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日不落 第113章

作者:风兮破地

  伊藤博文整理了一下衣服,然后对秋山真之说道:“我们先开会吧。”

  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日本需要的技术类别,包括军事和民用两个方面的,需要先列出一个目录,然后提交给中国方面。这两年日本从中国得到了很多技术转让,还是免费的,加上得到了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很大程度上平息了日本国内的不安和不满情绪。经济好转后,人民对新政府和伊藤首相的拥护越发的真心实意。

  但是还不够,日本需要更多。

  除了技术转让的事情外,还有大正天皇和明治太上皇访问中国的事情。天皇在以前是不会出去进行访问的,以前天皇都是傀儡——其实现在也是——幕府的将军们是不会把天皇放出去给自己找不自在的。

  但是,现在已经是新时代了。在新的时代,让天皇出访中国,应该没问题.........吧?

  第四百二十二章 望尘莫及

  大正维新比明治维新向前夺走了几步,但是依旧没有彻底解决问题。天皇还是名义上的日本统治者,是神道教的最高领袖。日本政府的合法性是来源于天皇,还是来源于人民?这个问题没人提出来,自然也就没有得到解决。

  击败了法国,伊藤博文的威望大涨,但是从理论上来说,还是有被翻盘的可能。要是有野心家控制了大正天皇,然后宣布伊藤为朝敌.........

  不过伊藤博文对自己,对日本人民党还是很有信心的,就算真的有人挟持了天皇,最多也就是再来一次内战。有着人民的支持,日本人民党不可能输。要是真的快输了,他肯定是要叫外援的。

  在经过一番不是太激烈的讨论后,与会众人同意了天皇和太皇上出访中国的事情。时间定在九月下旬,大正天皇和明治太上皇可以去参加中国的开国大典。人民政府已经宣布了,将会在今年的十月一号举行开国大典。

  天皇出访中国的事情讨论完后,议题来到了最后一个——“解放菲律宾”。菲律宾也是亚洲国家,现在却遭受了美国人的奴役,日本政府有义务去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日本海军打不过大英皇家海军,难道还打不过美国海军?至于美国陆军,那当然是交给老大哥中国来对付了。摧毁了法国远东舰队后,日本政府又重新恢复了信心,中日联手,能对付除了英国之外的任何国家,哪怕是法国那样的列强也一样!要是老大哥不愿意动手,陆地上的事情也可以让日本人来做。

  伊藤博文认为,有必要将菲律宾也拉入到《东亚安全体条约》中来,“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首相大人表情严肃地说道:“为亚洲人民谋取独立自主是日本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

  “.........”

  为什么人

  家能当了好几次首相?为什么人家能左右横跳,在政坛上纵横不倒?看这说话的水平就知道了。

  如果能向外扩张.......咳,能帮助菲律宾人民争取到独立自主当然是很好,问题是能不能做得到?以中国的陆军和日本的海军,只对付美国一家,肯定是可以做到的。但是,美国就不会找帮手吗?好像还真找不到。要是能将美国的爪子拍回北美去,英国人应该是会乐见其成的。法国人........法国人就不用考虑了,德国估计不会为美国出头,真正的难点反而在中国那边。

  中央人民政府已经明确表示人民军是一支防御性的军队,人民政府的存在是为中国人民服务,是为了让中国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在收回了中国的固有领土后,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而且中国跟美国的关系很密切,双方有大量的经济往来,美国现在夜袭群:六玖④九,叁⑥壹三伍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会不会同意日本政府的新计划?这很不好说。听说林主席甚至不想解放整个越南,还准备把西贡给法国人留着,中国的政策正在转向于保守。

  “国家的财政不能支持一场新的战争了。”

  高桥是清跟其他人一样,是第一次听伊藤博文说要去解放菲律宾人民的事情,他提醒道:“我们还欠着16亿日元的外债!如果要对菲律宾下手.......”

  “是解放!高桥大人,请注意你的用词!”

  “好吧,是解放。如果要解放菲律宾,我们就需要建造更多的新式战舰,在目前的财政状况下,我们没办法做到这样的事情!船台上的那条无畏舰都快没钱修了!”

