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兮破地
明朝就是因为经济上崩溃了,才导致军事上的各种失败的。我大清.....大金有鉴于明朝的教训,在入关开国之后宣布要“永不加赋”,但是过了两百年,也落得了跟明朝一样的处境。
到了中央人民共和国,也是一样的问题。林永昌刚开始还想要走第三条道路,想要用“赎买”的方式进行温和的“土地改革”,但是一算账,政府穷的要死,哪里有钱去搞“赎买”?要是跟朝廷一样敲骨吸髓地盘剥农民,农民凭什么支持新政府?
说不得,只能让第三条道路滚蛋了。新政府不能走以前的老路,那就只能拿大地主大商人和官僚开刀了。新政府里面的很多人都怀疑过各种政策的必要性,但是在看了财务报表后,都闭上了嘴巴。
没钱啊!是真的穷啊!政府部门和军队里的将领们都在叫嚣着南下,一方面是为了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大统一”情节,另一方面就是因为没钱。北方穷的不行,还是去把上海和广州给抢.....给解放了吧!
要不是林永昌的威望够高,军方就要一直打下去了。
但他毕竟是有着超前见识的,知道发展才是硬道理,不是说不能靠缴获发财,但最终还是要落到发展上面来。光靠抢.....缴获是不可能使中国变得强大的,钢铁,铁路,化工,这些东西才能支撑起一个强大的中国。
北洋军放下武器投降免去了一大笔的开支,紧凭着这一点,林永昌就决定对袁世凯客气一些。“袁将军,我对阁下可是闻名已久,今日总算是见到真人了。”
林永昌对消瘦的袁大头有些吃惊,在用目光示意杨度,得到了肯定的眼神后,这才确定眼前的黑瘦中年人就是袁世凯。在他的印象里面,袁世凯是那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窃国大盗”,就算现在还没有成长到洪宪皇帝的地步,但最多也就是精神状态有些不同,没想到这人居然消瘦到了这样的地步。
袁世凯看着意气风发的大光头,长叹一声,说道:“长江后浪推前浪,英雄原本出少年,我对大帅也是闻名已久,就是没想到大帅居然如此年轻。”
其实他也还很年轻,四十二岁的年纪对一个将军,一个统帅,一个政治人物来说,还会显得太年轻了,后世想要进入中央年纪必须达到四十五岁呢。袁世凯现在才四十二岁,不管是经验还是体力,都是正当其时。
但是林永昌看起来就要更加的年轻,甚至可以说年轻的过分。跟李大眼和王琦他们结拜的时候,林永昌说他自己才十八岁,也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对。在袁世凯看来,林永昌就比他的儿子还要年轻,他自己居然被这么年轻的人击败了?
袁世凯心中先是生出不服气的想法,但是想到北洋军才三天就被打垮的现实,就算是有再多的不服气也要被现实给击溃了。“不服气”随即又变成了感慨,历史上孙伯符十九岁起兵横扫江东,李世民十四岁就举兵反隋,冠军侯霍去病十七八岁长驱域外,纵横万里,本以为那样的少年英雄都是历史书上才有的,不意今天居然活生生地出现在了自己的面前。
听了袁慰亭的感慨,林永昌笑道:“我算什么少年英雄?不过是因势利导,顺应了时代的呼唤罢了。这位刘十九才是真正的少年英雄!”
刘呈祥外号“刘十九”,因为他今年十九岁。这时候刘呈祥昂首说道:“开过年就二十岁了!”
林永昌大笑着拍了拍刘呈祥厚实的胸膛,说道:“到时候就叫刘二十好了!”
