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日不落 第44章

作者:风兮破地

  外面又是敲锣打鼓,又是唱大戏,DuangDuangDuang的响个不停,让朱尔典心烦意乱不已。他关上了窗户,将令人烦躁的声音和冷空气都挡在了外面,接着朝大使窦纳尔说道:“大使先生,中国人不同意释放我们的人!也不同意将军队撤离印度,我认为帝国应该给他们点厉害的瞧瞧!”

  窦纳尔正在在火盆边上写信,闻言抬起头来,问道:“你说的厉害指的是什么?”

  朱尔典大声道:“当然是派遣舰队切断漕运!”

  恩,英军现在也就能依靠舰队来吓唬中国人了。在八国联军覆灭之后,英国人就暂时熄灭了在陆地上跟中国人争雄的想法。布尔战争越发的激烈,英军已经在南非堆积了三十万大军,还是没能让布尔人屈服,战斗正在向长期化发展。

  在摆平布尔人之前,英国是没有能力往东亚派遣大军了。

  窦纳尔摇了摇头,说道:“林永昌是个顽固的民族主义分子,他不会屈服的。要是我们那么做,只会适得其反,将他们推到德国人那边。”

  “可恶的德国人!”

  “而且林永昌说不定会打破跟帝国的默契,要是人民军南下,你认为南方的李鸿章挡的住吗?”

  朱尔典说道:“要是他们敢南下,我们就用舰队隔断长江,叫他们有来无回!”

  窦纳尔再次摇头,“人民军要是完蛋了,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只会便宜了俄国人!”

  大英帝国损失了一万多兵马,组织起来的八国联军一共损失了五万人,可谓是丢尽了帝国主义的了脸面。但是对英国人来说,损失万把殖民地军队根本就不算什么,他们曾经损失过更多的军队。最让唐宁街的老爷们担心的不是中国人,而是俄国人。

  现在俄国佬几乎占了整个东北,在东北驻扎了将近二十万大军,还在加紧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要是那条铁路贯通了,整个北中国都会变成沙俄帝国的势力范围。那样一来,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可就保不住了。

  英国政府现在最主要的政策就是围追堵截沙俄,在欧洲,在中亚,在远东,都要堵住沙俄扩张的势头。林永昌领导的人民共和政府虽然跟大英帝国有很多矛盾,但只要这些中国人肯跟俄国人打仗,一切都有的谈。

  第一百五十四章 铁路

  英国大使窦纳尔在写完给外交大臣的信件之后,再次求见林总统。列国的大使馆依旧在东交民巷,并没有跟随中央人民共和政府一起去太原。不是不想,而是被拒绝了。这几个月来,窦纳尔都是在通过电报和信使跟太原方面联系,效率非常低下。

  人民政府的外交人员对做生意很热情,也愿意借钱,但是除了那几项事情之外,其他的事情都是一问三不知,并且表示他们没有相关的权限。现在好不容易能直接跟林总统说上话,窦纳尔不想放过这个机会。

  英国人最擅长的是海上战斗,在陆地上他们的战绩一直都不太好。想要为帝国开疆拓土,还是要靠外交和商业。窦纳尔就是带着为大英帝国获取利益的想法求见林大总统的,他有很多事情要跟林大总统商议。

  比如说战俘的问题,给钱没问题,直接在欠款里面扣除。林永昌不承认前朝的欠款,英国人可不这么想。现在双方没有彻底的撕破脸皮,罗伯特*赫德还在管理人民共和政府的海关,中国人不还钱,就拿来抵充赎金好了。

  赎金的问题是一方面,要被砍头的那些人是另外一方面。大英帝国好歹是世界霸主,不能忍受己方的军人被公审,被当众处死的羞辱。中国人公审欧洲人,这本身就是带有极大的羞辱意味。

  当然,要是中国人不肯退让,英国政府也不在乎。一些殖民地军队罢了,又不是英伦三岛的贵族,死再多都

  不要紧。英国的将领自己都承认,他们的士兵都是人渣。窦纳尔并不是真的要拯救那些人渣,只是想要将军官给救出来,要是不行,就拿来当谈判的筹码好了。

  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商业的问题,英国人有句名言是这么说的:商业所到之处,国旗随之而来。英国人并不是依靠强大的陆军成为全球帝国和世界霸主的,而是靠了强力海军和庞大的商船舰队。

  林永昌很能打,但英国人有的是办法对付这样的人。窦纳尔对此很有信心。

  “你先等着,大总统有空了会接见你的。”

  卫兵没给大英帝国面子,直接将窦纳尔和朱尔典给晾在了会客室里面。朱尔典愤怒地道:“这是对帝国的侮辱!”