  “等拿到法国政府的赔款,我们就有钱了!”

  “难道不应该是先用来支付债务吗?”

  总的来说,大家不反对去帮助菲律宾人获得独立自主,但没钱是最大的问题。不管是哪个国家,都面临着缺钱的问题。英印政府一直在财政崩溃的边缘上打转,日本政府也是一样,打了败仗后,债务达到了惊人的20亿日元,差不多是日本七年的财政收入,这么庞大的一笔债务压得日本政府喘不过气来,直接导致了大正维新。伊藤博文为什么要从右边跳到左边,实在是因为以前那套玩不转了。

  现在日本政府是能够继续运转下去了,但是以前的债务还在,高桥是清拆东墙补西墙,勉强维持了经济的良性循环。他现在就想着用上十年的时间把债务还清了。日本最大的债主是英国,政府高层很多人有心想学中国那样赖账,但是他们不敢.........

  听到伊藤首相想要解放菲律宾,还想要多造几条无畏舰,甚至于要搞超无畏,高桥是清的头都大了。欠了那么多钱,每年光是利息就要好多,还大建?前面的明治政府就是这么翻车了的。还有,超无畏战列舰真的能造出来吗?日本的第一条无畏舰还没下水呢。河内级无畏舰上用的很多技术来自于中国的转让,那几门305mm口径的主炮则是从德国订购的,价格非常昂贵。连德国人自己都不是太用得起305mm口径舰炮,卖给日本人的价格要翻个几倍,日本政府就更用不起了。

  战列舰主炮的炮管是消耗品,随着口径的增大,炮管的寿命在不断减少。10英寸的炮管还能打个四五百发,12英寸的炮管就只能打三百来发了。发射药增多,膛线会更容易被磨平。日本现在没办法制造305mm口径的舰炮,只能全部采用进口,除了无畏舰上的12根大管子外,还需要准备一些炮管作为备用。光是为了买备用的12英寸炮管,就花了几百万日圆。伊藤首相居然还想上使用15英寸大炮的超无畏?

  高桥是清觉得,就算是把他卖了,也弄不到那么多钱。再说,就算有钱也买不到15英寸的舰炮,现在连英国人都造不出来15英寸的战列舰主炮。

  “不是说现在就要去解放菲律宾,”伊藤博文解释道:“我们可以先做这样的宣传,到底要不要动手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另外,解放亚洲是日本的责任,更是中国的责任。作为一个有责任的大国,中国有必要站出来为亚洲人说话!”

  “.........”

  “.........”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得首相大人就是首相大人,大家是望尘莫及。

  第四百二十三章 摩洛哥危机

  有英国和美国调停,东亚安全体和法国之间很快就实现了停火,双方都不想继续打下去,自然很容易就达成了和平协议。法国政府没办法在陆地上击败人民军,法国海军也打不过日本海军,那还能怎么办?中国人愿意把西贡留给法国,算是给了法国留了一块遮羞布。要是法国政府不同意议和,那就将要完全失去印度支那了。

  中国方面其实是不想打仗的,从庚子年

  开始年年打仗,打了这么久,该歇一歇了。人民军没办法杀到欧洲去,就算是在东南亚打败了法国又怎么样呢?对法国来说,远远称不上是伤筋动骨。中国的远程力量投送能力几乎为零,别说是达成“解放军在巴黎”的成就,就连非洲都去不了。

  既然双方谁都没办法彻底打败对方,那就议和吧。去年中法之间签订的《河内条约》已经作废,这次的《西贡条约》重新划定了双方的分界线,大致上是中国和法国平分了越南。此外,为了赎回被俘的三万法军将士和那些被缴获了的舰船,法国方面给出了8亿法郎的战争赔款。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金融帝国,法郎这些年飞速的贬值,但8亿法郎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法国只需要支付这笔钱中的一半,也就是4亿法郎,主要是付给日本,东亚联盟中的其的几个国家,像是蒙古、朝鲜、琉球和西伯利亚大公国因为没有实际参与战争,只能得到象征意义的几十上百万法郎。需要付给中国的4亿法郎只是在账面上转一圈,实际上以法国的各种机器,以及殖民地的粮食和各种初级产品进行支付。

