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日不落 第155章

作者:风兮破地

  “告诉他。只要在澳洲有了一个落脚点,这件事就不可能被继续隐瞒下去。”

  “那么俄国的事情呢?”

  “俄国的事情就先不要说了,等事情到了那个地步再说不迟。”

  杨度于是明白了,林主席还是对日本人怀有戒备之心,以诚相待归以诚相待,该隐瞒的时候还是要隐瞒的。

  “哦,对了,你去日本的时候,顺便去跟幸德秋水商量一下化工厂的事情。理论上,我们可以帮助日本建立自己的化肥生产厂,但是中央银行只能给他们提供一半的贷款,剩下的资金需要日本方面自己想办法。”

  化肥永远是不够用的,光是中国每年就需要将近2000万吨,而中国现在的产量不到三百万吨,还要分给日本,蒙古、朝鲜和西伯利亚一些配额。可是化工厂不是一两天就能建起来的,也不是光有钱就行的,需要考虑交通、资源和位置等问题。

  化工厂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有害气体和有毒物质,必须要建立在远离居住区的地方,还要对为尾气和污水进行处理。以前没人关心环境无污染的问题,但是中国现在的工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需要对这个问题重视起来了。

  在日本建立合成氨及其他化工厂能减轻人民政府的压力,这是一件好事。化学工业不光是对农业生产的帮助极大,在工业和生活中也有很大的用处。所以中央银行愿意给日本发放一千万人民币的无息贷款。

  日本政府也因为欧洲大战而赚到了很多钱,不光是将以前的债务还清了,还得到了不少的硬通货。但是,无息贷款肯定是多多益善的。幸德秋水早就想在日本建造化肥厂和农药厂,但是高昂的前期投入使得大正政府一直没有批准这个项目。日本的收入是提高了,但是支出也跟着水涨船高。

  东盟和美国达成协议后,中国放弃了建造超无畏舰的计划,美国砍掉了海军扩大计划中的战列舰数量,日本也没有那么急迫的需要建造大海军了。但是已经在船台上了的超无畏舰和舰船总不能停下来,该花的钱还是要继续花出去。

  因此,日本政府一直在赤字的边缘徘徊。直到现在才算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建设化工业了。

  另外,合成氨技术在军事上也有很大的用处,陆军和海军都想将这个项目抓在手里,几个强力部门加入进来,并没有让事情更快地落实,而是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那我需要带几个人去日本。”

  杨度想了一想,“汪兆铭可以带上,他的日语说的不错。杨浩.........”汪兆铭才识过人,风度翩翩,这些年来沉稳了不少,杨度对他的印象也有所改观。年轻人是会成长的,他们有无限的可能性。

  林永昌摆了摆手,“跟徐总理商量去吧,行政事务都归他管。”

  徐世昌是老派人,在前朝当过进士。正好,杨度也是一肚子的旧时代学问,两人关系不错,平素里碰上了也能聊上几句。但是让杨度没想到的是,在徐总理府上能见到袁家的二公子。

  袁克文跟年轻时候的袁世凯有几分相似,但是看上去精神不太好的样子,眼眶下方有着淡淡的黑眼圈,似乎是没睡好。

  “皙子,这位你应该认识,袁克文,慰亭家的二公子。”

  杨度是认识袁克文的,不,不能说认识,只能说是见过。十几年前,杨度从老师王闿运那里学会了“屠龙术”,满世界地想要找一个勇士,然后跟着一起去屠大龙。那个时候的中国,到处都是万马齐喑的景象,看来看去,也就袁世凯有点王霸之像。

  在拜访袁大帅的时候,杨度跟袁克文有过一面之缘。但那个时候的袁克文还是个小孩子,如今却已经是青年了、眼前眉清目秀的青年眉依稀有几份袁世凯的模样,但终究是完全不同的。

  “呀,是克文啊,你都长这么大了。”

  袁克文站起身来,笑着朝杨度行礼,“杨叔叔。”

  徐世昌拉着杨度的手坐下,说道:“克文最近在上海弄拍电影的事情,林主席还称赞过多次呢。”

  “有这事?我却是孤陋寡闻了。”

  徐世昌面色红润,声音洪亮,一点都不像六十岁的人。他笑呵呵地说道:“克文是有才华的,唱戏和拍电影都做的有声有色,就是有一点不好,太喜欢逛窑子了。”

  “啊?”

  杨度上下打量了袁克文几眼,在对方眼眶下的淡淡黑色上多看了几眼。原来不是没睡好,而是纵欲过度么?他皱眉问道:“哪里还有青楼?公安部可是命令禁止........”

