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日不落 第83章

作者:风兮破地

  郭松龄将盘子里面的鱼子酱分了一点给李成溪,后者尝了一下,眉头就皱了起来,“太咸了,不好吃!”

  军中的食物往往都是高糖高盐高油脂的,但也很少有鱼子酱这么咸的。郭松龄看着李成溪皱起了眉头,忍不住露出了笑容,“我刚才也觉得太咸了,还以为是自己不懂得吃好东西,你也觉得不好吃,那就是真的不好吃了!”

  “老毛子的东西就是不好吃!”

  第二百九十八章 霞飞双颊

  “看那些中国人得意的模样,不过是依靠饥饿侥幸打败了俄国人罢了!”

  有人在边上这样说,霞飞看了明显在挑事的英国人一眼,然后又看了看中国人的那些痛饮美酒,高谈阔论的将领,平静地说道:“他们打赢了战争,这就够了。”

  法国人对英国人有一种复杂的情感,历史上英法之间打了“百年战争”,后来又是英国人组织了多次反法同盟,将法国从最鼎盛的时期给打了下来。普法战争的时候,英国佬在背后给普鲁士输血,这些事情很难让法国人对英国抱有好感。

  因为二德子迅速崛起的原因,现在的法国不得不接受了英国的橄榄枝,在立场上选择了跟英国站在一边。但是从个人情感来说,对英国人的厌恶还是占据了大部分。况且,莫理循不过是个记者,又懂得什么打仗的事情了?

  约瑟夫*霞飞参加过普法战争,那场让法兰西从陆军第一强国变成笑话的战争,从那之后,霞飞就跟其他法国人一样,对普鲁士以及普鲁士变身的德国充满了仇恨。他在二十年前到过远东,参与了对越南的入侵战争,跟中国人打过仗,还曾经组织法军士兵挖掘战壕以阻止越南人的进攻。在中法战争期间,他还在台湾挖过很长的战壕,用以对抗刘铭传的部队,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从那之后,挖掘战壕的作战方式就已经在法军中流行了起来。挖战壕这种事情并不是林大帅的发明,欧洲人在几百年的战争中早就学会了这种方式。不过将铁丝网,地雷和重机枪跟战壕结合起来的方式,还是林永昌“首先”提出来的,“侧射火力”,“交叉攻击”等概念也是。

  之所以约瑟夫*霞飞会擅长挖战壕,跟他在枫丹白露军事学院当过工程学教授不无关系。可是,虽然他擅长挖战壕,但是并没有像林永昌那样“发明”出防御理论,而是继续坚持“进攻作战”,对法国人,特别是法国军人来说,击败德国,夺回阿尔萨

  斯和洛林是永远的梦想。

  依靠防御是不能击败德国人的,只有进攻才可以。大概这才是约瑟夫*霞飞看到了防守带来的战术优势后,依旧顽固地坚持“进攻”的原因。

  普法战争结束后,法国人给了德国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50亿,法郎!还是在1872年的时候。这么多的钱,足够打十次布尔战争了。但是赔钱并不是让法国人最愤怒的理由,法国现在上上下下都弥漫着强烈的“复仇主义”,主要还是因为普法战争后普鲁士人对法国进行了羞辱。

  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加冕成为德国皇帝,对法国人的羞辱可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恩,只是前所未有,因为后面小胡子再次狠狠地羞辱了法国人。这个时候的法国人当然还不知道他们的后代会更糟糕,法国人还沉浸在拿破仑带过来的荣光之中,受到德国人的羞辱后,民间,军方和政府中都充满了对德国人的仇恨。

  连带着,法国人也痛恨当初给普鲁士撑腰的英国,只是如今情势所迫,这才不得不跟英国走到了一起,但是从内心深处来说,约瑟夫*霞飞依旧是痛恨英国人的。为了打败德国人,他不得不跟英国人搞好关系,可要说对英国人有什么好感,那是绝无可能的事情。

  就在一年前,他还支持南非的布尔人来着。

  他会出现在远东,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观察中国人民军的战斗力,而是想要了解俄军的战斗力。法国的左中右都在叫嚣着对德国宣战,军方的将领们也是摩拳擦掌地在准备战争,为此他们搞出了“75小姐”这种野战神器,领先了德国野战炮一大截。可是德国人不是那么好打的,德国陆军现在是公认的世界第一,法国为了牵制德国,也是为了赚到更多钱,极力拉拢俄国,对德国形成了夹击的态势。

  本以为对德国形成了两面夹击的态势就能稳操胜券了,可是俄军在远东接连失利,这就让法国政府和军方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俄国人究竟靠不靠的住?数量庞大的俄军曾经是“欧洲压路机”,是所有西欧国家想起来就会觉得头痛的野蛮国度,克里米亚战争里面,俄军损失了将近五十万人,依旧能稳居列强的宝座,实力是无可置疑的,可是为什么在远东被中国人暴打了一次又一次?

