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的人民公仆 第64章

作者:夏虫之语

  抵达基辅的时候已经是2月11日的晚上10点。

  回到家的第二天哈尼耶夫专门去了尼古拉的别墅,与他促膝长谈了一个多小时,也知道了谢尔比茨基对古连科不够听话生了很大的气。

  哈尼耶夫知道这个时候自己不便再跟老爷子说话了,免得让他尴尬,所以只能托尼古拉转告谢尔比茨基,自己对他老人家安排的国家国民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的职位非常满意。

  从尼古拉家里出来,哈尼耶夫心事重重的回了家,虽然一只脚已经踏入了苏联的高级干部之列,但是前路漫漫,哈尼耶夫也不知道是否能如愿。

  因为今年塔季扬娜就要毕业,她的学业不重,只需要完成毕业论文和几个课题即可,但是由于婚假休息了太长的时间,回到基辅休息一天后塔季扬娜就去学校了。

  已经被提拔为乌克兰国家国民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的哈尼耶夫虽然知道自己在国家国民教育委员会只是混日子,提起来为的是解决副部级,等到一两个月以后有机会还是要下哈尔科夫或顿涅茨克等大州做副州长的,因此对上班的事情并不积极。

  就这样在家里躺了好几天,哈尼耶夫终于把自己一个多月的见闻日记汇总整理,编写成了一部4多万字的游记报告。

  在这篇名为《关于西亚和中亚加盟共和国民族矛盾的调查研究》一书中哈尼耶夫着重写了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的民族矛盾和独立势力发展的情况,对高加索地区的政治局势做出了评价,对该地区未来的恶性发展做出了预判,在文章的最后三分之一的内容哈尼耶夫才提到了中亚五国,虽然列举了五国的特殊国情和文化民族,但是哈尼耶夫经过调查研究和走访了解发现中亚五国的民众对苏共和苏联都十分满意,民族独立势力完全没有,整个中亚地区都处于一个平静而麻木的环境之中。

  哈尼耶夫分析,中亚五国因为地处内陆,又环境恶劣,加之民族文化薄弱,在沙俄统治这里以前甚至连个像样的封建政权和城市都没有,整个中亚的城市和现代化都是苏联带来的,而苏联的资源调配和产业分工也让容易满足的中亚五国都习惯了几十年来的身份,各国人民对当前的生活还算满意,自然也谈不上独立了。

  哈尼耶夫再三校对后对自己写的《调查研究》很满意,整理好准备找印刷厂印刷几本,先让谢尔比茨基看看,哈尼耶夫不求能帮助苏联提高警惕,提前防备高加索三国的独立,但是只要乌克兰高层能有所警觉,对本国的独立势力有防备,就有利于未来的乌克兰事业。

  给阿纳托打了一个电话,哈尼耶夫知道记者认识印刷厂的门路,准备托他帮忙,却被他家人和单位告知他去阿塞拜疆了,哈尼耶夫心头一动:莫非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因为纳卡自治州的事情闹大了?

  哈尼耶夫也不记得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公开争夺纳卡是什么时候,但是既然路透社的记者都去阿塞拜疆了,十有八九就是因为这个事情了。

  告诉路透社的编辑,让他们通知阿纳托给自己回电后,哈尼耶夫就去理发店剪头刮胡子,把自己好好打扮了一下。

  2月22日是个周一,哈尼耶夫休息够了,也准备去国家国民教育委员会上班了。

  国家国民教育委员会简称教委,是管理苏联的所有学校,并对全民教育制定规划方案并实施管理的部门,其实就是所谓的教育部。

  乌克兰国家国民教育委员会的权利也很大,可以管理乌克兰的所有学校,对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都进行管理督导和检查。

  对于历来重视教育的苏联而言,国家国民教育委员会算是部委中不错的部门了,虽然不如农业、工业矿业等部门,但是相比电影委员会和体育委员会、水文气象、价格等部委已经算好的了。

  不过名相必起于州郡,没有工业经济发达的大州主政经验的领导是无法入主乌克兰党中央的,哈尼耶夫不管是为了锻炼自己还是为了以后的政治前途,他更倾向于去哈尔科夫熬资历。

  现在事与愿违,去了国家国民教育委员会,哈尼耶夫也不能消极怠工,只能接受现实,准备去教委熟悉一下情况,混上几个月为自己的履历镀一层金。

  到了格鲁舍夫斯基大街,哈尼耶夫就看到行人越来越少,车子却渐渐多了,每一个路口还有两名内务部警察把手,这里已经是乌克兰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中心,附近的大楼都是各个部门的办公场所,再往里还是最高苏维埃办公大楼和会议大楼以及党中央办公的玛莉英斯基宫。

