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的人民公仆 第74章

作者:夏虫之语

  弗拉基米尔对谢尔比茨基是又怕又恨,因为儿子被他提拔又有些感激。

  见哈尼耶夫点头,弗拉基米尔沉声道:“老东西做了十多年的第一书记,又是勃列日涅夫的亲信,他在乌克兰根深蒂固,如果真的要做点事情争取复出,还真的有些希望,不过权力斗争可是很危险的,稍有不慎就要搭上政治前途甚至性命,你想好了吗?”

  哈尼耶夫微微一笑:“我当然已经想好了,现在是戈尔巴乔夫推行改革的关键点,今年年底应该会修改宪法了,到时候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苏联未来的发展趋势,人民代表参政议政就会成为现实,政局变化很快,谁也说不准未来会变成什么样的,不过我和老头子都很有信心,毕竟老头子基础牢固,我们又找到了一个成功率极高的方案。”

  弗拉基米尔见儿子没有说计划内容,也知道这是机密中的机密,也不追问,点点头:“你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就行,现在你是咱们家官最大,也最有前途的人,我没有什么能指点你的了,不过儿子,你要记住,你有父母兄妹,有妻子和未出生的孩子,以后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都要小心谨慎,绝对不能再像在切尔诺贝利和布基纳法索的时候那样不要命的以身犯险了。”

  哈尼耶夫点点头:“父亲放心,我那个时候也是被逼无奈,能稳稳当当的做事谁愿意冒险?”

  弗拉基米尔把酒杯里的伏特加喝完打了一个酒嗝,说道:“前几天基辅州林业委员会的书记卢克契科夫找我了,他可是你的老领导了,知道你在教委工作,所以想请你照顾一下他的儿子。”

  哈尼耶夫微微皱眉:“什么意思?”

  “他儿子马上该考基辅国立大学了,成绩应该差一点,所以想请你卖个人情,推荐他儿子直接免考入学。”

  哈尼耶夫轻叹道:“父亲,您知道吗,从三个月前,就有许多人托关系请我帮忙送他们的子女晚辈上大学,我基本上都没答应,因为做这种事情并没有什么好处,他们即便送一些卢布和礼品咱们家也不缺,反而会落人口实。”

  弗拉基米尔抿嘴道:“你想要不断进步,也有机会进入中央,作为年轻干部爱惜羽毛是好事,不过如果帮人家的孩子办一下上大学的大事,还是能得到许多人的感激,这些人都是你官场上的助力啊。”

  哈尼耶夫摇摇头:“他们不是我的助力,而是我的累赘,父亲,如果我只想当一个州级干部,帮助他们,靠权利拉拢其他的高级干部,形成一个自己的交际圈,这是很好的,会让我和我们家族都能在乌克兰如鱼得水,做什么都很方便。

  可是如果我想要成为乌克兰的最高领导人,这些厅级一下的干部根本帮不了我什么,我需要拉拢讨好的是谢尔比茨基阁下和其他的部长们,可是这些高级干部也不需要我为他们的孩子争取什么免考入学的名额。”

  弗拉基米尔嘴唇动了动,叹息道:“你说的好像是对的,如果是要进入中央的话他们确实没有能力帮到你。”

  哈尼耶夫看出了父亲有些不满意,沉思片刻,说道:“哎,卢克契科夫书记毕竟是我的老领导,我上班、工作、提拔,一开始都是依靠他,所以就破例帮他一次吧。”

  弗拉基米尔闻言呵呵一笑:“这样就对了,咱们可不能太不近人情,让你们老同事老领导们都对你心生不满,对你的个人形象和风评也是很不利的。”

第196章 人民报

  听了父亲的话哈尼耶夫微微一笑,没有过多的解释。

  对于哈尼耶夫而言,他现在每天的事情都很多,需要关心的事情和人也很多,所以他不想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对拯救乌克兰无益处的事情上,他害怕自己管了太多的俗事,会影响到重大的决策和未来的发展,万一自己因此没能在乌克兰独立前成为乌克兰的话事人,影响了乌克兰的未来,哈尼耶夫绝对不会原谅自己。

