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的人民公仆 第44章

作者:夏虫之语

  离开外贸部大楼时已经是中午11点多,哈尼耶夫早上出门没有吃东西,昨天晚上又喝了不少酒,此时肚子早就饿的咕咕叫了。

  因为允许小商小贩的出现,所以走了没多远哈尼耶夫就看到路口摆摊卖面包和水果的市民。

  哈尼耶夫刚走到一个摊位前准备买两个面包吃,就听到不远处一声大叫:“契卡来了!”

  众多商贩顿时抱起东西就跑,即使是腿脚不利索的老太太也一溜烟的没影了。

  一队大檐帽的内务部警察手持警棍从四面八方冲了出来,他们拦住商贩拳打脚踢,有几个甚至拿着警棍往商贩的大腿上使劲招呼。

  街面上顿时哀鸿遍野,许多行人都吓得躲到了一边,哈尼耶夫也跟着躲远了。

  “这是做什么?”

  看着身边的不少行人都看着前方内务部施暴的场景低声咒骂,哈尼耶夫拉住一个青年问道。

  “这些商贩不愿意交钱,契卡们就不许他们经营,抓到就会殴打,狗东西!”

  “交什么钱?”

  “管理费。”

  “什么管理费,不过是敲诈勒索的名头。”

  “对,都是一帮狗东西,就会欺负老百姓。”

  看着莫斯科街头义愤填膺的市民,哈尼耶夫心中长叹一声,摇摇头捂着咕咕叫的肚子挤出了人群。

  一上午没去外交部,即使非洲司没有什么事,领导们也不找茬,但哈尼耶夫是个好面子的人,也不好再耽误了,总得去上班不是?

  作者的话:  以后正常更新,每天最少两章,多则三四章,合计四千字到八千字之间吧,请大家多多支持!

第122章 出访

  一转眼已经是9月26日了,哈尼耶夫在莫斯科也待了半个多月了。

  路透社对哈尼耶夫的专访在十天前就上报了,外交部作为外事单位在十一天前就首先看到了,因为哈尼耶夫的言论得体,他得到了外交部长谢瓦尔德纳泽同志的高度评价。

  因此哈尼耶夫虽然到外交部仅有十天却已经拥有了“言辞得体”、“政治觉悟高”、“有大国风范”等几个特点了,这让本就颇有名望的他更加能在外交部站住脚了。

  虽说谢瓦尔德纳泽部长说了不赞成哈尼耶夫帮助布基纳法索和桑卡拉,但是毕竟看着谢尔比茨基的面子上两人有些香火情,哈尼耶夫在跟波塔宁说好投资布基纳法索金矿的事情后就率先给部长进行了汇报。

  谢瓦尔德纳泽对此不置可否,只是让哈尼耶夫再等等,等到波塔宁那边准确答复再启动跟布基纳法索的谈判。

  哈尼耶夫没有告诉部长自己已经提前跟布基纳法索的大使打过招呼了,而且在9月19号的时候,库利巴利大使已经告知了哈尼耶夫,桑卡拉总统对苏联投资金矿的提议很感兴趣,只是对哈尼耶夫提出的五五分成的方案不是很满意。

  波塔宁那边还没答复,哈尼耶夫不敢多说,只是拜托大使继续做桑卡拉的工作。

  在焦躁的等了一周多后,哈尼耶夫就在快忍不住要给波塔宁打电话的时候,他终于等来了波塔宁办公室的电话。

  “哈尼耶夫书记,我已经跟里尔斯克镍矿公司打过招呼了,准备成立一个公司,找一个民间代言人,你我还有其他的股东在背后,让这个公司吸收民间资本,然后租赁里尔斯克镍矿公司的工具设备,再买一批,我再行文借调一批里尔斯克镍矿公司的工程师,这样更省不少钱,大概不超过一个半月就能成了,你跟布基纳法索那边谈得怎么样了?”

