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兮破地
肆贬低袁世凯,将袁世凯跟秦桧相提并论,还说袁世凯连秦桧都不如,将他给钉死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看到《共和报》上的内容后,袁世凯暴跳如雷,但是他并没有做出什么过激的反应,反而是进一步加强了防御。北洋军在山东扩充了三万部队,人数是增多了,可是武器装备和军官都不够,新编练的那三万兵马的战斗很是令人怀疑。
武器装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人心向背。很多山东人对袁世凯恨得咬牙切齿,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打他的黑枪。之前袁世凯在山东大开杀戒的时候,不少义和团跑去了河北,成了林大帅的部下。那些人参与了对八国联军的战斗,战后不少人升官发财了,林永昌对于勇士向来都很慷慨。
那些人跟山东这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少人偷偷潜回了山东,天天宣传“土地改革”,“人民政府”,“共和自由”那一套。袁世凯对此非常警惕,生怕是林秃子要派兵打过来了。
霍元甲只能看到表面的事情,对于人民共和国与北洋军之间的明争暗斗并不是很清楚,他的武功是很好,但是对政治和军事问题并不是了解。
“船越先生,请您去跟西宽将军说一声,不要待在大沽口了,再这么下去,政府是不会继续忍耐下去。”
船越文夫问道:“是要打仗了么?”
“军方有很多人说要将第二师团歼灭,董福祥的甘军已经到廊坊了。”
“唉,同为黄种人,中日之间实在是不应该再打仗了。”
船越文夫说道:“我会向西宽将军进言的。”
霍元甲没有意识到他在泄露军事机密,船越文夫也不认为两人的对话有什么问题。他们是在进行情报交流,但是根本就没有相关的概念。这个时代会发生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很多在后世之人看来会觉得可笑,但是做出评价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时代的局限性。
从天津回到大沽口后,船越文夫立刻求见西宽二郎中将。西宽二郎在大沽口进不能进,退不能退,想要进攻吧,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兵力和技术兵器,在天津那边有着两倍数量的中国军队和更多的大炮。
中国人不愿意顶着舰炮来攻打大沽口,西宽二郎也不愿意用不到两万兵马去进攻中国人的预设阵地。人民共和政府跟以前的朝廷不是一回事,之前的朝廷打赢了也要赔款,现在的人民共和政府则是穷横穷横的,连列强都不怕,更不用说日本人了。
西宽二郎早就在等着船越文夫他们的回信,在收到求见要求后,立刻就将船越文夫叫了进去。然后他就听说了中国人要在北平公审洋人,以及中国军队大举增援的消息。
“该来的终于来了。”
西宽二郎摇了摇头,说道:“还要麻烦船越先生再去一次天津,让中国人稍安勿躁,大本营那边应该快有消息过来了。”
他对国内大本营的那帮子人也是无语,要打就增兵,不打就早点撤兵,把第二师团放在火上烤很有意思么?
第一百三十二章 外交
西宽二郎是鹿儿岛人萨摩藩士西太郎兵卫的长子,在甲午战争中率部出征,在第一师团山地元治中将指挥下,1894年10 月由辽东半岛登陆.11月攻战金州、大连湾,后随部进犯旅顺口,指挥日军第二旅团主攻旅顺后路案子山地.攻陷旅顺后率部进入旅顺市区,纵兵滥杀无辜,为制造旅顺口惨案的元凶之一。
林永昌原本不知道这件事,所以留第二师团在大沽口待着,想到等对方知难而退。现在的北中国有一大摊的事情要处理,跟八国联军的战斗让将士们伤亡惨重,医院里面还有两万多人在养伤,要是可以,林永昌是非常不想打仗了的,
有时间和精力的话,去太原处理小钢铁厂的事情不好么?改进一下“英镑”的制作流程不好么?打仗是要死人的。但是既然知道了西宽二郎是旅顺口惨然的元凶之一,那就不能坐视不管了。
中国人是很热情好客的,来都来了,就不要走了吧。
第二师团在大沽口登陆后,曾经向着内陆发起了多次试探性的进攻,每次都在共和军的壕沟面前撞得头破血流。双方对峙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日军没能打穿共和军的防线,共和军也没有出击的意图,就那么待在战壕的后面。