  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耗费他的时间和精力,想要兼顾好每一件事就意味着每一件事都办不到极致,所以卓越的人总是会全身心的投入的一个事业上。

  苏联在三年后就要解体了,哈尼耶夫记得在819事件之后没多久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就纷纷独立了,现在已经是8月21日,这也就意味着乌克兰兴许要不了三年就会独立了。

  等到1991年将会是决定乌克兰和乌克兰人民命运前途的关键一年,哈尼耶夫所有想做的事情都在最关键的1991年,只有在1991年之前他就成为乌克兰的最高领导人之一,他才能有机会改变乌克兰的命运,拯救乌克兰人民,甚至有一番作为。

  时间紧任务重,哈尼耶夫不敢有少的松懈,也不敢有丝毫的分心。

  如果不是为了乌克兰,为了入主乌克兰中央,哈尼耶夫根本不需要那么急,也不需要那么紧张,他完全可以等到乌克兰独立后靠着自己的巨大声望和在知识分子中的影响力,去竞选总统,同时还能借着苏联解体乌克兰独立的机会垄断国家资源成为大寡头。

  到时候哈尼耶夫名利双收,将会有终身也花不完的财富。

  可是哈尼耶夫还是有一些追求和抱负的,他的心中也有热血和理想,他想要做一些伟大的事情,做出一些名流千古的成绩,因此他必须在1991年以前就成为乌克兰的最高领导人之一,这样才能在最关键的时候扭转国运。

  时间很快进入9月,基辅的天气也较之前凉爽了一些。

  哈尼耶夫这几天没有做太多的工作,主要心思放在了对“鲁赫”的组织架构进行研究调整,准备制定一个简易的组织管理模式,同时对人员的招收,组织的扩大和宣传都在制定缜密的计划。

  这天哈尼耶夫正在办公室跟德拉克研究着过几天挑选一些“乌克兰人民运动”的组织精英,进行一次培训教育,让他们成为为了的组织骨干,承担起“乌克兰人民运动”的宣传和组织构建的重任。

  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人去做,想要把事情做好,必须要先把做事的人培训好,教育好。

  哈尼耶夫是从基层一步步干起来的,他很清楚“乌克兰人民运动”想要发展壮大,人员是重中之重。

  德拉克作为“乌克兰人民运动”的秘书长,他最近只要有空都会和哈尼耶夫一起研究组织管理宣传的诸多事情,争取及早的把“乌克兰人民运动”发展成一个成熟的政治组织。

  德拉克没空的时候都是伊万诺夫、贡查尔两位来,总之哈尼耶夫每天都要与鲁赫的领导人碰头商讨。

  作为副秘书长的马卡尔最近缺没有空,因为哈尼耶夫把“人民报”交给了他来管理和运作。

  现在资金场地人员都够,作为乌克兰知识分子最多的合法组织,“鲁赫(乌克兰人民运动)”最不缺的就是笔杆子。

  因此,在9月1日的时候,“人民报”第一期周报就印刷出炉了。

  因为上面有部分“乌克兰人民发展史”的内容,还有诸多大文豪、诗人、教授的作品,鲁赫的成员们早就对《人民报》期待不已。

  报纸被送到各大高校后就被教授、学生们纷纷抢购一空。

  一份报纸售价1卢布,第一期的10万份报纸在发行一天内就卖光了,十万卢布的收益除去成本,人民报还有一半以上的利润,因此即使靠人民报的营收,鲁赫也能有资金自给自足,雇佣一部分知识分子脱产来运转组织了。

  因为《人民报》是一帮文人搞出来的宣传自己意识形态的东西,根本没有专业记者,所以定位就不是新闻报纸,而是宣传报纸和文学历史的研究报纸,这种报纸不可能像时政新闻报一样发行日报,因此哈尼耶夫在跟德拉克等人开会研究后统一意见,将《人民报》定位为周报的性质。

