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兮破地
募集公债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明治维新刚开始的时候,日本政府就从百姓手中募集了许多钱财,建造了好些国营工厂,等建好后,又对那些国营企业进行了私有化。当时给出的理由是国营企业效率低下,不如交给私人去办,国家只管收税就够了。看到隔壁人民党依靠国营企业迅速改善了财政之后,伊藤博文又想着走回头路了。他想要国进民退,却有很多人不想这么干,政友会里面的一大票保守派也不同意国进民退。伊藤博文这些天忙着别的事情,就让西园寺公望去说服其他人。
西园寺公望回答道:“副总裁渡边国武反对政府募集公债的政策,坚持削减乃至取消募集公债,并主张完全放弃国营企业,很多人赞同他的意见。”
“渡边国武是财阀的人,会这样想不奇怪,你的意见呢?”
“我是赞成兴办国营企业的。”
国营企业的好处很容易就能看到,至于效率低下、贪污腐化等不好的地方,私营企业难道就没有?既然都有,还不如选择国营好了,至少国家能多收些钱。
第三百五十一章 舰炮外交
对于日军的失败,日本人如丧考批,即震惊又懊悔,其他国家的人却都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人民军连沙俄都打败了,车翻日本人自然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沙俄被称作是帝国主义中最薄弱的一环,但那是因为沙俄的经济状况非常糟糕,对于沙俄的军队,大家还是认可的。而日本呢?不过是一个撮尔小国,打不过人民军再正常不过了。
人民党对日本宣战后,朱尔典立刻就意识到了大英帝国在远东的布置有崩盘的危险。日军肯定是打不过人民军的,虽然联合舰队很强大,但若是失去了朝鲜,日本还能继续打下去吗?作为带英的外交官,朱尔典的嗅觉不可为不敏锐,一听说中日开战,他就立刻赶到了太原,严令人民军退回鸭绿江的北面,为此甚至再次发出了战争威胁。
但是日军崩溃的速度比朱尔典想的更快,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日军已经损失了超过二十万陆军精锐和绝大部分的技术兵器,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在陆地上作战的能力。而且人民党根本不理会大英帝国的威胁,依旧在朝鲜战场上发动进攻,只是因为天气的原因,规模比之前小了一些。
这些也就罢了,最让朱尔典和英国政府担心的是中俄之间有了联合的苗头。沙俄再怎么落魄,经济再怎么糟糕,体量摆在那里,依旧是“欧洲压路机”。中国则是新兴强国,要是两个国家签订了军事同盟,那将会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英国的强项在于海军,他们的陆军不是说不能打,主要是人太少,为了跟布尔人打仗,英国政府不得不临时扩编了许多部队,战争一结束就将那些临时扩编的部队给裁撤了。凭借英国的实力,可没有办法同时跟两个陆权强国在旧大路上打仗。
中俄联盟,这是一个大麻烦。若是再加上法国,那就是中俄法大联盟,对于遏制德国是一个强力的保证,但是会不会太强了?中美德奥大联盟是英国人所不能呢过接受的,中法俄联盟英国人同样不能接受。
朱尔典带着战争威胁来到了太原,唐宁街接下来又发了几封自相矛盾的电报,让朱尔典无所适从。英国政府又要压制中国,又要压制德国,还不能让中俄法联合起来,想要把好处都给占了,但世界上哪里有这么好的事情?
俄国有对外战争失败就造反的传统,因为在东北战场上的失利,沙俄内部到处都是革命党和自由主义份子,尼古拉二世没有别的办法,为了稳定国内的局势,已经下令召开议会了,还同意沙俄的远东
部分成立了西伯利亚大公国。俄国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内部,他们甚至想要从中国借兵.........
