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兮破地
很多人想要知道伊藤首相和联盟特使谈了什么,肯定不会是小事,不然不会派兵将所有人都撵了出去,还一谈就是一整天。
但是直到伍廷芳离开日本,还是没人能打听出来。
在伍廷芳离开日本的那天,伊藤没有去送行,他的地位足以免去很多不必要的事情,他的年纪也让他对很多事情是有心无力。伊藤博文只是让人去码头送了一程,他要去做另外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就是在这一天晚上,伊藤博文准备入睡前,秘书将紧急电
文送到了他的手里。
“..........尼古拉斯大公发动兵变,击溃叛军主力,囚禁科尔尼洛夫等将领,向联盟投降.........”
科尔尼洛夫等人打着拥立尼古拉*罗曼洛夫*尼古拉斯大公为沙皇的旗号,发动了叛乱,现在尼古拉斯大公反过来干掉了科尔尼洛夫人他们?
伊藤博文想了好一会才想明白其中的道理,这让他很是沮丧。十年前他不服老地决定继续为日本发光发热,五年前他还能正常地处理公务,现在却是连简单的事情都要想上好几分钟。
“老了,真的是老了。”
年暮的伊藤博文长声叹息,他想到了过去的那些同伴,绝大部分都已经化作了黄土,那些从倒幕战争一起走过来的志士们,还有几个活着的?
伊藤博文扳起手指,想要一个个地数过去,但是手指却停在了空中,像是定格了一般。
良久,他长舒一口气,“原来,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吗?”
1915年6月,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行文【人革联】,申请由联盟统一指挥日本的陆海军和空军力量,并接管日本列岛的外交。
电文一出,举国震动。不少日本人欢呼雀跃,特别是年轻人和工商业界的那些人。完成一体化进程后,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但也有一些人对此不满意,认为这样一来,日本国就从独立自主的国家变成了周天子下面的诸侯国,这是不是不太好?
不过这样的反对的声浪,还有一些其他的反对声音属于少数派,大多数人对于政府的举措是举双手赞成的。
十天后,【人类革新联盟】开始接管日本的陆军和海军,组建了日本军区司令部,并抽调了十多名海军将领去长安的联盟海军总部任职。此外,高桥是清被任命为联盟财政部的副部长。一些日本干部被调往长安和莫斯科等地方任职。也有一些中国和俄国的干部被调往日本。
对日本陆海军的接管不是短时间就能刚完成的,虽然日本在武器装备和各种规格上都跟联盟保持了一直,这种事情也要花上好几个月,乃至于一年半载的时间。
在军队的对调尚未完成的时候,日本人已经感受到了一体化带来的不同。以往需要的那些检查和审批手续全都不需要了,只要拿着日本的身份证,就能前往联盟的任何地方。
日本政府发出了公告,所有日本人都能参加今年的高考,只要能超过高考分数线,就能去参加相应院校的入学考试。要是两次考试都过了,就能接受高等教育,免费的。每个月还会有一些生活费。不多,但是养活自己是绰绰有余。
在学校吃饭和住宿都是不要钱的,就算是生病了,也能报销八成的医药费。中国念大学的日本青年中,每年都有人能往家里汇去好几百元。
第六百六十二章 血腥屠夫
远东正在发生的事情对日本和联盟来说,都非常重要,但是在欧洲,所有人关注的重点依旧是惨烈的战事。随着德军将大量部队调往西线,以及美军的大量到来,西线的战争变得越发血腥而残暴。
1915年的德军步兵已经不是数年前那样只装备步枪和刺刀了,而是开始装备轻机枪、冲锋枪、火焰喷射器 、迫击炮、轻型步兵炮和大量的手榴弹等现代化的步兵武器。这大大提到了德军步兵进攻坚固堑壕阵地的能力,从而不必过于依赖火炮的支援。
