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日不落 第131章

作者:风兮破地

  人进入英国主导的世界体系,美国人肯定是优先在在英国及其殖民地投资。在现有世界体系下,像中国这样持开放态度的国家是绝无而仅有,不管是英法俄还是德奥意,都喜欢吃独食,要是不没办法,都不会把赚钱的机会给其他国家的。

  第五百零一章 轻取

  十月,秋高马肥,马匹牲畜已经养好了膘,士兵经过了长达半年的修整,武器装备都已经补充完毕,派往伊朗的商队和探子打探回来了足够多的消息,李大眼觉得,是时候去干他娘的一票了!

  “擂鼓!聚将!”

  圆脸的大小眼将军这样说,于是号角声响起,震动四野。传令兵跨上战马,背着靠旗,向着四面狂奔。一个小时后,将领和千夫长们都赶到了李大眼的营帐中。李大眼放眼望去,帐篷里面有蒙古人,有汉人,有日本人,还有俄罗斯人和不知道什么民族的人,就差没有黑人了。

  “我们已经修整半年了!”

  李大眼天生神力,林大帅还给他购买了几个技能,他的力量、体魄和精力都远超常人,这时候随随便便地站在那里,随随便便地说了一句话,就有种摄人心魄的震撼力。众将崩紧了面孔,闭气凝神。

  “把部队都集中起来!这一次,我们要去伊朗!”

  “是!”众将尽皆俯首。

  李大眼挥了挥手,“去吧!乌勒木吉留下!”

  正准备离开的乌勒木吉脚下一顿,“还有什么事?”

  李大眼等了一会,待到帐篷中没有别的人了,这才对乌勒木吉说道:“我要你去乌鲁木齐,找孟恩借一个重炮团。”

  “西域都护府有重炮?什么时候的事?”

  李大眼咧嘴,“就在我给太原发了电报之后。”

  “皇帝陛下.........知道了?”

  “当然!”

  中亚是没有铁路的,现在还没有,队伍的移动速度非常慢。因为带上了大批的牛羊和马匹,想快也快不了。平均下来,每天移动的速度只有二十里不到。游牧民族强在战术机动力,在远距离战略机动这方面,并不是骑兵的强项。超过一千里距离,步兵的速度反而会比骑兵更快。不过最好的办法还是用铁路运输,次之是走水路,可惜现在两夜袭群:⑥九四九,三陆①③五者都没有,李大眼麾下的部落就只能赶着牲口慢吞吞地向着西方前进。

  但这只是正常的情况下,也有不那么正常的时候,不那么正常的部队,比如说,李大眼亲自率领的【蒙古铁骑】。

  这支部队就不是那么正常,不光士兵们有着更强的体魄,就连坐骑也要比寻常战马大上一圈,耐力和冲击力则是要超出许多。在野外交战,一千【蒙古铁骑】能打败三倍的哥萨克骑兵。【蒙古铁骑】在中亚和各方势力都交过手,依靠着无与伦比的机动力和冲击力赢得了每次万人以上战斗的胜利。

  现如今,蒙古国已经收复了钦察汉国一半的领地,要不是阿富汗等地方没有什么油水,李大眼能把那些地盘统统都占下来。可以做到,但是没必要。占领那些山地干什么?为了山羊吗?

  李大眼倒是有想过占领阿富汗,然后顺势南下,进入印度平原。阿富汗贫瘠无比,印度却是富得流油。在英国人到来之前,每次印度易主,征服者都是战占领阿富汗,然后席卷印度次大陆。但是很可惜,太原不会允许李大眼这么干的。在中亚随便怎么折腾都可以,杀进俄国和印度就不行,那就是直接跟另外一个列强开战了。

  英国人的陆军远远不能跟他们的海军相比,李大眼有信心在印度车翻那些装模作样的英国佬。但即便林大帅不允许发生这种事情,也不允许跟俄国直接开战,那他就只好去伊朗了。伊朗比不上印度富庶,但也不差,好歹是是中等国家,几百年下来积累了不少财富。最妙的是伊朗现在成了英国和俄国的殖民地,国防力量孱弱无比,不需要费很大的力气就能在伊朗的身上割下一大块肥肉来。

