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虫之语
“可是布基纳法索确实有希望成为我们插入非洲的钉子,要知道百十年以来非洲都是英法两国的地盘,我们之前尝试过介入,但都失败了,而且布基纳法索的人口不多,也很贫穷,不需要太多钱就能满足的……”
哈尼耶夫也知道戈尔巴乔夫是个坚刚不可夺其志的人物,他已经认准了学习西方,甚至未来还要要解散苏共,所以根本不可能在意社会主义的事业的,但是一想到桑卡拉很快就会命丧黄泉,哈尼耶夫还是心中不忍,咬着牙继续劝说。
谢瓦尔德纳泽轻轻摇头:“没用的,总书记不可能同意,即使我去劝说也无法说动他,因为这不符合总书记的全盘考量。”
“可是桑卡拉确实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面旗帜,起码是非洲唯一的旗帜。”
谢瓦尔德纳泽能被戈尔巴乔夫看重任命为外交部长说明他本质上也是赞成戈尔巴乔夫路线的,因此他并不认为哈尼耶夫的话有道理,但是直接拒绝又似乎不给谢尔比茨基书记面子。
沉吟半天,谢瓦尔德纳泽说道:“我们苏联现在的外交路线已经确定了,是总书记亲自制定的,任谁也无法更改,不过你说的也确实有些道理,你如果真的想帮桑卡拉,我可以授权你跟布基纳法索的大使接触一下,也许你能和他们商量出来一个其他的方法帮助桑卡拉。”
“其他方法?”
“对,我们苏联无法给与他们军事和经济的援助,更不能借给他们贷款,也就是说桑卡拉不可能得到苏联官方的帮助,不过你如果看好布基纳法索的未来,我们又正好开放了民间资本经商,你可以帮助布基纳法索寻求一些民间力量,这点只要不过分,我可以帮你背书。”
谢瓦尔德纳泽嘿嘿一笑:“如果做出了成绩算是你的功劳,不过这点很难,现在国内的民间资本更希望与政府合作去做天然气、煤炭、钢铁等产业的下游,即使想去国外经商也是更多的把视野放到了远东的契丹,贫穷落后的布基纳法索对商人是没有什么吸引力的。”
第120章 我自己拯救桑卡拉
听了谢瓦尔德纳泽的话哈尼耶夫略有不甘心的点点头,心中也知道自己的想法有些痴人说梦了。
苏联早已不是勋宗时期了,哀宗是不可能帮助桑卡拉的,毕竟此时的苏联连对待真爱古巴都不如以前土豪大方了,怎么可能去管小小的布基纳法索?
不过谢瓦尔德纳泽并没有把话说死,哈尼耶夫眼前一亮,点头道:“我不是俄罗斯人,也不是红二代,我是一名苏共成员。
我毫不掩饰的说,我对社会主义还有信心,因此我在切尔诺贝利时不畏惧一切困难,在灾难发生后只想到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后来去雅尔塔做了第一书记,我也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大踏步的实行经济改革,让雅尔塔的GDP和民众生活都高度提升了,我现在来到了外交部,即使不很熟悉,但是仍旧希望发光发热,为苏维埃的事业做出贡献,这点请部长阁下您相信,即使非洲司在外交部不那么重要我仍旧希望做出一些成绩的!”
树的影,人的名,哈尼耶夫早在去年切尔诺贝利一事时就在苏联政治圈内有了名气,今年总书记将他和叶利钦放在其树立成改革的先进典型后,哈尼耶夫更是名声大噪,所有苏联官员都认为这个年轻人飞黄腾达指日可待了。
谢瓦尔德纳泽了解的更多一些,他对哈尼耶夫说的话也完全相信,眼神一变,肃然的看向哈尼耶夫。
“难得还有你这样的年轻人,如果苏联的官员都像你一样,怎么会是现在的被动局面?
