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兮破地
特阿拉伯,这样一来,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省时间和运费。
“若是波斯帝国不同意开放道路和港口怎么办?”
“我想,礼萨汗是一个讲道理的人。只要跟他好好地讲道理,应该不会不同意。”
“..........”
瓦哈比派想要统一沙特阿拉伯还需要一段时间,那边的事情暂时不用着急,大不了就先坐火车前往湛江好了。
林永昌沿途又去看了第聂伯水电站和重型机械加工厂等地方,在路途上耽搁的时间长了一些,等到他返回莫斯科的时候,捷尔任斯基同志已经躺在了冰棺里面,追悼会和悼词什么的都已经安排好了,就等着林主席过来主持。
“..........他生活下去只需要三样东西:工作、面包和清水。捷尔任斯基同志从不看电影或参加舞会,他甚至连家都没有,只有办公室,意志几乎成了他唯一的坚持。他那双深陷的眼睛永远闪烁着信仰的光芒........”
“........费力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同志是一个坚定的人民党党员,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人民.........”
“........在政治上,捷尔任斯基同志是反对国家垄断经济贸易的,也不赞同农业集体化,认为激进的经济政策会给农民带来苦难和厄运........”
会场上出现了一些骚动,林主席这是对莫斯科最近的工作不满吗?悼词上怎么会写这些东西?是谁拟定的悼词?
不少人将目光投向身居前排的布哈林,后者面带哀思,对四面八方的目光只当做不存在的一样。布哈里同样反对激进的经济政策和农业集体化,他和费力克斯*捷尔任斯基在政治上的观点近乎于相同,因此对老战友的逝世异常悲痛。
林永昌手中的悼词念到了结尾,最后对费力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进行盖棺定论的评价,“.........这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存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有益于人民的人!”
“请同志们起立,为捷尔任斯基同志默哀30秒。”
列宁那一代人中,有很多人是真正有理想的,他们没有林永昌看的长远,不知道世界大势的走向,不知道另外一个世界中苏联兴盛到灭亡的事情,但他们是有理想的,想要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
林永昌向捷尔任斯基同志鞠躬,然后默哀了30秒钟。
理想主义者,“铁面人”,捷尔任斯基去世了,肃反委员会的事情需要有人接受,林永昌选中了斯大林。让钢铁同志去接掌铁面人留下的机关部门,这很好。
在捷尔任斯基同志的追悼会上,林主席说起了反对激进的经济政策和农业集体化的事情,这让莫斯科的不少同志坐立不安。在过去的一年中,不少党内的同志鼓吹要继续投资重工业,准备在一两年内上马第三个“五年计划”,将联盟建成世界上最强大,最富裕的国度。
想要完成这个目标,就需要筹集更多的资金,要比“二五计划”更多。钱不可能无中生有地变出来,财政部不能无限制地发行货币和债券,要想筹集更多的资金,就需要采用激进的经济政策,就需要将全国所有的农村都通过集体化改造。
斯大林就是鼓吹农业集体化的同志中的一员,他认为小农经济是没有前途的,现在联盟的经济停滞不前,就是因为没能完成农业集体化的缘故。想象一下吧,只要将全国大大小小的村庄都通过了集体化改造,每年征收的粮食能增长至少五成。
此外,完成了集体化的农业合作社对农业机械的需求也会大量增长,这样能带动相关机械设备生产厂扩大生产规模,能使联盟的经济增长重新回到10%以上。
中国和俄罗斯都建有不少的国营农场,使用机械化大生产的方式,确实提高了生产夜袭群:六九肆玖,三⑥一③五效率,而且带动了相应的机械设备、化肥、农药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
斯大林看到了农业集体化的好处,却没有看到很多地方并不适合农业集体化。在那些地形破碎的地区,比如说山区、丘陵等地带,是没办法使用重型拖拉机的。强行集体化只会造成各种各样的问题。
或许斯大林同志没有看到这些问题,或许他看到了,但是假装没看到。列宁那一辈的领导人相继离世,斯大林必须做点什么,才能让自己站到更高的位置上,他不想被斯维尔德洛夫和布哈林那些人一直压在下面。
但是很显然,林主席并不喜欢斯大林他们的路线,没有让斯大林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而是让他去负责“肃反委员会”了。
“斯大林同志是最适合负责这项工作的!”