  李大眼带着【蒙古铁骑】甩开了慢吞吞移动的部落,狂飙突进,三天之内奔袭五百多里,兵临马什哈德城下。

  马什哈德是伊朗第二大城市,拉扎维霍拉桑省省会,什叶派穆斯林圣城之一,也是一个拥有阿拉伯语名字的伊朗大城市。位于国境东北部、德黑兰以东850公里、靠近阿富汗与土库曼斯坦边境。除了德黑兰,马什哈德就是伊朗最大的城市,财富也最多,还处于国境边上,没有比这更好的猎物了。

  当李大眼带着骑兵冲到马什哈德城下的时候,看到的是一个几乎完全不设防的城市,这正是李大眼要的效果。骑兵最大的优势在于战术上的机动性,冲击力都在其次了,在火力越来越强的时代,骑兵已经从战场上的主力渐渐地沦为了配角,但是在中亚的草原上,骑兵还是很有用处的。

  “直接杀进去!”

  “不要给敌人反应的时间!”

  数千名骑兵纵马冲进了马什哈德,枪声、厮杀声和哭喊声顿时就在城中响了起来。李大眼并没有入城,而是留在城外指挥部队。马什哈德是一个大城,还是有一些兵力的。伊朗虽然已经沦为列强砧板上的鱼肉了,多少还是应该有一些豪杰的吧?

  所以李大眼按捺住了战斗的渴望,他需要留一部分军队在城外,准备随时应付突发的情况。但是李大眼失望了,伊朗人是发起了反击,但是那些包着白头巾的家伙真的不会打仗。排成密集队形的伊朗人在马克沁面前尸横遍野,炮弹落在人群中,没炸死多少人,大胡子们就哭喊着逃跑了。

  【蒙古铁骑】冲进城中,占领了各处重要位置,控制了四个方向上的城门,前后不到半天的时间,马什哈德就已经落到了李大眼的手里。

  “呸!这些废材!”

  李大眼跟绿教徒打过仗,知道这些家伙的组织度还停留在上个时代,但他以为马什哈德多少会有些不一样的。当初义和团的武器装备远不如洋人,不也是打的很英勇吗?光是在天津,义和团就跟洋人反复争夺,前后死伤了五六万人,依旧死不旋踵。要不是朝廷的兵马在义和团背后开枪,天津至少能多坚守半年的时间。

  但是这些绿教徒不光是没有精良的武器,也没有组织,还没有决死的勇气,挨了几炮就溃散了。

  第五百零二章 联合

  夺取马什哈德只花了半天的时间,让这座城市重新稳定下来反倒是花了两天时间。在这期间,李大眼还分兵继续向西进攻,先后占领了内沙布尔和萨普泽瓦尔等地。兵锋所向,伊朗人几乎毫无还手之力,一直退到了卡维尔盐湾以西,依靠着广阔的,贫瘠的土地,用空间换区了时间,这才算是站稳了脚跟。

  伊朗刚刚被俄国和英国瓜分了一次,不到一年的时间又遭到了新的攻击,举国上下震恐不已。伊朗人的军队已经被摧毁了一次,正在重建的过程中,但是组建军队是要钱的,现在俄国和英国这两大列强逮着伊朗使劲地吸血,关税和盐税等部门都被英俄捏在手里,德黑兰哪里有钱装备军队?

  听闻马什哈德被蒙古人占领了,德黑兰一边调集军队,一边向英国和俄国求助。英国和俄国在伊朗是有特殊利益的,自然不希望蒙古人来伊朗横插一脚。伦敦和圣彼得堡同时向太原发出了外交抗议,认为中国人的行动破坏了国际秩序,必须要立刻悬崖勒马,不然友邦就要惊诧了。

  惊诧就惊诧吧,友邦惊诧这种事情在前朝好使,在新中国刚建立的时候也还算是好使,但是现在中国已经击败过法国、俄国和美国了,友邦惊诧论就不好用了。

  在东南亚方向,中国跟英国达成了默契,暂时都不会开启新的战争。但那只是东南亚方向,在中亚,还需要做过一场才能最终确定分界线。英国政府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并没有完全指望外交途径。英国方面紧急联系了俄国人,双方联手向伊朗提供武器装备和军事教官,乃至于直接出兵,好将占据马什哈德的中国人赶出去。

  虽然如今盘踞在马什哈德的是蒙古兵,但谁不知道蒙古是中国的马甲?什么蒙古人?分明就是中国人!带兵杀入马什哈德李大眼是人民军的五虎上将之一,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

