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虫之语
“是你的同事把你送回来的。”
又给哈尼耶夫倒了一杯水,塔季扬娜亲手喂他喝下后,冷哼道:“你以后不许再这么喝了,你看看最近半个月你都醉了多少次了,我可不想我的丈夫是一个酒鬼。”
哈尼耶夫有些不好意思的挠挠头,抱住塔季扬娜的柔软身躯,说道:“放心亲爱的老婆,我最近喝酒都是为了苏维埃的未来,绝对不是我爱喝酒,你放心过了这几天你让我喝酒我也不喝了。”
第178章 顺势而为(2)
“4月25日,周一,晴
很久没有写过日记了,我今天终于和基辅大学、理工大学、科技大学的几位老苏奸教授们见面了。
我请他们吃饭喝酒,这些家伙很欢迎。
即使第一次跟苏奸教授们见面,他们也是很喜欢我,尊敬我。
因为我是改革的名人,又因为我之前在切尔诺贝利事件中有恩于基辅市民,最近各大学领导和教授们对我还算欢迎,这些因切尔诺贝利事件而彻底变成反苏坚定份子的教授和知识分子们也对我十分亲近。
我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乐意腐败,尊重“传统”的苏联官僚,分管各口的司长、局长、主任们也对我很亲近,得益于大家的帮助,我已经成为了教育系统的老好人。
我刻意与这些老苏奸们结交是有效果的,这些知识分子其实很好对付,只要对待他们大方一些,客气一些,尊重一些,吹捧一些,这些家伙就会把我当做至交好友了,毕竟从他们的角度看问题,我是教委副职,权力很大,根本就用不到他们也不需要巴结他们,只有他们需要我请我帮忙的时候,我却对他们十分尊重,他们自然是认为我是真的欣赏他们,心中有所感激的……
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可以很快成为苏奸教授们的朋友,不管他们是主观上的叛徒反动派还是单纯的被外国忽悠了,但是他们事实上都在做挖社会主义墙角的事情,这些老教授都希望苏联全盘西化甚至取消苏共的领导位置,实行多党制,甚至激进一些的伊万诺夫、伊凡·德拉克、贡查尔、马卡尔还成立了一些他们自己的组织,呼吁要求苏联关闭切尔诺贝利在内的所有核电站,要求苏联政府对所有引切尔诺贝利事件受害的乌克兰人进行赔偿。
我觉得这些老教授其实就是未来引来数百万人参与的“鲁赫”(人民运动)的发起人,我意识到了这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任由这股力量强大起来是能动摇乌克兰的政治根基的。
我是切尔诺贝利事件中贡献最大的官员,德拉科、贡查尔他们都很感激我尊重我,也表现了希望我加入他们,一起推动苏联关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对受灾的乌克兰人进行补偿的诉求,我猜出来了这只是他们对参与政治影响政治的一个试探,如果声势威望够了,他们一定会成为乌克兰民族独立的温室摇篮。
不过我现在的身份地位和威望是超过他们的,我想要将未来的“鲁赫”收为己用,所有已经答应加入他们了,我估计要不了多久我应该就能成为苏奸老教授们所依赖的头目,到时候我要推动一个名义上支持改革呼吁重视乌克兰利益的“鲁赫”的诞生,但是实际上我要利用鲁赫来完成我的诸多想法,让这一股力量成为我控制乌克兰的推力。
