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兮破地
有枪有可能打到一些礼物,却没办法抵御寒冷。没有房屋和过冬的营地,没有热气腾腾的饭菜,在冰天雪地中跋涉很可能会迷路,即便是不迷路,走上一千里地会伊尔库兹克,或者是去差不多远的乌兰乌德,都不是一个好主意。
不管是被抓当俘虏,还是在冰天雪地中艰难求生,都不是什么好选择。若是可以,俄军更希望留在温暖许多的欧洲,住在营房里面,围着火堆啃红肠和大列巴,或是痛饮伏特加。现在是没有伏特加了,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也都没有。
车翻了追上来送死的俄军后,打扫战场以及抓俘虏花去了一天的时间,接着林大帅下令一把火将之前住了七天的营地给烧了。还有一些俄军散落在周围的山林里面,林大帅没空去跟他们玩躲猫猫,将营地给烧了,让寒冷和饥饿来收拾那些死剩种就行。
大军一路南下,到了库伦城后,除了少部分波兰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外,剩下的俘虏都被分给了跟着一起出征的蒙古人。俄国人搞屠杀,蒙古人抓奴隶,这很合理。
林永昌带兵在遥远的北方痛殴俄国佬的时候,国内外的一些报纸上出现了耸人听闻的新闻,说是王琦王总理暗中发动兵变,北方的独裁者林永昌多日没有出现,已经被王总理秘密杀害云云。英国大使朱尔典对此表示关注,《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向总统府提出采访申请,但是被拒绝了。于是《泰晤士报》上就说“总统府拒绝采访,坊间传闻似乎为真。”
《朝日新闻》上面则是说林永昌之死是因为共和与帝制之争,是人民政府中的共和派人士所为,据说南方的孙中山秘密派遣了十几个杀手,深度参与到了其中。
广州的军政府在遭受股灾的打击后,不得不选择接受了人民币,以获取武器装备支持。现在军政府不光是在军事上,还在经济上跟北方捆绑在了一起。
人民党向广州派出了技术人员和专家,还在广州建立了支部,用来招收南方的进步青年。对于南北双方的合作,金陵的国民政府,英国政府,以及日本政府都是非常不满意。林秃子只有半个中国就这么猛,要是统一了整个中国,那还不要上天啊?
所以就造谣咯,反正又不是第一次了。日本人就是喜欢干些暗戳戳的事情,一会儿说“崖山之后无中国”,一会儿说“中华正统在扶桑”,现在造谣说王琦杀了林秃子,这很日本人。即便是伊藤博文那样的人杰,也喜欢做些小气吧啦的事情。
日本人在前面打头阵,英国人也跟着搅风搅雨。布尔战争终于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持续了将近四年,英国战死了两万两千多人,受伤的更多。为了那么一小块地方,大英帝国花了两亿多英镑,最后还赔偿了布尔人300万英镑,简直是亏到姥姥家了
为了回血,带英可不就得满世界的割韭菜么?广州军政府现在不光是不给割了,还跟北方的人民政府搞到了一起,这叫带英如何能忍?要知道,人民政府控制北方后,带英在北中国的收入是直线跳水,一年少了六七千万两白银!
要是孙中山跟人民军南北夹击,张之洞袁世凯那些人怕不是要升天。带英在南中国的各种利益也保不住。唐宁街需要中国人跟沙俄血拼,但是绝不希望看到一个统一而强大的中国。
一些政府官员和将领看到报纸后很是忧虑,不少人纷纷提出要面见大总统。那个时候林永昌还在西伯利亚的冻土带上跟沙俄公主亲密交流,自然是不可能出现在太原。于是有更多的人显得紧张和忧虑起来。
中央人民政府看起来很强大,雄兵五十万,战无不胜,但实际上也是个缝合怪。人民政府里面有好些派系,义和团,北洋余孽,前朝官员,地方豪强,还有南边过来的,有林永昌在上面压着的时候,大家还能精诚合作。要是最大的山头不在了,英雄豪杰还不得趁势而起啊?