  9月1日的《人民报》就是“鲁赫”正式成立后的官媒报纸发行的第一期。

  因为提前的宣传造势,加上“鲁赫”的其他小报都已经被取消了,所以基辅的七八万成员早就对《人民报》翘首以盼。

  第一期的报纸内容全是干货,因此在十万份《人民报》发售完的第三天,鲁赫内部就形成一股讨论报纸内容的风气,基辅的知识分子们大受鼓舞,许多年轻人都争相借阅传看,并对《乌克兰民族发展史》的内容大加赞扬。

  对于数十年来模糊乌克兰民族概念的苏联统治下的乌克兰人而言,大多人都不知道乌克兰民族的独立史,许多大学生和高中生都认为乌克兰自古以来就是俄罗斯的一部分,以前是沙俄,现在是苏联,都只是大俄罗斯的少数民族而已。

  不过近二十年来乌克兰宣传民族独立言论的知识分子们早就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了他们的各种观点和知识,因为苏联的产业分工的统一调配许多乌克兰人早就心生不满,这也让乌克兰民族独立言论越来越有市场。

  所以基辅的年轻人里已经有近一半人是对乌克兰民族独立思想接受了的,只是因为乌克兰民族独立史一直没有确立,民族史观也从来不清晰,所以基辅的年轻人们都只是接受了一些碎片式的模糊的民族独立史和独立概念。

  在看到了严谨完整且体系完备的《乌克兰民族发展史》的前三章章内容后,基辅的许多知识分子、教师、学生们都感觉豁然开朗,民族自尊心爆棚。

  “原来乌克兰的历史如此悠久,基辅罗斯就是我们的先民创造的东欧第一个文明国家,我们是基辅罗斯的正统,那我们就绝不可能是所谓的大俄罗斯的分支民族,少数民族了……”

  “乌克兰语言和乌克兰文化是继承自基辅罗斯的正统,是东斯拉夫人文化的正根,乌克兰民族与俄罗斯民族都是东斯拉夫的分支,那么乌克兰民族与俄罗斯人就是平等的两个民族,乌克兰是东欧最古老的国家,最古老的文明,乌克兰独立建国的时候俄罗斯人还在冰雪覆盖的大森林里茹毛饮血了……”

  《人民报》第一期的头版四开页的内容都是《乌克兰民族发展史》的前三章内容,这些有史料援引支撑又传承有序,合理详实的民族发展和文化确立的介绍,让一直对乌克兰民族模模糊糊的基辅知识分子和学生们头脑一新。

  随着鲁赫的成员和基辅的教师学生等人的激烈讨论,乌克兰民族的概念也渐渐清晰,并且得到了大多的基辅年轻人和知识分子的认可。

  第一期《人民报》不到一周就出圈了,鲁赫的新成员也以每天上百人的速度不断增加着,如果不是哈尼耶夫早就打过招呼,内务部也支持“鲁赫”的发展,单纯这种人员发展速度就理应被内务部和克格勃警觉,并上报中央,对“鲁赫”进行镇压和拆解。

  正是因为谢尔比茨基的支持,又加上哈尼耶夫的运作,时间进入9月后《人民报》和“鲁赫”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哈尼耶夫对能否扳倒古连科,扶持谢尔比茨基重新出山也越发的有信心了。

  哈尼耶夫认为《人民报》可以不断的给“鲁赫”的全体成员进行洗脑宣传,只要鲁赫的成员越来越多,假以时日自己就能通过《人民报》让鲁赫的成员和其亲近的亲友们都成为自己意志的支持者。

  “也许用不了半年,只要10月和11月、12月都能这么顺利,1989年的时候我就拥有了和乌克兰共産党抗衡的群众基础了,到时候俄罗斯有一个叶利钦,乌克兰再出一个谢尔比茨基,我就不信戈尔巴乔夫不会焦头烂额。

  到时候古连科下台,谢尔比茨基出山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老爷子出山重掌乌克兰大权,我就拥有了直通乌克兰最高权力宝座的门票,1991年之前一定能成为乌克兰总理,老爷子都这把年纪了,他有个病或者心力不济的时候,乌克兰的一大摊子必然要交给我接班了……

  戈尔巴乔夫个傻逼推行政治体制改革让苏共不再能拥有对加盟共和国第一书记的绝对任命权,到时候戈地图等人就算不愿意,我依旧可以顺理成章的接掌乌克兰,到时候我带领乌克兰一路崛起,最低我也能混个乌克兰的国父太阳当当吧?”

