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日不落 第82章

作者:风兮破地

  受降如受敌,俄国人已经投降了,他也没有半点放松,做好了应对安排。所以当有部队靠近的时候,他立刻就收到了消息。“做好战斗准备!”

  “来的应该是友军。”

  “你都说了是应该,那就不是一定!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宁愿反应过度,也不要被敌人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郭松龄让士兵们做好了战斗准备,但是很快,他紧绷的脸色的就松弛了下来,“是我们自己人”,他喃喃地自言自语。

  “营长,你说啥?”

  “没什么,”郭松龄顿了顿,说道“戒备解除,杨副营长,我们去迎接友军。”

  远远地,有歌声传了过来。“........思得十万兵,长驱西北边,饮马乌梁海,策马乌拉山.........”,这是林大帅“亲自”作曲,“亲自”填词的军歌,军官士兵都会唱的。听到歌声,士兵们有不少人跟着一起高声唱了起来。

  “.........誓不战胜终不还!君作铙吹,听歌凯旋!”

  歌声慷慨豪迈,响遏行云。道路边上,尼古拉*尼古拉斯大公听着远处传来的歌声,脸上露出复杂的神情。边上有人问道:“什么身声音?”

  “是中国人的军歌。”

  “策马乌拉山?嘿,中国人好大的口气!”

  尼古拉斯大公叹了口气,“他们不光是口气大,本事也大。”

  有将领不服气地道:“要是在欧洲,中国人绝不是我们的对手。”

  尼古拉*罗曼诺夫*尼古拉斯大公摇了摇头,“但这里不是欧洲。”

  芝麻岭下,郭松龄做好了迎接友军的准备,然后就看到了旅长吴佩孚带着几个卫兵骑着马奔了过来。他立刻上前敬礼,“旅长!”

  吴佩孚从马背上跳了下来,回敬了一个军礼,“郭松龄你小子这次打的不错!给老子长脸了!”

  侦察兵小杨跟在吴佩孚的背后,这时候朝着郭松龄挤了挤眼睛,后者不明所以,只是出自本心说道:“是将士们拼死作战,才把俄国人拦住了!”

  “嘿......”,吴佩孚正待继续

  说些什么,身后道路上马蹄声急响,一些骑着高头大马的蒙古骑兵冲了过来,却又在靠近的时候来了个急刹“马”,显示出了高超的骑术,以及骄横。领头的将领在马背上高声问道:“老毛子的亲王在哪里?”

  郭松龄心中生出怒气,向来脸臭的吴佩孚这次却很好说话,“我这就派人去叫他过来。郭营长,去把尼古拉斯大公请过来!”

  郭松龄双脚并拢,腰杆挺直,大声应道:“是!”

  他转身离开,尚未走远,听到背后那骑在马背上的将领说道:“就是这小子拦住了俄国人?嘿,看着是个有脾气的,不过不要紧,只要有本事就行。吴旅长,把这个人给我怎么样?我用一百匹马跟你换..........”

  郭松龄已经离的远了,没有听到吴佩孚是怎么回答的。他找到了在帐篷前饮茶的尼古拉斯大公,说明了来意。边上的俄军将领和军官闻言愤怒起来,“区区一个旅长,就敢这样.....”

  尼古拉*罗曼诺夫*尼古拉斯大公却是很有作为俘虏的自觉,他伸手制止了将领和军官们的冲动,说道:“安静,先生们,安静!”

  接着他又对郭松龄道:“抱歉,请你见谅,他们刚刚经历了一场悲惨的失败,因此情绪都有些激动。”

  郭松龄无可无不可,将手从腰间的手枪上挪开,“请您尽快准备好。”

  尼古拉斯大公苦笑道:“这还能有什么好准备的?请你在前面带路吧。”说是这么说,他还是安排了留下来维持秩序的人选,然后带着几名将领和翻译跟郭松龄一起去了芝麻岭下面的道路上。

  在靠近山岭的时候,尼古拉斯大公仔细地观察了山上的阵地和战斗留下的痕迹,虽然吃了败仗,但他依旧还是一流的统帅。俄国在远东的失败不能怪到他的头上,遥远的距离严重削弱了俄国人的战斗力。