  法国人不认为是中国人的战斗力太强,他们在越南跟中国人较量过,承认中国军队比较难缠,但也没有强到难以对付的地步。约瑟夫*霞飞来到远东后,加入到了在俄军那边的军事观察团里面,见到了俄军是怎么一步步走向灭亡的。

  现在俄国的盟友被英国人支持的中国人打败了,英国人又来过来给中国人挑事,这种搅屎棍的风格不能不让约瑟夫*霞飞赶到厌恶。但莫理循并不在乎霞飞的冷淡,依旧在发表他自己的看法,“将军阁下,我认为俄军不是败给了中国人,而是败给了日本人。”

  约瑟夫*霞飞正准备离开这个鸟人,闻言停下了脚步,“先生,你见过中国人是怎么打仗的吗?”

  “我当然见过,1900年瓦德西元帅病逝的时候,我就在他的身边,亲眼见到过中国人和文明世界的战斗。”

  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是八国联军的第二任元帅,在华北被中国军队包围后,因为突发心脏病死在了军中。本来林永昌是想把这家伙吊死的,但是人都已经死了,不能再吊死一次,也就只能算了。

  听莫理循说起瓦德西元帅死亡的事情,约瑟夫*霞飞的心情稍微好了一些。不管什么时候,听到德国人倒霉总是让人开心的。“那是四年前的事情,你看到过一个月前中国军队进攻哈尔滨的情形吗?”

  “这倒是没有。但我想应该跟四年前没什么区别。”

  约瑟夫*霞飞说道:“我不知道四年前的中国人是什么样子的,也没有见过,凡是见过中国军队进攻哈尔滨的,都认为他们的战斗力比得上美国人和意大利人了。”

  第二百九十九章 借口

  意大利人这时候还没有沦为列强中的笑柄,美国人也不是后世的王师,但这两个国家都是老牌列强,约瑟夫*霞飞认为中国军队比的上意大利军队和美国军队,在他看来这是一种赞美。

  美国人的陆军很弱小,数量不多,装备也不怎么好,但那是由美国的地理环境所决定的。美利坚不需要维持一支庞大的陆军就能保证自己的安全,而且美国在陆地上的武力并不是只有陆军,各个州都有自己的民兵部队,还有数量庞大的持枪民众。

  美国对外的投放力量没有英国人那么强大,但也绝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他们的工业实力稳居世界第一,钢铁产量差不多等于英国和德国加起来的总和,就是美国的科技还有些落后,数量多而不精,防守有余,进攻不足。加上被英国人打出的心理阴影,在面对世界霸主带英的时候,王师

  总是显得有些气短。

  同样的,很多法国人对带英是相当厌恶的,可是在面对英国的时候也会显得气短。反过来,英国佬在面对其他国家的时候天然的就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莫理循不是大英帝国的正牌子国民,而是出身于殖民地的人,但好歹也是大英帝国这个“日不落帝国”中的一员,因此在面对约瑟夫*霞飞的时候,他是很有心里优势的。

  “将军阁下认为只有半个中国的林永昌政府就比得上美国和意大利了吗?要是那位林大帅统一了整个中国,岂不是要超过美国和意大利了?如果出现那样的情况,只怕他们会想要重新进入东南亚。”

  “我没有那么说,”约瑟夫*霞飞看着莫理循,说道:“而且,你们英国人不会让那种事情出现的。”

  普鲁士变身的二德子是小德,而不是大德,除了因为想要让匈牙利留在奥匈帝国的内部外,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英国人不能容忍那样的情况,所以俾斯麦首相和威廉一世等人在商议过后,只是成立了小德,而不是将所有德意志邦国全部合并到德国中。

  俾斯麦设计了一套脆弱的平衡体系,让欧洲大陆保持实力均衡,按照他的设想,德国不会变成英国的下一个打击目标,但属于他的时代终究是过去了,实力大增后的德国不再甘心永远充当英国人的小弟,这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呼声,俾斯麦虽然厉害,也只能被赶回老家去安度晚年。

  大人,时代变了。

  莫理循也感觉到时代变了,不过不是欧洲的变化,而是亚洲这边变了。四年前他们英国人在中国是高高在上,拥有治外法权,不高兴了就杀进中国人的首都烧杀抢掠一番。带英都已经烧了两次北京了,原本他以为还可以看到第三次的,谁能想得到中国人把首都搬到太原去了呢?

