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兮破地
要是美国愿意接受用人民币付账,联盟会很乐意地将美国卖不出去的农产品都给买下。但是很可惜,美国佬并不傻,他们才不愿意用粮食去换一堆纸。
他们拿着人民币能干什么?购买联盟的工业品吗?这岂不是将美国变成联盟的经济殖民地了?
在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首先做的事情就是提高关税,想要保护国内的工商业和农业,但是这使得局势进一步的恶化了,联盟对等地提高了关税,德国也是一样。
尚未成立的德美同盟就这样破裂了,不管之前讲的多么好听,在危机到来的时候,每个国家都只能先顾自己。
第八百三十章 伟大
经济危机愈演愈烈,威廉三世没有在长安多待,他将考察联盟军事工业和造船厂的事情留给了其他人,自己乘坐专列迅速地返回了柏林。
美国在一个月内损失了300亿美元,国内一片哀嚎之声,德国也没好到哪里去。德国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大量积压,工人失业,失业的工人没有吃的,连学美国人去流浪都都不到,只能聚集起来向政府进行抗议。
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工人们举着横幅,高喊着“要工作,要面包!”的口号,在市政府前面的街道上游行,然后遭到了军警的驱散。
德国政府对于镇压工人运动非常有经验,很快就将闹事德国工人镇压下去了。但镇压只能治标,并不能治本。德国的工业化程度很高,城镇化率也很高,在经济能正常运转时,这是一个优势,到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这就成了劣势。
大量无所事事而又饥肠辘辘的工人能干出什么事来?等着饿死吗?
联盟的大使馆面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就跟在美国出现的场景一样。排队的这些人都是想要去联盟工作的,德国政府十几年来一直对联盟进行抹黑,但联盟不管怎么黑,好歹那边的人能吃饱饭。
光是这一点,就比德意志第二帝国要强上十倍。
联盟并不缺少农民和普通工人,需要的是高级工程师和科学家。但是德国政府对那些高级人才看的很严,不会随意放人离开的。爱因斯坦和一些犹太科学家前前后后花了三年多的时间,才得以离开德国去了美利坚,然后就碰到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威廉三世从火车站返回皇宫的路上,见到了街面上的萧索。很多人在街边举着牌子出卖家中的财物,像是银质的餐具、烛台等,还有卖汽车的,现在也没钱加油了,还不如卖掉换几顿饱饭。
这样的情况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在柏林随处可见。柏林是德国的首都,连柏林都这样了,其他地方能好吗?
威廉三世忧心忡忡地回到皇宫,当天晚上就将国内最近的报纸都给看了一遍。报纸上面倒是说了一堆“困难只是暂时的,未来是美好的”之类的屁话,但实际情况肯定要严重得多。
报纸上面写的东西肯定没有政府部门内部的总结来的真实,威廉三世看报纸只是想要看看民间的反应。看到的情况很不乐观。即便是政府的喉舌也承认“现在出现了困难”,这是真的,后面的“未来是美好的”就是扯淡了。
几天后,威廉三世和德国的高层一起召开了会议。
在听威廉三世说了联盟提出的条件后,政府部门觉得可以试试,但是军方坚决反对。总参谋部代表的军方才是德国的实际统治者,政府部门只是打杂干活的。
军方不能接受德国在经济上依附于【人革联】,“这是让联盟卡住我们的脖子,以后德国就要仰人鼻息了!”
可是军方只是反对,却没有拿出解决目前问题的办法。会议持续了一整天,没有得出任何有用的东西。会议结束后,各方人士到处串联,想要让自己所在派系的主张得到通过。
时间一天天过去,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经济危机影响到了美国和德国的方方面面,国家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华尔街的天台上开始了排队,美国人民每天都能看到有人跳楼的新闻。
杠杆加多了,赚钱的时候能赚到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利润,赔钱的时候也是一眨眼就赔光了。很多人是从银行或者是亲戚朋友熟人那里借钱加杠杆的,输光了本钱还背上了一堆债务后,可不就得上天台么?
