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日不落 第130章

作者:风兮破地

  大觉屋师真挥手让士兵们退下,接着饶有兴趣地望着头山满,“怎么?你是想跟我比试剑术?那你可以试试。”

  头山满的额头上渗出了汗珠,一滴滴的沿着脸颊滴落到地面上。他的手上青筋暴起,眼中尽是凶狠的神色。他的左手放到了腰间的武士刀上,看上去似乎是想要放手一搏。但他几次握住刀柄,却又几次松开。最后,他长叹一声,颓然惨笑道:“我又如何是阁下的对手?罢了,罢了,还是不要自取其辱了,请给我一个武士的死法吧!”

  大觉屋师真似乎是有些失望,他拍了拍手掌,堂后转出几名侍者,在地上就铺好了白布,边上放了短刀,还有一小壶清酒。

  头山满既然已经认输,就不再显露出桀骜之气。他恭恭敬敬地解下长刀,走到庭院中,望着杂花生树的景象,长叹道:“生于乱世,本当提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周围的士兵们收起了武器,退回了檐廊之下。侍者走过去,在头山满的身边低声说了句什么,头山满转过头来,对大觉屋师真道:“大觉屋君,你是无生梦想流的大宗师,能否为我介错?”

  大觉屋师真点点头,走下堂来,穿上木屐,缓步走到了头山满的身边。

  头山满跪坐在白布的前面,褪去了上衣,露出精壮的身体。再拔出短刀,将清酒浇在上面。刀刃凛冽,散发出比冰雪更为寒冷的气息。

  “好刀!”头山满赞叹,侧头对大觉屋师真道:“当年的事情确实是由我经手,阁下以此罪我,吾亦无话可说。然吾亡,天下其安乎,其不安乎?”

  大觉屋师真低头看着头山满认真的眼神,想了想,道:“放心,天塌不了。就算你死了,地球还是照样会转的。”

  头山满笑了笑,道:“阁下乃我日本国中大才,自然会将事情办妥当,却是我多虑了。”

  言毕,他翻转短刀,刺入了他自己的腹中,然后横拉,在肚子上划出了一个十字形的伤口,剧烈的疼痛让他的面目都扭曲起来。

  夜袭群:六玖四⑨,叁⑥壹三五边上大觉屋师真一挥手,长刀出鞘,闪电般地将头山满的人头斩了下来,随后还刀入鞘。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拔刀,斩首,还鞘,三个动作如行云流水,竟然还显出一丝的美感来。

  头山满的首级跌落到白布上,一腔热血从脖颈的断口处碰触,将大地染成了赤红。

  大觉屋师真将武士刀递给身旁的侍者,用白布擦了擦手掌,然后对约瑟夫*朱加什维利和张宗昌道:“好了,现在我们可以坐下来谈一谈了。”

  第四百九十七章 约瑟夫的奇妙大冒险(4)

  看到头山满大佬人头落地,张宗昌感觉自己快吓尿了。他的胆子是很大,武艺也很不错,但是生死都操纵于他人之手的时候,原先的勇气立刻就缩水了一大半。要知道,

  他之前是头山满麾下的双花红棍,现在头山满大佬完蛋了,会不会顺手也把他给宰了?张宗昌强装镇定,手脚却都在发抖,后背已经被冷汗打湿。

  约瑟夫*朱加什维利虽然听不懂日语,但是看到有人在自己面前人头落地,心中也是有些紧张。不过他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曾经跟着伊利奇在欧洲搞革命,见过的死人不知道有多少,心中虽然紧张,却还能保持镇定。

  大觉屋师真将张宗昌和约瑟夫的表现都看在眼里,对两人的评价截然不同。一个高高大大,浑身觳觫;另一个身材矮小,不卑不亢。他请两人进入大堂上坐下,跟周律师交谈了几句,然后用俄语问道:“约瑟夫先生什么时候加入圣莲宗的?”

  “我不是圣莲宗的人!”

  “哦?愿闻其详。”

  约瑟夫*朱加什维利昂首说了自己的来历。听说约瑟夫是在欧洲搞过革命的,大觉屋师真不由得面露惊讶之色,随即转头向边上望去,宫崎滔天也向他看过来,两人心中都生出同样的念头来:奇货可居!