  他端起酒杯,对约瑟夫*霞飞说道:“帝国自然是不会允许出现那样的情况,但是这里太远了,是文明世界的边缘........我认为,有必要重新建立列强一致原则。”

  所谓的“列强一致原则”是指需要列强达成一致,才允许改变现有的情况和格局,这样就能避免列强之间的根本性利益冲突,防止列强之间发生两败俱伤的内讧。李鸿章那些人说什么“以夷制夷”,“列强一致原则”就是针对“以夷制夷”而来的。

  以前列强在中国是能保持一致的,在八国联军完蛋后,一致原则也跟着完蛋了。不光是因为人民政府表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更重要的是列强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沙夜袭群:⑥玖④九,叁⑥①三五俄不顾英国和美国的反对,强行占领了整个东北,从那时候开始,就注定了英国和俄国之间会爆发一轮新的冲突。

  人民政府和沙俄战斗的时候,英国就在背后提供了很多支持,包括军事武器和外交方面的支持。最大的支持是在中国人和俄国人战斗的时候,他们没有在背后给人民政府一刀。英国政府是惯会趁火打劫的,在人民政府跟沙俄在东北打仗的时候,英国人没有趁机落井下石,就觉得他们很高尚了。

  约瑟夫*霞飞是在越南和台湾跟中国人打过仗的,听到莫理循说要“在中国重建列强一致原则”,不由得心中一动。他当然是痛恨英国人的,但是也不能不承认,莫理循的提议对法国是有好处的,若是能真的重建“列强一致原则”,那么法国在远东的利益就更有把握了。

  在如今的南中国,英国人占有了最大的利益,法国人其次,整个南方就成了英法两国的势力范围。莫理循的建议是能确保两国的利益不受损害,但是........

  “难道英国打算放弃在中国北方的利益了吗?现在的北方,可都是美国人的商品。”

  莫理循笑了笑,说道:“只要我们能保持一致,美国会同意门户开放的,说起来,门户开放,机会均等这些话还是美国政府提出来的呢。”

  约瑟夫*霞飞很是腻歪,英国人的意思是在占据优势的南中国就现有状况不得改变,在美国人占据优势的北中国就要“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盎格鲁撒克逊人从来都是这么的无耻。

  他用下巴指了指正在开怀大笑的张作霖、王虎、曹锟等人,说道:“那也要看他们同不同意。”英国人的外交手段是很厉害,但说到底这个世界的只需还是由武力决定的,重达的利益都要依靠军队去最终夺取。

  莫理循朝人民军的将领们那边看了看,然后轻轻地摇晃手中玻璃酒杯,“中国人的战斗力还算不错,但他们也要遵循国际秩序,不是吗?”

  他们在议论别人,是别人所议论的对象。曹锟对王虎道:“那几个洋鬼子好像在说我们。”

  王虎哈哈大笑,“不是好像,他们就是在说我们。一个是法国的将军,一个是英国的记者,英法联军呢这是。”

  “狗日的英国人!”

  曹锟放下酒杯,挽起袖子,作势要上前去痛殴洋鬼子。但是周围的人没有拦着他的,反而是看热闹嫌事情不够大,曹锟于是大笑两声,说道:“算了,他们是大元帅请来的客人,这次先放他们一马!”

  “哈哈哈,曹三傻子,怂了就是怂了,还给自己找这么多借口!”

  曹锟分辨道:“借口?什么借口?我说的难道不是事实?你们谁敢去揍那两个洋鬼子不成?我们这不是怕了洋鬼子,而是不能给大元帅添乱!”

  第三百章 抉择

  曹锟长着一副憨厚的面孔,喜欢装傻充愣,但并不是真傻,他才不会去殴打英国记者和法国武官呢。不管别人怎么挑唆,他就是不去。“要去你们自己去,我才不会在酒会上动手!”曹锟大义凛然地道:“我老曹是懂得礼数的!”