他将人民军这边的将领一一介绍给了袁世凯,又在袁世凯的介绍下认识了王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等人。北洋军的将领们都还是有些本事的,在另外一个世界中得享偌大名声,北洋军阀曾经一度主宰了中国的命运,虽然很快就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但他们毕竟曾经辉煌过。
不过在这个世界里面,北洋军阀是不可能出现了,吃了败仗又出来投降的北洋群雄都像是打了霜的茄子一样,显得没精打采的。与之相反,刘呈祥,阎书勤,董福祥,李大眼这些人却是神采奕奕,跟北洋众人不可同日而语。
第一百四十四章 老大哥在看着你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赢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刘邦赢了,沛县的屠户和小吏就成了千古名臣。朱元璋夺得了天下,淮右的土豪们一跃而成了开国名将。现在也是一样,袁世凯败了,北洋军的将领们就是草鸡,而河北的豪杰们则是光芒万丈。
赵三多,景廷宾等人战死了也能将名字
刻在石碑之上,王琦,王作霖,赵壁,李大眼,刘呈祥和阎书勤等人成了名满天下的将领。不少人感慨林秃子运气真是太好了,随随便便就能划拉出这么多能打的猛人来。
哪里是什么运气好?只不过是他们赢了而已。
其他人都认为北洋那批人没什么本事,只有林永昌知道北洋的将领们在另外一个世界中的风光。他对手下败将们十分和善,并没有因为对方成了阶下囚而轻辱,这倒是让北洋众人生出了不少的好感。
“袁将军要是愿意留下,可以为人民共和国的建设添砖添瓦,出一份力。要是想要离开,我们奉上盘缠,绝不为难。诸位将军也是一样,愿意留下的就留下,想要回家的,我们也不强留。”
林永昌笑着道:“就我个人来说,我还是希望诸位能够留下来的。中国想要强大, 就必须进行工业化,军队想要强大,就必须要进行现代化。我军之中对现代军事了解的人不多,诸位正是我们人民军所需要的人才。”
袁世凯心中一动,摸了摸光秃秃的前额,试探性地问道:“北洋军能否作为一个整体去为国家戍边?俄国人占了东三省,我愿意带兵去打俄国人。”
林永昌笑道:“袁将军勇气可嘉,不过这事还是从长计议吧。”
开什么玩笑?让袁世凯去打俄国人?只怕是转身就成了带路党,带着俄军打进华北来了。在中央人民共和政府控制的地盘上,不可能留着心怀不轨的二五仔。要不是看在袁世凯在最后关头投降了,保存了济南府的份上,林大帅直接就要砍掉他的脑袋。
还带兵?省省吧!
袁世凯很是失望,但这也是应有之意。如果是他打赢了,肯定是把拳匪的首领全部都枪毙,现在他还能保住性命,就偷着乐吧。“唉,那我还是去武昌吧,张香帅那里也在办宪政。都是为中国的宪政出力,在哪里都是一样。”
他不想留下来,主要是怕被人给砍了。在山东杀了那么多人,想杀他的人太多了。还有王五王正宜老爷子,因为谭嗣同的事情刺杀过袁世凯好几次,但是每次都没成功,反而还折进去了不少的门人子弟。
现在王正宜是当了北平市长,没有跟着过来,不然的话定然要跟袁世凯算一算陈年旧账。
袁世凯不敢留在北方,跟着他走的还有段祺瑞,冯国璋等人,王士珍,曹锟,杨士琦等人则是愿意留下来。王士珍和曹锟他们的家人都在北平或是河北,去南方了人生地不熟的,还不如留在北方呢。
杨士琦是李鸿章的幕僚,他留下来不是因为家人,而是为了跟北方有一个联系的渠道。林大帅先灭了八国联军,接着又轻易地车翻了北洋军,战斗力太过于惊人,南方的督抚们都是惊呆了。北洋军也就算了,南方也有新军,未必就比北洋军差了。
但是那五万人的八国联军说灭就给灭了,实在是让南方的督抚们惊惧不已。林永昌和人民共和政府的高层看到了己方缺少弹药,缺少粮食,缺少军官,缺少干部,缺少工程师,缺少专业人才,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外人看到的是他们这些悍匪驰骋沙场,所向披靡。