  窦纳尔有些不耐烦了,“好了,代理公使先生,我很快就会回英格兰,不会在你的人事任命上为难的。以后这里都是你说了算,可以省点力气了。”

  朱尔典的表现不完全是出于义愤,也是为了他自己的前途。八国联军全灭需要有人出来背锅,窦纳尔当仁不让,黑锅是背定了。不过他毕竟是有后台的,在离开之前,窦纳尔还有着种种权利,要是他从中作梗,朱尔典的大使之位并不是那么保险。

  现在窦纳尔表态会支持朱尔典,后者也就结束了表演,收起了怒色,然后问道:“大使先生,林总统这是在给我们下马威吗?”

  “或许吧。”窦纳尔无所谓地道:“中国人嘛,就是喜欢弄这些面子上的东西。”

  事实上,林永昌还真不是故意给英国人下马威,现在他已经不需要使用那些小手段了。之前的几个月一直在太原忙着钢铁厂的事情,白天黑夜都扑在工厂上面,好不容易才让钢铁厂顺利地投产了,每个月能有一万吨钢,八千吨铁的产量,等到供应链理顺,工人的熟练地提高后,差不多能达到年产28万吨钢,20万吨铁的产量。

  这个产能相对于后世中国每年十几亿吨的产能来说,根本就不值一提。跟美国人每年一千多万吨的产量相比,也不过就是个零头。但是在如今的中国,乃至于整个东亚,年产几十万吨钢铁,那就是蝎子拉粑粑——独一份啊!

  日本人的八幡钢铁所才刚刚修建,之后还会碰到技术不合适的情况,要等到好几年之后才能顺利投产。现在的日本还渣的很,每年的钢铁产量不过五万吨,还不到意大利的一半,也就能欺负欺负女真人的殖民政权。

  有了钢铁就能制造枪炮,就能制造车床等机械设备,还能打造农具,建造铁轨。没有那么多铁路给林大帅去扒,进口铁轨的话,价格能升到天上去。一直到一百多年之后都是这样,只要中国不能生产的,那都属于高科技,价格贵的不行。等到中国能生产了,价格瞬间就变成了白菜价。

  不光是中国,其他各个地方都是一样。就算是到了二十一世纪,非洲的小电器价格都要比国内贵上好几倍。决定价格的不光是成本,还有很多其他因素。

  钢铁生产出来之后,还需要销售出去,才能完成惊险的的一跳。林永昌准备先修建北平——张家口——太原这个大三角铁路,路线跟另外一个时空中的“京张铁路”加上“正太铁路”很像。地质勘探,设计,运营的技术都可以花费行政点数购买,在技术上并没有问题,但是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需要解决。

  像是资金,人力等,詹天佑已经被任命为“三角铁路”的总工程师,给授予了很大的权利,但是也还需要得到地方上的实力派的配合,工程才能顺利进行。林永昌现在就是在带着詹天佑认识各地的文武大员,相当于给詹天佑背书,让地方上的官员们擦亮眼睛,别净整些有的没有的。

  詹天佑是有能力的,他以前干过测绘,十几年前就开始在铁路上干活,主持过好几条铁路的修建,不过那些铁路差不多都被林大帅给扒了,这让詹天佑很是愤怒,认为林秃子不是好人,一度拒绝了新政府的征召。

  直到林永昌拿着“三角铁路”的计划上门好言劝说,詹天佑才答应了继续为国效力。詹天佑有能力有技术,又得到了林大帅的看中,日后前途不可限量,北平,察哈尔,山西的官员都对他热情了不少。

  “铁路是国家的命脉,不能不慎重。詹天佑总工程师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有什么需要,你们各地都要尽力配合,有不配合的,或者是解决不了的麻烦,就直接找阎部长,内务部会帮着解决。要是还不行,就直接给总统办公室打电话!”

  林永昌拍了拍手掌,说道:“好了,你们互相认识一下,我去见见英国大使。”

  众人连忙站了起来,礼送大总统离开。即便是新中国了,但是某些陈规陋习还是沿袭了下来,并没有任何的改变。

  第一百五十五章 不行

  “窦纳尔先生请坐,”林永昌跟对方握了握手,笑着问

  道:“你要喝点什么?咖啡还是茶?”

  窦纳尔最讨厌林永昌这种成竹在胸的表情,这种从容不迫应该是白人才有的,远东的黄皮猴子怎么能这么有优越感?可恶!

  “咖啡,加糖,加奶!”

