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兮破地
到了东北。此外,俄国还从美国买了很多的物资,从西海岸的港口运到了亚洲。
因为葫芦岛登陆作战失败,俄军损失了十条战舰,其中有六条被人民军缴获。人民军刚开始并没有将那六条战舰拉出来用,而是放在了青岛当做训练舰。俄军的运输舰得以将物资直接运到旅顺。
后来人民的海军开始在渤海里面拦截俄国商船,俄军就将物资运到了其他港口,再通过铁路运输到各处地方。人民军的游击队曾经多次破坏俄军的铁路线,但随着俄军数量越来越多,游击队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以至于东线司令部下令暂时放弃了对俄国铁路的破坏。
在过去的一年里面,尼古拉*尼古拉斯大公大力整顿了远东的俄军,提拔了一些有才能的军官,保证了军队的后勤补给,使得俄军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尼古拉斯大公不能彻底的改造军队,只是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了最大的努力。
除了整顿军队外,他还加快了“中东铁路”的修建,将哈尔滨和海参崴用铁路连了起来。要是可以,他还想将铁路一直修到旅顺去。
第二百五十七章 困境
在远东待了快两年的时间,尼古拉*尼古拉斯大公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个比奥斯曼土耳其更为狡诈的对手。那些中国人特别喜欢设下陷阱,将俄军引诱到埋伏圈里面,再用凶猛的进攻将俄军歼灭。
针对这种情况,尼古拉斯大公严令各地部队不得随意发起进攻,也不得盲目追击。刚开始的时候,这些命令在俄军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因为这是跟俄军中的战术思想背道而驰的,而且会受到军官和士兵们的一致轻视。
后来吃亏上当太多了,俄军这才将命令真正的执行了下去。但是这样一来,就几乎等于放弃了城市和远离铁路线的地方,俄军只能龟缩在几座大城市里面。在去年情况最糟糕的时候,俄军在东北的军队被人民军给切成了两半。
好在外交部的人使了力气,在库伦城那边闹出了事情,以及爆发了瘟疫,这才阻止了东北局势的进一步恶化。尼古拉斯大公很不想承认,但如果不是那场瘟疫,中国军队可能已经将沈阳,辽阳,哈尔滨等城市全都分割包围了。
虽然中国人缺少重炮,但并不是没有,他们有着很多轻便的迫击炮,而且还有着最为厉害的武器——“饥饿”。俄国人在东北的统治并不稳固,占据了广大的地盘,却并没有多少居民,当地驻军的食物不能自给自足,城市里面需要的食物都需要从外界输入。只要将那几座大城市给围困起来,守军迟早会因为饥饿而屈服。
持续了三个多月的瘟疫打断了人民军的作战计划,林永昌之后就带兵去烧了伊尔库兹克,还扒了几百里的铁轨。听到这个消息后,尼古拉*尼古拉斯大公一边下令加快了中东路的修建,一边在铁路沿线修建了许多的兵营和哨塔,并且派出了许多士兵巡视,免得中东路也被人扒了。
尼古拉斯大公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但是现实的情况并不乐观。俄军在一天天变得强大, 人民军也是,而且变强的速度比俄军更快。在最开始的时候,人民军还在用各种牌子的步枪,有一些重机枪和大炮,却不多。
到了辽西会战的时候,人民军已经有了两百多门大炮和两百多挺重机枪。再后来,尼古拉斯就发现人民军带着那种简便的迫击炮到处跑了。迫击炮的威力是不如野战炮,不是老兵很难发挥出威力来,但它轻便啊,步兵就能携带。
在远离铁路线的战斗中,俄军往往会发现他们没有火力支援,除了手中步枪之外,以及少量的重机枪外,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东西。后来他们有了手榴弹,有时候能得到重机枪的支援,有时候得不到。不管是马克沁还是哈奇开斯,都很容易出故障,擅长修理重机枪的人却并不多。
尼古拉斯改善了士兵们的伙食,却没办法提高他们的素质。不能指望一群由农奴组成的军队擅长修理机器。俄军那么重视“刺刀冲锋”也有这方面的因素。既然玩不转技术兵器,那可不就得发起“刺刀冲锋”了么?
