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神爱世人,魔只爱神
每一场学术讨论都充满了激烈的争论和深刻的分歧,每一篇论文、一种科学解释提出的背后都隐藏着意识形态的较量。
而爱因斯坦,这位堪称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巨匠,则恰巧处在这两派之间,是一位摇摆不定的中立派。
对于爱因斯坦来说,科学的独立性和自由性至关重要,他不愿意让科学成为政治工具,他希望科学能够超越政治,成为一种纯粹的探索真理的活动。正因为如此,他在两派之间左右徘徊,既不愿轻易站队,也不愿受到外界的过多干涉。
可惜,在阶级[aun:,”辘伊n社会没有超越阶级的东西,科学也不例外。
常言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却有阶级之分,科学从创立、发展到应用无不在阶级社会之下,便也有了阶级。
这也是丁仪对爱因斯坦显得态度冷淡的缘由。
他认为,爱因斯坦看似是中立,想要寻找着一条既能保持科学纯洁性,又不被卷入政治漩涡的道路,可是在这个两种科学互相厮杀、要确立最终胜者的时代,中立其实就是在支持弱势的一方,在支持资产阶级的科学。
他还认为,爱因斯坦不懂阶级理论,所以甚至都不会一道简单的算数题。
他说:“人类的科学发展必须建立在全世界无产阶级普遍解放的基础上,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算数问题。现在的资产阶级的科学,是被全球几万个、几十万个精英科学家掌握的科学,是精英的科学,是垄断的科学。
而若全球的无产阶级有朝一日得到解放,数十亿无产阶级便都能有充足时间来学习科学的前沿理论,他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不同的科学领域,成为科学家。
是拥有几十万个科学家的资产阶级人类科学发展更快,还是拥有几十亿科学家的无产阶级人类科学发展得更快,这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都能算明白的算术题。”
他认为人类必然走向星辰大海,而资产阶级国家,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垄断、逐利等限制生产力发展的性质,无法带领人类文明走出太阳系。
这个任务只能由无产阶级国家来实现,一个统一的人类无产阶级政权来实现。
于是,就在爱因斯坦在魔都访问的同时,作为一名无产阶级科学家的丁仪也在筹备着一场学术上的“擂台”
他深知,要想在科学界树立起无产阶级的旗帜,必须通过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来争夺话语权。
他需要发表一些科学成果,扩大自己在科学领域的影响力,甚至和爱因斯坦争夺科学巨头的位置。
很快,他便发表了两篇论文,一篇名为论量子力学的相对论性,提出了描述电子行为的量子力学方程,预言了正电子的存在。
雨hn:捌“杌潞6散4“似另外一篇论文名为关于量子电动力学,其中描述了电子、正电子和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两篇论文的发表,标志着量子电动力学这门学科的诞生,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微观粒子世界的理解!
整个世界的科学界都震动了!
许多人惊呼,丁仪,竟能以一己之力建立一个学科,真可谓恐怖如斯!
第191章网罗天下科学家的阳谋
在丁仪的研究引发全球轰动后,苏炎政府迅速抓住机会,在魔都举办了一系列高规格的学术会议。会议邀请了本就尚在魔都的爱因斯坦,还有玻尔、薛定谔等量子学派的宗师级人物。
面对当今世界最具智慧和声望的科学家们的挑战,丁仪在讲台上冷静自若,毫不慌张。
他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终极的宇宙大统一理论!现在的成果,也仅仅只是他通往那个目标的道路上的一个小小的里程碑而已。
很快,会议讨论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爱因斯坦和玻尔等人果断地指出了丁仪的量子电动力学中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
这也是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提出后,物理学界长期以来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相对论与量子力学在处理某些物理问题上存在着非常大的冲突。
这个冲突到了量子电动力学创立后依旧没有解决,在用量子电动力学的计算任何物理过程时,用微扰论最低阶近似计算的结果和实验是近似符合的,但进一步计算高阶修正时却都得到无穷大的结果,无穷大结果显然是不符合现实物理规律的,这是不可接受的。
爱因斯坦严肃地看向丁仪,他的质问带着对理论物理学深深的关注:“丁教授,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还是说,量子电动力学依旧无法解决这个困扰整个物理学界多年的难题?”