  林永昌让人给英国大使端上饮品,世界霸主的大使,当然能得到非同一般的待遇。至于朱尔典,就在外面喝西北风吧。

  “大使先生,今天的天气真不错,在这种天气里面,跟好朋友小酌一杯,那是再合适不过了。”林永昌张嘴就来,清唱了几句《友谊地久天长》,声音洪亮,差点没把窦纳尔给震晕了过去。

  “噢,我的上帝啊!总统先生,请您停止唱歌吧!”

  窦纳尔戴上了痛苦面具,好不容易叫停了林永昌的音波攻击,后怕地说道:“我们还是讨论正事吧,唱歌可以等到在一个宽阔的地方。”

  “好吧,既然大使先生你要谈论正事,那我们就说说正事。”

  林永昌端起白开水抿了一口,伸手道:“请说。”

  窦纳尔拿出了备忘录,递给桌子另外一端的林大总统。林永昌将备忘录接过来,上面写的无非是一些老生常谈,大致上就这么四点:

  (一)不许中国干涉“西藏的内政”;

  (二)不能容许中国在拉萨或西藏保持无限制的军队;

  (三)要求根据以上各点订立协议,作为承认中央人民共和政府的条件;

  (四)在订立协议前将对中国人封闭一切经往西藏的交通。

  林永昌看了不到两秒钟,然后随意地将备忘录给丢在了桌面上,“大使先生,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会是。所以,阁下的要求一开始就站不住脚,这个问题我们不用谈了。要是你没有别的议题,我们现在就可以宣布散会。”

  窦纳尔阴沉着脸说道:“总统先生,难道你就不怕大英帝国出动大军吗?”

  “我还真不怕。”林永昌摊开双手,“有种就派兵过来,咱们再打一场就是了。不过下一次我们谈判的地方可能就改在上海滩的十里洋场了。哦,对了,听说贵国在南非陷入了苦战?不知道唐宁街有没有授给阁下开战的权利?如果没有,请你获得了授权之后再来发出战争威胁。”

  “.........”

  窦纳尔对林永昌越发的痛恨了,他沉默了一会,忽然抛弃了阴沉的表情,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总统先生,刚才那些都是外交辞令,现在我们可以说一些朋友之间的话了。”

  “啊,是贵国的财政部愿意提供一笔无息贷款了么?”

  无息贷款?想屁吃啊!窦纳尔的内心在咆哮,脸上却依旧挂着和善的笑容,“总统先生,您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就不要开玩笑了。”

  “哦,不给无息贷款?那就是要给赎金了?什么?赎金也不给?那还有什么好谈的?”

  “总统先生,我认为作为一个文明人,不应该像是强盗头子那样勒索赎金。”

  “咦,赎金这套不是欧洲的光荣传统吗?要是按照东亚的传统,俘虏一般都是砍头的。”

  “.........”,见到林永昌装傻充愣,油盐不进,窦纳尔也无奈了,他只能先翻开了底牌,“要是您愿意释放被俘虏的英国军人,并保证帝国在长江流域的权益,大英帝国可以承认中央人民共和政府为中国的合法政府。”

  林永昌笑了笑,说道:“你们也可以不承认,我们可以通过民间的公司进行交易,就像是现在一样。等你们什么时候想通了,我们再谈也不迟。”

  说到这个,窦纳尔就更加的郁闷了。河北和山东那边的走私活动已经到了明目张胆的地步,罗伯特*赫德掌控的海关基本上成了摆设,关税收入锐减了八成。还有可恶的德国人和美国佬,一边说着会跟大英帝国共同进退,一边又偷摸摸地往中国卖着各种东西,真是太可恶了!

  “总统先生,帝国不能容忍它的子民受到不公正的审判!”

  窦纳尔正色道:“要是您一意孤行,帝国就算正在南非打仗,也将不得不派出真正的精锐部队!请您不要低估帝国的决心!”

  “唉,大使先生真是个实诚人。你们只要不在报纸上发表相关的消息,不就是没这回事了?不过是几千个士兵罢了,何必伤了中英之间的传统友谊?”

  林永昌说道:“我已经放出去了风声,说要审判那些屠夫和刽子手,你不能让我出尔反尔吧?我们中国人最讲信用了,说要公审就是要公审,出尔反尔可是会动摇统治基础了。恩,大使先生你难道想要看到我被赶下台?”

  要是这个邪恶的大光头真的被赶下台,窦纳尔一定会买几串鞭炮来放!