东线停战之后,德国不光是能将对俄作战的庞大兵力用于西线,还得到了大量新式武器,包括飞机、坦克、冲锋枪和轻机枪。德国的军工产能已经扩大到了极限,就算得到了新式武器的图纸,也要花上好几月的时间调整,才能进行大规模的生产。
从【人革联】进口武器则不受此限制,人革联没有多少粮食卖给同盟国,武器装备多的是。
【人类革新联盟】卖给德国的14年式轻机枪(捷克式)射速500发/分钟,使用7.92X57mm子弹,不会给后勤造成太大的压力,就是弹匣容量有限,只有20发子弹,在战场上经常会觉得不够用。
德国用黄金白银购买了大量的14年式轻机枪,第一批就购买了10000挺。在拿到设计图纸之后,德国工程师对其进行了改造,以便能使用弹链。但是在实战中又发现,不管是50发的弹链还是100发的弹链,都容易造成枪管过热,这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除了14年式轻机枪,人革联卖给德国的武器也都非常好用,就是价格有点贵。不过德国人也没有其他的选择,他们之前被协约国封锁了,有钱也花不出去,大量的硬通货捏在手里,却买不到东西,
现在好了,可以用钱买东西了,同盟国使劲地买买买,大有将黄金白银花个干净的意思。德军在法国、波兰、乌克兰和罗马尼亚等地方抢到了很多东
西,其中就包括大量的金银珠宝,现在都拿来买武器装备了。
因为打开了东边的贸易路线,鲁登道夫复原了将近三十万的军工人员,都是年纪太小或者是太大的,让他们回去种地和从事跟农业相关的工作。德国不缺步枪和大炮,但是非常非常的缺粮食。
最高统帅部还异想天开地想要从中国引进工人和农民,帮助德国人种地和生产军火。反正中国往英国和法国都派遣了大量的劳工,再往德国派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难道不是吗?
这个脑洞大开的想法让人感到惊奇,但是仔细一想,也是可以理解的。德国的人力已经使用到了极限,鲁登道夫放回家去种地的都是些老头老太太或者是半大毛头小子,很多人都说是因为德国政府养不活这么多人了,这才放人的。
要是能从中国弄来工人和农民,就能有效地缓解德国人力匮乏的困境。要论人力,中国一家独大,远超英美法德这些列强。
不过这个请求被林主席给拒绝了,一来是担心不安全,二来是担心德国人没有足够的钱付账。德军是抢了很多金银财宝,但是那些东西放在世界大战里面也不算什么。英法两国的硬通货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面几乎用光了,同盟国现在敞开了买装备,估计也就能支撑个一年左右的时间。
英法要是没钱了还可以用殖民地抵账,德国有什么?难道要把东普鲁士割让给联盟?【人类革新联盟】的土地足够大了,不需要再谋求更多的土地,至少暂时是不需要。
鲁登道夫通过徐无忌的关系,向林主席表明了德国现在正处于极端困难之中,希望中国能看待中德传统友谊的份上,对处于饥饿中的德国人民伸出援助之手。
他还透露了一些战争情报,协约国正在酝酿开战以来最大的攻势,鉴于协约国兵力上的优势,德国需要更多的援助。
这个时候尼古拉斯大公已经平定了科尔尼洛夫之乱,将军队中的叛乱分子杀的杀,抓的抓,然后带着少量士兵返回了莫斯科。
联盟得以解散了更多的军队,加上德国给出了更多的黄金,于是林主席大笔一挥,从战略储备粮中调出了40万吨粮食,准备卖给同盟国。
这批粮食还没有运到目的地,协约国就在西线发起了猛烈的进攻。粮食不是关键,关键是联盟将大量的现役装备腾出来卖给了德国政府。
德国政府没钱?那好办,给他们批一笔贷款就是。
这个世界中没有索姆河战役,多了巴黎保卫战,但该付出的代价还是要付的。7月末,英法美三国联军在西线发起了一场最大规模的进攻,
