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兮破地
这在【人革联】是无法想象的事情,德意志政府再怎么镇压民众运动,但是对于退伍金和抚恤还是没有赖账的。当然,也有可能是德国的军人待遇没有美军那么高,每天1美元的薪水及25美分的补贴金在十七八年前不算多,但也不少。
当时的熟练工人一周能有11美元的收入,比军人的收入高那么一点点,但军队吃饭是不要钱的,这样算起来,还是当兵打仗的纯收入更高,如果美国政府真的把钱发下来的话。
此后的很多年中,退伍军人们屡次因为此事而闹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很不好的反响。美国政府在经过长时间的推诿和扯皮之后,终于拿出了一个毫无诚意的解决办法。
为什么说是毫无诚意的解决办法呢?
美国政府答应先发放一张证书,这张证书写明了政府拖欠的薪水和补贴,约定加上利息后,于20年后一次性付清。老兵们虽然不是很满意,但是总比一毛都拿不到强,所以也就勉强接受了。
能想出这种办法,可见美国政府里面是真的有高人。利息约等于是没有,算上货币贬值和生产力发展得以?,20年后同样的金钱,还能剩下一半的购买力就不错了。
而且要到20年之后才兑现,这期间会发生很多事情,谁说那些退伍兵一定能活到20年之后的?要是人死了,这债务可不就清零了么?
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如
果不是爆发了经济危机和大萧条,美国政府的做法真是值得所有的统治阶级学习。看看人家美国佬,就是会玩。
但是,现在大家都吃不上饭了,一张二十年后的大饼,对于解决眼前的饥饿问题,一点帮助都没有。无奈之下,两万多老兵及其家属聚集在一起,用零碎的木板搭了简易房,形成一个贫民窟。
拖欠二十年薪水的法案,正是总统胡佛下令通过的,他也是美国历史上有名的、善于开空头支票的总统。
理所当然地,大家都叫新形成的贫民窟是胡佛村。
有一部分官员和将领是支持和同情老兵的,毕竟他们为保卫自己国家的利益付出过鲜血。他们提议是否可以考虑提前支付这笔钱,用于缓解老兵们的生活困境,却被冷酷的美国政府拒绝了。
不仅如此,政府开始想办法分化老兵的队伍。如果有愿意退出示威请愿的,由政府支付返程的车票,大概有几千名老兵因此返回故乡。也有一部分心灰意冷,移民去了联盟。而留在华盛顿的人数,依然在两万以上。
第八百五十三章 老兵不死
留在华盛顿的老兵及其家属们想要的是退役金,而不是发泄自身的怒气,因此他们的行为非常克制,虽然不断地请愿,却并没有发生什么恶性事件。
这些人之中肯定有想要搞事的人,但是负责组织老兵们的前陆军中士华德*瓦特斯知道不能给政府任何的口实,因此对老兵们约束得很严,美国政府找不到收拾他们的借口。
胡佛总统认为有赤色分子在煽动,虽然他始终没有得到确切的证据来证实这点,却不影响他做出镇压的决定。随着事态不断发展,到了7月28日,退伍老兵与前去维持稳定的警察发生了冲突,十几名警察被打伤,一名老兵死亡,还有一名普通民众受伤。
事件至此已经进一步升级,双方都采取了暴力手段。总统胡佛见状,下令动用军队武装镇压。负责镇压的将领是老麦克阿瑟的儿子——小麦克阿瑟。
最初退伍老兵来到华盛顿请愿,小麦克阿瑟下令军队为老兵提供了大量帮助,捐助了帐篷等物品,并对退伍老兵保证说就算总统让他武力镇压老兵,他也会提前一天通知退伍金远征军,以便于让老兵们能体面的撤离。但当政府对老兵态度转向强硬时,他又迅速转到了政府这边。
事实上,麦克阿瑟表面上说的冠冕堂皇,背地里却开始搜集对老兵们不利的证据,他坚信老兵们的行动并非自发,而是在赤色份子指使下密谋准备推翻美国政府。
赤色份子有可能是工团主义,也有可能是林永昌主义,反正都不是好东西。
镇压老兵的意见正是由小麦克阿瑟向胡佛总统提出的,他给了胡佛一份简报,声称老兵们并不是想从枯竭的国库里索取金钱那么简单,其背后必定有美国国内的“政治激进者”乃至是共产国际的秘密特使指挥,而退伍老兵中原来主事的领导者也已经将指挥权移交给了这些人,如果现在还不出兵进修镇压,那么要不了多久华盛顿就会变成一片火海,赤色的浪潮将会席卷整个美国。