迫击炮结构简单,操作也很简单,俄军在战斗中缴获了一些迫击炮,试了试之后觉得很好用,于是送了样品去圣彼得堡,希望俄国的军工厂能够多生产一些,远东这边也能生产迫击炮这种简单的装备,但是生产力毕竟不够。
样品和信件送去了兵工厂,然后,尼古拉斯大公就没有收到任何的迫击炮。俄国内部的腐败足以让人触目惊心,更要命的是沙俄帝国内部正在闹革命,不是只有圣彼得堡和莫斯科在闹革命,而是整个俄国!很多工人和农民都被卷了进去,几处兵工厂几乎停止了运作。
不过陆军大臣给尼古拉斯写了回信,信上说他们收到了寄过去的“小玩具”,那些小型臼炮很有趣
,但并没有什么用,他们会送来更多的,真正的大炮。
拿到回信后的尼古拉斯能怎么办呢?他只能对自己说:俄罗斯的事情就是这样,总是很糟糕。信件上除了说会送来更多的大炮外,还提到了波兰和乌克兰那边的事情,并让大公小心军队中的不稳定分子。
罗科索夫斯基叛变投敌的事情已经传了出去,俄军加大了在波兰等地方的镇压力度,反过来又引发了那些地方的动荡不安。陆军大臣在信件中写的相当露骨,他让大公优先将波兰人派出去进攻,“.....无论是消灭敌人,还是被敌人消灭,都是一件好事。”
尼古拉*罗曼诺夫*尼古拉斯现在根本就不想进攻,那些战壕和铁丝网是进攻方的噩梦,挂在铁丝网上的士兵尸体经常在他的噩梦中出现。想要压倒当面的敌人,最少需要五十万军队,以及更多的大炮。
对付中国军队让尼古拉斯心力交瘁,同时他还要小心在朝鲜的日军。有消息显示,中国人跟日本人达成了某种秘密协议。人民军在东北囤积兵力和弹药,日军也在朝鲜增强兵力。而这一切,都是英国人在背后指使的。
可恶的英国佬,就是要跟俄国人较劲!
从十八世纪中期的“七年战争”开始,英国就在欧洲,亚洲和美洲对俄国人围追堵截。到了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看到奥斯曼土耳其拿了大笔的援助也挡不住沙俄后,英国也不装了,撸起袖子亲自上阵。
大英帝国联合法国人向俄国宣战,把俄国一战打回了解放前。俄国人不仅吐出了在战争中侵占的所有土地,而且失去了在黑海拥有舰队的权利,而土耳其则得到了列强的共同保护,沙俄南下的美梦彻底破灭,转而开始向东方扩张。克里米亚战争让俄国人彻底伤了元气。战后国家债台高筑,矛盾丛生,起义不断。为了应付危机,俄国人甚至廉价卖掉了阿拉斯加,
当沙俄占领了中国的东北地区之后,英国政府立刻就做出了反应,开始寻找能够挡住沙俄的打手。人民党并不是理想的打手,因为从林永昌以下都是是些桀骜不驯的民族主义份子或是林永昌主义份子,但只要他们肯跟俄国人打仗,英国人就会给予有限的的支持。
第二百五十八章 指挥棒
布尔战争中总共花掉了好几亿英镑,每天的军费高达几十万英镑,烧钱的速度太快,吓坏了唐宁街的绅士们。因为战争花钱太多,以至于大英帝国从全球扩张变成的激进政策转向了保守。
战争的开销很大,但并不妨碍英国人给中国和日本放贷款。英国佬手指缝里漏下来的一点点东西,就足以让中国和日本吃饱了。英国是世界霸主,日不落帝国,它正在走下坡路,但还是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强。
再说,英国跟法国的关系那么紧密,要是英国政府没钱了,可以去找法国资本家借钱,法国人挥舞着大把的法郎在满世界投资,俄国人就是他们武装起来的。虽然说法国跟俄国是同盟,借钱给英国人支持中日两国去打沙俄这事有点魔幻,但也不是没有,赚钱嘛,不寒碜。
法国商人可以说他们是把钱借给了英国人,又没有直接给中国和日本。另外,法国政府也未必没有将俄国人堵回欧洲的心思。只有沙俄在东方碰的头破血流,才会将注意力转回欧洲来。
不过英国人的贷款附加条件太多,人民政府不想要,于是英国就给了日本人一大笔钱,并暗中许诺将海参崴,库页岛等地方划给日本。英日同盟是没成,但是双方可以加强合作,不是同盟胜似同盟。
因为从中国传来了许多的歪风邪气,日本内部的矛盾激化,“米骚动”是被镇压下去了,可是农民们都还是想去隔壁种田。都是种田,凭什么人家的税收那么低,日本政府就要收这么高的税?