  法国人之所以这么痛快的就答应了给钱,一方面是因为法军在战场上败的太惨了,自从拿破仑皇帝退位之后,法军在战场上的表现就一直不太好。法国人在普法战争中输掉了底裤,跟刘永福冯子材等人打仗的时候也是各种拉胯,现在他们在陆地上再次被打败,好像也没什么值得奇怪的。倒是法国远东舰队的覆灭,出乎了很多人的预料;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摩洛哥危机爆发了。

  摩洛哥地处非洲西北部,北扼直布罗陀海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早在1902年的时候,法国就与西班牙缔结了瓜分摩洛哥的秘密条约。同年,法国和意大利签订条约,规定不妨碍各自在摩洛哥和利比亚的计划。到了1904年,法国又和英达成了秘密交易:法国承认埃及完全属于英国,英国则承认摩洛哥属于法国。德国反对这笔交易,认为摩洛哥不应为法国所有。当年5月,法国以控制摩洛哥重要港口的关税、聘用法国军事教官和开矿筑路为条件,向摩洛哥提供巨额贷款,促使其实施“改革计划”,这与德国发生矛盾。

  英法和意大利将非洲当成了砧板上的肉,各自吃的不亦乐乎,德国人却只能在边上看着,自然会心生不满。德国首相俾斯麦曾经公开声称,“要用德国的剑为德国取得土地”,现任首相也曾经发表过讲话,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法国想要将摩洛哥变成法国的保护国,相当于是把公车变成了私车,以后就只有法国一家用了。对于这样的行为,德皇威廉二世在今年公开表示反对,声称摩洛哥苏丹是“独立君主”,外国在摩洛哥“地位绝对平等”。这让法国跟德国之间的关系迅速变得紧张起来。等到法军在远东大败亏输,德国的动作变得越发大胆,陈兵德法边界,似乎是有趁机对法国开战的意图。

  英国和刚刚平定了国内革命的俄国立刻表示了对法国的支持,三大列强联合了起来,对德国进行施压,这使得德国极为恼怒。德国旨在威胁和打击法国,而得到英国和俄国支持的法国并不是待宰的羔羊。尽管德国陈兵边境,杀机必露,然而这却被法国顶了回去。或许,法国政府希望德国主动宣战也说不定,那样就能将英国和俄国都绑到法国的战车上。

  面对英法俄三国联盟,德国考虑再三,还是没敢真的向法国动手。德皇和他的大臣们的动作很大胆,但是谋划不足,没想到到法国居然还敢反抗,也没想到英国和俄国对法国的支持这么坚决。德皇威廉二世自信德国陆军能击败法国陆军,就像是在普法战争中一样,但是法国那边还有英国和俄国。德国海军打不过英国海军,俄国在远东战败后进行了军事改革,更新了武器装备,从法国借了很多钱发展军事工业,这些都让容克军官们非常忌惮。俄国的人口差不多是德国的三倍,能够动员出的陆军数量远超德国,要是被法俄夹击......德国还没有做好战争准备,胜算并不高。

  奥匈帝国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最坚定的盟友,但是奥地利的军队并不是很能打。如果奥地利的陆军真的向像德国陆军那么强大,德国和奥匈帝国之间大概也不能保持现在这种紧密的关系。

  因为摩洛哥危机的刺激,德国元帅、总参谋长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提出了一套作战方法。其主要目标为在未来的战争中,应付来自德国东西两面的两个敌国——俄国与法国(英法联军)的夹攻。

  “施里芬计划”基本内容是:将德国全部作战兵力分为对俄国的东线和对法国的西线。其中,西线部队79个师,东线部队则仅设 10个师夹

  杂一些地方部队。东西线兵力分配比例大致为1:8。西线又分为左右两翼,右翼部队为68个师,左翼部队11个师,比例又是1:8,左翼部队中一部分配在凡尔登中央地段,这里是巴黎的西北入口,(距巴黎仅仅135英里)也是法国对德防御体系的重心所在。其余则部署在长达240公里的的法德边境线上。西线中的右翼,是德国主力中的主力,也是德国赢得战争胜利的关键。

