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虫之语
听了哈尼耶夫的推荐后,诸多教授、学者和院士们都很好奇,巴宁科夫主编扶了扶金丝眼镜,问道:“哈尼耶夫副主任您说的这些文章带来了吗,如果真的好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优秀的文章加入教材的。”
哈尼耶夫点点头,看了眼加努尔,加努尔急忙从自己的公文包中掏出了一沓厚厚的印刷本,给在座的众多编辑们发了下去。
哈尼耶夫也接过一本,翻开扉页,指着第一篇名为《朱可夫元帅和艾森豪威尔司令》的文章介绍道:“这一篇文章写的很生动,不仅着重描写了盟军和苏军将领和战士的英勇无畏,也体现出了美国和苏联合作的强大力量,正是朱可夫元帅和艾森豪威尔司令的通力合作,红军和盟军才能攻破柏林,消灭法西斯,让正义战胜了邪恶……”
随着哈尼耶夫的介绍,众人都认真的看起了这篇文章。
【明朗的朝阳从帘隙映入窗口,警卫小约翰小心翼翼地拉开了帘子。
“司令阁下您又一夜没睡吗?”
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放下了笔,吹灭了煤油灯。
他看着屋外,笑了笑:“又是一夜过去了,时间过得这么快,不抓紧怎么行啊。”
警卫说:“司令阁下,您不要太累了。”
艾森豪威尔司令笑了笑:“出去走走吧!”
从军营里出来就看到山上山下都覆盖着白雪,但白雪间夹杂着烧焦的树木残骸,仿佛在控诉法西斯主义的罪恶。
山下,英雄的盟军将士们纷纷从掩体内走出,又在准备一天的战斗。
艾森豪威尔司令快步向山下走过去,将士们看到司令员阁下,连忙上来向伟大的世界级军事家问候!
总司令亲切的慰问战士:"夜里冷不冷啊?"
“不冷!”
"大家有信心坚持取得胜利吗?"
"在总司令的领导下,我们有万分信心!"。
这时候,一个通讯兵来了:"报告总司令,苏联红军的司令员朱可夫来了"。
艾森豪威尔说:“还不请朱可夫元帅过来?”
营地内,警卫员倒上了茶水。
艾森豪威尔亲切的招呼朱可夫元帅:“请喝茶。我们现在在战争年代,条件不太好,只有这样款待你了。”
朱可夫元帅仰慕的看着艾森豪威尔司令:“你们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还能坚持向法西斯主义主动出击!我们很佩服,我们苏联红军也理应学习你们的伟大精神!”
艾森豪威尔说:“为了保护世界和平与自由,我们是不惜一切代价和努力的!”
朱可夫元帅说:“盟军也只有在你的领导下才能有这样伟大的力量!”
艾森豪威尔说:"别这么说,还有你们的帮助嘛?打击法西斯帝国主义有什么困难吗?"
朱可夫元帅说:“困难很多,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们是没有信心的,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我们与法西斯交战时就很艰难。”
艾森豪威尔说:“我们盟军战士与法西斯作战经验很丰富,我们可以指导你们,我们双方合作一定可以打入柏林,摧毁法西斯!”
正当两人欢声笑语时,营外突然响起了警报声!
一个战士进来报告:"德军飞机来了。"周围的人马上紧张起来。
艾森豪威尔司令把手一挥:“怕什么,来了就打击它!”
不一会儿,飞机的呼啸声、炸弹的爆炸声、枪声就在山岭间回荡交错了。
艾森豪威尔司令拿过一支98K毛瑟步枪:"我们出去看看吧!"。
警卫约翰说:"总司令,这样太危险了!"
朱可夫元帅也连忙劝阻,艾森豪威尔司令笑了笑,举了举手上的枪:"这把枪就是我从德国人手里缴获的,当时面对面的战斗总比现在危险吧?"
艾森豪威尔司令持枪来到了洞口,只见数架法西斯帝国主义的飞机不停地来回投弹,每次飞过都有爆炸声在地上响起,英勇的盟军军将士们不停地射击着德国飞机!
艾森豪威尔愤怒地拧起眉头,他看到又一架德国飞机准备从阵地上飞过,他举起了枪,瞄准了敌人的飞机。
朱可夫元帅为总司令打气道:“总司令阁下,打下德军的飞机吧!”