明治维新胜利后,大佬们立马就翻脸了,将以前许诺给农民们的好处都给跑到一旁,反倒是压榨得更加厉害了。当初帮着倒幕军搞宣传,鼓动农民加入倒幕军一方的组织都被收拾了,像是最著名的“赤报队”就被杀了个干干净净。
跟人民政府严厉打击各种名目的“高利贷”和搞“土地改革”不同,在日本,高利贷商人和地主以各种手段勾结政府人员,强取豪夺农民的土地,使其沦为失去土地的佣户,而政府不但不帮农民,甚至还以强制手段帮助这种抢夺,并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商人和地主夺来的利益,当农民发生暴动时,则从这些高利贷商人手里收取费用,然后调用军队镇压。
不堪重负的农民自然也是像以往一样选择了发动“一揆”,从1868到1878年,短短十年之间竟发动了上百次的农民暴动,其中不乏人数规模达到上万的起义。譬如1873年福冈的农民起义,愤怒的农民最后攻入博多城,捣毁商铺焚烧官府,形成了近三十万人的声势浩大的暴
动,当然,这场起义最终也是以日本政府的大炮为收尾结束。
农民们不是没有起来抗争,但是每一次抗争换来的都是无尽的杀戮。船越文夫曾经感慨:“世界是如此的黑暗而残暴,也只能祈求来世不要再生在日本了。”
为什么有那么多日本人想要人民军去解放日本?实在是农民和其他底层百姓过的太悲惨了。船越文夫在读了林主席的几本书,又亲眼目睹了“土地改革”带来的勃勃生机后,那是倒头就拜。回到日本后,他不好好做生意,到处宣传人民党的理论,搞得公司差点黄了。要不是跑的快,就要被军队捉去枪毙。
其实人民党治理下的地方也没那么好,很多人一年都吃不上几回肉。中央人民共和政府的账面上已经没钱了,现在都是在依靠贷款搞发展,既有从美国借的钱,也有在国内发行债券借的钱。再就是出卖技术给德国,换取各种各样的机器。
日本的统治阶层也知道对国内的压榨已经到了极致,再加压,必然会再出现福冈那样的事情。但是扩军备战都要钱,钱从哪里来?恰在此时,英国人挥舞着支票过来了,虽然条件非常苛刻,但就算是饮鸩止渴那也顾不得了。
除了英国人,美国人也给日本借了不少钱,大笔的金钱注入,稍微缓解了一下日本国内的压力。明治政府对只能吃到海参崴,库页岛和远东的那些荒地有些不满,认为太少了,但美国和英国都不许日本人多吃,那也就只能认了。
有的吃总比没得吃好,先吃一小口,然后再吃一大口,最后将所有的地盘都吃下去!
美国人是真心实意的不许日本人进入东北,因为人民党已经答应跟美国一起在东北搞大农场。在过去的两年里,拖拉机在生产,运输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一台拖拉机抵得上好几十头牛,效率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人民党建成的拖拉机厂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配套体系,很多零部件都要从美国进口。这是一大笔钱。除了配件,人民党暂时没有加工石油的能力,还要从美国购买燃油,这又是一大笔钱。
依靠着吞并菲利宾和开拓中国市场,美国人的这次经济危机已经放缓,钢材,粮食,布匹等各种大宗物资的价格都在回升,但赚钱总是不嫌多的。要是中国人解放了东北,那么辽阔的黑土地,能建立多少个大型农场?
中国人需要多少拖拉机耕地?又需要多少燃油?这么大的市场,这么大的利润,美国政府说什么也都不能让日本人给搅黄了。
英国人则不然。英国驻日本大使给出了暗示,表示若是中国军队不能击溃俄军,日本政府有必要出手相助。如果因此而帮助中国人收复了失地,到时候也就只能承认现实情况。就算不能割地,租个五六十年总没有问题了吧?