英国人的外交手段跟他们的舰队一样,举世无双,这次却出现了前后不一,自相矛盾的指示,朱尔典认为这是“扩张”的惯性和新的“收缩”政策之间产生了碰撞,布尔战争后,唐宁街的政治家意识到了大英帝国的扩张已经借宿,接下来要转入“保守”了,继续扩张下去只会导致更加可怕的战争。英国占领的地盘已经够大了,只要保住现有的领土和殖民地,帝国就能继续制霸七海。
但是因为惯性,大英帝国的官僚和将领们还在习惯性地沿用过去的那一套。现在人民党摆明了不会停手,英国能怎么办?真的派出军队到远东来吗?中俄如今站在同一条战壕里面,正在对日开战,眼看得就要把日本人给按死,俄国现在是不会退出战争的。因为沙俄什么都不需要付出,只要等着就有可能得到一大笔战争赔款,何乐而不为?至于“联合国军”中的蒙古,朝鲜,琉球和西伯利亚这几个国家,都是没有自主外交权的,英国政府是无处下手。
人民党外交部副部长伍廷芳宣称中国人提出的停战条款很合理,日本只有接受或者不接受的权利,一个字都不能该。考虑到十年前的《马关条约》,朱尔典觉得中国人的要求是合理的,可是作为大英帝国的外交官,他不能让日本彻底垮下去。保持大陆势力均衡是英国几百年的国策,在欧洲是这样,在远东也是这样。如果中国一家独大,那还有英国什么事?
随着人民军在朝鲜战场上的逐步推进,在太原的谈判越来越趋于无足轻重,朱尔典已经放弃了外交努力,他给唐宁街发了一封很长的电报,仔细地分析了中国现在的情况,指出中国的统一已经不可避免的事情,帝国需要为新的远东局势做好准备。另外,他还认为现在是最好的控制日本的时机。日本人的陆军是完蛋了,但是联合舰队的实力还在,要是将日本变成了英国的附庸,就能有效地遏制中国。在那之前,要尽量避免跟人民党发生冲突,免得出现英国单独跟中国开战的情况。
电波飞快地在欧洲和亚洲之间往来,英国内阁在经过讨论后,为了应对日益复杂和紧张的远东局势,决定授予朱尔典更大的权力,包括对远东舰队和陆军的指挥权。陆军也就罢了,大英帝国海军可是一直都是用鼻孔瞧人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弄出乱子来。这并不是杞人忧天,而是有前科的,皇家海军非常富有进攻精神,在全世界弄出了很多的外交事件。
朱尔典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主动提出了约束舰队的事情,唐宁街也爽快地同意了。但是他们的动作还是慢了一点,在朱尔典还在跟人民党谈判的时候,英国的远东舰队炮击了人民党治下扬州的港口,打死打伤了四十多人。战舰跟炮台对抗是很吃亏的,但人民党的海岸线那么长,长江上的港口那么多,总不可能把所有地方都用要塞炮武装起来。英国远东舰队在扬州没有遭到任何抵抗,开炮轰击了港口后,又派遣水兵上岸,准备把被没收的货物给抢回来。
朱尔典看到电报后连声怒骂,为了一些鸦片,就炮击了人民党的港口,舰队的那些人都是混蛋!远东舰队司令却不这么想,什么叫“一些鸦片”?那可是足足有两吨!
第三百五十二章 重用
为什么要往北中国运鸦片?因为那边管的很严,黑市上鸦片的价格是南边的五倍以上,只要有办法运进去,那简直就是一本万利。英国人用军舰走私不是一天两天了,他们在全世界都这么干。刚开始人民党也是鼓励这种行为的,北方的海关明面上还把持在罗伯特*赫德的手里,为了少出点关税,人民党边跟各国做生意都绕开了总税务司。
英国远东舰队也参与到了这种活动中,虽然会损害英国政府的利益,但是舰队上上下下都是赚得盆满钵满。只要是个舰长,有条军舰,在远东干上一年,就能把养老金都给赚出来。可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赚钱就没有个够的时候。人民政府三令五申,严厉打击各种贩毒行为,但英国人就是不信,非得夹带鸦片进来,而且还是好几吨,可不就的被抓起来了么?