第七百七十一章 债务
肃反委员会主席是个位高权重的职位,拥
有很大的权利,但是与之相对应的,身处这个位置也会遭受大量的攻讦、憎恨和恐惧,有时候还会遇到生命危险。
费力克斯*捷尔任斯基同志在世的时候,就曾经不止一次地遭受刺杀。斯大林想要掌握权力,也并不害怕刺杀,但是成为肃反委员会主席后,就断绝了他继续进步的可能。
党内的其他同志将会憎恨他,并且会用最挑剔、最苛刻的目光审视他,只要他露出一丁点的破绽,无穷无尽的攻击就会从四面八方涌现。费力克斯*捷尔任斯基同志只要面包、盐和清水就能行,斯大林能做到吗?大概是不行的吧。
人民一直提倡艰苦朴素,但是能做到像捷尔任斯基同志那样无私自律的人也是少有,非常少。
斯大林花了很大的力气,想要调离肃反委员会,但是现在却成为了肃反委员会的主席。如果他想要将这份工作干好,就不可避免地要得罪更多人;反之,如果他不想得罪人,必然不能将工作干好,那就得罪了林主席。
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里面陷入了沉思,或许,可以使用手中的权柄来做一些事情?只要隐蔽一些,应该是不会被发现的吧?
他下意识地回头,看到了背后墙壁上挂着的油画。林永昌正面带微笑地看着这边,“林主席在注视着你”。
斯大林的手指抖了抖,在林主席的注视下,心中的秘密仿佛无所遁形。但是,真的是如此吗?林主席当然很厉害,但绝对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维持联盟运转的是大量的干部和各行各业的人士。
伟大如林主席,也需要依靠工作人员和报告才能了解各地发生的事情。斯大林坚信这一点,他将目光挪开一点,眼角的余光中,林主席好像依旧在看着他自己。
斯大林转过身子来,背对着墙壁上的油画,这才觉得好受了一些。
随着一批同志的退休和离世,联盟内部进行了一番调整,外界报纸对此的报道并不多,世界上有太多值得关注的事情了。在联盟外部,波斯帝国的礼萨汗国王在经过再三考虑后,还是拒绝了联盟借道的要求。
礼萨汗是个实用主义者,虽然不愿意得罪联盟,但是也不敢成为伊斯兰世界的叛徒。奥斯曼土耳其对波斯帝国可是瞧着老不顺眼了,异端总是比异教徒更可恨。
波斯帝国拒绝了联盟军队过境,并派遣了外交人员,低三下四地向【人革联】解释波斯不得不这么做的原因。联盟对波斯帝国的做法表示理解,并没有因为这件事就准备出动大军灭掉波斯帝国。
人民党内有这样的呼声,人民军的战绩非常耀眼,在波兰,在东南亚,在澳大利亚,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现在【人革联】需要一条通往沙特阿拉伯的道路,既然波斯帝国不给,那就自己来取好了。
在澳大利亚那种远离大陆的的地方,人民军还需要小心应对,大使在欧亚大陆上,人民军无惧于任何敌人。即便波斯帝国倒向了德国,联盟也能并不畏惧。
不少人认为,以人民军的战斗力,在德国来得及反应之前,就能解放德黑兰,将波斯帝国碾成齑粉。
联盟或许真的能做到这一点,要是不计成本地动员一百万的军队,的确有可能在德国来不及介入之前就灭亡波斯帝国。但是,接下来该怎么办?