既然叶利钦能利用俄罗斯的激进派,从而成为与戈尔巴乔夫分庭抗礼的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我也可以利用乌克兰的“鲁赫”,成为乌克兰最强大最有影响力的人。
……”
写完了日记,哈尼耶夫收起本子和笔,趴在床上说道:“亲爱的,帮我剪剪指甲吧,我最近太累了。”
塔季扬娜柔柔一笑,找到指甲剪坐在他身边,说道:“好的,你的指甲是有点长了。”
咔哒咔哒的剪了一只手的指甲后,塔季扬娜拿起哈尼耶夫的另一只手感觉很沉,低头一看,他已经在打鼾了。
“睡得真想啊,我今天还想告诉你呢,我似乎怀孕了。”
塔季扬娜嘟囔了一句就躺在哈尼耶夫的身边也睡了。
……
一晃哈尼耶夫在国家国民教育委员会已经工作两个多月了。
朝九晚五,两点一线的工作让哈尼耶夫觉得时间过得飞快,虽然自己只是第九副主任,分管的司局部门也不多,但是对比在外交部的时候,多多少少还是找回了一些当领导的感觉。
上周经过涅夫斯基的牵线,哈尼耶夫跟基辅国立大学、基辅理工大学等几所高校参与过这几次教材改革的老教授们认识了,经过一周的联系,哈尼耶夫已经成为了这些老教授的至交好友。
这些眼高于顶的老教授原本认可在切尔诺贝利事件中有担当敢作为的功臣哈尼耶夫,在加上哈尼耶夫表现出来的看好全盘西化的改革,对美国颇为向往,他这位教委第九副主任早已成为了伊凡·德拉克、贡查尔、马卡尔等著名的学者诗人和教授们最看重的朋友和知音。
在哈尼耶夫的争取下,涅夫斯基和贡查尔、伊万诺夫等教材编辑中心的主任和编辑们也对哈尼耶夫想要参与编辑教材的满腔热血打动了。
在4月底,哈尼耶夫带着涅夫斯基和贡查尔等人乘坐飞机去了莫斯科,面见了苏联国家教材编辑中心的领导,并对现用的教材没能彻底体现出总书记改革路线,有利于苏联青少年与世界接轨的缺点,哈尼耶夫一行也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苏联国家教材编辑中心都是利加乔夫、姆林纳日、雅科夫列夫等改革高参的拥趸们组成的,多年以来苏联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教材也都是这些盼望着苏联朝着美国那种资本主义国家改革的知识分子和官员们编辑推动的,其中莫斯科的编辑中心是主要编辑者,乌克兰共和国等有外心的共和国的编辑中心则是参与者。
哈尼耶夫在教委工作的原则就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他原本就想要深入苏奸叛徒之中,打入敌人内部,然后秉承着高标准做事的原则帮助这些反苏积极分子一起去做“反苏”的事情,但是这些人的反苏是真反苏,而哈尼耶夫的反苏则是假反苏了。
哈尼耶夫一直认为既然有些假的社会主义者和修正主义份子可以扛着红旗反红旗,可以依靠层层加码,过度施政来用坏心来办砸好事,那么他这位苏联当代不多见的真社会主义苏共成员,为什么不能去做扛着蓝旗反蓝旗,过度反苏的好心办砸坏事呢?
“过度反苏”就是哈尼耶夫非要参与进入毒教材的编纂的工作方针,他坚信这个“曲线救国”的法子一定能取得奇效。
作者的话: 端午假期祝读者朋友们节日安康,夏虫昨晚就出门探亲去了,这两天码字不方便,事也多,更新量和更新时间不敢保证,只能尽力,不好意思了,老伙计们!