  不光是英国和俄国在给伊朗提供援助,连被称为“西亚病夫”的奥斯曼也来秀了一把存在,表示愿意派一个师帮伊朗人抵御外辱。不为别的,马钰那个绿教先知太碍眼了。迫害绿教徒的事情也就算了,反正绿教徒这些年就是被基督徒各种吊打,大家都习惯了,可是另立中央的事情实在是不能忍,人民政府册立“伟大先知”的事情让奥斯曼苏丹大为震怒。

  奥斯曼自诩为伊斯兰世界的守护者,愿意为了信仰给伊朗提供免费的帮助,但是被英国和俄国拒绝了。免费的才是最贵的,要是让奥斯曼人把手伸进了伊朗,肯定会想办法用各种手段逗留不去,然后再一步步的将伊朗给吞掉。英国人和国人都擅长这样的手段,才不会上当呢。

  情报人员已经打听清楚了,中国派往中亚的不过一万骑兵,就算再当地再招募了一些部队,也不过就是两三万人。中亚的那些绿教骑兵骚扰还行,正面作战能力一言难尽。

  既然这样,大英帝国就不需要奥斯曼帝国提供的军队。再说,奥斯曼人跟俄国人是有世仇的,双方在高加索地区打了十几次,彼此间的仇恨根本就无法化解。搞不好奥斯曼人脑子一发热,就先跟俄国人打起来了。

  在英国人和俄国人忙着武装伊朗人的时候,李大眼已经离开了马什哈德。英国人和俄国人认为李大眼手中的可战之兵只有两三万人,这的确不假,但是他手下还有很多游牧骑兵。那些有牧民兼职的游牧骑兵装备不好,没有多

  少新式快枪,但是人数众多,士气很不错。李大眼这两年带着蒙古人到处劫掠,极大地激发了蒙古人的士气。

  只要能打胜仗,只要能有足够的战利品,蒙古人并不在乎死亡。漠北的环境是如此的艰苦,除了各旗的王爷之外,就连头人都是挣扎着生活在死亡线上。漠南的蒙古人还能到内地去打工,漠北的蒙古人除了打仗之外,就没有改善生活和改变命运的办法,在“利出一孔”的环境下,蒙古人的战斗意志很强。

  还有那些被流放到漠北的罪犯和反动分子,他们也表现出了很强的求战欲望。没办法,漠北的生活条件太苦了,在北海附近放羊的活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被安排到库伦附近还好一点,好歹库伦是漠北第一大城市,生活条件比野外好多了,其他地方那就是存粹的荒原,除了野草和牛羊马匹之外,就什么都没有了。能够在野外活过三年的人不超过六成,要是运气不好,碰上了白灾或者是黑灾,一个整个部落死光都是有的。

  “将军,我认为我们需要更多的部队和更多的大炮!”

  塞姆南的街道上,莫里循正采访罗伯特少将,并且发表他自己的看法,“中国人非常野蛮,他们打仗非常凶猛!”

  罗伯特少将在印度打过土著,后来又带兵打败了伊朗的军队,对莫里循的话很是不以为然,“野蛮?凶猛?莫里循先生,打仗不是野蛮和凶猛就能赢的。精良的武器,严格的训练,还有优秀的军官和战术,这才是胜利的保证!”

  莫里循对人民党有很大的怨念,他在中国苦心经营许久的关系网被人民党破坏了,自己还因为“走私文物”的罪名被驱逐出境。但是,莫里循还没有到为了贬低人民党而说瞎话的地步。中国人没有派出最精锐的【近卫军】,但是【蒙古铁骑】也是是战功卓著,那可是打败过克萨克骑兵的。

  “或许蒙古骑兵是很厉害,但那终究只是骑兵罢了。”

  罗伯特少将很有自信地说道:“我会让那些野蛮人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现代战争。”

  “可是......”

  “没什么可是,先生,我们有四万人!两倍的兵力差距,足以打败中国人的骑兵!”

  莫里循对此很不看好,他参加过新中国的开国大典,见识过人民军严正肃杀的模样。相比之下,伊朗军虽然人数很多,但是看上去就像是乌合之众啊!

  按理说,罗伯特少将不应该不知道伊朗军的战力孱弱,为什么还会这么托大?莫非........莫里循看了看信心满满的罗伯特少将,心中生出狐疑来。

  莫非是还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后手?

