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虫之语
波塔宁撇着嘴啧啧称奇:“维克托你真是一位超凡的人物,我真想不到还有什么事情能难得住你,法国是大革命的发源地,是圣母辈出的国度,你这招可是最好使了!”
“是啊,那里到现在还有巴黎圣母院,自然是圣母最多了。”
波塔宁坏笑一下:“多的都不忍心冲着德国人开枪,所以把国家丢了。”
“哈哈……”
法国和布基纳法索两国的变化已经是世人皆知,有尤金和那七名特工每天向莫斯科汇报情况,外交部和克格勃都掌握了最新信息,也知道了哈尼耶夫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所以在今天的中午时,莫斯科方面就发来了电报,外交部和外贸部口头嘉奖了哈尼耶夫和波塔宁,并且要求他们不要再逗留,尽快回国。
哈尼耶夫当时还有些迟疑,再三确认后,确定是谢瓦尔德纳泽本人的意思这才放了心。
经过哈尼耶夫的操作,现在法国和布基纳法索的关系名义上已经不再是敌对,法国也对苏联做出了解释,是误会了哈尼耶夫几人,桑卡拉也亲自跟戈尔巴乔夫通信,不仅力保哈尼耶夫几人,还对他们大加褒奖。
此时此刻,哈尼耶夫和波塔宁自作主张挑动桑卡拉发动大革命大清洗的事情已经没有人追究了,即便大家心知肚明也必须在表面说哈尼耶夫并未参与此事。
而法国和布基纳法索的关系正常化却是实打实的哈尼耶夫推动的,两国都得念苏联的好。
在法国和布基纳法索的一致好评中,哈尼耶夫和波塔宁摇身一变已经从之前的苏联罪人成了有功之臣,他们回去以后戈尔巴乔夫也没有任何理由再动他们。
按照苏联体制和权贵圈子的传统,哈尼耶夫和波塔宁回国后甚至可以靠着各自的关系凭借这次的功劳得到提拔,连着伊万和彼得也能拥有更光明的前途和未来。
第145章 人世难逢开口笑
哈尼耶夫和波塔宁在布基纳法索已经住了40天了,这里的条件远不如苏联,他们从双脚踏上这块土地的时候就仿佛被上帝放慢了生活。
每一天哈尼耶夫都过得十分充实且漫长,他的大脑每天也都在高速旋转着,直到最近两天才得到了休息。
现在是桑卡拉回到瓦加杜古的第8天,这一周多他一刻也没有休息,开始子啊一个省一个省的往回收着大革命的劲头了。
桑卡拉发动大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瓦解孔波雷等人的军事政变,其次是清洗整个队伍,因为布基纳法索太小了,大革命以来,不用一个月就基本把队伍清理好了。
所以从他回首都召开第一届全国彻底革命委员大会后,大革命全面胜利的调子就定下来了,下面只需要一两个月让新的权力机构彻底革命委员会与之前的政府机关进行过渡,而后就能宣布彻底革命完全胜利,到那个时候大革命也就结束了,布基纳法索就能调转方向,从上到下的集中精力搞发展了。
今天是11月16日,是孔波雷和林加尼犯罪团伙受审判的日子。
布基纳法索国家电视台对国家最高法庭和人民法庭审判孔波雷犯罪团伙进行了全程直播,经过两个小时的举证后,孔波雷、林加尼以及他们当家人同伙们,合计172人对他们所犯下的阴谋颠覆国家政权罪、贪污罪、侮辱领袖罪、叛国罪等十多项大罪供认不讳。
经过最高法庭和人民法庭的共同确认,最终判定孔波雷、林加尼犯罪集团的24名主要罪犯获终身监禁,其余一百四十八人获10年到30年监禁,并且罚没他们所有财产。
孔波雷等172人的公审和受刑也标志着这场“清除反动派毒瘤大革命”到了收官的时候。
按照桑卡拉的指示,从现在开始,以后各大区、各省也要开始启动对所有经过审查和批斗后确定了是反革命的罪犯进行公审和判刑,对经审查确定是清白的给与平反和补偿,这个公审和平反的过程推进结束,大革命也就结束了。
在孔波雷受审的时候桑卡拉正带着一家人和哈尼耶夫、波塔宁、伊万、彼得以及首都的少年队员们在人民宫内观看布基纳法索的第一部电影,同时也是纪录片——《独立──在半夜》。
这个影片记录的是上沃尔特在1960年独立时的场景。
