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日不落 第77章

作者:风兮破地

  原则是底线,是不能讨价还价的。突破底线这种事情,只有一次和无数次的区别。只要被突破了一次,那就会有无数次。要是这层膜破了,就算以后动手术修补,那也是假的,跟真的完全不一样。

  “告诉伍廷芳,让他不要怕!我们承认英国人在海洋上的霸权,但是他们的战舰不能开到岸上来!在维护中国主权这件事情上,我们有四万万五千万中国同胞作为后盾,就算是再来一次八国联军,也绝不会接受英国人的讹诈!”

  不是伍廷芳骨头软,他连死都不怕,根本就不会被气势汹汹的英国外交官吓住。他所担心的是人民政府蒸蒸日上的国运被打断,担心的是人民政府的快速发展被打断。以前是一片让人绝望的黑暗,大不了就是拼将一死。现在好不容易看到

  希望了,反而患得患失了。

  伍廷芳感觉自己就像是站在悬崖边上,要是出了一丁点差错就会摔得粉身碎骨。他不是军事专家,对东北的战局看的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以。人民军似乎有很大的优势,消灭俘虏了好几万俄军。但是外国人的报纸却说人民军损失巨大,双方进入到了对峙状态。

  还有一些报纸上在唱衰人民军,认为人民军已经耗尽了进攻动能,即将陷入崩溃。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要是三十万日军杀入辽东.........一想到这个可怕的结果,伍廷芳就觉得浑身战栗,几乎要不能呼吸了。

  不光是伍廷芳压力山大,人民政府的其他部门也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好在总理王琦一直都非常沉稳,应对得力,这才将恐慌的情绪给压了下去。政府连续在报纸上发布公告,号召“一切为了东北”,“一切为了胜利”,并且在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进行了一级战备,准备跟可能的来犯之敌打仗。

  即便如此,伍廷芳还是不能心安理得,他害怕因为自己的原因,使人民政府陷入到了被夹击的不利状态中。“神啊,如果你真的存在,便请给我一点指示,哪怕是只有那么一丁点!”

  伍廷芳不信耶和华,不信耶稣基督,也不信安拉先知那一套,但并不是说他不信神。在重重压力之下,他在内心深处呼唤神明的存在。然后,神明的光辉就洒落在了他心灵的深处。

  第二百七十九章 斯米马赛

  【叮!】

  【激活“灵能”及相关技能,可使用点数购买】

  林永昌正在第三军的指挥部里面看地图,听到声响后打开【天朝日不落】的系统,就看到了这样的提示。之前出现过“气功”,现在又是“灵能”........他想了想,决定跟之前一样,暂时搁置,日后........“灵能”听起来比“气功”危险的多,还是不要弄出来了。

  他将现实世界里面的地图很系统界面的地图进行对比,然后将指挥棒点在一处山脚下,说道:“通知炮兵旅,对这里进行炮火覆盖,先打十发。”

  边上的作战参谋过来看了一眼,说道:“是白塔那边。”

  “对,就是这块白塔区。”

  一名参谋记录下作战命令,另外一名参谋去摇电话机。没过几分钟,炮弹就呼啸着落到了在白塔附近,将在此集结的一个俄军步兵旅炸得人仰马翻。

  从辽阳过来的俄军步兵旅在炮击中损失了三分之一,直接退出了战斗序列,收到这个噩耗后,尼古拉*尼古拉斯大公的脸上露出了无奈的神色。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之前的战斗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中国人的炮弹像是长了眼睛似的,打的特别准。

  有将领大叫起来,“有奸细!一定是有奸细!舍普琴科那个旅昨天晚上才到,今天就挨了炮击!一定是有奸细!”

