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日不落 第162章

作者:风兮破地

  乌云琪琪格不像是关晓彤那样矜持,而是充满了野性和侵略性,即便是在交欢中也是这样。她蛮横地将林永昌推倒,表示自己要在上面,骑马这种事,乌云琪琪格不但喜欢,而且擅长。

  但是她的体力不足以打满全场,在前半场她是骑手,在后半场就变成了被骑的那个。把即便是压在了身下,乌云琪琪格的呻吟声依旧响亮,而且还夹杂着各种各样的短句子。

  奥尔加女皇被安排在最后,她本来想要将身上的华丽衣裙脱下,这套衣服用了不少金丝,非常昂贵。穿在身上其实并不是那么的舒服,除了在隆重的场合,她都不愿意将这几十斤的行头套在身上。

  但是,既然乌云琪琪格说她会出钱,那么就算将这套华丽的衣裙损毁了也没关系。穿着这套衣服,确实能让她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在半个多小时的旁观中,幽谷早已经泥泞不堪,奥尔加抬起下巴,用傲慢的语气说道:“哼,我可不像她们两个那么没用,会被你轻易地打败!”

  很快,女皇陛下就遭到了攻击,她

  脸上的傲慢被炽热粉碎,叹气声和惊呼声不断地冒了出来。奥尔加早已做好了迎接狂风报的准备,但是,被推到阳台边上是她所没想到的。

  这个时候是下午三点多的时候,外面的街道上人来人往,她能清晰地看到不远处的军队正在向着西边行进,还能看到远处火车站那边冒气的浓烟。

  宽大的裙摆被撩起,林永昌并没有破坏奥维加女皇身上的那件衣服,而是解除了女皇陛下里面的武装,然后成为了女皇背后的男人。

  “啊,是奥尔加陛下!”

  “还有首相大人!”

  几名夫人挎着篮子从宫殿下面走过,见到了相拥在一起的女皇陛下和首相大人。两人的上半身都是衣冠楚楚的模样,但是下半身却是不着寸缕地紧密贴合在一起。

  在妇人人看不见的地方,衣裙和身体一起正在一波一波地荡漾。奥尔加一边发出们恒生,一边向着下面的妇人们挥手。这种紧张而又刺激的欢愉让她暂时忘却了烦恼。

  许久之后,云收雨散,跳荡的世界终归平静。

  奥尔加趴在阳台上,喘息了一会,问道:“母亲他们不会有事的,对吧?”

  身后传来林永昌的声音,“放心,不会有事的。”

  这并不是他胡诌,临时政府有着天然的软弱性,不敢对尼古拉二世下手的。至于弗拉基米尔*伊利奇同志的苏维埃政权,林主席不准备给他们任何的机会。

  苏联很伟大,所以他要继承苏联的遗志,并将之埋进土地,还要在坟墓上多踩几脚。“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句话的前半段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后半段也值得商榷,但是“一个中心”这是没错的。

  嗯,至少在林永昌这种深受中国传统熏陶的人看来,“一个中心”是没错的。他并不认同欧盟那种令出多门的政治联盟,想要带领人类走进新时代,还是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换了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在少尉的放纵之后,林永昌又沉浸到了永远不可能完结的工作之中。直到月上中天,他才去洗漱休息。早上天还未亮,他就已经从睡梦中醒来。他每天只需要四个小时的睡眠,就能保证一整天精神奕奕。要是有必要,连续几天不睡觉也是可以的。

  不过暂时还没有出现那样的紧急情况。随着中国渐渐地回到应有的地位上,出现那种几天不睡觉的紧急情况的概率是越来越小了。

  布鲁西洛夫一个晚上都没睡好,他能够为了自己的前途不择手段,但是对宋正交下手这种事还是有点让他发憷。他的名声已经够坏了,不过还不至于人人喊打。可要是对东正教动手,可以肯定,必定有不少人想要打他的黑枪。