  可是失败就是失败,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失败了就是失败了。

  芝麻岭下的人民军已经越来越多,当郭松龄回来的时候,见到旅长吴佩孚和之前见到的那个蒙古将军都站在了到路边,正在跟一个大光头交谈。吴佩孚心高气傲,眼高于顶,给人一种气势凌人的感觉。那个蒙古将领更加的骄横,简直就是把“狂傲”这里两个字写在了脸上,但是跟大光头站在一起,他们的气势就消失的干干净净,变得像是小绵羊一样温柔和善起来。

  大光头只是站在那里,做出倾听的姿态,周围所有的光芒就自然而然地集中到了他的身上。郭松龄感觉到了如同山岳般的巍峨,呼吸变得急促起来,他快走两步,敬礼,然后用洪亮的声音喊道:“元帅!”

  大光头转过头来,脸上露出微笑,走过来握住了他的手掌,上下摇晃了两下,“哈,郭松龄,郭营长,锥处囊中,自会脱颖而出,我们又见面了!”

  第二百九十五章 防御不是万能的

  大光头自然便是林永昌林主席,除了他之外,也没人能让吴佩孚和孟恩*孛儿只斤温顺的像是猫咪一样。林永昌热情洋溢地跟郭松龄握手,大笑道:“郭营长,我们又见面了!”

  郭松龄心中一暖,面色涨红,却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林永昌在他胸口轻轻地锤了一拳,“战争结束了,但事情还没完。士兵们可以休息了,郭营长你们还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郭松龄重重地点头,依旧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林永昌这时候才去看边上的尼古拉*尼古拉斯大公,他已经见过大公本人的照片和画像,但还是第一次见见到真人。公允地说,尼古拉*罗曼诺夫*尼古拉斯大公在战争中的表现可圈可点,远东俄军的变化也是有目共睹。要不是尼古拉斯大公在,远东的俄军在两年前就要崩溃了。

  “尼古拉斯先生,有些事情需要你帮忙。”

  “.......请说。”

  “请你下令让哈尔滨和旅顺等地的俄军放下武器投降。战争结束了,没必要让大家继续流血。”林永昌的俄语十分流利,还带着圣彼得堡的口音,那是奥尔加公主教他的。有的时候,在负距离的情况下学习外语也是也很有情趣的,“剩下的事情可以用谈判来解决。”

  尼古拉*尼古拉斯大公沉默了一会,说道:“我可以下达这样的命令,但是在那之前,我想问阁下一个问题。”

  就和林永昌见过尼古拉斯大公的画夜袭群:六⑨④玖,③⑥①叁伍像一样,尼古拉*尼古拉斯大公也见过林永昌的画像,那标志性的大光头现在整个东亚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算没见过林永昌本人,很多人也都知道这个被称作“远东屠夫”的中国领导人的外貌特征。

  “您请说。”

  “奥尔加......她还好吗?”

  “恩,应该是很好。”林永昌挠了挠头,“吃得好,穿的也好,气色比以前

  好了不少,但是好不好这是一个很主观的问题,不如你自己去问她好了。”他停顿了片刻,又补充了有具,“在你下令让旅顺、辽阳等地的俄军放下武器之后。”

  尼古拉*罗曼诺夫*尼古拉斯盯着林永昌看了一会,心中满是惊奇,这个人怎么会如此的年轻?相比之下,契科夫弄来的油画上的林大帅就显得过于成熟了。听说奥尔加公主过得不错,他的神态变得轻松了一些,“总统阁下,光靠我下令是没有用的, 还需要沙皇陛下的命令才行。”

  林永昌笑道:“我们的外交部长正在圣彼得堡努力,想必很快就会有结果。”

  尼古拉*罗曼诺夫*尼古拉斯说光他下令没用,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在接到尼古拉斯大公的命令后,很多地方的俄军都选择放下武器投降了,包括辽阳和旅顺。前者拥有着最大的俄军兵团,后者则是俄军花费了两年时间修建的要塞群,还有着远东第一流的船坞和造船工厂。