  “哎,哎,是在香港,皙子你不要想多了。”

  “那也不是什么好事。”杨度看了袁克文一眼,“不过年轻人好色一点也不是坏事.........是慰亭想要回来吗?”

  徐世昌抚掌大笑

  ,“皙子当真是聪明。”

  袁克文恭敬地说道:“父亲让我来给徐叔叔送信,我并不知道其中的内容。”

  “那就是了。”

  袁克文:“杨叔叔此来必然有事,我就不打扰两位叔叔了。”

  徐世昌站了起来,将袁克文送到门口,“这个星期六晚上过来吃饭........你喜欢什么口味的?我让人准备准备。”

  “清淡一点的吧。”

  “那就苏菜。”

  等到袁克文离开后,徐世昌转头去问杨度,“如何?”

  “子不类父啊!”

  袁世凯虽然失败跑路去香港了,但不失为豪杰。袁克文没有继承他父亲的野心和霸气,显得纯良多了。

  第五百九十七章 流尽鲜血

  “袁世凯当真是准备要回来了?不弄他那个反攻大陆的计划了?”

  徐世昌哑然失笑,“还怎么反攻?他以前指望着英国人,现在英国自顾不暇了。再说,英国人今年生产的钢铁还不到我们的一半,就算英军打过来我们也不怕,更不用说袁慰亭了。”

  其实吧,英国今年到现在为止,生产的钢铁产量是超过了中国的一半的,不过也就是几十万吨的事情。中国还在继续高速发展,英国则是深陷战争漩涡。就算今年的钢铁产量达不到英国的两倍,明年也能达到了。

  在《内部参考》上,林主席将英国的情况分析的清清楚楚。英国因为掌握了经济霸权,以及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因此内部压力较小,在运用新技术和发展重工业上并不是那么的上心,以至于先是被美国超过,然后被德国超过,现在还被中国超过了。

  再这么下去,英国的经济霸权就快要保不住了。

  两人聊了一会袁世凯的事情,然后杨度将来意说了。

  “打个电话就行了,何必还要亲自跑一趟?”徐世昌算了算日期,“现在去日本,那岂不是来不及回来过年了?”

  “回不来就回不来,工作要紧嘛。”

  过年是中国人的头等大事,这不光是阖家团圆的日子,还是祭祖扫墓的日子。家家户户在大快朵颐之余,要给先人上酒,在上桌的位置,还要给祖先准备米饭和食物,北方可能换成面食。

  对中国人来说,过年和春节是一年中最轻松最愉快的几天。欧洲人却没有过年的传统,他们在冰天雪地中还在拼命厮杀。相比于夏天战场上尸骸遍地,疾病横行的情况,冬天的寒冷也显得是那么的可爱了。

  德军总参谋长埃里希*冯*法尔肯海因组织了规模空前的进攻,宣称要在凡尔登让法国人流尽鲜血。他选择继续死磕西线,也是有他的理由的。

  去年在东线展开的大规模攻势虽然取得了战役性的胜利,重创了俄军,但是俄国并没有退出战争,战线只不过是向东延伸了一些而已,德国必须再次在东线和西线之间做出选择。

  由于德军最高统帅部手中的战略预备队只剩下25个师,显然不足以继续在广阔的东线发起大规模的进攻,而且继续深入俄国境内作战将使德军面临着丧失机动性的危险,俄国的铁路太过落后,德军最高统帅部担心一旦战略预备队投入东线,如果西线爆发危机将无法及时的从东线抽调兵力回援,因此法尔肯海因不得不——鲁登道夫对此并不认可——再次目光转向西线。

  经过1912年的积累,协约国已经在西线集结了一支庞大的军队,西线的协约国总兵力达到150多个师,其中50个师作为预备队(比德军多了一倍),这意味着协约国可以投入50个师用于发起进攻,显然协约国军队肯定会在今年发起决定性的进攻。

  德国总参谋部决心在先于协约国军队发起进攻,以争取战场主动权,然而有限的预备队不足以支撑一场大规模的全面进攻,德军只能在局部地段上保持攻势,因此进攻方向的选择成为了关键性问题。

  法尔肯海因最终选择了凡尔登筑垒地域,他认为只有在凡尔登发起进攻才能迫使法军投入其全部预备队来进行保卫,因为经过1911年的战役,凡尔登早已经成为法国人坚强抵抗的象征,法军最高统帅部绝不会轻易放弃凡尔登,