看完纪录片后,桑卡拉对陪同的财政部、宣传部、国家通讯广播电视台、电影局等部门主要领导说道:“我们布基纳法索是非洲较早的发展电影重视电影的国家,电影是展现我们国家文化国家面貌和国家意志的重要载体,我们以后要向苏联电影学习,你们几个部门要合作起来,争取制作一部记录我们布基纳法索建立时的影片,还有大革命时期,这都可以拍成电影,文化输出很重要,如果我们制作的电影能送到苏联和古巴、契丹等国去播放,将会是我们小国的一个大成功,不仅是增强国际影响力,还能换来一些外汇收入,用来建设我们的祖国……”
桑卡拉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发展,他的指示所有人都表示记住了。
走出布基纳法索最大的剧院,桑卡拉向哈尼耶夫问起了苏联的电影和西方的电影发展。
哈尼耶夫没有隐瞒,实事求是的说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在得知苏联和西方的影视产业比本国差距有天地之别,桑卡拉攥了攥拳头,说道:“请您帮我找一些苏联的优秀电影来,我要让布基纳法索的电影广播等部门好好学习,也可以在人民宫经常播放,要让国民在人民宫看上世界一流的好电影。”
哈尼耶夫对桑卡拉的这个请求欣然同意了,这点他都不需要回国去找文化部门和外交部门申请,给波罗申科打个招呼,基辅最大的影像店老板就能把苏联的所有影片找到并送到布基纳法索来。
桑卡拉难得有时间陪陪他的家人孩子,见时间还早,就问道:“我准备带家人去莫西王宫游玩一下,这是我们布基纳法索的名胜古迹,您和波塔宁几位也一同去看看吧?”
哈尼耶夫几人对所谓的非洲王宫并不感兴趣,但是也不好扫了桑卡拉的兴致,于是都微笑答应。
片刻后车队就到了一个黄泥巴大院墙前停下,下车后看着这个黄泥刷墙的四四方方的高大建筑,上面确实有许多布基纳法索非洲文化的花纹装饰,对比农村的低矮草顶泥巴屋而言这个大建筑确实是富丽堂皇,但是哈尼耶夫和波塔宁等人确实无法将它跟王宫产生联系。
“这里就是我们国家莫西族人曾建立的王国的宫殿,最后一任莫西国王莫尔霍·那巴一家还住在这里面,许多莫西人都还会前来觐见和朝拜……”
桑卡拉兴奋的为他的孩子们和哈尼耶夫一行介绍着,得知眼前的大泥巴房子就是莫西王宫,哈尼耶夫和波塔宁也只能挤出笑容附和了两句。
得知总统桑卡拉大驾光临,莫西国王那巴一家早就跑到门前迎接,在这个法国人帮助下才得以出现的国家,莫西国王在民众心中十分神圣,不管谁做总统,莫西国王都有着与总统接近的影响力和地位。
不过上个月的大革命改变了布基纳法索的一切,莫西国王那巴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如果不是桑卡拉亲自发话,他一家人都会被红色斗士们赶出王宫留宿街头。
此时的那巴在普通的布基纳法索国民面前还能端一端老国王的架子,可是在桑卡拉的面前他只是一个有些声望的公民而已。
有莫西国王一家人做向导,桑卡拉一家和哈尼耶夫一行都对莫西王宫看了一遍,也对莫西王宫的历史有了一个了解。
在婉拒了莫西国王热情的晚餐邀请后,大家离开了王宫,回了总统府。
原本桑卡拉是想要请哈尼耶夫他们回家吃饭,可是自己的家面积太小,妻子也做十五个孩子的饭本来就很吃力了,再加上自己和四个苏联贵客根本照顾不过来,因此他只能破例带着家人来总统府参加晚宴了。
说是晚宴,其实就是当地一些烤肉和蔬菜肉的炖汤,菜式很少,所幸有一些法国菜充门面,大家都吃得很开心。
也许是因为大革命进入了收官阶段,又或者孔波雷等人今天被审批了,桑卡拉表现的有些激动,晚餐时甚至多喝了两杯,眼神都有些迷离了。
端起酒杯,桑卡拉直直的看着哈尼耶夫说道:“哈尼耶夫同志,波塔宁同志,伊万同志,彼得同志,你们的到来改变了布基纳法索,也帮助我明确了布基纳法索未来的发展之路,我早就想要安排一场家宴,让我的妻子和孩子们向你们表示感谢,可是我的家太小了,只能改在总统府,不过今天晚宴的一切花销我会用我的工资进行支付,您几位也不用客气,尽情吃喝,需要什么就吩咐我的卫兵……
马丽亚姆,请你跟我一起向我最忠实的朋友们敬酒!”
