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日不落 第243章

作者:风兮破地

  因为鲁道夫*格拉齐尼亚在埃塞俄比亚南线战场上的突破,意大利政府对外的调门又变得趾高气昂了起来。墨索里尼在公开讲话中声称,“........伟大而不可战争的罗马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在此,我们警告某些人,某些国家,不要妄想着阻扰伟大罗马的复兴.........”

  联盟没有回应意大利人在国际上的挑衅,只是加快了往埃塞俄比亚运输武器装备,并且同意了孙传芳中将关于派遣志愿军进入非洲作战的申请。

  中亚军区在沙特阿拉伯部署有一支装甲部队,装备了一些“24式坦克”,在沙漠中作战的时候,坦克非常好用,用来镇压那些瓦哈比派的绿教徒,简直是无往而不利。

  虽然“24式坦克”已经不是联盟最先进的坦克,好歹是曾经的主力中型坦克,比起意大利的轻型坦克还是要强上许多的。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面,联盟生产了数千辆坦克,以及更多的使用相同底盘的变形车,这些坦克中有一些被卖给了麦克阿瑟的军政府,剩下的依旧是人民军中的主力装备。

  最新型的坦克生产速度并不快,有限的产能主要分配给了欧洲的部队,用以保持对德国的装甲优势。在次要方向,比如说中亚军区这里,装甲部队的主力还是“24式坦克”。

  因为埃塞俄比亚没有石油炼化工业,道路情况也很糟糕,所以中亚军区并没有运多少坦克过去,只是送过去了20辆坦克,以及大量的备用零部件。

  埃塞俄比亚缺少铁路运输坦克,那就只能让驾驶员开着坦克奔赴战场了。这样不光是耗油,而且会很快地将坦克发动机的寿命消耗完。

  这批坦克已经不打算运回去了,要是战争结束后,还没有损毁在战场上,那就赠送给埃塞俄比亚政府好了。

  打仗就是在烧钱,即

  便只是派出一万多人左右的志愿军,也是一大笔开支。若是埃塞俄比亚人不能在战场证明自己,联盟中央是不会同意派出志愿军的。

  但是埃塞俄比亚人在反侵略战争中表现出了非一般的勇武,那么,这个国家就值得联盟进行投资。

  联盟同意了派出志愿军,并且给了埃塞俄比亚政府更多的信用贷款,这笔钱足以购买20个师的武器装备。当然,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

  联盟和埃塞俄比亚签订了新的条约以后,埃塞俄比亚的经济就将依附在【人革联】这棵参天大树上,还必须在国内开设汉语学院,将汉语定性为国家的第二语言,以及使用和【人革联】同样的技术标准等等。

  意大利法西斯报纸上宣称海尔*塞拉西皇帝出卖了非洲的利益和主权,埃塞俄比亚变成了【人革联】的附庸。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意大利人说的不算错。

  但是,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小国就要有小国的觉悟,没有抱上大腿的小国,就得要独自面对列强的恶意。埃塞俄比亚并不算小,在非洲算得上是地区性的大国了,国土面积不比意大利小。可是这个国家还处于农业时代,而意大利已经是工业“强”国了。

  有时候,农业国也能击败工业国,但那毕竟是极少数情况。大多是情况下,农业国都会被工业国列强吊起来打。埃塞俄比亚人如果不向联盟靠拢,迟早会被意大利生吞活剥,吃得干干净净。

  11月27日,在泰姆比恩的埃军使用105mm榴弹炮发射炮弹,轰击包围圈中的意大利军队。埃塞俄比亚人将大炮推上了山峰,居高临下,在凌晨时分开炮。

  埃军的105mm榴弹炮数量不多,即便是集中使用,对意军的杀伤力也并不算大。战壕和防炮洞能有效地抵御150mm口径以下的大炮轰击。

  不过炮击只是为了掩护前线阵地上的动静,真正的杀招来自于处于上风口的埃军。经过实地考察后,联盟军事顾问团更改了使用特种弹药的计划,不再使用火炮发射特种弹药,而是直接在上风口施放毒气。

  借着炮击的掩护,身穿防护服,带着防毒面具的士兵往前线运去了大量装有毒气的钢瓶。那些钢瓶看上去跟国内用的煤气罐差不多,就是钢瓶外面都刷上了骷髅头的印记,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危险物品。

  两百多吨沙林,芥子气和光气在凌晨的黑暗中被释放,浓厚的毒气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片死亡的迷雾。然后,这片死亡迷雾被微风吹动,缓缓地向着意大利军队的阵地上飘去。