因为法国人在凡尔登战役和巴黎保卫战中伤亡太大的缘故,这次协约国的进攻以英军和美军为主。其中美军30个师,英军25个师,法军14个师,共计69个师,正面进攻宽度达到了60公里,这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全面进攻了。
协约国一共动用了400辆坦克,1100多架飞机,采取对有限目标逐次攻击战法,企图通过消耗德军兵力达到突破的目的。为协调两军行动,规定每次进攻到达线不能自行超越。
从8月1号开始,协约国对凡尔登到拉昂一线的德军发起了猛烈的炮击。凶猛的炮击持续了整整七天,协约国炮兵阵地上的弹壳堆积如山。
协约国进行了7天的炮击,几乎完全摧毁德军第一阵地,部分摧毁第二阵地,但失去了进攻作战在战术上应保持的主动性。这么长时间的炮击,只要不是傻瓜,谁都知道协约国要在什么地方发起进攻了。
随后英法美三国士兵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越过了德军的第一道防线,在大部分地段占领了德军的第二道防线。德军利用对方进攻的间歇,迅速调集兵力,加强纵深防御,并在一些地段上实施反击。
因为德军装备了大量轻重机枪和冲锋枪的缘故,在战斗中占据了一些优势。英军和美军的集团冲锋变成了血腥的屠杀,大量的士兵被重机枪和速射炮收割,倒在了冲锋的道路上,即便是冲到了轻武器交战的距离上,也被德军的轻机枪和冲锋枪打得溃不成军。
一天的时间中,协约国付出了将近十万人的伤亡。协约国总司令黑格一战成名,“血腥屠夫”之名不胫而走。不过这个屠夫杀的不是敌人,而是协约国这边的人。
黑格认为有了坦克之后,机枪在战场上没那么好使了,但是德军也出动了大量的坦克,包括两百多辆一号坦克和八十多辆二号坦克,还有少量重达五六十吨的重型坦克。
同时,德军还出动了更多的战斗机进行空中掩护。失去了飞机坦克的优势,协约国军队伤亡惨重。协约国总司令部不得不往前线投入更多的兵力和技术兵器,以免被德军反推了回来。
第六百六十三章 血战
协约国在一天中伤亡超过了十万
人,但这只是开始,远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不管前线伤亡多少人,消耗了多少弹药,英美法三国都决心继续打下去。
德国在此之前已经尝试过跟协约国媾和,但是因为对方的要求太高,德国政府没办法接受。最高统帅部和总参谋部对前线的消耗忧心不已,认为这么打下去德军很有可能会撑不住。
英美法三国联军的伤亡很大,德军的伤亡也不小。兵力上的损失让德军高层心急如焚,技术兵器的损失则是让他们痛彻心扉。
协约国仗着兵力和技术兵器更多,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进攻,哪怕是在德军的阵地面前撞得头破血流,也没有中止战役的想法。这让协约国的损失进一步的加大,同样的,德军的损失也在每天都变多。
德国的军工产能已经扩张到了极限,对人力的使用也到了极限。前线损失的兵力需要补充,但是补充兵都是些上了年纪的老头子,或者是年纪太小,在以前都还没到服役年龄的。
损失的飞机和坦克等技术兵器补充缓慢,想要花钱从中国购买吧,一时半会到不了。就算中国的飞机坦克生产了出来,也要从世界岛的另一端运过来,路上要花去很长的时间。除非是将第一装甲师和羽林军的现役装备都打包卖给的德国人,那才能补充上德军现在的损失。
但是,凭什么呢?
“我们可以用黄金付账!”
见到徐无忌依旧是兴趣缺缺的样子,威廉少校咬牙说道:“我们愿意出两倍的价格!”
现在军火的价格已经要比平时高出了几倍,在这个基础上再翻一倍?
威廉少校咬牙切齿地说道:“不错!在现有价格的基础上再翻一倍,用黄金结算!”
徐无忌正色道:“我会向国内汇报的。”
“请您尽快敲定此事,这对德意志来说非常重要!”