桑卡拉的妻子马丽亚姆微笑着起身,夫妻两个端起酒杯冲哈尼耶夫几人示意。
哈尼耶夫四人笑着点头,而后也端起各自的酒杯将里面的葡萄酒一饮而尽了。
放下酒杯,马丽亚姆微笑的扫视了几人,目光聚焦在哈尼耶夫的脸上,说道:“桑卡拉一直很忙,极少回家,但是只要回到家跟我说话时总会提起您们四位,尤其是哈尼耶夫同志您,在桑卡拉的眼中,恐怕您比我还要重要了……”
“哈哈……”
一句玩笑话让气氛更加融洽了,桑卡拉酒喝多了有些口渴,又喝了一杯果汁,说道:“今天白天我忘记告诉您了,艾伦·德尚希望请求我们提供的那些照片和影像资料都已经给他了,如果不是您之前跟我说他带着这些影像资料回巴黎宣传会有助于未来法国给布基纳法索提供更多的无偿帮助,我真的不想给他,我是很担心他们用这些旧时期的资料抹黑大革命,抹黑我领导下的布基纳法索。”
“这点您放心,密特朗和艾伦·德尚现在可不敢抹黑您,他们都真的希望与您友好相处的。”
哈尼耶夫微微一笑,说道:“其实我这两天又想了想,等到过两天艾伦·德尚回国的时候您可以派宣传部外交部的一些干部随他一起去,让这些干部配合艾伦·德尚进行宣传,同时在宣传的基础上搞一搞募捐,名义就是帮助没吃没喝的布基纳法索孤儿们、为没钱看病的布基纳法索人买一瓶药,或者您在巴黎奉献一法郎,就会救了布基纳法索一家人等等,要想着法儿的让法国的好心人们为布基纳法索捐款,如果你们结合的好,单纯这一场募捐就能筹措几十万上百万法郎了……”
桑卡拉哈哈一笑:“那不成了乞讨的乞丐了吗?”
波塔宁轻轻摇头,解释道:“不是乞讨,是募捐,在几十年前许多国家在革命时期缺乏经费,都曾在西方国家进行过募捐,密特朗为了他的名声和明年的选举一定会大张旗鼓的宣传布基纳法索之前和现在的贫困,来证明他对布基纳法索无偿援助的伟大,我们在这个宣传中进行募捐,本来就省了大功夫,也让捐款成了高尚的事情,绝不是寻常的乞讨,而是伟大的人道主义捐助……”
桑卡拉收起了笑容,看向了妻子,马丽亚姆握住丈夫的手,看向正在抱着鸡腿啃着的十五个孩子,没有说话。
桑卡拉明白了妻子的意思,自己夫妻两个的15个孩子中只有两个是亲生孩子,也就是说收养了13个孤儿,为了养15个孩子,马丽亚姆要全职在家,如果父母不贴补一些,桑卡拉的工资都不够吃的。
像这样的孩子在布基纳法索还有很多,如果募捐真能搞到钱,也许就能用这笔钱帮助更多的孩子了、
对于仍然被极度贫困深深困扰的国家,布基纳法索本来就没有什么面子,也不需要面子。
桑卡拉点头道:“布基纳法索的面子如果能卖钱是好事,老百姓连上学看病都成问题的国家哪有什么面子可言,就按哈尼耶夫同志说的办,按照我们最高顾问的意思施行,来人,马上把哈尼耶夫顾问的意见发给外交部和宣传部,让他们马上选人跟艾伦·德尚去法国!”
一名总统府秘书快步离去,桑卡拉起身走到哈尼耶夫的座位前,亲手为他盛了一盘汤,说道:“如果您和波塔宁顾问能一直在布基纳法索就好了,有你们的帮助我有信心在30年内把布基纳法索建成西非经济最高,人民生活水准最高,国力最强的社会主义强国!”