  尼古拉斯大公更加的无奈了,他们都已经抓了好几回奸细了,一点用都没有。“多派出士兵,一定要找到中国人的炮兵阵地!”他只能这样下令,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让大炮开火报复,军队中的炮弹都是从欧洲运过来的,用一发就少一发。

  每天都有新的军队和弹药运到,可是运来的兵员和补给只能算是杯水车薪,远远跟不上消耗的速度。尼古拉*尼古拉斯大公有种不祥的预感,他大概永远得不到计划中的兵力和弹药补给了。

  俄军的炮兵力量更强,但是使用效率远远比不上对面的中国人。以前洋人形容中国是一个“臃肿的,迟钝的泥足巨人”,沙俄又何尝不是?尼古拉斯大公已经做了最大的努力,改善了士兵们的待遇,整顿了军队,提高了一些士气。若是对付奥斯曼人,现在的俄军已经够用了,可是对面的不是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人,而是中国人。

  俄军挖了很多的战壕和防炮洞,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炮击带来的伤亡。这让尼古拉斯大公对坚守下去很有信心,中国是个贫穷的农业国,他们的炮弹也是有限的,而且储备肯定不够,不然的话,在上次发起突击的时候,就会一路杀到辽阳城下去了。

  现在就是在拖,再熬上几个月,就会进入到冬天了。东北地区的冬天跟西伯利亚一样寒冷,只要到了冬天,优势就会转回沙俄帝国这一边。准备了那么久,尼古拉*尼古拉斯大公认为坚守几个月不是问题。

  不管是辽阳,沈阳,还是长春,旅顺,都做好了被围困的准备,提前储备了许多弹药和食物,即便是被围起来也不要紧。契诃夫和安德烈他们弄来了消息,说是在辽阳附近的中国军队只有15万人,远远少于俄军的数量,尼古拉斯大公是不相信的。敌人的炮火是如此的猛烈,攻击是如此的凶猛,以至于差点就打到辽阳城下去了,怎么可能才15万人?

  假的!一定是假的!这肯定是中国人

  放出来的假消息,就是想要将俄军引诱出去,好在野外歼灭俄军!尼古拉*尼古拉斯自认为看穿了中国人的阴谋,他不是傻瓜,抓了那么多次间谍,一点用处都没有,自然而然地就怀疑到了契诃夫与安德烈的身上。

  但是他没有证据。契诃夫他们在远东的俄国人之中声望很高,军队中也有不少人跟他们勾搭在了一起,真以为他们偷偷摸摸地跟中国人做生意没人发现吗?尼古拉斯大公之所以没管,是因为他也从中收益了........

  坚持下去就是胜利,尼古拉*罗曼诺夫*尼古拉斯大公这样给他自己打气,或许不用等到冬季的来临,情况就会出现变化。除了他,远东这里还有不少的人知道跟日本政府秘密联系的事情。

  他对部下说的是等到冬天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确实,在东北这几年,每到了大雪封山的时候,中国人就停止了进攻,连那些可恶的游击队也没了踪影。但实际上,尼古拉*尼古拉斯大公想的是“只要日本人发起进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前年在辽阳城下跟日本人打过一次,日军士兵的个子虽然小,却非常凶猛,打起来自有一种狠劲。要不是日军出动的兵力太少,辽阳说不定就在那次丢了。听说日军已经进行了动员,拉出了几十万大军,要是能从背后包抄中国人的军队,东北的局势就能陡然间翻过来!

  当然,日本人出了名的反复无常,好几次不宣而战,让尼古拉斯大公对他们充满了憎恨。要是将中国人给打败了,保不住那些卑劣的小矮子就要再来一次背刺。就算挫败了日军的偷袭,那些家伙也会再找个“使用了过期地图”之类的拙劣借口,然后装模作样地鞠几个躬,说几声不痛不痒的“红豆斯米马赛”,就能假装事情没有发生过一样。

  尼古拉斯大公对战后的事情有一些担心,但最担心的还不是这个、日军集结了大规模的军队,未必一定要去抄中国人的后路,也可以抄了俄军的后路。从罗津城出发,很容易就能打到海参崴,也能向北切断俄军的补给线。

  日本人不需要费多少力气,就能轻易地夺取胜利。尼古拉*尼古拉斯觉得如果他是日本人,未必就要去跟中国人硬拼,轻松地获取胜利不好吗?可是明知如此,现在也只能把希望放在日本人的身上了。

  尼古拉斯大公已经决定了,要是日本人抄了俄军的后路,他就跟中国人议和,先让出一些地方,回去收拾了日本人再说。俄国的实力是在中国和日本之上的,俄国庞大的陆军能击败中国和日本的军队,但是遥远的距离限制了俄军的发挥,只能用不到四分之一的力量去跟敌人作战,每次想到这一点,尼古拉斯大公就很郁闷。

  第二百八十章 选择

  人民军和俄军都在等待日军做出选择,认为一旦日军加入战场,就会对整个战局产生重大影响。日本人也是这么想的,只不过他们自己内部的思想也还没有统一,所以虽然军队已经做好了准备,但是迟迟没有动手。

  陆军的很多将领认为应该联合处于劣势的俄军,把中国人在东北的四十万精锐给全部消灭掉,那样的话,日本就能成为东亚的领导者,顺便报之前几次在人民军手上吃瘪的仇怨。这自然是有道理的,三国的时候,蜀汉和东吴不联手,还不得被曹魏给各个击破了?