  毒气使用的条件非常苛刻,埃军等了一个多星期才等到了使用特种弹药的好时机。在这之前,他们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挖战壕,通过土工作业尽量地接近意军的阵地。

  期间爆发了很多次小规模的战斗,意大利军队也曾经组织突围,但是并没有成功。埃军不擅长攻坚作战,挖掘战壕、埋设地雷,打阻击战倒是给练出来了。不说打得非常好吧,起码是中规中矩。

  意大利军队突围了数次,损失了不少兵力,消耗了大量的弹药,不得已只能挖掘了环形工事,想要依靠火力优势固守待援。

  北线共有二十多意大利军队,包围圈中只有三万多人,他们相信友军很快就会过来解围的。

  但是,友军没有过来,毒气倒是先来了。

  第八百八十四章 灭亡

  为了将几千个“煤气罐”运到前线去,埃军可谓是费劲了心思,付出了许多的代价,好不容易把“煤气罐”给不知道了最合适的地方,然后发挥了非常好的效果。

  意大利人没想到他们自己会遭到毒气弹的打击,一直以来,不都是他们用毒气弹攻击埃塞俄比亚人的吗?怎么这次事情反过来了?

  缓缓流动过来的毒气云像是恶魔的爪牙,将意军阵地笼罩其中。刚开始没有人意识到情况不对,只是觉得空气变得辛辣起来。有人发出了咳嗽声,有人不停地流泪冒鼻涕,还有人摇摇晃晃,踉踉跄跄地乱冲乱撞,发出撕心裂肺的惨叫。

  然后,终于有人明白过来。

  “毒气弹!”

  “敌人使用了毒气弹!”

  被包围的意大利军队士气有所降低,全靠着军官们的弹压才保证了纪律。听闻己方遭受了毒气弹攻击,军官们也不弹压了,他们以身作则,率先逃跑,士兵们也跟着到处乱撞。

  被笼罩毒气云之中,意军不辨东西南北,也管不了那么多,只知道蒙着头萌宠。不少人没跑出几步就颓然倒地。越来越多的意军倒毙在地上,也有少部分人找准了方向,逃出了毒气笼罩的范围。

  但这对他们来说,未必就是一件好事。毒气已经通过呼吸道进入了他们肺部,通过皮肤渗入了他们的体内,死亡已经是不可避免,逃出来只是让死亡前的痛苦过程变得更加漫长。

  只有那些处于毒气笼罩范围边缘,有时间用尿液或是其他液体堵住了口鼻,并及时逃离的人,才有可能活下来。

  毒气弹的威力超乎了预料,意军死亡了四千多人,另外还有6千多人中毒。意大利人构筑的环形工事增强了兵力密度和火力密度,防御力增强了,被毒气攻击的时候,伤亡也增大了不少。

  等到天亮之后,意军北面阵地上一片死寂,看不到任何活物的存在,只剩下一片愁云惨雾。

  数百名埃军士兵穿着全套的防护服,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小心翼翼地进入到意军的阵地上。地面上横七竖八的都是意军面目狰狞,死状凄惨的尸体,让人看的毛骨悚然。

  但是埃塞俄比亚人却并没有因为几千具尸体而去的恐怖,反而因为死了几千意大利佬而欢呼雀跃。埃军兵不血刃地占领了意军北部的阵地后,继续发起进攻,打死打伤了不少意大利人,但是因为意大利军队的火力过于凶猛,埃军暂时撤回了被占领的阵地。

  随后,埃军拖来了大炮,对挤成一团的意军发射毒气弹,这次攻击仿佛是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压垮了意大利人的心理防线。

  一部分意军脱离了阵地,冒着枪林弹雨,向着北方突围。剩下的意大利军队则是放弃了抵抗,打出了白旗。

  泰姆比恩的战事告一段落,不过战斗并没有结束,向北方突围的那支意大利军队有一万多人,还有不少的战斗力。但是突围的那支意大利军队缺少弹药,也缺少食物,如无意外,应该是跑不了多远的。

  墨索里尼是法西斯的创始人,法西斯对军队的战斗力有一定的加成,可是意大利的商业太发达,没有军国主义的传统,除了少量黑衫军之外,大部分的意大利军队便不会死战到最后一刻。