灭掉了波斯帝国,事情就算是完了吗?不,联盟将会面对整个伊斯兰世界的反扑。【人革联】将会面临苏联在阿富汗的局势,将会在连绵不断的治安战中消耗掉国家的元气。
现在的【人类革新联盟】已经很强大了,但还不够强大, 并不能以一己之力打败其他的所有列强。别的不说,若是德国和美国联手,联盟在澳大利亚就会陷入被动,在太平洋上将会陷入举步维艰的地步。
沙特阿拉伯那种不毛之地也就罢了,波斯帝国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一旦联盟占领了波斯,德国扶持的马德拉斯共和国就会陷入到被两面夹击的境地中,那是德国所不能容忍的。
林永昌拒绝了出兵波斯的建议,并指示外交部改善和波斯帝国之间的关系。联盟在发展的过程中淘汰了很多过时的设备和机器,可以半卖半送给波斯。
德国可以拉拢伊斯兰世界,联盟也可以拉拢世俗化的波斯帝国,只要不是瓦哈比教派那种政教合一的组织,联盟都可以跟他们打交道。
波斯帝国联盟的理解表示了感谢,在花钱买下了一些过时的,但是波斯又需要的机器设备后。波斯帝国驻联盟的大使约见【人革联】外交部工作人员,提出要对马什哈德的归属进行谈判。
马什哈德曾经是伊朗的第二大城市,被马钰占据之后,成了绿先知的大本营,已经有了十来年了。波斯帝国认为它继承了伊朗的全部领土,马什哈德也应当属于波斯帝国。
波斯外交官的说法是这样的,“不是要
联盟现在就将马什哈德及其周边地区归还给波斯,但是必须先确定这些地区是属于波斯帝国的领土”。
大约是【人类革新联盟】曾经将一块领土归还给罗马尼亚的缘故,又或者是联盟最近比较好说话,所以波斯帝国的外交官提出了“归还马什哈德及其周边地区”的要求。
这种无理的要求当然被联盟拒绝了,【人革联】是从伊朗手中租借马什哈德的,又不是从波斯帝国手中获取的。现在伊朗已经灭亡了,马什哈德自然是属于联盟了。
波斯帝国的外交官是不认同这种说法的,他坚称波斯帝国继承了伊朗的法统什么的,马什哈德理应属于波斯。
“既然大使先生认为波斯帝国继承了伊朗的法统,那么,我们可以谈一谈伊朗的欠账问题。”
在英国和俄国瓜分伊朗的时代,伊朗政府欠了俄国一大笔钱。后来俄国并入了【人类革新联盟】,联盟成了伊朗的债主。波斯帝国既然声称自己继承了伊朗的土地和法统,那么,就麻烦把欠账结一结吧。
嗯,数额也不多,加上利息不过是23.5亿人民币而已。
第七百七十二章 跳舞
23.5亿人民币很多吗?对个人来说当然很多,但是对一个国家来说就不是太多了,【人革联】每年花在三峡工程上的钱就超过了这个数额。
但波斯帝国是一个穷国,之前被英国和俄国控制了经济命脉,现在好了一点,获得一些自主的权利。因为对教士阶层的打压,波斯政府的财政收入多了一些。在出口方面,波斯能拿的出手的就是石油,接管了英国人的石油公司后,能通过出石油获得大笔的收入,可是这依旧不能改变波斯帝国是一个穷国的现实。
让政府继续运转需要很多钱,武装军队需要很多钱,建设国家需要更多的钱。礼萨汗是有追求的,无论是出于理想,还是为了稳定波斯帝国的局势,他都需要让国家变得强大起来,也需要让人民能够多吃两顿饱饭。
现在波斯帝国的情况是内忧外患,到处都需要用钱,哪里拿出那么多钱来还给【人革联】?