把麦克阿瑟的话翻译一下,意思就是如果你胡佛还想坐稳自己的总统宝座,那现在就得立刻同意出兵,否则你早晚得成为路灯挂件。
恐吓胡佛总统下令镇压后,麦克阿瑟命令军队在夜里,带着枪支和瓦斯冲进老兵们的聚集地,进行暴力驱逐。没有任何武器的老兵们根本没有办法抵抗,他们的聚集地也被一把火烧个精光。
在混乱之中,一名孩子被瓦斯熏得双目失明,一个不到一岁的婴儿当时母亲不在身边,因吸入瓦斯而死亡。另外还有几百人暴露在瓦斯之中。当时所有人都被瓦斯熏得流泪,不久之后,孩子就开始呕吐。
参加镇压活动的将领,除了麦克阿瑟,还有艾森豪威尔及巴顿,都是美军中较为著名的将领。
到了白天之后,麦克阿瑟调来了更多的部队,其中包括6辆轻型坦克,这些美国陆军的精锐组成的“平叛大军”对讨要薪水的老兵展开了攻击。冲在最前面的就是挥舞战刀的巴顿,坦克和步兵则跟在骑兵身后发动进攻。
手无寸铁的老兵们怎么可能打得过武装到牙齿的军队?他们当即就被巴顿率领的骑兵们冲散了,一些老兵愤恨地抓住骑兵的缰绳,哀声质问这些年轻人:小伙子,当年我们在欧洲苦战,那时你在哪儿?
对于老兵们的质问,骑兵们的回应是厉声的辱骂和诅咒,称呼他们为乞丐和罪犯,然后就是毫不留情的殴打。骑兵们忠诚地执行了身穿整齐的军装,披挂着绶带勋章和四星上将军衔的麦克阿瑟之前说过的话——“我要打断这些人的脊梁骨!”
较为讽刺的是,被巴顿镇压的老兵里有一人名叫约瑟夫*安吉利诺,此人曾在战场上救过巴顿的性命,巴顿本人
亦曾对其感激涕零,并承诺日后一定会报答安吉利诺。
可是,当安吉利诺来找巴顿说情,希望他对老兵们网开一面时,薄情寡义的巴顿冷漠地拒绝了他,并告知手下说:“我根本不认识这个人,把他带走,不许他再来。”
看来,巴顿对安吉利诺的报答是恩将仇报,倒也算是美国特色了。
无力抵抗的老兵们只能在晚上九点退回胡佛村,他们哀求麦克阿瑟给他们时间疏散妇女和儿童,并表示自己会撤离胡佛村的,只希望麦克阿瑟能够高抬贵手,放过他们这些曾为国征战的老兵。
麦克阿瑟表面上答应了这一请求,并让部队开始原地休息,可实际上他已经准备好了再次发动进攻,他现在不过是让手下的士兵们吃饱喝足,蓄精养锐罢了。
深夜,麦克阿瑟命令部队发动第二轮攻击,打头阵的还是巴顿率领的第3骑兵团,而步兵则是交给时任少校的艾森豪威尔,他此时是麦克阿瑟的助手和心腹,麦克阿瑟自然放心的让艾森豪威尔率军冲杀,自己则在后面看着胡佛村烧起冲天大火。
在巴顿和艾森豪威尔的指挥下,美国陆军用刺刀、催泪瓦斯驱赶着民众,坦克也紧随其后开了进来,士兵们肆意殴打和驱散人群,然后纵火烧掉了帐篷和窝棚,老兵们仅有的一点财物或被抢掠、或付之一炬。
待到第二天清晨,退伍金远征军已经被彻底击溃,大部分人离开了他们居住了数个月的胡佛村,成为了自己国家里的难民。
在此次行动中,麦克阿瑟率领的“平叛大军”取得了“赫赫战功”。纯粹从军事的角度来说,麦克阿瑟的确是干的不错,在稳住了老兵们之后再突施辣手,达成了“突袭”的效果,而且并没有杀死多少人。
从这次行动上来看,小麦克阿瑟的指挥能力还是有的。兵不厌诈,打赢了就行,没人会去谴责胜利者的。
但不管麦克阿瑟将任务完成得多么好,都没办法解决大萧条的问题。那些老兵是被赶走了,可是整个美国却因此而变得越发动荡起来。
第八百五十四章 美国第二次内战
1932年是美国的大选年,发生了“退伍金大进军事件”以及之后的“镇压老兵”事件,这使得今年的大选被更多人重视,各阶层、各派系都想让自家的候选人成为新的美国总统,好收拾美国的烂摊子。
从1929年的股票崩盘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了三年多的时间,美国各阶层撕裂越发厉害,失业人数进一步的激增,据说美国的失业人数达到了1500万,也有说是1700万人的,具体数据不是很好统计,但是美国的失业率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没跑了。
“镇压老兵事件”之后,左翼人士躁动不安,聚集在芝加哥——左翼份子的大本营,组建了数千武装部队。不过他们还没有走到最后一步,而是寄希望于选举。