  “波塔宁处长你的行动能力是真强,放心吧,布基纳法索的外交官都同意,现在在等他们总统的意思,主要是双方的股份分成不好达成一致,搞不好要亲自去一趟,跟他们面谈的。”

  波塔宁嘿嘿一笑:“那没关系,你是发起人又是外交官,大不了到时候你亲自去一趟,我觉得那个桑卡拉不会放弃这笔生意的,大不了我们给他个人一点点股份……”

  “也好,我先远程沟通一下吧,实在不行就得申请去一趟了。”

  “那行,我等你电话,我们也要仔细商谈一下这家公司的股份划分和启动矿山需要多少资金,搞不好真得去一趟,不实地看看也不行啊……”

  “行,我马上跟布基纳法索的大使通电话。”

  哈尼耶夫挂断电话后就拨通了布基纳法索大使馆的电话,等了片刻后,库利巴利大使才接到电话。

  “大使先生,我已经跟里尔斯克镍矿公司方面沟通过了,现在外贸部准备牵头成立一个大型的矿业公司,然后由这一家大公司去承接贵国的金矿开采项目,这可比我们之前谈的标准又高了,这个项目做成以后对贵国的收入、就业岗位和工业技术都有巨大的帮助,您能明白这其中的厉害吗?”

  “多谢您的帮助,哈尼耶夫阁下,我最近每天都在跟总统阁下通电,可是总统似乎认准了决不能让外国资本掌握矿场的一半股份,他说他如果同意了就是卖国,就是丧权辱国,对不起民众和子孙后代,我想关于金矿开发的股权和具体经营恐怕需要您亲自去跟桑卡拉总统阁下谈了。”

  听到库利巴利的话,哈尼耶夫沉声道:“好的,你稍等,我现在就去跟部长申请去贵国访问和谈判,得到授权后我会告知阁下,请你到时候尽快通知桑卡拉总统阁下。”

  挂断电话后哈尼耶夫马不停蹄的就去了部长办公室,不过谢瓦尔德纳泽不在,一问才知道去克林姆林宫开会去了。

  哈尼耶夫等到第二天的早上才见到了部长,在把开办布基纳法索金矿的详情说了后,谢瓦尔德纳泽冷哼一声:“你的胆子真不小,怪不得能在乌克兰做出那样的成绩,竟然悄悄的已经把事情做成了,你来非洲司还不到二十天吧?”

  哈尼耶夫呵呵一笑:“主要是部长阁下您纵容我,偏爱我,不然我哪敢自作主张?”

  说着哈尼耶夫端起咖啡壶给谢瓦尔德纳泽的咖啡杯里加了点热的,陪笑道:“反正我做的这些事情没有违法党员干部的规章制度,也没有违反国家法律,反而是相应总书记的经济改革政策,如果这件事办成了是有利于苏维埃的经济改革事业的,也有利于苏联在国际上的形象,更何况这次又外贸局牵头组建合资企业,还要向民间吸收资本,您如果感兴趣也可以入一点股份的,我已经给您预留了份额,不需要太多钱,等到金矿开采后,每天可都有黄金进账的……部长阁下……”

  自古财帛动人心,哈尼耶夫的话语仿佛有魔力一样,让谢瓦尔德纳泽的眼前浮现出了黄金哗啦啦落下的场景,他咽了口吐沫,问道:“我怎么好投资生意?

  而且具体要投资多少还不知道,桑卡拉能接受给我们公司多少股份也不知道,一切还不能确定,你先去谈谈看吧,你让外贸部行一个公函来,我可以让非洲司派你去代表外交部去谈判,毕竟是涉及到国家财富的事情,不能马虎!”

  谢瓦尔德纳泽冷着脸拒绝了哈尼耶夫的提议,可是哈尼耶夫却笑了。

  嘴里说着不投资,可是用词却已经是“我们公司”了,部长大人可真是口嫌体正直啊!