随着人民军在对外战争中的不断胜利,人民政府对地方上的控制力也在逐渐加强。通过“三反”、“五反”等运动,各路反动分子或是被枪毙,或是被流放,人民政府对于地方上的控制力达到了空前的地步,党组织直接建立到了最基层,每个村子和国营企业都有民兵组织,到哪里都要介绍信。因为是处于战争状态的缘故,为了防备被金陵国民政府或者是英军偷袭,各地都提高了戒备等级,检查比平时更加严格。在这种情况下,英国鸦片商人阿克毛还敢往人民党的地盘上运鸦片,只能说他真的有种。
阿克毛被人赃俱获,两吨多的鸦片,这足够枪毙一百次了。本来人民党还想着给英国政府留些脸面,随便枪毙一下就算了,谁知道英国人居然能干出炮击港口的事情?
好吧,其实也是有预料到的。毕竟那是两吨的鸦片,不是两斤。这么多的货,估计很多人的养老金都投进去了。现在货物被没收了,情急之下干出什么事情来都是有可能的。扬州的几个港口都没有海防要塞,被英国人的远东舰队炮击了也没办法,但人民政府可以从别的地方找回来。
第四兵团进入了一级戒备,河南、江苏等地的部队进行了动员,预备役也开始了集结。自从普法战争后,动员基本上就是开战的代名词,这已经成了共识。北边人民军的动员让张之洞和袁世凯他们很紧张,大英帝国的远东舰队炮击夜袭群:陆⑨四玖,三六①叁⑤了扬州的港口,人民军动员陆军干什么?陆军再强也没办法打败舰队啊。大冬天的动员几十万大军,怎么看怎么都像是不怀好意。
朱尔典在太原听说中国人开始了新一轮的动员后,感觉非常的头痛。他不能惩罚远东舰队的司令官,也不能接受中国人提出的条件,赔款道歉是不可能的,大英帝国可是世界霸主!虽然决定了要逐步从中国撤退,但能多待上一天也是好的。只要能多待一天,就能捞到好多钱。
除了赔款道歉外,人民党还提出了撤掉总税务司,这也是朱尔典所不能接受的,总税务司在北中国是捞不到多少钱了,但毕竟每年还有上百万英镑的收入。最关键的是如果将北方的海关还给了中国人,那南边的海关的怎么办?要不要一并还给中国人?
中国人进行了战争动员,但是朱尔典并不怎么在乎。在他看来,人民党的这些行动不过是在进行讹诈而已,英国人没少干过这些事情。再说了,就算人民军真的打过来,那又能如何?战舰不能上岸,陆军也不能下海。对于张之洞等人的担心,朱尔典也不以为然,有着十几条军舰摆在长江上,还怕人民军飞过来不成?人民党这样做也好,张之洞一直不肯接受英国开出的条件,也不愿意找英国人借钱,现在让人民党吓唬吓唬那个老顽固正好。
外交场合上的利益纠缠复杂无比,列强之间都是既有合作,又有对抗,在英国跟人民党剑拔弩张的时候,人民政府还在向英国大肆购买粮食。英国在远东的殖民地有很多产出,粮食就是其中之一。英国人的殖民地太多了,埃及和乌克兰的小麦就足够养活本土的人,而且本土的人也不怎么吃大米,他们只喜欢啃面包喝牛奶。粮食占的吨位又大,又不能卖出高价,商人们都不愿意运粮食回本土,能卖给中国人也是好的。对于这种商业行为,朱尔典并不反对,反而是鼓励的。进出口贸易越大,他能分润的钱财就越多。作为驻华大使,朱尔典希望贸易额越大越好,这都是政绩。
“人民党在中原进行动员,意欲何为?”