在德国也有人跳楼,但是数量要比美国少的多。德国的真正统治阶级是容克军官团,或者说是容克地主团,容克们都是有土地的,就算赔的再多,家里的农场和葡萄园总还是能有一些产出。
德意志帝国因为破产跳楼的人并不是很多,社会上倒是出现了一些声音,说是经济危机都是犹太人引起的。的确有一些犹太人趁着紧急危机发了财,但是普通的犹太人同样在经济危机中变得一贫如洗。
在意大利,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权因为经济危机反而获得了空前的支持。贝尼托*阿米尔卡雷*安德烈亚*墨索尼里并不能算是第一流的政治家,但也做了不少的实事。
他严厉地打击了西西里岛的黑手党,扩大了军事工业和基础建设,将学校和社会上的改革同扩军备战联系了起来。墨索里尼加紧进行扩军备战,并亲自兼任陆、海、空军总长,作为意大利的最高统帅,全国所有部队必须绝对听从他的调遣。
意大利也遭到了经济危机,但是通过扩军备战和修建基础设施的方式,有效地降低了失业率。意大利的民间有不少人反对墨索里尼和他的法西斯政权,但是那些反对派也承认墨索里尼是干了一些实事的,“至少他让火车准点了。”
【人革联】和英法同盟的火车更准时,但德意志帝国不可能去称赞红色政权,于是有很多人开始赞同法西斯政党的主张。墨索里尼的声望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本人也因此而志得意满,不可一世,认为只有他才能拯救欧洲,乃至于整个世界。
看到意大利政府在经济危机中的表现,德国政府不可避免地借鉴了意大利人的办法,搞基建,发展军事工业,扩大军队数量,这正是容克军官们所熟悉,而且喜欢的那一套东西。
威廉三世看到林主席的预言一件件地变成了现实,却对此无可奈何。虽然他是德国皇帝,但是也没办法跟整个容克阶层抗衡。
德国、德国政府、德国统治阶层,这三者的利益并不是一致的,威廉三世的利益跟这三者相关,但也不是完全一致。世界大战期间,上一代德国皇帝差点就被推出去背锅了,这件事威廉三世可是记得很清楚。
他有心想要改变这样的状况,但是心底又有一个声音这样说:要是赢了呢?扩军备战并不一定是坏事,只要能打赢,自己就有可能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皇帝!
第八百三十一章 咆哮的二十年代
1929年的下半年,美国的经济进一步的恶化。人民没有钱买东西,工厂生产出来的东西就卖不出去;工厂缩减产能,这导致大批工人被辞退和开除,因此人民手中的钱越来越少,更买不起东西了,这就成了一个负反馈的循环。
美国市场主要靠内部自循环,国内市场崩溃了,美国的经济一路朝着深渊跌落。
胡佛看到美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不过并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严重。其实很多人都能看到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但是都不会想到会有这么严重。
而且之前欧美经济发展时,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出现一次经济危机,之后会依靠市场慢慢恢复。而政府一直在旁边看着,不插手。这也是为什么经济危机爆发后,很多国家最初都不插手,或者不做太多干涉的原因。
华尔街股市暴跌后,美国一些资本家开始了救市行为,不过并没有成功,这时胡佛总统才开始干预市场。胡佛最初并不认为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有问题,他的想法是只要工厂、银行、农业正常复工,人民就会有工作、有工资。到时候就会购买东西,然后市场就会再次繁荣。
不仅是胡佛,这年头美国的很多经济学家都这样认为。所以胡佛这时开始对大公司、大银行、大农场主等进行救助。胡佛希望依靠他们来结局人民事业的问题。并且和他们达成协议,不能随便降工资,以此来保证工人的收入。
而且为了保护国内企业,胡佛签署了《斯姆特·霍利法案》,将2000多种的进口商品关税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这项法案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保护了美国的工商业,不过却引来了许多国家对美国采取报复性关税措施,对美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
胡佛先生确实做了很多措施。只不过这些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次经济危机,反而加剧了危机。他的立场是站在大公司、大银行和大农场主一边的,以前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将来还会是这样。
除了对大企业大银行进行救助,以及提高关税之外,胡佛还增加了公共投资,既加大了基础建设,但他拒绝对失业人群进行救济,并公开宣称“政府不养懒汉”。胡佛先生还以他自己为例子,“当初我到中国去的时候,身上什么都没有,但是依靠自己的努力,终于实现了美国梦。现在还当上了总统。我可以做到这样的事情,其他人也可以!”