  在情况不力的时候,意大利军队有很大的可能是会投降的。

  三天后,弹尽粮绝的北路意大利军队终于放弃了挣扎,他们用电台和后方联系之后,分离向北突围,击溃了埃军的数次拦截,但是三天过后,距离汇合的地方还有上百里的距离。

  军队中不光是缺少食物和炮弹,就连步枪子弹也所剩无几,再打下去,就只能用刺刀跟敌人拼命了,而这是意大利军队不会干的事情。

  墨索里尼曾经叫嚣他有“800万把刺刀”,但仅凭刺刀是没法打胜仗的。

  被包围的三万对意大利军队全军覆没,埃军趁势北上,将战线重新推回了阿克苏姆一线。

  北线激战的时候,南线的意大利军队也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想要用围魏救赵的办法,给被包围的友军分摊一些压力。南线意军精心组织了对锡莱的进攻,意大利军队在正面进攻的同时,还分出一部分军队,想要穿过山区,切断埃军通往锡莱的补给线。

  激战在城区和山区爆发,初期意军进展顺利,击溃了不少埃塞俄比亚的军团。但是当海尔*塞拉西皇帝的旗帜在城中树立起来之后,埃军的士气高涨,意大利人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伤亡。

  步枪兵只需要训练一个月就能拉上战场,技术兵种却是要经过更长时间的训练。无论是机枪还是迫击炮,都需要对装备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发挥出杀伤效果。

  但是因为情况紧急,孙传芳只能同意将那些尚未完成全部训练的技术兵种都派往南线。很多机枪组和迫击炮组牺牲在了意大利军队的枪炮之下,但是他们也给意大利人以沉重的打击。

  鲁道夫*拉格齐尼亚很快就发现,他手中的兵力消耗得太快了。从非洲征发的土著军队是没有什么战斗力,他能够依仗的只有从意大利本土调来的军队。

  南线不是主要进攻方向,他手中只有11万本土军队,经过这段时间的战斗,兵力已经下降到了不到10万人。因为埃塞俄比亚糟糕的地形和交通状况,在狂飙突进了数百里后,意大利军队的后勤补给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地步。

  要不是因为占领了埃军的一个补给中心,拉格齐尼亚麾下的部队就都要饿肚子了。

  如果能一鼓作气地打下锡莱,还能以战养战继续打下去。可是现在海尔*塞拉西皇帝出现在了城里,守军士气高涨,一时半会间是没可能攻下锡莱了。

  这样,南线的意大利军队也就陷入了跟之前北线一样的状况。孤军深入,顿兵于坚城之下,埃塞俄比亚人要是还有预备队,就能将鲁道夫*拉格齐尼亚的主力部队给包围起来。

  第八百八十五章 异位

  当联盟派出的志愿军抵达了锡莱前线之后,凶猛的火力和高超的技战术水平很快就给与意大利军队以重创。同样的武器在人民军和埃军手中能发挥出不一样的威力来,更何况人民军的装备要比埃塞俄比亚军队豪奢多了。

  第19师是联盟的功勋部队,早在三十年前就已经存在,参与了很多著名的战役,被调往

  沙特阿拉伯后,一直在进行沙漠作战的训练,为将来有可能的解放埃及,饮马地中海而做准备。

  不过他们在山地和平原上打仗的手艺也并没有忘记。秉承着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原则,第19师在山地间围住了意军的两个团的山地步兵,但是并没有完成目标,还有上千意军山地步兵扔下了重武器装备,翻山越岭地跑路了。

  那些山地步兵很多是居住在阿尔卑斯山附近的山民,翻山越岭如同等闲,能在爬山这件事上超过他们的,全世界范围内都很少。

  被歼灭了一整个山地步兵团,格拉齐尼亚先是震惊,随后觉察到了危险。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是有间谍的,已经知道了联盟即将派出志愿军进入东非。

  鲁道夫*格拉齐尼亚知道这件事,但是没想到人民军的动作如此迅速,就在这个时候,他又收到了来自国内的消息,埃军在北线使用了毒气弹,被包围的那些友军伤亡惨重,已经有了崩溃的迹象。

  事已至此,格拉齐尼亚不准备继续强攻锡莱,而是打算将军队后撤一段距离,依托山地的先要地势进行防守。后退还能缩短意大利军队的补给距离,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等弹药和兵力补充完毕,然后再进攻不迟。