  按照“施里芬计划”,一旦战争打响,东线德军部队以其少数兵力与奥匈帝国军队遥相呼应,牵制俄军,目的在于将俄国限制于东普鲁士边境。于此同时,集结于西线的右翼以凡尔登地区为轴心向西南方向旋转,取道欧洲的中立国比利时,由比法边界进入法国,在穿越比利时平原、横扫法国沿海后从北、西、南三个方向包围巴黎,继而向东,从法军背后包抄其主力。而西线的左翼的任务,便是诱敌并抵御法军主力的攻击。

  施里芬计划是为了避开开战时直接进攻法国所遇到的四个坚固的堡垒。计划西线全部兵力72个师中,53个师都分配在迂回的右翼上,迂回必需假道荷兰,避开比利时的列日要塞和纳慕尔要塞,直接进入法国领土对巴黎进行攻击或者包围,之后在从法国的四个堡垒薄弱的后方进行攻击。整个右翼起到的作用是像一把大镰刀迅速地横扫法国。而左翼中10个师面对凡尔登,作为部署的枢纽,这个枢纽的部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避免在计划过程中左右翼间出现的空缺,特地用10个师部署填补在凡尔登这个枢纽空缺。而左翼以9个师的兵力部署在与法国的交界处,一边阻止法军的突入一边引诱法军深入德国领地,然后右翼的迂回部队从后包抄,将其歼灭在德国境内。

  这个计划看起来很好很强大,但是计划中充满了太多变数,真打起来到底好不好使谁也不知道。如果真的到了需要发动“施里芬计划”的时候,那就是把整个德国都拿到了赌桌上。

  为了获取更大的优势,德国积极地展开了外交活动。刚开始德国想拉拢俄国,重新组建三皇同盟,但是容克贵族们不肯割肉,加上英法的阻扰,俄国人拒绝了转投德国的建议。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外交官们在欧洲的地图上扒拉了半天,发现能拉拢的只剩下意大利这一个选项了。

  德皇威廉二世表示,还可以将中国拉进来。中国陆军打败过俄军,也打败过法军,而且中德之间还有军事合作,这是天然的盟友啊!

  第四百二十四章 思潮

  德国目前是中国第二大贸易对象、第一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非比寻常,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必须跟德国结成军事同盟。在给德皇威廉二世的回复中,林永昌声称中国是一个贫穷而落后的农业国,人民军是一支防御性的军队,旨在保护中国和周边地区的安全,人民政府是为中国人民服务的,无意于参与世界争霸。

  回复的电文很长,中心意思只有一个,中国可以和德国做生意,可以一起研究战列舰,但是不会和德国结盟。收到回复后,威廉二世倒也没有说什么从背后被捅了一刀之类的话。中俄开战的时候,德国并没有从西边对俄国发起进攻,中法在东南亚打起来后,德国也没有对法国宣战。在中国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并没有要求跟德国缔结军事盟约,现在中国已经从最危险的状况中走了出来,就更加不会跟德国结盟了。

  德国给了中国很多帮助,卖了很多机器设备给中国,还有三条步枪生产线和一个火炮工厂,但中国并不是白拿的,而是付出了相应的代价,用技术资料和黄金进行了支付,中国并不欠德国的。

  所以,林永昌拒绝得理直气壮。

  再次击败法国人后,人民政府重建了安南都护府,野战军主力暂时还没有全部撤回国内,需要留一部分军队在安南,以清缴当地的溃兵和盗匪,要等到当地的局势完全稳定下来后,野战军才会全部撤走。不过战争的确已经结束了,人民政府解除了军事管制,工作重心彻底转向了经济建设。