  海军的人则是认为日本别无选择,只能按照英国人的意思去攻打海参崴及库页岛等地。日本是个岛国,四面环海,只要被封锁了航道,立刻就要倒退回刀耕火种的时代了。日本的联合舰队可打不过英军舰队,即便是最狂妄的海军将领,也不敢说跟英国开战的事情。

  得罪了英国爸爸,后果可是很严重的。就算不会跟英国皇家舰队打起来,欠了英国人那么多钱,又该怎么办?欠钱的不一定是大爷,欠了世界霸主的钱,还敢自称是大爷?就连人民党那种穷横穷横的,也没有主动去挑衅英国。只是说不承认前朝的所有债务和赔款,

  而且俄军在东北的弱势是暂时的,只要西伯利亚大铁路贯通,沙俄立马就会变成是最强的那一方。从这个角度看,还是按照英国爸爸的意思去办更好。俄军现在处于劣势,海参崴等地方的兵力必然不足,不需要费多少力气,就能啃到一大块肥肉,何乐而不为?

  有一部分陆军将领也支持对俄开战,出于陆海军之间的分歧,他们不好直接表现出来,只能在私底下表达了对俄开战的意思。但是,大山岩和山县有朋他们想要的更多。

  所谓:卞庄刺虎,一举两得。能不能同时干掉俄军和中国人?难度可能大了一点,但也不是没有可能嘛。兵力不足?那就继续增兵,组建更多的师团。只要发扬武士道精神,只要使用根性,就一定能够战胜那些所谓的困难!

  对俄国人开战,对中国人开战,同时把两家

  一起宣了,三种不同的意见谁都不能说服谁。要是只有下面的将领和政府官员意见不同,那也就算了。只要那几位元老达成了一致,下面的人就算再有意见也只能听从上面的命令。问题是,明治元老们的意见也不统一。

  既然意见不统一,那就按照以前的办法,请天皇陛下圣裁吧!

  皇居里面,参加御前会议的还是那么几个人。明治天皇神色肃穆地道:“帝国已经在朝鲜集结了三十万大军,每天都要消耗二十万日圆的战争经费,不能继续这么等下去。对俄宣战也好,对中国宣战也罢,必须要尽快拿出一个主意来!”

  天皇本来只是一个牌坊,供奉的久了,也会有自己的想法。明治天皇是因人成事,倒幕战争可没天皇家什么事情。所以他手中的权利很少。但是在位置上待久了之后,也渐渐地有了一些班底。

  明治天皇慢慢地拓展了自己的影响力,提拔了一些忠于他的人。比如说乃木希典那个木头脑袋,在倒幕战争中丢失了联队旗,按理说早就应该被勒令切腹了,但因为是明治天皇的死忠,所以不但被保了下来,还能一路高升。

  在原本历史的历史上,即便乃木希典在旅顺外撞得头破血流,连两个儿子都先后战死了,陆军部也不好更换统帅,因为明治天皇发话了,说乃木大将不会忍受这样的屈辱,要是剥夺他的指挥权,乃木希典不会苟活于世,为了乃木大将的颜面,还是再给他一些时间云云。

  于是乃木希典在203高地面前失败了一次又一次,让日军士兵的鲜血涂满了大地,也没有能攻克目标。那个时候日军在辽阳方向进展顺利,扩大了战线,正是需要兵力打大会战的时候,结果乃木希典把所有人都给坑了。

  最后还是儿玉源太郎实在看不下去了,不光是看不下去,而且局面已经发展到不容许乃木希典继续拿鲜血去染红他自己官帽子的时候,儿玉赶到旅顺那边,强行接管了军队的指挥权,然后三下五除二地解决了问题。

  乃木希典是一个屠夫,是一个勇猛的战士,绝不是一个合格的指挥官,他连一个联队都指挥不了,最后居然也能混个“军神”,只能说世事无常,干得好不如站队好。不过话又说回来,乃木希典让那么多日军横尸沙场,对中国人来说是好事。要是日军的将领都是乃木希典那样的蠢货就好了,但这种事只能想想而已,哪里会有这样的好事呢?