人民政府跟俄国人打仗很卖力气,是个好打手,但是过于桀骜了。英国人对人民党是既要用,又要敲打。暗示日本人占领东北的一些地盘,就是为了敲打敲打中国人。美国佬只想着赚钱,英国人不光要赚钱,还要考虑世界局势。
欧洲需要势力均衡,亚洲也是。让中国人跟日本人互相牵制,形成东亚的平衡,这就是英国人的打算。即便是决定转向保守了,但是英国政府还是想要让世界顺着他们的指挥棒转。
第二百五十九章 绅士
1903年的世界中心在伦敦,在唐宁街,而不是在纽约,也不是在华盛顿、柏林等地方。英国依托庞大的殖民地体系建立了一个空前强大的“日不落帝国”,即便是遇到了经济危机,也能将危机转嫁给殖民地,因此英国不像美国和德国那样渴求市场。
英国的绅士们可以每天悠闲地品尝着下午茶,跟三五友人一起,点评着报纸上写着的世界各地的事情。只要由英国人主导的殖民地体系继续运转下去,英伦的贵族们就能继续享受这样的生活。
即便布尔战争让帝国花了不少钱,也并没有动摇这套殖民地体系的根基,布尔人的体量太小,所有成年的男子加起来还不如英国人派过去的军队的一半多,能打成那样的结局已经是出乎了很多人的预料。
英国人的日不落帝国看上去依旧坚不可摧,他们对日本的态度是颐指气使,对中国的态度也很恶劣。对于远东爆发的战争,英国人的认为是他们主导了一切,一切都在按唐宁街设定的剧本再走。
但世界上总会有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总会有新的挑战出现。在英吉利人纵横四海的这几百年里面,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地区霸权,一个又一个的挑战者,但都被英国人用高超的外交手腕给按下去了。远东的战争正是英国又一次外交艺术的体现。
只要依旧掌握着制海权,他们就永远有选择盟友的权利。英国人提出了“两强法案”,用以确保英国在海军上的绝对优势。因此,当
间谍将德国人秘密研制的“无畏舰”数据拿到手后,大英帝国的海军大臣先是不敢置信,等到从几个方面确认了消息的准确性后,便立刻召开了秘密会议。
在会议上,有人认为“无畏舰”未必能在海战中发挥多少效用,以英国庞大的海军数量,不必要因为这点事情而大惊小怪。这样外行的发言立刻就遭到了鄙视,能够参加秘密会议的,都是对海军有所了解的,他们完全能够想象出“无畏舰”的横空出世会给海军带来怎样的变化。
德国以前只是在化工领域领先,在舰船设计,大型船舶的建造方面,一向是比不上英国的,怎么突然就领先了好几年?恩,在英国海军部的那些人看来,只是领先几年而已。皇家海军里面已经有人提出过类似“无畏舰”的概念,但是因为英国皇家海军天下无敌的原因,新型战舰还在讨论和研究中,并没有立刻付诸实施。
按照海军部的计划,至少还要花上几年的时间进行验证,才会建设第一条试验舰。德国人怎么会先帝国一步造出了“全重型火炮战列舰?”要知道,德国的战舰设计一向都是很保守的。
“可能是德国人偷窃了我们的思路!”
这个猜测得到了在场大部分人的认同,如果不是这样,实在是难以解释德国人的“无畏舰”是怎么来的。而且这时候列强都有偷窃他国技术的传统,英国人不光是往德国派了间谍,也往法国,美国等列强,以及其他国家都派了间谍。
英国人能拿到德国海军的最高机密,德国间谍在英国这边弄到保密等级不那么高的设计图纸,是很有可能的事情。问题不在于图纸是怎么泄露出去的,而是接下来该怎么办。一条无畏舰还不至于颠覆英国的海上霸权,而是这件事有损大英帝国的声望。
英国一向是海军技术革新潮流的创造者和引领者,如果下一次的潮流创造者变成了德国,其他国家就会质疑英国人的海军实力。一旦有了质疑,英国皇家海军就会面临更多的挑战。皇家海军之所以能横行四海,有一部分原因就来自于他们百战百胜的名声,也让他们养成了“逢敌必战”的传统。
要是其他人不再畏惧皇家海军的威严,可以想象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有人提议派遣间谍和特工,将德国人的“无畏舰”烧毁在船坞里面。立刻就有人表示了反对,因为德皇威廉二世的缘故,基尔的防守非常严密,想要偷偷潜入搞破坏是有可能的。但是想要将两万多吨的战舰完全破坏,那需要大量的炸药和很长的时间。
只要守卫在船坞附近的德军士兵不是死人,这个计划就很难成功。即便成功了,也只能拖延“无畏舰”下水的时间几个月,就算能拖延一年的时间,那也解决不了最核心的问题。设计一款全新的战列舰需要很长的时间,从铺设龙骨到下水需要更长的时间,等英国人的“全重型火炮战舰”出来,至少也是在两三年之后了。
“那就先放出风声,说我们抓到了德国间谍,审讯之下得知我们的战列舰设计图纸被德国佬偷走了!”
