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兮破地
让统治阶级割自己的肉去喂养被统治阶级,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情。古今中外,任何想要推动改革的人,都会落得悲惨的下场。
中国的商鞅、王安石和张居正,这些改革者或是被车裂,后世被抄家,王安石运气好,但也被口诛笔伐,后面还有人把北宋王国的原因归咎到了王安石身上。说要不是王安石编发,北宋不可能被北方的蛮夷粉碎。但问题是之所以会有王安石变法,就是因为北宋原来的那一套运行不下去了,要不是王安石给北宋续了一波,朝廷早就破产了。国外搞改革的下场也都不怎么好,罗马的格拉古兄弟被灭族,俾斯麦被赶回老家去了。
再动员四十万大军跟人民党打仗?英国政府绝对不会干这种事情。英国人不肯亲自下场,袁世凯不敢把军队派往朝鲜,那么日本人就只能靠自己硬抗了。
为了继续往釜山的包围圈里面增兵,明治政府又向英国借了一大笔钱,日本的负债率已经高达年收入的百分之六百多了。这还不够,英国的的钱不是那么好拿
的,英国人的武器也不是那么好拿的。明明都是用过的二手货,英国人就是要卖出比全新还高的价格。为了购买武器装备,明治政府再次宣布加税,要在农民、工人、手工业者和小商贩们的头上再刮一笔。
第三百六十一章 骚动
时间已经来到了过年前的最后一天,好不容易从外东北拉过来的四门280mm榴弹炮已经被安置在发射阵地上。为了将这四门大家伙拉过来,【蒙古铁骑】和【近卫军】想了很多办法,但最后发现那些办法都没有什么用,还是要老老实实地用木头车把拆开来的部件一个个地运过来,然后组装起来才行。
饶是那两只精锐部队里面有很多力大无比的猛将兄,能够扛着重机枪在战场上到处跑,也是吃了很多苦头才将大炮给运过来。但不管是遭受了多少的艰难困苦,只要能将大炮和炮弹给拖过来就是胜利。
汉城已经被解放,釜山成了日军在朝鲜的最后一个据点。第一军的残部被扔进了釜山的包围圈里面,大韩帝国的开国皇帝李熙也被安置在了这个绝地里面。李熙是想跑去日本的,但是日本人不让,说他是韩国的皇帝,要留在釜山鼓舞士气。日军的防线上有很多朝鲜部队,他们的士气很不好,时不时的就有人趁着夜色开溜。
朝鲜人民共和国秉承着事事都跟随老大哥的习惯,将人民党的那一套全部给移植了过来,将所有的土地都给国有化了,然后平分给穷苦百姓,立刻就在朝鲜站稳了脚跟。虽然粮食被日本人抢走了,但是农民有农民的生存智慧,日本的穷苦农民会在山里、树下或者是什么其他地方埋粮食,朝鲜的农民也会这招。要是不会这招,很多人就要饿死了。现在朝鲜人是挨饿,但要比以前好了不少,因为王师给他们分发粮食了。人民政府为战争准备了数以万吨计的粮食,从中拿出一部分来赈济百姓,就能让朝鲜人帮着运输弹药和粮食,比从东北征发百姓更划算。
因为安重根和金在熙他们搞夜袭群:陆九四⑨,叁六①三五了“土地改革”那一套,有很多大贵族大商人跟着日军逃到了釜山,但更多的朝鲜人想要从釜山这里逃出去。现在的情况已经很明显了,日本人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留在釜山这里,挨饿受冻不说,还要被日本人逼着去填战线,朝鲜人是只要有机会就跑路了。
人民军已经夺取了釜山周围的几个制高点,能给炮兵校正着弹点,之前就有用150mm口径的榴弹炮轰击釜山的市区,现在有了280mm榴弹炮,那就更不用对日本人客气了。280mm榴弹炮的射程比150mm大炮更远,已经能够打倒釜山的港口。两百多公斤的炮弹落在港口附近,发出轰然巨响,将房屋和人体撕成碎片,还在地面上炸出了直径十几米的大坑。周围的人即便没被炸死,也都被震得东倒西歪。在观测员的休整下,炮弹的落点离港口越来越近,停在釜山港的日军战舰纷纷逃离了这个危险的地方。
在过去的两个月中,正是因为有联合舰队在,中国人才不敢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也正是有那些看上去就很有力量感的战舰存在,釜山的日军才有继续抵抗下去的信心。现在联合舰队跑路了,留在釜山的陆军顿时就不干了。说好的为了守住釜山不惜一切,现在海军逃跑了,把十几万陆军扔在包围圈里面等死?