面对这种尖锐的发问,丁仪微微一笑,他从容地拿起粉笔,站在黑板前,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单词重整化。
在一百1年后,任何0一个经8过正规高等教育的物理学本科生都能熟练处理重整化的问题,因为处理这个问题所需的数学工具早就在这一百年间被发明且完善了,他们只需要站在那些巨人的肩膀上,依葫芦画瓢,多练习几遍就够了。
不过,在1922年,在这个物理学基础理论仍处于艰难探索的时代,这种思路无疑是石破天惊的!
丁仪神情专注,他并不急于解释,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迅速划过,仿佛是一个在绘制精密机械图纸的工匠,每一个公式、每一个符号都精准地落在应有的位置,逐渐编织成一幅美妙绝伦的数学画卷。
会场内的科学家们屏息凝视,没有一个人发出声音,甚至连呼吸声都变得轻微。他们的目光紧紧锁定在那些迅速展开的公式上,试图理解丁仪的思路和推导过程。
玻尔的眉头微微皱起,似乎正在全神贯注地消化这些复杂的数学内容。薛定谔则时而瞪大眼睛,时而低头沉思,仿佛在某些关键点上突然有所领悟。狄拉克则在座位上微微前倾,正襟危坐一般地严肃思考,仿佛在思考丁仪的每一步推导是否合理,试图找到逻辑中的任何一丝瑕疵。
至于爱因斯坦,他的眼中闪烁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神采,那是一种只有在面对极度复杂且深具魅力的理论时,才会从这位物理巨匠的眼中流露出来的光芒,就像是在看到了世界上最有魅力的炫舞女郎。
“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难题,不过,我可以给出一种有限的解决方法。”
丁仪在黑板上继续写着,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发出轻微的沙沙声,他的思维似乎早已在这些公式与理论的迷宫中找到了一条通往真理的道路。
每一个符号的落笔都带着他独特的逻辑与见解,仿佛在为物理学的迷雾开辟出一条光明大道。
他一边写一边解释道:“我们可以把所有这些发散的量都归结为少数几个物理参量的发散。
若是这样去做,重新调整这几个参量,使它们取实验要求的数值,对其他的物理量仍可用现有的理论计算,再用重整化的耦合常数进行微扰展开就可以得到有限的结果。”
他所提到的“葺Q:%%微扰理论”,早在牛顿力学的时代就已经有所应用,比如来计算太阳系中复杂的行星运动。
到了量子力学中,这个工具被专门用来处理薛定谔方程。而狄拉克方程是结合薛定谔方程与相对论原理后的经典理论。
然而,此刻,在场的狄拉克和薛定谔都尚未提出他们未来闻名于世的核心理论,他们仍在摸索、思考,寻找那些隐藏在自然界深处的规律。
于是,就在丁仪阐述的过程中,薛定谔和狄拉克两人盯着黑板上那些逐渐成型的公式,心中充满了深深的认同感。
“天啊,他的思路和我的设想居然如此相似!!”
第192章眼前有路踏不得,统一天尊在上头!
“苏炎,真是一个神奇的国家!居然能够诞生出这样的科学家!”有人感叹道。
丁仪,此前可谓名不见经传,他的名声仅在苏维埃科学界小范围的流传。
但今天之后,这个名字将被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与那些曾经改变世界的科学巨人们并肩,光辉如大日,照耀万古人类史。
会场中许多的科学家们同样无法抑制内心的震撼,这种震撼更是在进一步化为对理论巨人的敬佩。
一个年轻的物理学宗师级人物忍不住轻声低语:“不敢相信,我们正亲眼目睹一场划时代的理论突破!正见证着一个崭新的物理学分支的诞生!”
事实上,与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提出相比,丁仪的研究并非那种从0到1的开创性突破,而是在1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将理论发展。
然而,这种发展却相当于把整个物理学界的未来三四十年的成果精华都浓缩进来!