  沙俄内乱的事情他们都知道,约瑟夫*朱加什维利当然没有大头目伊利奇有名,但也是一员大将。沙俄帝国伸向远东的爪子被剁掉了,但依旧是一个庞然大物,即便是什么都不做,只要在中俄边上陈兵数十万,就能牵制中国很大一部分力量。

  德国人能收留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大觉屋师真和宫崎滔天也不会看不出约瑟夫*朱加什维利的价值。

  “来人!”

  大觉屋师真拍了拍手掌,唤来侍者,“重新整治一座酒菜,我要好好款待约瑟夫先生!”他转头看向张宗昌,后者的脸上立刻露出讨好的笑容,“相逢即是有缘,给张先生也准备一副碗筷。”

  对大觉屋师真来说,能碰到约瑟夫*朱加什维利是意外之喜,他来海参崴是跟安德烈契诃夫等人商量事情的,顺带处理黑龙会的事情,没想到居然在这里碰到了一个沙俄的革命党。

  四年前,沙俄帝国之所以同意割地赔款,在东北损失了将近四十万军队是最主要的原因。此外,俄国国内爆发了大规模的罢工和革命是第二大的原因。从客观上来说,中国能逼迫沙俄帝国签订新的《尼布楚条约》,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和约瑟夫*朱加什维利这些人都是有功劳的。

  现在碰到了一个革命党,自然是要先控制在手里,日后说不定就能够用的上。在吃完了一顿饭后,张宗昌成了黑龙会在海参崴的负责人,崎滔天和大觉屋师真还准备支持约瑟夫*朱加什维利去当圣莲宗的神父。

  约瑟夫念过神学院,去管管那帮乱七八糟的神棍也好。圣莲宗就是个大杂烩,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不过领头的几个还算是聪明,知道要拉林主席的大旗当虎皮,吓唬其他对手,光从这一点上来看,圣莲宗就能比其他教派混的更好。虽然海参崴这里有很多人是被林主席给流放过来的,但是那些人可不敢说林主席的坏话,反倒是对林主席非常拥护。

  大觉屋师真和宫崎滔天有他们的想法,但是约瑟夫*朱加什维利也有自己的想法,“不,我不想当神父。我虽然念过神学院,但我现在是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

  “你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吧?你可以在圣莲宗传播马克思主义啊!”在大觉屋师真眼里,圣莲宗跟白莲教差不多,信什么都是有可能的。

  “传播马克思主义?”

  约瑟夫*朱加什维利想象了那个场景,不由得有些意动。他能在高加索地区传播信仰,自信在远东也能很好地开展工作。从流放地跑出来后,他身上一毛钱都没有了,必须先做点什么才行。

  “难道你们就不担心?”

  “为什么要担心?哦,你是说在会在海参崴发动起义?你可以试试,但是我劝你在有绝对的把握之前,最好不要轻易尝试。”

  试试就逝世..........

  “海参崴是西伯利亚第一大城市不假,可这里是东方,你如果反对林主席,肯定会被手底下的人给绑了。没看到连圣莲宗的神棍和黑龙会都要打着林主席的旗号吗?”

  “那我为什么要替你们去管圣莲宗的事情?”

  “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来的不止你一个人吧?你可以借助圣莲宗的名义在海参崴先站稳脚跟,解决生活问题,然后将其他人都接过来,在这边发展你们”

  大觉屋师真笑着道:“先积蓄力量,等到欧洲局势有变,再返回圣彼得堡和莫斯科去继续未竟的事业。这是对你们有利的事情。”

  在大觉屋师真的劝说下, 约瑟夫最终同意了,但他还有一个疑问,“这对我们来说是好事,但是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你们又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

  约瑟夫*朱加什维利心中怀揣着理想,却也知道先是是如何的冰冷,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对他好,除非是

  革命的同志,但是很显然,这些东方人不是伊里奇导师先知......咳咳,不是伊里奇导师的追随者。

  这次是宫崎滔天回答,“好处有两个,第一,圣莲宗的那些人也该管管了,天天拉羊,弄得乌烟瘴气。”黑龙会以前也是乌烟瘴气,现在则是变成了一个工人联合的组织,主要是给西伯利亚的工人——包括码头工人、伐木工人等——撑腰,免得他们在和资本家的博弈中被剥削的太厉害。

  “第二,沙俄帝国对土地的贪婪人所周知,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卷土重来了。要是真的有那么一天,你们这些人,将会是对付沙俄帝国的最好武器!”