日军还曾经想过进行渗透,再前后夹击。在甲午战争的时候,中国军队在面对这一招的时候经常被打的大败亏输。发现处于被前后夹击的状态后,中国人的士气降落的很快。但是在五年后,日军的渗透战术就变成了送人头的行为。
人民军的骑兵太多了,少量渗透进去的部队在行动的时候,往往会面对大量骑兵。在平原上,少量的步兵面对骑兵就是送菜。要是出动的人太多了,那就不是渗透,而是强攻了。
林永昌带着重新编练的一个军,
三个师到达了天津附近,刚刚才将部队展开,就收到了霍元甲传来的消息,日本人派出了使者,打算求和了。就林永昌的本意,是想要砍下西宽二郎的脑袋的。
八国联军的第一任总司令西摩尔跑去了南方,跟张之洞,刘坤一等人谈判去了,第二任总司令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在战争的最后时刻因为突发心脏病去世,林永昌没兴趣砍掉一个死人的脑袋,就将瓦德西的尸体还给了德国人。
瓦德西既然已经死了,八国联军中的其他俘虏分量差了那么点意思。要是能多一个日军中将挂在绞刑架上,想必会给北平大审判增添不少的亮色。
但是日本人求和了。那事情就不能这么办了,林永昌当然是想要快意恩仇的,但是中国现在的状况做不得快意事。要是日本人尽起大军杀过来,他会毫不犹豫地摆开阵势,将那些小鬼子全部送去见他们的天照大神。可是现在日本人已经时放出了善意,能不打仗还是不要打了吧。
“何必如此麻烦?”
李大眼高声叫道:“先把大沽口的小鬼子全部吃掉了再跟他们谈!”
林永昌哼了一声,问董福祥,“董将军怎么看?”
董福祥虽然年纪打了,但是刚烈依旧,不减当年,“李将军所言甚是!洋人都跟牛马畜生一样,畏威而不怀德,多杀他几万人才好谈判!”
唉,新政府里面能打的人有很多,骁勇善战,悍不畏死的人比比皆是,但是有知识的人就很少了。依靠李大眼,孟恩,刘呈祥这些人打仗是可以的,依靠他们治理国家就不行了。在外交方面,还是要靠他自己才行。
外交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好吧,并不是人情世故,而是利益的考量与交换。中国历史上是没有外交传统的,传统的朝贡体系下面,只有天朝上国的天使。现在老大帝国不行了,朝贡体系也崩溃了,现代的外交体系是西方人的那一套,中国人里面懂现代外交的人很少,非常少,而且也很难得到国人的认同。
第一百三十三章 拥趸
在外人眼中,林大帅算无遗策,用兵如神,他自己知道是因为开了外挂,所有才能每战必胜。而就算是开了外挂,也只能说是有极大的优势,而不能每次都让敌人随着他的意思行动。
上半年在山西打仗的时候,林永昌用出了“围点打援”的计策,然而山西巡抚根本就不为所动。他带着军队在大同南边的代县埋伏了好几天,官兵却一直都是不动如山,于是只好再次使用了新的兵法——“声东击西”,但是也并没有什么太大效果。对付腐朽的官兵用不用兵法都是一个样,还不如框起来直接A过去算了。
跟八国联军打仗的时候,也是经常出现各种意料之外的情况。敌人会出现各种意料之外的举动,己方也会出现各种状况。打仗不能没有作战计划,但是也不能完全按照着计划来,而是要随着局势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为了消灭日军的第二师团,林永昌做了许多准备,最主要的步骤就是吸引日军离开大沽口,离开舰炮的射程。作为穿越者,他知道很多战例,像是“淞沪会战”,KMT的军队顶着战列舰的主炮射击跟日军打仗,60万军队差点全军覆没,因此林大帅绝不愿意在舰炮的射程内跟日军打仗。
他都已经准备好了,只要日军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人民军就会一退再退,然后用骑兵切断日军的后路,再来一个大饺子。但是很可惜,日军就是待在大沽口不动弹,向着内陆地区发起了几次进攻,也很快就缩了回去。
这让林永昌很是郁闷,这些人是吃了脑白金还是怎么地?个个都这么聪明?
林永昌选择跟日本人谈判,而不是使用武力,不光是因为外交上的考量,也是因为日军一直待在大沽口,让他有种老鼠拉乌龟——无从下口的感觉。
船越文夫作为特使,在大沽口和天津之间来回跑了好几趟,让彼此确定了对方的立场和底线。中央人民共和国方面和日本结束战争状态,日本愿意放弃一切在华特权,中国也不能找日本人要赔偿款,因为日本不承认他们战败了。
中方表示可以不要赔款,但是那些士兵,军官和将领都需要花钱赎回去,要是不给钱,就不放人。日方表示中国人的良心大大地坏了,要赎金那是强盗的行为,两国交战又不是绑肉票,怎么能要赎金?
