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日不落 第208章

作者:风兮破地

  即便是钱德拉*鲍斯领导的印度人民共和国,也同样面临着这些问题。在现阶段,印度人民共和国需要先将内部的问题解决掉,这至少要花上三年的时间,然后才有实力去解放更多的地方。

  第七百六十七章 标准

  林永昌正在视察三峡水坝的施工进度,秘书突然拿来了一封电报。“主席,莫斯科来的电报,捷尔任斯基同志病重。”

  上一代的同志们陆陆续续地离开了人世,现在即将轮到捷尔任斯基同志。林永昌对这些事情早有心里准备,无论贤愚,人总是要死的。捷尔任斯基同志刚正不阿,被称作是“铁面人”,他执掌“肃反委员会”期间,处理了大大小小数百件案子,枪毙了数千人,流放了几十万人,可以说是令人闻之而胆寒。

  “联系空军,我要立刻飞往莫斯科。”

  政治保卫局的同志不同意林永昌乘坐飞机去莫斯科,上一次乘坐飞机的时候遇到了冷空气团,差点酿成了空难。从湖北飞到莫斯科去,要在途中转场数次,总里程超过5000公

  里,这么远的航程,说不定就会再次遇上危险。

  “哪里会那么容易出事的?飞机上多准备几个降落伞就好了。”

  林永昌认为即便是出了飞行事故,他也不会有事,但是政治保卫局的同志依旧不肯同意冒险,还将情况通报给了中央,这才打消了林永昌乘坐飞机赶往莫斯科的计划。

  “那就坐火车吧,小王,你去安排一下,明天就走。”

  王秘书在笔记本上写了几笔,“是,我这就去安排。”

  林永昌抬头朝远处看了看,说道:“我们今天加把劲,把三峡大坝好好地看一看,下次再来,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摄影师,多拍一些,以后可都是珍贵的历史资料。”

  从先秦时代的李冰父子开始,中国对蜀地的水利系统进行了不断的治理和修缮,这才使得以前水灾不断的蜀地变成了天府之国。

  川中的水患得到了遏制,但是长江中下游的处境却并没有因此变得到改善。湖北和安徽江苏等地动不动就发大洪水,因为这个原因,中央没办法在武汉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动不动就发大水的地方,发展成本太高了。

  中央耗费巨资修建三峡大坝,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洪,其次是才是为了发电。在修建三峡大坝之前,中央先修建了葛洲坝用来积累经验。

  整个葛洲坝工程一共持续了七年的时间。人民党解放武汉后就开始筹备,最开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汉阳钢铁厂,以及汉阳兵工厂等重工业。但是当时的人民政府没钱修建这么大的工程,一直等到“二五计划”的时候,才开始了葛洲坝的建设。

  等到“二五计划”结束,又过了两年,葛洲坝工程才算是完工。随即联盟中央又开始了三峡工程的第二阶段,开始正式建设三峡大坝。

  中央为三峡工程的第一阶段投入了超过280亿人民币,建设用的大部分资金是通过发行债券募集来的,这笔费用不包含在“二五计划”的经费里面,而是单独列支,可见联盟对这项计划的重视程度。

  葛洲坝工程是万里长江建设的第一座大坝,属于三峡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由船闸、电站厂房、泄水闸、冲沙闸及挡水建筑物组成。一、二号两座船闸可通过载重为1.2万至1.6万吨的船队。三号船闸可通过3000吨以下的客货轮。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71.5万千瓦。挡水大坝全长2595米,最大坝高47米,水库库容约15.8亿立方米。

  这座大坝尚未建成的时候,湖北等地方就对其非常的关注。荆州、宜昌等地苦于水患已久,很多人都憧憬着葛洲坝建成后,长江中下游不再发生洪灾。

  当时湖北各地到处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只要葛洲坝建好了,就不会再停电了”。联盟修建了很多的发电站,但是电力一直都不够用。特别是到了晚上用电高峰的时候,电压特别低,电灯泡放出来的光跟蜡烛差不多。

  为了保障工厂用电和城镇用电,供电局只好对农村拉闸限电。农村里面动不动就停电,镇子里面也经常停电,只有在大城市才能保证一直有电。

  因为经常停电,所以大家都在传葛洲坝建成后就不会停电了。这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联盟的发展太快了,用电量的增长像是永无止境一般。

  葛洲坝建成开始发电了,农村里面还是经常停电,只是停电的频率比以前小了一些。该拉闸限电的时候,供电局从来就没手软过。

  现在,附近的人民又在拿三峡大坝说事了,“只要三峡大坝建好,就再也不会停电了!”