胡佛总统所做的事情没有背叛他所处的阶层,而是在考虑自身阶层利益的同时,想了很多办法想要去解决经济危机,但是都没有什么用处,或者说用处很少,情况在继续恶化。
跟自由世界的哀嚎遍野不同,英法同盟和【人类革新联盟】都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人革联】在开展第三个五年计划,进行产业升级。英法同盟则是在扩大重工业的规模,为解放全世界做准备。
一些专家学者在媒体上发表文章,称工团主义英国和法兰西公社的有些做法跟军国主义法西斯没什么区别。都是大力压缩消费品,堆砌资源搞重工业,整军备战准备搞个大新闻。
工团和法西斯,在政治光谱上一个属于极左翼,另一个属于极右翼,是水火不容的两极,但是很多政策看起来是一样的。法西斯必然宣扬侵略战争,工团也要解放全世界。
纷纷扰扰中,咆哮的20年代结束了。在20年代中,赤色战争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工团主义先后在英国和中美洲取得了成功,最后折戟于印度次大陆,再然后,大萧条来了。
进入30年代后,不光是自由世界的经济受到了影响,英法同盟、中美洲工团主义联盟和【人类革新联盟】也童颜感受到了影响,但是这并不妨碍这几个国家的重工业发展。
法兰西公社和工团主义英国向德国出口了许多粮食,用以换取发展重工业的机械设备。据说法兰西公社和工团主义英国都出现了饿死人的现象,而且还不只是一两起。但是英法同盟的官方声称那都是敌人的污蔑,是无耻谰言,是不值得相信的。
欧洲大陆上的列强都在扩大军事工业的规模,【人革联】也是一样,联盟不光发展了硬实力,还招收了更多的士官、军官、飞行员和海员。为了在和平时期增加飞行员的数量,联盟在全国各地开设了飞行俱乐部,航空公司也培训了更多的机长和驾驶员。
之前的一系列战争让全球的紧张度达到了很高的地步,列强随便找什么借口就能开战了。现在之所以没打起来,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危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大家都没准备好进行全面战争。
联盟中央早就已经认识到,将会有更加惨烈的战争爆发,因此【三五计划】中有很多项目是军事工业。为了应对可能爆发的战争,联盟在暗中积蓄实力。
明面上,【人革联】正在安享太平。生产力和消费品数量的提升,工资的增长,收入的增加,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商店里面充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电影院、溜冰场、飞行俱乐部,还有各种各样突然兴起的新鲜事物,让人目不暇接。电影院里每个星期都都有型的电影上映,收音机里面有评书,有音乐,电视台里面的节目也多了起来。
长安方面开拍了《三国演义》,莫斯科则是上马了《战争与和平》,还有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著也有可能搬上荧幕。比如说《西游记》、《水浒传》等。
因为联盟特有的体制,即便是在最偏远的农村,也有放映队过去放电影。农村里面没有电影院,就在一块空地上支起白布,用放映机将画面投射到白布上面去。
联盟人民能感觉到生活在不断地变好,也相信未来会变得更好,但是,手中没钱是大部分人的共同感觉。好东西太多了,但也都不便宜。
联盟也有“分期付款”这项金融服务,有美国经济危机的前车之鉴在,“分期付款”暂时还管的很严,只对军人、教师、公务员和其他有稳定收入来源的人群开放。
第八百三十二章 中国
长安,西山军事基地。
日丹诺夫再次来到了肃反委员会副主席王虎的办公室,“王副主席,我回来了。”
王虎放下报纸,“出去了半年,查到什么了?”
“情况并不是像人民日报和新闻联播里面时候的那样好,敌视和仇视联盟的人有很多。”
王虎没好气地说道:“这不是废话?到底有没有干货?要是没有,那就还是回波兰去!”他的脸上露出狐疑的神色,“你不会是真的拿着公款去旅游了吧?”
日丹诺夫说道:“的确是有一些发现,报告在.......”