  他心中暗恨,口中却说道:“怎么会呢?总统先生的统治稳定,才能保证贵我双方的贸易稳步增长。”

  两人扯了许久,最终

  还是什么都没谈成。两边的要价和底线差的太远,又都不愿意后退让步,自然是谈不出什么有意义的东西,只能在某些事情上达成共识。比如说维持当今世界的格局,比如说遏制沙俄在东方的扩张。

  遏制沙俄的扩张才是谈判的重头戏,之前的那些话题都是“搂草打兔子”,顺手为之。窦纳尔知道林永昌不可能让步,但是说不定呢?试一试又不会有损失,何乐而不为?

  说到遏制沙俄的事情,双方才算是真正的进入到了实质性的谈判。

  “我国将会在热河,辽西两个方向各设立一个兵团,每个兵团十万人,作为抵抗俄国人的主力。还会在北平放一个兵团作为预备役,也是十万人。但是我们缺少武器装备,希望大英帝国能够给予支持。”

  说是兵团,实际上主要是生产,外加学习。扫盲是非常重要的,有文化,有理想的军队才能有更强的战斗力。在军事装备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知识水平也是一支军队战斗力的体现。

  林永昌认真地道:“不需要贵国出售最先进的武器,卖一些换装下来的武器给我们就行。”

  这个可以有,窦纳尔就能做主。英国人的科技发展很快,武器更新年换代很快,仓库里面的破铜烂铁堆积如山,卖几万条步枪给中国人不算什么,还能帮国内的军火商清仓库。

  “最好还能有一些大口径的火炮,退役的海军大炮也行。”

  海军的舰炮寿命很短,为了保证射击的精度,炮管打个几百发就要报废。那些换下来的炮管大多是废物利用,拿去做要塞炮了,或者是出口给其他国家。

  恩?大口径要塞炮?不是用来对付大英帝国舰队的吧?那你就打错主意了!窦纳尔心中冷笑,面上做慷慨之色,“这个也可以!”

  “无息贷款......”

  窦纳尔果断地道:“这个不行!”

  林永昌表示:不行就不行,那么激动干什么?

  第一百五十六章 发展才是硬道理

  大国之间的博弈往往是错综复杂的,中国跟英国在西藏的问题上是处于敌对状态的,只要英国佬不放弃进攻拉萨,夺取整个西藏的想法,这种敌对状态就不可能消除。在中国内地,特别是长江流域,中央人民共和政府跟英国处于竞争状态,在东北的问题上,英国跟中国的合作更多的。

  尼玛的沙俄随随夜袭群:⑥玖肆九,③六一三⑤便便就派了将近二十万大军到东北,不光是林永昌觉得头痛,日本人和英国佬也是蛋疼的厉害。沙皇的灰色牲口真是太多了,在欧洲有上百万军队,远东又派来了二十万,在中亚还有十几万,“压路机”名不虚传。

  将近五十年前的克里米亚战争,沙俄被英法等过胖揍了一顿,伤亡将近五十万,还能继续保持列强的威名,靠的就是人多。损失了五十万大军,放在那时候的英国法国德国身上,差不多就要亡国了,但俄国人就能承受得住。

  要是在东北的那二十万俄军冲进关内,一路南下杀到上江边上,英国人该怎么办?大英帝国的战舰再厉害也没办法开到陆地上去。跟沙俄这种体量的庞然大物在陆地上再来一次决战?

  英国人从来不跟一个大国在陆地上单挑,他们总是挑拨离间,拉一派打一派,靠着欧洲大陆上各国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左右逢源。若是换到了遥远的亚洲大陆,可没有几个国家愿意跟英国人搅合到一起。

  英国人的名声早就臭大街了,所有人都讨厌英国佬,就算是他们的盟友也巴不得英国人倒霉。布尔战争就证明了这一点,要不是德国,美国,法国,荷兰等国家在背后支持,布尔人就算是再骁勇善战也对付不了三十多万英军精锐。

  被布尔人的游击战打得没办法的英国佬在南非投入了超乎意料的军队和资金,还弄出了“炮楼”,“三光”之类的手段,后来日军在中国用的招数就是跟英国人学的。日本人是英国佬的好学生,毒气弹和各种手段都给学了过去。

  面对东北的二十万俄军,日本人比英国人还麻爪。沙皇的灰色牲口们从海参崴出发,沿着图们江等河流南下西进,一抬脚就到了朝鲜,顺手就进入朝鲜抢几把。要是光抢东西也就算了,俄国人还在用堡垒战术推进,在远东俄国人就是靠这套战术强占了几百万平方公里土地的,现在都推到朝鲜门口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是不言而喻的。