  天皇发话了,让大家畅所欲言,大山岩于是就发话了。他站起身来,高声道:“此乃天赐良机,如能一举打垮支那和露国,整个东亚都将由我们大日本帝国说了算!”

  山县有朋在边上帮腔,“正是如此!领导亚洲难道不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追求吗?机会就在眼前,只要伸出手就能抓住,怎么能够放过?”

  伊藤博文平静地道:“想要的太多,只怕到时候一个都抓不住。”

  “只要发扬武士道的精神,就绝不会有问题!”

  “辽阳那次怎么没有发扬武士道精神?要是武士道精神有用,那还给军队装备枪炮干什么?拿着武士刀去打仗不是更好?”

  大山岩对伊藤博文怒目而视,“你.......”

  “好了!”看到事态似乎有些失控,明治天皇不得不站了出来,阻止了几人的争吵,然后去问西乡从道,“海军是什么意见?”

  西乡从道自然是支持对俄开战的,这不是他的意见,而是整个海军的意见。中国人的海军无足轻重,俄国的太平洋舰队实力犹存,英国皇家海军不可战胜,该怎么选是再明白不过的事情。

  “伊藤伯爵,你的意思呢?”

  “臣认为,应当交好中国,对俄宣战。”

  伊藤博文是个实用主义者,要是中国软弱可欺,他不会放过咬中国一口的机会。但是人民党明显就不是会妥协退让的,那些中国人为了国防安全,宁愿将重要的工厂都修在交通不便的山西,摆出了宁可将河北山东等地打个稀巴烂也不妥协的态度,那就只能暂时先与之交好了。

  同时对俄国和中国人动手,风险太大,变数太多,智者所不为也。而且还会得罪英国人,何必呢?轻轻松松地把库页岛,海参崴等地方吃下去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第二百八十一章 开始

  第二百八十一章

  听到伊藤博文说应当交好中国,对俄宣战,海军那边都是露出了喜色,但是陆军这方的大山岩等人也没有不满或者是不忿,因为伊藤博文接着又说了,“等跟俄国人签订和约之后,再视情况而定。”

  恩?所有人都对伊藤博文行注目礼。

  “英国人的目的是遏制俄国人的扩张,那我们就先打败俄国人。”伊藤博文侃侃而谈,“日本暂时还没有跟英国人对抗的实力,那就顺从英国的意思,等到俄国人退回了欧洲,我们再做什么事情,想必英国

  人就不会有什么不满了。”

  西乡从道看了而看面色平静的伊藤博文,再看了看恍然大悟的大山岩和山县有朋,笑道:“哟西,伊藤伯爵的说法很有道理,臣没有异议。”

  大山岩、山县有朋、桂太郎等也一起说道:“臣等附议!”

  看着忽然变成了铁板一块的元老们,明治天皇心中微怒,脸上却没有什么变化,说道:“那就这样吧,先击败俄国人,剩下的事情再视情况而定。”

  从皇居出来后,西乡从道对伊藤博文道:“海军是没有问题的,不管是中国海军还是俄国人的太平洋舰队,我们都能对付。但是陆地上的事情,海军就帮不上什么忙了。伯爵,你确定陆军能连续作战吗?”

  伊藤博文在马车边上站定,说道:“如果不能连续作战,那就不要连续作战。”

  西乡从道露出微笑,“这样最好。”

  说罢,他大笑数声,笑了几声,突然又收敛了笑容,严肃地朝伊藤博文弯腰鞠躬,随即转身上了马车。车轮滚动,声音响起。大山岩快步走了过来,面带怒色,正要说些什么,伊藤博文抢先说道:“上我的车,等会再说。”

  大山岩对不远处的山县有朋挥了挥手,弯腰先钻进了伊藤博文的马车。伊藤博文紧随其后,在马车上坐下,并对车夫说道:“去元帅府上。”

  “伊藤,帝国的重心应该在陆军!日本不是英国.........”