  但是墨索里尼坚决不允许南线的军队撤退,法西斯的领袖在电报中严厉地批评了鲁道夫*格拉齐尼亚的撤退计划,认为撤退会损耗意大利在国际上的声望,丢掉好不容易得来的胜利。

  公允地说,鲁道夫*格拉齐尼亚可以称得上是名将,他对装甲兵的运用走在了这个世界的前列,但是他的性格不够果断,对政治的担心超过了对军事的担心,以至于最后遭受了惨重的失败。

  因为墨索里尼不允许后退一步的命令,格拉齐尼亚不敢立刻执行撤退的计划,而是和罗马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沟通,想要说服领袖允许南线的部队暂时撤退。

  只是暂时后撤一段距离,又不是直接撤退到边境线,有什么不可以的?但是墨索里尼就是不允许,那位法西斯的开创者已经输红了眼,不能承受更多的失败。

  在格拉齐尼亚和罗马的争论中,时间悄然流逝。两天后,联盟志愿军完成了进攻前的准备工作,然后向锡莱城下的意军发起了排山倒海一般的进攻。

  志愿军以17辆“24式坦克”打头阵,在上百架战斗机和俯冲轰炸机的配合下,发动了“闪电战”,打了意军一个措手不及。

  已经习惯了埃军战斗节奏的意大利人还没反应过来,右翼的战线就已经被撕开,志愿军昼夜不停地前进,作为前锋的装甲部队和摩托化步兵朝着边境线冲了过去,似乎是想要将十万意军给全部包围起来。

  得知消息后,鲁道夫*格拉齐尼亚派出了坦克部队进行拦截。随后,联盟的十几辆坦克和意大利的豆丁坦克在丘陵地区发生了一场坦克大战。

  意大利人装备的很多轻型坦克上面连火炮都没有,就只有一挺重机枪,这样的武器装备用来欺负埃塞俄比亚这样的农业国很合适,但是跟联盟这样的陆军强国对抗就不够看了。

  在多洛附近爆发的坦克大战中,意大利的薄皮坦克无法击穿“24式坦克”的装甲,它们自身挨上一炮后,要么变成了火炬,要么崩碎成了零件。

  不管是“24式坦克”上面装备的75mm短管炮,还是步兵手中的反坦克炮,意大利的轻型坦克都扛不住。反过来,意军手中几乎没有什么像样反坦克武器,反坦克枪和37mm反坦克炮威力不够,拿联盟的坦克没有任何的办法。

  在坦克战中一败涂地之后,意大利军队只能依靠步兵阻挡联盟志愿军的坦克。一些黑衫军部队发动了绝望的逆袭,想要用集束手榴弹炸断志愿军坦克的履带。

  大部分法西斯匪徒被打死在了反冲锋的道路上,只有少量人成功了。坦克的履带被炸毁后,车长带着乘员们爬出车舱,将坦克里面的武器弹药和燃油给其他坦克车组用上。

  埃塞俄比亚不是没有铁路,但是铁路的里程很短,大部分时候还是要依靠骡马进行运输,这是离开河流和铁路线后最有效的补给方式,从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到90年代,一直如此。

  因此志愿军的持续战斗能力也很弱,跟意大利的战争更像是菜鸡互啄,所谓的“闪电战”实际上是依靠步兵脚板跑出来的。

  志愿军的坦克遭受了一些损失,剩下的机辆坦克依旧是意大利军队所无法阻挡,而且联盟的志愿军还能呼叫空中支援。普及到步兵连的通讯装备在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遇到意军的重兵集团,呼叫俯冲轰炸机过来丢上一轮炸弹,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

  听完己方的坦克部队被消灭了,格拉齐尼亚也顾不上跟墨索里尼要撤退的命令了,他连忙下令后队变前队,全军朝着来时的方向进发。

  匆忙

  撤军的命令在南线意军中引发了一阵阵慌乱,不少人已经知道了坦克大战的结果,军中谣言四起,说是己方的后路被切断了,他们即将落得和北线被围友军一样的下场。

  意大利军队的匆忙撤退引发了一场灾难,海尔*塞拉西皇帝抓住了意军混乱的时机,发起了前线的反击,虽然没能在追击中消灭多少敌人,但是成功地将意大利山地步兵和意军主力分割开来了。

  那些在山地间奋勇作战的意大利山地步兵没来得及撤走,被分割包围了起来。纵然他们是精锐的山地步兵,也没办法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打败三倍的敌军,冲过几百里的山地。