  考虑到青岛的造船厂和太原的工厂用了很多超时代的技术,旅顺的船坞和工厂或许称不上是最先进的,但也还没有掉队,能勉强保持在第一流的梯队中,但那里的船坞肯定是最大的。能拿到旅顺,中央人民政府的造船能力几乎是翻了一番。

  林永昌没打算现在加入到“造舰竞赛”中去,那些造船厂也可以拿来建造商船和运输船。

  辽阳和旅顺等地都投降了,只有哈尔滨的俄军拒绝放下武器。跟被包围了许久,陷入饥饿状态的旅顺和辽阳不同,中东路修建完成后,哈尔滨跟海参崴就连了起来,俄军在哈尔滨囤积了大量的军队和物资,三四个月的包围还不足以让他们饿的失去战斗力。

  对于哈尔滨的顽固敌人,林永昌没有客气,将所有的重炮都给拉了过去,购买的加上缴获的,足有四百门重炮。若是把100mm口径以下的大炮也都算上,大炮数量达到了两千门。这是东亚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强大火力,只是一次齐射,就摧毁了哈尔滨外围长达一公里的防线。

  驻扎在哈尔滨的俄军自以为粮草充足,防线坚固,但是他们的防线却很快就在重炮的轰击中变得支离破碎。在当前的军事技术水平下,“防御理论”是很有用的,但是那需要强大的国力支撑,需要足够多的大炮、炮弹和后备兵力。

  “防御理论”不是缩头挨打,而是要利用防御尽可能地消耗敌人的兵力和士气,为反攻积累优势。防御不是目的,夺取胜利才是。林大帅在军校里面给将领们上课的时候说,“作战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获取胜利,如果防御有效,那我们就采取防御。如果进攻有效,那我们就要采取进攻。不要用一些条条框框把我们束缚起来,在计划完成后的执行过程中要严谨,但是在那之前的谋划过程中,不妨天马行空一些。”

  沙俄的军事理论建设一直很糟糕,尼古拉斯大公没有学到“防御理论”的精髓,其他俄军将领就更不用说了,只是照虎画猫地学会了挖战壕和拉铁丝网而已。哈尔滨的俄军都被包围起来了,还妄想依靠战壕铁丝网撑下去,这怎么可能呢?

  就算人民军一时半会间打不进去,用重炮反复轰击也能将哈尔滨给夷为平地。要不是为了避免夜长梦多,人民军大可以将哈尔滨给围起来饿饭。三个月不行那就六个月,六个月不行那就一年,两年,迟早把城中的守军饿得乖乖投降。

  沙俄又不是四十年后的红毛子,能够在饿死五十万人的情况下依旧坚持作战。他们的将领军官绝大多数都是世袭的,士兵则多半是从辽阔的国土上召集来的农奴。这样的军队能够打顺风仗,在俄罗斯特有的文化氛围下也能打硬仗,但他们没可能在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依旧保持高昂的士气。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期,俄军被德国人胖揍了一次又一次,每次都是大败亏输。没过几年,变身为苏维埃后,苏军就能反过来将英美等国家的远征军撵出国土,还能反推到华沙城下。虽然最后还是在华沙城下吃了败仗,但那也有欧美列强给波兰人提供了许多无偿援助的因素。

  林永昌对四十年后的红毛很是忌惮,对现在的沙俄就不怎么在意了。现在的小鬼子没法跟三十年后的小鬼子相提并论,现在的沙俄也跟制霸半个世界的红毛不是一回事。沙俄帝国很强大,但是没办法将军队都调到远东来。

  就算沙俄运来了五十万大军,林大帅也一点都不虚。如果只是跟沙俄一家打仗的话。

  第二百九十六章 地动山摇

  1900年,前朝的慈禧太后颁布了“对万国宣战诏书”之后,俄军便入侵了东北,将近二十万沙俄军队在当时是一股势不可挡的强大的力量。四年的时间过去了,沙俄在东北的军队数量膨胀到了四十万,力量翻了一倍不止,却并没能为沙俄帝国带来更多的荣耀和土地,反