要是能够在选举中获胜,就不用通过彻底的武装斗争来解决问题了。
左翼分子是这么想的,右翼分子也是一样。就美国现在的这个样子,肯定是出了问题的,大部分人都对现状不满,左翼和右翼的政治立场相反,但都认为需要改变现在的状况。
今年的大选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然而今年的选举却是以混乱而著称。社会党人和部分恢复的民主党夺取了一部分共和党的票仓州,并在许多州赢得了未过半的多数选票。然而,他们并没有在选举人票上取胜,因而众议院不得不尴尬地再度任命胡佛为总统,这点燃了民愤。
至于罗斯福?另外一个世界中著名的罗斯福总统在很多年前就因病去世了。就算他没死,也没办法击败一众总统竞选人入驻白宫的。
在众议院再次任命胡佛为总统的消息传出来之后,失望的情绪弥漫在美国的大地上。什么选举,什么自由,都是狗屁!
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通过选举来解决问题的尝试失败了,那就只剩下了最后的一种办法。
数十上百万左翼人士聚集在美国北部的工业重镇芝加哥,建立了亲法的红色政权。林永昌主义也是红色,也是左翼,但是因为不够激进,所以未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里德更倾向于学习【人革联】,但是周围的人都建立美利坚公社,他虽然是左翼的领导人之一,也只能顺忠大众的意愿。
不管是左翼还是右翼,或者是什么其他的主义,越是激进越是发展的快。所以工团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大行其道,法西斯也在意大利和德国等地方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美国也有不少人信奉法西斯主义。
美利坚公社建立后,美国再一次的内战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是美国的分裂并没有到此为此,在美国南方,以休伊*朗为首的美国保守主义者和反对工团主义革命的法西斯主义者在美国南方保守主义的大本
营亚特兰大建立亲德的法西斯主义政权——美利坚联盟国,决定从合众国手中夺回纯正的美国。
接连出现了两个割据政权,华盛顿人心惶惶。胡佛先生再次被选为总统,没高兴几天,就碰上了这等鸟事,又是愤怒又是恐慌,下令军队平叛。
然后,突如其来的军事政变让美国的局势变得更加混乱。小麦克阿瑟——现在已经没人这么称呼他了,而是要恭敬地称其为麦克阿瑟元帅——在华盛顿发动了军事政变,推翻了民选的胡佛总统,宣布成立了军政府。
麦克阿瑟元帅认为胡佛就是个软蛋,在国家如此危急的情况下,就需要他这样的“铁血军人”来挽救时局。所以他就车翻了胡佛,自己来干大事了。
军事政变令民主人士目瞪口呆,随后大量的资本家因为政治剧变逃亡西海岸的旧金山、洛杉矶、西雅图等地。美国的民主人士为了稳定美国的自由传统,决定向所有的独裁者和暴君宣战,建立美利坚太平洋国,要恢复美国曾经强大的民主。
就这样,到了1932年结束的时候,美国一分为四,各自占据了一块地盘,都在疯狂地扩军备战,准备将其他势力给干掉。除了扩军被扩大军事工业,美国的各大势力还向外寻求援助,美利坚公社自然找上了英法同盟,美利坚联盟国则是向德国寻求帮助。
比较尴尬的是美利坚太平洋国,它不是左翼政权,所以工团主义英国和法兰西公社都不会成为它的盟友;它又不像法西斯政权那样激进,没办法获取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家的友谊,只能靠自己的力量跟另外三个美国政权较量。
美利坚太平洋国只是尴尬,而麦克阿瑟领导的军政府则是成为了众矢之的。加拿大、中美洲工团主义联邦和国民法国等国家都对其虎视眈眈。
美国的巨变震动了整个世界,列强都派出了外交人员和大批的情报人员进入美国,想要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偌大的美国,怎么说崩就崩了呢?