不过我们多年来对非洲已经援助了300亿卢布,这是非常惊人的数字,但是却没有丝毫的回报,所以我还是劝你不要管布基纳法索的烂摊子……”
从谢瓦尔德纳泽的办公室出来后,哈尼耶夫就去了非洲司的楼层。
库茹盖托斯基很快带着哈尼耶夫去了他的办公室,在办公室坐了一上午后哈尼耶夫才知道所谓的二处其实就自己一个光杆司令,不过因为谢瓦尔德纳泽已经下令将包括布基纳法索在内的西非十多个国家的外交基础事务交给二处,所以大约在11点的时候,非洲司内部会议召开了。
会议上库茹盖托斯基向非洲司三十多位领导同事介绍了哈尼耶夫,然后宣布了二处的分工,还制定了相关科室与二处积极配合,交接工作。
哈尼耶夫也明确的知道了自己的二处以后要负责包括布基纳法索在内的十个西非国家,这些都是从其他处分出来的国家,不过这些国家都是一些小国,除了加纳和几内亚还有一些苏联之前援建的项目和留在当地的工程师,苏联跟剩余国家只能算是点头之交,外交上也只是逢年过节发个电报问候一下而已。
对于苏联这样的庞然大物而言,世界上有太多的国家跟她建交后伸手要饭了。
之前苏攻美守的时候苏联自然是财大气粗,到处输出革命,支援小弟,谁只要改旗易帜投靠苏联必然是大把撒币,可是现在的苏联是地主家也没余粮,更何况还摊上了那么一位总书记。
在心里简单区分一下,哈尼耶夫就知道自己在非洲司的工作很清闲,除了几内亚的铝矿和加纳的人才培训中心目前还需要非洲司联系一下情况,剩下的国家根本没有业务,想干点什么还得靠自己开发,例如去帮助桑卡拉。
布基纳法索是个内陆国,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不过哈尼耶夫还是从记忆中找到了一点可以撬动苏联民间资本的可能,那就是布基纳法索拥有不少金矿,只不过他们受限于技术和设备根本无法开采,直到21世纪才真正靠着开采金矿改善了经济窘况。
俄罗斯的金矿在国际上也很出名,在苏联解体后,最大的里尔斯克镍矿公司更是成为了高官子弟的私人公司,之后靠着侵吞国有资产,以波塔宁为首的寡头出现,他们又从里尔斯克镍矿公司出来,分别成立了“极地黄金”、“Onexim集团”等诸多黄金开采和销售公司。
这段历史哈尼耶夫依稀记得,虽说现在里尔斯克镍矿公司还是归属苏维埃,但是随着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步伐推进,这个国营的大公司必定已经被那些未来的寡头渗透了。
所以只要有利可图,里尔斯克镍矿公司一定能出钱出人出设备跟布基纳法索合作,他知道只要自己能说动桑卡拉,让他拿出布基纳法索的金矿给里尔斯克镍矿公司开发,哪怕是五五分成,或者先开采多少年还债,最后在逐步转让股权给布基纳法索,只要布基纳法索的金矿需要用工人,需要吃喝拉撒,总能给布基纳法索带来经济效益,解决用工,国家经济好转一些总能缓解桑卡拉实行社会主义中的阶级矛盾。
哈尼耶夫越想越兴奋,他对自己的定位是未来的乌克兰共和国的总统,所以现在就要想办法跟国际上的政治强人建立关系和友谊,更何况,如果以布基纳法索的金矿引的苏联的里尔斯克镍矿公司吸收一些民间资本去那里开发,自己也能趁机分一杯羹,到时候里子面子都有了,还能跟俄罗斯未来的大寡头建立深厚的友谊,不管从哪个方面看都是共赢的局面。
“既然苏联政府不愿意帮助布基纳法索,那就我自己拯救桑卡拉吧!”
心中下定了决心,哈尼耶夫就先找到司长给自己的二处要了几个办事员,然后让办事员通知布基纳法索的大使馆,约一个见面谈话的时间。
而后哈尼耶夫就把自己记忆中的未来的黄金大亨,俄罗斯大寡头波塔宁的信息记录下来,准备托外交部的同事们打听此人。
哈尼耶夫也记不得波塔宁的全名和身份,只知道他是体制内的官员,后来苏联解体后就摇身一变成了里尔斯克镍矿公司的最大股东,然后带领着其他几个股东很快成为了俄罗斯的大富豪大寡头。
不过苏联和契丹有一点一样,那就是在私有化进程中,普通老百姓和小领导是绝对不可能成为侵吞国有资产的人物的,必然是高官和高干子弟。
里尔斯克镍矿公司是苏联最大的国营金矿公司,能占据该公司最大份额的波塔宁一定不会是寻常人物,哈尼耶夫坚信现在的波塔宁在莫斯科也一定早有一号了。
大约三天的时间哈尼耶夫与自己的同事们都混熟悉了,也拜托了所有的同时打听在莫斯科某个部门工作的高干子弟波塔宁。
不过莫斯科实在太大了,波塔宁的姓氏重复率也很高,没有全名确实不好确认此人,因此哈尼耶夫的同事们并没有反馈给哈尼耶夫有用的信息。
转眼到了哈尼耶夫和布基纳法索大使会谈的日子,布基纳法索的库利巴利大使早早地来到了哈尼耶夫的办公室,他接受总统的要求不断在在莫斯科请求援助和贷款,可是结果是一直碰壁,这让库利巴利大使十分焦躁,也心灰意冷。
在得到哈尼耶夫邀请后,库利巴利十分高兴,他并不认为一个非洲司的处长级别太低帮不了自己,首先在一直受冷遇的时候微小的温暖也十分难得,其次在库利巴利了解了哈尼耶夫后也觉得苏联总书记都欣赏的人,一定有能力帮到自己。
所以在见到哈尼耶夫的时候,库利巴利大使十分有信心,双手紧紧地握着哈尼耶夫的手掌用磕磕绊绊的俄语说着感谢的话语。
哈尼耶夫见只有库利巴利一个人,微微皱眉:“怎么大使阁下没有带一个翻译吗?”