  约瑟夫*朱加什维利毕竟还年轻,忍不住讽刺道:“你真诚实。”

  宫崎滔天就把这话当成是赞美了,“我们人民党人一向都是有什么就说什么,从来不会藏着掖着!”

  第四百九十八章 此时此刻

  就这样,约瑟夫*朱加什维利在大觉屋师真、宫崎滔天和安德烈等人的支持下,顺利地成为了圣莲宗的大头目,几年后还顺利地当上了教主,手下有了成千上万信徒。不过绝非大部分信徒只知道喊“神人将世,圣莲花开”和“林主席万岁”之类的口号,想要把他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困难不是一般的大。

  圣莲宗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在西伯利亚还是有些影响力的,约瑟夫*朱加什维利在官方的支持下控制了这个宗教,在海参崴和双城子等地引起了一些讨论,仅此而已。

  在这个时代,世界的中心还是在欧洲,英德之间的对抗才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符。美国和中国都只是时代舞台上的配角,而圣莲宗只能影响西伯利亚大公国中的一小部分人罢了。

  8月31日,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欧洲已经被撕裂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协约国成立,代表着大英帝国过往外交政策的破产,唐宁街的绅士们不得不放弃了维持欧洲大陆均衡的“光荣孤立”政策。事情不是突然之间走到这种剑拔弩张的地步的,局面也不是突然恶化的。一切都是有迹可循。

  英德矛盾迫使英国首先与德国的宿敌法国接近,法德矛盾促使法国也向英国靠拢。1904年英法签订协约,调整了两国在瓜分非洲等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从此,英法事实上建立了同盟关系。为了共同对付德国,英国又主动协调了同俄国的利害冲突。不久前英俄签订协定,调整了双方在中亚争夺殖民地的矛盾。英法、英俄协定的签订,意味着英、法、俄三国协约的建立。这样,为重新瓜分世界,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了。

  战争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只是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事情而爆发。为了获取更高的胜算,德国再次向中国提出了缔结军事盟约的要求,然后再一次的被拒绝了。这在德国政府的意料之中,地处世界岛最东方的中国有着广袤的国土和世界第一的人口,不用担心被敌人入侵,为什么要加入到战争中来呢?

  德国政府退而求其次,想要得到一些最先进的技术,比如说:新型渗碳钢装甲的配方。德国人也开发了装甲钢技术,防御效果跟英国人的装甲钢差不多,这是几十年来发展钢铁工业的成果,期间不知道做了多了多少次实验,花掉了多少马克。但是,中国生产的特种钢材居然性能更好,强度和韧性等指标都要比英德两国的装甲钢好上3%-5%。这是有可能的,合金配方这种东西,就是要靠一遍遍的实验,用时间和金钱烧出来。但也不是没有运气特别好,直接就发现了新配方的事情。

  德国人通过分析发现中国的产品,发现其中添加了钨、镍、铬、钼等稀有金属,但是并不能倒推出制造流程。克虏伯等大公司做过很多次实验,得到的结果跟原版的始终差了4%左右。就这么一点距离,始终是迈不过去。虽然说性能差别并不是很大,但有的时候,这4%就是击穿和未击穿的区别。

  中国政府愿意出售现有的所有高科技,也不在乎购买的是哪一个国家,只要对方出得起钱。但是很显然,德国人没钱了。德国政府从中国获得了很多新科技和新技术,每一项都是要花钱的,而且是很多钱。跟德国之间的合作是互利互惠,双方都想要获得最大的利益。现在德国已经能生产13.5英寸的战列舰主炮,其中就有中国提供技术的缘故。

  购买那些先进技术花去了很多钱,海军军备竞赛花掉了更多的钱。德国工业实力已经超过了英国,但要是论有钱,还是英国更胜一筹。英国的工业实力从世界第一滑落到了世界第三,却依旧掌握着货币霸权。在国际金本位下,国际货币体系呈现出一种金字塔式的运行模式。大英帝国处于金字塔的顶端,为全球霸主(最强军事实力国、世界第三工业国、最大殖民帝国、最大贸易国、最大对外

  投资国)。伦敦是全球金融中心,聚集着各家跨国银行,国际间各种贸易结算项目大多在伦敦进行,而且伦敦拥有全球主要的短期和长期资本市场、黄金市场和商品市场。英国政府和英格兰银行是全球货币金融体系的管理者。