  从明年,也就是1906年开始,到1910年为止,姜维开始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计划委员会同时拿出最低和最佳两个方案供选择,两个方案内容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最佳方案比最低方案各项经济指标高出20%。经过反复考虑后,林永昌并没有采纳最佳方案,而是对两个计划进行了折中。中国现在面临的环境并不像是苏联那样危险,没必要大幅度压缩消费品,不需要采取那么激进的政策。

  即便是比最佳方案低了10%,但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看上去依旧显得很是夸张。看看设定的目标吧,文盲率要降低到10%以下,主要的工业指标中,钢铁产量要达到1050万吨,煤炭产量要达到1.6亿吨,发电量要

  达到100亿千瓦时........

  这个人类历史上首个五年计划的实施面临巨大的困难。英国和美国的媒体认为“中国的五年计划只不过是一个空想,就跟德国人的超无畏舰一样”。日本大正政府也认为中国人的目标制定的太过宏大了,不过就算只完成80%的目标,那也会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成就。

  “如果中国的五年计划成功了,那我们也要跟上。即便是砸锅卖铁,也一定不能落后!”

  伊藤首相依旧是很有气魄,他也想制定日本的五年计划,但是暂时还不行,日本还欠着一屁股的债务,而且海军还要建无畏舰,没有那么多钱用来进行建设。

  “难道不能先暂停无畏舰的建造吗?”

  高桥是清认为日本的财政状况比之前好了许多,但是,大正政府还可以做得更好的。他的建议得到了幸德秋水、黑岩周六和大觉屋师真等人的支持,可是遭到了更多人的反对。日本可以裁撤陆军师团,但是不能削弱海军,“八八舰队”可以不搞,每年也必须要造一条无畏舰才行。强大的海军是日本生存的保证。

  大正维新之后,日本政府内部的争论一直没有断过。除了“阿依努公国”和“八八计划”这些事情之外,中国的任何重大举动都会在日本内部引发讨论,以及争论。支棱起来的中国理所当然地是东亚的中心,日本、朝鲜和越南等亚洲国家注视着老大哥的一举一动,就在台湾边上的菲律宾也是。

  为了反抗西班牙人的殖民统治,菲律宾人建立了名为“卡蒂普南”的抵抗组织。他们的领袖博尼法西奥被阿奎纳多逮捕枪决后,这个有着数万民兵的组织陷入了分裂状态。随后美国人反手又干掉了阿奎纳多,成为了菲律宾的新主人。但是因为美国人在菲律宾的残暴统治,特别是萨马岛的大屠杀事件传开后,卡蒂普南又重新活跃起来,菲律宾人的反抗变得越发激烈。

  美军司令奥蒂斯因镇压不力被撤职,麦克阿瑟继任。为了镇压菲律宾人的反抗,美军采取了血腥屠杀的残酷政策,在“扫荡”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焚烧村庄枪杀战俘,把老百姓赶入“集中营”。1902年7月4日,美国驻菲总督阿瑟·麦克阿瑟宣布:美菲战争结束了。但是并没有,菲律宾人仍在继续战斗。

  中国在东南亚击败了法国,德国因此而大受鼓舞,在摩洛哥采取了非常激进的动作,差点引起了欧洲的大战。菲律宾人也同样受到了鼓舞,一批菲律宾人秘密前往太原,请求人民党出兵菲律宾,帮助他们赶走可恶的美国佬。

  林永昌对此很为难,按照“林永昌主义”,他不能拒绝这些菲律宾人。要是拒绝支持菲律宾人的独立自主,无论是对国内还是对日本和朝鲜等国家都说不过去。但是出于现实的考量,他又不能在明面上表示支持。现阶段,中国非常需要美国的资本、市场和各种机械设备。选择了资本主义,就是选择了十年一次的经济危机。同样的,搞出了“林永昌主义”,享受了因此而带来的好处,也就必须承担因此次而带来的麻烦。