张之洞这句话是问袁世凯的,他这些年的精力也有些不济了,很多事情都交给了其他人去做。打仗的事情就交给了袁世凯,不是他想要这么做,而是没办法。在官场上混了几十年,见识了太平天国以来的种种怪相,张之洞深刻明白军权的重要性,别的不说,北方的人民党不就是因为能打,才能这么蛮横么?
要是可以,张之洞绝不会让袁世凯负责军事。但是没办法,张之洞的夹带里面没有会带兵打仗的人。湖北新军里面也有不少喝过洋墨水的,平时说起来头头是道,打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打仗不比做文章,行不行拉到战场上试试就知道了。袁世凯段祺瑞那些人虽然被人民军打得屁滚尿流,可是到了南方后,就能把孙中山黄兴吊起来锤。张之洞一方面感叹北方拳匪的凶悍,另一方面又对袁世凯非常忌惮,可是没办法,局势败坏至此,他也只能捏着鼻子重用袁世凯。
李鸿章临死前说要重用袁世凯,张之洞当时答应了,回过头来却觉得很棘手。李鸿章活着的时候为什么不重用袁世凯?袁世凯有本事也有野心,李鸿章看的出来,张之洞也看的出来。可是张之洞手下的那些将领在战场上不争气,而段祺瑞冯国璋却是打的很好。和平时代还可以用权术压制袁世凯那伙人,现在是乱世,乱世有乱世的法则,张之洞明知道是养虎遗患,也只能不断给袁世凯更多的兵权。
第三百五十三章 翻天
面对张之洞的提问,袁世凯回答道:“或许是朝鲜的战况出现了变化。”
“哦,你是这么认为的?不是说日寇在朝鲜损兵折将,连他们的元帅,叫什么山的都死了吗?”
“是日本的陆军元帅大山岩。听说人民军砍下了大山岩的脑袋,还要涂上金粉,当做战利品保存起来。”
“野蛮,真是太野蛮了!”张之洞连连摇头,“日寇的元帅都
死了,他们还能翻起什么浪来?”
“日本人是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他们的主力都在外东北,被人民军断了后路,这才吃了一个打败仗,损失了十几万人。但是他们在本土又组建了十个师团,这仗啊,我看还有得打。”
“日寇还有钱和武器来装备新组建的师团?”
张之洞年纪大了,老眼昏花,报纸上的字看不太清楚,但是听人读还是没问题的。《人民日报》他几乎是一张都没落下,每天都要让人读给自己听。北边的拳匪在报纸上对日本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从倒幕战争开始,到西南战争,长州和萨摩之间的联合与矛盾,日本陆军内部的清洗,还有英日之间的关系,日美之间的关系等。张之洞对人民党的倒行逆施是痛骂不已,但是在内心深处,他还是很佩服北边的那个大光头的。能车翻八国联军和俄国人,就值得他张之洞佩服。要是曾国藩也有那么大的胆子,未必就会有甲午年的事情了。当年湘军中不少人劝曾国藩自立,淮军和楚军中也有人蠢蠢欲动,可是曾国藩却没有胆子迈出那一步,任由慈禧太后把湘军拆的七零八落。
他们这些人呐,就像是《人民日报》上说的那样,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世界上哪有这种好事呢?
袁世凯认为人民党在中原进行动员,是因为朝鲜战场上出现了新的变化,张之洞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北面的对手很有可能是想要南下了。中国在东北两个方向上最大的敌人是俄国和日本,现在俄国和日本的问题都被解决了,拳匪想要南下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张之洞不动声色地看了袁世凯一眼,或许袁慰亭说的跟心中想的并不一样,就跟他自己一样。
“沙利文先生说,英国政府已经答应给日本提供贷款。”
沙利文是英国的外交官,常驻南京,跟张之洞也是见过面的。袁世凯先是说起了沙利文,接着又笑着道:“人民军是很强,但怎么也不会比英国人更强。有了英国人的帮助,这天翻不过来。”
“是吗?”张之洞继续问道:“要是拳匪打过来,北洋军挡的住吗?”