等到美国分裂之后,回头去看,能发现很多分裂的征兆。1700万人失业,镇压老兵等等,干了这些事情,美国想要不炸裂开来也难。
各路媒体上,专家们对美国分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得出了很多似乎是很有道理的结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这些事情都埋下了分裂的种子,加上碰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大萧条,这么多因素加在一起,整个美国社会被撕碎了,崩溃和分裂是必然的事情。
林永昌对专家们的分析很不以为然,在另外一个世界里面,专家们还说美国的多元化是强大的基石呢。他并不认为美国的分裂和再一次的内战是必然事件,对美国发生的事情很关注,但是并没有匆忙地介入其中。
【人革联】的第三个五年计划还有一年就完成了,正在收官阶段,不用那么着急地下场。英法同盟和德意等国家都往美国派去了志愿军,【人革联】则不然,只是默默地看着他起高楼,看着他宴宾客,看着他楼塌了。
第八百五十五章 还没用力
北美开启大乱斗模式后,爱因斯坦等跑路到美国的科学家算是坐蜡了。他们是为了逃避战争才来到北美的,因为美国远离欧亚大陆,即便欧洲再次发生了世界大战,美国也是安全的。
之前美国跟中美洲工团主义联盟打了一场,战争也都是发生在中美洲,美国依旧还是安全的。
除了美国,爱因斯坦等人没有别的地方可去。他们是科学家,需要安全,还需要有能让给他们继续搞科研的条件。在全世界范围内,只有联盟和美国能满足这种条件。
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不喜欢联盟,拒绝了联盟政府的招揽,一心一意为美利坚的发展添砖添瓦。然后,美国就炸裂开来了,出现了四个美国政府,爱因斯坦们该向哪个美国政府效忠?
麦克阿瑟的军政府是不受科学家们支持的,而且这个军政府是众矢之的,被围攻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聪明人不会让自己处于危险的情况之中。
那么,美利坚太平洋国如何?
这个政权同样是处于战争之中,爱因斯坦和其他的科学家即便认同美利坚太平洋国的政治理念,也不会跟去西海岸的。
其他的两个美国政权也不会是爱因斯坦们的选择,工团的狂热,法西斯对于有色人种的歧视乃至于种族屠杀,这些都让爱因斯坦和其他科学家不寒而栗。
到了生死关头,也没人会在乎面子的问题了。爱因斯坦给林主席和【人革联】的很多高层写了信,希望伟大的联盟能对他们这些犹太人和非犹太人伸出援助之手。
除了犹太人想要跑路外,还有很多其他民族的人想要跑路。上一次的美国内战中,平民百姓死伤可是异常的惨烈。内战在很多时候比外敌入侵更可怕,杀戮可
能会更多。
上次内战的时候,美国只是分裂成了南北两个政权,现在则是一分为四,局面变得越发的混乱,战斗也变得更加的激烈。
当初爱因斯坦等人拒绝了联盟的招揽,执意选择去美国,林永昌给出的意见是来去自由,要是人家不想来联盟,也不能强求。
现在犹太人和一些其他的人想要前往【人革联】避难,林永昌的意见跟以前一样,要是科学家们想要到联盟定居,我们是不反对的。
但是,这又引发出了另外一个问题,接受爱因斯坦和其他科学家避难,那些普通人怎么办?接受科学家而拒绝普通人,这可和林永昌主义/人民主义的理念不合。
难道科学家就比其他人更高贵吗?难道普通人的性命就不是命了?
