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日不落 第182章

作者:风兮破地

  “哈哈,那就好。亚历山大,你跟阿列克谢都要跟紧了,我们今天要去打老虎!”

  法国临时政府宣布投降之后,美军分别朝着意大利和西班牙方向撤退,意图依靠山脉天险来抵挡同盟国军队的进攻。在美军撤走后,巴黎城中爆发了革命,愤怒的巴黎市民和军队驱逐了临时政府的代表,拥护之前被撤职了的约瑟夫*霞飞为法军总司令,坚持与德国佬继续打下去。

  巴黎城中突然发生的变故让各方都有些措手不及的感觉,但是仔细想想,却又觉得是理所当然。当年普法战争的时候,巴黎人民就在政府投降的情况下发动过起义,今天的情况与当日何其相似?巴黎人民再次起义也是在情理之中。

  英国政府对出现在巴黎的红色政权又爱又恨,但不管怎样,英国现在是没办法派出大量的陆军部队了。从比利时逃回英国的陆军部队失去了所有的重装备,士气也十分低下,没有个一年半载,是没办法派出去打仗的。

  虽然出现在巴黎的是个红色政权,英国政府还是希望这个政权能坚持更长的时间。只要能消耗德军的力量,不管是红色政权还是独裁者,都将是英国政府的朋友。

  巴黎政权随后宣布成立法兰西公社,号召所有的法国人要跟侵略者斗争到底。但是原法国政府与忠于资产阶级政权的法国海军主力从巴黎和马赛仓皇逃亡法属非洲殖民地,在法属北非首府阿尔及尔重建了法兰西共和国,也被称作是国民法国。

  为了让法兰西公社坚持得更久,英国首相紧急去电华盛顿,还直接发电报给美军总司令潘兴,希望美国大兵能够重返巴黎,跟法兰西共和国一起对抗德国战车。

  潘兴都已经翻过比利牛斯山脉了,听说了巴黎发生的事情和英国政府的请求后不由得破口大骂,“早干什么去了?”

  美国政府跟西班牙之间的关系算不上和洽,因为墨西哥的事情,很多西班牙人对美国佬心怀不满。但是美国人给的太多了,所以西班牙同意了让美军借道去直布罗陀。

  美国远征军主力退往了意大利,不管要不要打下去,最重要的事情是保持补给线。直布罗陀海峡是出入地中海的重要碍口,潘兴必须将之控制在手里才行。

  收到英国政府的请求后,华盛顿召开了紧急会议,在经过了一番争吵之后,华府要求潘兴率兵返回巴黎,协助法兰西公社对抗德军。

  但是潘兴拒绝了华府的乱命。美军在补给充足的时候战斗力是很不错,但是跟德军还是一些差距,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军加上法军的数量还没德军人数多。除非给他两百万军队,以及足够的补给,不然的话,潘兴拒绝发起进攻。

  华盛顿同意了潘兴的要求,这让潘兴非常后悔,还是说少了,两百万部队的数量不够,应该要三百万人才行。

  收到潘兴新的要求后,华盛顿的议员们非常不满,派出了特使乘坐驱逐舰快速赶往欧洲。国会以前就一直担心军方势力太强了会破坏美国的传统,现在好了,潘兴手握百万大军,就已经出现了不鸟国会的苗头。

  接下来是不是要带兵冲进国会山?

  就在美国国会和前线将领明争暗斗的时候,德军已经完成了部队的调动,随即向巴黎发起了进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法兰西公社爆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在一周内打退了德军的十多次进攻。

  巴黎城中并不缺少武器装备和弹药,也不缺少食物和其他必要的物资,之前这里是英法美三国联军的后勤补给中心来着,准备了非常多的物资。

  法国尚未沦陷的地区组织了大量的

  民兵,仓促成军的部队技战术水平很一般,但是他们的士气很高昂,让人仿佛看到了1911年开战之初的法军风貌。

  那个时候的法国军队是真的猛,差点就打穿了德军的左翼,逼得小毛奇不得不从右翼抽调了大量部队过去支援。

  法国各地的民兵高唱着马赛曲,源源不断地涌入巴黎,使得守军的力量进一步的增强了。法兰西公社的民兵士气高昂,又有大量的武器装备和补给,在巴黎城外跟德军血腥厮杀了一个星期,双方都是伤亡惨重。

  见到红色法兰西暴发出了这么强大的战斗力,原先准备援助法兰西公社的英国和美国都改变了主意。革命这种东西是具有传染性的,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在欧美国家都有,先是俄国,然后是德国,现在连法国也爆发了革命,下一次会在哪里?是英格兰还是美利坚?