袁世凯的表情很恭敬,“已经没有什么北洋军了,只有大总统领导下的国民军。”他的语气随即高昂了一些,“要是大总统让我负责北方的防务,我有把握挡住人民军。只是我们的军队数量不够,若是将二十万大军都调往长江防线,南边.........”
张之洞再次转换话题,“听说你们北洋对和谈的事情很不满?孙文在雨花台被人刺杀的事情是不是你们干的?”
袁世凯的脸上依旧挂着微笑,但是额头上已经有汗水沁出,他在座位上不安地动了动身体,再次向张之洞表忠心,“大总统,已经没有什么北洋了。雨花台的事情听说是上海滩的人干的,孙文手下的大将陈其美在上海滩骗了很多钱,枪手是去打陈其美的黑枪的,不是要刺杀孙文。”
上海滩的橡胶股票害死了不少人,因为加杠杆的缘故,很多人不光输光了家产,还欠下了一屁股债,最后不得不排队上了天台。那次股灾不光是把上海滩的人坑得欲仙欲死,整个长江流域和南中国的经济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李鸿章的嫡子在橡胶股票风波中亏掉了600万两银子的军费,还有李家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家产。要知道,大家族的财产很多都是古玩、房屋、土地、店铺等,亏掉了三分之一的家产,那就是说现钱已经亏光了。无怪乎外界有传闻说李鸿章是被气死的。
不光是李鸿章那一系的人在橡胶股票风波中亏掉了底裤,张之洞和孙中山那边的人也都倒了大霉。陈其美找广州政府的高官们借了很多钱,还找上海滩的大流氓大混混们借了一大笔钱。橡胶股票暴雷了之后,很多人上了天台,陈其美的小弟蒋志清也被人沉到了黄浦江里面,他自己却是跑路成功,回到广州当官去了。但逃得了初一,逃不过十五,陈其美最终还是在雨花台被人从远处用步枪打中了胸口,没来得及抢救,送往医院的途中就死了。
袁世凯说道:“也有说是广州或是云南那边的人干的,陈其美坑了很多的钱,想要他命的人太多了。”
“那些刺客向来都是用手枪和炸弹,何曾有过用步枪的?”张之洞“哼”了一声,说道:“你带着冯国璋段祺瑞那些人去长江边上守着,别真的被人打过来了。英国人是靠不住的!”
袁世凯的眉头皱了起来,但是随即就拍胸脯说道:“下官一定守好长江防线,绝不给人民党以可趁之机。”
从张之洞的大总统府邸出来后,袁世凯的后背都被汗水打湿了。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上了马车后立刻吩咐道:“回去,快点!”
回到了家中,杨士琦、段祺瑞等人一起站起身来,“大帅!”“慰亭”等呼声不停。袁世凯伸出右手往下压了压,“诸位稍待
,我去换身衣服再来跟诸位说话。”他在朝鲜当了十年的太上皇,过的真是皇帝一般的生活。后来小站练兵,当了北洋大臣,生活水准也没有下降。即便是被人民党赶到了南边,袁世凯也依旧过的是锦衣玉食的生活。家中养着八个厨子,能丛各种菜系。侍女仆人有几十个,这还是最近手头不甚宽裕,减少了一些人的。在老家项城的时候,家里都是养着上百人的。
被张之洞吓唬了好几次,袁世凯的后背上满是汗水,现在黏在身上难受的厉害,非得先洗个热水澡,然后再换一身衣服才能说别的事。
第三百五十四章 没钱
过了大半个小时,袁世凯这才换上了新衣服,精神抖擞地走了出来。杨士琦最沉不住气,急忙站起来,上前几步,问道:“慰亭,大总统怎么说?”
“陈其美那事算是揭过去了,但是.........”
“但是什么?”