  而陷入到了绝望的境地。

  辽阳的守将康德拉琴科按照约定,在防守了一个星期后,率领八万多俄军向当面的人民军投降了。随后,旅顺,长春,齐齐哈尔等地的俄军也选择了投降。哈尔滨的俄军还想再坚持一下,认为只要再坚持一下,说不定事情就会有了转机。

  但是在人民军的强大炮兵力量面前,哈尔滨的守军很快就认清了现实,在挨了两天炮击后,他们同样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几千门大炮同时轰击实在是太可怕了,参与过哈尔滨之战的人在事后都说“感觉天地碎裂了一般”。

  从拉起杆子开始,林永昌就非常注重给一线部队配置强大的火力,想了很多办法来获取步枪,机枪和大炮。对哈尔滨是对俄战争的最后一哆嗦,人民军几乎将所有的重火力都给拉了过去,四百多门重炮布置在同一段战线上,这样的火力配置,就算是色当和克里米亚都没有出现过。

  前两年英国人在南非打仗的时候,也没有这样豪华的阵仗。

  这一仗不光是为了攻下哈尔滨,更是为了震慑俄国,日本,英国,德国以及美国等国家。当数千门大炮一起轰鸣的时候,天地之间只剩下了一种声音。炮弹落在地面上,大地为之碎裂,泥土像是沸腾了,俄军苦心经营的哈尔滨防线瞬间瓦解。

  观战的尼古拉斯大公,日军后起之秀田中义一等人相顾骇然,为人民军强大到不可思议的火力而震撼不已。尼古拉*罗曼诺夫*尼古拉斯大公这几年来看了不少林大帅的军事著作,认为“防御理论”大有可为,防御确实是能有效地减少伤亡,提升作战效率。

  但是在见到如此恐怖的炮击之后,他的立场又动摇了起来。不是“进攻理论”失效了,是因为进攻的力量不够强大吗?要是能有这么多的重炮用于进攻,就算是用钢铁铸造的防线也要被轰碎了吧。

  田中义一是接替儿玉源太郎,来观察人民军和俄军之间的战斗的。他是日军中的后起之秀,受到了山县有朋和伊藤博文等人的欣赏和提携,在对俄作战中立下了一些功劳。等到战争变成了对海参崴、双城子等地的围城战之后,战事变得无趣起来,他便主动请命到军事观察团这边来。

  然后他就看到了如同山崩海啸般的猛烈炮击,在那样漫天的炮火里面,武士道精神什么的,根本就没有半点用处。田中义一先是骇然变色,但随即就想到那些重炮有很多都是俄国人“送”给中国人的,恐惧的心思就削弱了一些。

  “炮兵还是要集中使用啊!”

  田中义一喃喃自语,“重炮的威力太强了,不是人力所能抵抗的。我们.......需要更多的重炮!”

  因为俄军在远东的主力部队都陷在了东北,日军在库页岛、外东北等地进展十分顺利,在野战中连续击败了俄军多次,一直打到了海参崴城外。当时军中弥漫着乐观的气氛,认为只要上前推一把,就能将海参崴给拿到手里。

  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俄军在野外是连吃败仗,但都是在阻击一段时间后主动撤走。看上去俄军是被打败了,可是他们的主力部队并没有受到严重损失,而是利用阻击的时间在海参崴、双城子等地方建起了还算是坚固的防线。

  等到日军杀到海参崴城外的时候,面对的是由战壕、铁丝网、地雷、重机枪和大炮组件里来的防线。日军发起了进攻,挂在铁丝网上的尸体就从俄军变成了日军。儿玉源太郎认为即便攻破了俄军外围的防线,对海参崴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建议暂缓进攻,等国内的那几门280mm榴弹炮运过来了再攻城不迟。

  儿玉源太郎的建议被大山岩拒绝了,很多日军将领也认为不需要大炮就能拿下海参崴。田中义一是少数支持儿玉源太郎的将领之一,为此还被人讥笑为“没有武士气节”。他从海参崴城外离开的时候,日军正在用人命去填俄国人的战壕。

  同样是面对俄军的防御阵地,人民军的办法是拉来大炮猛轰,日军却是拿人命去填。哈尔滨这里的防线比海参崴那边坚固多了,这里轻松地就逼迫俄军投降了,海参崴那边却还在苦战。

  哈尔滨的俄军投降后,田中义一去查看了被重炮轰击的俄军防线,再次确定了必须要有更多的重炮。“火炮是战争之神”,拿破仑在一百多年前就说过这样的话,难道大山岩、山县有朋他们不知道吗?