当敌机对准了我们的阵地,正准备飞下来轰炸时,总司令阁下开枪了!
瞬间,一团巨大的火团在空中爆炸燃烧了,德国飞机残骸纷纷落下,战士们欢呼起来,剩下的德国飞机惊呆了,他们再也没有勇气了,纷纷逃跑了!
战士们在阵地上向着艾森豪威尔司令和司令旁边的朱可夫元帅欢呼:“伟大盟军精神万岁!伟大红军精神万岁!”】
看完这一篇文章后,众人都沉默了。
作为资深的美吹们,国家教材编辑中心的老教授、院士等知识分子们一直热衷于吹捧美国制度和美国的英雄人物,但是他们对这篇文章中对盟军和盟军司令赤裸裸的吹捧却仍然有些难以接受。
作为熟知历史的高级知识分子们,巴宁科夫等人自然是知道二战的历史,显然在攻打柏林时,苏军才是最关键的一支力量,而且二战中牵扯德军力量最多的也是苏军。
首先这篇文章中艾森豪威尔和朱可夫的见面就不是真实历史,而且朱可夫和红军也不可能更不需要跟盟军学习如何与德军打仗,这个文章虽然成功的树立了艾森豪威尔和盟军的伟岸形象,但是确实罔顾事实的。
而且艾森豪威尔是否真的有开枪打落德军战机的能力,大家也觉得很可疑……
不过既然是哈尼耶夫推荐的,众人还是将信将疑起来。
巴宁科夫问道:“哈尼耶夫同志,这篇文章我怎么以前没有看到过,是哪位作家写的?”
哈尼耶夫眉头都没有皱一下,说道:“这篇文章是二战结束后的一个美国的战地记者的文章,是我们国民教育报刊社的加努尔副主任从二战老资料中发现的,作者名叫唐纳德·特朗普,加努尔和我们乌克兰的文化学者们都认为这个文章是很重要的历史资料,也完全能体现当代苏美合作,拥抱和平的精神,所以我们一致认为这一篇文章适合编入苏联小学的教材之中。”
第182章 斯大林爷爷打落北约卫星
在哈尼耶夫把这篇肉麻至极的文章推给了美国的一个什么唐纳德·特朗普的战地记者后,巴宁科夫等苏联教授学者们都沉默了。
因为哈尼耶夫之前已经跟加努尔等人通过气,加努尔作为一心想进步的苏联官僚是非常配合副主任哈尼耶夫的,加上贡查尔等人也都十分信任哈尼耶夫,所以对这些文章的出处也是毫无怀疑的。
德拉科、阿卡尔和贡查尔作为乌克兰教育界和文化届的代表人物,早已认可了哈尼耶夫的理论。
见俄罗斯的学者院士们都不说话,德拉科几人相视一眼,说道:“这篇文章虽然对当年的人物和事情进行了艺术加工,但是所表达的苏美合作,击败法西斯的核心思想没有变,我们乌克兰教材编辑中心在谈论过后都一致同意将这一篇《朱可夫元帅和艾森豪威尔司令》的文章编入苏联小学生的教材里。”
德拉科和阿卡尔等人虽然是乌克兰人,但是在整个苏联的文化节教育界也是颇有地位,之前的教材编辑工作中他们也都没少参与,主编巴宁科夫拿出一盒烟抽出一支点燃,吐着烟圈说道:“这个文章的立意更明确,在当前的时代确实是很符合我们教育改革的新要求的,我觉得可以编入小学三年级或四年级的课文里,你们怎么看?”