  不,我不能这么干。

  布鲁西洛夫是个很聪明的人,不然也不能打出名震天下的“布鲁西洛夫攻势”。所以他一早上就赶了过来求见奥尔加一世。可惜,女皇陛下昨天晚上也是被耕坏了的地,早上根本就起不来。按照过往的情况来看,至少要到中午才会起床洗漱。

  倒是首相大人天不亮就起来办公了,俄国的贪腐情况堪比前朝爱新觉罗家族统治的时期。要是可以,林永昌真想将沙俄帝国的基层官吏杀个干干净净。

  但是不行,杀人容易,建立一套新的体系却很难。这个时候的沙俄帝国不是后世的红毛,没有那么多的知识分子。林永昌不得不大量启用从农民和工人中提拔上来的干部,可是那些人的能力很差,很多基础的事情都办不好。

  从西伯利亚带来的干部数量不够,只能保证控制铁路沿线的城镇,没办法深入到农村中区。而农民才是沙俄帝国人数最多的阶层,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就能在俄国站稳脚跟。

  可以想象,要是对东正教动手,农村中也会出现大量的骚动,乃至于叛乱。这又需要投入更多的干部。或者,干脆从中国多抽调一些政工干部过来?

  林永昌思考了几秒钟,决定还是先放一放。干部问题是所有问题的重中之重,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的事情都好办。启用中国同志可以解决干部的问题,但是他不能让收复俄国全境的行动染上太多的中国色彩,这对稳定俄国的局势不利。

  第六百二十三章 态度

  民族主义是从法兰西大革命之后才兴盛起来的,中国本来没有这种东西。在东方世界,讲究的是“华夷之辩”,后来还有“华夏入狄夷则狄夷之,狄夷入华夏则华夏之”。

  但是民族主义实在是太好用了,就跟宗教一样,很轻易地分出了“我们”和“他们”。所以民族主义在中国蔓延开来,并在推翻爱新觉罗家族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汉人来说,野猪皮肯定不是自己人。

  将自己受到的苦难和国家落后的现状全部推到野猪皮的头上,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粗暴,又能在逻辑上站住脚的说法

  。大部分人能够思考到这一步,再继续往下,再往深层次去探究就不是大部分人能够做到的事情了。

  林永昌见过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因此在处理其他国家事务的时候,一直都很小心,不希望激起日本或是俄国的民族反抗意识。在出兵俄国后,他一直很注意,尽量让出身俄国的同志去处理俄国的行政事务。

  不过事情也没有他之前想的那么严重,俄国的民族主义情绪还不是那么严重,对外来者也并不是那么的抗拒。俄国的大部分人都是文盲或半文盲,有些人甚至连国家的概念都没有,更不用说民族意识。

  但是,对于那些知识分子和精英阶层来说,民族认同就是很现实的事情。不光是情感和归属感,还关乎具体的利益。

  俄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沙俄帝国吞了太多的地没来得及及消化,现在这个问题压到林首相身上了。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只能放出更高层次的“神圣价值”,而这正是林永昌所要做的事情。

  布鲁西洛夫在临时皇宫外转悠了许久,最后还是做出了决定。既然没有其他的办法,那就只好去抱首相的大腿了。

  “布鲁西洛夫将军求见。”

  “带他进来。”

  须臾,身形消瘦,精神矍铄的布鲁西洛夫走了进来。林永昌也不抬头,伸手往边上指了指,“先坐,等我将这几份文件批完。”

  有西伯利亚大铁路进行运输,人民军暂时不缺少补给。只要不缺少补给,人民军的战斗力就能得到保证。罗科索夫斯基在喀山附近遇到了苏维埃的部队,双方打了几仗。罗科索夫斯基占了上风。但是他手中的兵力太少,打赢了也不敢深入追击,只能一边挖掘战壕,一边向后方要援兵。

  虽然罗科索夫斯基对苏维埃军队的评价并不高,还认为真正的敌人是临时政府,但是林永昌知道那些布尔什维克能有多强的战斗力。

  在这个时间点上,没有几个人认为布尔什维克能成事。在另外一个时空中,即便是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同志也不无担忧地说道:“我们的政权能坚持三年吗?要是能做到这点,那我们已经已经超过巴黎公社了。”