  德军将和法军在凡尔登展开真正的决战,从而使法军耗尽力量,进而士气崩溃,选择求和,没有了法国这个盟友,英国也就无法在欧洲立足。正如法尔肯海因所说:“法军统帅部为了保卫它,将不得不牺牲最后一人”。

  凡尔登是法国东北边境的战略据点、巴黎的东部门户,是法军整个战线的支撑点,法军统帅部也非常重视保卫这个战略要地。凡尔登筑垒地域正面宽达112公里,由法军第三集团军(拥有11个师,632门火炮)防守。筑垒地域由四道防御阵地组成,全纵深15—18公里。其中三道是野战防御阵地。第四道防御阵地由凡尔登要塞的永备工事和

  两个堡垒地带构成。

  1911年的战役表明,重兵驻防的要塞已经不能向以往那样作长久的坚守,比利时的列日要塞是最现代的要塞,仍旧被德军迅速攻占了,在东线同样如此,俄国的要塞群也没能阻止德军的攻势。这种要塞一旦被攻破,将导致兵力兵器重大的损失,尤其是宝贵的重炮,这些要塞重炮也正是野战部队所急需的。

  因此,法军决定废弃包括凡尔登在内的一系列要塞区,拆除了大部分的要塞火炮以配属给野战部队,要塞守备部队也转隶野战部队,主要防御地带设在了要塞前面数公里远的堑壕防御阵地,要塞区成为屯住部队的坚固兵营,而不是战斗场所。

  德军最高统帅部首先放弃了在战役层面实施机动战的设想,以往的战役中德军最终的目标就是取得战役胜利,然后以一场围歼战赢得决定性的胜利。这次德军不再提及战役胜利的重要性,在战术上突破法国的防御体系成为最主要的任务。在法尔肯海因看来,即便德军取得战役胜利也无法继续进行一场运动战,那将需要大量的部队投入到侧翼的掩护作战中,他手中没有足够的预备队,一切的目标都建立在一场正面的决战上。

  德国总参谋部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达成突袭,因此德军千方百计的隐蔽部队和炮兵的集结和展开,并且放弃了在敌防线的逼近处(110-150米)挖掘“进攻发起线”战壕,以防止暴露进攻企图。德军在整个正面上集中了1200门火炮和2000多门迫击炮,大部分(都部署在主要突破方向上,每个步兵军可以得到320到380门火炮的支援。在每公里的突破正面上,平均部署了120门火炮和迫击炮,最重要的第18地带内,火炮的密度达到每公里180门。这样在突破方向上,德军取得了兵力和火炮都超过三倍的绝对优势。

  当一切都准备好之后,德军发动了有史以来最猛烈的进攻。就在凡尔登绞肉机开动的那一天,一架飞机从奥斯曼土耳其境内起飞,越过巴尔干半岛,降落在匈牙利的土地上。从遥远的东方传来的新的消息,中国人给出了另外一种战争武器——坦克。

  第五百九十八章 坦克

  早在十年前,中国就从美国进口了生产拖拉机的整体工厂,那是中国拖拉机工业的起点。在之后的十年时间中,中国从无到有地建立了一整套工业体系,钢铁产量达到了世界第三的程度,拖拉机工业也随之增强了不少。

  在凡尔登战役发起之前,兰州机械厂就组装好了三台坦克,有不少人为那种钢铁巨兽取了各种各样的名字,但是林主席拍板说叫坦克,那就叫坦克了。

  “一号坦克”采用大型采油机作为动力,克里斯蒂悬挂,拥有独立的大负重轮,大负重轮与弹簧结合,可以起到娘好的减震效果。装备了两挺水冷型马克沁机枪和一挺风冷型的机枪,主炮是一门37mm步兵炮。

  这种坦克的前装甲达到了20mm,足以抵挡目前所有的步兵炮和迫击炮,还能继续在正面和侧面堆装甲,37mm步兵炮在陆地上也够用了。不过“一号坦克”没有炮塔,与其说是坦克,不如说是突击炮更好。

  之所以没有炮塔,主要是为了省钱。没有了炮塔,价格至少能省下来三分之一,而且可以将车身造的矮一点,这样能减少被命中概率。没有炮塔座圈限制,可以装更大的火炮。要是日后有增强火力的需求,随时随地可以换上更粗更大的管子。

  当然了,这样做也是有不足之处的,像是炮口转向速度慢就是一个大问题,但是放在这个时代,就完全不是问题。世界上还从未出现过这样的钢铁战车,别说是“一号坦克”了,就算是用三崩子套个钢铁外壳也能让人眼前一亮。

  德国大使是从长安乘坐飞机到兰州的,除了机场后乘坐卡车前往404国营农场。大使先生在中国待了好几年,本来要回德国了的,战争一来,事情就耽搁了。

  之前大使先生从人民政府这边得到了不少的军事技术和相关技术的图纸,但是要跑到遥远的兰州来,这还是第一次。当他看到“国营农场”那四个大字的时候,心中猜想中国人这次大概是给他准备了什么增加粮食产量的东西,大概是新的化肥,或者是农业机械?