  伊藤博文打断了大山岩的话,“我知道这件事,但是陆军的表现太让人失望了。”

  陆军的第一元老是山县有朋,但大山岩才是陆军的第一名将。山县有朋的作用主要在陆军建设,训练,后备役制度的完善等方面,大山岩才是那个指挥日军作战的统帅。因为军费被挪用去炒股而亏光了的事情,山县有朋最近不像是以前那么趾高气昂了,于是改由大山岩代表陆军出面。

  大山岩沉默了一会,沉声道:“是我们低估了中国的变化,也低估了俄军的实力,但是那样的事情,绝不会再次出现!”

  伊藤博文笑了起来,“好久没见到大山你发怒了,今天却见了好几次。”

  大山岩深吸几口气,“让您见笑了。”

  “没有,没有,”伊藤博文笑道:“不过是想到了我们年轻的时候。几十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大山,我们都老了啊。”

  马车驶入了大山岩家的庭院,两人从马车上下来,步入堂上。有侍者上来接过帽子和手杖,又有人奉上汤茶和糕点。侍者倒退着除了房间,小心地将门扉合上。木屐踩在地板上的声音远去,伊藤博文的脸色渐渐地变得严肃起来,他问大山岩:“儿玉他们写的报告你看了吗?”

  儿玉源太郎受命带着军事观察团去了辽东,近距离地观察了人民军和俄军的战斗,接连写了几篇报告发回来,每一篇伊藤博文都认真地读过。

  “自然是看过的。”大山岩沉声道:“不止一遍!”

  “中国人动员了将近百万人,俄国人少一些,也至少有七八十万人。大山,你可曾想过现代战争会是这样庞大而可怖?”

  “几十年前,俄国人在克里米亚半岛就动员了比这更多的人。”

  “那是在欧洲,而我们说的是亚洲。不到十年前,我们还能逼迫中国人签订马关条约.......”,伊藤博文摇了摇头,“陆军真的有把握吗?”

  大山岩迎着伊藤博文的眼神,没有丝毫的退缩,“我只能说,有很大的把握!”

  伊藤博文逼问道:“很大是多少?五成?七成?还是九成?”

  “........”,大山岩直起身子,“要是外交欺骗能够成功,最少有七成的机会!军队的战斗力在动员之前和之后是有很大差距的,只要中国人在战争结束后解除了动员,我们就已经赢了七成!剩下的三成,那就只能依赖天照大神的保佑和将士们的努力了!”

  伊藤博文盯着大山岩,大山岩正面直视回去。两人对视了片刻,伊藤博文凌厉的眼神渐渐缓和下来,“那就期待陆军的表现了。”

  “陆军不会让国民失望的!”

  伊藤博文笑道:“我对你是很相信的,但是.......”

  “陆军的其他人也都值得相信。”

  “是吗?乃木.......”

  大山岩立刻道:“乃木并不是愚人,丢失联队旗那次只是运气不好。后面的几次战争中,乃木的指挥可圈可点,是个合格的将领。”

  只是合格,而不是优秀夜袭群:陆九肆⑨,三⑥一三五吗?伊藤博文说道:“我知道乃木不是愚人,但是陛下对他抱有太高的希望。那些希望既是动力,也是压力。如果一切顺利还好说,如果遇到了挫折,只怕乃木会承受不住压力。”

  “给他给一个好的参谋团队就行。”

  伊藤博文点点头,表示认可,但是随即

  又提出另外一个问题,“要是中国人,我是说人民军,就算我们消灭了他们十几万二十几万的军队,他们依旧不肯投降,该怎么办?”

  他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林永昌不是会投降的人,他肯定会继续打下去的。”

  “那就继续打下去!”大山岩斩钉截铁地道:“一直打到中国人投降为止!”

  “要是他们一直不投降呢?”

  “那就彻底消灭他们!”

  伊藤博文摇了摇头,“不,我们不能那么做。”

  “恩?”大山岩露出疑惑的神色。

  “不过这是政治和外交上的事情,陆军只要能打赢就好了。大山,能赢吗?”

  “一定能!”

  “那么,就让我们开始吧。”

  第二百八十二章 无条件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