  连导师那样的英雄人物想的也只是支撑三年,坚持的时间比巴黎公社长就算是胜利。但就是这样风雨飘摇的布尔什维克,在几十年后成为了世界的一极,还曾经一度有着解放全世界的架势。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新生事物在刚开始的时候总是很弱小的,但只要是对的,是好的,就有可能趁势而起,一飞冲天。

  为了将苏维埃政权按死,林永昌准备一上来就开大。他现在签署的是铁道部运输坦克和突击炮的计划,按照计划,铁路线将会优先运输第一装甲师的武器装备和人员。

  等第一装甲师到达喀山前线后,就会和其他几个步兵师与骑兵师一起发起进攻,粉碎当面敌人的阻拦,然后一直杀到莫斯科去。之后就要边打边谈,视情况而对计划做出调整。

  不一会,林永昌将所有的文件都签署完毕,然后唤来秘书将文件拿走。活动了一下手腕,林永昌问正襟危坐的布鲁西洛夫,“想好了?”

  “是!”

  “说说吧,你准备怎么做?”

  布鲁西洛夫既然已经下了决定,那就不再瞻前顾后,“首相大人怎么吩咐,我就怎么做!”

  “..........”

  难怪尼古拉二世会将这家伙直接提拔成方面军负责人,这觉悟就是高啊。林永昌笑了笑,说道:“我会派人协助你的,有什不懂的你问徐树铮和杨宇霆他们就行。”

  小徐才气纵横,就是不够沉稳,不过这些年也长进了不少。徐树铮暂时还不能挑大梁,给布鲁西洛夫打打下手倒是可以。杨宇霆也是一样,让他们独当一面还早了点。再说,他们都是中国人,干这些得罪人的事情不好,还是让布鲁西洛夫去打头阵吧。

  “你的主要任务是将教会的土地分给农民,这是目的,其他的是手段。教会可以保留少量土地,但是只有土地的使用权,而且也要交税。只要能做到这些,就算把所有神父枪毙了我都不管。”

  林永昌盯着对方,“但若是做不好,被枪毙的就是你自己。”

  布鲁西洛夫心中一紧,但还是点了点头,“是,我会把这件事做好的。”

  “嗯,会有人跟你进行交接的,还有别的事吗?”

  “我.........”

  “有话就说,将军,我们都直接点,不要支支吾吾的像个女人!”

  布鲁西洛夫于是将心一横,“我认为,首相大人不应该将俄罗斯人流放到中国去做苦力!”这是很多俄国人私下抱怨的事情,布鲁西洛夫有所耳闻。他并不是在乎那些被流放的俄国人,而是另有目的。

  林永昌沉吟了片刻,

  “这是你的想法?”

  “不光是我的想法,还是很多俄国人的想法。”

  “嗯,这件事我会考虑的。”林永昌的态度缓和了一些,不像是之前那样,虽然脸上挂着笑容,但是却有着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将军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布鲁西洛夫发觉了首相大人态度上的改变,心中暗喜,他知道自己的赌对了。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布鲁西洛夫对女皇和首相又有过一番研究,知道他们喜欢听什么。但那都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到底能不能行也不好说。

  现在看来,他还是猜对了。

  “是否可以暂时停止将土地收归国有?我在圣彼得堡那边有一些认识的人,他们愿意拥护奥尔加陛下,但是........”

  第六百二十四章 吃不消

  “没有什么但是!”

  林永昌打断了布鲁西洛夫的话,“平分土地,八(十)小时工作制,工农大联盟,这是不可更改的!”

  卢布希洛夫只觉得呼吸不畅,心中骇然,他硬着头皮说道:“可是.......可是这样会有很多人反对.........”

  “那就把反对的人都干掉!”

  林永昌淡淡地说道:“反对的人多少?10万?100万?还是1000万?只要将反对的人都送去见上帝,那么也就没有反对的人了。布鲁西洛夫将军,这么说,你可明白了?”