  德国已经陷入到了普遍的饥饿之中,虽然报纸上一天又一天地重复着“即将取得胜利”,“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之类的报道,但是肚子饿是改变不了的事实。大使先生通过种种线索和小道消息得知了德国缺粮的事实,中国人没道理不知道。

  “噢,上帝啊!”

  半个小时后,大使先生开始惊呼。他猜对了一半,的确是机械,跟农业也有一些关系,但是任何人,只要看到了“一号坦克”的模样,都不会认为它是要用在农业上的。那宽大的履带

  ,短短的炮管,尾部冒出的浓烟,所有的一切都显示出了一种狰狞的美感。

  重达二十吨的钢铁怪兽呼啸而来,大使先生心生畏惧,面色煞白,怀疑面前的怪物是不是要把自己碾碎。

  但是没有,三辆“一号坦克”在离木台二十多米的距离上转弯,表演了横跨战壕,压倒铁丝网和鹿角之类的能力,然后停下来用火炮轰碎了用沙袋和砖石修筑的火力点。

  王长昊用熟练的德语介绍道:“这是我们最新研制出来的坦克,装载了一门37mm步兵炮和三挺机枪.........”

  “水柜?为什么叫这么名字?是为了保密吗?”

  “tank”有水柜的意思,王长昊耸了耸肩,“或许吧。您看到了,这种武器是能打破堑壕战体系的。”

  坦克转弯去训练场上之后,大使先生的面色好看了一些。他目不转睛地盯着三辆战车,看着那些钢铁怪兽横冲直撞,不管是铁丝网还是战壕,都挡不住它们。对于王长昊的话,他只是发出嗯嗯嗯的声音,大使先生的脑袋差不多快失去思考的能力了。

  一个小时后,三辆坦克终于停了下来。大使先生这才算是回过神来了,他按捺住心中的机动,开口问道:“这种水柜,坦克,要多少钱?”

  “这是我国最新科学技术的结晶........”

  “多少钱?”

  “......5000万马克!”

  “啊?”大使先生再次惊讶,“这么贵?”

  “贵?是看在中的传统友谊的份上,才会这么便宜转让技术,要是你们自己研究,至少要上亿马克!考虑到现在是战争时期,再翻一倍也不够!”

  “这........”,大使先生恋恋不舍地将目光从坦克上收回来,“我个人认为5000万马克是一个合适的价格,但是需要先向国内进行汇报。能不能跟前几次一样,先将资料送到德国,然后再付账?”

  “抱歉,这次跟前面不一样,必须先款后货。”

  德国现在的情况很不好,虽然德军在战场上依旧占据着优势,但是德国的人力快不够用了。德国统帅部手上只有25个师的预备队,而英法联军有50个师。沙俄帝国虽然屡败屡战,但人力是最多的,沙俄帝国能够动员的总兵力是德国的两倍。

  沙俄已经在战场上损失了一百多万人了,但是很快又拉出了将近两百万人。这种宛如九头蛇一般的恢复能力,就让德国最高统帅非常头疼。

  德国大使对德军被两面夹击的困境非常清楚,他在问清楚了“一号坦克”的性能参数后,立刻就前往回到兰州城中,借用中国人的电台向德国国内发了电报。

  在电报中,大使先生将“坦克”形容为能终结战争的武器。德国政府对“决胜兵器”已经失去信心了,先是齐柏林飞艇,然后是毒气弹和战斗机,每一样都被寄予了厚望,那些武器也的确在战场上表现出了非一般的功效,可是德军现在依旧未能打破困境,反而因为战场的不断扩大而显得越发疲惫。

  德军不光是要跟英法俄三国交战,还要派出军队帮助奥匈帝国跟俄国和意大利打仗,之前还派出了部队帮助土耳其人对抗英法联军。出人还不够,德国还要负担盟友的武器弹药。

  现在又来了一个“决胜兵器”,总参谋部和最高统帅部就不像是以前那样充满信心了。但是在了解到“坦克”是什么东西后,威廉二世和法尔肯海因总参谋长都十分激动。

  “这正是我们想要的!”