面对陆军的责问,东乡平八郎、秋山真之等海军将领也没有什么好说的,那就给大家鞠个躬吧。都鞠躬了,还想怎么样?联合舰队就这么点家底,不能全部交代在釜山了,要是没有了战舰,中国人还不得冲过对马海峡,杀到日本本土去啊?
海军也是没办法,因为射界的原因,战舰上的一堆主炮、二级主炮和副炮都够不着中国人的炮兵阵地,留在港口里面也只能挨揍。280mm榴弹的威力足以击沉任何战舰,就算是皮糙肉厚的战列舰也扛不住。敌人的炮弹越来越近,再不走,联合舰队就要步北洋水师的后尘了。
说起来还是要怪陆军,要是能守住釜山周围的制高点,联合舰队怎么会被逼的跑路?要是陆军早点打下外东北,怎么会被人抄了后路?想明白这些关节后,海军的人顿时理直气壮了许多。不是我们要跑路,是陆军先拉胯了的!
280mm榴弹炮的威力毋庸置疑,每次开火的时候,炮膛中都会喷出大量的白色烟雾。炮弹落地爆炸后,当真有地动山摇的感觉。才打了两三轮,联合舰队就已经跑路了,其他的各种船只,能跑的也就跑了。这些大炮是日本政府花了重金从德国买来的,现在却被用来轰击日本人,这让很多知道的日本人破口大骂。但不管他们怎么骂,炮弹还是接二连三的落到了港口附近,看来中国人是决心要摧毁釜山的港口。
要是港口完蛋了,被包围在釜山的十几万日军,四五万日
侨,以及数量更多的朝鲜人很快就要挨饿了。这么多人,每天要消耗大量的食物,中国人就算不进攻,只要封锁住港口,日军的“最期(败亡)”也就只是时间问题。
奥保巩不认为敌人会等着日军把自己饿死,而是会很快就发起总攻。过去的一段时间,是联合舰队的舰炮挡住了中国人的进攻,现在联合舰队跑路了,没有什么能挡住如狼似虎的中国人。得到了英国的支持后,日军现在不缺步枪和大炮,但是战斗力并没有提高。临时组建的师团里面,有很多人之前连枪都没摸过,指望他们有什么战斗力存粹是想多了。最关键的是港口要是被摧毁了,以后就很难得到足够的补给了。可以偷偷摸摸的运一些进来,但肯定不够十几万日军用的。
“大将,”通讯兵脚步匆匆地奔了过来,“东京的急电!”
“又有什么指示了?”奥保巩伸手将电报接过来一看,不由得目瞪口呆,“这......这.........”
“大人,怎么了?东京有什么新的指示吗?”
奥保巩向周围看了看,对着另外一个倒霉蛋说道:“黑木君,你来看看这封电报。”
黑木为桢好不容易从汉城那个包围圈逃出来了,大本营又把他送到了釜山这个更大的包围圈里面。作为败军之将,黑木为桢这些天都不怎么发表意见,这时候诧异地接过电报,只是看了一眼,就大叫起来,“东京、大阪等地发生大规模的米骚动?政府已经决定接受中国人的条件?”
真是岂有此理!要么就早点接受中国人的条件,要么就死扛下去,死了这么多人,现在想起来要谈判了?之前都干什么去了?
第三百六十二章 下次一定
周围的军官们闻言骚动起来,有人大叫道:“这是乱命!大本营的人是怎么想的?我们死了这么多人,怎么能够投降?”
第二军里面有不少人是参加过甲午战争的,对于日军在战争中干过什么一清二楚。每次跟中国人血战之后,日军都会用大屠杀进行报复。釜山这里打的极为惨烈,日军死伤了三四万人,中国人也伤亡了不少。双方都打出了真火,现在才投降,很多军官害怕中国人会在釜山搞大屠杀。日本军方一直在军中宣传中国人会对他们进行报复,要士兵们奋勇杀敌,就算是死,也要拉一个中国人陪葬。
人民军没有针对平民的大规模杀戮,但是对于犯下战争罪行的将领、军官和士兵从来不手软。第二军中的很多将领参与过旅顺大屠杀,他们害怕自己被清算,也不同意向中国人投降。就算要投降,也要把他们这些将领先运出去再说啊!