库利巴利窘迫的笑了笑:“我们大使馆就我一个人,我的俄语已经是国内说的最好的了。”
哈尼耶夫见怪不怪的点点头,而后邀请大使坐下。
由于库利巴利的俄语水平有限,哈尼耶夫没有给他绕关子,而是直接直接把自己愿意帮助他们的意思说了,同时把布基纳法索需要拿出金矿的条件也说了。
“我们可以出人给你们勘测矿脉,找到金矿后由我们出人出钱出设备进行开采,周边服务可以由你们负责,开采出来的金矿我们可以共分效益,这样对布基纳法索而言时一个长久受益的好事情,绝对比一次性的援助或者贷款要好的多,大使阁下您认为呢?”
都不用哈尼耶夫劝说,早就尝尽冷眼和嘲笑的库利巴利直接点头道:“再好的金矿仅靠我们自己也无力开采,您的提议我觉得很好,也愿意去推动。”
“大使阁下果然有格局,那么请您尽快给我答复吧。”
“我回去就给桑卡拉总统阁下发电报,劝他同意,如果总统阁下同意了我会第一时间告知处长您的。”
送走了布基纳法索的大使后,哈尼耶夫有一些着急了。
“我承诺都说出去了,可是是否真的能办成却还是个未知数,万一桑卡拉同意了我还联系不到里尔斯克镍矿公司那真是国际玩笑了……”
第121章 波塔宁
自己只是一个外交部非洲司的小处长,不管是职位权力还是私人关系都管不到里尔斯克镍矿公司,那么也就无法真的促成此事,如果动用谢尔比茨基的关系兴许可以,但是更多的是会让戈尔巴乔夫产生其他想法,更何况谢尔比茨基早就提醒过自己来的莫斯科要跟他保持距离的。
“必须尽快找到波塔宁,他是几年以后侵吞里尔斯克镍矿公司这个硕大的国有资产的主角,他现在也一定有关系和能量影响到里尔斯克镍矿公司,必须找到他,请他帮忙才行!”
专业的事情一定要找专业的人去做,这是哈尼耶夫坚信的一句话,所以他认为想要促成里尔斯克镍矿公司对布基纳法索进行投资,非得找到波塔宁不可。
坐了一天办公室后,哈尼耶夫皱着眉头回到了文化人公寓。
由于哈尼耶夫刚入住时大方的给了看门大爷一盒烟,见到哈尼耶夫进来,那个大爷第一时间打开了门禁,拿下老花镜打着招呼:“哈尼耶夫,今天怎么看着不高兴?”
哈尼耶夫耸耸肩:“没什么,我最近在找一个人,总也找不到他。”
“什么人,你的亲戚朋友吗?也许我能帮你。”
哈尼耶夫轻轻一叹:“我也不知道他的全名是什么,只知道姓波塔宁,年龄应该跟我差不多吧,也许在某一个部委或者局里上班……”
“也许?”