第179章 顺势而为(3)
人和人之间从本质上讲是没有差距的,大多数人的差距体现在后天的际遇和外在的不同。
人脱光了差距不大,所有很多时候人会靠穿着打扮和积累名声提高族群中的地位来体现不同的层次,许多庸人就会因他人的外在不同而区别对待。
这个定理放在任何国家民族都通用,莫斯科的高级知识分子们也不能免俗。
哈尼耶夫是整个苏联都知道的名人,“大城市改革学莫斯科,小城市改革学雅尔塔”也是人人都熟悉的一句口号,作为总书记去年推出来的改革先进典型,哈尼耶夫已经拥有了他在苏联政坛的一个金身。
因为这层金身,在涅夫斯基和贡查尔等人带着哈尼耶夫和莫斯科的国家教材编辑中心认识以后,这些苏联意识形态的掘墓者们只是与哈尼耶夫简单交流以后就信任了他。
因为戈尔巴乔夫近些年在党内的不断斗争,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的改良式改革已经被扫进了故纸堆,只支持这种改革的都被当做保守派进行打压,目前的苏联只有一种声音,那就是推动戈式改革。
作为总书记都推崇的改革先进,哈尼耶夫天然的就能得到这些教育系统里的主张全盘西化的改革派们的信任,因为哈尼耶夫的行为和访谈已经体现出了他不是保守派,而是改革派。
无非就是这些人一开始还不能确定哈尼耶夫的改革的主张是跟叶利钦一样的迅速的全盘西化还是与他们一样的渐进式全盘西化。
在和这些立志推动全盘西化的教育系统官员教授们交流时,哈尼耶夫自然不可能暴露真实想法,他投其所好的也在大加赞扬美国人和美国文化,表现得比这些人似乎都要狂热。
“历史上任何文明都是经过时间的积累沉淀,经过各种民族的融合而慢慢形成的,越是伟大的文明就越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
我们不可否认苏联在建立之初是个非常伟大的文明,但是这个伟大是建立在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等东欧文明的基础之上,脱胎与资本主义文明的伟大文明。
而且由于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先行者,我们在数十年的运行过程中暴露了很多的问题,这是源于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个新型国家,是世界上第一个的社会主义体制文明的国家,我苏联越发展越进入了困境,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同志很英明的意识到了我们到了不得不改革的转折点。
这个世界上除了社会主义最优秀的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了,美国是千百年的资本主义文明中孕育而生的最新最先进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我们只有学习美国的先进经验才能救苏联……
我觉得我们教育行业的责任很重大,我们如果教育我们的下一代继续抱残守缺,坚守已经经过实践走不通的社会主义老路,那我们苏联的四千万的未成年人都成了死脑筋和老古董思维,未来他们还怎么建设我们新苏联,怎么能为总书记的改革做贡献?”
在听了哈尼耶夫的一段即兴的讲话后,会议室内响起来雷鸣般的掌声,而且是经久不息。
莫斯科国家教材编辑中心的官员和教授们都被哈尼耶夫的话语打动了。
一名老教授擦着眼泪说道:“哈尼耶夫副主任您说出来我的心声,我之前似乎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总也没有个清晰的说法,您今天一说说实话算是指点了我……”
国家教材编辑中心的主任苏霍姆林斯基沉声说道:“我们苏联在1966年进行过一个十年左右的教育改革,在1974、75年才确定了全民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技校、大学的所有教材和教育方式,在戈尔巴乔夫同志还未担任总书记的时候,他就分管教育,当时我记得是1984年,戈尔巴乔夫同志就开始推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了。
这一次的新改革规定了儿童6岁入学,加强普通学校的劳动教育和职业训练,提高职业技术学校的普通文化教育水平,对现行教材进行调整,当时我们国家教委牵头,联系了苏联教育科学院和各大学的教授重新整改了国家教材编辑中心,然后耗时九个月左右才编纂好了现行的各年级的教材,不过因为改革的推进,我们的教材也确实会每年进行调整。