奥保巩本就心烦意乱,听到边上的吵闹,越发的烦躁,他大声喝道:“都闭嘴!你们还是帝国的军人吗?”
等军官们安静下来后,奥保巩再次问黑木为桢,“黑木君,你对大本营的命令怎么看?”
黑木为桢是第一军的司令官,本来是准备作为杀入东北的先锋的,但是情况变化得太快,日军还没动手,人民军就先一步动手,杀进了朝鲜,直接把第一军的近卫师团给打崩了。近卫师团是天皇的御亲兵,平日里不怎么训练,技战术一塌糊涂,虽然配备了最好的武器,但还是没有人民军的好,不光轻武器比不上,在重火力方面更是差了好几倍,被击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但不管有什么样的理由,黑木为桢的第一军死伤过半,在汉城又扔下了很多部队,能够撤到釜山来的只有一万出头。虽然后来大本营又给他补充了很多部队,还装备了更为先进的英制武器,但是第一军的战斗力依旧很糟糕。黑木为桢不是反对跟中国人谈和,而是不满意大本营拖到现在才想起谈判。釜山这里就是个死地,要不是没办法,他也不会待在这里。虽然心中一百个愿意停战谈判,但是现在群情汹汹,他也没傻到直接说同意。
“事关重大,不可妄动,先给东京发电报,向大本营确认清楚再说。”
“黑木君所言极是!”
奥保巩也不想继续打下去了,虽然武器装备改善了一些,但是日军损失了太多的老兵,战斗力下降太多,士气也非常的低落。釜山外围的阵地丢失了大半,十几万军队挤在这么狭小的地方,随便一发炮弹打过来就能带走好几条人命,下面的士兵早就不稳了,什么时候崩溃都是有可能的。现在中国人还拖来了280mm巨型榴弹炮,就算他们想要继续坚持作战,也已经打不下去了。
电报往来的速度很快,东京那边的回复很快就到了。情况比奥保巩和黑木为桢他们想象的更糟糕,各地的米骚动愈演愈烈,据说已经有二三十万农民和工人参与其中,甚至连一些部队也带着武器加入了进去。现在已经不是骚动,而是叛乱了。
“大本营的人在干什么?怎么会让事情恶化到这样的地步
?”
奥保巩很是不解,日本政府镇压百姓的经验很丰富,按理说不会让事情变成这个样子的。黑木为桢想了想,说道:“大概是因为国内的军队都调到朝鲜来了的缘故。”
“应该就是这样了。”
整个日本的常备师团就那么几个,在战争中已经成建制地损失了一大半,剩下的都在朝鲜苦战,新组建的部队也大都扔到了釜山包围圈里面。明治政府现在急需军队去镇压造反的泥腿子,在釜山的这十几万军队就是明治政府最后的指望。要是不能将这些正规军给撤回日本,东京都要被那些泥腿子给占领了。
为了让奥保巩和黑木为桢同意停火谈判,东京连续发来了好几封电报,详细地说明了日本政府现在面临的状况。这些电报一封比一封焦急,到了后来简直是开始胡言乱语了,居然说奥保巩和黑木为桢他门是拯救皇国的英雄。这让黑木为桢觉得非常的荒谬,半个月前他还是被口诛笔伐的对象,怎么一转眼就变成皇国的英雄了?国内的情况比预估的更糟糕?
到了傍晚的时候,明治天皇和元老们一起在电报上署名,要求釜山的日军立刻跟中国人展开谈判,要让人民军停止对港口的炮击,好让日本人把部队撤回本土去。
奥保巩将明治天皇署名的电文拿给将领和军官们看,“诸君,这是天皇的命令,我们不得不遵从!”
“伪诏!这是伪诏!”
“混蛋!你是要反对天皇陛下吗?”