“大总统要调我们去守长江。”
杨士琦先是一喜,接着是一忧,“在这个时候去守长江?怕不是要调虎离山!慰亭,雨花台.......陈其美那件事真的不是你派人干的?”
“不是!”袁世凯连连摇头,“要杀也是杀孙文,杀一个陈其美有什么用?没看到孙文根本不在乎吗?”
其实孙中山还是在乎的,陈其美有很多毛病,贪财、好色、口无遮拦、喜欢用暗杀的手段解决问题,但却是孙中山最忠诚的追随者,从十年前就跟着孙中山干革命了。那时候前朝的统治看上去还是牢不可破,陈其美在朝廷的通缉中前后奔走,替孙中山办了不少事情。现在陈其美被强杀了,孙中山非常悲痛,其他同志劝他赶紧离开南京这个是非之地,孙中山却并没有离开,而是继续留了下来,说是不能让英士(陈其美)的血白流。
冯国璋说道:“说不定就是孙文动的手,然后贼喊捉贼,在那里猫哭耗子!”
段祺瑞的关注点跟冯国璋不同,他表情严肃地问道:“人民军是不是真的要南下了?”
“应该不会。”袁世凯对英国人有着谜一样的信心,“沙利文先生和朱尔典先生已经向我保证了,大英帝国的舰队不会放人民军过来的。”
“英国人........”,段祺瑞以前也很迷信英国佬的武力,但是现在他有不同的意见了,“要是人民军从上游强渡长江,英国人的战舰只怕来不及反应。”
杨士琦大声道:“慰亭,你不能再犹豫了!要是听了张之洞的,把军队都调走,以后就没有咱们说话的地方了!”
《人民日报》上评价袁世凯跟袁绍一样“好谋无断”,还说袁世凯甚至比不上袁绍,袁绍好歹敢当着董卓的面拔剑,狂呼“吾剑未尝不利!”袁世凯呢?对洋人唯唯诺诺,对百姓重拳出击,不过是一个“内残外忍”的屠夫。杨士琦对《人民日报》上的评价深以为然,造反这种事情,没那么多讲究,就是要快刀斩乱麻。点起兵马,杀进总统府,或是杀了张之洞,或是将之架空,那时候手握重兵,外面还有英国人支持,什么事情都好说了。
可是袁世凯拖拖拉拉,又想抓权,又不想冒险,真真应了那句话,“当了婊子还想立牌坊”,瞻前顾后,左顾右盼,这样下去迟早要完蛋。看林秃子是怎么干的?拉起杆子造反后,爽快地送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去死,然后又干掉了八国联军,这才是雄主应该干的事情。
杨士琦知道袁世凯想要和平接班,毕竟张之洞年级也大了,看起来活不了几年了。现在的南京政府里面没有人比袁世凯更适合当下一任大总统,可要是张之洞把位置给孙文了呢?跟袁世凯不同,孙文手上没有几个兵,北洋以外的军阀可都是宁愿让孙文上台来着。
袁世凯摆了摆手,说道:“华甫和芝泉你们去跟士兵和军官说清楚,带着他们去江边布防,该有的赏赐都会有的。”
冯国璋说道:“大总统给的军饷越来越少了,今年怕是没钱给士兵们发赏赐。大帅你是知道的,那些丘八没钱不肯动。现在又马上要过年了,没有开拔钱,军队是不会去江边吹风的。”
“那些混蛋!政府现在的财政如此糟糕,他们也不知道体谅体谅!”说到这里,袁世凯想起了北面的人民军,“林永昌的人就从来不要开拔钱,也不要赏赐!”
杨士琦立刻道:“人民党的那一套是竭泽而渔,咱们可不能学他们!”
“我不是说要学他们,但是林永昌带兵是真的有一套。”
“大总统不给咱们拨钱?皇帝还不差饿兵呢!”
“就是,这都要过年了,谁愿意去江边吹冷风啊?”