这就好像是一座物理学百米大厦的地基刚刚打好,无数科学家摩拳擦掌,已经准备好在这片新的物理学大厦上大展身手大干一场,可他们却突然发现,丁仪居然早已独自将这座大厦建到了百层之高!
有人兴奋得难以自抑,既然已经有人已经建好了这样一座物理学大厦,他们便只需站在这大厦上方,朝那未知的真理领域望去,便能看得更高,望的更远!
有人却在这瞬间感到了深深的绝望,多年努力的方向被被彻底超越,曾经自信满满的研究成果突然显得微不足道,耗费无数光阴的心血一瞬间化作了无谓的泡影,荣誉、理想全都在一瞬成为灰烬。
“为什么,为什么!”有人低声喃喃自语,状若崩溃。
“为什么出现丁仪,会什么他会生在这个时代!”
会场的一切被站在后排的埃德加凌忆尽收眼底。
埃德加是全球著名的记者,曾经写下了红星照耀苏俄红星照耀苏炎两本著作,成功打破了许多人对苏维埃政权的偏见和误解。
这次,他受邀而来,为这场奠定苏炎在全球科学界话语权的学术讲座撰写报道。
他将会场内每一个细微的情绪变化尽收眼底,当他捕捉到一些科学家绝望的喃喃自语时,眼神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他迅速意识到,今天的讲座并非是普通的学术讨论。
丁仪固然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科学家,但他同样是一名政治家,在这个时代,科学与政治从未真正分离,科政不分家。
由他作为主角的这场学术讲座,绝非只有科学上的意义,更有某种政治上的深刻蕴意。
诚然,丁仪个人在科学上的成就不能直接代表整个苏炎的科学成就。
但是,在宣传上却可以将二者等同,有人若想要去深究也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毕竟,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人才又怎么能成为人才呢。
通过这次学术讲座,丁仪或许会成为全球科学界,那些无产阶级科学家的领导者,带领他们与资产阶级科学界之分庭抗礼。
故而,今天的这一幕必然成为科学史的分水岭,科学家的绝望感叹则是对这场学术巨变的最佳诠释。
埃德加低头快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下在场科学家说出的一些关键字词,心中默默构思着如何用最简洁有力的文字来捕捉这场学术盛会的核心与冲击力。
“嗯嗯,这句话不错,可以化用一下,直接用在新闻中。”
他一边低声自语,一边在脑海中酝酿着新闻稿件。
“标题就这样取
眼前有路踏不得,丁仪早已在前头!”
两苏联盟共同建造的一所绝密研究所内。
慕鸢,作为军事委员会的领导者,正在视察404所,听取负责人对科研进度的汇报。
404研究所的前任所长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丁仪,研究的主要方向是核武器。
“慕元帅,现在制约我们研究进度的不是理论问题,丁部长在任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理论模型,只是,我们缺乏铀矿石,缺乏足够坚硬的钢铁来制造离心机,也缺乏足够的电力来将铀-235的浓度提纯至85%以上。”
现任所长拿着一个似是早已翻阅了无数遍的文件夹,报告的声音带着一丝无奈。
所长朝着慕鸢报告道。
慕鸢微微点头,表示了解。
她缓缓开口道:“核武器的研究要尽快,这是一种超越了寻常战争模式的超级威慑武器。目前,各个帝国主义正在准备对苏炎发动战争,妄图重现八国联军时代的胜利。
我们有必胜的信心!但是,若能用凭借一个武器便制止战争,减少被帝国主义驱使成为兵士的无产阶级民众的伤亡,那是非常有价值的。”
慕鸢的话听起来似乎带着一丝圣母般的情怀,居然还考虑了身为侵略者的士兵的伤亡。
不过,这不是出于人道主义,不是圣母心泛滥,而是出于对阶级斗争的深刻理解。
大多数的士兵从来都不想在战场上为了后方的老爷们拼命,只是他们别无选择,被枪炮和督察逼着上了前线。
不能把一个国家的士兵群体都看做是一个整体,在被强征为士兵前,他们的身份或许也是工人、农民。
他们同样是可以争取的目标。
苏维埃俄国士兵的倒戈,还有世界大战后各个帝国主义国家士兵的起义都说明了这一点。
所以,用核武器进行战略威慑,制止战争,减少各个国家无产阶级的伤亡。
同时,支援各个国家无产阶级政党,让他们争取到本国无产阶级的力量,在本国发动革命。
那么,在战争中减少的无数伤亡,都会成为革命的力量。
帝国主义生产的每一颗子弹,最终都会打向他们自己。
不过,这只是一个理想的设想,一个较为乐观的未来。
究竟会如何,还是要看实际的情况。
需要各个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去努力实现。
第193章人类史DLC长城守望!