  “坦克?不,这是陆地巡洋舰!”

  第五百九十九章 伤亡

  德国最高统帅部痛快地为“坦克”付了钱,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打赢,除此之外什么都不重要。用一堆账面上的数字换坦克的设计图纸,这很划算。

  中国和德国之间开辟了一条空中航线,运输机从嘉峪关出发,在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哈萨克斯坦和马什哈德等地方转场,飞跃里海在奥斯曼土耳其境内降落,然后再飞到匈牙利的布达佩斯,这样漫长的旅途下来,飞行员累的要死,必须要准备好几批飞行员途中更换,

  而且长途飞行有很大的危险性,说不好半路上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除了重要的事情外,是很少动用的。“一号坦克”很显然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凡尔登战役正酣,法尔肯海因说要让法国人在凡尔登流尽鲜血,他做到了。然而,德国人也在凡尔登流尽了鲜血。德军一度看到了夺取凡尔登的希望,但是随着贝当赶往前线,德军的希望化作了泡影。主要还是德军的作战指导思想上就出现了问题,总参谋部想要吸引法军源源不断地支援凡尔登,最开始明明有机会拿下凡尔登的时候,居然犹豫了。

  德军通过运用新的步兵和炮兵进攻战术成功的解决了突破堑壕防御体系的问题,但是在突破凡

  尔登的要塞体系时遇到了新的问题,即便是超重型火炮也不能摧毁那些坚固的炮台和地下掩蔽部,德军唯一能够占领凡尔登要塞的可能就是寄希望于一场快速的突击,不待法军预备队赶到加强要塞防御之前夺取这些阵地。

  但是德军没能保持住进攻的连贯性,第二梯队在接替第一梯队进攻时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战役停顿,而且进攻中伤亡比预计要大。【步兵渗透】战术需要基层士兵和军官发挥主观能动性,也需要他们做出牺牲。伤亡人数太多,以至于总参谋部不得不对战术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改良。

  担负突击任务的兵力还是不够,德军总参谋长法尔肯海因没有将全部的预备队投入最初的进攻,仍旧保留了6个师以作应急。另外进攻正面还是太窄了,这样法军只需投入少数预备队就能堵住缺口。

  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加在一起,导致德军未能拿下凡尔登。在交换比上德军占了一些便宜,可是那点交换比上的优势不予以让德军获取战争的胜利。

  等到德国人发现情况不对,想要调整战斗目标的时候,法国已经恢复了组织度和士气。贝当不像其他法军将领那样痴迷于“进攻战术”,而且法军的士气已经无法支持继续进攻了。在机枪和大炮的面前,步兵冲锋只是在送死而已。

  贝当向士兵们承诺不会主动发起进攻,宣称他会尽力改善士兵们的饮食和卫生情况。为了防止士气低落,贝当还说服了霞飞,让士兵们进行轮换休息。在贝当到来之前,法军的将领们从没想过要要士兵们去后方修整,他们认为一来一去太浪费时间,还不如让他们在前线多顶几天,打光了再换一批士兵就是。

  这种可怕的思维造成了法军很多无意义的死亡,前线的军官和士兵满肚子怨气,而法军高层的做法是强令那些老兵较多的部队发起进攻。督战队在后方架设起了机枪,把不肯去送死的法军部队屠杀一空。

  在法军高层和德军的配合下,大量的法国老兵被屠杀。这导致了一场大规模的兵变,贝当到来后首先要解决夜袭群:⑥玖④⑨,三陆①三⑤的就是兵变问题,他发表演讲稳定了人心,同时又施以辣手,枪毙了三百多名带头闹事的军官和士兵,这才将凡尔登的局势稳定了下来。

  三月中旬,从远东飞过来的两架运输机到达了布达佩斯,装载的成吨技术资料随即被德军情报部门送往了柏林。拿到了坦克的技术资料后,德国工程师立刻对其进行了整理和研究,但一时半会间是没办法将坦克送上战场的。就算能很快拿出样品来也不行,就算是坦克,也要形成一定的数量才能有战斗力。不说百八十辆坦克,起码要有个三五十辆才好发起一轮进攻。

  在凡尔登前线,德军的进攻还在继续。对凡尔登的第一波进攻中,德军在8个小时内打出了一百万发炮弹,这还不包括迫击炮炮弹。那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攻势,差一点就打崩了法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