林永昌对日本人的说法嗤之以鼻,说的好像日本人不是强盗似的。打输了就给钱,麻溜的!他敲着桌子道:“也不跟你们废话,山口素臣中将加其他军官士兵,打包一亿两白银,给钱就放人!”
船越文夫长长地叹气,“大元帅,您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林大帅明明是盖世的英雄,为何却要钻进钱眼里面去?船越文夫对林永昌非常佩服,最开始是因为对方歼
灭了八国联军,哪怕将日军也干掉了,但是能一次性地灭掉四万多洋人的军队,还是大大地增长了黄种人的志气。
之后是因为林大帅在河北施行的那些政策,给百姓分土地,“十税一”的政策可以说是闻所未闻的善政。哪怕是家中有人服兵役才有这样的优待呢,也是近世未有的善政。即便是没有家人服兵役,也只是多了一倍的税赋。在日本,“公民各半”就算是体恤百姓了。
“以农民和工人为国家的主体”,“建立国有企业”,“殖产兴业”,“为人民服务”,这一条又一条的政策,都是富国强兵,服务百姓的。在倒幕战争后的明治维新时代,日本也集中全国的力量,收取额外的税赋建立了一系列的国有企业,采取了殖产兴业的措施,具体的举措有7个方面:
(1)废除各地关卡,培育和发展全国统一市场;建设铁路,发展航运、邮政、电报和电话等近代交通通讯事业。
(2)接管幕府和各藩的工矿企业,加以改造和扩充,以形成国有的企业体系;大力创办各种称为“模范工厂”的新式近代企业。
(3)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改造原有技术和工具;同时,注意创办民品工业。
(4)采用奖励、保护等多种方式,鼓励优质新产品和夜袭群:陆⑨④⑨,③⑥壹叁⑤发明创新;举办交流会、博览会,以推广先进技术。
(5)推行“劝农”政策。引进西方农业技术、农牧业品种和经营管理制度;结合“士族授产”的“劝业”,使大批原封建武士从事农垦。
(6)扶植与保护私人资本,促进私人企业发展。
(7)奖励国产,鼓励国货出口。
很多政策都很好,但是在国有企业建立起来后,为了加速工业化的进程,政府在1880年发布“官业下放令”,从1880年11月起,决定将军工、铸币、通讯、铁道、印刷等特殊部门以外的官营企业,廉价处理给三井、三菱、川崎、古河等特权大资本家。
这就是“殖产兴业”中第六条的具体体现,国有企业被贱卖给了私人,标志着日本“殖产兴业”政策的根本性转变,它放弃了以国营企业为主导的资本主义工业化方针,转而实行大力扶持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方针。
用国民的血肉修建起来的工厂落入了私人的口袋后,日本已经不存在“国有企业”勒,这跟中国大力发展国有经济是截然不同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大概是日本没有“工农联盟”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吧。
船越文夫是个日本人,所以他只看到了人民共和政府好的一面,没有看到人民政府所面临的那些问题。他对于财阀瓜分国家财产的行为愤概无比,在跟林永昌见面后就问中国的国有企业是不是也要贱卖给财阀,搞得林大帅一开始还以为这个日本人也是穿越者,后来才发现船越文夫并不是知道后世的联想之类的事情,而是因为他是一个愤青......愤中,愤怒的中年人。
于是林永昌就跟船越文夫讲述了自己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讲了国家跟税收的关系,讲了国有企业对国家的贡献,还有国防,军事,经济,政治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虽然林大帅说的很简略,但是他的口才很好,这些问题又是跟很多人都讲过了的,熟能生巧,转换成日语后,当即就让船越文夫变成了林大帅的拥趸。
对林大帅越是佩服,船越文夫就越是不能容忍林大帅贪财的毛病。虽然说林大帅聚敛钱财不是用在了自己身上,船越文夫也不能忍受。
第一百三十四章 联合起来
“元帅!”船越文夫提高了音量,“您是一国之元首,怎么能如此斤斤计较?”
林永昌眼神中透露出奇怪的意味,“元首?什么意思?”