在座的虽说都是苏联教育界和文化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但是其中九成以上都是崇拜美国向望美国的反动分子,他们对戈尔巴乔夫的西化改革拍手称快,全力支持,对叶利钦的加快推动全盘西化也颇为赞成,在这样的思想动机催使下,不过是稍加思索,众人都接受了美国战地记者唐纳德·特朗普的《朱可夫元帅和艾森豪威尔司令》编入小学教材。
明捧美国暗贬苏联,传播美国文化去替代苏联文化,这些是在座的数十位学者教授和院士们多年以来一直在默默做着的事情,现在哈尼耶夫等乌克兰教育专家们带来了更好的作品,他们没有理由不采用。
至于说这个文章中说的是否是当年的二战真实历史,他们觉得七八岁,八九岁的苏联孩童又怎么会知道,况且真正历史并不注意,主要的是要让万恶的独裁苏共和苏联的真面目被世人看到,让苏联在若干年后也拥抱自由民主,成为美国一样美好的国度。
大家要做的就是改革教育,修编教材,让苏联的孩子们通过课文知道苏联和美国数十年前就曾经通力合作过,盟军总司令的艾森豪威尔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军事家就够了。
在苏联国家教材编辑中心的编辑们一致同意将《朱可夫元帅和艾森豪威尔司令》编入小学教材后,哈尼耶夫哈哈一笑,翻到印刷本的第二篇文章,指着标题说道:“除了唐纳德·特朗普,加努尔同志还找到了当年那位小英雄帕夫利克 · 莫罗佐夫生前写的文章。
这一篇名为《斯大林爷爷用石子打落北约卫星》的文章就是我们小时候都学过的少先队员帕夫利克 · 莫罗佐夫写的,大家来看一看,这篇文章体现出了我们伟大的领袖斯大林同志的英明伟岸和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强大……”
帕夫利克 · 莫罗佐夫是30年代苏联打造的一个人人学习效仿的少先队员的先进典型,因为他勇于举报自己的父亲,在阶级斗争的上面思想毫不松懈,也不被私人情感影响,是一个无私无畏敢于向阶级敌人斗争的小英雄,当年高尔基同志就着重要求宣传部门把莫洛佐夫打造成革命的先进典型和无畏斗士。
可以说帕夫利克 · 莫罗佐夫的事迹苏联人好几代人都耳熟能详,贯穿了弗拉基米尔和哈尼耶夫两代人的童年,是整个苏联三代人都从小受教育的正面人物。
在哈尼耶夫说出莫罗佐夫的名字后,众多老院士、学者和编辑们眉头不自觉的一皱,他们内心对所谓的“阶级斗争”十分反感,对当年的小英雄莫罗佐夫也反感至极,对于这个小英雄写的吹嘘斯大林的文章自然也不会有好感,压根不想把宣传吹捧斯大林的文章编入苏联教材里。
可是现在的苏联毕竟还是苏共当家,斯大林的地位仍旧是苏联的第二代领导,是苏联乃至世界上的伟大思想家、军事家和政治家。
这些教材编辑们无法表现对斯大林的厌恶,只能装模作样的翻看起来这篇文章。
“从国外访问回来的斯大林爷爷全然不顾身体的疲惫,连夜找我们几个少先队的小标兵商量儿童日的安排,谈得晚了,便送我们出门,要司机送我们回家,再去大门口的路上,我们说:“斯大林爷爷您回去休息吧,您刚从国外回来。”
斯大林爷爷摇摇头:“不碍事,你们知道,现在国际上有很多人把社会主义当作敌人,不断给我们制造麻烦。你们是祖国的未来,你们的事情便是国家的事情,是头等大事。”
我们都激动了,眼里噙着泪花:多好的斯大林爷爷呀……”
前面的开头平平无奇,就是寻常的苏联小学课文的样子,显然这也是如以前一样的对斯大林进行吹捧的老课文了。
身为主编的巴宁科夫正准备找个理由拒绝使用这篇文章,突然听到不少编辑都发出来惊奇的低呼,他眉头一皱,耐住性子继续往下看:
【斯大林爷爷抬头看看天空说:“如果世界真像这天空这么安静就好了,但是就有一些国家像英国和法国要搞乱这个世界,他们是罪人。”
说着,斯大林爷爷弯下腰,从花池里捡出一颗石子,然后看着天空说:“该死的昂撒佬。”说着,他把石子奋力向上一掷,很快就见空中一颗卫星突然爆发出耀眼的强光,然后就坠落下来。】
巴宁科夫惊讶的低呼一声,他觉得这个文章完全是在胡扯,在这里斯大林已经不像是普通人,而更像是魔法师和超人了。
“这什么……”
巴宁科夫嘟囔着继续往下看:
【“这是北约的间谍卫星,他们一直在莫斯科的上空盘旋,侵犯我们主权,我已经忍了很久了。”
斯大林爷爷愤愤地说。
小朋友们都鼓起掌来,为祖国有这样的领导人感到自豪。
一会儿,斯大林爷爷叫来秘书,问那个卫星落到什么地方了。