  “........明白了。”

  “嗯,明白了就好。”

  布鲁西洛夫明显是被吓到了,林永昌看着对方离开的背影,不禁摇了摇头。阿列克谢*布鲁西洛夫被很多俄国将军称作是卑劣小人,现在看起来也不是一点底线都没有。

  或许,他是想要等自己离开之后再向奥尔加女皇提出那些好主意?

  林永昌再次摇了摇头。现在的俄国就跟大革命时代的法国一样。法国人杀了皇帝路易十四和他的皇后之后,又杀了多少人?因为杀人太多,刽子手忙不过来,浪漫的法国人还发明了断头台这种机械装置,用来砍人头又快又好。

  俄国想要迈入现代社会,也要用足够的鲜血祭天才行。

  时间进入到七月下旬,人民军第一装甲师已经抵达了前线,其他的各支部队也都已经运动到位,赶到前线得了新永昌准备准备用一场华丽的进攻夺取位于伏尔加河中游右岸的切博克萨雷。

  切博克萨雷城中有二十多万临时政府的军队,或者更多。这里本来是处于苏维埃政权的控制之下,但是等到人民军做好战斗准备的时候,却又变成了属于临时政府的地盘。这让林永昌有些难受,就好像用力挥出去一拳,却打在了空气里面。

  他本来已经做好了跟苏维埃领导的俄军大战一场的,没想到对手却忽然变了。临时政府的战斗力明显没有苏维埃的部队强,可是弗拉基米尔*伊利奇同志已经带着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等人逃到芬兰去了。

  因为圣彼得堡处于一片混乱中,直到进攻即将开始,林永昌才收到了确切的消息。

  “这真是见鬼了!”

  “弗拉基米尔同志逃亡芬兰?”

  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很简单,布尔什维克想要夺取政权,结束两个革命政府共同存在的情况,于是发动了新的武装斗争。结果是,布尔什维克达成了他们原先的目标,两个政权共存于圣彼得堡的情况结束了,临时政府取得了胜利。

  因为有英法等国的支持,临时政府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力量强于布尔什维克领导的苏维埃。真动了手之后,临时政府也没了顾忌,直接就把布尔什维克给打跑了。

  林永昌不想相信这样的事情,但是事实摆在眼前,又不得不相信。难怪弗拉基米尔*伊利奇同志在十月革命胜利后还那么的不自信,布尔什维克的群众基础不行啊!现在除了林永昌之外,所有人都认为布尔什维克已经完蛋了,就跟八九年前一样。

  但是林永昌依旧不敢小瞧弗拉基米尔同志,那可是屡败屡战,矢志不渝的革命战士,只要给他一点机会,说不定就能完成绝地翻盘。

  所谓天赐不予,反受其咎。既然布尔什维克已经完蛋了,未免夜长梦多,那就一口气打到莫斯科去吧!

  林永昌拿起了电话,向前线指战员发布作战命令,“进攻!”

  数百门大炮一起开火,在临时政府军的阵地上炸开一团团的火焰。爆炸声中,泥土冲上十多米的空中。好不容易拉到前线的305mm榴弹炮可劲地喷吐炮弹,因为不方便运输的原因,在后续作战中,这种重型榴弹炮将会很少出场。

  只有遇到了需要进攻要塞和城市的时候,才会有它们再次发挥的地方。既然这样,那就将运过来的炮弹都打光了吧。

  驻守在切博克萨雷的部队理论上是归临时政府管的,但是实际上他们都是自己管自己。

  临时政府的部队主要在圣彼得堡,莫斯科的军队人数都很少。而且圣彼得堡的部队都在防备前线的俄军,东线战场上的部队都宣布向奥尔加一世效忠了,临时政府一直担心会前线的俄军会杀回圣彼得堡。

  这就导致了切博克萨雷这里的守军既没有兵力补充,也没有多少武器装备。在面对人民军的进攻时,只能干挺着挨打。单方面挨揍是非常打击士气的,在被轰了一轮又一轮之后,守军忍受不了这种一直挨打的情况,非常勇敢,或者说是鲁莽地发起了冲锋。