鉴于波斯帝国没钱还账,联盟给礼萨汗提供了一揽子的还款计划。计划是这样的:联盟再给波斯帝国提供一大笔贷款,用于发展波斯的石油开采和冶炼,以及各种矿石的开采,等到石油和矿石开采出来后,其中的一部分就可以用来偿还欠款。
联盟给出的条件非常优厚,只涉及到经济上的往来,没有任何的政治附加条件。嗯,也不能说是完全没有,唯一的政治条件是不能进行任何的反【人革联】宣传。即便是有了这么一个附加条件,也优厚到了波斯帝国有些不敢相信的地步。
这年头的帝国主义吃相都是非常难看的,之前的大英帝国和沙俄帝国,现在的德意志帝国,他们不光是想要榨取出最大的利益,还想要控制波斯的政治和军事。
波斯帝国的外交部先是不敢置信,在确定了联盟确实是想要帮助波斯进行建设后,很痛快地就同联盟签订了相关的协议。虽然这样一来波斯帝国将会在未来的三十年内都要向联盟偿还贷款,但波斯的实力也会因此而得到很大的增长。
德国方面也有开发波斯石油和矿山的计划,但是他们要得太多了,而且要附加一堆的条件。反观联盟,就是存粹的生意。
另外,德意志帝国距离波斯太远,现在他们还在跟埃及谈判,想要将苏伊士运河控制在手里。埃及倒向了德国,可是苏伊士运河这样的命脉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比较好。
在没跟埃及谈妥之前,德意志帝国没有力量去帮助波斯人进行国家建设。就算波斯人答应了德国的苛刻条件,也要等上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拿到援助。
“如果贵国能在今年年底之前将设备运到阿扎德甘,我国愿意开放道路和港口。”
其他伊斯兰国家的反对和敌视?那东西能吃吗?联盟可是要提供20亿人民币的无息贷款,要是德国现在能拿出20亿人民币,波斯帝国也可以再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马什哈德什么的,就暂时留在联盟手中好了。礼萨汗决定将马什哈德留给继承者,要相信下一代的智慧嘛。
德国对波斯帝国态度的转变非常敏感,总参谋部进行了沙盘推演,在联盟拥有了波斯湾的情况下,德国的陆军和海军都没办法在亚洲击败【人革联】。
至于欧洲部分,德国倒是很有信心,德意志政府的内阁和上层阶级相信联盟在波兰的统治并不牢固,在德国东边的波兰就像是一间摇摇欲坠的破房子,只要上去踹上一脚,【人革联】在波兰的统治就会轰然倒塌。
但是,占领波兰并不意味着德国能打败联盟。联盟拥有无与伦比的战略纵深,世界第一的人口和世界第一的工业产能,德意志陆军或许能杀进莫斯科,更大的可能依旧
是在双线作战中耗尽元气,打光人力,最后不得不接受苦涩的和平。
英法联盟(工团主义英国和法兰西公社)不会看着德军击败联盟的,要是德意志陆军真的能够做到这点的话。
因此,德国和同盟国需要更多的盟友,以便在下一次战争来临的时候不至于落入下风。因此,德国需要意大利和埃及,也需要伊拉克和波斯帝国,还有马德拉斯共和国。德军总参谋部相信,他们现在做出的努力能为未来的战争积累优势。
但礼萨汗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不喜欢联盟对于伊斯兰教的打压态度,也很讨厌联盟占领马什哈德以及“解放神学”那一套,可是联盟既有强大的武力作为后盾,又肯让利给波斯帝国,礼萨汗在经过考量后,只能选择接受【人革联】的好意。
在联盟和波斯帝国的交易中,【人革联】看似付出了很多,其实并没有。给波斯帝国的贷款是用来购买联盟淘汰下来的设备的,那些设备用了十多年了,能用是还能用,可是已经过时了,现在还能卖出崭新设备的价钱,这就让联盟从中赚到了不少的利益。
此外,帮助波斯帝国进行建设,不光是能够得到大量的石油和矿石,还能打开波斯帝国的国门,将联盟的商品卖给整个伊斯兰世界,联盟不在乎波斯成为二手贩子,反而会鼓励这样的行为。
之前联盟能通过奥斯曼土耳其和整个伊斯兰世界大叫道,现在多了一个选择,这是加上了一重保险。
德国对波斯帝国的转变很担心,对军人来说,和平不过是夹在两场战争之间的脆饼。波斯帝国的转变让中亚的局势大变,欧亚大陆上的天平正在朝着有利于联盟的方向倾斜。