  第五百零三章 运动

  长安城还在修建之中,初步完工还遥遥无期,但是中央政府已经将一些机构和部门办了过来,这样能减轻一些太原的压力。以后太原就是山西省的省会、山西省的工业中心和交通枢纽。

  前段时间,李大眼发来加密电报,说是准备进攻伊朗,说不定要杀进德黑兰去。林永昌在地图上一看,德黑兰在里海边上,都快要到高加索了。他早就知道李大眼能折腾,但是这也折腾的太厉害吧?后勤补给跟的上吗?李大眼打仗的手艺不错,就是火力输出毫无节制,一打起来就会朝着后方不停地要弹药补给。他打的是爽了,后勤部门每次都是跳着脚骂娘。

  果不其然,紧接着李大眼就又发来一封电报,电报中也没有其他的内容,就是要武器装备,要弹药补给。

  林永昌说是不反对也不支持李大眼继续在外打仗,但是李大眼干的太好了,弄回来了许多钱财。既然是给钱的,那就可以继续追加投资。林大帅于是下令让西域都护府将库存的弹药都划拨了过去,还不远千里地运了一个重炮团过去。那是真正的重炮,是150mm口径,而不是105mm那种在欧洲被称为轻型榴弹炮的火炮。

  这是真正的支持,中国现在才刚刚能生产150mm榴弹炮了,国内很多部队还在排队等装备呢。

  林永昌对李大眼打仗的本事是信得过的,而且李大眼手中还有【蒙古铁骑】,在中亚那种地理环境中,就算是打不过,也能从容退走,所以他并不担心中亚那边的战争,也没有过多的关注,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国内的建设和文化革新上面。

  “批孔批林”持续了一段时间,效果不能说不好,也不能说很好,只能说还行。在科技水平没有进步,技术手段没能发展起来之前,“运动式”的教育能起到的作用很有限。所以林永昌没抱太大的期望,也没有说要将这个运动推向全国,而是只在城镇、国营企业和各个机关部门里面搞一搞。在广大的农村,主要还是以扫盲教育和农业技能培训为主。

  人民党一向注重教育,要让百姓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但是农村的很多地方还有一些陋习,比

  如说: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操办一次后,一家人的积蓄花的精光不说,还要欠上一屁股债;又比如说:冥婚。所谓的冥婚,是为死了的人找配偶。有的少男少女在定婚后,未等迎娶过门就因故双亡。那时,老人们认为,如果不替他(她)们完婚,他(她)们的鬼魂就会作怪,使家宅不安。因此,一定要为他(她)们举行一个冥婚仪式,最后将他(她)们埋在一起,成为夫妻,并骨合葬。也免得男、女两家的茔地里出现孤坟。

  旧时人们普遍迷信于所谓坟地“风水”,以为出现一座孤坟,会影响家宅后代的昌盛。当时有些“风水家”(古称“堪舆”)为了多挣几个钱,也多竭力怂恿搞这种冥婚。

  冥婚在先秦时期就有了。由于冥婚耗费社会上的人力、物力,毫无意义,曾予禁止。《周礼》云:“禁迁葬与嫁殇者。”

  也有的是还没订婚就已经去世了,家中亲戚找个活人或者死人为其婚配。这是很没有道理的事情,可是在农村,甚至在一些城市中都很有市场。

  在旧时代这样的事情很多,但是在进入新中国后,居然还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地方上调研的时候,林永昌听说了这些事情后,并不觉得惊讶。他本人是实用主义者,对虚头巴脑的东西从来就不感兴趣,绝对不会相信阴婚冥婚这些狗屁倒灶的东西。但是架不住有些人就是要搞,就是要让活人为了死人受罪。

  这些年来,林永昌一直不太愿意用行政命令处理地方上的事情。“一刀切”的做法难免会有人被无辜牵连进去,但是中国的事情就是这样,“一抓就死”,“一放就乱”。人民政府之前大力打击过“有活力的社会团体”,重点收拾了那些开赌场、妓院和放高利贷的,现在该整治整治那些神婆巫汉之流了。

  有的时候,该用“行政命令”的,就要用“行政命令”。

  很快,中央政府就下发了新的红头文件,“禁止婚嫁丧娶大操大办”,不光是红白喜事不许收“份子钱”了,其他什么升学、乔迁之类的活动也一律禁止十二人以上的筵席。要是哪个干部收了份子钱,立马就地免职,然后交由纪委审查。在放大镜下,很少能有找不到问题的人。如果是百姓,则是以批评教育为主,如果批评教育不起作用,那就举家搬迁到别的地方去吧,国家有很多地方可以安排,去西域种棉花,到漠北放羊,或是到西伯利亚种土豆,喜欢去哪里都行。