船越文夫随口答道:“欧阳修曾有言: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大元帅乃中国人之领袖,称呼为元首亦无不可。元帅,日本政府是不会拿出一亿两白银的,他们敲骨吸髓地搜刮都还来不及,怎么可能会出这么钱?”
林永昌没有纠结“元首”这个称呼,他都是“导师”了,再当“元首”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一亿两拿不出来,一千万两白银呢?这总行了吧?这不是打一折,这是打骨折啊!”
船越文夫摇了摇头,说道:“我只能将元帅的话转给西宽将军,能不能成实在不好说。”
“恩,你就跟西宽中将说,不管最后的赎金是多少,我都分他一成。”林永昌露出和善的笑容,“想必他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多要一点钱的。”
“元帅阁下!”
船越文夫高声道:“您要带领中国走向富强的,是要留名青史的,怎么能用这样的手段?”
他有些恨铁不成钢地说道:“大元帅须不是李鸿章!”
“额......”,林永昌
摸了摸自己的光头,“这样做好像也不能说是坏事吧?”
船越文夫正色道:“我知道元帅有着崇高的目标,玩弄人心手段也不会忘记高洁的志向,但是后来者能入元帅一样吗?他们在使用各种手段的时候,会不会忘记了目的,而沉溺于手段中?元帅当为子孙立下规矩!”
林永昌愣了愣,然后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做的过分了?好像是有点,不光是说找日本人要赎金这回事,还有其他的很多事情。但是以中国,更准确地说,是以北中国现在的局势,不玩弄手段是绝无可能逆势翻盘的。
历史上真正的“导师”也是用了很多手段,才将布尔什维克从一个小党派变成了庞大国家的统治者,甚至还有悍然解散议会,不承认投票的时候。与之相比,林永昌的手段还差的远。
不过船越文夫说的也有道理,自己是可以学“导师”,后来的人只怕会有学有样,然后只学了个皮毛。但是话又说回来,自己身体这么棒,怎么也能再干五十年吧?五十年之后,以中国的体量,只要不出现地图头那样的奇葩,中国怎么也都得是世界的一极,不然自己岂不是白来了?
他沉默了片刻,然后展颜笑道:“船越先生所言极是,是我错了。为了避免以后再继续犯错,船越先生不如留下来,随时指正我的错误,如何?”
船越文夫摇了摇头,“我毕竟是个日本人。”
“日本人怎么了?日本人也是人!”林永昌站起身,张开双臂,“我们要解放全世界的人类!无产者,联合起来!”
他对船越文夫说道:“在这个残暴而黑暗的世界上,我们需要联合所有志同道合的同志,船越先生,您不是在为自己谋取好处,而是为了日本的百姓。”
这个理由让人无可拒绝,船越文夫在犹豫了一会后,勉强答应了下来。
林永昌笑了起来,伸手打了个响指,高兴地说道:“船越先生可以先注册一家公司,做中日之间的进出口贸易,然后将中国的书籍翻译成日文,将日本的书籍翻译成中文。险要改造世界,首先要改造思想。只有思想得到了改变,才能对这个世界做出改变。”
船越文夫对这话不是太赞同,他见过不少社会底层的事情,对民间疾苦有很深的了解。人民不知道追求美好的生活吗?不是!是那些军阀,财阀和贪官污吏敲骨吸髓的搜刮,才使得百姓陷入到了水深火热之中!
不将那些豺狼虎豹杀干净,不将那些吃人的野兽铲除,再怎么改变思想都是没用的。
船越文夫认真地说道:“元帅应该早日带兵杀入日本,那才是解放日本百姓的最好办法!”