  广大人民群众现在的要求不高,能够吃饱穿暖,不要老是在晚上停电就好。

  葛洲坝工程完成后,原有的工程师和建筑工人休整了一段时间,很快就开始了三峡工程的第二阶段建设。三峡工程的第二阶段比第一阶段更加宏大,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更多。根据专家们的计算,第二阶段的工程需要投入超过400亿人民币,要用上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第二阶段的工程。

  林永昌来视察三峡大坝的时候,第二阶段工程才刚刚开始,预计要到十年之后才能完工。总工程师倒是有信心能提前两到三年,不过林永昌觉得还是稳妥一点的好。

  三峡工程关系着长江中下游的安危,联盟中央对这项工程非常重视,大坝的修筑标准是按照防核弹袭击的标准修筑的。当然,这年头还没有核弹,没有氢弹,也没有原子弹,中央本来没想过要将标准定得这么高,是林永昌一力坚持,才使用了最高的标准。

  这使得三峡工程的造价上升了数倍,耗时也多了数倍。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用这么高的修筑标准,但是鉴于林永昌一贯以来的正确,反对的声音倒也不是那么多。

  武汉长江大桥刚开始

  修建的时候,一些公共知识分子在报纸上声称那是劳民伤财之举,“路面修得太宽”在很多报纸上出现过。但是等到大桥修好后,没过几年,批评的声音就消失了,之前的那些人转而开始称赞起林主席“高瞻远瞩”来。

  现在,很多人认为,他们是没能像林主席那样看到长远的事情。大概到了未来,就能了解三峡工程为什么要使用这么高的修筑标准了。

  第七百六十八章 命令

  视察完了三峡工程之后,林永昌乘坐火车前往长安,然后再通过欧亚铁路前往莫斯科。在车上的时候,他依旧没有休息,而是抓紧了时间办公。

  【人类革新联盟】现在需要往澳大利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建设,需要对印度人民党进行援助,以免印度被同盟国控制。英国内战结束了,但是中美洲工团主义联盟那边又打了起来,英法同盟向中美洲派出了志愿军,并希望【人革联】能像之前那样提供武器装备,最好能派出一支志愿军。

  联盟距离中美洲实在是太远了,派遣志愿军过去,那是要穿过半个地球才行。【人革联】刚刚才跟美国签订了条约,也不好往中美洲派志愿军。

  此外,伊朗也发生了对联盟不利的变动。卡扎尔王朝的权臣礼萨汗废黜了伊朗原有的统治者,自立为波斯帝国国王。礼萨汗当了波斯国王之后,全面倒向德意志帝国,在国内没收了英国的石油公司和其他公司,增强了波斯帝国的实力,并且拿出了一部分利益用来收买国内的各阶层,这使得波斯的局势很快稳定了下来。

  礼萨汗并不是一味蛮干,他明确地知道波斯帝国和【人类革新联盟】之间的实力差距,因此礼萨汗在倒向德国的同志,也不愿意跟联盟发生冲突,而是想要与【人革联】也保持良好的关系。

  但是,德国势力扩张到波斯,这本身就是对联盟的一种威胁。德国还在印度扶持了一个傀儡政权,将联盟在欧洲大陆上西进的道路给全部挡住了。

  外交部和军委的一些同志认为联盟应该立刻出兵波斯,打垮礼萨汗的伪政权,让波斯帝国重新变回伊朗。只要看看地图,就知道波斯帝国倒向德国之后,局势对联盟有多么的不利。

  【人类革新联盟】对绿教一直持打压态度,但是德国却不一样,德意志帝国在表面上对伊斯兰世界的信仰非常尊重,德皇威廉二世对穆斯林各种示好,跟联盟的宗教政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现在礼萨汗刚刚上台,要是联盟出动军队对所谓的波斯帝国进行打击,是有可能将其赶下台,但是.........林永昌合上的文件,摇了摇头,还是算了。