8月9日,西线左翼的英法联军完全占领了对面德军的第二条防线,英法联军的坦克一度杀到了第三道防线上,此后数日,但由于德军投入预备部队以及英、法联军本身在突破战术和指挥调度方面存在着严重缺点(对各地区的突击规定繁琐,限制了军队的主动性等),以致推进缓慢。
德军指挥部又投入新一波预备部队,并在防御上加大纵深,构筑了补充防御地区。
8月中旬,英、法联军仅向前推进数公里,未达成作战的预期目标。8月底至9月中旬,英、法、美联军将其部队增加了20个师、飞机增加了1500架;而德军出动了十个师的预备队,飞机增加了1000架。由于兵力太多,火力太猛,以至于作战节奏变得越发迟缓、胶着,协约国未能达成突破,战争重新变回为消耗战。
即便如此,协约国也没有放弃,还在头铁地继续进攻。在血腥的消耗战中,协约国一步一步的向前迈进。鲁登道夫命令工兵在后方挖掘了一条条的战壕,渐次抵抗,逐步后退,在丢掉了大片土地的同时,给与了协约国以极大的杀伤。
西线战场上流血成海水,美军和意大利军队在南线也发动了进攻,不过效果不是很好。激战了一个月,消耗了上百万发炮弹,美意联军仅仅前进了不到十里的距离。
林永昌在8月16号收到德军想要买联盟现役装备的消息,他并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花了几天的时间,连接了一条通往柏林的电话线,随后在电话中跟鲁登道夫交流了一个多小时。
卖武器给德国不是不可以,但若是德军撑不过今年——这是很有可能的事情——那么联盟就要考虑战后应对协约国围攻的可能性,就不能将宝贵的重装备卖给德国人了。
赚钱是很好,但也要先保证自身的安全。
鲁登道夫在电话中稍微透露了一些他的作战计划,很隐晦,但是林永昌立刻就明白了。不就是后退决战那套嘛,人民军在中俄战争时期就用过了。
逐步后撤消耗敌人的兵力和士气,等到敌人精疲力竭的时候,再投入重兵集团进行反击。听上去这个计划很有可行性,从联盟购买了大批军事装备的德军还有最后一搏的实力。
既然这样,那就将现役装备卖给德国佬好了。第一装甲师瞬间变成了步兵师,那些威风凛凛的坦克和突击炮都装上了火车,然后运往柏林。
联盟不光是卖掉了坦克和突击炮,连卡车和三轮车等装备都一并卖掉了。为了让德军能放心地在西线发起反击,联盟最高军事委员会将波兰和俄国边境上的军队后撤了五十里,只留下了一些武装警察和民兵驻守。
除此之外,联盟还从军粮中运匀出了4.5万吨的食物和大量的药物。原本估计同盟国的硬通货能支撑一年,然而并没有,为了最后一搏,德国将棺材本都给压上了。
一车厢一车厢的黄金被运往了莫斯科,数百辆坦克和4.5万吨食物被运往了德国。
联盟卖现役装备给德国,是冒了很大风险的,并且恶化了和协约国之间的关系。因此,【人革联】在收钱发货的同时,对德国提出了一点小小的要求。
真的只是一点小小的要求:将波兰军团调往西线。最好在波兰境内不要留下任何波兰人的武装。
“要是担心波兰的治安问题,可以多派一些德国军警过来嘛。”
德国最高统帅部同意了联盟的提议,将毕苏斯基、维尔纽斯等人和波兰军团全部调往了西线战场。这造成了一些麻烦,波兰军队不想去如同炼狱般的西线战场,但是他们没办法违抗德军的意志,在被枪毙了上百人后,毕苏斯基等人怀着各种心思上了火车。
随后,德军抓捕了毕苏斯基、维尔纽斯等人,并对其展开了刑讯。在严刑拷打下,一些波兰人交代了事情。早在1911年的时候,毕苏斯基就跟英国和法国勾搭上了,他在那年的秋天秘密地告诉英国人和法国人,他的军团不会与英军或法军交战,只会跟俄国人打仗。
但德国政府并没有因此枪毙毕苏斯基等人,而是将他们投入了监狱。联盟要求将波兰军团调往西线的用意不问可知,德国现在有求于联盟,因此抓了毕苏斯基等人。但是这些波兰民族主义者日后说不定用得上,因此免去了被枪毙的下场。
第六百六十四章 后退
别看德国跟联盟私下里做买卖做的不亦乐乎,但是彼此间的防备一点都没放下。德国人很清楚联盟想要干什么,不就是借着德国的手去削弱英法美?至于同盟国的其他成员,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土耳其和波兰,都只能算是添头。
不光是德国人看出来了联盟的意图,协约国也是一样。在联盟退出了世界大战,并开始向德国输送粮食和军火后,协约国的媒体上就开始使劲地黑中国,主要是某邪恶的独裁者。
在中国国内,也有一些报纸开始讨论向交战双方卖军火是不是不太好的问题。其他的媒体还好,总部设在香港的那几家报纸表现的最为激烈,摆事实,讲道理,就差没声嘶力竭,声泪俱下了。
不过这些表演没能起到多少作用,就是靠着两头卖军火,中国这几年才会发展得飞快。欧洲人死不死的,关我们什么事啊?林主席好几次呼吁交战双方停止战争,用谈判而不是杀戮的方式解决问题,可是英国人和美国人不听啊。
只要社会上出现了太多的“反思怪”,政府控制的媒体就把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的事情拿出来介绍一番,各种各样血腥杀戮的照片让人不寒而栗。
八国联军在中国制造屠杀事件的时候,拍了不少的照片,特别是在北京城里的照片最多。人民政府——现在是【人类革新联盟】——可以跟列强和气说话,公平做生意,但是从没忘记那些血腥的杀戮。
北京、广州、天津等地很快就出现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大游行,很多人都经历过列强在中国肆意妄为的时代,还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人们还没忘记曾经遭受过的苦难。
同情洋鬼子?凭什么?