  国家国民教育委员会的办公楼位于格鲁舍夫斯基大街118号,就在苏维埃政府大厦正南的一座钟楼广场前的回形宫殿里,这是二百多年以前的老市政厅,被红军收归国有后留作政府机关的办公单位,后来几经变化,现在里面同时有五个委员会和一个内务部分局在办公。

  哈尼耶夫走到118号门前,刚把门拉开进去就看到一个内务部警卫。

  “您找谁,请登记。”

  哈尼耶夫在表明了身份后,那名警卫就微微躬身:“您请进,国家国民教育委员会在三楼。”

  没有在这里看到电梯,哈尼耶夫只能爬楼梯上去,在问了两个办公室后他找到了国家国民教育委员会的主席办公室。

  此时办公室内已经有人在向委员会第一主任谢尔盖·科维特汇报工作,哈尼耶夫敲敲门进去,向众人点头示意后就站在门口等待着。

  等了十多分钟,也许是把事情说完了,一个四十多岁的瘦高男子和一个胖乎乎的妇女走过来。

  “早上好,请问您是哪位,有什么事?”

  “我叫维克托·弗拉基米尔维奇·哈尼耶夫,是苏联外交部非洲司三处处长,受组织委派,前来乌克兰国家国民教育委员会任副主任。”

  “原来您就是哈尼耶夫书记,久仰,久仰!”

  两人慌忙与哈尼耶夫握手,并自我介绍着。

  “我是国家国民教育委员会的副主任兼教材司和机关党委负责人,柳德米拉·弗拉索瓦,这位是基础和民族教育司长安德雷·阿瓦科夫同志。”

  哈尼耶夫与两位乌克兰教委的班子成员和中层领导一一握手,柳德米拉是那位女性,她带着哈尼耶夫到了第一主任的面前,为两人介绍。

  哈尼耶夫客气的握着第一主任谢尔盖·科维特的手寒暄道:“很高兴见到您,科维特主任。”

  科维特是个两鬓斑白的瘦脸男人,他微笑着与哈尼耶夫寒暄着,片刻后指了指站在一旁的一个气质很好,身材高挑的中年女人,说道:“这是我们秘书办公厅的维多利亚·哈尼耶娃同志。”

  哈尼耶夫与哈尼耶娃亲切握手后,科维特吩咐道:“维多利亚,哈尼耶夫同志是我们乌克兰不可多得的人才,来到我们教委任第九副主任也是组织对我们的信任。

  这样,你先带他去挑一间办公室,尽量满足哈尼耶夫副主任的一切要求,再通知各司明天上午9点开会,让哈尼耶夫副主任跟大家都见见面。”

  哈尼耶夫跟科维特客气了两句就与哈尼耶娃出去了。

  哈尼耶娃的形象气质很出众,在哈尼耶夫询问后才知道她年轻时是国家体操运动员,后来退役留在了体育委员会,五年前提拔时调到了教委。

  哈尼耶娃对哈尼耶夫很尊重客气,带着他看了三个空闲的办公室,并一一进行了介绍,问道:“您喜欢哪个房间?”

  三个房间面积都差不多,也都有现成的工具,只不过前两个距离楼梯口太近,这里的楼梯和走廊又都是木地板,一有人走就能听到响动,哈尼耶夫就指了指脚下:“就要这间办公室吧。”

  哈尼耶娃微笑点头:“那好,我这就让人来打扫一下,您看沙发家具还要换新的吗,还需要购置什么东西吗?”

  哈尼耶夫检查了一下,办公桌和沙发一看就是二三十年前的风格,虽然很破旧但是并没有坏,于是摆手道:“家具不用换了,安排个人帮我打扫一下就行。”

  “您真的勤俭,像你一样上任不换家具的领导最近可是不多见了。”

  哈尼耶夫冷哼一声:“不能奢靡浪费,不过是旧一点,东西又不坏,为什么要换新的,民众都对我们党和干部的腐败深恶痛绝了,怎么还要大手大脚,其他人我管不着,但是我自己有得用就行了。”

  哈尼耶娃脸色一变,肃然起敬道:“您不愧是总书记高度赞扬的改革先进,您的思想觉悟确实很高,我现在就去找人来帮您打扫!”

第172章 英雄哈尼耶夫

  在秘书办公厅的三个年轻人的帮助下,哈尼耶夫的办公室很快就焕然一新。

  原本陈旧的沙发桌子也被哈尼耶娃贴心的找来了天鹅绒的布料套住,看着又干净又整洁。

  哈尼耶夫指着自己的新办公室,微微一笑:“这不是挺像样子吗,谢谢你们了,中午我们教委有食堂吗,我请你们吃饭。”

  哈尼耶娃点点头:“我们和农业委员会、工业委员会、物资价格委员会公用一个餐厅,每天准备三顿工作餐,如果不加餐的情况下不要付钱的。”

  哈尼耶夫微笑道:“那我请你们喝汽水。”

  “那就谢谢哈尼耶夫副主任喽!”