  “哈哈哈!”

  “哈哈!曹老三每次都这样,牛皮吹的震天响,要动真格的吧,又不敢了!”

  人民军和沙俄之间的战斗并不是完全一帆风顺,也曾经历了许多的苦战恶战,一度有好些个团队被打的失去了战斗力,不得不撤到后方进行修整。在“辽阳防线”对峙的时候,俄军的猛烈炮击和白刃冲锋将赵二虎那个旅给直接打崩了,要不是人民军也有强大的炮兵火力,阻断了俄军后续兵力的投入,说不定会有更多的部队陷入到混乱中。

  但不管人民军经历过怎么样的艰难战斗,终究还是取得了胜利。日军也经历了长达一个月的艰难战斗,却依旧没有拿下海参崴。一年前远东俄军最艰难的时候,尼古拉*尼古拉斯大公做好了人民军杀到海参崴的准备,在城外挖了好几条漫长的战壕,修了许多半永备性的火力点,那些战壕后来被填平了不少,火力点却还保留了下来。

  等到日本对俄国宣战之后,火力点又被收拾出来投入使用,给进攻的日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经历过华北和辽东的战事后,日军以为他们已经学会了现代战争,但是并没有。面对由战壕,铁丝网和机枪火力点组合起来的防御阵地,日军除了用人命去填之外,并没有什么好办法。

  日军第一次大规模进攻就损失了上千人,数十上百名日军的尸体挂在了破碎的铁丝网上,还有一些伤员在阵地的空隙间不断哀嚎,极大地影响了日军的士气。大山岩元帅只能将先头部队打发到偏僻的用地里面去,免得其他的部队也受到了影响。

  因为伤亡太大,儿玉源太郎一度希望能暂缓进攻俄军的坚固防线,想要等到国内的重炮运过来后再说,但是他的建议被大山岩拒绝了。于是日军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进攻,依靠着血肉之躯冲击俄国人的防线。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苦战,伤亡了一万多人后,终于拆掉了海参崴外围的防御,接下来,就是对海参崴的攻击了。

  海参崴不是旅顺那样的坚固要塞,可城市本身就是巨大的要塞。只要守军有足够的兵力、士气和物资,就能坚守很长的时间。刚好,在海参崴,俄军这几样东西都不缺。作为沙俄帝国在远东最大的城市,以及东北俄军的后勤补给中心,海参崴囤积了大量的粮食和武器弹药,包括从欧洲运来的那些280mm臼炮。

  这种口径的火炮最开始是日本人购买的,一共买了18门,德国的克虏伯军火公司根据日军买的280mm口径榴弹炮仿制除了同等口径的臼炮,一共制造了十门,都卖给了俄国人。一开始只运了四门到海参崴,几个月后将剩下的六门大炮也运了过来。

  当时俄军在拼命地往远东运输兵力、粮食和武器装备。尼古拉斯大公想要的是轻便的,容易携带的,能在野战中发挥作用的迫击炮,但是圣彼得堡给他运了很多的大管子过来。280mm大炮好不好?肯定是好的,可是跟中国人打仗一时间用不上啊。

  因为过于笨重的缘故,尼古拉*尼古拉斯大公没想过带着这几门280mm的臼炮上战场,就准备让它们充当要塞的防御火力。本来还想运到旅顺和辽阳去的,后来一时间没顾上,日军就已经打了过来,于是280mm的炮弹就落在了日本人的头上。

  重达两百多公斤的炮弹有着恐怖的威力,落地爆炸之后就是一个巨大的弹坑,方圆百米之内几乎没有人能完好无损。炮弹爆炸后,很多日军软绵绵地倒在地上,再也没能站起来。他们的外表看上去没有受伤,但是口鼻中却流出鲜血,内脏都已经在恐怖的炮击中被震碎了。

  日军组织了多次进攻,但只要几枚大炮弹落下来,士气就会降的很快。只要有一发大炮弹落在日军的队列中,一整个中队就会失去战斗力了。在对海参崴发起总攻击之前,丰岛阳藏少将再次拒绝了儿玉源太郎暂缓攻击,等待国内的280mm榴弹炮运来的要求,认为依靠日军携带的重型榴弹炮足以攻下海参

  崴。

  作为攻城炮兵司令官,丰岛阳藏不可能不知道280mm的重型火炮意味着什么,但他还是拒绝了儿玉源太郎的请求。或许那不是他本人的意思,而是大山岩,山县有朋等人的意思。丰岛阳藏只是一个少将,哪里能够决定暂停进攻这种事情?