“如果可以的话我们也想帮助您,可是我们毕竟是苏联官员的。”
哈尼耶夫起身接过汤盘,放下后舔了舔嘴唇,还是狠着心说道:“莫斯科已经通知了我们,要我们尽快回去了,桑卡拉同志,契丹有句古话:天下无不散之宴席,我觉得很有道理,革命战友的感情不会因为距离而变淡,我觉得我们回到苏联反而能发挥我们的能力,在各自的领域更好的帮到您,您觉得呢?”
在听到哈尼耶夫说他们要走的时候桑卡拉就脸色一变,最后沉默了许久才重重点头。
“是啊,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孔波雷和林加尼、宗戈他们许多当年一起并肩作战的老战友都背叛了革命,背叛了我,你们如果再走了,我身边可以信任,可以依靠的革命战友越来越少了……”
桑卡拉说着转过身去朝屋外走去,看他步履沉重,哈尼耶夫也心情有些不好,马丽亚姆起身制止了要跟随总统出去的卫兵,低声道:“让托马斯自己静一静吧,他平时一定要让自己没有情感,一直冷静,现在喝了点酒,让他自己释放一下情感吧……”
在马丽亚姆说完后,窗外刮了一阵风,屋内的众人都听见了清晰的呜咽声,大家都静静地坐着,等待着一个刚硬的政治家在悄悄的显露自己的软弱。
第146章 我想收拾博瓦尼
酒宴结束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0点半,桑卡拉喝多了,妻子的陪伴下先行退场了。
整个瓦加杜古一片漆黑,在这个首都都像农村的城市,电力一直十分紧张,路灯更是奢侈的东西。
一路上只有奔驰车的大灯照亮着前方,由于夜晚看不清而不敢开快,哈尼耶夫一行回到大使馆时已经是11点半。
七名克格勃特工第一时间出现,哈尼耶夫下车后微笑点头:“打扰诸位休息了,你们继续睡吧。”
七人微笑点头后就消失在黑暗中了。
这七个克格勃也算是身怀绝技,在来到苏联大使馆后平日里也是时长不露面,不过尤金和哈尼耶夫、波塔宁等人却都知道这些人一定在暗自调查着这里的一切。
不过哈尼耶夫他们都没有做过任何对不起苏联的事情,也不怕他们调查。
转眼到了第二天早上,宿醉的哈尼耶夫起来后颇为难受,同样境遇的波塔宁拉着他又去餐厅喝了半瓶白葡萄酒,吃了半罐酸黄瓜才缓过劲来。
两人从10点半开始喝到11点半,尤金带着大使馆的文书走了进来。
要了一份煎肉沙拉后坐在两人身边,说道:“你们回国的日子已经定了,后天接替我的新大使就到了,我们跟七位克格勃一起,估计要在克格勃或内务部简单质询一下才能回家。”
对于回国会接受质询两人都知道,这是常规操作,各自有着通天关系的两人也无所谓,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尤金也会被调回国。
“你怎么也被调回去了?”
波塔宁问道。
“应该是中央想要了解情况吧,不过即使没有你们来,我今年也该换换地方了,我可跟您二位比不了。
我16岁就从农场入伍参军了,后来进入地方工作,二十年前进入了外交部,直接就去了贝宁大使馆当了五年武官,换了三个国家才当上了大使,还是个副厅级的小国大使,我按部就班的工作,正常就是今年年底回国,换一个正厅的外交大使或者在部里某司当个副司长了。”
尤金摸了摸有些稀疏的头发,唏嘘的说着。
哈尼耶夫和波塔宁都知道这位大使已经四十五岁了,从二十五岁就在海外大使馆工作,熬到现在在国内的时间还不如国外的一半,确实是不容易。
“如果需要我们帮助,尤金同志您不要客气。”
听到哈尼耶夫的话,尤金点点头,而后说道:“我们大约是11月底回国,您几位要做好准备了,如果想要买点什么土特产带回国也要尽快了,还有你们两位是布基纳法索的最高顾问,回国前也得跟桑卡拉总统交代好,是吧。”
哈尼耶夫和波塔宁点点头,正要再说什么,伊万已经急匆匆的跑来了。
“哈尼耶夫处长,桑卡拉总统请您和波塔宁处长去总统府。”
“有什么事?”
“说是有要紧的事情。”
哈尼耶夫和波塔宁急忙回房间换上西服又洗漱一下,这才下楼带上伊万坐着奔驰出发了。
半个小时后哈尼耶夫三人在总统府的另一个书房见到了桑卡拉,他今天罕见的没有穿迷彩军装,而是一身当地民族特色的白色长袍。
握手后桑卡拉请他们坐下,问道:“你们什么时候回国,日期定下来了吗?”