王琦不得不在报纸上辟谣,说大总统正在库伦城处理蒙古的事情,要不了几天就会回来,叫大家不要担心,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他当过保定军校的校长,也带兵打仗过,在军方很有威望,但是董福祥,马钰,张作霖那些人可不会对他俯首帖耳。
大总统在的时候,无人敢质疑他的权威,因为大总统是支持他的。若是情况发生变化,那可就不好说了。
第二百四十一章 此消彼长
有些人在上跳下窜,也有很多人只是受到了蒙蔽。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也是容易不明真相的。在中外一些媒体怀疑林大总统已经被害了的时候,俄军尝试着发起了一次扫荡活动。
去年在辽西吃了大败仗,俄军还没有恢复元气
,本来是想着埋头狂修堡垒,等路上要塞和海军要塞修好后,再跟中国人一较短长。尼古拉*尼古拉斯骑兵上将痛定思痛,总结了中国军队的战术战法,认为暂时不能再跟中国人在野外决战了。必须要等到要塞修建完毕,铁路也完全贯通后,才能进行下一次的大规模进攻。
但是打仗这中事情,不是单方面说不打就不打的。正所谓“此消彼长”,俄军去年损失了十万人,对东北的控制力被极大地削弱了,人民军的游击队也就活动的越发肆无忌惮起来。又经过了将近一年的游击战后,俄军龟缩到了几个大城市及周围的一些据点里面,将重兵布置在铁路沿线,对城市外面的农村几乎是全盘放弃了。
然后俄军就开始缺粮了。大城市是不能自己养活自己的,必须要从外界输入很多的东西,其中粮食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弹药,燃料,布匹,药物等物资。俄军躲在城墙后面是很安全,但是交通线怎么办呢?外界的物资怎么运到城市里面去呢?
说起来很不可思议,一些俄军已经开始倒卖军事物资了。他们没吃的,不能出去抢劫,后方运过来的补给经常被抢走,也就只能想办法自力更生了。步枪和子弹都是硬通货,一杆半新不新的步枪能换三十斤白面或是六十斤杂粮。
东北这地方几乎到处都有游击队出没,就说遭到了中国人的袭击,损失了若干枪械。上面是不可能下来检查的,就算派人来检查也有办法对付。俄军内部的贪污腐败不比日本差,日本的事情已经够糟糕了,但俄国的事情更加糟糕。
尼古拉*尼古拉斯给远东的俄军带来了一些新风气,可是他能做的也就是那么一点点,他不是沙皇,不可能从上到下地改变整支军队。就算是沙皇,也有很多事情做不到。光是一个农奴制,就来来回回折腾了许久,到现在也没解决。
俄军已经饿到私下卖军火给中国人了,当然没有能力再次发起大规模的野战。可是奥尔加公主不见了,万里之外的圣彼得堡里面的沙皇暴跳如雷,严令俄军必须全力去解救公主殿下。从欧洲出发的俄军不得不甩腿在冻土带上追了二十多天,然后钻进了敌人设下的陷阱里面。
身处沈阳的尼古拉*尼古拉斯大公不能拒绝沙皇的命令,如果只是军事问题,他可以辞去总督的职务,但是涉及到奥尔加公主,他就只能硬着头皮凑出了五万大军发起进攻......扫荡。俄军在东北还有十好几万人,但是只能凑出这么多人。
要是继续抽调兵力,地方上的防御就太空虚了。通辽已经丢了,再从地方上调兵,齐齐哈尔跟哈尔滨都有可能要完蛋。俄军的进攻只持续了三天,然后就打不下去了。俄国人在辽西之战后补充了军队,将兵力又提升了到了是十三四万,但是中国人的兵力提升的更快。
去年的时候,辽西兵团才十万人,今年已经二十万了,热河兵团的情况也是差不多。不光是人多了,火炮和枪支的数量也多了,还列装了不少的迫击炮,步兵的火力被进一步的增强。论野战炮的数量,也是人民军占据上风,就是大炮的种类有些多,有些大炮的炮弹不好弄。总不能说为了几门缴获的大炮专门开一条生产线吧?
不过俄国人日本人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日军的装备也一样糟糕,一个是穷鬼帝国主义,一个连帝国主义都还不是,他们的装备情况还不如中国。好歹人民政府现在能年产钢铁六十多万吨了,日本才多少钢铁产量啊?