  在英镑霸权之下,英镑是在全球使用最广泛的主权货币,无论是贸易计价结算还是金融市场交易,也是被储备最多的主权货币(储备比重最大的是黄金,但黄金不是主权货币);英国对国际收支逆差国的出口商提供了一个相对开放的市场,对外提供长期贷款,保证全球资本正常循环流动;伦敦金融市场对世界金融市场有广泛且重要的影响力,尤其是英格兰银行,处于世界货币金融体系的中心领导位置。

  就跟一百后的美元霸权一样,大英帝国通过英镑霸权也为自己谋取了诸多利益。第一,英镑纸币的超发(英格兰银行券的发行超出了黄金储备量),让英国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收取国际铸币税。第二,英镑作为世界货币,英国企业可以用英镑对外直接投资,获取高额利润,而且英国企业还无需考虑货币汇兑关系,避免了汇率波动风险。第三,英国金融服务机构可以为他国提供广泛的货币业务服务,从而获取各类手续费或服务费,比如为他国提供英镑贷款。第四,英镑和金融霸权,让英国政府(或英格兰银行)在国际金融事务中拥有最大的话语权,拥有金融规则的制定权,既可以此为自身牟利,也可以此打压他国。

  法国是高利贷帝国,英国才是这个时代的金融帝国,也无怪乎英国人对发展工业不像美国和德国那么上心,能躺着把钱赚了,谁还愿意站着?用金融手段圈钱轻松又愉快,远胜于流血流汗拼死拼活地去发展工业。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第四百九十九章 人人如龙

  “主席,这是外交部发过来的文件,是驻俄大使......”

  “哦,先放在这吧。”

  “是。”

  半个小时后,林永昌忙完了手上的工作,停下来歇息的时候,这才有时间拿起边上的文件翻看。外交部发送过来的这份文件是跟俄国有关的。主要有两件事,第一件事是驻俄大使参加了著名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的葬礼。门捷列夫是世界著名的化学家,给世界留下了两件宝贵的遗产,《化学原理》和“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表”。林永昌对得里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先生非常敬重,专门为门捷列夫先生写了悼词,并安排人去参加了门捷列夫先生的葬礼。

  第二件事更加的重要,在经过长久的谈判后,沙俄帝国终于同意签订《中俄互不侵犯条约》,并约定双方减少在国境线上的驻军。沙俄帝国以前一直不同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他们一直还记着西伯利亚大公国,以及那个越来越渺茫的“黄俄罗斯计划”。

  从内乱中缓过气来之后,沙俄一边惦记着西伯利亚,一边又想着巴尔干的土地,北极熊对“君士坦丁堡”可一直都是念念不忘。但是德国崛起的势头太强了,俄罗斯需要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德意志的身上,对其他的地方就只能暂时放放了。就算沙俄不这么干,英国和法国也会强迫沙俄这么干的。沙俄帝国已经欠了四十多亿金卢布的外债,每年光是利息就要几亿卢布,可以说,俄国的经济命脉已经被英法握在了手里。

  驻俄大使的报告中还有对俄国现状的分析,据报告中所说,俄国的经济已经很糟糕,但是他们的军队改革进行的还算是顺利,俄军的战斗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后勤补给能力也得到了加强。俄国人从英法贷款,更新了兵工厂中的机械设备,并准备修建新的军工厂。

  林永昌快速地将报告看完,在后面写上“已阅,转呈中央常委”几个字,接着就不管了。只要俄国人没想着跟中国再来一次大战就行,随便他们怎么捣鼓。德国人是第三世界人民的大救星,要不是他们,英国政府和俄国政府都不会这么好说话。林永昌打定了主意,先埋头发展,等到欧洲把人脑子打成狗脑子了,再去解放东南亚。

  帮助菲律宾人获得了自主独立之后,英法荷比等欧洲国家,特别是那些在东南亚有殖民地的国家,都对中国非常警惕。他们不敢再对东南亚的华裔举起屠刀,但是也不允许中国继续在南海扩张。在那些老牌殖民主义者看来,中日和美国的战争就是在争夺殖民地,只不过是挂上了“解放”的名头。