  哈尼耶夫心中窃喜,在从部长办公室出来后就率先给波塔宁打去了电话。

  在听了哈尼耶夫说的情况后,波塔宁嘿嘿一笑:“不就是要个行文吗,我已经让外国朋友出面做了公司法人,咱们的矿业公司可是正儿八经的苏外合资的企业,是我们外贸部响应总书记号召招商引资而来的苏联第一个合资企业,让外贸部行文请外交部一同去布基纳法索考察谈判不难,我现在就去写,下午就能给你。”

  偌大的事情在波塔宁的口中显得轻描淡写不值一提。

  事实上他确实拥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绕开规则办成事情的能力,多年以来波塔宁也一直是这样做的,从来都是顺风顺水。

  某种意义上讲,波塔宁就和《人民的名义》里的赵瑞龙差不多,把权利和便利结合着用到了极致,只不过波塔宁的父亲级别不如赵瑞龙,而赵瑞龙自己也没有当官。

  要知道波塔宁玩这一套从未失手过,甚至苏联解体以后,波塔宁还当过叶利钦政府的第一副总理,那也是副国级领导了,所以赵公子不如波公子远矣。

  正是因为哈尼耶夫知道波塔宁未来所能取得的地位和成绩,所以他才坚信这件事情交给波塔宁就一定能办成。

  波塔宁说到做到,当天下午他就亲自把外贸部发给外交部的公函送来了。

  此时外交部长已经踏上了去美国访问的征途。

  因为戈尔巴乔夫预计今年12月代表苏联元首访问美国,这是他上任以来的梦想,也是首次访美,所以必须由外交部长打个前站。

  不过谢瓦尔德纳泽走之前交代过副部长和非洲司,所以外贸部的公函很快就由第一部长批准了,然后非洲司也授权哈尼耶夫去布基纳法索代表外交部谈判。

  哈尼耶夫之前并没有护照,办理护照要两个月的时间,可是他担心夜长梦多,桑卡拉等不到自己就被孔博雷杀害,所以就一直催布基纳法索方面约定访问和谈判日期。

  幸好桑卡拉是个雷厉风行的人,布基纳法索又渴望苏联投资,因此直接定了10月上旬谈判。

  因此哈尼耶夫得到授权后距离出访只有十来天的时间里,这点时间按照流程办护照是肯定不够,不仅哈尼耶夫等不得,外贸部负责此项目的波塔宁也等不得,前去布基纳法索实地勘探金矿和做预算的工程师们也等不得。

  这个时候苏联体制的好处就凸显出来了。

  作为外交部的官员,哈尼耶夫拥有很多特权,他本人的护照甚至都不要亲自去办,只需要拍一张照片,等了三天就拿到了外交护照。

  在9月30号的时候,波塔宁则带着需要出国的工程师一行一同办理,有外交部和外贸部的双重压力,他们的普通护照也在第三天就到手了。

  此时一切都准备就绪了,波塔宁就直接以外贸部的官方名义包了一个专机,以外贸部现在的条件,承担一两次包机费用也并不在话下。

  又准备了两天,在1987年10月5日的清晨,哈尼耶夫带着自己的两个精通法语的办事员和波塔宁、“第一矿业”公司的法人经理古德以及里尔斯克镍矿公司工程师一同走进了莫斯科机场的一架硕大的客机内。

  此时飞机内除了他们这个外交部、外贸部、合资企业、国营公司四种身份组成的庞大队伍,还有一个布基纳法索大使馆的武官,他作为向导和联络员一同随队回国。

  作者的话:  今天一万字更新完毕!

第123章 孔波雷

  瓦加杜古机场坐落在布基纳法索的首都瓦加杜古,是布基纳法索唯一的一家机场,而且机场还是在法国的帮助下建立的,由于没有本国航空公司,机场自1967年投入使用以来也只以法国巴黎、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及尔和埃及开罗等少数几个航线为主,其中尤其以巴黎航线最多。

  因为法国是布基纳法索的宗主国,即使布基纳法索独立了,法国影响力仍在,本国精英总会去法国度假养老甚至避难,他们的子女也都会送到法国留学,因此法国人和布基纳法索的高官富豪都会往返两国。

  莫斯科与瓦加杜古并没有直达的航线,所以哈尼耶夫一行是先飞巴黎,而后从巴黎再转到瓦加杜古,总计耗时24个小时。

  即使减去两国的时差,哈尼耶夫一行抵达瓦加杜古时也是10月6日的早上八点了。

  哈尼耶夫等人乘坐的飞机自然跟廉价航空的经济舱不同,但是在飞机上不能活动时间长了终究不舒服,因此在机舱门打开后,所有人都急匆匆的准备出去。

  布基纳法索虽然贫穷却也有国家电视台和广播,波塔宁担心大家乱哄哄的出去影响苏联形象,就起身说道:“不要急,哈尼耶夫处长和我先下,其他人在后面。”