听着部下们的各种抱怨,袁世凯心中烦闷,转头去看徐世昌,“菊人,政府真的拿不出钱来了吗?”
徐世昌正在喝茶,并没有参与到讨论中。这时候他放下茶杯,不
紧不慢地道:“为了养二十万新军,地方上已经加过五次税了,但还是不够用。现在国库里面是空荡荡的,连老鼠都能饿死。”
“那怎么办?没有钱军队是不会卖命的,你这个大管家怎么也得想办法给我一笔款子才行!”
“你要多少?”
袁世凯没有说话,而是伸出了一根手指。徐世昌笑道:“国库里面是没钱了,找人借一借,周转一下还是能拿出十万两银子的。”
“菊人兄何必戏言?我要一百万两。哎,你先别推脱,要是大总统不来这么一出,十万两银子还能凑合。过年的时候出兵打仗,非得有一百万两银子才行!”
徐世昌说道:“只是去江边布防,不是真的打仗。”他可是在军营里面待了一年,参与编撰了北洋军的各种条令的,才不会被袁世凯给忽悠到。
“就是不打仗才要一百万两赏银才行,要是打仗,那就不是一百万两的事了!”
“唉,养兵真的是太费钱了,二十万新军,就算是有金山银山也要花光了!”徐世昌摇了摇头,说道:“我想想办法把,看能不能找李经方和张静江他们要点钱来,但是可能要不到一百万两银子,找他们化缘了好几次了,这次又要一百万两,难!”
李经方是李鸿章的长子,过继的,在李鸿章的嫡子暴毙后,李经方继承了李鸿章的据大部分财产和政治遗产。中俄在东北大打出手,李经方捐了很多钱,还组织了义勇军北上抗俄。张静江则是孙中山的至朋好友,多次出钱资助孙中山的起义行动,在广州军政府建立后,也曾好几次帮着筹款,缓解了孙中山在财政上的窘迫困境。
徐世昌说要去找他们借钱,袁世凯就有些不喜。李经方也就罢了,虽然上蹦下跳的让人生厌,好歹是北洋一脉的后人。张静江那是孙文的人,江浙的商人跟南京这边可是不太对付。但是袁世凯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他会练兵不假,在政治上也有一些见识,可是独独不会理财。以前在小站练兵,那是前朝尽心竭力地供养,在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刮得天高三尺,才养活了一万多北洋军和另外三支新式部队。
来到南边后,袁世凯依旧不会赚钱,他手下的军队是依靠张之洞的拨款才能重新发展壮大起来的。张之洞要是不给他钱,袁世凯的这个小团体也就维持不下去。从这个方面看,他不敢动手也是有道理的。
第三百五十五章 六朝金粉
袁世凯手下曾经有很多的人才,逃到南方后,大部分的文武干才都跟着一起过来了。这些人是袁世凯东山再起的本钱,但他们也都有自己的诉求,或是名,或是利,或者是两者皆有。还有一些是认为人民党的那一套行不通,拯救中国的希望还是要落在袁世凯的身上才行。袁世凯是干的不咋地,但放眼望去,除了北方的人民党在倒行逆施外,其他的领袖人物没有一个能打的,袁世凯在南方竟然还隐隐给人以鹤立鸡群的感觉。
就连朱尔典都盛赞袁世凯的才干,说只有袁世凯才能解决当今中国的问题。朱尔典那可是世界霸主大英帝国的驻华大使,他说的话那真是一句顶一千句。在大英远东舰队炮击了人民党的港口后,南边的很多人更是以为机会就要来了。他们并不认为人民党进行动员有什么可怕的,还指望着袁世凯编练的新军能打过长江,杀回北京城去。就连袁世凯也觉得可以依仗英国人撑腰,去跟人民党掰掰腕子。杀回北京可能不行,但是在英国人的配合下,收复江苏、安徽等地应该没问题,要是情况进展顺利,拿下山东也不是问题。