  礼萨汗虽然更亲近德国和意大利,但是他并不傻,暂时不会充当反联盟的先锋。而且这人和奥斯曼土耳其的凯末尔一样,都是要建立世俗化政权的。不同的是凯末尔建立了共和国,而礼萨汗建立的是皇权帝国。

  这对【人革联】来说,未必不是好事。德意志帝国和同盟国能给礼萨汗的,联盟也能给。德国真的会让利给波斯帝国吗?林永昌觉只怕未必。

  德国政府的贪婪和残暴并不亚于英国佬,以前只是没有机会展示。礼萨汗倒向德国,必然要受到德国的控制,在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向德国做出让步。

  同盟国阵营中有奥斯曼土耳其,一向自诩为伊斯兰世界的守护者,波斯帝国该如何处理和奥斯曼之间的关系?精诚合作还是走向对抗?

  前者不能说没有可能,但是出于现实的考虑,还是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那么,只要礼萨汗不要想着收复马什哈德,那就由得他去。联盟这几年来发生了的太多事情,“二五计划”,大地震,台风,各种天灾,为了发展和救灾,联盟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暂时先缓一缓吧,至少将那些债券给兑付了再说。

  林永昌将波斯的事情放在一边,再拿起一份文件,是关于沙特阿拉伯的。大英帝国崩溃了,世界的格局发生了骤变,沙特阿拉伯也发生了震荡。

  一个名叫伊本*沙特的瓦哈比派教徒夺取了波斯湾西岸的哈萨 ,并吞了伊本·拉希德家族的沙马尔,占领了锡尔汉河谷的大部分,攻陷了麦加、麦地那和吉达,兼并了阿西尔,并在这些地区建立了牢固的政权。

  跟礼萨汗和凯末尔想要建立世俗政权不同,伊本*沙特建立的是政教合一的组织。瓦哈比派在另外一个世界中臭名昭著,林永昌对伊斯兰教义不怎么感兴趣,都听说过这个教派的各种烂事。

  不过对于现在的阿拉伯世界来说,瓦哈比派的政教合一就比原来的氏族部落更先进,起码能将阿拉伯这片土地上的人给统一起来。

  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来说,政教合一的瓦哈比派是落后的,但是在沙特阿拉伯,却是有着其进步的一面。外交部的同志认为对阿拉伯保持关注即可,暂时

  不需要介入。

  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外交部的意见很正确,沙特阿拉伯那边除了沙子就是沙子,存粹就是一片不毛之地,瓦哈比派愿意折腾,就让他们去折腾吧,联盟静观其变就行。

  但是林永昌知道,沙特阿拉伯的沙子下面埋藏着储量惊人的石油,不光是品质很高,而且便于开采。联盟是不缺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的,巴库油田的产量足以满足联盟的需求。

  林永昌最关心的并不是沙特阿拉伯的石油,而是瓦哈比派这个伊斯兰教逊尼派的分支教派。政教合一的政权是联盟的死敌,联盟提倡的科学理性跟一神教的狂热格格不入,水火不容。

  后世的那些恐怖组织,“基地”,“ISIS”什么的,都是出自于这个教派。林永昌可以容忍礼萨汗建立波斯帝国,因为对方建立的是世俗化政权,但是不能容忍瓦哈比派壮大起来。哪怕这个教派现在看来是有其进步意义的,那也不行。

  沉思片刻,林永昌做出了决断,“让马钰带人去沙特阿拉伯,绿教的先知不应该一直待在马什哈德,传教才是他们应该做的事情!”