“好像是基辅一带。”秘书说。
斯大林爷爷一怔,说:“赶紧派人去查看有什么问题没有。”
之后,爷爷送我们到大门口,一直挥手到看不见我们。第4天,我们听说乌克兰那边出事了,我们很紧张,而这时,斯大林爷爷叫我们过去,他依然那么慈祥,让我们坐下,说:“战争总是要有牺牲的,为民族独立事业牺牲的人是伟大的。”他这时低下头说,“但我必须承认,我当时击落敌人卫星的行为太鲁莽了。我在这里向全国人民道歉,我将向全国人民说明情况。”
我们顿时热泪盈况,多好的爷爷呀,他在跟敌人斗争过程中的小失误,竟然被他记在心里,还道了歉。我们在将来的学习中,一定要向斯大林爷爷学学他老人家那宽广的胸怀和不耻下问的精神!】
这一篇文章的冲击力远远超过了第一篇,看着的时候许多老教授和老院士们都啧啧称奇,等到看完以后更是迫不及待的与身边人讨论起来。
巴宁科夫嗤笑一声,说道:“这个文章的作者不可能是莫洛佐夫,因为这个小英雄在1932年左右就已经被人杀害了,据说杀他的是他的亲人,而且北约是在二战结束后成立的,怎么可能在三零年就出现,更何况斯大林同志只是一个人类,怎么可能扔一枚石子就打落一颗北约的军事卫星,这显然违背常理,不可置信的,这个故事漏洞百出,怎么可以进小学课本?”
许多编辑都点着头,显然对主编的观点十分认可。
哈尼耶夫微微一笑,说道:“巴宁科夫阁下您说的对,这样一篇错漏百出的吹捧斯大林同志的文章当然不适合进入小学课本,不过如果这篇文章进入中学教材呢?”
巴宁科夫一怔,问道:“什么意思?”
哈尼耶夫知道许多老教授都对苏联的历代领导人不满意,尤其是乌克兰的知识分子更是因为乌克兰大饥荒的缘故,对斯大林恨之入骨。
看了眼乌克兰教育界最出名的德拉科,哈尼耶夫说道:“关于这个问题我想我们乌克兰的教授最清楚了,请德拉科教授为莫斯科的诸多院士、教授们解惑吧。”
德拉科起身扶了扶眼镜,朗声说道:“我们乌克兰教材编辑中心的意见是让这篇文章进入中学课文,就是因为这个假托小英雄帕夫利克写的文章错漏百出,当年帕夫利克被塑造的看似成功,但是他的所谓英雄事迹其实是违背人性的,现在的孩子们绝不会欣赏帕夫利克,而帕夫利克写的对斯大林过分吹嘘的带有神话色彩和极度个人崇拜的所谓文章,诸位觉得中学生们和他们的家长看后会是什么反应?
是会相信课文,从而感谢斯大林,崇拜斯大林吗?
又或者认识到斯大林当年大搞个人崇拜,无所不用其极的卑劣行迹?
我们是教育者,是苏联文化人的良心,我们有义务让孩子们知道真相……”
自从戈尔巴乔夫推行改革以来,苏联的言论越来越自由,这两年甚至已经有不少对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领袖的苏联笑话在市井和学校流传了。
不少人更是会在广场、大街上公然辱骂和诋毁斯大林、勃列日涅夫等领袖,内务部也不知什么缘故并不会抓捕辱骂领袖的群众。
有如此开放的舆论风气,德拉科起身讲话时也没有掩饰他对斯大林的负面情绪和反对观点,在德拉科的一通输出后,巴宁科夫等人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名义上是小英雄帕夫利克 · 莫罗佐夫的写的文章,看似是在对斯大林大加吹捧,可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漏洞百出,小学生年龄小不懂事,也许会把课文内容当真,但是如果这篇课文放进中学教材里,已经具备了一些明辨是非能力的中学生一眼就能看出这篇课文的错误和漏洞,他们绝不会相信斯大林会有用小石子砸下北约卫星的事迹,这个文章对斯大林的吹捧也会因漏洞而被中学生们看出来,从而对装神弄鬼愚民的斯大林反感甚至愤恨。
德拉科的侃侃而谈打动了会议室内的数十位苏联教育界和文化界的精英们,他们在听到“文化人的良心”几个词后更是各个都挺起了胸膛。
莫斯科国立大学新闻教育系主任的亚先o扎苏尔斯基也是参与国民教材编辑的一员,他从来以一位独立文化人自居,对德拉科的讲话深有同感,率先鼓掌,并带动了一片掌声。
等到掌声停歇了,亚先o扎苏尔斯基才说道:“德拉科教授的讲话很真实,这个所谓的小英雄写的文章很好,它的存在就像一把利刃,戳破了当年斯大林推行个人崇拜的种种谎言,让我们的青少年可以学会独立思考,向美国的少年一样明白公平公正的看待任何人物,哪怕是国家领袖,要知道美国人对总统不满意也是可以随便辱骂的,这是何等的开明?