为了扭转这种状况,德国外交部对波斯帝国进行了拉拢,还有隐隐约约的威胁。联盟拿出了真金白银,德国能拿出什么?因此拉拢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威胁也一样没能起到什么作用,德意志帝国距离波斯帝国有些远,想要将军队派过来要穿过好几个国家的地盘。而波斯帝国的边上就是联盟,要是德国逼迫的太狠了,礼萨汗就只能全面倒向【人革联】,这种事情他绝对干的出来。
当然,多礼萨汗和波斯帝国来说,最好的情况还是左右逢源,这样才能从两边拿好处。要不是奥斯曼土耳其不够给力,礼萨汗能给大家伙表演什么叫做“在三个鸡蛋上跳舞”。
第七百七十三章 凶猛
“嘟——”
汽笛的声响在港口的上空回荡,又有一艘运输船缓缓驶向大海,将大量的穆斯林和他们的坐骑运往沙特阿拉伯。波斯帝国同意借道之后,联盟将境内的大量穆斯林给运走了,这是几十年来持之以恒的行动,
到了1927年,西域已经不存在绿教徒了。将西域的绿教徒全部迁走之后,接下来就轮到了中亚的绿教徒。【人类革新联盟】的做法是摆在明面上的,要么成为无神论者,要么在佛教和道教之中选一个,要是不想做出改变,那就只能被迫向着联盟的边疆区域迁移。
马邦德对于联盟的做法看的很清楚,他长得五大三粗,但是并不傻,能考上陆军大学的就没有笨蛋。他对真主和先知缺乏敬畏,因此对联盟的做法并不在乎。
事实上,他并不是一个虔诚的绿教徒。这很正常,基督教的主教们大多不信上帝,绿教的高层也大多不信真主,他们只是假装信了一个无所不能的存在,以此来为自己捞取好处。
马邦德在太原念了几年书,见识了太原日新月异的变化。后来他还去过长安城,并为长安城的宏伟而倾倒。回到马什哈德后,他经常痛饮美酒,也曾经用批判的眼光去观摩那些艺术家们在荧幕上的表演。
尽管他并不信《古兰经》那一套陈旧的东西,但他是绿先知马钰的长子,注定要成为伊斯兰世界的宗教领袖.......之一。所以,马邦德对外界还是承认了自己绿教徒的身份。
马邦德抓着船舷,看着港口在身后迅速的远去,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新奇的体验。他乘坐过轮船,但那都是在江河湖水之中,在海洋上飘荡还是头一次。
一些同行的绿教徒们跪在甲板上念念有词,向着马什哈德的方向祈祷。汽笛声不时响起,远处的另一艘运输船上,隐约有战马的嘶鸣声响起。
那些绿教徒们习惯于骑乘马匹或是骆驼,很多人没有见过波涛汹涌的大海,离开了熟悉的陆地后,各个都是惶恐的不行,只能加倍诚心地祈祷。
马邦德瞧不上这些傻瓜的举动,但是表面上却是面沉似水。他已经四十多岁了,不是毛头小伙子了。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他很认同这句话。
运输船渐渐地加快了速度,船首劈开海面,溅起浪花。从波斯到沙特阿拉伯很近,只要穿过狭窄的阿曼湾就行。
海面上,船只往来络绎不绝,将大量
的物资和兵力运往马斯科特,那里有联盟的军事基地。部队会先在基地中修整几天,然后要经过三个月的军事训练,接着就会被派出去执行各种任务。
马邦德对着阿曼和沙特阿拉伯那边的地图已经研究了许久,心中已经有了大概的用兵计划。无非就是将在中亚做过的事情再做一遍,将所有的部落都拉到绿先知这一边,并驱逐其他派系的绿教徒。
这种事情他干过很多次,马什哈德及其周边地区的穆斯林已经全部归附了绿先知,在这个过程中.........正在思考间,边上忽然喧哗起来。
“怎么了?”
“德国人的军舰!”
“呜呜呜——”
刺耳的警报声响了起来,接着是船长的声音在广播中出现,“所有人立刻金船舱,不要在甲板上停留!所有人立刻金船舱,不要在甲板上停留!”
马邦德愕然地望着突然出现的德国驱逐舰,脑袋里面一时间有些转不过来。“怎么回事?难道德国跟联盟打起来了?”
水兵奔了过来,“还愣在这里干什么?立刻进船舱!”
“不是,德国人的军舰..........”
“不用担心,我们的战舰马上就会过来了!”
“但是,为什么啊?”
突兀出现的德军驱逐舰引起了一些混乱,不少运输船上响起了警报的声响,往来的船只出现了混乱,差点酿成了船只相撞的事件。
上一篇:海贼王:全员女团,觉醒青龙果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