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日不落 第92章

作者:风兮破地

  伊地知幸介犹豫了一下,道:“还有一些,我会安排的。”

  日军的进攻从一开始就显得非常疯狂,一排排的日军被机枪打死在冲锋的道路上。迫击炮从冰雪壁垒后面不停地发射炮弹,炸死炸伤了很多日军士兵。但是日本人就是这么硬挺着冲到了人民军的阵地面前。然后他们就在挨了一轮手榴弹后,又被人民军战士的刺刀给赶了回去。

  在日军败退回去的时候,他们的炮兵毫无顾忌地开炮,将人民军和日军一起给淹没在了火焰和气浪中。

  第三百三十二章 敢死队

  防守克拉斯基诺的是暂编第十师,师长是吴佩孚。第十师的兵力和火力都得到了极大的加强,除了额外配备有一个连的重型榴弹炮之外,还有一个野战炮兵团和两个后备补充旅,以及一个蒙古骑兵旅。

  吴佩孚在东北跟俄国人打了三年,从一个低级军官成长少将师长,经历的战斗不可谓不多。但就算是俄国人战斗意志最强的时候,也没有主动用大炮轰击他们自己人的。日本人却是不管不顾,用炮弹把人民军和日军一起干掉了。

  “徐无忌说的不错,日本人真是疯了!”

  吴佩孚显示自言自语了几句,随即冷笑道:“以为这样就能吓住我们了?命令炮兵团做好准备,每门大炮准备一发照明弹,等日军再上来,听我命令干他一家伙!”

  人民军的防线从山岭脚下一直修到了海边。不过就是些冰雪罢了,随便用些什么东西作为骨架,然后盖上冰雪,拍实,再浇上烧化的水,不需要把冰雪烧开,有个几度就差不多。水浇上去后,很快就被会被冻住,一个晚上过去,就会非常的坚硬了。

  冰雪壁垒看上去像是小孩子堆的雪人,仿佛一推就倒,但并不是那样。日军的山炮和野炮并没有造成多少损失,即便防御设施被摧毁了一些,也能很快的修补好。日军的炮弹是有限的,而外东北这里的冰雪却是无穷无尽的。炮击不能解决问题,日军最终还是只能使用步兵冲锋。

  第十师的战士将重机枪和大炮从冰库里面拖出来,朝着日军不断开火,将那些日本人打死在雪地里面。第三军的步兵冲锋比其他部队更加凶猛,所以他们死的也特别快。一个下午就报销了一整个联队,傍晚的时候又完蛋了一个。伊地知见识过海参崴的尸山血海,但是依旧被这样的伤亡速度震惊了。他脑海中转着一个念头,莫非军中的传言是真的?

  赶过来的路上,伊地知幸介听军官们议论说,之前跟支那人交手的部队伤亡惨重,死亡人数据说超过了两万。但是过来的路上并没有看到那么多的尸体,也没有见到多少伤兵,伊地知幸介本以为军官们夸大其词了,当时他还训斥了那些军官,给了其中的某些人几个大耳瓜子。现在看来,或许是元帅隐瞒了真实情况?

  日军是有这样传统的,别的不说,在进攻海生崴的时候,因为伤亡太大,大山岩元帅就下令将伤兵营建在了偏远的山峦后面,免得王其他部队看到而伤了士气。这次估计也是一样,一天下来,三个联队被打成了一个联队,这也就算了,关键是乃木希典大将的次子也阵亡了。一天之内死了两个儿子,伊地知幸介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乃木大将,但是这种事情,终究是不能长久隐瞒下去的。他也不能将事情推诿给其他人,只能硬着头皮再次出现在乃木希典的面前。

  “伊地知,怎么站在那边徘徊?莫非是又有了什么不幸的消息?是我们的炮兵部队没有弹药了吗?我听到炮声已经停止了。”

  “是的,大人,我们的炮兵已经打光了运过来的炮弹。但是.......坏消息并不是这一个。”

  “哦,还有什么坏消息,一并说了吧。”

  伊地知幸介垂下眼帘,用哀痛的语气说道:“保典........”