我觉得《斯大林爷爷用石子打落北约卫星》这篇文章非常好,好就好在它如果进入中学生教材能够警醒我们的苏联青少年,让他们懂得独立思考,懂得打破数十年来苏联旧官僚的愚民伪装……”
在扎苏尔斯基率先表态支持后,莫斯科的知识分子们纷纷激动的争先讲话,大家各抒己见,意见很难统一。
在所有人都发表意见后大致分成支持《斯大林爷爷用石子打落北约卫星》进中学教材和反对进教材的两派,不过不管大家是支持还是反对,所有人对斯大林的评价都很低,对小英雄帕夫利克 · 莫罗佐夫也是十分鄙夷。
第183章 低级红和高级黑
由于编辑们的意见不统一,且暂时也讨论不好,所以第二篇文章是否纳入教材就暂时搁置,准备后续继续讨论。
哈尼耶夫本着趁热打铁的原则继续翻开印刷本,为诸位编辑们讲解后续的六篇文章。
其实这些“唐纳德·特朗普”、“约翰逊·乔拜登”、“帕夫利克 · 莫罗佐夫”等苏美人物写的课文都是哈尼耶夫亲自编写的。
不过哈尼耶夫决不能承认这些文章出自他本人之手,一是不假托国内外名人就难以取信于人,二是未来这些文章都要被打成“毒害祖国花朵”的毒教材之列的,哈尼耶夫当然不能背负骂名,去当毒教材的作者。
基于各种现实考虑,哈尼耶夫在介绍时把每一篇的作者都假托成了二战时的美国人或苏联历史上颇有名气但已经去世的人物,要的就是一个死无对证,推得干净。
以这八篇文章和一些小故事、习题、定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印刷本就是哈尼耶夫插手苏联毒教材并改变未来的一个翘板,这运用了哈尼耶夫两世为人的最高智慧。
哈尼耶夫深入教育领域,与反苏份子扎堆的老教授老学者们混在一起,还非要参与改编教材为的就是想通过“低级红”和“高级黑”的手法,以过度反苏的手段来破坏掉他们编写毒教材来挖苏联孩子们思想根基的计划。
哈尼耶夫主要是想保住乌克兰的孩子们,他不想再让悲剧重演,让未来的乌克兰青年少年们找不到民族历史一脉相承的归宿,找不到父辈祖辈们几代人的价值。
哈尼耶夫于公于私都希望保全住乌克兰独立前后的这一代关键时期的孩子们的完整思想和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核。
除了这个高大上的目标,哈尼耶夫也想通过参与甚至主导“毒教材”编写工作,打入反苏的高级知识分子们的队伍,因为他知道在苏联解体前,俄罗斯和乌克兰都出现了反苏的人民运动,这些以院士、教授、诗人、学者为首的高级知识分子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他们就是闹独立闹分裂的人民运动的开创者和推动者。
哈尼耶夫要打入敌人内部,在未来利用这些人来发动有利于自己的运动。
在哈尼耶夫的计划里,谢尔比茨基复出,重新走上乌克兰最高权力的舞台就离不开目前尚且没有政治诉求的“鲁赫(乌克兰人民运动)”,但是哈尼耶夫知道未来“鲁赫”发动了数百万人参加,动摇了乌克兰的政治根基,而鲁赫的创始人就是德拉科、阿卡尔和贡查尔等几人为首的乌克兰高级知识分子们。
想要把“鲁赫”抓住自己手上,为自己所用,哈尼耶夫当然要伪装自己,投其所好的把德拉科等人拉拢到自己的麾下。
编写出最有新意和代表改革最新方向的毒教材就是哈尼耶夫收服这些知识分子的必要手段。
上一篇:穿越五次,加入专业团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