“对,这是最好的办法。”
“然后宣布我们的将会建造真正的无畏舰!”
“不,我们不能用无畏舰这个名字。”
“那就叫胡德号好了,只是个名字嘛。”
操纵舆论颠倒黑白,指鹿为马,这都是英国人的拿手好戏。在场的人都见识过无数次了,相信相关部门的人能将舆论的事情处理夜袭群:⑥九肆玖,叁六①三⑤好。
“制造舆论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把我们的无畏.........胡德舰造出来,越快越好!哪怕只是早上一天都是好的。”
“约翰·费舍尔爵士,这件事由你来负责。”
约翰·费舍尔是英国的海军上将,公认的炮术专家,据说将会接任第一海务大臣,也就是海军大臣。他是皇家海军攻击至上的坚定支持者,听到命令后,立刻就站起身来,慨然道:“我会做好这件事情的!”
说完了这件事青后,众人都轻松了不少,有人提起沙俄将会派遣另外一只舰队前去远东,“我们该如何应对?”
“跟上次一样,不许俄国人的舰队在我们的港口停靠!”
在葫芦岛一波送了十条战舰后,俄国人从欧洲万里迢迢地派了一支舰队前往远东。本来已经将人民党的海军堵在了港口里面,但是现在情况起了变化。在获悉日本人有可能参战,并且会站到敌对立场上后,圣彼得堡只能再拼凑了一支舰队送去东方,不然的话,接下来被堵在港口里面的就会是俄军舰队了。
第二百六十章 我为其易
英国人的声明发布出来后,德国人先是懵了一阵,然后就开始在内部查找间谍。小猫抓到了三两只,大鱼是一条也没见着。对于英国人的指责,德国政府自然是给予了反驳,并且在报
纸上嘲笑英国人不光是陆军不行了,连海军也落后于时代了。
普鲁士人曾经是英国在欧洲大陆上最可靠的盟友,在给拿破仑拉包围网,以及在后面对方法国的过程中,普鲁士人都是冲锋陷阵的主力部队,但是世界上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盟友。
在普鲁士变身成为小德后,英国跟德国的关系渐渐地恶化了。随着德国的实力日渐增长,德国的威胁越来越大。英国人放弃了压制法国的外交方针,转而开始跟法国走到了一起,英国跟德国的的报纸上也不像以前那样一团和气,而是有了越来越多的漫骂与指责。
英国报纸骂德国人是小偷,德国就反唇相讥说英国是破落户。两国的民众加入了进来,使争吵变得更加的激烈,到后来意大利和美国也加入了进来。意大利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就提出来过“统一口径主炮模式”,而这是“无畏舰”的最大特征。
随后美国人翻出了人民党送过去的文件,声称说他们才是最先提出“无畏舰”这个概念的国家,本来不想说,但是事关国家荣誉,如今不得不挺身而出了。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美国人是自己信了。随后美国海军部就往国会重新交了一份申请,意思只有一个,“打钱!”
看到几大列强都在热烈地探讨“无畏舰”,法国人跟着跳了出来,宣布要建造法兰西自己的新式战舰。如果只是英国跟美国,那也就算了,但既然有德国的事情,法国人是绝对不会置身事外的。
一时间,世界的焦点集中在了德国人即将下水的“无畏舰”上面,连遥远东方的战争都没什么人关注了。在欧洲人的眼中,西欧才是是世界的中心,远东只是文明世界的边缘。俄国和中国打了那么久,大家都审美疲劳了。
东北战场上的兵力虽多,却还比不上五十年前克里米亚战争的时候,无论是中国还是俄国,战场上的兵力都没有布尔战争中的英军多。而且东北已经很久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事了,没有噱头,报纸也不喜欢刊登那边的消息。
但对于东亚来说,东北才是他们关注的焦点。中俄战争的结果将会决定谁才是亚洲的主人,中国人,俄国人,日本人,朝鲜人还有越南人,无不紧盯着东北局势的发展。他们会为了一城一镇的得失而欢呼,也会因为为一场小规模的战斗的胜负而唉声叹气。
在日本,很多学校里面都有人在讨论战争的走向,一些中国留学生也加入了进去。甲午战争之后,日本人对中国人就有了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因为出兵辽东无功而返的事情,很多日本人对中国人产生了厌恶,但有更多的日本人又恢复了恭谦的态度,因为中国军队歼灭了八国联军,还在辽西战场上击败了俄国人。
不少专家学者乃至于普通人,向中国的留学生请教北中国发生的事情,他们想要知道中国在短时间内就变强的方法。毕竟在七八年前,日军还追着北洋军到处跑。这才不到十年的时间,中国军队就能击败俄国人了!
