物和钱财,就逼迫他们迁徙到上京城去。

  而同时,王跃从他所占领的河北之地,大规模迁徙百姓来到高丽,分给他们土地,让他们在这里耕种。

  做完这些之后,王跃觉得还不够,又把高丽的百姓全部带到了上京附近,这才给他们分配土地,然后依旧是每家每户都要抽一个壮丁,配合上投降的高丽军队,都参与到对蒙古的征战。

  ……

  蒙古一直坚持着各方面对燕国的压迫,时不时的就会派遣兵马过来攻打一下燕国。

  只不过蒙古攻打的方式和王跃的办法简直是如出一辙,他们也不是使用蒙古自己的人,而是压着新征服的土地的青壮,前来进行一波又一波的硬攻,一直等到把对方打残了,自己人才会上。

  而王跃这边派上的也是高丽来的青壮,两波都是用的是消耗品,没有一个将领会心疼。

  正因为这样,战场打的也是非常的惨烈,几乎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死人。

  如果是一般的主帅,打到这个时候心态早就崩了,可是王跃意志非常坚定,而他派遣的这些高丽仆从军心里明白,如果被攻破城池,他们的命也是死,所以,大兴安岭沿线所有的军镇,被蒙古连续攻打了两年多,却依旧没有被攻破。

  而这两三年里,王跃让洪七公通过丐帮,从南宋那边迁徙了上百万的百姓,替换掉了高丽原本的百万百姓,现在那里高丽人和汉人的比例已经达到了一比一。

  儿子被迁徙走的百万百姓之中,足足有二十万的轻壮,全都死在了和蒙古的作战之中。

  有高丽人帮忙出力,燕国经理也算是休养生息了两年,兵力也进一步扩充了一些,也算是彻底的站稳了脚跟。

  蒙古看到燕国是一个难以啃下的硬骨头,就准备调整方向,想要先对西夏动手。

  他们觉得等到攻破了西夏,从另外一个方向再次向着燕国进军,牺牲肯定会比现在小一些。

  而且,宋国本来就和蒙古是盟友,两个国家同时夹击西夏,西夏灭国是早晚的事情。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王跃却加紧着通过丐帮转移人口,不断的充实着境内的百姓人数。

  同时,王跃没有战事的时候,利用高丽的仆从军,开始加高加厚各地的关键要塞,为下一次的作战做准备。

  ……

  西夏方面,在吸收了金国大量的主力军之后,扩大了很大的版图,实力进一步的加强。

  蒙古人想要攻破西夏的长城防线,也是非常困难的,双方交战了几次,谁也没有获得好处。

  蒙古虽然东征和南下都不是特别的顺利,但是他们在西征的路上,却异常的通顺。

  先是西域的大小国家,一个个都被蒙古给灭了,然后蒙古人轻易的就占领了中亚。

  然后又把中亚的青壮往东边运了过来,只不过他们这一次的目标不是王跃的燕国,而是西夏。

  西夏的精锐兵马就在和那些仆从军的交战中不断的减少,西夏国也慢慢的变得摇摇欲坠了。

  王跃没有支援西夏的意思,更没有和西夏联盟,他还趁着西夏大军帮忙拖延,默默的积攒着自己的军力和军械。

  倒不是说王跃不愿意团结一切势力对抗蒙古,实在是因为有很多进口的将领,对燕国来说其实就是战犯。

  西夏在谈判的过程中不愿意把这些战犯送过来,所以双方的协议根本就没有达成。

  西夏当然不可能为了合作,就放弃那些将领,否则的话,金国投降到西夏的兵马立刻就会分崩离析。

  王跃也就这么看着西夏和蒙古作战,然后丐帮的帮助下,不断积攒的实力,但他却没有做丐帮帮主。

  不过,王跃却在自己的境内做到了人人有田种,百姓的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原来生活在燕国的丐帮弟子,也纷纷变成了有田产的人。

  而一些要坚持走丐帮路线的丐帮弟子和长老们却选择了离开了燕国,回到了宋庭。

  至此丐帮一分为二,一部分跟随王跃,成了立业派,也叫作定居派。

  另外一部分跟着郭靖黄蓉去了南边,在南宋成立了丐帮漂泊派。

  不过因为彼此间情谊比较深厚的原因,所以漂泊派得到了立业派的无偿援助,让他们在漂泊乞讨的过程中,不至于真正的饿死。

  而王跃成了丐帮立业派的掌门,所以洪七公也把他的降龙十八掌以及打狗棒法教给了王跃。

  而漂泊派的帮主之位是黄蓉,他们一开始的时候想把总部安排在杭州,但最后宋国朝廷出于忌讳,也就把他们安排到了襄阳。

  襄阳属于军镇,宋庭把他们安排在这里,不怕他们闹出什么蛾子。

  而丐帮漂泊派也能在这里扩大自己的影响,因为前方和西夏的战士每况愈集很多百姓漂泊而来,就沦为了乞丐,加入了丐帮。

  当然漂泊派和立业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在漂泊的过程中有一部分乞丐会慢慢的厌倦了漂泊,或者是已经成家的他们就会前往燕国。

  而也有极少数的立业派,静极思动也就转而去体验了一下漂泊,也就去了南方漂泊。

  但总体上的情况,因为战乱的原因,两个派系的人数都急剧增多,但人数最多的依旧是漂泊派。

  毕竟大量的人口都在宋庭,而燕国的人数只不过是宋庭人数的两成不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