  乃木希典缓缓地道:“保典也战死了吗?”

  “是的。”

  “出征的时候,我让人准备了三口棺材,现在已经有两口用上了。接下来,就该轮到我乃木希典了吧。”

  “司令官阁下,请节哀。”

  乃木希典来回走了几步,忽然站定,声音重新变得坚硬起来,“我是第三军的司令官,现在关心的只有战争的胜负。伊地知,夜袭的勇士都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再过一个小时就会出发。”

  “我要亲自去给他们壮行!”

  “哈依!”

  第1师团特别步兵第25连队二个大队、第12、第35联队各一个大队、工兵第9大队一个小队、及第7师团卫生队总计3100余名兵员成立敢死队,队员右臂缠上白布作标志

  ,取名“白襷队”。参与敢死队的日军士兵大多是自愿的,就算不是自愿的,那也是被自愿了。伊地知幸介从好几支部队里面抽调人手组织了敢死队,所有人都集中起来,每人发了两个饭团,一杯掺了水的清酒。

  敢死队员一起饮下了寡淡无味的清酒,然后默默地啃着冰冷坚硬的饭团。有人将两个饭团都吃了下去,战斗是如此的惨烈,参与敢死队多半是回不来了,不如在临死前做个饱死鬼。也有人只吃了一个,然后将剩下的一个揣进怀里,准备在发起冲锋前再享用。

  乃木希典给敢死队做了战争动员,但是这又有什么好说的呢?已经加入了这只队伍,还能有人反悔不成?在日军中,士兵只要稍微忤逆长官的意志,就会招致殴打、毒打。以日军的严酷纪律,别说临阵逃脱了,谁敢蹦出半个“不”字,立刻就要被枪毙了。敢死队里面有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也有面色苍白,紧张到手足无措的。但不管他们是怎么想的,既然被选了进来,他们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大日本帝国的命运就掌握在各位的手中!”乃木希典弯腰鞠躬,“拜托了!”

  跪坐在地上的军官和士兵们一起拜服在雪地上,支队长中村觉少将大声道:“请司令官等候我们带来的好消息!”接着他站了起来,大声呼喝道:“出发!”

  身上绑着十字交叉白布的士兵们拿起武器,沉默地地鱼贯而出,向着被狂风笼罩的敌军阵地走去。乃木希典站在营地门口搭建起来的高台上,望着敢死队的身影渐渐地消失在风雪中,他对出现在身边的伊地知幸介问道:“能成功吗?”

  “.........能!”伊地知在沉默了一会后,斩钉截铁地回答。

  “看你的样子,不是太自信啊!即便是不成功也没什么,在双城子我们也不是一次就成功了的。只要继续打下去,我们就能赢。”

  “是的,大人!”

  第三百三十三章 野战

  天上不停地飘着雪花,有时候下的大些,有时候下的小些。今天晚上的雪不大,但是风很大。狂风卷起雪花,打在房屋和冰雪壁垒上,发出一阵一阵的声响。忽地,有清脆的声音在黑暗中响起。看似沉寂的防线上立刻响起了枪声,还有照明弹被射上了天空,明亮的光芒在天空中绽放,将方圆数百米内的范围照亮。

  人民军的补给中有好几种罐头,包括几种口味的水果罐头和鱼肉、牛羊肉等,罐头吃完后,战士们一般也不会扔掉,罐头盒子可以留着喝水,也可以用来装各种零碎东西,最大的用处还是用来布置警戒线。在空罐头盒子里面放些小石块之类的东西,绑在绳索上,只要有人触动到,就会发出清脆的声响。这是战士们自行摸索出来的用处,因为简单好用,很快就在全军推广开来。

  日军的敢死队借着风雪的掩护摸到了近处,被绳索绊倒,绳索上绑着的罐头盒子就响了起来。因为有些盒子被冻住了的原因,发出的声音不如平时响亮,但也足够让值班的战士紧觉起来了。早有准备的第十师士兵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开枪射击,还有人往天上发射了照明弹,这下子日军的身影就彻底地暴露了出来。

  “小鬼子上来了!”