  听闻巴黎人民成立了法兰西公社,远在莫斯科的林永昌也不管曼纳海姆和约翰逊的事情了,立刻派人跟法兰西公社的领导人联系上,希望法兰西公社能加入【人类革新联盟】。

  圣彼得堡的苏维埃政权覆灭后,布尔什维克的许多高层都加入到了人民党之中。在那些人只中,托洛斯基经常在公共场合鼓吹“世界革命论”,或者叫做“不断革命论”。

  托洛斯基同志认为革命已经在中国和俄国取得了成功,现在要做的事情是收复波兰,然后跟红色法国联手,一切解放德国,再将整个旧大路都染成红色。

  不可否认,托洛斯基同志描绘的前景中,有一部分是可以实现的,比如说收复波兰,比如说跟法兰西公社夹击德国。虽然法兰西公社的红色和【人革联】的红色并不完全一样,还是能在很多问题上能达成共识的,夹击德国是有一定可行性。但是托洛斯基的理论中也有很大有部分属于是空想和妄想。

  染红旧大陆?解放全世界?【人革联】现在可没有这种实力。托洛斯基同志对困难估计不足,将事情总是想的很简单,虽然他的年纪不小了,有时候也会显得图样图森破。

  第六百八十二章 威胁

  法兰西公社虽然也是红色政权,在政治光谱上有不少和【人类革新联盟】相似的地方,但是从根本理念上来说,并不是一回事。

  巴黎爆发的是工团主义革命,现在的法兰西公社是由工团主义份子组建的。工团主义更接近于无政府主义,并且强烈反对无产阶级专政。

  【人革联】有无产阶级的专政的成分,不过实际上的政策是向二共靠拢的,算是粉红,而法兰西公社算是深红。

  粉红的【人类革新联盟】向深红的法兰西公社发出邀请,想让新生的法兰西公社加入【人革联】,这件事没有被隐瞒,很快就被欧陆各国所知。德国驻莫斯科的大使立刻联系了【人革联】外交部,要求【人类革新联盟】对此事做出解释。

  在【人革联】成立后,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奥斯曼土耳其率先承认了【人革联】,之前【人革联】对同盟国也一直都是采取了暗中,乃至于光正正大的支持态度。

  但是为何突然之间又向德国的敌人伸出橄榄枝了?

  因为在法兰西战役中的辉煌胜利,同盟国一方声势大振,但是德国最高统帅部很清楚,德国和同盟国依旧在不断地衰落。首先是粮食问题,虽然联盟卖了大量的食物给同盟国,但是这个冬天任然有很多人因为饥饿和寒冷而死去。

  其次,同盟国的人力早就打空了,德国还能拼凑出两百多万作战部队,土耳其人也还能勉强支撑,奥匈帝国和保加利亚已经是在崩溃的边缘上。

  特别是保加利亚,这个被称作是“东方普鲁士”的国家总共只有不到500万人口,在四年多的战争中阵亡了超过35万人,这不仅仅是损失一代人。

  同盟国看上去取得了非常大的优势,但是从力量对比上来说,他们依旧处于下风。美国没有损失多少兵力,英国可以从全世界的殖民地中夜袭群:⑥玖四⑨,③六壹叁⑤源源不断地抽调人力。继续耗下去,同盟国先撑不住的可能性更大。

  “不,我们并没有与德国开战的意图,只是想要调停欧洲的战争.........死的人已经够多了,为什么还要继续打下去?”

  莫洛托夫说着自己都不相信的话,对德国大使说道:“世界的主流应当是和平与发展,而不是杀戮和毁灭。这一点,想必大使先生您也是赞同的。”

  德国大使的表情很冷淡,“我记得基尔港水兵叛乱的时候,【人革联】也曾经与那些叛军联系过。莫非【人革联】真的要吞并整个欧洲?”