  不光是有菲律宾人跑过来请求援助,还有文莱、缅甸等地的人过来寻求真理,他们苦于殖民者统治久矣,为了摆脱殖民统治,东南亚的人民想了很多办法,甚至还有向天主教靠拢,想要让教宗给他们主持公道的。但是那些手段都没用,不管他们是信天主教还是新教,帝国主义国家不会因此而大发善心的。如果他们没有反抗的力量,就永远得不到公平的对待。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老大哥又重新站起来了。之前中国和俄国日本在东北开战,虽然战绩彪炳,但东南亚的人只是听说,没有亲眼见过。人民军殴打法国人这一次,大家却都是看在眼里了的。为了获取老大哥的帮助,东南亚的很多人自发地学习起了《林永昌思想》、《林永昌主义》和《林永昌文选》等书籍。

  第四百二十五章 动荡

  对于菲律宾缅甸等地人民的援助请求,林永昌感到很为难,但也只是为难,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必须要先建成强大的中国,才能去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国家,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民。只要把道理讲明白了,那些人应该能明白的.........吧?要是不能明白那也没办法。

  能跑到中国来的,都是既有见识,又有行动力的,要是他们能留下来给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林永昌会很高兴。要是他们不愿意留下来,林大帅就会给他们几百条枪略表心意。中国不会反对殖民地的人民追求自主独立,但是在这个时间点上不会为了菲律宾去跟美国打仗。就算是真的要打,也不会先打菲律宾,而是直接一波拿下夏威夷,然后是中途岛,接着将夏威夷要塞化,然后才能从容地解放东南亚。

  所以,现在还是好好地修炼内功吧。至于菲

  律宾人,就先学习学习林永昌主义,要有先进的理论指导,才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嘛。

  新中国的开国大典定在十月一号,将会有盛大的阅兵仪式,有大游行,还会有十几台照相机拍下历史的瞬间。哪些人能站在城楼上,哪些人站在下面,这也是一个问题。位置不光是位置,还是身份的象征,是对过去功绩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期望。日本人经常说:在日本,移动一张椅子是要死人的,在中国其实也差不多。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有秩序的国家里面,也都差不多。

  国务院拟定了一份长长的名单,对人员的位置做了详细的安排,城楼上的位置就那么点,能够上去的人很少,大多是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勋,或是有着特别重大贡献的专家学者,其他的人,即便是有着非常高统战价值的党外人士也只能待在下面。如果不能做出特别大的贡献,不能在某个领域做出骄人的成绩,那么活出统战价值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至少,对普通人来说是不错的选择。

  但就在名单刚确定下来,逐个通知的时候,忽地有噩耗传来——西域都护府第一任大都护董福祥去世了。董福祥年纪大了,这几年一直生病,什么时候去世都是有可能的事情。人有生老病死,任谁都躲不过去。但董福祥并不是病死的,而是被西域的极端主义分子刺杀了。因为在西北推行世俗化和汉化的政策,董福祥得罪了不少人,然后就被极端组织刺杀了。同时,西北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叛乱,当地的绿教徒喊出了自治的口号。

  西北的绿教徒问题由来已久,非止一日,但是这几年来都没有什么动静,怎么突然就发动叛乱了?林永昌从【天朝日不落】系统上看到的是西北的叛乱度飞快地增加,到底是有外部势力挑唆,还是单纯因为内部矛盾而引起的,那就不得而知了。或许是有英国人在背后支持,英国佬以前就没少干这些事情。或许俄国人也参与了其中,沙俄内部的动荡已经平息了下来,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等一大批人被流放去了西伯利亚大公国,伟大的导师弗拉基米尔*伊利奇则是带着季诺维也夫等小伙伴跑路去了德国。沙俄现在腾出手来了,就又开始准备向外扩张,如果查出来是沙俄在背后搞事,那一点也不会令人感到惊讶。

  不管是英国还是俄国,亦或是单纯的内部矛盾激化,在事情爆发后,最重要的不是追究原因,而是将事态平息下去。西域的情况个非常复杂,民族、宗教、文化,加上跟英国和俄国的势力接壤,想要处理好那边的事情,必须要有一个强力的领导班子,不能说跑过去给人家大修洋葱寺,这不是治理地方的方法。但光是强硬还不行,还必须要有灵活的手腕。要是太强硬了,直接挑起了跟英国或是俄国之间的战争,那就不太好了。