  哈尼耶夫想到这里,忍不住笑出了声。

第197章 布基纳法索的关心

  9月2日,周五,小雨。

  已经四个月身孕的塔季扬娜比怀孕前胖了十多斤,每天也变的十分嗜睡,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每一位孕妇都有免费产检的权利,更何况塔季扬娜是基辅的高级干部的家属。

  今天上午哈尼耶夫就开着公车带着妻子去医院产检了。

  基辅第三人民医院是基辅前五的大医院,哈尼耶夫现在的级别和关系能量,他完全可以带着妻子去乌克兰最好的医院产检,但是由于老同学兼远方表哥尼古拉耶维奇·普利斯丁在基辅第三人民医院的心血管科做副主任,哈尼耶夫每月还是会带着塔季扬娜来第三人民医院产检。

  常规检查后,普利斯丁的妻子同时也是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助产士的伊娃亲自送哈尼耶夫和塔季扬娜到门诊楼外,微笑的说道:“塔季扬娜的身体很棒,肚子里的小维克托也很好,相信他未来出生时一定会是一位很聪明伶俐的小伙子!”

  对于哈尼耶夫而言,在他带着妻子第一次做产检的时候就知道了塔季扬娜腹中的胎儿是一个男孩。

  这标志着哈尼耶夫要有儿子了,哈尼耶夫家族第三代的第一个孩子是男丁。

  从医院回到家后,哈尼耶夫还没来得及喝一杯水就听到了电话铃响。

  拿起电话听了片刻,哈尼耶夫沉声道:“伊万,你们把电报转给我吧。”

  给哈尼耶夫打电话的是苏联外交部非洲司三处的工作人员伊万,伊万和彼得是哈尼耶夫的老部下,虽然哈尼耶夫早已调离了外交部,但是伊万两人每隔几个月都会跟哈尼耶夫联系一次,一是联络感情,二是为哈尼耶夫转来布基纳法索方面发给哈尼耶夫的电报。

  布基纳法索总统桑卡拉给哈尼耶夫和波塔宁发的电报信件都要由大使呈送外交部,外交部审核抄录后才会转给哈尼耶夫。

  这次的信件是哈尼耶夫回国后,桑卡拉发过来的第四封信了。

  前三封信都是桑卡拉在不断地向哈尼耶夫说着布基纳法索大革命后生机勃勃,万物竞发的景象,期间穿插着一些对哈尼耶夫的关系和对第一矿业进度的满意。

  因为哈尼耶夫回国前的帮助,桑卡拉派人在法国的化缘效果不错,法国投资的项目加上募集的资金让桑卡拉今年松了一口气,布基纳法索也同时启动了好多改善民生的大项目。

  在今年的4月份的时候,第一矿业在布基纳法索的第一个金矿场已经开始有稳定产出了,虽然每天采集出的金矿沙量不大,但是随着第二个、第三个等金矿场投产后,布基纳法索金矿必将成为一颗摇钱树。

  不过桑卡拉想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法国的援建完全满足不了桑卡拉的胃口,因此几乎是赤贫的布基纳法索对“第一矿业”的金矿收入需求很大,百废待兴的布基纳法索需要建设的项目太多,可以说桑卡拉就是等着这批米下锅了。

  伊万很快转过来的桑卡拉的第四封电报,哈尼耶夫看后哈哈一笑:“博瓦尼终于栽跟头了,狗屁的非洲圣人,就是个给法国当狗的老山竹人,不让他吃点苦头,他还得打桑卡拉的主意。”