  马钰是个回回,因为积极向林主席靠拢,兼且在战争中立下了很多的功劳,因此被封为绿教先知,主持伊斯兰教解放神学的事情。

  这么多年过去了,马钰在中亚和西域一带开枝散叶,投资建厂,还建立大农场种植棉花和果树,赚了不少钱,大约是不愿意去沙特阿拉伯啃沙子的。但是,林永昌不是要跟马钰商量,而是给对方下命令。

  绿先知是联盟中央册封的,能够册封也就能够收回。

  第七百六十九章 马邦德

  欧亚铁路是将联盟的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连接起来的大动脉,比西伯利亚铁路更重要。西伯利亚大铁路那就是一个天坑,每年的维护费用是欧亚铁路的两倍以上,但是运输量比不上欧亚铁路的一半。

  虽然西伯利亚大铁路是个坑,可现在还是要继续维持下去,因为那条铁路还是能起到很多用处的,收益能够覆盖成本,还能有一些结余。

  林永昌乘坐火车抵达中亚的布哈拉时,马钰已经带着很多人在那里等待了。从车厢中走出来,林永昌一眼就见到了站在人群前面的马钰,他有些吃惊。在他的记忆中,马钰是个野心勃勃身体壮硕的中年男子,但是出现在他面前的马钰垂垂老矣,脸上布满了皱纹,精气神跟二十年前没法比。

  二十年的时间改变了很多东西,马钰已经是一个老人了。

  “林主席!”

  马钰快步向前走了几步,双目中充满了喜悦的神情。他的肉体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亡,精神头也不如以前了,但是性格脾气没变,依旧是杀性十足。“我已经让儿郎们做好了的准备,马上就能去教训教训那些瓦哈比派的疯子!”

  林永昌跟马钰握了握手,对方的皮肉松弛,确实不再是昔日武勇过人的骑兵将领了。“马钰同志,我想了想,觉得还是换个人去阿拉伯好了。你的儿子里面,哪一个最能干?”

  马钰浓重的眉毛竖了起来,“主席难道认为我老了吗?”

  不是认为,而是确实老了。

  “我还能骑马砍杀!”

  或许吧,但马钰的身手肯定比不上二十年前了。林永昌拍了拍对方的肩膀,说道:“我们先吃饭,然后再说其他的事情。”

  马钰当了二十多年的绿先知,又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还是给他留点面子。中国人是喜欢在饭桌上谈事情的,林永昌也喜欢这么做,不是因为传统,而是能节约时间。

  火车上有专门的餐车,卫兵拿来了罐头、面包和酒水,这就是一顿丰盛的午餐了。

  其他人退了出去,车厢中只剩下了林永昌和马钰。“沙特阿拉伯将会是联盟的下一个战略重心,和澳大利亚一样重要。”

  马钰愣了愣,他在马什哈德待了很久,没少跟其他派系的绿教徒打交道,因此知道沙特阿拉伯那边除了沙子什么都没有。“那边也有铁矿?”

  因为联盟的大力开采,澳大利亚的铁矿被很多人知道了。

  “不,沙特阿拉伯重要的不是铁矿,而是别的东西,但是跟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一样重要。”

  马钰没有多问,他自认为不是聪明人,甚至连《古兰经》都背不全,但只要紧跟着林主席就行,其他的事情都不重要。

  “我会把那片沙漠里的瓦哈比清理干净的。”

  “你可以过去,但是打仗的事情.........”,林永昌伸手?了想要说什么的马钰,这次他稍微用了一点力气,马钰立刻被压在椅子上动弹不得,“算了,你还是不要去了,你的儿子里面哪一个最能干?”

  马钰的脸涨得通红,他想要证明自己的勇武不减当年,可是按在肩膀上的手掌就像是山峦一般沉重。他用尽了全身的力气,骨头都发出了“咯

  吱咯吱”的声响,却不能挣脱分毫。

  于是,他的脸上布满了沮丧的神色,精神也萎靡了下来,“我的长子,马邦德,可以代替我上阵杀敌。”

  马邦德?林永昌笑了起来,“那就是他了。他今天过来了没有?”

  “就在外面,我去叫他进来。”

  片刻后,长得五大三粗的马邦德走了进来,他的外表看起来不像是师爷,倒像是土匪。马邦德摘下了帽子,显得很紧张,“林....林主席!”

  林永昌打量了马邦德几眼,伸出拳头在马儿的胸膛上轻轻地锤了一下,马邦德如遭雷击,顿时露出了痛苦的神情。林永昌笑着说道:“很好,有把子力气。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不是今天,是以前。”

  马邦德结结巴巴地说道:“我.....我.........”