  思来想去,人民政府里面适合接管西域都护府的人不多,就那么几个。到底要派谁过去,需要仔细地考虑。董福祥的养子董天纯没有足够的威望,也不够强硬,没办法压制西域那么复杂的情况,即便董天纯有足够的威望和能力,中央也不会让董天纯接任西域大都护,现在是共和时代了,不能再搞血脉继承那一套。要是让董天纯接了班,这不光是对国家不负责任,对董天纯本人也不是什么好事。当然,董天纯和董家的其他人可以在西域继续发挥作用,只是不能继续当一把手。

  但是很快,林永昌就不需要考虑了,李大眼主动请战,要去西域解决当地的问题。打赢了第二次越南战争后,李大眼被调回中央,在总参谋部中负责管理陆军幼年学校、预科学校、士官学校及各兵种学校。这个位置相当于日本陆军的训练总监,是陆军的三总长之一,可谓是位高权重。相比之下,西域都护府的大都护只是地方大员,虽然能军政一把抓,可没法跟李大眼现在的职务相提并论。

  “你真的想好了?”

  “想好了!”

  李大眼变得黝黑了许多,连续两次打败了法军后,他身上的气势变得越发凌厉,往那里一站,就像是一头择人欲噬的猛虎。“我还是喜欢带兵打仗,管学校的事情我可做不来。”

  “不会做难道你不会学?西域的事情很重要,但总参谋部的事情更重要。”

  李大眼笑道:“总参谋部的事情很多人都可以做,但不是我自吹,西域那边的事情,除了我之外,还有几个人能处理好?”

  林永昌知道,李大眼说的没错。总参谋部的事情虽然重要,但更多的是群策群力,要做的事情是细致繁琐的建设工作,而不是临阵决断的果敢。

  “既然你已经想好了,那我也不劝你了,相反还要给你加加担子。”

  “大哥你只管吩咐就是!”

  公共场合,李大眼都是称呼林永昌为林主席或是林总统,在私底下就随意了许多。

  第四百二十六

  章 上将

  李大眼曾经当了四年的河南王,把中原的豪杰们治理得服服帖帖,带兵横扫了南中国之后,又在越南跟法军打了两仗,他的战斗风格一如既往的简单粗暴而且高效,就是弹药的消耗实在是有点多。不过他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不管是打仗还是治理地方,都干的很好。

  “你也不要当西域都护了,既然你想打仗,那就干脆打大点!”

  李大眼立刻精神了,“能有多大?”

  “你想要有多大就有多大。但是,”林永昌哼哼了两声,说道:“别想着国内能给你多少支持,一切都要靠你自己。要是没有了武器弹药兵员,中央可不会免费给你补充。”

  “这怎么能行?”

  李大眼顿时就急了,他打仗是一把好手,但是没补给可不行。没粮食吃还能想办法,没有弹药的话,难道要让他用大刀片子和红缨枪去杀敌?作为从义和团时代走过来的将领,李大眼是“大炮兵主义”的坚定拥护者。

  “这怎么不行?你不喜欢搞建设,那就自己想办法解决武器装备的问题,求人不如求己嘛。”

  “.........”

  “给你封个万户,加太师衔,去中亚跟那些草原部族打仗去好了。只要不直接跟英国和俄国打起来,随便你怎么折腾都行。食物和弹药都可以用缴获来换。罗科索夫斯基和岸本鹿太郎那些人只要你能说动,都可以跟着一起去打仗。”

  李大眼明白林永昌的意思了,“大哥你是说让我当蒙古国的将领,然后带人去劫掠其他的草原人?抢到了东西拿回来换武器兵员粮食,然后继续出去劫掠?”

  “差不多就是这样,能不能行?”

  “不是不行........”,李大眼挠了挠头,“但是........”

  “但是什么?”

  “会不会不太好?”

  “为什么会不太好?”

  “我们不是要解放全人类的吗?抢劫可不算是解放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