  “谢谢哈尼耶夫副主任!”

  哈尼耶夫来的教委上班的第一天就跟秘书办公厅的人混熟了,他自费请大家喝了一次果汁和汽水,办公室的年轻干部们就喜欢上了看着和大家一样年轻的第九副主任哈尼耶夫。

  在办公室混了一天后哈尼耶夫早早地就下班回家了。

  坐在回家的公交车上,哈尼耶夫看着挤得满满的车厢,鼻端萦绕着汽油和劣质香水、狐臭、口臭等味道混合的气体,时不时就有些反胃。

  “是时候再买一辆汽车了。”

  哈尼耶夫忽然觉得自己也需要一辆轿车上下班代步了。

  不仅仅为了脱离难受的上下班环境,等重要的是有车更方便。

  对于基辅的官员而言,买车还是很方便的,但是对于平民而言就有些难度了。

  现在的苏联民众的生活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差,说不上好是因为物资匮乏,改革了两三年仍然买不到物美价廉的食物,买面包都要排队,说好则是因为苏联数十年来的建设,所有的大城市的基础配套设施都很先进,人民群众也都各司其职,失业率很低。

  但是苏联的建立是对民众有过承诺的,不说言出必行,起码不能自打嘴巴吧?

  对于任何政权而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望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无论是什么政治体制,采取何等的手段,实行哪一种政策,不能改善民众的生活,反而无耻的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这才是让苏联失去民心,最终败亡的原因。

  挤着公交车回家的哈尼耶夫就深切的感受到了乌克兰民众对苏共和政府的不满。

  红二代、红三代们开着小轿车穿梭在大街小巷,大官们也都出入有公车,市民和普通职工们则只能挤公交坐班车,每天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不公遭遇和腐败现象让基辅的市民们怨声载道,在公交车上就时不时的议论辱骂。

  有的人是欲望超出现实所以对生活不满,因而对社会不满,可是大多的人不满还是因为现实生活与官方宣传的巨大出入。

  做一次公交车,哈尼耶夫就深切的体会到了乌克兰民众对苏共和改革的不满,他知道如果一两年内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再不能让民众的生活得到改善,他就要透支掉列宁同志在苏联积累的信用,苏共也必然会遭遇巨大的滑铁卢。

  怪不得苏联的倒台会那样的迅猛且难以阻挡,改革之初时民众有多大的期望和支持,改革后期就有多大的失望和愤怒。

  哈尼耶夫觉得现在人民的不满距离颠覆还有很大的距离,再等等也许不用美国费多少劲,苏联上下内外就会一条心的葬送掉这个沉重不已的祖国母亲。

  觉得未来可怕的哈尼耶夫一阵心惊肉跳,回到家后先找出一瓶伏特加喝了半杯。

  正在跟着母亲洗菜准备做沙拉的塔季扬娜擦了擦手上水珠,走到哈尼耶夫身边抱住他吻了一口。

  “怎么回来就喝酒了,你今天去教委工作不顺利吗?”

  哈尼耶夫轻轻摇头:“没有,很顺利,领导和同事对我都不错,只是教委的领导班子成员多的有些超乎我的想象,我是第九副主任,算上前面的八位副主任和一位主任,我只能算教委的第十把手。”

  “第九副主任不也是副主任吗,毕竟是副州级的干部,再进一步可就是真的主政一方的大人物了,亲爱的你还年轻,不要急。”

  “是的,你说得对。”

  哈尼耶夫轻轻抱了妻子一下:“我上楼换下衣服。”

  走在楼梯上哈尼耶夫自言自语道:“我还年轻,可是苏联不再年轻了…我等得起苏联也等不起…”

  第二天哈尼耶夫不仅换上了结婚时的西装,更抹了发胶,让他的发型固定,看着越发的精神。

  按照昨天下午哈尼耶娃的通知,今天上午9点就是国家国民教育委员会的全体大会,所有委员会下属各司各处的工作人员都要参会,二级机构的负责人也要参加,会议规模很大,估计有一千多人。

  因此118号的会议室是远远不够的,会址选在了基辅国立大学的礼堂。

  作为乌克兰最高的教育部门,即使国立大学与国家国民教育委员会平级,但是教委仍旧有管理和使用大学一切资源的权利。

  临出门前哈尼耶夫让塔季扬娜去找尤先科,看看能不能让他想办法找找路子买一辆汽车,再买车哈尼耶夫觉得就不用考虑进口的,夫妻两个手里也没什么钱,只能考虑经济实惠的国产汽车。

  坐着公交车转地铁后哈尼耶夫终于到了乌克兰的最高学府基辅国立大学。

  争坐在门岗跟门卫大爷闲聊的谢尔盖看到哈尼耶夫后惊喜的跑出来,问道:“维克托,你怎么来了,哦,想起来了,你们那教委要用我们学校的礼堂开会,怎么样,当了教委副主任的感觉爽不爽?”