  原来这封电报的内容是一年来最长的一篇,其中不仅有桑卡拉对哈尼耶夫和波塔宁的思念和感谢,也有对布基纳法索新面貌和新建设的介绍,在这些内容的后面则是桑卡拉略带欣喜情绪语言的一个情况介绍。

  在哈尼耶夫回国前,为了报仇和对付博瓦尼,桑卡拉采纳了哈尼耶夫的意见,利用科特迪瓦的数百万信仰伊斯兰教的移民,在宗教信仰的矛盾上做文章,最终搞乱科特迪瓦。

  经过十个月多的努力,桑卡拉的布局和安排没有白费,随着布基纳法索潜伏过去的革命干部不断地挑拨和刺激,科特迪瓦的北部几个省在1988年初以来就连续爆发群众事件,而且械斗凶杀层出不穷愈演愈烈。

  等到6月份以后,科特迪瓦北部的穆斯林聚集区更是爆发出游行示威和暴动,让本来就缺少武装部队的科特迪瓦政府头疼不已,最终还是依靠了法国驻军才镇压了那次的暴动。

  但是有暴动和镇压就会有流血事件,有布基纳法索的革命干部参与甚至主导科特迪瓦的宗教矛盾事件,之后的7月、8月和9月相继也不断出现大大小小的暴动。

  因此从1988年的6月份以后,科特迪瓦已经陷入了半混乱的局势,从来不愿意发展军事认为是浪费钱的博瓦尼为了彻底镇压穆斯林们,也开始耗资招兵买马,并且从法国购进飞机坦克和枪炮,成立新的警察队伍和防暴队,他已经没有精力再插手邻居国家的事情,只能疲于应付国内矛盾重重的宗教纠纷。

  科特迪瓦复杂的民族、宗教成分是他们唯一的缺点,在桑卡拉的努力下,非洲圣人博瓦尼跌落了神坛,再也没有精力领导非洲的法语国家们去封锁、制裁和对付布基纳法索了。

  桑卡拉很高兴,不仅是因为博瓦尼的吃瘪,还因为布基纳法索在非洲的外交困境渐渐松动了。

  桑卡拉在信中告诉哈尼耶夫,最近布基纳法索的街头已经多了不少从别国进口的蔬菜和水果,布基纳法索民众的生活比大革命之前好了不少。

  在桑卡拉的信中,他把布基纳法索的一切变化都归功于了哈尼耶夫和波塔宁这两位布基纳法索全国彻底革命委员会最高顾问。

  哈尼耶夫并不傻,他当然知道这是桑卡拉有意夸大,他知道他的电报肯定会被苏联高官审查看到后再到哈尼耶夫和波塔宁的手上,他是想要让苏联的高层们重视和感谢哈尼耶夫二人,为他们两个加一层保护伞。

  收起厚厚的一沓信纸,哈尼耶夫长处一口气:“第一矿业每月有一百多吨金矿石出产,虽然量不大但是总归是个好开端,估计今年年末第一矿业的三个新矿点场都能开始投产了,到时候应该能看到收益了……”

第198章 桑卡拉的惊喜

  来到书房坐下思考了半天,又翻看了两遍桑卡拉的来信,哈尼耶夫取出纸笔开始书写回信。

  一年来他每收到一封桑卡拉的信件都会回复一封,交给布基纳法索大使转呈。

  这是好朋友和革命战友的往来,也是布基纳法索总统和最高顾问的工作需要。

  哈尼耶夫前三次给桑卡拉写的信件内容都有些雷同。

  哈尼耶夫都只是对桑卡拉的称赞和布基纳法索革命事业一片大好的赞扬,即使桑卡拉的信中有一些对布基纳法索工作的询问,但哈尼耶夫处于不了解实际情况都没有在回信中给出丝毫的意见建议。