  大英帝国可以接受中国对付美国,但是不能让中国在南海无限制地扩张下去。中英之间不是没有矛盾,只不过这个矛盾暂时被英德矛盾给压下去了。中国在等着德国出头挑战世界霸主,英国想要先解决主要矛盾,双方心照不宣,在南海有一些摩擦,但在两国政府的克制下,不至于酿成战争。

  俄国是中国在陆地上最

  大的威胁,英国是中国在海上的最大威胁,这两个国家暂时都没有中国开战的能力和意图,中国可以集中精力解决国内的问题。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路线之争已经持续了四个多月,在整个亚洲引起了声势浩大的讨论,是时候给出一个结论了。

  林永昌连续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先是详细地分析了“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优缺点,最后才给出了结论。

  “.........计划经济的优点在于以下几点:1、能保证所有的人都有工作,能保证国计民生必需品的生产和供应。2、对经济进行预测和规划,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在宏观上优化资源配置,对国民经济重大结构进行调整和生产力合理布局,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的合理化。3、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增长。4、能够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5、贫富差距不象市场经济那样严重,身份等级差别也较小...........”

  “........市场经济能够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能够个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促进技术和管理进步。市场经济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能促进生产与需要之间的及时协调,还能调整物价,控制物价不乱上涨。特别当前阶段应该发挥供销系统的行政职能,对其部门应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纠正市场失灵的弊端: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能够高度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和才力进行重点建设,集中有限的资金发展重点产业.......”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林永昌在报纸上分别列举了“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中出现的问题。“市场经济”会诞生吃人的资本家,“计划经济”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特权阶级和被奴役阶级。在林永昌看来,现阶段要警惕“资本主义”,更是要打击“官僚主义”。

  所以,他给出的结论是: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以“私有制经济”作为补充。在目前,需要继续加强“公有制经济”,也就是“计划经济”的成分,但是绝不能因此而将国家和人民的所有生产和消费活动都控制起来,要允许人民有自己的空余时间,有自己的额外收入。不能出现养鸡超过3只就要被批斗的事情,也不能出现越穷越光荣的事情。

  为什么要重点打击官僚主义?就是为了加强“计划经济”的比重。要是重点发展“市场经济”,那就要警惕资本家的996福报了。

  林永昌给出的结论看起来像是在和稀泥,实际上......也是在和稀泥!这个他自己也明白,但是,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二共被很多人所诟病,但那已经是多方博弈后最好的结果。想要人人如龙是不可能的,林永昌希望能够实现这个伟大目标,但是绝不奢望真的能够够实现。

  就像是他从来没想过要彻底消灭官僚主义和腐败,只要他掌握着最高权利,这些问题都不会蔓延开来,但是如果他不在了呢?只有技术进步才能真正意义上的降低和削弱官僚主义和腐败问题,但也没办法彻底的解决。

  现阶段,只能给与群众更多的监督权。或许,这能解决一些问题,或许根本就没什么用处。要知道,人类是非常聪明的,特别是在为自己谋取利益的时候。总会有人想办法绕过规章制度去给自己弄一些看上去合法,但是在情理上让人很难接受的好处。

  第五百章 粮食

  “主席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都不懂?”

  “还请指教。”

  “就是要鼓励必须的消费品,拒绝奢侈消费品。”

  “是这么样吗?我怎么看不出来?”

  林永昌的和稀泥起到了一锤定音的效果,其他人的和稀泥是和稀泥,但是林主席的和稀泥就不是和稀泥了,而是高瞻远瞩,是振聋发聩。身边的人总是说好听的,要不是林永昌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知道真正的伟人是什么样子的,说不定就会被这些迷魂汤给灌晕了。

  历史上那么多英雄豪杰都慢慢地变得昏聩了,就是因为身边的人天天吹捧。刚开始可能还会谦虚一二,慢慢地就变成了虚心接受,然后是“果然如此”,最后变成“我说什么都是对的!”

  不光是历史上,在一百多年后的信息时代,照样有人会被迷魂汤给灌晕。外星人刚开始还挺谦虚的,后来膨胀了,要给大家996的福报了,还要当所有人的爸爸。就连那位修仙者,不也一样当了很多的大大吗?