哈尼耶夫说道:“已经定下来了,等到新的大使来以后,尤金同志会带着新大使拜访一下您和其他的中央领导,等他们两个交接好工作,我们就会在月底一起回国了。”
“月底那也没几天了,我有心在你们走之前准备一些礼物,可是布基纳法索太贫穷了,物资也匮乏,我实在不知道给你们什么……”
桑卡拉停顿一下,继续说道:“你们有什么想要的吗?
只要我们布基纳法索有的东西,或者我能搞到的东西,两位同志可以说出来,我一定尽力满足。”
哈尼耶夫和波塔宁相视一笑。
波塔宁说道:“我们想带一些布基纳法索的农产品回去给我们的家人吃一下,这就足够了。”
哈尼耶夫点点头:“还有那个谷物酒味道很独特,我们也想带一些。”
桑卡拉搓了搓下巴,笑了:“好的,你们想要什么都可以,我让侍卫长为你们准备。”
哈尼耶夫问道:“您不是有什么急事请我们来吗?”
桑卡拉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了,他让人拿来了一份文件,上面是法语,但是他已经让翻译贴上了一份俄语的翻译稿。
“我想请您两位帮我想想法子,对付一下科特迪瓦的那个老混蛋!”
听到桑卡拉难得的骂人,哈尼耶夫知道他是真的生气了。
接过文件看了没几句哈尼耶夫也皱起了眉头,片刻后把文件递给了波塔宁。
“博瓦尼去年才刚跟我们苏联恢复邦交,怎么现在就敢公然说出返共的话语,真是个老混蛋!
确实该收拾。”
哈尼耶夫冷哼一声,骂道。
原来这个文件上的内容是科特迪瓦国父兼总统的博瓦尼前两天在中非共和国的首都班吉举行的非洲-毛里求斯共同组织的会议上的讲话内容。
“非洲-毛里求斯共同组织”原名“非洲-马尔加什-毛里求斯共同组织”,因为1974年马达加斯加退出后改为了非洲-毛里求斯共同组织。
博瓦尼是这个组织的创始人之一,这个组织成员全是非洲的法国殖民地国家,全都说法语,用非洲法郎,联合起来的目的就是对抗说英语的非洲国家,但是博瓦尼却一直推动非洲-马尔加什-毛里求斯共同组织带领众多法语国家继续给法国当狗。
因为社会主义思想是教人站起来,跟博瓦尼推崇的给法国人跪下去的理念相悖,所以博瓦尼从来都是非洲坚定地返共反社的元首,也因为这个缘故在桑卡拉执政后,博瓦尼和桑卡拉就互不对付。
布基纳法索的大革命让原属于非洲-毛里求斯共同组织的上沃尔特从此消失了,原来一个班的舔法小伙伴变成了抗法斗士,博瓦尼对布基纳法索和桑卡拉是恨之入骨,早已把桑卡拉和桑卡拉的思想当做了西非的毒瘤,只想除之后快。
不过博瓦尼没有想到,自己费尽心机拉拢培养的孔波雷没能成功发动军事政变,反而是桑卡拉在两个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发动了一场浩荡的大革命,不仅清算了博瓦尼和法国在布基纳法索培养的山竹人,还让社会主义制度在布基纳法索生根发芽了。
因为计划的泄漏和孔波雷等人的口供,博瓦尼是幕后黑手,企图操纵颠覆桑卡拉政权的事实也被世人共知,他悉心打造了几十年的“非洲圣贤”的人设也有些崩塌,这更让他对桑卡拉恨得牙痒痒。
因此他以组织的创始成员国的身份召集了这次大会,并且在非洲-毛里求斯共同组织大会上对布基纳法索和桑卡拉全力开喷,用各种词汇在众多成员国的元首面前侮辱和污蔑布基纳法索和桑卡拉。
在博瓦尼的口中,桑卡拉就是一个野心家和社会主义狂热信徒,他在布基纳法索大搞清洗,一个多月布基纳法索已经被他和他的党羽残忍杀害了八十多万人,这对于一个八百万人的国家而言是十分可怕的,每十个人中已经死掉一个了。
上一篇:穿越五次,加入专业团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