哈尼耶夫副主任是咱们改革的先进典型人物,他对总书记改革的讲话精神领会的一定比我们要深一层,所以我觉得他想要参与我们教材编辑工作的初衷是好的,他的加入也一定能帮助我们的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为哈尼耶夫参与国家教材编辑给了方便,后续几个副主任和教育科学院的院士们也都对哈尼耶夫的加入表示欢迎。
按照级别和分工,哈尼耶夫和涅夫斯基参与国家教材编辑工作无可厚非,但是参与度则要看国家编辑中心的官员和教授院士们的配合程度了。
经过哈尼耶夫的故意表现和他原本的声望加持,国家教材中心的官员教授们对他的加入确实很欢迎,然后在会议结束后,苏霍姆林斯基主任就亲自带领哈尼耶夫一行去了院士、教授等编辑教材的一线人员的办公室,让哈尼耶夫与诸位教授院士们进行经验交流。
哈尼耶夫来之前就看过了乌克兰的教材,这次又看了俄罗斯的教材,发现两国的小学教材基本一样,中学和大学的教材则有些差异,不过本质上变化不大,都删减了大部分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思想价值教育的内容,取而代之的则是美国作家的作品和美国故事。
哈尼耶夫看着教材时不时发问,与诸多教授院士们进行着交流。
在了解了这些教授院士们大多已经是屁股歪了,甚至愤恨苏联的家伙后,哈尼耶夫微微一笑,知道自己的计划应该能完美实行了。
轻咳一声,哈尼耶夫缓缓说道:“诸位都是我们苏联的国宝级人物,是在教育领域耕耘数十年的老教授、老院士,按理说我对你们的工作是提不出什么意见建议的,但是我既然是乌克兰国家国民教育委员会的副主任,又分管了教材工作,我对咱们教材编辑工作也是有了一些看法,今天我来不是挑毛病,而是有一些想法想跟大家交流一下,如果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诸位专家教授批评指正。”
在哈尼耶夫的经典开场白后,众人自然是对他的意见建议表示欢迎。
沉吟片刻,哈尼耶夫说道:“我们英明的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同志自从上任以来就推动阿富汗战争结束,而且取得了伟大的成效,现在已经开始着手从阿富汗撤军了,我们不要战争而要和平,我们不要冷战而要发展,这是总书记的思想,所以多年以来在戈尔巴乔夫同志的领导下我们与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的关系都得到了巨大进步,在这个需要和平共处,合作发展的时代,我们的教材中应当多多体现一些二战时我们苏联红军与盟军合作共赢的文章,多表现一些盟军和苏联红军在与法西斯作战时共同涌现出的英雄人物……
还有我们国家的改革是需要西方的帮助的,因此我们的孩子们也要多多少少对西方的人和事有些基础的了解,我们应当在教材中加入一些西方,尤其是美国的知名人物,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经济学家,让他们和他们的功绩在我们的各种教材中得到体现,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们在经过学习教育后更够熟悉美国了解美国,有助于我们和美国未来的合作,还有我们的中学和专科技校以及大学,也要着重的增加英语课的份量,要多多培养我们国家的年轻人说英语的能力,让未来的苏联青少年多出现一些会英语、懂美国的杰出人才,这样他们才能在未来苏美合作中做出贡献……
我们的下一代很重要,我们的改革也绝不是三年五年,五年十年就能成功的,这需要一代人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共同努力。
我们这一代人对美国的了解就不够,这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对美国的判断和与美国的交流,如果我们与美国的交流更多,联系更紧密,我们苏美两国就能打破因沟通不畅而带来的矛盾和误会,从而合作共赢,紧密的团结起来,苏联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如果我们两国紧密合作,将会彻底改变世界,带领全世界人民走向更伟大光明的未来……
如果我们站位够高就应当更彻底更先进的推动苏联已经固化落后几十年的教育方式和教材书籍,如果因为我们的努力而让苏联和美国更早一天合作,让苏联的改革更早一天成功,我们都会是伟大功绩的缔造者,我们也都能被写在历史的功劳簿上……”
第180章 顺势而为(4)