  合衣睡在冰雪搭建营房里的战士们讯速地起身,抓着武器就冲了出来,他们借着照明弹带来的光亮,朝着日本人不断开火。枪声中,不断有日军中弹倒地,即便是有着必死的觉悟,但是被子弹击中的日军士兵还是忍不住地惨叫起来。

  见到已经被中国人发现,中村觉少将不再保持静默,他挥舞着武士刀,狂吼道:“杀给给!”

  “杀啊!”

  “天闹黑卡,板载!”

  “板载!”

  日军士兵直起了身子,挺着步枪向前冲锋。炽热的子弹在冰冷的天气中四下横飞,炮弹的爆炸声和战士们的呼喊声交织在一起,仿佛要将这片冰原都融化了。日军敢死队顶着人民军的猛烈射击,冲到了三四十米的距离,将手榴弹扔进了冰雪的壁垒后面,然后从防线上留着的缺口处杀了进去。也有一些日军士兵蹲在了壁垒的前面,让同袍踩着他们翻过去。

  对于日军的夜袭,吴佩孚早有准备。徐无忌将第七师遇到的日军战术全部都记录下来,并且整理成册,上交给了联合国军的总司令部,然后又被下发给了各支部队。人民军是一支善于学习的部队,好的方法会很快的推广,经验教训也会很快总结,所以人民军的战术会显得灵活多变,战斗力也会提升的很快。

  俄军因为自身素质不高的缘故,所以他们的战术很呆板,来来去去就是那么几招,日军也差不多。在民族主义的加持下,日军的士气要高昂一些,但是因为武器装备上的劣势,他们能使用的战术也不多。针对日军的三板斧,吴佩孚做了充足的准备

  。

  照明弹一发接一发地打上天空,迫击炮炮弹接二连三地落在了预留的几处通道外面,将挤在一起的日本兵成片成片地打倒。重机枪的侧射火力发挥了最大的效果,跳动的火光中,总是能看到日军士兵惨叫着倒下。当日军付出了极大伤亡,涌进了第一条防线后,前线的人民军点燃了地雷和炸弹的引线,几处通道前埋设的地雷猛然爆炸,几百公斤的炸药比280mm榴弹的威力更大。几处方圆百米内的日军都被震倒在地,连同人民军的冰雪防线也被震塌了一大片。

  爆炸的火光冲上了二十多米的高空,天地之间在那一刹那失去了声响。那并不是真的寂静无声,而是因为声音太过于剧烈,以至于在那一瞬间出现了万籁俱寂的假象。等到气浪将人体刮上半空,将数十上百米的冰雪壁垒吹倒,轰然巨响才姗姗来迟。

  空气在颤抖,大地在震动,屋顶上的灰尘和积雪簌簌而下,吴佩孚脚下一个趔趄,感觉土龙像是要翻身了。但是并没有,震动的幅度讯速地削弱了,枪炮声和厮杀呐喊的声音也降了下来。埋设的炸药当量有点过头,双方的士兵都被震的晕头转向,一时间失去了继续战斗的欲望。许多日军士兵茫然地朝四周张望,耳朵和鼻子里面有鲜血流了出来,而他们却浑然不觉。人民军因为早有准备,所以不像日军那么凄惨,但也有很多人头晕眼花,脚步踉跄,像是喝醉酒了一般。

  “炸药放的多了,工兵部队........”

  吴佩孚的话才说了一半,天地间忽然重新回到了黑暗中。猛烈的爆炸不光是把前线的部队震的东倒西歪,连在后面一些的炮兵部队也受到了影响,忘记了继续王天上发射照明弹。黑暗中,有伤兵的呻吟传来。吴佩孚抓起电话摇了几圈,“喂,喂,炮兵团?”