历来北方的流亡者跑到南方都都很能打,最有名的当然是北府军。刘裕就是掌握了北府军后,这才能灭了司马家,自己当上皇帝的。只要有英国撑腰,努力一把,说不定就能拿下山东。山东要是掌握在手里了,那离北京还远吗?当年朱元璋就是先取山东,然后席卷了整个北方的。朱八八一个要饭的都能做到,没理由他袁世凯不能做到。
但段祺瑞和冯国璋是真正跟人民军交过手的,他们可不这么想。袁世凯只管练兵选将,真正带兵在第一线的还是冯国璋和段祺瑞这些人。在段祺瑞看来,人民军的战斗力也就那么回事,要是装备相同,兵力也相同的话,他有信心守住阵地,但是人民军的数量太多了,打着打着就会发现自己被几倍数量的人民军给包围了。
在山东跟人民军打仗的时候,北洋军只有三万人,其中一万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老底子,剩下的都是在山东本地招募的新兵。交火之后,北洋的老底子并不逊色于人民军,甚至还能占些上风。但是那些新兵就不不一样了,北洋军在山东大肆杀戮,很多人都是跟袁世凯他们有血仇的,人民军打过来之后,那些人不是拖着枪跑回家了,就是干脆临阵造反。北洋军因此一再失利,最后被团团围
困在济南城中,不得已选择了投降。
现在的情况比在山东的时候好了一些,但是也没有好到那里去。袁大帅能直接指挥的部队不过两三万人,炮兵和重机枪不多,得力的军官也不多,同等兵力下比不上当年的老北洋,而这已经是张之洞麾下最能打的部队了。金陵国民政府号称有二十万新军,但那只是号称而已,其中大部分的部队缺少军官和武器装备,也就能打打南边的乌合之众,想依靠他们打败北边如狼似虎的人民军,简直就是在做梦。
现在留给他们北洋老人的,就是以有一条道路。干掉张之洞,让袁大帅上台,然后找英国人借钱买武器装备。要是二十万新军都能达到老北洋的程度,杀回北京去也不是不可能。
梁士诒、阮忠枢等人在那里热烈的讨论,段祺瑞渐渐地就插不上话了,他往边上看了看,冯国璋正好也望了过来。两人用目光交流了片刻,一个点了点头,另一个则是摇了摇头。
在袁世凯的府上,众人商议了很久。等到徐世昌、杨士琦、阮忠枢等人离开后,段祺瑞和冯国璋又偷偷地转了回来,跟袁世凯密谋了许久。
“大帅,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段祺瑞慷慨陈词,“人民党越来越强,我们再不振作,日后就要被他们甩的更远了。”
冯国璋以前跟段祺瑞是至交好友,这短时间以来有些不对付,但是在关键时刻还是跟段祺瑞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大帅,只要你一声令下,第三师立刻就能杀进城里,大总统手下的那几个兵挡不住我们!”
段祺瑞考虑的将那二十万军队抓在手里,日后好跟人民军决战。冯国璋也认同这一点,但他更看重眼前的好处。要是袁世凯当了大总统,他们这些跟着袁世凯从北边跑过来的元从是不是也能都跟着升官发财?南京是六朝古都,纸醉金迷,让人乐不思蜀。但是这等好去处也要有钱才能享受,没钱就只能看别人享受了。冯国璋跟段祺瑞不同,他又好权又贪财,看着南京这个花花世界,他早就忍不住了。
袁世凯对下面人的小心思看的是一清二楚,相对于段祺瑞这种不贪财不好色的人来说,袁世凯更喜欢冯国璋。贪财好色不要紧,能贪的才能用得放心。段祺瑞不贪财不好色,一门心思只想抓权,这就太危险了。最大的权利来自于大总统的宝座,那是袁世凯留给自己的,可没想过要给别人。除非是他死了.......不,就算是死了,他还有儿子呢。
上一篇:海贼王:全员女团,觉醒青龙果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