  被遗忘在后方的山地步兵只能坚守待援,在发现没有援兵,而食物已经耗尽后,他们也只能选择投降。

  不过也有一些非常强力的部队,他们穿山越岭,专门走那些人迹罕至的小道,成功地钻出了包围圈。

  联盟志愿军的数量只有一万多人,加上原先就派往埃塞俄比亚的护卫团等部队,总兵力也不到两万人。海尔*塞拉西皇帝手中的部队倒是有不少,但是大多战斗力不怎么样,因此南线并未能实现大包围,只是将意大利军队拦腰砍成了两段,还有五万多意军逃出了升天。

  随后,埃军和志愿军一起向南进攻,成功地将战线推回了边境线上。南线意军损失惨重,伤亡、被俘、失踪的不多加起来超过了四万,并且丢失了大量的武器装备辎重弹药,再也没有泛起进攻的能力。

  至于那些在非洲本地招募的军队,意大利并不在乎他们的伤亡,埃军也不将他们视作是有战斗力的部队,双方在统计战果的时候,一半都不将他们计算进去。

  鲁道夫*格拉齐亚尼将部队调整为防守阵型,一边加固各处的防御措施,一边向罗马要援军。如今攻守之势异位,轮到意大利军队进行防守了。

  第八百八十六章 软弱

  时间进入到1936年,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的南北两条战线上都遭受了惨重的失败,总伤亡接近十万人。放在世界大战中,十万人算不上什么,那个时候,每一次大的战役,即便是胜利的一方,伤亡也是要超过十万人的。

  但是,发生在非洲东部的战争并不是世界大战,而是列强对一个非洲土著国家的战争,结果却打出了这样的战果,这就让意大利人的国际声望应声下跌。

  意大利的媒体说是因为埃塞俄比亚人使用了毒气弹,并且有联盟的军队直接参战,这才导致了意大利受到了一些挫折。

  是的,意大利人对于在非洲的惨败用了“挫折”这个形容词,他们并不承认损失了将近十万人,而是砍掉了90%,说只有一万多人的伤亡,还宣称已经给与了埃塞俄比亚人以沉重的打击,歼灭埃军数量高达11万人。

  虽然意大利人不承认遭受了惨烈的失败,但是,埃塞俄比亚一方拿出了大量的证据,包括堆积如山的卡尔卡若M1891步枪、排成长队,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意大利战俘,被击毁的意大利坦克和飞机........等等。

  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无论意大利人怎么辩解都没用。损失了十万部队,意大利失去了继续进攻的勇气和力量,他们现在忙着补充武器弹药和部队,免得被埃塞俄比亚人反杀了。

  埃塞俄比亚军队的伤亡比意大利人更多,前期在意大利军队的毒气弹攻势中损失惨重,南线被格拉齐亚尼的“闪电战”打崩了,也损失了相当多的人手。实际上,埃军现在也没有进攻的力量。

  意大利遭受了惨败,可是还有三十多万正规军,外加一大票非洲土著部队,不是埃塞俄比亚军队所能彻底打败的。

  但是,埃塞俄比亚人正在紧锣密鼓地训练军队。联盟又给了埃塞俄比亚政府一笔贷款,用以购买各种联盟的商品和联盟的服务。

  【人革联】军委派出了更多的军官,帮助埃塞俄比亚人新联部队,库存的莫辛纳甘步枪和一些其他的轻型武器都运到非洲了。除了那些过时的武器,联盟还给了埃塞俄比亚许多的火炮,坦克和飞机、虽然说都不是最先进的武器吧,用来跟意大利军队打仗是够用了

  只要再过半年的时间,埃塞俄比亚人将会有一支人数高达四十万人的部队,装备水平接近甚至于超过了意大利陆军。

  别的不说,联盟的24式坦克就足以碾压所有的意大利装甲部队。

  墨索里尼对此甚为担忧,他私下里寻求德意志帝国的帮助,得到的回答是北美战争正进行到了关键的时刻,暂时只能让意大利人自己想办法了。

  美国的内战确实进入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麦克阿瑟的军政府已经支撑不住了,几条战线上都出现了崩溃的迹象,南方的法西斯美军和北方的工团主义美军都在摩拳擦掌,想要先一步攻入华盛顿。

  华盛顿曾经是美

  国的首都,谁能拿到华府,就能在政治上拥有更强的号召力。

  东非战争开始后,意大利志愿军就撤离了美洲,不过对北美的事情还是很清楚的。军政府覆灭在即,德国的确是抽不出手来,但墨索里尼还是感觉到了愤怒,在别墅中大骂威廉三世无智,德国容克们少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