  那是托洛斯基的想法,莫洛托夫是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 干外交这项工作,不能不脚踏实地。

  “不,不,【人革联】并没有那种妄想,想要吞并整个欧洲的不是【人

  革联】,而是德意志帝国才对。”

  两个男人坐在长条桌的两边,互相对视,他们都知道,德国和【人革联】短暂的蜜月期已经结束了。

  与德国大使的交流没有取得任何有用的成果,人革联增强了在欧洲的驻军数量,不过并没有打破之前跟德国的协定,即:德国在波兰的驻军数量不得超过二十个师,【人革联】则是不会在靠近波兰的和德国的边境上部署强大的野战军队。

  德国和【人革联】的合作是为了打破大英帝国的世界霸权,现在蜜月期结束了,并不意味着【人革联】会下场参战。林永昌在克里姆林宫发表公开声明:【人革联】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各加盟国的人民谋取福利,这是对内。对外,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系,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这些话在过去已经被重复了好几遍,现在又被重新提出来,似乎是很没有意义的行为。但是,对于政治人物来说,任何举动都是有意义的。

  林主席的生命表明【人革联】没有在背后捅德国一刀的意图,这让德国的最高统帅部安心了不少

  当然,林永昌的声明有可能是烟雾弹,是为了麻痹德国而故布疑阵。这并不是没有可能,声东击西,故布疑阵之类的手段并不是中国人的专利。

  但是考虑到林主席一贯的好名声——并不是说是好人的那种好名声,而是信守承偌的好名声——【人革联】现在增强在基辅和明斯克等地兵力的行为,明显是出于防御,而不是打算进攻。

  收到外交部传递回来的消息之后,鲁登道夫不由得苦笑,难道林以为德国还有能力对【人革联】发起战争吗?德国现在最担心的是被协约国和【人革联】两面夹击,而不是反过来。

  基尔港水兵叛乱的事情影响很坏,德国政府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将之镇压下去。在镇压的过程中动用了飞机和大炮,死了不少人,让德国本就匮乏的人力变得越发的糟糕。

  现在德军正在进攻巴黎,实际上已经有了骑虎难下的感觉。法兰西公社的民兵打仗的手艺不怎么样,但士气非常旺盛,而且即便是陷入到苦战中,士气也没有多少衰弱。

  只要能一直保持高昂的士气,军队的战斗力就非常可怕。在惨烈的战斗中,战斗经验和技战术水平会飞速的提高。只要肯流血,那些战斗技巧并不是问题。

  法兰西公社的军队在飞快地变强,前线的德军在飞机坦克的支援下轮番进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占领了法军的两道防线,却又很快在法军的夜袭中丢掉了。

  巴黎的大炮数量不如德军多,但是炮弹数量要比德国人多上不少,在远程火力方面一度压倒了德国人。

  那些炮弹都是美军撤离之前留下的,用掉了也就没有了。以巴黎城外战事的惨烈程度,法国人的军工生产能力是没办法及时补充上消耗的重炮弹的。

  德军只要慢慢地消法军的弹药,巴黎城中的守军迟早会落到弹尽粮绝的下场。可是德国现在不能继续拖下去了。

  东边的【人革联】正在不断加强欧洲方向的军事力量,每过去一个月,每过去一个星期,人民军在欧洲的军事力量都会变得更加强大。

  如今的【人革联】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第二工业国,无论是资源,人口还工业实力方面,都要比同盟国更强大。要是法兰西公社同意加入【人革联】,德国真的能对东边日益壮大的威胁视而不见吗?

  第六百八十三章 离谱

  从德军发动“皇帝会战”以来,欧陆战场上的情况一波三折。先是协约国从胜券在握变成了大溃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完蛋,法国临时政府上台,随即又倒台,法兰西公社出现在巴黎,【人革联】跟德国由合作变成敌对,局势变化之快,让人目不暇接。

  若是要算上之前俄国临时政府和苏维埃政权轮流上台,又接连倒下的情况,世界格局也在不断地变来变去,整个欧洲就像是处在一片混沌中,谁都不知道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林永昌坐镇克里姆林宫,用谨慎的目光打量着西边的情况,盘算着怎么样才能让联盟的利益最大化。因为法国情况变化太快,他这些天又恢复了在办公室睡觉的习惯,要是有突发情况,就能立刻做出应对。

  他在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非常大,在隔壁的小房间里面支张床就行。但是,就在林永昌将注意力都放在法国的时候,在遥远的东方突然发生了意料之外的情况。

  “........本月16号,湖南XX村与XX村之间爆发了大规模械斗,共有5000多人参加了混战,不仅有枪还用上了火炮,场面堪比一场小型战争........”