香港驻广州的记者再次狼狈的逃回了港岛,不跑路不行,游行示威的队伍砸烂了报社的门窗,他们要不是跑得快,多半是要被人饱以老拳了。
舆论这东西,有用的时候很有用,但是没用的时候也是真没用。英国和美国都擅长操纵舆论,但是那又能如何呢?【人革联】已经是世界的一极,不需要看英美的脸色行事。
美国政府比英国政府想得更远,在发动舆论的同时,加大了在中国,还有俄国和日本等国家,培养亲美人士的力度。英国人就不会这么干,至少现在,大英帝国还是世界霸主,虽然手段高明,但还是有着属于世界霸主的骄傲。
对中国和所谓的【人革联】口诛笔伐之余,协约国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欧洲。没完没了的战争让所有人都精疲力尽,痛苦不堪。英美法一边加大了进攻力度,一边派人同德国政府谈判,想要对方举手投降算了。
不光是是跟德国谈判,协约国也跟同盟国的其他国家谈判,保加利亚和土耳其勉强还能支撑下去,奥匈帝国已经是摇摇欲坠。
在同盟国的成员国之中,奥匈帝国的损失最为惨重,加上多民族带来的天然离心力,使得奥匈帝帝国的处境在剩下的交战各国中最为糟糕,困难程度甚至超过了保加利亚。
从各方面看,奥匈帝国并不是一个弱茬,当年八国联军的阵营中就有这个国家。奥匈帝国成立于1867年,领土包括今天的奥地利、匈牙利、捷克、荷兰、比利时等国的一部分领土,疆域非常大,在欧洲仅次于俄国,有67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5000万,仅次于俄罗斯、德国。
1911年奥匈工业产值占世界3.4%,相当于美国的八分之一,英国的三分之一,是意大利的两倍。奥匈帝
国是名副其实欧洲第五强国,世界第七强国。
但是,奥匈帝国的金融资本发展比较落后,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外国资本在其投资总额超过120亿克朗,其中德国资本就占了近一半。而且奥匈帝国是由多个小国和地区组成,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缺乏向心力,语言、风俗习惯不同,这都为后来战争爆发埋下了隐患。
战争爆发后,奥匈帝国负责东线战事,与俄国陷入了漫长的拉锯战和消耗战,曾一度被沙俄赶出加利西亚,后在德国的帮助下又将其占领,但是奥匈帝国的工业产能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四年来,奥匈帝国军事上表现一般,损失惨重,死、伤、被俘和失踪者高达500万人,仅1915年上半年就出现了40万逃兵,各地起义、独立事件频发。这时的奥匈帝国已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
皇储斐迪南大公私下里与协约国交涉,想要学俄国一样退出世界大战。这个消息被德国政府获悉,德皇威廉二世连夜给布达佩斯打电话,痛陈厉害,威逼和利诱的手段都用上了夜袭群:⑥⑨肆九,三陆①叁五,这才暂时稳定了奥匈帝国的局势。
德国并没有追究奥匈帝国私下和敌人谈判的行为,因为德国政府也在干同样的事情。威廉二世只是要求奥匈帝国和德国共进退,他在电话里声称同盟国的战略困境已经被打破,而且德军正在酝酿一次前所未有的攻势,将会彻底解决西线的问题。
费迪南大公并不相信威廉二世的话,同样的话德国人已经说了好几次了,每次都是信誓旦旦,最后却是让鲜血流的更多,除此之外,什么都没得到。
“这次不一样!”
威廉二世在电话中说道:“俄国退出了战争,而我们有了中国的支持。”
“但是美国加入了协约国.......陛下,我们已经支持不下去了。”费迪南大公的话音中充满了苦涩,“我们失败了,便应当接受这个事实。”
“不,还没有。大公,很快你就会看到转机的到来。”
上一篇:海贼王:全员女团,觉醒青龙果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