奥保巩不再犹豫,唤来宪兵将那几个不肯奉诏的军官给抓了起来,然后派出使者,打着白旗去跟中国人谈判了。谈判的过程很顺利,人民军同意停止炮击,但是需要派人接管港口,离开的日军只能带走轻武器和三日份的口粮,除此之外,重机枪、大炮、文物、金银首饰和其他的贵重物品一律都不准带走。
这样的条件欺人太甚,简直就是将日本当成了战败国处理,奥保巩大怒之下,就.........同意了。东京有发来的几封电报,说叛军已经把大炮都拖进东京城里面。要是奥保巩他们再不回去,天皇就只能跑路去北海道狩猎。
无可奈何之下,奥保巩和黑木为桢只能同意了中国人的苛刻条件,放弃了釜山外围的所有阵地,放开了港口,任由人民军在港口周围架起了机枪和大炮。
“政府已经跟中国人达成了停战协议。”
奥保巩意气消沉地对黑木为桢道:“我们是最后一个知道的。”他长声叹气,“数十年积累,又重新回到了起点。回想过去种种,真是恍如一梦!”
黑木为桢并不觉得意外,他是萨摩藩的人,在陆军中一直受到排挤,比奥保巩的境遇好不了多少。“我们至少为帝国保住了这十几万军队。这一次失败了,还可以积蓄实力,等待下一次的机会。”
第三百六十三章 亚细亚主义
为了让军队有秩序的撤退,奥保巩派人把军中的激进分子都给抓了起来,亲自把他们都个送上了船,又安排士兵分别乘船返回日本,他和黑木为桢要待到最后,跟最后一批士兵离开。看着士兵们排着队离开,奥保巩只希望国内的局势能早点安定下来,他可是经历过米骚动的,知道那些农民和工人饿极了是什么事情都干的出来。
“大人,中国人请您和黑木大将一起过年。”
边上传来卫兵的声音,奥保巩先是愣了愣,然后才反应过来,“啊,今天是大年初一了!”
“大人?”
“我马上就过去。”
人民军准备的食物不算丰盛,毕竟在前线囤积了十几万大军,要将粮食从华北运过来,可是很要费一番功夫才行。后勤部门用尽了办法,也只能保证前线的战士和指战员不饿着,想吃多好是没可能了,战争前期很多时候战士们只能靠粉末状的炒面充饥。到了战争后期,日军被围在釜山城里面后,联合国军的后勤状况才渐渐好转了起来。等到朝鲜人民共和国站稳了脚跟,发动了几十万朝鲜人民帮着运输物资,军中的补给问题才算是解决了。
不过大部分的运力要用来运输炮弹,前线的食物依旧算不上好。能吃饱,但是别想着有多好,什么新鲜的蔬菜水果那是肯定没有的,熏猪肉和咸牛肉倒是有一些。此外还有一些水果罐头,主要是橘子、桃子和梨子这几种。主食是米饭和饺子,北方人习惯吃饺子,还有很多南方来的战士更喜欢吃米饭,大饼和锅盔也有一些。公安——就是汉末刘备给命名的那个地方——锅盔很有名,这种块状的面饼食物既方便携带,又能保存很长一段时间,哪怕是酸了也能吃,野战厨房在有条件时经常制作。
人民军接管了釜山的港口和重要设施后,一个晚上就建好了防御体系,然后还准备了过年的食物,哪怕多半是些罐头熏肉米饭面条之类的,也让奥保巩很是吃惊。他低声对一
同走进来的黑木为桢说道:“他们的动作好快!”
“这是在向我们示威!”
奥保巩摇了摇头,“就算是示威也达到目的了。”
两人正在小声交谈,忽地有爽朗的笑声响起,奥保巩和黑木为桢朝前望去,就见到一个大光头走了过来。林永昌笑道:“今天是大年初一,又是贵我两国结束战争的好日子,冒昧将两位请来,还请两位不要嫌弃菜肴稀少,酒水寡淡。”
“不敢,不敢,元帅太客气了。”
奥保巩弯腰鞠躬,口中连称不敢。虽然没见过林大帅,但是那标志性的大光头,那让人几乎无法呼吸的气场,除了名震天下的林大帅之外,还能有谁?宫崎滔天将他面见林永昌的经过原原本本地记录了下来,还发表在了日本的报纸上,他将林大帅形容为“如同山岳一般”,“让人一见就生出臣服的冲动”,“见到林主席的刹那,我几乎不能呼吸,感觉心跳都要停止了”。种种夸张的说法让人觉得宫崎滔天见到的不是人类,而是神灵下凡了。
不过这些夸张的形容却是被许多日本人信以为真,因为日本人就是喜欢这些东西。奥保巩和黑木为桢他们也看过那几期的报纸,所以一看到大光头,立刻就有了跟宫崎滔天一样的感受,然后说话的语气也软弱了不少。
奥保巩抬起头来,正待继续说些客气话,却忽地看到了一个熟人,不由得脱口道:“岸本鹿太郎!你这.......噢,岸本君,好久不见!”