十万吨不到!就这还要分一大块给海军,陆军能分到的钢铁份额少的可怜。
东北的局面还是三国志,之前俄军最强,他们是魏国。现在人民军最强,俄国佬和日本人就变成了蜀汉和东吴。要不是顾忌日本人在边上虎视眈眈,王作霖的热河兵团跟赵壁的辽西兵团加起来足以收复整个东北了。
不过大总统要求稳,要求必须能同时对付俄军和日军,然后才能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作战。人民军的实力本来就已经超过了俄军,俄军还主动发起进攻,结果就是一脚踢在了铁板上。才打了三天,俄军就损失了一万多人。
尼古拉*尼古拉斯大公见不是事,急忙叫停,然后将军队撤了回去。他是打了许多年仗的宿将,战场感觉十分灵敏,及时地跳出了包围圈。不然的话,俄军又要被包饺子了。即便尼古拉斯大公跑的很快,但俄军还是损失了不少技术兵器。
去年他们丢了两百多门大炮,今年丢了少一些,只有五十几门。可那些大炮和炮弹都是从欧洲辛辛苦苦地运过来的,远东这边不能生产大炮和炮弹啊!唯一能让尼古拉斯大公觉得安慰的,是兵力损失不多,除了进攻时候伤亡的一万多人,撤退的时候就没怎么损失兵力。
这跟去年在辽西的时候完全不同,去年的时候,俄军处处受制,不管是进攻还是
防守,总是会受到中国人的针对,好像有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在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俄军高层一度怀疑总司令部里面有中国人的间谍网。
他们胡乱地抓了些人枪毙了,也没能让情况好转。今年打仗的时候,中国人倒是没有那样神出鬼没了,可是中国军队的火力大大地增强了。在营连级别的战斗中,人民军的迫击炮打的又快又准,完全压制住了俄军。
尼古拉斯大公煞费苦心地总结了中国人的战法战术,一仗打完,就发现那些东西已经过时了。因为吃了败仗,丢了很多大炮和重机枪,俄军的活动范围再一次的被压缩,松原和大庆等地接连被中国人收复。
这样一来,俄军就被从中劈开成了两半,南北两路兵马不能互相支援,齐齐哈尔和呼伦贝尔那边也就快守不住了。齐齐哈尔的俄军还在苦苦支撑,但是远东的俄军高层都知道,如夜袭群:六⑨肆玖,三陆一叁伍果他们不想点办法的话,丢掉北边的地盘是迟早的事情。
第二百四十二章 愤怒
林永昌返回太原后,听说东北的俄军已经被切成了两半,那还跟他们客气什么?直接把北面的齐齐哈尔,呼伦贝尔等大城市拿下来就是了。电话打过去,王作霖委婉地表示了反对。东北是要比西伯利亚暖和一些,但也就是那么一点点而已。在大冬天里面出兵打仗,非战斗减员的比例会上升到一个恐怖的数字。
王作霖是林大总统的结拜大哥,这是很多人知道的事情,但是后来林主席林总统发动了“整风运动”,大力打击山头主义,不准再搞团团伙伙。虽然军中和政府里面还是有派系,但是明面上没人敢继续像以前那样了。
结拜兄弟什么的,那是封建军阀,人民军不兴那一套。
王作霖不光是自己不再提这茬,也不许家人和部下提。他是读过史书的,历朝历代的开国之君,都会对功臣进行清洗。刘邦干掉了异姓王,朱元璋将李善长胡惟庸等一干老臣杀的干干净净,连蓝玉都给杀了,也就李世民和赵匡胤好一点。
不过李世民不是开国之君,登基后也把武德旧臣清洗了。赵匡胤没怎么杀功臣,那是因为他没办法杀。赵匡胤夺取天下不是用武力打下来的,而是通过政变,他的威望不够。五代十国的骄兵悍将们都凶悍的紧,赵匡胤只要动手杀了一个,其他人肯定不会乖乖就死,而是要反他娘的了。