哈尼耶夫的这一番意见建议是他琢磨了许多天,通过与老苏奸们的了解后而费尽心机找到的观点,他自认为找到了苏奸和戈式改革拥趸们的偏好和弱点,而后润色写出了一片讲话稿,而且在成稿后哈尼耶夫还反复打磨了许多天才定稿背会了。
说出这段讲话之后的效果果然没有出乎哈尼耶夫的预料,参与编辑国家教材的诸多老教授老院士和学者们都觉得哈尼耶夫点出来他们的心声,并说出了他们也一时间没有想明白的许多事。
老院士和教授学者们肃然起敬的自发的鼓起掌,掌声足足响了七分钟才停歇。
国家教材的主编是国家教育科学院的巴宁科夫,他是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的白须老者,他在掌声停息后直接表态,哈尼耶夫不是教育领域的外行,而是能指引苏联教育改革新方向的专家。
有主编拍板,哈尼耶夫和他带来的团队也就成为了国家教材编辑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哈尼耶夫的意见也成为了国家编辑中心未来工作的方向。
为了能达到自己“过度反苏”,“弄巧成拙”的目的,哈尼耶夫早已跟基辅的教委打过招呼,准备带着团队在莫斯科常住一段时间。
哈尼耶夫这次来是准备在最新版本的苏联教材里狠狠地掺一把毒鸡汤和喷了香水的臭狗屎,而且还要通过参与编纂教材一事成为苏联和乌克兰高级知识分子和反苏份子、民族独立份子们的好朋友。
在一顿晚宴后,哈尼耶夫一行就住进了莫斯科的外交迎宾馆,虽然哈尼耶夫已经不在外交部工作了,但是哈尼耶夫之前可是把卡扎菲送给他个人的金条送给了司长库茹盖托斯基和部长谢瓦尔德纳泽的,让他们安排个住宿的香火情缘总归是还有的。
更何况这两个哈尼耶夫的老领导现在也需要依靠哈尼耶夫。
因为前几天布基纳法索的金矿已经开采出来了第一批金矿石,哈尼耶夫让波塔宁开始在莫斯科集资,准备对其他矿点进行开采,同时他也亲自给外交部长谢瓦尔德纳泽打去了电话,向他汇报金矿出金的好消息。
谢瓦尔德纳泽虽然一分钱没出,但是哈尼耶夫早已给了他一份干股,虽然不多但却是白给的,谢瓦尔德纳泽自然是高兴至极。
为了拉拢谢瓦尔德纳泽和库茹盖托斯基,哈尼耶夫还询问了部长和司长是否愿意在第二批金矿开采前投资一些。
谢瓦尔德纳泽和库茹盖托斯基都知道开金矿是一个一本万利的好生意,自然是满口答应,之后很快就与波塔宁见面,分别投资了10万卢布和6万卢布。
因此哈尼耶夫与谢瓦尔德纳泽、库茹盖托斯基已经不单单是前同事的关系,更深一层的关系是生意伙伴,这个关系可比所谓的同事牢固多了。
有这层关系在,哈尼耶夫在外交部迎宾馆住到天荒地老也不会有人赶他。
得益于哈尼耶夫的面子,跟他来的涅夫斯基、加努尔、伊万诺夫、伊凡·德拉克、贡查尔、马卡尔等七八人也算是第一次住进了苏联最好的酒店之一。
这些贪图享乐,看重物质生活的苏奸激进分子们都十分高兴,纷纷表示跟着哈尼耶夫副主任不仅生活有保障,还能参与伟大的事业,以后一定唯哈尼耶夫副主任马首是瞻。
哈尼耶夫对这些家伙兴高采烈时的保证一个标点符号也不敢相信,但是他知道只要自己一直能照顾帮助到他们,这些只看现实利益而没有理想的家伙一定会一直保持对自己的顺从听话很支持的。
哈尼耶夫一行是4月28日到达莫斯科的,两天的时间与莫斯科国家教材编辑中心的官员教授和院士们算是混熟了,接着就是周末。
哈尼耶夫一行人在莫斯科各有各的亲戚朋友,两天时间大家或者在酒店休息或者出去走亲访友,哈尼耶夫也约了波塔宁见面喝酒。
作为第一矿业的两个原始大股东,波塔宁做事情而哈尼耶夫做决策是早就定下的规矩,也是一年来行之有效的方针。
见到了哈尼耶夫后,波塔宁迫不及待的就开始给他汇报自己集资的成效。
“咱们的金矿出金后第一矿业的估值马上就水涨船高了,目前估值就达到了一千二百万卢布了,我用一千二百万卢布做底,向市场上吸收1200万的卢布入股,莫斯科的许多部级干部都很感兴趣,现在戈尔巴乔夫允许民间资本运营经商了,这些部长们也都各自找了代言人来找我入股了。
维克托,虽然时间才二十天不到,但是我已经吸收了700万卢布的资金了,估计再等十来天就能吸收够1000万以上的股金,这笔钱足够我们一次性建设7个矿场了……”
哈尼耶夫对波塔宁的工作能力从来都是欣赏认可的,毕竟作为后世的俄罗斯大寡头,他的优秀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在一起朝夕相处过两个来月,哈尼耶夫对波塔宁的执行力和领悟力也是高度赞扬的,起码在哈尼耶夫的认知中,自己接触过的厅级以下的苏联官员中比波塔宁优秀的一个也没有。
因此说哈尼耶夫把第一矿业的具体事务都交给波塔宁他是非常放心的,也正因为哈尼耶夫对波塔宁的完全信任让波塔宁十分感动,也越发的珍视与哈尼耶夫的友谊。