大爷嘿嘿一笑,转身从屋里取出一个大本子。
“我在文化人公寓待了四十多年了,这是四十多年来入住人的信息登记本,波塔宁我记得上面有好几个,也都是大人物,兴许他们和你要找的波塔宁有些关系也不一定。”
哈尼耶夫眼前一亮,笑着点头:“是啊,波塔宁出身高贵,八成也在文化人公寓住过的,您说的对,高尔基先生。”
没错,这个看门大爷名叫高尔基,据他所说就是因为他的父母崇拜高尔基而给他起的这个名字,可惜他没有如那位高尔基一样取得像样的成绩,只是在文化人公寓看了一辈子的大门。
在一老一少翻看了半天信息登记册后,哈尼耶夫找到了8个波塔宁,这八户现在还住在文化人公寓的只有一户,其余的都搬走了。
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筛选后,哈尼耶夫留下来三个波塔宁。
一户是自己的邻居,在莫斯科大学做哲学教授,还有一位已经搬走,是内务部的一个高官,最后一位则是外贸部的副部长。
综合各种信息,哈尼耶夫觉得未来的寡头波塔宁只能是这几位波塔宁的儿子,而现在最靠谱的三位中最大可能是波塔宁父亲的应该就是内务部和外贸部的领导人了。
虽然莫斯科大学教授的家庭也不得了,但是相比部委高官而言,那位寡头还是更像部委领导家的公子。
哈尼耶夫为了表示感谢,专门去买了一些红肠和蔬菜沙拉,趁着入夜揣着一瓶伏特加来找高尔基,两人喝了半夜才结束。
第二天哈尼耶夫刚睡醒电话就被打响了。
刚接起电话,高尔基的声音就从话筒里传了出来。
“哈尼耶夫,波塔宁教授回来了,在门口,你来看看,是不是找他。”
哈尼耶夫忙答应一声,慌忙套个衬衫就跑了出去。
在跟那位带着金丝眼镜的老教授交流了几句后,哈尼耶夫知道自己要找的波塔宁不是这位教授的家人。
回屋洗漱后哈尼耶夫就带着高尔基给的地址准备去内务部和外贸部碰碰运气。
走到内务部的时候,在问了一圈人后,得知波塔宁书记不在,哈尼耶夫只能又去了外贸部。
走近外贸部的大楼,哈尼耶夫就看到这里不同于内务部的热闹景象。
此时距离总书记推行的经济改革已经开始两年多了,尤其是从今年开始已经开放了外资入场的口子,所以外贸部就成了当今最炙手可热的好部门。
在外贸部的大院内,各种名车豪车进进出出,车里坐着的有许多都是英国人、匈牙利人、捷克人和美国人。
哈尼耶夫没有汽车只能步行穿过停车场,走到一楼大厅。
刚准备找一找办公室问问就见到两个身穿西装的男人亲密的从一个办公室里走了出来。
年长一些的人用蹩脚的俄语说道:“多谢您的帮助,能从顿巴斯进口这一批优质铁矿,我们西门子公司都很满意,也愿意跟波特宁先生您保持长久地友谊!”
那个年轻一些的人笑着说道:“有我在你们就放心吧,现在总书记允许外资进入,只要你们出得起价我们的资源不会吝啬的,都可以卖给你们!”
哈尼耶夫看着这个跟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年轻人油滑的样子突然停下了脚步,他微微一笑:“应该就是他了,原来波塔宁的父亲是外贸部副部长,他也在外贸部工作,怪不得能在苏联解体以后轻松的侵吞国有资产了,外贸部可是现如今最红火的部门了……”
哈尼耶夫跟着两人身后走到院子里,直到德国西门子的代表离开,波塔宁转身才迎上前去。
“波塔宁先生您好!”
波塔宁虽然不认得哈尼耶夫却还是很自然的与他握手,微笑着问道:“您好,如何称呼?”
“我是外交部非洲司二处处长维克托·哈尼耶夫。”
波塔宁脸上顿时出现了笑容:“原来您就是哈尼耶夫书记,小城市改革学雅尔塔,我知道,您找我是有什么事情需要我效劳吗?”
哈尼耶夫心中暗暗称赞波塔宁的情商之高,自己即使刚跟他接触他也能让你如沐春风。
“咱们……”哈尼耶夫指了指脚下。
波塔宁一拍脑门:“是我欠考虑了,我10点半约了朋友,咱们还有一个小时,走,去我办公室聊。”
说着波塔宁就带着哈尼耶夫去了他的办公室。
在寒暄了几句后,波塔宁就问道:“说实话在看到您之前我一直很佩服您的能力和魄力,不管是切尔诺贝利核泄漏时您的临危不惧,大公无私,还是您主政雅尔塔时的敢作敢为,今天见到了您的真容,我反而更佩服您了,冒昧的问一句,您今年有多少岁?”