但林大帅不是赵匡胤,人民政府的地盘不是用政变的方式得来的,而是经过血战夺取的。林大帅这样的雄主会不会在夺取天下后清洗功臣?王作霖不知道,他不敢赌,于是做人越发的小心谨慎且低调。
王作霖就是这么小心谨慎的人,但是在冬天出兵打仗实在是不靠谱,他不能不表示反对。小心谨慎是为了避免日后的被清洗,出言劝阻则是为了眼前的事情。林大帅不像王琦那样嫉恶如仇,也绝不是心慈手软之辈,对官员和军官的使用是“能者上,不能者下”,要是听从命令出兵吃了败仗,王作霖这个热河兵团司令估计也就要当到头了。
军中可是有不少人说过怪话,说他跟李大眼等人就是运气好,认识林大帅早了一些。轮战功,论本事,很多人觉得他们也有资格当个兵团司令。
“困难很大?能不能克服?好,我知道了,既然冬季装备跟不上,那就先立足于防守吧。”
林永昌不是顽固的人,只要对方说的有道理就会听。从西伯利亚一路过来,也深刻地了解了冬季野外行军打仗是多么的困难。巅峰时期的三德子也要被暴风雪埋葬,虽然说冬季的寒冷不是决定性的因素,真正决定胜负的还是苏联军队的英勇战斗,但是寒冷也称得上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人民军的力量是在不断增长的,增长的速度还很快,等到明年再去收复齐齐哈尔等地也不迟。今年烧了伊尔库兹克,扒了好几百里地的铁轨,俄国人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完工日期又要往后拖很长一段时间了。
林永昌觉得“扒铁轨”的优良传统可以保持下去,今年烧了伊尔库兹克,明年可以去烧乌兰乌德和卡般斯基嘛。破坏总是比建设容易,要是俄国人一直不肯走,那就一直烧房子,一直扒铁路,看谁耗得过谁。
虽然千里迢迢的把铁轨运回去很费事,虽然好些铁轨和机器都在半路上给扔了,但是取出一趟是没有亏本的,还赚了不少。等把铁路修到库伦城了,还可以开发当地的煤矿,铁矿等矿产,抓回来的那些俄国人都给扔到矿上去,保证有赚头。
只要不是冬天过去就行,冬天的西伯利亚真的能冻死人。
圣彼得堡是藏不住秘密的,鞑靼人袭击了远东第二大城市伊尔库兹克,还抓走了奥尔加公主的事情很快就被外界知晓了。事情传的沸沸扬扬,俄国人群情激奋,要求惩罚中国人。中国的大使馆被愤怒的俄
国人民扔了石头,出门买菜的使馆工作人员被打了个半死,还有人想要冲击使馆区,好在陆征祥应对及时,让沙皇派了一队哥萨克骑兵前来守卫,这才避免了更大的事件发生。
过了两天,又有新的消息从圣彼得堡的皇宫里面传出来。紧急赶往伊尔库兹克的三万俄军吃了败仗,逃回来的人不到两千,其他人要么被打死了,要么成了中国人的俘虏,还有将近一半的人消失在了西伯利亚的旷野中,大约是冻僵后给狼或者是熊吃掉了。
另外,在东北的俄军又吃了败仗,尼古拉斯大公从远东发来电报,要求更多的军队和更多的粮食。但最让人愤怒的消息,还不是以上这些,而是有一些波兰人和乌克兰人加入了鞑靼人的行列,参与到了劫掠伊尔库兹克的行动中。
在俄罗斯,波兰人和乌克兰人都是少数民族,属于二等公民,平常没事也要欺压一番,现在有了理由,俄国人对这几个少数民族搜刮得更加厉害了。波兰人,乌克兰人等少数民族早就对沙俄怀恨在心,以前是没有机会,现在看到沙俄连吃败仗,不少人的心思就活动了起来。
正好沙俄加大了搜刮的力度,本来倾向于跟沙俄合作的上层人士也有很多受不了的,反抗情绪像是野火一般地蔓延开来。俄军压迫的越是厉害,波兰人反抗的就越是厉害,直到俄军的数量超过了某一个界限,波兰人的反抗才被镇压了下去。