  “师长,电话线估计断了。”

  “派个人去炮兵团,都他娘的.......”

  “轰!”

  沉闷的炮声中,照明弹重新在半空中绽放,战场上的惨状再次暴露在众人的视线中。步枪和机枪再次猛烈开火,将已经失去了组织度和士气的日军射杀。迫击炮和野炮也恢复了开火,爆炸产生的火光在旷野上不时地亮起。更猛烈的爆炸在远处的黑暗中产生,那是重型榴弹炮开火的结果,但是那个炮兵连只开了几炮就停止了。

  日军的决死突击已经宣告失败,中村觉少将在惊天动地的爆炸中尸骨无存,剩下的日军在被茫然中被打死打伤了不少,狼狈地撤了下去。人民军的阵地上继续打了十几发照明弹,等到确定日本人真的撤走了,这才没有继续下去。

  吴佩孚望着外面的黑暗,耳边响着阴风怒号,自言自语道:“日本人今天晚上是不会来了。”

  日军是一支野兽般的部队,但就算是野兽,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面也会被冻得瑟瑟发抖。遭受了这么大的伤亡,日军也需要时间来调整。

  或许,可以尝试着发起反击?后方的预备队一直在养精蓄锐,郭松龄是一员悍将,若是让他那个团带头发起突击,必然能有不错的战果。吴佩孚看了看外面的黑暗,摇了摇头,决定还是算了。这种鬼天气里面发动夜袭,搞不好冻死的人比战死的人还多。他并不怎么在乎伤亡,但也不会让士兵毫无意义地去送死。

  第三百三十四章 突击

  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在黑暗中传出去很远。乃木希典在前线指挥部中听到了响彻四野的声响,看到了一发又一发的照明弹在天空中闪耀,他叹了口气,对表情严肃的伊地知幸介说道:“看来夜袭失败了。”

  伊地知幸介倔强地紧闭嘴唇,一言不发。但不说话并不代表坏事不存在。没过多久,就有存活下来的军官回来报告,敢死队的夜袭失败了。伊地知幸介咬牙道:“中村觉在哪里?夜袭失败,他应当剖腹谢罪!”

  乃木希典摇了摇头,“战斗失败的过错在我,不在中村少将!”

  中佐跪在雪地上,泣声道:“中村少将被炸死了,尸骨无存。”

  伊地知幸介愣了愣,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乃木希典让中佐退下去,然后对仿佛还处于眩晕状态中的伊地知幸介说道:“进攻不能停下,大山岩元帅还在后面看着我们。你们有什么别的计划吗?”

  伊地知幸介是萨摩藩的人,是受过现代军事教育的新锐将领,但是能够成为第三军的参谋长并不完全是因为他的军事能力。他的妻子是大山岩元帅兄长的女儿,所以他在军中的地位牢不可破。同样,乃木希典背后站着明治天皇,也是有人的。大山岩将伊地知幸介派到第三军来给乃木希典当参谋长,有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平衡派系的考量。明治天皇的权力欲望越来越强,不管是他们萨摩藩还是长州藩,都对这种情况很警惕。

  “........没有。”伊地知幸介声音低沉。

  “那就等天亮了,按照之前的计划进攻吧。”

  “哈依!”