  文件发下去后的一个月内,处理了上千名干部群众。每抓到一起,就立刻处理,还要在各大报纸和广播里面进行通报。此外,对于神婆巫汉之流,也进行了严厉的打击,同样是抓到了就流放。城市上还好一些,农村里面的封建迷信活动简直是不要太多。

  但是这些行动在地方上遭遇到了不小的阻力。有好些地方上的干部给中央写信,认为处理手段过于粗暴,以至于引起了很多纠纷,甚至于出了人命。不光是在西域或漠北出的人命,在事发地也有。所有人都知道去西域、漠北或是西伯利亚会很糟糕,绝大部分人都是不像过去的。那些被流放的人员在过去之前还会被没收财物,就更是没有什么人愿意过去了。

  为了不被流放,撒泼打滚,死乞白赖等招数都用了出来,但这能有什么用呢?工作人员是不管这些的,他们只管把人往火车上一送,剩下的就不关他们的事情了。

  因为在地方上受到了阻力,中央派了调查组到地方上进行调查,然后将调查结果上报给了林永昌,拿到报告后,林永昌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像平常一样继续工作。报告一式三份,一份存档,一份送到林永昌那边,另一份则是送给了中常委。王琦和其他人都能在第一时间看到相关的报告,在下班的铃声响起后,王琦没有继续加班,而是去了林永昌那边。

  第五百零四章 育种

  王琦在门口站了几秒钟,然后走进办公室,说道:“外交部转交过来的文件看了没有?。”

  “还没看,”林永昌没有抬头,继续翻看文件的同时说道:“小王,去泡两杯茶来。”小王应声离开,林永昌又说道:“是关于什么的?”

  “是关于对英贸易的事情。”

  “哦,是这个啊,我还以为你要说调查组那边的事情。”

  “主席,总理,茶来了。”

  小王将茶杯放在桌子上,笑着道:“我去外面待一会,有什么事情就叫我。”他很有眼色,王总理跟林主席谈论事情,他才不会留下来旁听呢。

  林永昌点了点头,微笑着道:“不用了,你先下班吧,保卫局的同志已经过来了。”

  等到小王离开后,林永昌笑着道“来,喝茶,这是今年福建新产的茶叶,味道很不错。”

  王琦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英国人和法国人提高了的茶叶和丝绸的关税,得想个办法给当地的茶

  农找个新的销路才行啊!”

  英国政府搞帝国特惠制,自产自销一条龙,不光是把美国排斥在外,还把德国、中国其他列强也都排挤了出去,甚至连法国和俄国也没办法分到多少好处。中国在东南亚对英国做了很多让步,但是依旧没办法打入英国市场,那些英国佬只想卖东西,只想要中国的市场,却不向中国开放市场。除了新型药物和电子产品这些英国没办法生产,或是生产成本太高的商品,其他的货物英国一律征收高额关税。

  好在中国现在的产能还不是太强,不是很依赖外部的市场,所以没有感受到德国和美国样的痛苦。但是中国做了这么多的让步,但是英国政府却没有相应的回报,对英国的政策是不是该调整一下了?

  就算现在不调整,也可以试一试,看能不能让英国做一些让步。试试又不会怀孕,说不定就成了呢?恩,希望不大,连美国佬都都不到的事情,林永昌不觉得中国能够做到。这个世界是很现实的,没有碾碎对方的实力,就不会得到任何有用的结果。

  中央并没有像有些人想的那样,停止“文化革新”的进程,反而是启动了新一轮的运动。上一次运动的主题是“批孔批林”,这一次则是“破四旧”,主要是扫除各地——主要是农村——残留的陈规陋习。中央下发的文件中列举了很多具体的事情,比如说: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冥婚、女孩没有继承权等问题,都要在“破四旧”的运动中进行解决。

  在南方一些地区,还要进行消灭钉螺的活动。钉螺容易传染血吸虫病,血吸虫在南方可是让人闻之色变。感染了血吸虫的人,会引发各种疾病,早期的时候主要是身体消瘦,四肢无力,到了晚期,会变成腹部肿大,身体里面充满了血吸虫,死状凄惨。这也是南方神婆巫汉禁之不绝的一个原因。