波兰人是被镇压了,但是沙俄内部的各种革命党派又冒了出来。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同志在莱比锡写了《怎么办?》等书,着手组建一个以“职业革命家”为先锋核心、有着严密组织纪律的机构(即民主集中制)。
弗拉基米尔借鉴了中国人的成功经验,准备趁外敌入侵的时候,把沙皇一家都给吊死,然后占领圣彼得堡和莫斯科。在高加索一带抢银行的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是弗拉基米尔的忠实信徒,召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人,准备跟着一起干票大的。
除了弗拉基米尔和约瑟夫他们这些人,还有成千上万人想要起来革命。沙俄这个达监狱里面早就堆满了柴火,就差那两个人了。一时之间,沙俄内部人心惶惶,大有风雨欲来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直表现强硬的沙皇也放低了姿态,表示可以跟中国人谈一谈。
第二百四十三章 好战如狂
人民政府对跟沙俄的谈判是很重视的,连外交部长都给派到了圣彼得堡。但是这并没有什么卵用。沙俄政府跟人民政府之间的要价差的太多,老毛子之所以愿意坐下来谈判,只是因为他们在战场上没能得到想要的东西。
美国政府热心地参与到了调停中,也不是真的喜欢调停,而是想要要趁机从交战双方身上捞取好处。人民政府拒绝了调停,调停个毛线啊,人民军打仗是为了收复国家领土,是堂堂正正的,直接跟沙俄谈就是了,不需要其他国家调停。
美国大使说有他们帮忙,谈判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才有可能谈出一个双方都接受的条件。林主席,林总统,林皇帝则是表示不能成功也无所谓,大不了就是接着打。今年是过去了,明年继续。明年要是打不完,后年,大后年,一直打下去就是了。
林永昌面带微笑地对康格说道:“十年,二十年,只要还有一名俄军士兵在中国的土地上,我们都要继续打下去。不过下次谈判的时候,或许可以换个地方,我看换到莫斯科或者圣彼得堡就挺好的。”
“去莫斯科?”康格问道:“总统先生是要亲自去跟沙皇谈?”
“恩,要是哪天有机会,我会带着军队过去跟他好好谈的。”
“..........”
康格在心中嘀咕,这位林总统也太喜欢打仗了。从四年前起兵开始,有哪一年是不打仗的?战火从华北烧到东北,从蒙古草原烧到遥远的西伯利亚,林总统那真是好战如狂啊!
既然人民政府不需要调停,康格就不再谈论这个话题,转而说起其他的事情。主要还是传教,扩大商业贸易,再就是想要得到磺胺的生产技术。中国人曾经提出了一起研究“无畏舰”的请求,但是被国会拒绝了。
议员们不认为太平洋彼岸的那个国家能跟战舰扯上什么关系,事后还有人在报纸上大肆嘲笑,说中国人只管生产茶叶,瓷器和丝绸就好了,战舰这种东西,不是中国人能弄明白的。虽然中国人购买了很多的美国商品,也有很多财团在中国进行了投资,但是这并不能改变美国人对中国的认识。
就算是后来打败了俄国佬,美国人依旧将中国看作是野蛮的国度。在列强的圈子里面,沙俄就是野蛮落后的代名词,中国也没好到哪里去。美国政府之前从没想过要从中国人的手里购买技术,但是磺胺的效果太好了,那是能救命的啊。
德国人购买了磺胺的生产技术
后,依靠德国国内发达的化工业,产量大增,将磺胺卖到了全世界。因为只有中国和德国能够生产,德国人将价格给炒到天上去了,磺胺的价格比黄金还贵!