  乃木希典的第三军有不少150榴弹炮,但是都落在了后面,就算拉了上来,也未必能在短时间内摧毁中国人的防线。若是需要几个月才能打穿中国人的阵地,日军便是不败而败了。军中已经到了杀马为食的境地,即便是参与决死攻击的士兵,也不过能得到将两个加了梅子或者其他东西的饭团。当然,将领们是不用挨饿的,即便是缺乏食物,他们依旧能享用清酒和精美的食物。

  第二天早上,风雪停息了下来,蔚蓝的天空上没有了阴霾,阳光久违地洒落在大地上,给这个冰冷的世界带来些许的温暖。日军的炮兵在天色尚未放亮的时候就开始了轰鸣。一发发炮弹落在克拉斯基诺东面的防线上。经过紧急抢修,冰雪壁垒已经被修复,要不是地面上到处都是尸骸和鲜血,会让人以为昨天的血战根本就不存在。

  日军的炮击在防线上炸出一团团的冰雪,不时能看到有冰雪垒砌的房屋在爆炸中塌陷,还能看到有人在挖开冰雪,将被雪埋住的同伴给挖出来。连夜运过来的炮弹并不多,打了五轮后,日军的山野跑已经陷入到了没有炮弹可用的境地。虽然付出了几十条人命,但是日军的运输效率一直提不上来。他们缺少食物,缺少御寒的衣物,缺少工具,也缺少战马和大牲口,除了兵力还有富余之外,几乎所有的东西都缺。

  但乃木希典不是一个会抱怨的人,几十年的战争早就让他明白了,战争中总是会缺少食物和弹药。不管是在战前做多少准备,都是不够的。身为将领,只能有什么用什么。

  炮击结束后,自然就是轮到步兵上前进攻了。另外一个时空中,有本书里面说日本人打仗来来去去就是那么三板斧,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这样形容日军的战术——“炮兵轰完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轰”。这样的形容不能说是错误,但显然是有失偏颇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的装备在列强中是倒数的,但是他们的作战方式很灵活,比他们遇到的大部分敌人都更灵活,只是在跟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较量中才碰到了比他们更加灵活的对手。步兵战术就那么几种,正面进攻,侧击,迂回绕后,除了这些方式外,难道还能有什么别的方法?

  用坦克和装甲车打闪电战?也要日军有那么多的钢铁和汽油才行。

  在克拉斯基诺这里,人民军的防线修了将近十里长,日军就算是想要绕也绕不过去,一边是结了冰的海面,一边是覆盖着冰雪的连绵山林,只能派少量步兵绕过去,重装备是没法跟着步兵一起行动的。留给乃木希典的只有正面强攻这一条道路。

  整个整个联队的日军步兵被投入了战场,他们这次没有像昨天那样在正大宽面上展开,而是从炮兵集中轰击的几处缺口处杀了进去。日本人也会总结经验教训,他们的中下级军官有着很不错的素质。军曹和曹长们带着步兵一拥而入,在冰雪通道里面跟守军激烈地厮杀。日军一边用夜袭群:⑥玖肆玖,三陆壹③伍上了刺刀的步枪向前乱捅,一边朝着有中国人的地方扔手榴弹。日本人没钱大规模装备重机枪和步兵炮,手榴弹还是用得起的。此外,日军在炮击的时候将重机枪、步兵炮和山炮都给拖了上来,在近距离上给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伊地知幸介是大山岩的亲戚,但也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将领,知道该怎么发挥己方的有限火力,第三军的作战部署都是他安排的。与其将本就不多的重火力平均分配在漫长的战线上,还不如将重火力集中起来使用。日军的奋战起到了效果,改为重点攻击后,他们顺利地突破了第一道防线,然后向着三四十米外的第二道防线杀了过去。日军使用的这套战术已经有了“暴风突击队”的影子,但是并没有形成战术理论,只是前线日军的自发行为,所以这套战术只是起到了一些作用,却并没有能够成为压倒人民军第十师的杀手锏。

  当日军向第二道防线冲过去的时候,两道防线上的中机枪火力点朝着他们猛烈的开火,身处两道防线之间,没有可以躲避的地方,日军被成群地打死。即便是侥幸冲到了第二道防线里面,也会面临数倍的人民军战士。白刃战中,数量和士气都必不可少。日军有决死的勇气,但是能冲过来的日本人太少了,很快就被杀得干干净净。