  林永昌收到消息的时候,湖南的“村战”已经结束,但是长安那边因为这件事争吵了很久。械斗事件暴

  露出了很多问题,一些领导干部将矛头指向了“寓兵于民”的政策,还有一部分干部认为“工农联盟”的政策需要改一改。

  各种各样的论调都有,杨度认为这些论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十数年来中国内部积累的矛盾爆发出来了。

  林永昌觉得杨度说的对。以前人民共和国就是一个巨大的缝合怪,打左灯却又左的不彻底,在战争年代结束后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却又不能彻底的放开。加上民族、宗教和地域问题,要不是有林永昌这样的强人坐镇,矛盾什么时候爆发都有可能。

  虽然林永昌自认为是比不上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同志的,但是别人不这么看。光看林主席这些年来的功绩,那简直就是前无古人。

  现在成立了【人革联】,那就是从巨大的缝合怪变成了超巨大的缝合怪,【人类革新联盟】内部的矛盾多如牛毛,在俄罗斯和欧洲,到处都有潜在的叛乱分子。

  林主席现在坐镇克里姆林宫,靠着【天朝日不落】系统用灵活的手腕处理欧洲的问题,却是对中国有点鞭长莫及的意思。

  杨度说湖南械斗问题导致了问题的总爆发,林永昌想的更多,焉知不是某些人对中央做出的试探?

  不过他并没有多说什么,拿起报告,继续往下看去。

  湖南的“村战”简直离谱,那根本就不是械斗,而是真正的战斗。首先是参与的人数之多,两个村子之间的斗殴居然有5000人参与其中。

  其次是使用的武器也超乎了想象。那些村民们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仅仅是使用一些农具进行械斗,与之相反,他们使用的武器五花八门,有土枪、鸟铳,甚至还有火炮。

  因为建立了庞大的民兵系统,村子里面的基干民兵都是会打仗的,他们和退伍兵一起,成了械斗的主力。双方的村民开展了一系列的攻防作战,你来我往,双方的村长则是化身为“指挥官”,带领着村民在附近的山头上建立起了炮兵阵地,开始向对方的村民展开轰炸。

  甚至还有一些懂得医疗知识的村民,主动地承担起了战地医疗的任务,他们建立起了所谓的“战地医院”来处理急救负伤的伤员。

  两边的村民众志成城,男性在前面打仗,而妇女、小孩则负责运送伤员和弹药,双方的专业程度如果不说是村民,大家可能还会以为是什么部队在演习,绝对能够称得上是一场小型战争。

  好在械斗爆发后很快就有人报了警,当地的领导干部在震惊过后,连忙派出了武装警察。村民们的土制武器毕竟不能跟制式武器相比,

  报告的后面附上了调查的结果。当地的警方在这次事件中共查处了雷管2000枚、炸药30箱,而这起冲突导致数百名村民受伤,甚至还有几百间房屋被炮弹炸毁。公安部责成当地武警和警察对村民家中进行搜索,最后总共缴获了90多门土炮、上千支土枪,还有300多颗手榴弹。

  调查组的同志们给出的结论是湖南这样的情况并不是绝无而仅有,在江西、云南和川西等地方都发生过类似的时间,只是没有湖南的械斗事件这么大。

  那些地方的交通都不方便,没有铁路,国家公路也没有,政府对地方上的控制力比前朝的时候好一些,但是也好的有限。不管是采取什么样的制度,在道路没有修锅去之前,类似的械斗事件是没办法杜绝的。

  如果想要改变这样的状况,需要国家加大对南方崇山峻岭间的落后地区进行投资,光修路还不够,必须要发展当地的经济,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唔,这篇报告写的很有水平啊。

  林永昌将报告翻到最后,看到了作者的名字。

  “是陈天华?难怪了。”

  能看出问题的人很多,能解决问题的人很少,陈天华同志解决问题的能力再过去几年中得到了一些证实,但最让林永昌欣赏的,还不是陈天华同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陈天华实事求是,对事不对人的态度。