美国人本来是想要“山寨”的,他们才是这个时代的第一“山寨”大国,但是美国现在的科技水平不够,没有专业的人才,也没有理论指导,没办法逆向破解磺胺的生产办法。看到德国人赚得盆满钵满,美国人可坐不住了,他们不是大英帝国,没有遍布全世界的殖民地,只能想办法从别的地方赚钱了。
磺胺就是赚钱的利器之一。美国人想要得到磺胺的生产流程,但是不愿意多给钱,还想重新在人民党控制的地盘上把教会学校重新开起来。美国虽然带了个“美”字,但是他们也想得太美了。
或者给他们改成米利坚会好一点?要不就学日本人,“欧米鬼畜”安排上。
传教是不可能传教的,这是意识形态上大是大非的问题。除了西北,蒙古,西藏这边的边疆地区,其他地方都是不允许公开传教的。就算是本土的佛道两派,也只许在庙宇道观内宣传宗教,要是敢在大街上传教,那是要流放西域的。
现在还多了几个好去处,被判处流放的,可以不去西域,可以选择去漠北放羊,或者是去东北玩泥巴。想到“我在东北玩泥巴”,林永昌就觉得开心起来了,脸上露出了微笑。康格见了,还以为这次终于打动了对方,“就先在北平修建一所学校,想要前往美国留学的学生可以先在北平的学校上一年预科,然后再前往美国。”
康格连学校的名字都想好了,“就叫清华大学,总统以为如何?”
林永昌斜眼去瞧美国大使,康格打扮的衣冠楚楚,但是想要和平演变中国的心思是从未断绝啊。历史上美国佬是用庚子赔款的钱培养中国的亲美派,这个世界里面没有赔款了,美国人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原来的历史轨迹上,还打算让人民政府来出这一笔钱。
不过林永昌也不反对弄出留美预备役来,大学嘛,要兼收并蓄,要自由开放,要有学术精神,跟美国人合办也没有什么。总不能因为出了许多买办,就将一切都给否定掉。詹天佑,唐绍仪,吴仰曾等人都是从美国留学归来的,那都是精英人才。
打开国门,就免不了好的坏的一起进来。中国要发展,就不能闭关自守,而是要拥抱整个世界。就算是出了一万个买办,但只要能有一个钱学森或者是钱三强,那都是值得的。现在美国还没有研究研究原子弹,也没有土星五号,是培养不出来两位钱老那样的大科学家,多一个或是几个詹天佑那样的人才也行。
“总统先生,您答应由中美合作建立一所大学了?”
康格压抑住心中的喜悦,追问道:“不会有什么反复吧?”
林永昌知道这个糟老头子在想什么,不就是在传授西方知识的时候夹带私货么?明朝时候的那些传教士就这么干了,几百年过去,西方人的做法还是一如既往。
“大学不是法外之地,也要遵守中国的法律。大学里面可以教科学知识,其他的东西就不要掺杂进去了。”
任何宗教团体不得在公众场合传教,这是几百年的规矩了,也是从明朝那时候传下来的。
“总统先生,我觉得你这是偏见。”康格辩驳道:“科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不懂神学,是不能学好科学的。”
对于康格的这一套歪理,林永昌是嗤之以鼻,都不稀得跟他辩论。
第二百四十四章 中美德奥大联盟
康格回到大使馆后,从其他工作人员那里听到了一个消息,说是中国人烧了伊尔库兹克,还将西伯利亚大铁路给拆了几百里。这不能不让康格想到几年前的事情,林大帅刚出道的时候,就拆了天津到北京的铁路。几年过去了,林大帅变成了林总统,当年的手艺还是没有放下啊。
中国跟俄国打的怎么样,死了多少人,焚毁了多少城镇,康格是不在乎的。他只在乎在剩下的任期内还能捞多少钱,顺便要是能传个教,那就完美了。但是北边的人民政府不好骗,以前的陆征祥,现在的伍廷芳,唐绍仪等人是偏向于保守的,不肯从美国那边借高利贷。
南边的那些诸侯倒是肯接受“九出十三归”,砍头贷,断头息之类的,可那是英法的地盘,美国人根本就进不去。在北中国,人民政府从国外购买的商品里面,美国和德国占据了很大的份额,英法的份额少了许多。在南方,情况就反了过来,市场上充斥着英国货。
在某种程度上,美国政府是支持人民军南下的,但是他们不敢挑头,只是很隐晦地表达了这个意思。被加拿大民兵把国会烧了一次后,美国人清醒了很多,知道了他们并不擅长打仗。自那以后,他们再也没有单独跟一个列强战斗过。
现在美国的工业力量是已经超过了英国人的,可他们依旧不敢挑战英国人的霸权。看人家二德子,比美国佬头铁十倍不止。在维持了一支世界最强陆军的同时,还准备建立足以对抗英国本土舰队的海军力量。
不过这也跟地理因素有关,美国毕竟跟英国离的远,边上还有一个南美可以欺负。德国跟英国的距离太近,还被夹在法国和俄国之间,战略态势非常糟糕。美国人可以往后拖,德国人却是拖不下去了。
选择了资本主义,就要面对十年一次的经济危机。因为中国在实行工业化,相当于凭空多出了一个巨大的市场,1900年的那次经济危机算是马马虎虎地熬过去了。下一次呢?中国人的购买力也不是无限的,下次危机的时候用什么来缓解?