  众人只得站在一旁,等着哈尼耶夫和波塔宁两位带队的苏联高官出门。

  走出舱门,哈尼耶夫就感到一股热浪席面,他的眼睛眯了一下才渐渐适应了外面的强光。

  在楼梯下方是苏联的大使馆官员和一些布基纳法索国家电视台的记者,咔咔的快门声和闪光让哈尼耶夫恍惚觉得自己已经成了大国领导人。

  下了飞机后,布基纳法索的外交部长和首都市长在一个瘦高个军官的带领下向哈尼耶夫一行表示了欢迎。

  苏联驻布基纳法索的大使馆的官员他们为哈尼耶夫一行进行了介绍。

  当得知领头的军官就是布基纳法索的内政和安全部长、首都军区司令、国务和司法部长等诸多要职一肩挑的布基纳法索二号人物——布莱斯·孔波雷。

  孔波雷是桑卡拉最亲密的战友和心腹手下,从桑卡拉成立自自己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团体时,孔波雷就站在了他的身边,直到后来发动政变夺取政权,以及治理国家,孔波雷都是桑卡拉的得力干将。

  不过在1986年孔波雷迎娶了法国驻马里总督的孙女为妻后,他就开始倾向于与法国合作,政治理念与桑卡拉开始渐行渐远,不过大体上两人还是保持合作,只不过枕头风的威力确实非同小可,关系裂痕已经越来越大,并且在1987年开始爆发公开矛盾。

  对桑卡拉恨之入骨,欲除之后快的法国很快在8月份派来了新的驻法大使艾伦·德尚,由他亲手操刀挑拨孔波雷和桑卡拉的关系,力求让内讧发展到火并。

  在8月和9月中,反对桑卡拉的行动和谣言不断出现,总统要收拾孔波雷的传言也愈演愈烈,整个布基纳法索已经是暗流涌动了。

  在这个气氛越来越压抑,国家就快成为火药桶的时候,哈尼耶夫带团前来的苏联考察团的到访似乎淡化了一些气氛。

  自从桑卡拉上台以来就跟法国闹僵了,因为周边都是法国的马仔小弟,因此布基纳法索在非洲除了同样对抗法国的卡扎菲再没有朋友了,想要改善贫穷落后的布基纳法索仅靠自力更生是不行的,所以在稳定局势后,桑卡拉就开始出访契丹和苏联,以求得援助和贷款。

  1984年桑卡拉访问契丹,得到了契丹的援助和贷款,1986年10月访问苏联时却遭到了戈尔巴乔夫的冷遇,只是在革命圣地的莫斯科转了一圈就空手回国了。

  国际上的孤立让桑卡拉迫切的需要苏联和契丹两位老大哥的支持,哈尼耶夫带队前来的消息在布基纳法索仍旧成为了大新闻,即使苏联派来的只是外交部和外贸部的小领导,但是终究是革命圣地来帮助自己的人,因此哈尼耶夫得到了他这个级别本不应该享受的高规格礼遇。

  在跟孔波雷一行握手的时候哈尼耶夫用刚学的法语打着招呼:“Bonjour!”

  作为法国前殖民地,布基纳法索和其他西非国家一样都说法语,客气了几句后哈尼耶夫一行就上了布方准备的奔驰轿车,坐在车上波塔宁好奇的说道:“怎么我们坐的是奔驰,他们自己的全是雷诺?”