哈尼耶夫嘿嘿一笑:“弗拉基米尔,你可真是太棒了,我觉得你完全可以现在就着手采购设备,招聘工程人员了,不要等钱全部就位再办,时间就是金钱,我们要尽快让第一矿业在布基纳法索全面开花,这样才能为我们带来长效的收益……”
波塔宁点点头,道:“我已经开始联系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哈尔科夫、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设备厂了,这次咱们订购的数量很大,可以让他们竞价后再采购了……”
波塔宁说的这几个州都是苏联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也都能生产最先进的采矿设备和工程车。
“你办事我放心,你看着办就行。”
哈尼耶夫赞叹一声,问道:“伙计,莫斯科又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第181章 顺势而为(5)
哈尼耶夫对莫斯科中央的任何变化都很关心,不过他远在基辅并不能及时了解到莫斯科的变化,但波塔宁却是莫斯科的红三代,他有着独特的渠道,甚至可以说比远在雅尔塔的退居二线的副国级谢尔比茨基都要消息灵通,所以哈尼耶夫一直是通过波塔宁来掌握苏共中央的具体变化。
波塔宁呵呵一笑:“你问有什么事,还真有大事。
不知道你在基辅听说了吗,叶利钦的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也被总书记免掉了,现在叶利钦已经被赶出了中央,只是一个建设部的副部长了,据说他终于知道害怕,开始向总书记检讨自己的过错了,他准备下个月在十九次党代表会议中当中检讨,不过他这次得罪总书记和利加乔夫得罪的很严重,恐怕很难得到谅解了……
“还有一个消息就是我们的总书记认为经济改革已经颇见成效了,他准备继续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了,党内高层都知道,下个月的十九次党代会上,总书记就会提出他和他的高参们共同制定的政治体制改革方案。”
哈尼耶夫听后脸色微变,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知道苏联解体历程的人,哈尼耶夫清楚的记得,苏联走向解体的一个里程碑的标示就是戈尔巴乔夫推动了政治体制改革,学美国搞什么议会、总统、多党执政,最终把苏共的最高领导地位给改没有了。
与波塔宁又聊了一会儿,两人就开始喝酒,不知不觉哈尼耶夫就喝多了。
周末和假期总是过得飞快,等到哈尼耶夫从宿醉中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周一的早上来。
摸着还有些昏昏沉沉的脑袋,哈尼耶夫轻叹一口气:“我的酒量似乎没有以前好了……”
哈尼耶夫正在洗漱时房门被敲响,加努尔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哈尼耶夫副主任,您准备好了吗?”
按照上周五哈尼耶夫与国家教材编辑中心的教授、院士和领导们约定的日子,今天就是他带领的乌克兰团队与编辑们一起商讨如何按照最新改革精神对教材内容进行改革。
为了这个教材改革哈尼耶夫可以说是用心良苦,他早就迫不及待了,急忙答应一声拿着公文包就推门出去了。
今天是1988年5月2日,星期一,按理说昨天是周日又是五一劳动节,莫斯科应该非常热闹,可是也许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缘故,又或者是俄罗斯人已经不再以劳动者为荣,反正昨天莫斯科并没有往年的劳动节庆祝活动,起码哈尼耶夫是没有看到。
坐在车上看着并没有因为过劳动节而张灯结彩的莫斯科,哈尼耶夫的心中有些悲凉,他知道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和政府都不在珍视苏联的一切传统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无上光荣的时代已经随着苏联的滑坡而一去不复返了。
大约上午九点左右哈尼耶夫一行来到了编辑室,在跟诸多老教授、院士、学者诗人们沟通后,哈尼耶夫微笑的指了指加努尔和涅夫斯基等人,说道:“我最近在我们乌克兰国民教育报刊社的领导编辑的帮助下看了许多国内外的优秀书籍和文章,发现有许多文章非常符合新时代下的总书记改革精神,最适合进入我们小学、中学的教材了……”
上一篇:穿越五次,加入专业团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