  不过对于第四封回信,哈尼耶夫决定和桑卡拉好好说一说自己对于布基纳法索治理和革命后续发展的几点意见。

  哈尼耶夫是真心实意想要帮助桑卡拉,也想要帮助非洲硕果仅存的社会主义政权。

  不过哈尼耶夫毕竟不是真正的一国领袖,他在布基纳法索的时候是靠着先知的金手指和对革命运动的熟悉了解才能帮助桑卡拉扭转局势,仅靠个人的能力和经验,其实哈尼耶夫目前并不具备一个国家领袖的素质。

  哈尼耶夫也知道自己需要进步的地方还有很多,因此他在访问布基纳法索的时候积极主动的帮助桑卡拉,参与甚至主导大革命,其实就是为了在布基纳法索的平台上尽情的实战操作一下,积累运营管理国家的经验,也是为自己未来执掌管理乌克兰积累宝贵的经验教训。

  这一封回信中哈尼耶夫照旧是对桑卡拉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并表达一下自己对他的思念之情。

  之后,哈尼耶夫开始按照桑卡拉提出的请求,对布基纳法索目前发展的困难提出来个人的一些意见。

  对于非洲大区的落后国家而言,限制布基纳法索发展的问题有很多,但是对于桑卡拉而言目前最突出的就是三个。

  第一个最重要的制约布基纳法索发展的问题是布基纳法索产业稀缺又极度缺钱,缺少钱就无力发展产业和民生项目。

  不过这个问题在得到了法国援建和募集资金后已经得到了缓解,目前布基纳法索现行和即将启动的项目都足够这个仅有数百万人口的小国消化十年了。

  等到现行的项目陆续完成后,未来金矿的收入也能持续增加后,布基纳法索也能有能力慢慢发展产业,投资项目了。

  第二个问题是布基纳法索恶劣的交通,作为一个内陆国,它没有港口,只有一条铁路和法国人修的少量公路。

  交通也不发达,没有港口排除了海运,这两点严重制约了布基纳法索的进出口商业发展,这让本就没多少商品和原材料出口的布基纳法索雪上加霜了。

  因此历史上的上沃尔特是与科特迪瓦一起呗法国人殖民管理的,两个殖民地当年公用一条铁路,全都依靠科特迪瓦的港口对外输送象牙等物资。

  后来法兰西殖民帝国崩塌后,非洲的法属殖民地纷纷独立。

  布基纳法索独立后就需要与南方的科特迪瓦、加纳、贝宁、多哥四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依靠别国的铁路和港口发展进出口贸易,通过原材料的出口和商品的进口运输来提高国家收入和国民生活质量。

  第二个问题在科特迪瓦乱起来之前,布基纳法索的外交环境十分恶劣,只能依靠同为社会主义政权的贝宁这一个国家进口一些物资,其他的邻居与布基纳法索的关系都接近于兵戎相见的程度。

  这其中固然与桑卡拉个人和布基纳法索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有关,但是更多的还是科特迪瓦的“圣人”博瓦尼拉帮结派的有意针对桑卡拉。

  现在科特迪瓦的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集中爆发,内乱让博瓦尼已经无暇插手外国的事情了。

  随着博瓦尼无力对付桑卡拉,大革命成功还逼得法国低头后国力又有所增长,让布基纳法索的外交困境得到缓解,最近与南方的不少国家都开始洽谈合作事宜了。

  相信被孤立的布基纳法索会快就会打开局面,到时候也可以和南方三国公用港口了。

  第三个问题是彻底革命的人民运动后的布基纳法索对许多知识分子和官员进行了清洗和镇压、流放,这个国度目前已经变成了一个基本由低文化程度的革命斗士和激进派掌控了大多的政府部门的权利。

  整个布基纳法索从村镇基层到省、大区甚至中央,八成的干部都是大革命期间崛起的新人,这些人中以文盲半文盲为主,虽然越往中央文盲越少,但是布基纳法索的执政官员的普遍文化程度还是从原来的平均中小学变成了平均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