  马钰瞪了儿子一眼,“他在太原的陆军大学念过骑兵科。”

  “哦,原来如此,怪不得了。我想起来了,我还给你颁发过奖状。”

  骑兵科不光是要骑术好,还要考很多别的东西,指挥骑兵作战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但是不可否认,骑术好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每年考上骑兵科的学员有很多蒙古人、哥萨克,或者是像马邦德这样从小就骑马的。

  “不对啊,我记得你不是叫这个名字,难道是我记错了?”

  “改名了。原来的名字不好听,我让人给他改了个名字。主席,您要是觉得马邦德这个名字不好........”

  “不,这个名字很好,只要记得看好自己的屁股,这个名字就非常的好。”

  “噢!”马邦德看上去也有四十多岁了,照理说经历过不少的事情,但是在面对林主席的时候,仍然显得很紧张。

  林永昌见马邦德紧张得肌肉都僵硬了,不禁摇了摇头,“你先出去吧,我跟你父亲说也是一样。”

  马邦德浑身僵硬地离开了车厢,出来之后,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在林主席的注视下,他的后背被冷汗打湿,觉得自己差点就不能呼吸了,脑袋里面也是浑浑噩噩的,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出来之后,马邦德这才发觉自己是浪费了多么好的一个机会。怎么就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呢?马邦德已经有了好几个子女,可是他一直都想要做些大事,那种能够记载在书上,在千百年后依旧能让人记得的大事。

  身后的车厢中传来隐约的交谈声,马邦德有心想要重新进入车厢,向林主席表明自己的.........自己的什么来着?自己就算进去了,又能说什么呢?

  马邦德不知道。他不知道自己应该说什么。而且车厢外面站着好几名荷枪实弹的卫兵,这时候正用怀疑的目光打量着他。马邦德听说近卫军和羽林军的事迹,也曾经见识过蒙古铁骑的骁勇,知道那些人拥有者常人难以企及的力量和体魄。

  林主席身边的卫士都有着非凡的力量,看看那宽阔厚实的胸膛,看看那粗壮的手臂,要是赤手空拳地肉搏,马邦德觉得自己能对付一个,最多能对付两个。

  卫兵们眼中怀疑的神色越发的浓重了,马邦德瞪大了眼睛跟其中一人对视了起来。林主席让他等在外面的,他才不会离开!

  第七百七十章 合适

  林永昌乘坐火车抵达中亚之时,莫斯科就已经传来了捷尔任斯基病逝的消息。既然“铁面人”已经去世,那么林永昌就没必要赶得那么急了。

  他在火车站接见了马钰和马邦德父子,检阅了绿先知的部队。马钰麾下的回回骑兵有很好的的马匹和强壮的战士,虽然军纪不是很好,但是在沙特阿拉伯那边,作为骑兵应该是很称职的。

  马钰想要亲自带兵去沙特阿拉伯,最终还是被林永昌劝阻了。年老而不以筋骨为能,不是所有人都学黄忠的。马钰留在马什哈德继续当精神领袖就行了,其他的事情应该交给年轻人去干。虽然马邦德也不年轻就是了。

  确定了人选之后,剩下的问题是怎么将回回骑兵运到沙特阿拉伯去。最近的道路是借道波斯帝国和伊拉克,这两个国家都跟跟德国有关系,波斯帝国还好,迫于压力,大约是会同意借道的。但是伊拉克就不好说了,这个国家上上下下对【人类革新联盟】都没有好感。

  但如果走黑海进入地中海,就需要奥斯曼土耳其同意开放博斯普鲁斯海峡。虽然现在土耳其跟联盟的关系不错,但是多半不会同意借道让联盟去对付沙特阿拉伯的绿教徒。走这条路还要埃及同意放行,这也是一个麻烦。

  除了以上两条道路,还可以让回回骑兵乘坐火车前往广东,然后坐船出海,穿过印度洋,在沙特阿拉伯登陆。这条道路就过于漫长了。

  经过讨论,军委选了一个折中的方案,既:让马邦德带人在波斯帝国的哈赫巴哈尔或是瓜德尔等港口登船,走海陆去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