人民军担心湖北新军和南方各省的新军杀进河南与淮海,南方的督抚们也担心北方的农民军杀过长江。整体上来说,是麻杆打狼,两头都怕。
北方的中央人民共和政府不是很稳定,四面八方都有充满敌人的势力,最大的问题就是盘踞在东三省的将近20万俄军。那么一大坨敌人,林永昌根本就没有使用武力的想法。现在的人民共和政府就是个花架子,防守都有些吃力,更不用说打出去了。北洋军要不是待在山东,林大帅也不会尽起大军前去围剿。
在最少几年的时间内,还是先跟南方保持和平状态吧。
袁世凯带着段祺瑞等人走了,林永昌带着人送了一程,结果袁世凯他们面色如土,大概是以为林秃子要学三国演义里的曹操,等他们上路了之后动手。但是并没有,林永昌还是很珍惜羽毛的,不会干那么没品的事情,他又不是袁世凯。
时间是在他这一边的,只要能有两三年时间的发展,中央人民共和政府的实力就会上一个大台阶。恩,这是建立在他开了外挂的基础上。要是没有外挂,还是早点做南下的打算好。在宋朝的时候,中国的经济中心就已经从北方转移到南方了,按照正常境况发展,北方是拼不过南方的。
不过既然有了外挂,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统治阶层最大的问题之一是不能了解地方上的真实情况,连李德胜先生都说他的命令出不了中南海,还有人往他的办公室里面安窃听器,他每年有一半的时间在全国各地巡视,尚且免不了被官僚阶层和下面的人蒙蔽,其他的君主和总统之类的被蒙蔽就更是家常便饭。
像是什么草上飞,还有袁大头,在
当洪宪皇帝之前,他的儿子和部下全部都在给他上祥瑞,说好话,买来的报纸上也都是交口称赞,说中国不能没有皇帝,只有皇帝才能救中国,而能够当皇帝的,唯有袁世凯袁慰亭一个人。
结果呢?后来才发现那些报纸什么的,都是袁克定他们弄出来的“特供版”。为了糊弄袁世凯,周围的人搞出了十几份似模似样的假报纸,可怜袁世凯还以为他真的天选之子,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戴呢。
结果等袁世凯上台了,首先反对的就是段祺瑞冯国璋那批人。
而林永昌就不一样了,每个地方的产出,人力,繁荣和荒芜等情况,都在系统上显示的清清楚楚,甚至还能看到每个地方的矿藏。下面的人也不是没有想要欺骗林大帅的,但是在开了挂的林大帅面前,所有的欺骗和隐瞒行为都是无所遁形。
林大帅曾经当众说过,“老大哥在看着你们。”
虽然大家伙不知道“老大哥”是什么意思,但是都感受到了林大帅不是那么好欺骗的。
第一百四十五章 求援
解决了北洋军之后,山东还有青岛和胶州湾德租界的问题。军中的将领们摩拳擦掌想要用武力将租界给收回来,他们全歼了五万八国联军,青岛德军不过一两千人,要塞又还没修建好,只要A上去,就能将他们给全部宰了。
“你们都赞同攻打青岛?”
“当然!”
李大眼叫道:“那些洋鬼子坏事做绝,就该全部砍掉脑袋!”
刘呈祥是河北人,没跟山东的德国佬打过交道,但是他跟其他河北好汉一样,都对洋鬼子抱着深深的延误,恨不得将所有的洋人都给宰了。他这时候跟着大叫道:“大帅,给我一个师,只要两天就能拿下青岛!”
李大眼冷笑一声,“我只要一天!”
两人都是河北的豪杰,平时关系也还不错,但是在打仗立功的事情上,李大眼可就不会让着刘十九了。李大眼现在是少将师长,还想要继续往上升。刘呈祥愤怒地道:“李大眼,你都是师长了,也该让我们其他人进步了吧?”
刘呈祥对李大眼的武艺是很佩服的,但是对李大眼打仗的手艺并不是很佩服,要不是因为姓李的是大帅的结拜兄弟,哪里轮得到他当南征军的统帅?有那么多的弹药补给和兵力补充,我上我也行啊!
“就是!李大眼你都是少将了!我们还是校官!也该让我们进步进步!”
“不是!我这不是怕你们不行吗?”