  人民党的高层都是在一次次政治运动中厮杀出来的,就没有一个是蠢人。但是能做到冷静客观,不偏不倚的人,就不是那么多了。

  所有的人都有立场,所有的部门都有扩张权利范围的本能。客观中立,实事求是,不偏不倚的人,向来是会让人讨厌的。

  比如说陈天华同志,就有很多人不喜欢他,特别是那些在他手下的工作人员,还有那些跟他共同工作的同事。跟陈天华类似的是伊藤博文,同样是不怎么讨人喜欢。

  第六百八十四章 波兰永不灭亡

  中国一直在不断地往西边修铁路,世界大战爆发前就在修,战争爆发后还是在修,现在已经将铁路从长安修到了兰州,又从兰州修到了哈密,然后是乌鲁木齐。

  铁路修到了乌鲁木齐后,分出了一条支线往克拉玛依。

  那边有石油,要是海上的运输线被切断了,克拉玛依的油田能保证中国依旧有足够的的石油可用。

  等到【人类革新联盟】建立,联盟有了更好的石油来源,但是通往克拉玛依的铁路都修到一半了,总不能说就这么停下,于是只能接着继续往前修。

  这是直线,主线则是从两块大湖中间传了过去,直插哈萨克斯坦,距离俄罗斯在里海的铁路线只有了一千多公里的路程,再用一年的时间,就能将铁路连上俄国的铁路网了。

  但是这还不算完,俄国的铁路用的是宽轨,而中国和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用的都是标准轨距,要想让俄罗斯和中国的铁路网连起来,还要对俄罗斯的铁轨进行改造。

  这些事情做起来要花很多钱,而且要花很长的时间,铁轨,车厢,火车头等都要重新花钱购买,铁道上的工作人员也要进行培训。

  即便是完成了铁路改造,因为地理上的原因,【人革联】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莫斯科和长安这两个中心。

  林永昌有心在莫斯科和长安之间修建一座新的城市,作为【人革联】的政治中心,就是位置不好选,如果是地理上的中心,那就是在里海边的土库曼斯坦地盘上,但是那边缺水缺得厉害。

  真正的好地方肯定是已经有很多人居住的,比如说德黑兰,比如说君士坦丁堡。或者就继续用长安当做【人革联】的首府?

  也不是不行,随着科技的发展,从莫斯科到长安的时间只会越来越短。先把铁路修过去,然后是飞机场、公路,然后高铁也给安排上。就跟湖南那边乡下的情况一样,只有改善了交通矫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修建长安城花去了七八年的时间。这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大都市,比最近这几年大出风头的上海更宏伟壮丽。因为是从零开始,因为是在白布上作画,所以长安城一开始就做好了规划,道路宽阔无比,各种配套设施的布局更加合理。

  但是,不管长安城多么堂皇大气,在这个时代也没办法将影响力辐射到欧洲去。为了稳住【人革联】在欧洲的局势,林永昌只能常年坐镇莫斯科,而这就导致了他对亚洲的控制力减弱。

  现在湖南农村爆发了5000多人械斗的恶性案件,林永昌觉得自己应该要回长安一趟才行。如果将国家比作农田,那么必然会有杂草在农作物中坚长出来,如果不除草或是喷洒除草剂,杂草很快就会盖过农作物,夺取更多的养分。

  想要除草,首先要对官僚系统开刀。只有先将公务员系统清理一遍,才能在清理社会上的阴暗面时候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距离上一次“整风运动”过去了多久?五年,还是六年?自从世界大战爆发后,经济快速发展,高速发展的经济掩盖了许多问题,又造成了更多的问题。

  现在不光是需要整风,还需要再来一次严打。

  但是,即便是采取严打,也只能治标,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在于中央的政治路线。比如说,“城乡二元制”和“人口自由流动”这两条路线之争。

  林永昌在莫斯科已经待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差不多是该会长安去了。可如今的欧洲局势异常紧张,重要程度或许更在亚洲之上。说不定在明天,法国战场上又会出现令人大跌眼镜的变化。

  欧洲,还是亚洲?这是一个问题。

  不过,他很快就不用为这个问题而担心了。

  “..........法兰西公社拒绝加入【人类革新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