  俄国佬还在旅顺修建军港和要塞,这可正中日本人的要害。俄军舰队不是北洋水师,实力更在联合舰队之上。要是俄军的几大主力舰队开过来汇合,日本分分钟完蛋。除了修筑旅顺要塞,修建中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也像是一根绞索,挂在了日本和中国的身上。一旦西伯利亚大铁路完工,沙俄对远东的投放能力就会增强一个数量级,在欧洲地区的百万大军就能转运到远东来。

  连欧洲都对俄国压路机头痛不已,就更不用说贫穷落后的亚洲。真要是让俄国人放弃了欧洲战略,将双头鹰的一个脑袋伸到亚洲来,肯定要比在欧洲和中亚扩张来的容易。先是东北,然后是整个北中国,等到沙皇完成了“黄俄罗斯”的计划,稍微整合一下中国的庞大人力,接下来就是中南半岛,然后一路能冲到印度去。

  不用怀疑俄国人对土地的狂热,他们在冰天雪地里面爬了几百年,一直冲到阿拉斯加去了!后来是发现阿拉斯加实在是什么东西都没有,加上沙皇缺钱缺的厉害,这才卖给了美国人。中国可不是鸟不拉屎的阿拉斯加,这里有四万万人,以俄国的动员能力,怕不是能动员出一千万步兵?

  日本跟英国都想要堵住沙俄在东亚扩张的势头,不过暂时还没有到使用武力开战的地步。一方面是英国不想下场,日本没做好准备,另一方面是日本想要遗祸江东。中国人不是很能打么?连八国联军都给全灭了,那就让中国人去跟俄国佬拼命呗,他们日本人隔岸观火就好了,等两边快分出胜负了,再来一波正义的背刺,还不是美滋滋?

  英国人的想法跟日本人不同,在英国政府看来,光靠中国人或者是光靠日本人都没办法挡住沙俄帝国,必须要像当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一样,由英国政府出面组织一个联盟,让中国人跟日本人合作,才能跟俄军正面对抗。

  而且这样一来,中国跟日本都被绑上了英国的战车,可谓是一举三得。既堵住了俄国在东亚的扩张,又得到了两个小弟,还能将国内的过期军火给卖掉,顺便控制中国和日本的经济命脉,简直是没有比这更好的主意了。

  就是因为有着这样的考虑,所以英国政府才没有继续对中央人民共和政府喊打喊杀, 反而有了合作的迹象。一次谈判没谈拢,两次谈判也没谈拢,那就继续谈。在英国佬看来,只要俄国人稳固了在东北的统治,必然还是要南下的,到时就就由不得中国人不听话。

  他们对日本政府的态度也差不多,想要将日本人驯服,少不得威胁和利诱都要用上才行。

  俄国人有俄国人的打算,日本人和英国人有他们自己的打算,美国,德国,法国也是各有稻粱谋,但是林永昌认为自己才是猎人,迟早把螳螂跟黄雀都给打了!

  发展才是硬道理,外交当然有用,但归根到底还是要有强大的实力才行。要是中国现在有三十万公里铁路和一千万吨钢铁的年产量,林大帅直接就带兵杀向东北三省了,哪里还需要在热河跟辽西安排屯垦兵团?

  但是中国现在的钢梯产量低的惊人,太原那边的钢铁厂是开始正常运转,能生产处合格的刚拆了,但是想要达到最大产能还要三四个月的时间才行。就算是达到了最大产能,每年也才不到30万吨钢,这点钢铁玩个毛线?

  发展,一定要发展才行!

  第一百五十七章 饥饿

  在北平城外,密密麻麻的绞刑架被树立了起来,砍头用的自动斩首机也造了十架。自动砍头机那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砍头的时候又快又方便,大家用了都说好。化学家拉瓦锡就是被自动砍头机砍掉了脑袋。

  林永昌大帅宣称只有工业化才能救中国,砍脑袋也用机器会更好。中国人对怎么砍头无所谓,只要是砍洋鬼子的脑袋大家就觉得很好。洋鬼子则是从北平的狂热气氛中看到了法国大革命的影子。

  拿破仑虽然被围殴了一次又一次,但是没人否认拿破仑*波拿巴的成就。林总统会是中国的红色拿破仑吗?

  唔,好像洋鬼子很喜欢这一套,什么东方的铁血宰相,中国的亚历山大大帝,中国的红色拿破仑之类的。林永昌表示拿破仑打仗很厉害,但也是借助了大革命的余威,称帝是败笔中的败笔,将自家的亲戚分封各地为王简直就是昏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