岸本鹿太郎原本是日军第五师团下面的一个联队长,在天津之战受伤被俘。后来第五师团几乎全军覆没,山口素臣中将也成了俘虏,岸本鹿太郎又受到人民军的感化,就留在了中国。等到山口素臣去世后,岸本鹿太郎接任了日本师师长的职位,成了人民军的少将。这些“日奸”虽然也在军中服役,但是并不怎么参与艰苦的战斗,而是被当做是宣传队来使用,在跟日军交战的时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日军占上风的时候,“日本师”的宣传可能没有太大的作用,但是当日军处于下风的时候,效果就显现出来了。日军在朝鲜一直被压着打,岸本鹿太郎那伙人的宣传效果非常好。很多日军士兵受到他们的“蛊惑”,带着武器逃到了人民军那一边。奥保巩对这些事情清楚地很,不久前他还专门下达命令,不准士兵们谈论岸本鹿太郎等人的事情,还说要是抓到了那些日奸,非得把他们大卸八块不可。
现在见到了真人,奥保巩差点就说出了“日奸”,好在他早就在日军中历练出来了,及时地改口了。
山口素臣和第五师团的事情在日军中是不能被谈论的事情,不过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全军覆没的师团岂止一个两个?连大山岩元帅和乃木希典、野津道贯两位大将都战死了,山口素臣那点事情根本就不算什么。
黑木为桢不像奥保巩那样认识岸本鹿太郎,但肯定是听过岸本鹿太郎的名字的。他惊讶地看着穿着灰色棉衣的岸本鹿太郎,要不是奥保巩说出来,他还因为这是一个中国人。
岸本鹿太郎站在那里不说话的时候,像是一个中国人,但是一开口就不像了。岸本弯腰鞠躬,“大将,我们又见面了,你看上去比五年前消瘦了不少。黑木大将,您请这边坐。”
奥保巩苦笑到:“被打得这么惨,怎么可能不瘦?”
林永昌大笑道:“都坐,都坐。两位大将,我们准备在城中安排一些人手分发食物,大年初一嘛,大家都吃点好的。以前我们是敌人,现在战争已经结束了,中日两国还是一衣带水的邻居,以后打交道的日子还很长。所谓: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说的就是中国和日本,将来我们还会继续做令居,一百年,两百年,乃至于一千年,两千年,希望大家以后消除误会,再也不要有战争了。”
奥保巩有点感激涕零的意思,他连连点头,“元帅说的对,我们都是东方人,本来应该守望相助的,但是军部却率先挑起战争,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刚刚坐下去的奥保巩站起身来,弯腰鞠躬,“斯米马赛!”
亚细亚主义在这个时代的日本也很有市场,不光是有很多底层百姓和学者信这一套,连军方和政府的高层里面也有很多信仰亚细亚主义的。奥保巩以前是军国主义分子,现在被打败了,自然而然地就转向了亚细亚主义。
嗯,这很日本。
第三百六十四章 支棱
用来招待奥保巩和黑木为桢两位大将的食物不算丰盛,给日军士兵的待遇就只能用寒酸来形容了。林永昌必须先保证自己人吃饱穿暖,然后才能有余力去改善其他人的生活。更何况那是日本人,能给他们吃六个饺子或者两个饭团,还有味增汤,这就很不错了。
这样的食物比联合国军的猪肉炖粉条子要差一个档次,但是对日军
士兵来说已经很好了。釜山包围圈中的大部分日军都在挨饿,本土运来的士兵太多,还要运弹药,食物并不充足,每天最多能吃个七成饱。要是不打仗,待在房子里面猫冬还凑合。要是顶着寒风在冰天雪地中打仗,这点能量就不够了。釜山城里饿死了不少人,日军士兵也大多饿得眼眶凹陷。听说中国人在港口和城里面分发食物,日军士兵排成整齐的队列,秩序井然地去领取。在领到食物后,都要弯腰鞠躬,道上一声“阿里嘎多!”