第一百三十五章 刘项原来不读书
杨度是跟他的老师王闿运一起投靠了林大帅的,也不能说是投靠,而是接近,观察,顺便再帮忙做一些事情。对于王闿运和杨度这样的名士来说,不是会轻易地投靠某一方势力的,除非是确定了能有取天下的能力。
人民共和政府现在看来还是个野鸡政府,虽然取得了全歼八国联军的战绩,但是内部和外部的问题都很大,王闿运和杨度他们只是帮助林大帅做一些事情,还远远没有道投靠的地步。而且人民共和政府的一些政策太过于激进了,让王闿运和杨度都很是不喜。
他们想要中国富强,但是并不想让自己的利益受损。人民共和政府以“工农联盟”为主主体,在河北山西等地大搞“打土豪,分田地”那一套,得罪了很多的读书人和知识分子。能够读得起书的,那都是家中有些钱财的,绝大部分都是地主,是人民共和政府要严厉打击的食利阶层。
在这种情况下,杨度师徒还能站到人民共和政府这边,可以说是很有觉悟了。
进了房间后,几人照例先是寒暄了几句,然后才进入到正题。“皙子你去跟袁世凯说一声,让他认清现实,尽快来河北跟我商谈国家大事。我给他五天的时间,要是五天之后还不过来,那就不要怪政府不给他机会了。”
杨度闻言眉头一挑,并没有说话,而是转头去看他的老师王闿运。
王闿运是湖南人,杨度也是湖南人。在这个时间点上,中国的精英人才有三分之一是出自于湖南。王闿运当过肃顺的家庭老师,在曾国藩的幕府里面干过,是名满天下的大儒。曾国藩去世后,王闿运就在家乡办起了书院,专心培养下一代的人才。齐白石也是他的学生,王闿运教出了不少的名人,但是学会了“屠龙术”的就只有杨度杨皙子一个。
“大元帅是要袁慰亭放弃军权?只怕他不会同意的。”
王闿运对袁世凯的过往与发家史很了解,认为袁世凯有很大的概率是不会放弃北洋军的。再说,《共和国日报》,《太原日报》上都把袁世凯写成秦桧第二了,天天对袁世凯喊打喊杀的,人家见了心里能不嘀咕
么?
林永昌承认王闿运说的有道理,但是,“之前的事情就让他过去,我们要向前看。中国已经到了现在的状况,有识之士都应该放弃彼此间的成见,携起手来,共同为了中国的复兴而奋斗!我们要让中国再次伟大!为了这个崇高的目标,大家应该相忍为国!”
杨度还是没说话,心中却是很不以为然。相忍为国当然很好,但是林大帅都是叫别人相忍为国,他自己却是坚持想法从不动摇,袁慰亭要是能同意才会见鬼了。
“我可以让他分管铁道部,或者是发改委,也就是发展改革委员会。王士珍,段祺瑞那些人也都会受到重用。我们保证永不翻案,以前的事情绝对不会再提起!”
王闿运捻着胡须,缓缓地道:“元帅大度,但是........”
林永昌严肃地说道:“我知道袁世凯正在扩军,还想要从洋人那里得到贷款。我不会让他拖延下去的,如果袁世凯不愿意接受人民政府的善意,我们就会在他买来大批的洋枪洋跑之前先灭掉他!皙子,你要将这件事跟袁世凯说清楚,不要让他生出了侥幸的心思。”
杨度默默地点了点头,依旧没有说话。
王闿运又跟林大帅聊了很长一段时间,等到从大帅的行辕出来后,他常熟了一口气,伸手擦去了额头上的汗水。边上传来深深的吐气和吸气的声音,转头望去,就见到杨度正好也看了过来。
“皙子你刚才怎么不发一言?”
杨度长长地吐气,然后对王闿运道:“老师,我是紧张的说不出话来啊。”
“皙子你也有说不出话来的时候?我却是不信。”
“是真的,老师。”杨度说道:“大元帅身上的气势越来越强了,站在他面前,就像是站在一座高山面前。”
“恩,大元帅全歼了八国联军,确实是很厉害,但他也是人,是人就会犯错,就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王闿运捻着胡须道:“英雄见惯亦常人。即便是曾文正公那样的英雄,也有着很多的小脾气。”
杨度看了老师一样,心道:林大帅似乎很厌恶曾大帅,倒是对左宗棠很佩服。
曾国藩是湖南人的英雄,那些湘军将之抬到了很高的位置,几乎到了神话的地步,许多湖南人都对曾国藩捧佩服的很,李德胜年轻的时候还称曾国藩为“千古完人”,要一直到了很多年后,李先生才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口中的“千古完人”变成了“曾剃头”。
王闿运是湖南人,又在曾国藩的幕府中干过,对曾国藩佩服得五体投地,这都是可以理解的。杨度虽然也是湖南人,但是对曾国藩并没有那么崇拜。他是王闿运最聪明的弟子,学会了“屠龙术”,能够透过事情的表象去观察本质。在杨度看来,曾国藩有野心却不敢更进一步,想要好名声却又不能当一个纯臣,忠臣,抱着权利不肯放手,三国演义里面对袁绍的那句评价用在曾国藩的身上再恰当不过,“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
上一篇:海贼王:全员女团,觉醒青龙果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