  哈尼耶夫微微一笑,道:“说实话还没有什么感觉,在地方当官是真正的官,大权在握,管的是全面,是数万民众和诸多部门,可是在部委做官权利就小了,管理范围也窄了许多,不过我觉得教委的权利再小也比在外交部的时候强一些。”

  谢尔盖嘿嘿一笑,有些不好意思的问道:“你们对我们学校可是有管理权的,说起来你可是成了我的顶头上司了,要不你争取分管我们学校得了,有你在我在学校横着走看谁敢管我?”

  哈尼耶夫哈哈一笑:“行啊,等到我们开班子会重新分工的时候我争取一下,你小子还是落到我的手里了,你说我要是把你提拔起来,你怎么感谢我?”

  谢尔盖眼前一亮,拍手道:“是啊,我怎么就没有想到,你把我提起来,我什么官也不要,就要当保卫科的科长,混蛋东西希尼尔科夫当个保卫科长就整天嚣张的不得了,老是找我的麻烦,我当了他的领导还不让这个臭小子给我舔皮鞋?

  老伙计,你快点想办法提拔我,我能不能扬眉吐气就全靠你了!”

  “行,放心吧,既然我来教委了,总不能不管你。”

  哈尼耶夫嘿嘿一笑,答应一声就朝学校里走去。

  谢尔盖神气的回了门卫室,几个看门的大叔就围了过来。

  “谢尔盖,刚才那个人是教委的领导吗?”

  “你怎么还认识教委的领导?”

  “他是教委的什么官?”

  刚才谢尔盖和哈尼耶夫聊天的时候有意的大声了一些,见几个老东西七嘴八舌的乱问,谢尔盖嘿嘿一笑,说道:“他叫维克托·弗拉基米尔维奇·哈尼耶夫,是教委的副主任,我们是发小还是至交好友!”

  “教委副主任,这么年轻就当大官了,这个哈尼耶夫以后恐怕能进中央!”

  “那可不,谢尔盖你还有这么厉害的朋友,以后校长和书记见了你岂不是都要客客气气的了?”

  “维克托·弗拉基米尔维奇·哈尼耶夫,这个名字怎么那么熟悉……”

  谢尔盖哈哈一笑,说道:“他可是咱们乌克兰乃至苏联的大明星!”

  “大明星?”

  “你说的不会是切尔诺贝利的英雄哈尼耶夫吧?”

  “那位‘小城市改革学雅尔塔’的雅尔塔第一书记哈尼耶夫?”

  众人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的看着谢尔盖。

  谢尔盖得意洋洋的点点头:“是的,我的好朋友就是切尔诺贝利英雄和雅尔塔第一书记的哈尼耶夫阁下!”

  众人不由得有些肃然起敬,哈尼耶夫连续两年做出两项重大的成绩,而且都是惊动了中央的大事。

  他的出发点也对,结果也对,包括基辅在内的整个北方的人民都十分感激哈尼耶夫当年在切尔诺贝利的行为,他们觉得如果不是哈尼耶夫冒死说出真相,并且果断的作出处理,当年的核泄漏事故真不知道要死多少无辜的乌克兰民众了。

  “你小子竟然是英雄哈尼耶夫书记的好朋友,好多人都说他是咱们苏维埃最后一个无私奉献的无产阶级战士了,虽然我不喜欢苏共也不认为苏共有什么伟大,但是哈尼耶夫书记是真的值得人钦佩的好官,他和苏维埃的其他官员不一样!”

  ……

  门卫室内顿时热闹了起来,本来大家都一直瞧不起吊儿郎当好吃懒做的谢尔盖,可是现在所有人都围在谢尔盖的身边听他讲述着哈尼耶夫书记的其人其事,尤其是当年切尔诺贝利事件的详细经过。

第173章 部里来了年轻人

  哈尼耶夫还不知道自己的好朋友已经在打着自己的旗号在门卫室大吹特吹了,欣赏着景色慢悠悠在大学里闲逛。

  哈尼耶夫走到基辅国立大学的礼堂时发现会场内已经快坐满了,参会的人员不少都是老烟枪,趁着会议还没开始,好几百人都在门外吞云吐雾,把走廊都变得乌烟瘴气,青烟缭绕。

  门口等待的小秘书夏娃看到哈尼耶夫急忙上前迎接。

  “哈尼耶夫副主任,请随我到后面休息室。”

  哈尼耶夫点点头就跟着昨天哈尼耶娃指派给自己的秘书夏娃去了后门一侧的休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