在面对强者的时候,日本人总是表现得非常有礼貌,平时的表面功夫也做的非常到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中国人对日本抱有一定的好感。这个时空没有八年抗战,中国和日本之间只打了两场,上一次的甲午战争是中国输了,但这一次又全部给赢了回来。既然已经击败了日本,报了一箭之仇,很多中国人就认为日本那是撮尔小邦,中国是天朝上国,到了这一步就可以了。因此,虽然之前两军还在血腥厮杀,但是却并没有发生什么私下杀戮的事情。
中国人表现得如此大度,不少日本人很是感激。各级政委将这样的情况汇报上来后,林永昌不置可否,只是让战士们加强戒备。不管日本人表现得多么有礼貌,既有的决定和计划都不会有任何的改变。说了只让带走轻武器,那就只有轻武器,连手榴弹都不准带回去。至于其他的东西,那都是联合国军的战利品,要用来救济朝鲜的难民以及用作战后重建的。
人民军不分彼此,除了给日军分发了食物外,还给城中的日本人和朝鲜人也都发了一份。朝鲜多山少地,偏偏绝大部分土地都集中在两班贵族手里,按照人民党的做法,自然是要收拾那帮朝鲜贵族的。他们以前是朝鲜贵族,现在是大韩帝国的贵族,处理起来那是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日军撤退的很快,他们先是运走了战斗力最强的几个联队,然后是其他部队,奥保巩、黑木为桢和伤兵是最后离开的。日本人在朝鲜掠夺了大量的金银和其他财物,大部分已经被运回了日本本土,但也有很多来不及运走的,都留在了釜山城里面。除了财物,还有许多大韩帝国的贵族,以及大韩帝国的开国皇帝李熙。
李熙当了朝鲜皇帝后,他的父亲大院君跟皇后闵妃之间斗来斗去,最后闵妃获胜。宫斗赢了也就赢了吧,她还想了个昏招,主动将日本人给迎了进来,想要借助日本人的势力摆脱中国的控制。结果嘛,朝鲜是摆脱中国的控制了,然后变成了日本的傀儡,受到的压迫和剥削更重了。引狼入室的闵妃也没好下场,没几天就被日本人找了个借口干掉了。李熙落到了日本人的手里,还不是想要他方就方,想要他圆就圆吗?
甲午中日战争后,朝鲜摆脱了中国属国的地位,成为名义上独立自主的国家,因此李熙于开国五百三年十二月(1895年1月)称“大君主”,建年号“建阳”。建阳二年(1897年)改元“光武”,即皇帝位,定国号为“大韩帝国”。号称“光武”,但李熙并没有光武皇帝万分之一的风采,一辈子都活在父亲、妻子和日本人阴影下。在另外一个历史上,日本人打赢了日俄战争后,没过两年就搞出了“中韩合邦”,李熙自然就当不了皇帝了,只能去当太上皇。日本人还不放心,没过几天就把李熙给毒死了。
先附庸,再吞并,日本人一套操作下来,就吞并了朝鲜的三千里江山,顺利的不行。后来搞了满洲国,还想让宋哲元在华北自治,也是同样的操作。溥仪应该要感谢解放军,不然的话,他的下场就跟李熙一个样。
日军离开后,那些日本人也都被送走了,剩下的朝鲜人,主要是大韩帝国皇帝李熙和那些两班贵族非常不安,不知道中国人会怎么处理他们。朝鲜人民共和国学的是人民党的那一套,不光是搞“土地改革”,还建立了朝鲜人民党,在这个新生的政权中,可没有贵族和皇帝的生存空间。
之前被包围在釜山的时候,李熙等人就惶恐不安,现在战争结束了,他们愈发的惶恐不安了。在煎熬中等待了几天,李熙实在是坐不住,只能硬着头皮去拜访林主席。不趁着林主席留在釜山的时候将问题解决,以后只会更加难办。这些天李熙也不是在那里干着急,他跟一些人见了面,主要是朝鲜人民共和国的官员,包括总理金在熙。
金在熙也是两班贵族之一,虽然家道中落了,但是算起来还是能跟李熙扯上亲戚关系的。几年前,金在熙忍受不了日本人在朝鲜的横征暴敛,暗中参与反抗组织,跟日本人做对。跟很多其他的朝鲜反抗组织一样,金在熙所在的那个反抗团体也被日本人剿灭了,成员大部分被杀,金在熙是好不容易才逃到了东北。然后,他就认识了在东北招募仁人志士的安重根。安重根一直希望王师回来帮朝鲜
复国,金在熙也认为只有得到天朝上国的帮助,才能赶走日本人,于是呀也就加入到了安重根领导的那个流亡政府中。
以前有很多朝鲜人希望借助日本人力量赶走中国人,现在又有很多朝鲜人希望借助中国人的力量赶走日本人。他们这样折腾过来,折腾过去,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做夹缝中生存的小国,也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做“事大主义”。