  奔驰在这个时代也是名车豪车的代表,而雷诺则是法国的一个品牌,名气和档次都不如奔驰。

  哈尼耶夫看了眼窗外一水的大夏利模样的雷诺汽车,微微一笑:“听说是桑卡拉为了省钱建学校和打疫苗,削减了许多办公经费和不必要的公车,保留的公车也都换成雷诺的了,估计要不是咱们来访问,这辆奔驰汽车都不会出现了。”

  “他还真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风范,我在苏联都没见过这样的人了。”

  波塔宁轻蔑一笑,显然他是把桑卡拉当成沽名钓誉的人了,或者说在波塔宁的世界里他根本不相信现在还有人能跟当年的列宁、格瓦拉一样无私奉献的干革命。

  哈尼耶夫没有说什么,就静静地看着车窗外的风景。

  机场外的公路还算不错,可是两边的绿化树十分普通,再往远一些看就什么都没有了,到处都是杂草灌木和一些树木和石滩,偶尔会出现一些破旧的村落。

  布基纳法索首都的场景远不如苏联的一般城市。

  直到车辆进入了市中心哈尼耶夫一行才看到了像样的楼房和一些法式风格的建筑。

  “这才有个城市样子。”

  波塔宁嘟囔一声,而后说道:“我来之前听说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之前访问布基纳法索的时候桑卡拉一点面子也没有给前宗主留,密特朗回国后大发雷霆,要是一定要给桑卡拉颜色,咱们要是帮布基纳法索开金矿,密特朗一定气死了!”

  哈尼耶夫呵呵一笑:“二战结束以后,民族意识觉醒,全世界的殖民地都要求独立,但是以英法的实力,他们能镇压得了大多的殖民地,是咱们苏联和美国两国联手拆解了英法的殖民帝国,说起来非洲这些国家能独立还要承咱们的情呢。”

  “不过非洲这些小国独立以后还是无法拜托法国和英国的控制,就比如西非的这些国家吧,贝宁、布基纳法索、乍得、马里、几内亚、科特迪瓦等国独立以后还是说法语,用非洲法郎,国家的矿产、银行甚至农业等经济命脉都被法国掌控着,布基纳法索要不是出现了这位桑卡拉同志,他们的金矿也轮不到咱们来开采,早就是法国人的囊中之物了!”

  “嘿嘿……”

  波塔宁笑着说道:“那咱们要是开采了金矿,法国佬不是要气死吗。”

  哈尼耶夫和波塔宁说笑间车子驶入一个大院子,停在一个喷泉前,这是一栋精致的法式建筑,应该是瓦加杜古最好的酒店了。

  等到哈尼耶夫一行下车后,孔波雷走到哈尼耶夫和波塔宁身前,微笑着说道:“请两位贵宾和随团来的朋友们先入住酒店,等到你们稍作休息,我们总统阁下在今天下午就回会见诸位了。”

  听了翻译后,哈尼耶夫与孔波雷握手道别,然后一行人进入酒店洗漱休息。

  等到下午两点多的时候,内政部来了一位常务秘书通知哈尼耶夫一行,两个小时以后,也就是4点,桑卡拉总统会在总统府会见他们。

  哈尼耶夫等人急忙吃点东西,然后换上了得体的西服,就乘坐内政部的轿车前往总统府。

  车子在市区行驶的十分平稳,很快哈尼耶夫就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绿树成荫的花园,看门的士兵十分精神,颇有苏联卫兵的意思。

  总统府到了。

  车子绕过一处巨大的喷泉,停在了宫殿大门前,下方是铺设的红地毯,远处还有礼炮和仪仗队,哈尼耶夫和波塔宁相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脸上的惊讶。

  “桑卡拉是用国宾之礼接待我们了!”

  “是啊,好大的手笔。”

  总统府的大门被推开,孔波雷身穿军礼服走了出来,一名士兵拉开了车门。

  哈尼耶夫在外交部也学了一些外交礼仪,虽说是第一次还是大着胆子整了整西服,下车站在了红地毯上。

  此时布基纳法索的国家电视台的摄像机已经对准了哈尼耶夫,哈尼耶夫抬头挺胸,步履稳健的朝前走去,一直走到孔波雷的面前。

  波塔宁则牢牢地跟在哈尼耶夫的身后,孔波雷与两人一一握手后,三人就走进了总统府。

  门外的礼炮自始至终都没响,显然只起到了装饰作用。

  按照国际礼仪,得是国家元首层次的大人物才能享受礼炮,哈尼耶夫的级别远远不够,桑卡拉能让人拿出来装饰,还让国家二把手出门迎接就已经是高规格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