李大眼也急了,他是少将师长了,但是二哥王琦都是中将了,虽然王二哥转入了预备役,可并不是被贬了,而是去当了国务院总理,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就是大哥不想当皇帝,不然的话,王二哥那就是宰相啊。
相比之下,他李大眼才是个少将,跟二哥差的远,你们这些人怎么就不明白呢?
但是其他人才不管李大眼怎么想呢,中央人民政府对贪污腐败这一块抓的很紧,想要升官发财要么去学文化知识,要么就是带兵打仗。四书五经他们还知道一些,元素周期表化学方程式什么的那是人能看懂的?还是打仗砍人来的简单。
众人在林永昌的面前争吵起来,各不相让,说着说着,李大眼就要跟刘呈祥比试武艺去了。林永昌对众人的战斗热情感到欣慰,对他们的争吵感到不耐烦,“行了,行了,都别吵了,这次不会打仗。李大眼你带着第一师去河南,把那边的事情处理一下,他们闹得也太不像话了。”
河南是四战之地,每次到了天下大乱的时候,那里都是净出些头角峥嵘的人物。李大眼在河南拉出了几十大军,个个都是割据一方,在地方上称王称霸,既不卖张之洞的面子,对中央人民政府也没有多少忠诚可言。
当时为了集中力量对付八国联军,林永昌开出去了许多官帽子,在河南封了一大堆的节度使,镇守使之类的官职。现在八国联军完蛋了,北洋军也被车翻了,是时候去处理一下河南的那群草头王了。
不说让他们服服帖帖,至少不能天天打来打去吧?还有人想要杀进湖北,把武昌给抢了,但是没打过湖北的新军.......为了让河南的那些人消停一些,还是让李大眼早点回去河南。
“青岛的德国鬼子就不管了?”
“不能光想着打打杀杀,能用外交谈判解决的问题,就不要打仗。”林永昌说道:“青岛留着也不要紧。我们需要发展中国的工业,机械设备从哪里来?德国人的工业实力仅在美国之下,先留着吧。要是谈不拢,再开打不迟。”
“洋鬼子哪里会说人话?还是把他们先打服了再说更好!”
“对,洋人都是禽兽,根本就不会说人话!”
“滚蛋,都滚蛋!”
林永昌将满口胡柴的将领们赶了出去,只留下了董福祥和山口素臣。“董将军
,你觉得应该怎么处理青岛的德国人?”
董福祥表情严肃地道:“我是个粗人,大总统怎么说,我就怎么做!”
林永昌摇了摇头,问山口素臣,“山口将军以为如何?”
山口素臣说道:“我认为应该留下。”
“哦?为什么?”林永昌笑着道:“山口将军不要因为我想留下青岛就这么说。”
山口素臣道:“我不是因为大总统的原因才这么说的,而是因为确有必要。当今的世界,是西洋人主导的世界,我们黄种人想要确立在世界上的位置,闭关锁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引进西洋人的技术和制度,才能够跟他们对抗。”
“的确是这样。”林永昌转过头来,对董福祥说道:“李鸿章虽然干了很多烂事,但是他有一句话说的很对,现在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想要让中国再次强大起来,以前的那套办法是不行了。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被洋人打了那么多次,也该清醒一些了。不光是要学习洋人的军事技术,也要学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不要管是西洋人还是东洋人,只要是有比我们先进的,都要学过来。”
董福祥默默地点了点头,并不是因为他对林永昌的话有什么感触,而是出于习惯,他对政治上的事情不太懂,所擅长的事情就是打仗。在西北的时候,董福祥用铁腕统治地方,将那些回民治理的服服帖帖。
“等青岛这边的事情谈完了,董将军跟我一起先去太原,等军队换了冬装之后,再去关中。”