两人的交谈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等到天黑的时候,日丹诺夫才从大楼中走了出来。他朝左右看了看,没有看到黄思琪中尉。
总参和肃反委员会是两个部门,工作风格不一样,这是日丹诺夫早就知道的事情。黄思琪中尉身上有不少奇怪的地方,他还想请对方小酌几杯,但是一回到长安后,黄中尉就不见了踪影,日丹诺夫不好去打听黄思琪中尉的去向,只能暂时作罢。
日丹诺夫朝着外面走了几步,回头望朝三楼的方向望去,什么都看不到。他所不知道的是,在他回头看的时候,正有人在三楼窗户的缝隙中看着他。
王虎看着日丹诺夫上了汽车远去,然后回到了办公室里面,拿起电话拨了出去,“对,他刚走,看起来没什么问题......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你们该怎么办还是怎么办。”
情报战线上的的情况非常复杂,钓鱼、苦肉计和和双面间谍之类的时有发生,特别是那些出外勤和在敌后工作的情报人员,永远都是被怀疑的对象。
西布格河同穆哈维茨河汇流处附
近的道路上,费力克斯*尤苏波夫倚靠在汽车上,一边抽烟,一边打量不远处的公交站。忽地,他用力地抽了一口,然后将香烟仍在地上,用鞋子碾了碾,接着大踏步的上前,“哦,你终于回来了。”
一个四十多岁的俄罗斯男人放下了手中的皮箱,跟费力克斯*尤苏波夫拥抱在了一起,“是的,我回来了。”
“苏霍金......”
“不,亲爱的费力克斯,你要叫我卡普兰,我现在是一个德国人,是来联盟工作的。”
费力克斯*尤苏波夫先是愣了愣,然后说道:“我知道了,卡普兰,先上车吧,我带你去吃饭。”
苏霍金曾经是俄军的大尉,参加过世界大战,那个时候他还是意气风发的青年。因为参与了莫斯科叛乱事件,不得不跑路离开了联盟。十多年之后,苏霍金已经变成了中年人,但是身材依旧挺拔。
费力克斯*尤苏波夫对苏霍金怀有一份愧疚之情。当年俄罗斯并入联盟不久,苏霍金是有着远大前程的青年军官,但是因为费力克斯的一句话,就毅然举兵发动了叛乱,然后被打的落花流水,狼狈地逃去了国外。
费力克斯*尤苏波夫很快就返回了莫斯科,但苏霍金却是榜上有名,即便再次回到俄罗斯,也不能用原来的名字了。
苏霍金将行李放在了后备箱里,接着坐在了副驾驶的位置上,“这汽车而看起来不错,要多少钱?”
费力克斯*尤苏波夫家中是俄罗斯的贵族,虽然被没收了土地,但是家中的浮财不少,投资实业后,趁着联盟经济腾飞的东风,费力克斯家中的赚了不少钱。
处在风口上,就算是猪都能飞起来。费力克斯*尤苏波夫算得上是知识分子,又跟原俄罗斯的上层有着紧密的关系,跟罗曼诺夫家族有姻亲关系,做生意不要太简单,早就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
“这辆车在白俄罗斯卖2800块,算不上好车。我是免得被人注意,这才开了这辆霞光出来。你要是喜欢车,我送你一辆红旗汽车,那才是真正的好车。”
苏霍金摇了摇头,“就是这辆霞光也太招摇了。”
费力克斯*尤苏波夫笑着说道:“这不算什么,才几千块钱而已。”
联盟工人现在的平均工资是310元/月,几千块真不算少了。当然,对于有钱人来说,几千块也就是零花钱而已,一顿饭罢了。
汽车开上了桥梁,苏霍金抬头望向远处的布列斯特,那边像是一个巨大的工地,有许多工程机械在忙着施工,于是问道:“那边是军事基地?”