  但知不知道是一回事,做不做的到是另外一回事。明治政府耗费巨资修建的八幡制铁所现在还不能正常生产,日本全年的钢铁产量才刚刚超过10万吨,哪里有能力给军队配置许多重炮和炮弹?

  别说重炮了,日军连重机枪的数量都不是很多。大山岩、山县有朋他们倒是想按照德军的武器配置来武装日军,但是算账之后发现太贵了,于是军事改革进行了一半又回到了原来的道路上

  ,要士兵们发扬根性。一挺重机枪的价格能招募一百个足轻,还是用人命去堆划算。

  而人民政府每个月的钢铁产量就超过了十万吨,是日本的十倍,所以能玩得起大炮兵。即便是中央人民政府,也差不多打光了运送到前线的大炮弹。不是没有炮弹了,而是还没有运过来。为了维持在东北的四十万大军,铁路的运力已经被用到了极限,人民政府还动员了几十万人用小推车往前线运输补给。

  打仗就是在烧钱,烧物资,人民政府的行政效率很高,中间的损耗被压缩到了很小的程度,又采用了人民军队的组织形式,军费开支比列强的军队要低的多,但就算是这样,总军费也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树枝。在战斗激烈的时候,每天要烧掉上千万元。

  一想到那么多钱在战火里面烧掉了,林永昌就觉得大烟花也没那么好看了。军队是觉得很爽,四百门重炮一起开火,地动山摇,场面华丽的不行,可那都是钱啊!

  第二百九十七章 鱼子酱

  中央人民政府已经欠了很多债务了,有国外的,也有国内的。林永昌刚开始的时候还会算算账,后来干脆就不算了。赚钱就是为了用的,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也是为了用的,不然的话之前那么辛苦是为了什么呢?做那么多前戏,就是为了这一哆嗦!

  但是爽完了之后,就会进入到贤者时间了。

  数千门大炮一起开火真是华丽异常,将暴力美学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打完了之后,林大帅转换成了林主席,就开始心疼钱了。不过能看到尼古拉斯那些人脸上震惊的表情,所有的花费都是值得的。

  看到那种强大到夸张的火力后,想必俄国人会更爽快一些,英国人再对人民政府发出战争威胁之前,也要多考虑考虑了。至于日本人,老实说,林大帅已经不讲他们看成是威胁了。是,日军有一股子蛮劲,在极限状态下能动员出近百万大军,但是日本政府的实力不够,再怎么发扬“武士道精神”也就那样了。

  日军一边围攻海参崴,还一边在朝鲜囤积兵力,真以为能一直保密不泄露出去?就算没有那些消息,林永昌也不会放松对日本人的警惕。在战略上蔑视小郭子,但是在战术上,林大帅从来就没放松过。

  在跟俄国人打仗的时候,人民军宁愿推迟发起总攻的时间,也要先把日本人给挡住。这时候的中国,有不少人对日本抱有一些好感,不过林永昌对日本政府的态度从来就没有变过——那就是一条狂犬,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警惕。

  他既然是这样的态度,连带着军中的将领和政府中有很多人对日本政府的态度也就不是很好。没有经历过八年抗战,那些人不会对日本有刻骨铭心的仇恨,只是传统而轻蔑地认为日本人是倭寇。

  哈尔滨的西南角已经被大炮炸成了废墟,城内的大部分地方还算是完整,保留了很多俄国风格的建筑。市政厅就充满了东正教和俄罗斯的风格,被布置成了自助餐酒会后,被用来招待各国军事观察团中的武官。

  很多人民军的将领和战斗英雄也被邀请来参加酒会,战争结束了,作为胜利者,他们有理由享受一切。林大帅从来都是自己舍不得花钱,但是对待自己人非常慷慨。高级将领和战斗英雄能够来参加酒会,其他的军官和士兵也得到了许多的额外补给,包括水果罐头和新鲜的牛羊肉等。