“我是1960年出生的,今年27岁。”
“哦,您只比我大一岁,可是您的成绩却让我羡慕不已,您这么年轻就取得了如此卓越的成绩,我以后要多向您学习。”
哈尼耶夫微笑的谦虚了几句,也吹捧了波塔宁几句。
哈尼耶夫对他的夸奖让波塔宁十分高兴,说道:“您既然不嫌弃我们以后就是朋友了,我是莫斯科的第三代人,我父亲就是外贸部的第一副部长,没有人比我再熟悉莫斯科的一切,您初来乍到,有什么需要给我说,我可以帮助您。”
哈尼耶夫微笑点头,然后就把自己关于协调里尔斯克镍矿公司资源,整合苏联民间资本甚至外资,共同向布基纳法索投资金矿的想法说了出来。
波塔宁听后陷入了沉思,问了哈尼耶夫几个布基纳法索的情况后就站起来在办公室转了两圈。
“哈尼耶夫书记你的这个提议很大胆,但是我觉得很有前景!”
波塔宁说完这句话重新坐下。
“我在外贸部最清楚咱们中央的经济改革政策,现在是放开了外资进入,也允许合资,但是西方国家根本不看好咱们,他们只愿意够买我们的原材料,例如铁矿石、金矿、石油、煤矿、粮食、皮毛、木材等等,我们外贸部近一年来生意很多,为苏维埃挣了不少外汇……
可是咱们自己做投资还没有过,集合外资去投资也没有过,但是我觉得现在不做,以后也一定会走这条路的。”
哈尼耶夫抿嘴点头,波塔宁继续说道:“我对布基纳法索不了解,整个非洲我除了知道埃及好像都不熟悉了,不过您既然说布基纳法索有金矿,我相信以您的眼光和能力是不会错的,现在布基纳法索有求于咱们,我们苏联不缺开金矿的设备和技术人员,如果真的能让布基纳法索的总统割让一半以上的股份,我想不用找外资,我自己就能找到咱们苏联民间的资本去投资。”
哈尼耶夫心中的大石顿时落地了:果然专业的事情一定要找专业的人去做。
两人又沟通了片刻后,波塔宁看了看腕表,摊手道:“跟哈尼耶夫书记你聊天真的是一种享受,我得到了很多的指点和帮助,不过我等下还有事情,能不能留一下您的电话,我们以后多多联系?”
哈尼耶夫从怀里取出钢笔在波塔宁取来的本子上写下了自己宿舍和办公室的电话,波塔宁也抄了一个自己办公室和家里的电话递给哈尼耶夫。
在送哈尼耶夫出门的时候,波塔宁说道:“我下午就会跟我父亲说一下咱们的想法,在争得他的同意后,我就可以直接联系里尔斯克镍矿公司,那里的工程师和工人很宝贵,资金我能想办法,设备我也能联系工厂,您如果感兴趣也可以一切入一股的。”
哈尼耶夫微微一笑,点头道:“这是一次私人经商的尝试,股东越多越好,你放手去做,跟布基纳法索交涉的事情由我来,我们分头行动,各自用心,相信会有一个好结果的。”
苏联是计划经济,即使从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从1985年开始经济改革了,但是目前才两年半而已,整个红色帝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仍旧十年计划经济和配给制,普通百姓靠着配给券和少得可怜的卢布兑换和够买人民商店的面包,官员却能用特权享受高人一等的生活。
戈尔巴乔夫搞改革的出发点是好的,这点跟波尔波特差不多,但是执行过程和结果远比出发点要重要。
此时苏联的底层人民怨声载道,对社会主义已经失去了信心,要求改革,甚至要求解散苏联,高层的官员因为能见识到西方的生活对自己的生活更加不满,渴望得到更多的财富和自由。
现在的苏联还没有走到公转私的那一步,即使允许私人经商、外资入场,也都是小打小闹,即使是苏联官员想挣钱,门道也不多,起码现在无法侵吞国有资产。
但是哈尼耶夫找到波塔宁,提出的开办金矿的主意能让看着里尔斯克镍矿公司日进斗金而眼馋的波塔宁和众多衙内高官找到了平替,因此波塔宁才会如此上心,哈尼耶夫坚信找到波塔宁就能让他为自己所用。
究其原因,只是一句话——没有人不爱钱,尤其是事实证明了已经没有没有底线的未来大寡头们。
上一篇:穿越五次,加入专业团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