费力克斯*尤苏波夫往布列斯特那边瞟了一眼,“嗯,那是布列斯特要塞。”
“我听说联盟和德国达成了和解,为什么还要修建要要塞?就算要秀要塞,也应当是修建在边境上才对。”
“联盟和德国是达成了和解,但那只是暂时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关系又会恶化了。你对布列斯特要塞的情况感兴趣?我可以帮你去打听,但是要花很长的时间。你知道的,联盟的情报部门查的很严。”
“不,我的任务跟要塞没关系,你也不要去瞎打听。肃反委员会不是吃素的,不要将你自己陷入到危险之中。”
“联盟的情报部门可不只是有肃反委员会,但我不在乎,只要苏......卡普兰你想要,我就去为你打探布列斯特要塞的情报。”
“不要做多余的事情。”
苏霍金再次摇头,“德国人不知道派了多少情报人员过来,不需要我们去打听消息。”
费力克斯*尤苏波夫踩了一脚油门,汽车从引桥上飞驰下来。“听说德国现在的情况很不好?”
“确实有点不好,但日子还过得去,比世界大战的时候好多了。”
“跟联盟相比呢?”
苏霍金沉默了,好一会后才说道:“柏林的繁华不亚于莫斯科,至于长安,我没有去过。”
“我倒是去过了好几次。”
“哦,长安真的像是电影中那样喧嚣繁华吗?”
费力克斯*尤苏波夫说道:“虽然我们不喜欢林主席,但不得不承认,他的确是有些本事的。但是他的能力越强,对俄罗斯的危害就越大。来的路上你应该看到了,波兰正在变成中国。如果我们不想点办法,俄罗斯也会变成中国。”
第八百三十三章 交火
进入三十年代后,大萧条愈演愈烈,法西斯理念在德国蔓延,同样蔓延的还有工团主义和林永昌主义。底层人民需要工作,需要食物,政府不能给他们这一切,人民就要起来闹事,各种极端的理念就会蔓延开来。
不可避免地,德国开始了扩军备战的道路。这是德国唯一的选择,容克阶层不可能选择左翼,那是对自身阶级的背叛。虽然他们也不喜欢法西斯,甚至是讨厌墨索里尼那个无耻的意大利人,但德国所做的事
情就跟法西斯意大利几乎一模一样。
德国政府扩大了对基础建设和军事工业的投资,这需要招收更多的人手,有效地降低了失业率。但是,还有很多人记得世界大战的惨痛经历,不少人对再来一次世界大战抱有悲观的态度,这其中就有不少的军方人士。
出于对未来的悲观预测,一些德军高层选择了与联盟暗通款曲,主动向【人革联】传递了不少的情报。联盟的总参谋部和其他几个情报部门得以掌握了德国内部的许多情况,包括德国的“四号坦克”的性能参数,生产速度和装备数量,也包括一批德国派往联盟的间谍人员。
内务部领导的肃反委员会抓了一些德国间谍,策反了其中的一些,对剩下的则是采取了放长线钓大鱼的策略。
从德国得到的情报中,有一条引起了肃反委员会的重视。
“确定地点是在克里米亚地区的塞瓦斯托波尔?”
“已经确定。当地的同志最近确实检测到了新的电台信号,很可能是德国间谍所为。”
日丹诺夫对此不置可否,在询问了几句,然后就开始重新打量挂在墙壁上的地图。“塞瓦斯托波尔.........是想要了解要塞的情况,还是..........”
克里米亚半岛是从苏联南方的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境内向黑海突出的大半岛,由于具有温暖舒适的地中海气候而曾被当作历代沙皇的度假地。但这个度假村却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巨大的要塞之上。同时黑海是土耳其、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诸多国家的共有内海,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价值,一旦掌握了黑海的制海权,就能向沿海周边国家施加政治压力。而塞瓦斯托波尔是当地最合适的港口,也因此成为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从1854年英法与俄国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开始,塞瓦斯托波尔已随着战斗不息的时代而演化成一个要塞都市,大量的堡垒、壕沟和故意制造的迷宫隧道围绕市区。
俄罗斯并入【人革联】之后,塞瓦斯托波尔作为黑海舰队司令部所在地,当地的要塞群得到了维护,以及进一步的加强。联盟在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中安装了大量的305mm双联装重炮,这些要塞炮都是从无畏舰上拆下来的,射程远,而且威力巨大。
上一篇:海贼王:全员女团,觉醒青龙果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