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央会议上,斯大林将这个额问题提了出来,并强烈地批评了将人分成三六九等的做法,认为这违背了【人革联】最基本的政治理念之一,公平。
斯大林同志的政治立场一直是激进的。在私下的交谈中,杨度认为斯大林这是想要获取更广泛的认同,为再次进步做准备。
公平永远是不可能错的,就算实际操作层面会出现很多问题,但高举“公平”这面旗帜的人绝不会错。
“越是激进的口号越是能吸引人,斯大林同志认识到了这一点。”
斯大林很注意分寸,他呼吁要更加“公平”,但是又跟工团主义保持了距离。喊口号是没问题,真要是跟工团主义沾上边,很有可能就会断送了政治前途。
托洛斯基和塞巴斯蒂安等工团领导都对【人革联】提出过批评,还有将“林永昌主义”给开除了左籍的。
莫斯科的中央会议开了三个多小时,斯大林同志说服了大多数中央委员,最主要的是说服了林主席,然后通过了表决,联盟随即宣布放开对移民和进入联盟工作的严格限制。
在肃反委员会主席的位置上待了好些年后,斯大林的政治智慧有了一定的增长。他选择的时机和问题都非常巧妙,中央的不少同志在莫斯科会以后,对斯大林同志高看了一眼。
接受从美国出逃的难民可能会造成一些治安问题,按照“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移民和本国居民在税收、政治权利等方面应该有所区别,但到底该怎么区分呢?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不过这些都只是小问题,美国的分裂解决了联盟最近这些年来面对的最大问题。
世界大战结束后,联盟海军要同时面对德国海军和美国海军的威胁。跟德国海军和美国海军相比,【人革联】的海军拥有更为先进的技术,但是主力舰的数量并不占优势。如果只是跟其中一个国家的海军较量,联盟海军并不会畏惧。可若是同时跟两个强国的海军开战,联盟的海军就会捉捉襟见肘。
要是集中海军于太平洋,固然能挡住美国海军,说不定还能以夏威夷为基地袭扰美国的西海岸,但联盟在波罗的海就会完全失去话语权,德国海军将会肆无忌惮地横行于波罗的海之上。【人革联】在印度洋、地中海和黑海也会失去制海权。
反过来,如果联盟将舰队主力集中于波罗的海或者是印度洋,在其他地方难免会显得兵力单薄。除非联盟学当年的大英帝国,拿出“两强标准”来,不然这个问题始终没办法得到解决。
联盟在欧亚大陆之外还有很多的国土和利益,想要保证那些地方不会出现一丁点问题,就得要有同时打败德国海军和美国海军的实力。
这个要求就太高了,德国海军有四十条主力舰,美国也是差不多。其中有一些主力舰是无畏舰时代的产物,已经落后于时代了,但也不能小觑。
要是联盟执行“两强标准”,就必须要建造一百条主力舰.........这可真是太夸张了。联盟有足够的钢铁,也有足够的资金和人力,但也不能将那么多钱都拿去打造史无前例的大海军。
英法同盟和德意等国处于敌对状态,本来是应该能牵制大部分德国海军的, 但是【人革联】和英法同盟之间的关系很是微妙,英法同盟的舰队是联盟海军的朋友?亦或是敌人?这很难说。
现在好了,美国四分五裂了,庞大的美国海军同样炸成了一块一块的,联盟在太平洋方向的压力顿时减轻了许多。跟这个比起来,接受十几万几十万难民只能算是小问题。
第八百五十六章 一无是处
美国炸裂开来后,【人革联】的太平洋方向上的压力陡然减轻,并且不用担心受到全世界的围攻了。第三个五年计划中有不少的军事工程,总参谋部做了不少应对德国+美国+工团围攻的应对方案。
在那些方案之中,联盟将会在太平洋上逐次抵抗,主要兵力将用于欧洲方向。总参谋部组织了数次推演,以联盟的的实力,如果单挑全
世界话,也会非常困难,只能选择一个方向进行突破。
为了避免被全世界敌视,联盟在外交上显得非常被动。驻澳军都快要将南澳大利亚政府给消灭了,在各国的压力下,不得不将军队撤回了出发阵地。
后来在印度,联盟也是点到为止,放弃了解放整个印度的选择。还有在欧洲方向上,联盟采取的也是防御的姿态,一点都没有世界第一大国应有的风采。
林永昌并没有预料到美国的炸裂,就像是他没有料到英国会爆发内战一样。他并没有将胜利的希望放在敌人的愚蠢之上,但那些事情就是发生了。
英国的内战使得联盟在亚洲、澳洲和东南亚方向拥有了自由行动的权利,从而将【人类革新联盟】的版图扩大了三分夜袭群:⑥⑨④九,③六一③⑤之一。拥有了世界第一的人口和国土后,联盟才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一强国。
现在美国也爆发了内战,联盟却没有立刻去解放更多的土地和人民,而是显得非常谨慎。
有很多党内的同志认为联盟应该干点什么,趁着这个天赐良机,不管是干什么都好,澳大利亚,印度,沙特阿拉伯,这些地方都有历史遗留的问题没有解决。此外,马达加斯加的同志们想要摆脱国民法国的殖民统治很久了,联盟可以帮助那里的人民获得民族独立。
还有古巴,在美国内战爆发后,古巴人民就行动了起来,人民党内的一些同志认为联盟应该尽快介入古巴战事,免得古巴被工团控制了。
上一篇:海贼王:全员女团,觉醒青龙果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