  第三百三十五章 肉弹

  暂编第十师的人数比第七师更多,克拉斯基诺的炮兵火力也比哈桑斯基那边更强,但是第十师的战斗力是比不上第七师的。这个整师是在中俄战争结束后才组建的,很多士兵和军官才刚刚互相认识,就被拉到了外东北的战场上。第七师能一直将日军挡在第一道防线上,但是第十师就有些力有未逮了。昨天的战斗中,日军有两个联队伤亡过半,第七

  师的伤亡也不小。后来日军撤退的时候,日本人的炮兵不分彼此地用炮火将人民军和日军一起轰杀了,让第十师的战士们大受震撼,士气有所降低。

  吴佩孚手中有两个后备补步兵旅,兵力是不缺,但是战斗力不是那么的强,他只能想各种办法来弥补战斗力的不足。在阵地前埋设炸药和地雷是一个办法,此外吴佩孚还有很多别的办法。比如说,先用炮火和机枪削弱日军,等日军从专门留下的那几条道路杀进来后,再用重火力进行集中杀伤。这么做的效果很好,就是日军并没完全按照他的设想行动。那几条留下来的进出通道是钓到了日军,但日军步兵还在其他几处地方达成了突破,差点就打穿了第二道防线。

  好在第十师的后备兵力够多,重火力够用,还有一个蒙古骑兵旅可以进行机动防御。在用炮火拦截了日军的援军后,蒙古骑兵紧急出动,将突进来的日军打退了,这才避免了整条防线的崩溃。

  “将各支部队的狙击手都调到防线上来!”

  在好不容易将日本人赶出去之后,吴佩孚下达了新的命令,他总是有很多办法,曾经被林大总统称为“总有办法先生”,吴佩孚说道:“优先射杀敌人的军官、炮手和重机枪手!”

  晴朗的天空下,伊地知幸介难堪地向乃木希典报告,“司令官阁下,进攻再次失败了。”

  “哦,我知道了。”

  乃木希典没有去看伊地知,而是望向了西边,“不光是俄国人很难打,中国人也变强了。十年前,中国人据守旅顺要塞,但被我们很轻易地打了下来。现在中国人只是在平地上用冰雪修筑了几条不高的防线,就让我们束手无策了。”

  “是下官无能.......”

  “我没有责怪你的意思,伊地知,你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以前我们碰到的中国军队根本就不是中国人,现在挡在路上的才是真正的中国人。”

  伊地知幸介弯腰低头,“司令官阁下,请再给第三军一次机会!”

  乃木希典将对方扶了起来,说道:“我向大山岩元帅保证,三天之内就拿下面前的俄国小镇,现在三天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我们损兵折将,却依旧一筹莫展。我们没有时间了,伊地知,使用肉弹攻击吧。”

  “.........哈依!”

  所谓“肉弹攻击”,就是让士兵在身上绑着炸弹,等冲到敌军中之后把使用者和敌人一起炸个稀巴烂。这种行为很早就有了,但多是刺客死士所用,在战场上大规模使用还是在四年前。林永昌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击败八国联军,就给很多鸦片鬼绑上了炸弹,再让那些家伙吸食了足够的大烟,接着就把他们送去跟洋鬼子同归于尽。

  这是非常残忍的战术,林永昌后来有条件了就不玩这一套了。但是日本人很喜欢,更准确地说,是日军的某些将领很喜欢,乃木希典就是其中之一。只要能夺取胜利,他根本就不在乎伤亡。而且乃木希典也没有别的办法,除了用人命堆出通往胜利的道路,他和第三军别无他法。

  傍晚的进攻显得越发的血腥,大批日军倒在了在冲锋的道路上,那些在身上绑着炸弹的日军很多没有接近第十师的阵地就被打死了、但就是那么二十来个自爆兵,给防线上的人民军造成了极大的震撼。上面下发的文件里说过日军使用的这种战术,但是第十师的战士还是第一次见到,被冲击的那个营直接被日本人炸蒙了,陷入到了短暂的混乱中。等到他们恢复了士气和组织度,已经有大批的日军涌进了防线。这一次日军出动了更多的步兵联队,也有更多的炮兵投入到了战斗中。