  如果是西线战场上的德军或者是英法联军,在武器装备不全,弹药数量不足的情况下,肯定是宁愿单方面挨揍,也不会主动发起进攻的。

  但是驻守在切博克萨雷的将领没有世界大战战争经验,也没有足够训练有素的军官,不能让军队忍受没完没了的炮击。在有几支部队主动出击后,将领干脆破罐子破摔,下令前线出击。

  鲁莽的进攻造成了守军的大量伤亡,在重机枪的侧射火力和炮群的轰击下,临时政府的部队尸横遍野。

  “他们是想要冲上来肉搏?”

  “好像是。这不是战争,只是一场屠杀。”

  敌军的进攻除了消耗人民军的弹药之外,没能起到任何作用。俄国人的悍勇无可置疑,但是他们的武器装备太差了。西线战场上早已经证明,密集冲锋是打不穿机枪阵地的。只有大量的重炮和坦克才能做到这一点。

  在挡住了敌人的冲锋后,前线总指挥刘呈祥下令让第一装甲师出动。虽然敌人是鱼腩,但是既然第一装甲师已经运过来了,那就派上去试试好了。

  第一装甲师吃掉了太多的资源,且不说那些造价昂贵的坦克和突击炮,光是卡车就有500辆。第一装甲师在作战的时候,每天烧掉的汽油和柴油就要七八万升。这不是装甲师,这是吞金兽。

  可军队不就是吞金兽吗?开始动员后,军费狂飙不止,从每天400万人民币上升到了每天600万元,又从600万元/天上升到了800万元/天。这还是没有大量伤亡的时候,一旦战斗变得激烈,出现大量的伤亡,军费估计还要再翻上一倍。这么多的军费可不光是第一装甲师用掉了的。

  劳师远征对国力的要求太高了,即便中国现在有了年产1800万吨钢铁的工业实力,也觉得有点吃不消。

  第六百二十五章 勇猛

  中国总参谋部计划的是先动员200万人,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计划的3/4,动员出来的部队要先在国内进行三个月的初步训练,然后派往俄国维护铁路线,或是驻守某些重要的节点,比如说城镇,工厂区等地方。

  被派到切博克萨雷前线的都是补充了特种部队、辎重部队和炮兵的常备军,像是第一师,第二师,第四师和第十师,都是共和国功勋卓著的精锐部队。这些部队里面的大部分人都是经过了两年以上的训练,就算是临时补充进来的人员,也大都经过了六个月以上的训练。因此技战术水平和组织度都非常高,比对面的敌人高了不止一个等级。

  忠于临时政府的部队在人民军的防线上撞得头破血流,却几乎没有人任何的战果。等到隶属于近卫军的第一装甲师出现在战场上后,俄国人立刻就陷入到了混乱中。

  第一装甲师共有一万五千人,下面有一个坦克旅、一个摩托化步兵旅、一个炮兵旅和一个机械化步兵团,还有工程兵营、侦察营、骑兵营、通讯营,以及一批文职和参谋等。具体的人员编制中,有3000多人配属到坦克旅,6200多人配属到摩托化步兵旅和机械化步兵团,2200人配属到炮兵旅,剩下的人分散到各个直属营当中,另有运输等其他辅助单位。

  坦克旅下辖2个坦克团,每团辖2个坦克营,每营辖4个坦克连,其中3个轻型坦克连,配备一号坦克(实际上是突击炮);1个中型坦克连,配备二号坦克(跟德国的二号坦克并不一样)。每连编制坦克为21辆,这样第一装甲师一共编制有336辆坦克(坦克和突击炮)。

  这支强大的装甲力量是准备用来跟德军打仗的,奥尔加一世既然不愿意割地赔款,那必然会跟德军碰上。想必德国人也不会在没有跟人民军较量过的情况下就撤兵。

  现在第一装甲师还没有跟德国人碰上,反倒是拿俄国人开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