德国人的选择很简单,没有市场和殖民地,那就去抢呗。车翻了英国佬,大家都能过个肥年。咳,好吧,即便是德国的那群好战分子也没想过要车翻英国佬。他们建立海军的目标只是想要打破英国可能的海上封锁。
当然,这个目标只是暂时的,野心是会随着和实力增长的。要是吞了法兰西,再吃掉老毛子,统一了整个欧洲,德国人没道理放着英国不吃。不过那个就太异想天开了,民族主义思潮之后,几乎没有人会考虑去吞掉一个大国。
拿破仑在西班牙遇到的情况就是例子,西班牙人是打不过法军,但只要不投降,持续打下去,耗也把法国耗的没力气了。布尔战争也证明了游击战的威力,只不过西方世界更多的强调白种人武德充沛这一点,强调那些南非布尔人都是荷兰人,法国人和德国人的后裔,老欧洲人了,在这个种族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只这一条,就能够解释很多事情。
对于布尔战争,华北之战和辽西之战展现出来“游击战”,“防御理论”等战术上的变化,很少有国家注意到。德国人注意到了一点点,顽固的容克军官团不得不承认德皇威廉二世是对的,军队应该装备重机枪。除此之外,就没有了。
“防御理论”?东方人搞出来的落于时代的理论,根本就没有研究的价值!
色当战役后,德军已经将“进攻战术”研究到了非常透彻的地步。军队的编制,武器装备,后勤补给,铁路调运等各方面,都是为进攻做准备的。在没有死伤几十万人之前,德军不会改变他们的战术。
德国人的选择是大建出奇迹,不服就干。美国人不一样,美国在被英军和加拿大民兵收拾了一顿后,再也不敢反抗大英帝国的霸权,就算是有再多的不满,也不敢出头挑事。林永昌倒是想组建一个“德国—中国—美国”的大联盟,德皇威廉二世很有兴趣,美国政府却是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要是中国和德国愿意去跟英国人打仗,美国是支持的。但是让美国亲自下场,那还是算了。威廉二世看不上美国的陆军,不过美国的海军还是有一套的,要是真打起来,多多少少能牵制几条英国人的主力舰。
美国人拒绝了加入联盟,三国联盟自然建立不起来。消息泄露出去后,英国人一度非常紧张,派出了不少外交人员在欧洲,亚洲和北美奔走,并且还向人民政府施压。后来发现三国联盟无疾而终,这才算是放心了。
中国现在也被视作是列强的一员,要是中德美三个列强联合起来,再加上肯定会跟德国站一边的奥匈帝国,那就是四大列强了。可以想象的,只要是这个联盟形成,必然会逼迫其他列强也要选边站。
法俄同盟肯定不会是这个大联盟的对手,再然后,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战必将在不久之后爆发,英国也必然会被卷入其中。带英才打了布尔战争,真心不想去打一场规模更大的战争。若是对战争的规模加以限制,比如说参战人数在十万以下,带英倒是不怎么害怕。
这个时候的英国还是有些底蕴的,他们不追求大陆霸权,却保持着海军上的绝对优势,著名的“两强标准”就是英国首相提出来的。
只要继续拥有海军的绝对优势,大英的“日不落帝国”就稳如泰山。但是这个优势想要继续保持也不容易,首先就是不能让美国和德国联合起来,中国暂时还不用考虑太多。人民军再怎么凶悍,也要先将四面八方的问题解决掉。
上一篇:海贼王:全员女团,觉醒青龙果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