  直到对海参崴的第一次总攻击完全失败后,日军才下定了决心,无论如何一定要将280mm的榴弹炮运过来参与攻城。海参崴不是一座孤城,后面还有双城子等城市和整个滨海省,日军不能在第一时间夺取这座城市,后面的战斗就不可避免地要陷入到长期化。

  因为总攻击的失败和暂缓进攻,在海参崴城下的日军中出现了一些声音。

  “若是能早点听儿玉的.......”

  “儿玉君不愧是大日本帝国的第一智将!”

  在日军中,勇猛善战,不把人命当一回事的人很多,有脑子的人很少,儿玉源太郎是有脑子的日军将领中最聪明的那一个,但他宁愿自己猜错了,也不愿意看到日军遭受这么大的伤亡。

  “儿玉君,你是否在怨恨我为什么没听从你的建议?”

  临时搭建的营地中,大山岩坐在椅子上,说道:“明明我知道你的建议是对的,却依然拒绝了。”

  儿玉源太郎摇了摇头,“不,我是作战参谋,提出建议是分内之事。您是元帅,根据参谋们的建议做出选择,那是您的职责。”

  “可是我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在结果出来之前,谁知道哪个选择是正确的呢?”儿玉源太郎咳嗽了几声,“海参崴这里入冬很早,要是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夺取这座城市,战事就要拖到冬天了。八甲田山的惨剧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不能不让人感到担心啊!”

  第三百零一章 两全其美

  八甲田山惨案,即八甲田雪中行军遭难事件,指的是在1902年(明治35年)1月发生在日本青森县八甲田山的山难事件。当时的日军第8师团的歩兵第5连队,为了进行寒冷天气的军事训练,由青森县青森市出发前往八甲田山的田代新汤,在雪中行军途中遇难。参加此次训练的210人中有199人死亡(其中6名为救出后死亡),是日本的冬季军事训练史上最多死伤者的事故,也是近几十年来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山岳遭难事故。

  因为钢铁产量太少,明治政府不能给军队装备大量的重机枪和大炮,只能想办法提高士兵的“素质”。不管是东北还是海参崴,冬天都是非常的寒冷,日军要是没有在三个月内解决战斗的话,战争就会拖到冬天去。为了能在冬天继续打仗,日军便在国内找了一处冬天最寒冷的地方进行特别训练。

  人民军跟沙俄在东北打仗,到了冬天最冷的那几个月,都是要罢兵休战的,因为冬季出兵非战斗减员太多了,士气也下降的非常快。但是日军觉得他们要比中国人和俄国人更厉害,就是要在最困难的时候出兵,不过他们想的办法不是加强物资保障,而是要磨练意志和精神,想要用所谓的“武士道精神”来克服寒冷的环境。

  结果嘛,就是参加训练的210人里面死了199个。没有精神是不行的,一味地强调精神的作用也不行。精神和物质,两手都要硬,两手都要抓,允执厥中,不偏不倚,方才是正道。

  日军的训练制造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但是客观地说,还是给日军提供了一些冬季生存经验的。这么看的话,八甲田山训练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到底值不值得牺牲那么多人,这就很难说了。

  儿玉源太郎说起了八甲田山雪中行军遇难事件,大山岩听后沉默片刻,然后喟然长叹,“儿玉君真乃我军第一智将,什么事情都瞒不过你。不错,我之前最担心的就是战争会拖到冬季。只要能在冬季到来之前攻下海参崴,多付出一些伤亡也是值得的。可是现在看来,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在冬天和俄国人打仗了。”

  “其他人只想着夺取海参崴这个沙俄帝国在远东第一大城市,但我知道,儿玉君你是知道我的顾虑的。”

  外面刮起了寒风,吹动军旗和帐篷猎猎作响。大山岩的声音提高了一些,“接下来的事情,还需要麻烦儿玉君,请尽快做出新的作战计划,等到重炮一到就立刻发起进攻!”

  “我遍观军中将领,只有儿玉君能担此大任!”

  大山岩沉声道:“我们没有退路,只有夺取胜利才能让大日本帝国兴盛下去!”