所谓“事大主义”,简单地来说,就是找一根大腿抱上,只要抱好了大腿,其他的事情也就好办了。嗯,还要抱的那根大腿靠谱才行。之前朝鲜人去抱日本人的大腿,很显然就是抱错了。本来金在熙也是支持引进日本的力量,好赶走中国人的,但是他万万没想到日本人如此残暴,也没想到老大哥在倒下去后,这么快又支棱起来了。
第三百六十五章 陛下,请上马
金在熙出身于两班贵族,对李熙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在面见这位末代皇帝兼开国皇帝的时候,表现得非常恭敬,这让李熙有了一些错觉,认为自己还可以重新做朝鲜的皇帝。但金在熙的态度不能代表朝鲜人共和国的态度,也不能代表人民党的态度。朝鲜人可以假装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林永昌可还没忘记朝鲜人将日军请进来的那档子事。要不是朝鲜人上跳下窜,未必会有甲午惨败。
好吧,就算是朝鲜人不上蹿下跳,日本人也是要想办法开战的,最多是迟上一两年。但甲午的事情毕竟是朝鲜人自己招来的,可不能就这么算了。
李熙带着大笔的财物前往联合国军的司令部,然后被卫兵挡在了外面。“在下是朝鲜国王李熙,特来求见元帅大人,还请帮忙通报一二。”
守卫在指挥部门口的是近卫军,都是膀大腰圆的猛将兄,平时除了练习各种技战术之外,还要学习文化知识。在抗日援朝战争爆发后,又恶补了一番朝鲜的历史,包括十年前朝鲜是怎么变成日本附庸的。因此卫兵对李熙的国王头衔根本就在乎,而且很是厌恶。朝鲜人关起门来的时候都是自称皇帝的,撮尔小邦,也敢自称皇帝?
卫兵的目光落在李熙的脖子和胸口等地方,浓重的杀意仿佛是实质一般。李熙和随从的脸色变得惨白,惊恐地东张西望,虽然心中知道中国人不会这么把他给杀了,但李熙还是忍不住的心中害怕。好在很快就有人从指挥部里面走了出来,很是客气地请李熙进去。
李熙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小心翼翼地问道:“这位大人怎么称呼?”
王虎笑了笑,说道:“我不是什么大人,李先生这边请吧。”
李熙心中一个咯噔,强笑道:“好的,好的。”
林永昌难得地有了一些休息的时间,军队中的事情有参谋们帮着处理,他可以抽出时间来对国内的发展进行规划。在每年的钢铁产量超过一百万吨之后,重工业的发展进入到了瓶颈期。主要是工人的培训跟不上,各种各样的事故层出不穷。哪怕是编写了详细的操作手册,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总是会有人为图省事而不将安全放在心上。
还又就是人才的数量不够,虽然已经开设了各种各样的扫盲班和培训班,在军队里面也强制军官和士兵不断地进行学习,但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没办法让很多人掌握高深的数理化知识。
林永昌现在在考虑是不是要把【近卫军】中的一些人给下放到地方上去。【近卫军】跟【蒙古铁骑】一样,都是特殊兵种,不光是力量远超常人,学习文化知识的速度也很快。【近卫军】中有不少人掌握了微积分的知识,这是使用【步炮协同】战术的前提,这并不算什么。一百多年前的拿破仑时代,法军的很多炮兵军官都会解微积分。但是在现在的中国,会解微积分的都能算的上是高级知识分子了。
【近卫军】和【蒙古铁骑】的战斗力无疑是强大的,但只是让他们当做军事力量是不是太浪费了?那些人民的超人完全可以在行政岗位上,在工厂里,在各种各样的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大规模的让军人走上领导岗位,会不会让国家的政策从“人民路线”转向“军国路线”?或许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但也说不定。
林永昌正在思考其中的利弊,卫兵进来报告,“林主席,前朝鲜国王李熙来了。”
上一篇:海贼王:全员女团,觉醒青龙果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