  要是身边经常能看到有人像是中了巫蛊的模样,是个人就可能会相信养蛊巫术瘟神那一套东西。除了血吸虫,南方还有很多别的传染性疾病。古代历史上经常说南方是瘴疠之地,其实就是各种因为气候而流行的疾病。

  调查组的同志送上来的报告中对血吸虫只是提了几句,但是林永昌却关注到了这个问题。很多南方的同志认为血吸虫等疾病是没办法根除的,但林永昌不这么认为,“事实”证明,只要肯花力气,“瘟神”是能够被消灭的。不管是血吸虫病,还是天花疟疾,只要中央政府下定决心,投入人力物力,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之前人民政府就已经在南方采取了不少的办法,现在看来,工作还不够到位,需要加大力度,需要在这一块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林永昌继续沉浸在无穷无尽的工作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不是对立的,有的时候是交缠在一起的。物质决定了精神,精神又能反过来促进物质发展。他认定了自己做的是正确的事情,即便会因此而招致骂名也绝不动摇。

  有一些党内的同志认为吴稚辉、蔡元培他们在报纸上胡言乱语,给政府抹黑,影响很坏,认为要把他们都给流放到中亚或是西伯利亚去。现在西域已经不是最远的地方了,中亚才是。

  但是林永昌依旧拒绝了让反对派全部闭嘴的做法,吴稚辉那些人没有实际的权力,或者说权力很小,所能做的事情只是在报纸上说些反对政府的话。如果人家说的对,那我们就要进行改正。如果人家说的不对,就要进行驳斥。要是吴稚辉他们捏造事实,构成了诽谤罪或是其他的罪行,该怎么判就怎么判,但是不能因此而不让人说话。

  吴稚辉、蔡元培那些人非常聪明,他们批评政府,但是不会到“反国家,反人民”的程度,他们只是拱火,让其他人打头阵,就算是要抓,也是抓那些傻乎乎的家伙。吴稚辉他们总是能将自己摘出去。

  国家安全局的同志对吴稚辉、蔡元培和张静江那些人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监控,发现他们跟美国的一些人有经济上的往来,可这也不能给他们定罪。政府和国营企业还在跟美国人做生意呢,民间的交流也没有断绝。至于蔡元培在清华园里里面鼓吹美国的政治制度,那也由得他去。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

  要是我们干的不好,难道还不需要人家说两句了?要是我们干的好,随便他们怎么说。宣传很重要,但是事实更重要。

  中国在化工、医药和电子科技等方面已经处于世界第一流的水平,但还有很多方面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需要向美国人和其他列强学习。像是船舶生产和育种等,中国就还处于很落后的状态。

  特别是育种,植物种子和牛羊等牲口优良品种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欧美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几百年,中国才开始了不到十年,就算林永昌能通过外挂得到很多高科技,可是

  育种这种事情不是有技术就行的,还需要时间沉淀。

  要看到中国的优势,也要看到中国存在的不足,正视差距才能缩小差距,乃至于赶上并超过欧美列强。吴稚辉和蔡元培等人经常说美国英国怎么怎么先进,虽然说的不好听,但也不完全是没有道理。

  第五百零五章 游行

  北平留美预备役大学的校园中,吴稚辉正在跟蔡元培、章太炎等人谈论最近的事情。他们经常指点江山,在报纸上发表对国内外大事件的看法,很有一些后来的公共知识分子的味道。

  人民党提高了工人和农民的待遇,但是却压低了其他行业的收入,这可是大大地得罪了所谓的文化人。像是吴稚辉,他以前随便写点文章,就能过上非常优渥的生活,现在呢?一个月只能拿到两千多块钱,所以吴稚辉之流对人民党是很不满的。此外,人民党不允许土地兼并,不允许搞“包身工”,设立了《劳动法》,规定了最低工资,这都让吴稚辉看不惯,他一直是反政府人士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

  吴稚辉很聪明,他每次批评政府都会拉上一大帮人,大造声势,就算有出格的地方,政府总不能把他们这群人全部给收拾了,“法不责众”嘛。有人自杀的事情被爆出来后,吴稚辉算是又找到了一个话题,他连续数日在地方报纸上发表文章,抨击政府要员目无法纪草菅人命。

  正高谈阔论间,忽然有学生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校长,中央又要开展新的运动了!”

  “运动运动!政府只知道搞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