  “咳咳,”儿玉源太郎再次咳嗽了几声,然后说道:“我会在重炮运过来之前拿出攻城方案的。”他忍住了胸口中的奇痒,问道:“俄军主力尽丧,我军拿下海参崴应该不成问题,就算是在冬天打仗,我们也能取胜。但是陆军部还有后续的作战计划......元帅阁下,您是怎么想的?”

  在军事观察团中待了

  一段时间,虽然没能近距离地观看人民军是怎么打仗的,儿玉源太郎也看到了不少东西,并对人民军的实力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能够组织起几十万的军队,并能给部队都装备上步枪和火炮,哪怕有好几个型号的步枪,火炮也多半是些结构简单容易携带的迫击炮,那也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日军的装备还不如人民军呢,数量上倒是能动员到差不多的程度,可是考虑到中国庞大的体量,比拼人数的话,日本估计没什么希望。

  大山岩闭上眼睛,又沉默了,许久后,他睁开眼睛,抬头望向帐篷的顶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儿玉,不是我们选择了战争,而是战争选择了日本!”

  儿玉源太郎迟疑片刻,“或许.......”

  “没有或许!”大山岩严厉地说道:“儿玉郡,你很聪明,可日本跟中国是不同的!你不要被林永昌的那些歪理邪说引到歧途上去了!”

  “咳咳......我并不是说理论上的事情,而是中国人提出来的那个设想,中国人制霸大陆,我们日本夺取海洋.......咳咳.......这样便两全其美了。”

  “不,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情。胜利,或者是灭亡,日本没有其他的道路。”

  这次轮到儿玉源太郎沉默了。外面的寒风依旧在呼啸,有战马的嘶鸣声远远地传来,隐隐地似乎还能听到伤兵的哀嚎。许久后,儿玉源太郎打起精神,说出了他的担心,“请外交部门尽快跟人民政府缔结正式的外交关系。要是中国人将俄军战俘都给释放了,那就糟糕了。”

  “不会有这种事情的。中俄之间的谈判至少要几个月的时间,就算出现了你说的那种情况,俄军也要很长时间才能重新形成战斗力。在那之前,我们已经拿下海参崴了!”

  儿玉源太郎没什么好说的了,但是心中依旧有些担心,事情真的会那么顺利吗?按照他过往的人生经历,不管什么事情都有可能会出问题。但愿,他心中想道:但愿这一次是我想多了。

  三月份的时候,东北俄军展开了有限度的反击,打通了齐齐哈尔跟哈尔滨之间的联系。四月,人民军开始大举增兵东北,并运送了许多大炮和炮弹过去。五月,人民军大军反攻,跟俄军在东北广袤的大地上战斗,夺取了很多村镇,并将俄军包围在了几处大城市里面,直到七月才跟俄军在辽阳防线上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双方围绕着辽阳防线打了一个多月,主要是互相炮击,好像是谁也奈何不了谁。等到日军参战后,情况才出现了变化。也就是说,日军是在八月下旬才对俄宣战的。他们前期进展顺利,后面就打的不是那么顺手了,到日军对海参崴的第一次总攻击结束,就到了十月。

  这个时候,海参崴已经下雪了,大地上满是冰霜,港口也被冻上了。联合舰队在海战中击败了俄国太平洋舰队,将俄军的铁甲舰堵在了港口里面,并为陆军提供了炮火支援。现在港口都冻上了,联合舰队也只能先撤了回去,海参崴这边的战斗就只能靠日本陆军自己努力了。

  但是,曾经有在日本念过军校人“说过”,日本最糟糕的就是陆军........

  第三百零二章 怪力乱神

  “霞光号”正在返回军港的途中,在不远处是人民军的另外一条战舰“曙光号”,这两条铁甲舰都是缴获的俄军铁甲舰,在经过一定的改装,更换了新式的蒸汽轮机,拆掉了二级主炮,安装了新式的瞄准设备后,战斗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速度也更快了,在海上猎杀俄国商船的时候收获很大。

  但是在东北俄军已经承认战败投降了,战舰上的通信兵收到了最新的命令和战况通报,反复确认过后,于是一起踏上了回家的旅途。虽然战争已经结束了,但是海军的同志们并没有放松警惕。在海上,他们的敌人除了俄国人之外,还有变幻莫测的大海,以及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