  夺取了几处战线的日军没有向第二道防线突进,而是向着两边展开。第三军放弃了直接打穿人民军阵地的想法,准备采取逐步推进的战斗方式。这种战术在进攻哈桑斯基的战斗中被证明是有效的,就是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很多的弹药。乃木希典没能在三天内打下克拉斯基诺,便不再执着于速胜,而是希图用庞大的兵力将对方给压倒。

  在发现“肉弹攻击”奏效后,伊地知幸介组织了更多的“自爆兵”,这给第十师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和混乱,但是吴佩孚很快就找到了应对的方法,他调来了更多的重机枪和迫击炮,用饱和攻击的方式,将日军消灭在了冲锋的道路上。只是这样一来消耗的弹药太多,第十师的弹药储备已经下降到了危险水平。吴佩孚打电话向后方要更多的弹药补给,却被拒绝了,林大帅让他将伤员先撤走,其他的部队也准备进行战略转移。

  “要是给我足够的弹药,我能挡住日本人!”

  吴佩孚在电话里面这样说,但还是被拒绝了。林大帅要的不是挡住日本人,而是要将这十几万日军全部消灭。后退决战不光是为了拉近人民军的补给线,也是为了让日军离海参崴更远。海参崴

  中不光是有大批的武器弹药,还有在外东北最重要的粮食,虽然不多,但也够日本人支撑大半个月的。若是日军坚守在几座城市里面,那还真不好对付。林永昌记得列宁格勒的“往事”,要是变成了攻城战,人民军很可能在付出极大伤亡后还打不下海参崴。

  如果出现了那样的情况,日本人是会饿死很多,但只要采取某些极端政策,他们还是能坚持下去的。等到了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时间也不长,就四五个月——联合舰队就能再次靠港。在东亚的海面上,联合舰队依旧是无敌的存在。但如果日军从海参崴出来了,那事情就会好办的多了。

  至于在德川,五老里那边发起进攻的日军,则是不需要太过于担心。日军的技术兵器大多在外东北这边,黑木为桢和奥保巩手中的大炮都没几门,光靠轻步兵可没办法打赢赵壁的第三兵团(原辽西兵团)。

  第三百三十六章 爱有来生

  乃木希典的第三军表现得一向凶猛,他们的步兵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冲锋,在几天的时间里面,硬生生地靠人命耗掉了暂编第十师的大部分炮弹和重机枪子弹。在第一次夜袭被炸晕了之后,日军还组织了好几次夜袭,不过不再是出动几千人的大部队,而是用数十上百人进行骚扰。哪怕是因此而出现了很多冻伤冻死的现象,日本人也没有放弃。

  他们还爬上了附近的山峦,将野战炮给拉到了山顶上,居高临下地对人民军的防线进行轰击。为了解决山上的日军炮兵,吴佩孚派出了步兵去争夺汕头,并在正面战场上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反击,将预备队的步兵和骑兵全部都给用上了。正在准备下一次进攻的日军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在出发阵地上集结的一个步兵旅团先是遭受了猛烈的炮击,正在混乱中的时候,被上万步骑的协同进攻打得大败。吴佩孚指挥着第十师的部队一直杀到了日军的前线指挥部附近,见到日军的重火力变得密集起来,并且天色已晚,这才收兵撤了回去。

  “后备第4步兵旅团损失过半,刚刚赶到的徒步炮兵联队损失了7门大炮.......”

  狼藉的指挥部里面,一名参谋正在向乃木希典报告损失,乃木挥了挥手,说道:“不用再念了。伊地知!”

  “哈依!”

  “立刻组织部队进攻!”

  伊地知幸介面露难色,“司令官阁下,我军刚刚才遭受了挫折,需要一些时间整顿部队,现在只怕没有能力发起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