俄国是帝国主义列强中最薄弱的一环,但那也是列强!
日军在辽东跟俄军打了一仗,结果很不理想。这么一对比,岂不是说中国军队已经胜过了日本军队?第五师团曾经的事情不准被报道,既然没有人说,那就是不存在了。
再后来,日本政府到处抓捕“非国民”,遣返了一些鼓吹人民党的中国留学生,在日的留学生于是不再谈论人民党的政治制度,只说一些奇闻异事,或是干脆不再发表言论,专心于学业。
现在,明治政府已经决定加入战争对俄宣战,便又放松了对言论的管制,中国留学生这才能再次被邀请加入各种各样的学社,读书社一类的组织。
读书会上,有人站起来提问:“先生,俄国人还在继续往东北增兵,您还认为他们必然失败吗?”
被称作先生的是一个日本中年男子,名为幸德秋水,他是船越文夫的挚友,两人曾经在私下里议论政治上的事情。幸德秋水说以前天皇被将军架空,被强藩大名们架空,现在也一样,天皇被军阀财阀们架空了,跟以前没什么不同。
船越文夫武艺高强,但那个时候非常悲观,认为“世界是如此的黑暗和残暴,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只能希望来世不要当日本人”。幸德秋水从小体弱多病,论武艺,十个他也打不过船越文夫,然而其性格却十分坚毅。
在听了船越文夫的哀叹后,幸德秋水表示不必祈求来世,这辈子能努努力,多唤醒几个民众,说不定就能改变日本。船越文夫去了一趟中国,回来的时候带了许多书籍,从那时候开始,幸德秋水就从马克思主义者转变成了林永昌主义者........
日本政府到处抓捕“非国民”的时候,船越文夫带着不少人跑路去了中国,幸德秋水却留了下来。两人分别的时候,幸德秋水对
船越文夫道:“当年伍子胥及其兄长伍尚逃往国外,在半路上,伍尚问伍子胥,是留下来陪父亲一起送命容易,还是为家族复仇容易。伍子胥回答:留下来送死容易。伍尚就对伍子胥道:今日我为其易矣。”
船越文夫闻言后泪流满面,哽咽而不能言语。在明治政府大肆搜捕林永昌主义分子的时候,幸德秋水坦然留在了日本,继续翻译人民党的各种理论和著作,并对日本国内的民众进行宣传。
他已经做好了被捕,乃至于送命的准备,却没想到事情峰回路转,局势的走向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日本政府在英国的压迫下,搁置了跟人民党在台湾和其他地方的分歧,准备在背后再捅俄国人一刀,于是幸德秋水的危机又暂时解除了。
这时候听到有学生发问,幸德秋水坚定地说道:“俄国人必将会失败,这是无可置疑的事情!”
第二百六十一章 在内不在外
听到幸德秋水肯强有力的回答,有日本青年忍不住问道:“要是俄国人打了败仗,我们是不是可以趁机拿下海参崴和库页岛?”
不光是青年一个人这样想,很多人也都有同样的想法。看到一双双满是兴奋和热情的眼睛,幸德秋水忍不住叹了口气,他闭上眼睛,沉默了一会,等到周围的噪杂声音渐渐消失,幸德秋水才猛然睁开眼睛,怒道:“难道你们还没看清楚吗?就算是拿下再多土地,百姓的生活也不会变好!被欺骗了一次又一次,难道你们就不能变的聪明一些?”
“倒幕维新之前,大人们说 达倒幕府,百姓就能过上好日子,结果呢?换来的是变本加厉的剥削!夺取朝鲜之前,他们又说了同样的话,许诺拿下了朝鲜,百姓们就不用再忍饥挨饿,现在是什么情况你们都看到了!”
“日本的问题不在外而在内,就算是拿下了海参崴,乃至于辽阳,百姓的苦难就会减少不成?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那是不可能的!”
幸德秋水不是船越文夫那样的武术家,他从小体弱多病,长大后身体依旧不是太好。但是他孱弱的身体里面有一种坚韧的精神,凛然生威。被幸德秋水训斥的那名青年汗流浃背,连忙弯腰说道:“是我错了。”
上一篇:海贼王:全员女团,觉醒青龙果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