  林永昌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从来不敢把自己跟导师和主席相提并论,最多最多也就是钢铁慈父的水平,说不定还没有钢铁同志干的好,而这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再次确定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原则,但是有些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林永昌知道未来的几十年中,坦克将会成为地面战场上的主角,所以他想要扩大拖拉机的产量,并且希望能够多生产一些大马力的发动机。只有强劲的发动机才能够带动几十吨重的战车,但是这么大功率的发动机只适合军用,在民用上是亏本的。

  如果是奔着生产坦克去的,那就只能采取工业部同志的建议,强制性地全面推广生产队模式,那样就能人为地制造需求,用生产队的订单养活大拖拉机厂,到了战时就能直接从拖拉机生产厂变成坦克生产厂。

  如果是奔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去的,就应该将发动机小型化,降低拖拉机的生产成本。在战争年代,为了获得农民的支持,人民党采取了均田减税的方法,给农民分了田地。土地的所有权归国家,使用权归个人,难道现在要为了发展坦克.......大拖拉机厂,就将土地又收上来?

  再苦一苦百姓?骂名我来背?

  林永昌并没有选择这条路,中国现在已经摆脱了亡国灭种的危机,初步工业化的中国已经无惧于任何挑战。只要内部不出问题,最坏也不过是失去台湾和在太平洋上的岛屿。四万万七千万人口,将近五百万吨的钢铁产量,足以武装起上千万的步兵。在亚洲,没有任何国家能挡住这股毁灭性的力量。

  只要不谋求争霸,现在的军事力量已经足够了。

  林永昌曾经在多个场合说过“人民军是一支防御性的武装力量”,“人民党的首要目的是提高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些话并不完全是为了外交和宣传才说了,他也是这么想的。作为政治家和国家领导人,言行合一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能嘴上说着为百姓谋福利,却干着穷兵黩武的事情。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变通一二,没到那种生死关头,最好还是说什么就做什么,做什么就说什么。

  有人说“谎言重复一千遍就变成了真理”,但谎言就是谎言,纵然能蒙蔽一时,不可能蒙蔽一世。

  “.......我们需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要努力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不是人为地制造需求,强迫农民购买拖拉机,强迫农民贷款......大队生产模式可以在河北、河南、东北、陕西和西域等土地平旷的地方推行,但要以自愿为主,不能使用强迫的手段.........”

  “.......原则上,在不适合使用大型农业机械的地方,不建议采取生产队的模式........”

  林永昌开始了又一次的巡视全国。马上就要秋收了,他需要知道各地粮食的真实产量,也需要知道各地粮仓中储量的真实情况。农业和畜牧业是国家的根本,工业要发展,农业也要发展。要是出现大规模的减产,可真的是要饿死人的。

  好在这几年还算是风调雨顺,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旱灾和水灾,只在局部地区有一些减产的情况。人民政府每年都在水利设施上投入大量的金钱和人力,疏通了旧有的河道,加固了长江和黄河危险地段的堤坝,保证了黄河于长江流域的粮食产量。此外,化肥和农药的产量每年都在提升,有力地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增加。

  特别是在东北,建设兵团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半机械化生产,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整个东三省去年生产的粮食占全国总产量的三成,达到了惊人的3000万吨。这是机械化和农药化肥,还有良种和科学种植方法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在扣除机械设备和农药化肥种子等费用后,经济效益依旧很高。

  不过东北的很多农场都有美国大公司的股份,赚到的钱要分一半给美国人。按照当初签订的合同,美国公司不能将利润带回美国,要么继续在中国进行投资,要么购买中国的产品运回美国。只要是中国能生产的商品,就要比美国更便宜。因为中国的人工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日本的人工更便宜,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在中国和日本投资建厂是有利可图的事情。

  战争结束以后,中美之间的关系有所缓和,美国的大公司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中国政府在战争期间都没有没收美国公司的财产,只是停止了给美国政府还钱,因此获得了【外交声誉+1】的BUFF。同样的,也有不少美国公司在日本进行了投资。

  东亚联盟欢迎外国资本,只要遵循当地的法律,按时足额地缴纳税款,投资越多越好。美国的民间对中国和日本是充满了仇恨的,但是,美国的资本家不会因为民间的仇恨而放弃赚钱的机会。美国跟英国打了两次,结下的仇恨更多,以至于美国很多地方有了“信仰上帝和仇恨英国佬”的传统,这也没耽搁美国的统治阶级跟英国贵族联姻。

  要不是英国佬不允许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