关中的豪杰们建立了军政府,将山西老表给礼送回了晋省,想要让关中人自己处理关中的事情。但是他们的战斗力不够,在山西来的外援撤走后,关中军被升允的部队打的没有了脾气,一直被人家杀到了西安城下。
多罗特*升允是蒙古镶黄旗人,跟董福祥一样是个悍将,也带兵跟八国联军打过。升允的部下在战阵死伤了一半,但是也击退了洋人。后来他带人回陕甘募兵,准备继续跟八国联军打仗,结果军队才刚募集起来,朝廷就完蛋了,于右任等人占了整个关中,将女真人杀了个干净。
升允一怒之下率军东进,连下十余城,逼近西安。于右任他们派出去了好几拨使者,都被升允给宰了。关中军不得已跟升允部打了几仗,没占到半点便宜,只能拉下脸再次向太原请求援兵。
第一百四十六章 胡佛
关中的豪杰们敢打敢拼,但是他们的武器装备和组织形式都不够强力,跟升允所部的战斗力不过半斤八两。要是于右任等人能下定决心,还是能打一打的,但是他们在进攻西安城的时候损失太大,各部首领都不想折损自己的兵马了。
已经打下了整个关中,该到了享受的时候啦,谁还能像刚起兵的时候那样奋不顾身?额,也是有的,但是很少,大部分的人腐化堕落的速度比几百年前的八旗兵还快。在上头没有人管着的情况下,占了一块地盘就能割据一方。有了地盘之后,房子,车子,票子,女子,什么都有了。
温柔乡是英雄冢,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很多首领就已经陷入到了温柔乡之中,再也不是光着脚起义的时候了。另一方面,关中军的装备非常的糟糕。
林永昌最开始买了一些老旧步枪,才算是拉起了部队。而关中军用的最多的还是大刀片子和长矛,陕西的刀客是关中军的主力,打起来全凭着一腔血勇之气。那股气要是散了,战斗力下降得飞快。不得已,于右任只能拉下脸皮,向太原请求援兵了。
林永昌也想将关中掌控在手中,之前撤出陕西是为了对付八国联军,现在八国联军完蛋了,有机会重新控制陕西当然不能放过。这一次,人民军可不会再退出去了。
他已经能想得到会有人对此进行攻击,说人民军不去打东三省的老毛子,反而对中国人下手。没办法,东北将近20万俄军太吓人了,柿子还是先捡软的捏吧。
本来还准备在消灭了北洋军之后继续南下,将上海给拿下来的,现在只能将上海先放一放。这一放估计就是好几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机会和窗口只有很短的时间,以后想要再动手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就像是后来的台湾一样,错过了就是错过了,非得要等到实力彻底压到各种不利因素才有再次动手的机会。
野战军第一军的主力被拆分,分别驻扎在河南,江苏和山东的广袤土地上,【蒙古铁骑】也被拆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驻扎在北平,控扼河北,准备随时支援辽西和热河。人民军现在没有东进跟俄国人决战的意思,但是派出游击队是少不了的,不可能让俄国人从容地围剿东三省的各种反抗力量。
老毛子对土地的贪婪是没有止境的,只有武力才能让他们稍微冷静一点。
【蒙古铁骑】的另外一部分被带去了太原,将会跟甘军一起完成换装,
然后再前往关中对付升允部。董福祥跟升允是认识的,两人都是凶悍无比的人物,因为性格相似的原因,彼此之间有不少的共同话题,但是现在一个成了新政府的大将,另一个是前朝的遗老,两人已经站到了截然不同的立场上。
林永昌带着兵马回到太原的时候,得到了热烈的欢迎。那些在土地改革中得到了好处的农民对林大帅是感恩戴德,不少人甚至在家里给林大帅立了生祠。工人和手工业者也是一样,除了他们之外,本地的很多其他人也改变了观念,从憎恨外来者变成了充满敌意,又从充满敌意变成了不合作,再从不合作变成了热烈欢迎。