  那些动员起来的百姓也都能吃上一顿大餐,并且能拿到可以用来抵税的“白条”。为了动员农民给前线士兵运输补给,人民政府把未来两年的税收都给抵押出去了。也就是说,在未来的两年内,华北和东北是基本上收不到什么税了。

  在民族主义席卷全国的情况下,当然可以用爱国热情来动员百姓,但是林主席说了,人民政府不应该消费人民的爱国热情,那些爱国的百姓就应当得到相应的报酬。人民政府是为人民谋取福利而成立的,官员不是作威作福的官老爷,而是人民的公仆。

  当然啦,这只是理想中的状况,实际上很难达到。但是不妨将标准设立的高一点,这样的话,即便达不到最好的情况,也有可能维持在次好的情况上,不至于滑落到对百姓敲骨吸髓的地步。掏空百姓的六个钱包,还要让百姓背上一辈子债务的情况不应该出现在新中国。

  林永昌也知道,他在这个世界的时候,或许还能压住不断膨胀的官僚系统。等到换了一批人上来,情况肯定是要出现变化的。人民群众肯定是要吃二茬苦,受二茬罪的,但历史本来就是螺旋式上升的。难道因为将来会出现倒退的情况,现在就什么都不做了吗?

  自助酒会上的人不会像林永昌一样,已经想到了几十年,一百年后的情况,参加酒会的人或是集中精力享受眼前的大餐,或是抓住机会进行外交活动。对不少外国的武官来说,

  这是难得的跟人民军将领拉关系的机会。

  吴佩孚左手端着盘子,右手拿着筷子,漫不经心地扒拉着牛肉片和白菜叶子,眼神在田中义一,莫理循,尼古拉*尼古拉斯等人的身上转来转去。很多人都认为战争已经结束了,但是像他这样级别的高级将领却能够从总参谋部的命令中看到不一样的信息。

  跟俄国人的战争是暂时告一段落了,可是军队并没有大规模的复原,只是复原了一些“支前”的百姓。进入东北的军队正在紧锣密鼓地布置鸭绿江防线,针对的就是江那边的日本人。而且他还听到过一些消息,说是日本人支持过针对大总统的刺杀活动,也隐约听说了人民政府接纳了不少朝鲜流亡者的事情。

  满世界殖民的时代已经结束了,除了南极和北极没被列强瓜分外,太阳下已经没有了可供强占的土地。新兴的国家想要扩张,没有土著可以欺负了,只能向另外一个国家发起战争。东亚只能有一个领导者,中日之间迟早还有一战!

  俄国人是被踢出战争了,日本人可还没有。

  田中义一表现的彬彬有礼,像是个文明人,但吴佩孚可没忘记这些东洋小日本在甲午年间的时候是何等凶恶。这几年来连续在背后捅沙俄的刀子,日本政府表现出来的卑谦很可能是他们发起偷袭的前奏!

  跟吴佩孚满腹心思不同,郭松龄用夹子夹了些螃蟹,蛋糕,鱼子酱之类的东西到盘子里面面,然后甩开腮帮子大吃。他平时严格律己,在军中从来不搞特殊化,但并不是说他不会享受美食。

  早就听说过大总统喜欢吃螃蟹,他也要尝尝螃蟹是不是真的那么好吃。还有鱼子酱,在人民军中的那些老毛子将鱼子酱吹嘘得如何如何好吃,他也要尝尝。跟他一起站在角落里面猛吃猛喝的还有李成溪,在芝麻岭之战中,李成溪击毙了一百多名俄军,其中大部分是俄军的军官,包括一名上校和一名中校,获得了个人一等功和集体一等功,因此也被叫来参加自助餐会了。

  “营长,这黑乎乎的东西好吃吗?”

  “你懂个啥?这叫鱼子酱,懂不懂?”

  李成溪露出憨厚的笑容,“鱼子我吃过,老家的鲫鱼可好吃了。等你去我家做客,我去钓鲫鱼来给你吃。”

  “你这.......算了,来,尝尝老毛子的鱼子酱,这可都是我们缴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