在两个苏维埃政权在科学界朝着资本主义进攻的时候,在苏炎北方的鸭绿江对面,日本帝国主义正在酝酿着一吹起一阵妖风。
此前,日国早已将大炎富饶的东北地区视为自己的囊中之物。
辽阔富饶的黑土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地理上的战略要地这一切都让他们垂涎欲滴。
只是在地图上看到那片逐渐被他们蚕食掌控的土地,他们便仿佛看到了帝国版图进一步扩展的希望,看到了伟大复兴日帝梦在一夕之间实现。
至于大炎的意见,从来没有被他们放在心上,而那片广袤土地上的大炎人,在他们眼中也不过是即将到手的战利品,是无数待宰的猪猡。
然而,苏炎的横空出世打乱了他们的计划。
苏炎最精锐的炎一军团从苏俄方向强势进攻,迅猛推进,如同一把利刃,直接切断了他们的扩张之路。
日国在东北的军事力量有限,驻扎的军队不过数万人,面对这股与大炎军阀天差地别的强大力量,他们的防线逐渐崩溃。
迫于形势,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撤出东北,将这片他们视为囊中之物的土地拱手让出。
可是,这口气大日帝国怎么可能咽得下?他们的野心从未熄灭,那颗贪婪的心在撤退的每一步中都燃烧得更加炽烈。
时局变幻,世界上最强大的几个帝国主义国家感受到了苏维埃政权的威胁,尤其是这个政权在亚洲再次获得了伟大的胜利,激励着革命火种在全世界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蔓延,这更让他们深感不安。
他们已经在筹谋着出动军队,试图将这个新生政权扼杀在摇篮中。
打不过苏俄,还打不过你弱小的苏炎?
日国也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他们回想起曾经与八国联军共同瓜分大炎的时代,那段历史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们在这片富饶的大陆上掠夺了无数财富,也逐渐滋生了更大的野心。
他们梦想着将整个东亚,甚至更广大的区域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成为与西方列强比肩的帝国。
而今,苏炎的崛起又一次让他们嗅到了机遇的气息。
他们暗暗谋划,乘着这股反苏的潮流,再次随同那些大帝国主义国家,参与进入瓜分苏炎的盛宴,或许,在这次瓜分中,他们将可以吃得盆满钵满,最终甚至能与那些大帝国主义国家并肩!在这片充满诱惑的土地上重新书写他们的历史。
于是,在那些不为人知的暗夜中,在那些隐秘的会议室里,日本军官们、政客们围绕着巨大的东亚地图,目光如炬,冷冷地注视着苏炎的边境线。
指挥部内,墙上挂着的大幅手绘军事地形图几乎占据了整个房间的一面,线条和标注密密麻麻,交错的地形轮廓清晰地勾勒出苏炎与日本占领区的分界线。
灯光映照下,这些线条仿佛在隐隐颤动,像是一条阴暗的毒蛇,静静地潜伏在土地之上,等待着发起致命的袭击。
军官们低声交谈,语调压抑,手指时不时地在地图上某个位置停顿,指点、划圈,像是猎人般仔细地研究着猎物的每一个可能的动向,仿佛眼前这片疆域已经成为了他们掌中之物,只需轻轻一咬,便能将之撕裂,吞下。
这天,日国政府以正式的外交辞令向苏炎发出一则声明,声称他们有一个师团的指挥官在鸭绿江边境神秘失踪,需要派遣士兵跨越边界线进行搜寻。
上一篇:与手游后宫的星海帝国
下一篇:魔女,火球与蒸汽邪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