态度的变化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主要的原因有这么几个,一个是太原成了中央人民共和政府的首都,本地人对此欣喜若狂。中央银行的建立给了山西的票号以重生的机会,还有太原和山西各处建设的工厂,都让本地人得到了许多好处,有了好处,反抗对抗的心思自然也就弱了下去。
当然,最重要原因是因为人民军战斗力强悍,连八国联军都给全歼了,山西的老表们自己掂量掂量,是不是比洋人还能打?那肯定是不能。既然打不过,那就只能加入了。
土地改革的效果是惊人的,在消灭了吃差价的中间商之后,农民们都是坚决拥护新生的中央人民共和政府,这是人民军能快速地得到民心的根本。人民政府极大地降低了农业税,但是收入并没有降低多少,因为在商税上又给挣了回去。
有了中央银行,新政府可用的手段比之前的朝廷更多。河北之战缴获了六千多万两白银,再加上攻占各地得到的黄金白银,中央银行有了八千万两的准备金,按照最保守的做法,以一比二的比率发行人民币,也能发行面值一亿六千万两白银的货币,那就是四五百亿元人民币了。
相对于后世动不动就是几千亿的税收来说,四五百亿元看上去并不多,可是在这个时代,四五百亿已经是一笔巨款了。这些钱不是全部砸在了山西,有很大的一部分花在了养军,救助河北百姓,购买粮食和机械设备等方面,还有一些作为备用金,不能说一下子把钱给花光了。
今年只有二十分之一的金钱是用在了山西的工业上,差不多是二十亿元,将近七百万两白银的投资。虽然说是小钢铁厂,小水泥厂,小机械厂,各种工厂都带了一个小字,在这个年头也不算是小了。
此外,培训工人,修建厂房,开采原料,原料和成品的运输等等,每一步都是要钱的。今年的投资还只是一个开始,明年要投进去的钱会翻上一倍。搞重工业就是这么费钱,在前期的时候要不断地投入,不断地烧钱,亏本亏得欲仙欲死,才能换取那么一点点逆天改命的机会。
要不是拆了天津那边的铁轨和唐山那边的各种机械,今年要花的钱更多。感谢英国人,要不是他们,山西的铁路一时半会还修建不起来,煤炭厂也没有现成的机械设备可用。还有那些熟练的工人,也都是从开平煤矿带过来的,都是熟手,上来就能用。
除了工人,军队还抓了好些洋人回来,其中有一个家伙名叫胡佛,赫伯德*克拉克*胡佛,在经济危机中带领美国奔向地狱的总统。当然,这都是还没有发生的事情。
第一百四十七章 逃亡
胡佛已经在矿坑里面干了一个月,每天吃的是粗粝的食物,甚至都不能说是人吃的食物,米糠那种东西真的是给人吃的吗?胡佛就看到过看守将同样的食物拿去喂猪。黑色的母猪带着几头小猪吃的肚皮滚圆,肚子都要挨着地面了。
一个月的时间下来,胡佛瘦的脱了形,他现在又黑又瘦,每天最大的愿望的就是能多吃一口。但那是不可能的,战俘每天有多少食物都是有定数的。所有的俘虏都饿的两眼冒绿光,他的食物不被别人抢走就算是不错了,根本没可能去抢别人的食物。
“我坦白,我坦白!”
胡佛三两口将碎米和米糠一起蒸熟的饭团咽下,然后朝着看守大叫起来,“我会修机械,我很有用的,我要吃猪肉啊!”
看守皱起了眉头,不悦地道:“这个洋鬼子在喊什么?”
不是所有人都听得懂英语的,胡佛的呼喊没有换来更多的食物,看守抽了他几鞭子,又将大狼狗给放了出来,差点没把胡佛的小腿给咬穿。皮开肉绽的胡佛回到了土墙屋里面,趴在稻草堆上哼哼唧唧,住在同一个屋子里面的爱尔兰人不但对他没有同情,反而是又将胡佛给揍了一顿。
“叫什么叫?闭嘴!”
皮开肉绽的胡佛又被打的鼻青脸肿,躺在床上差点爬不起来了。到了开工的时候,其他人都忙着挖煤去了,胡佛也挣扎着起床,想要去矿上挖煤。这里实行的是工分制,不劳动不得食,挖不出煤来,可就没饭吃了
上一篇:海贼王:全员女团,觉醒青龙果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