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虫之语
除了造谣说布基纳法索在大革命中被迫害死了八十多万人,博瓦尼还说因为大革命影响了布基纳法索的生产生活,今年布基纳法索国内已经出现了饥荒灾害,他预测明年的雨季来临前布基纳法索就要爆发人为造成的饥荒灾害,到时候还会饿死上百万人。
博瓦尼的谣言让人生气,但是却只能归为小儿科,毕竟与事实差距太大,过一段时间就会真相大白的。
不过能让桑卡拉和哈尼耶夫都生气是博瓦尼在“非洲-毛里求斯共同组织”大会上抨击社会主义,抨击苏联和哈尼耶夫、波塔宁两位苏联专家,他认为苏联又在非洲搞革命输出了,旨在搞乱非洲,颠覆掉已经证据稳定,逐渐迈向富裕的国家,就因为政治体制不同,苏联就要对大家下死手,所以我们非洲国家要团结起来孤立封锁布基纳法索,抵制苏联。
在这次大会上,博瓦尼不仅提出非洲-毛里求斯共同组织中的众多加入法兰西共同体的非洲法语国家们联合起来对付布基纳法索,还提出下一步要联合非洲的那些说英语的仍旧在英联邦体系内的非洲国家一起来对付布基纳法索。
他认为如果所有的非洲国家都联合起来对付布基纳法索,即便不付诸武力,只靠经济封锁和外交封锁,布基纳法索也早晚要亡国。
至于抵抗苏联当然也是大家要保持一致的事情,只有都去抵抗苏联了,苏联的意识形态和革命才不会出现在各位非洲明君们的国家里,大家也能继续跟着法国老爷和英国老爷的屁股后面发财致富,世世代代长长久久的在国内当独裁土皇帝。
第147章 以宗教为抓手
在博瓦尼的口中,苏联和布基纳法索都成了洪水猛兽,而非洲大区的国家中也确实多出不干人事的独裁暴君,这些人天然就和社会主义对立,所以博瓦尼在非洲-毛里求斯共同组织的这次讲话极受欢迎,大获成功。
非洲-毛里求斯共同组织几乎囊括了非洲八成的法语国家,这些国家因为语言地域接近,本来就是天然的朋友和合作伙伴,布基纳法索作为一个内陆国家,本质上是离不开和邻居国家打交道的。
可是因为政治制度的缘故,桑卡拉领导下的布基纳法索原本就跟邻居们的关系不融洽,现在博瓦尼又在非洲-毛里求斯共同组织的大会上添油加醋的败坏布基纳法索的名声形象,给桑卡拉凭空制造敌人,桑卡拉怎么可能不恨博瓦尼?
博瓦尼二十多年来深受法国历任总统的看重,与法国的关系也十分亲密,再加上他是非洲-毛里求斯共同组织、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联盟、非洲统一组织等诸多非洲国家组织的创始人之一,因此博瓦尼在非洲多年来享誉盛名,他领导下的科特迪瓦数十年来经济腾飞,与其他非洲国家有着明显的差距,因此博瓦尼渐渐成为了非洲的敦敦长者,贤明圣人,科特迪瓦也隐约有成为非洲明灯的势头。
这样的人物在非洲的十多个法语国家面前胡说八道,影响力是很大且很坏的。
百废待兴,工业基础薄弱的布基纳法索目前解决了吃饭问题,但是一直缺乏商品,如果布基纳法索被非洲国家孤立,将会让这个内陆国家的情况持续恶化,富裕的农产品卖不出去,需要的商品运不进来。
从个人好恶和私人矛盾上出发,桑卡拉讨厌博瓦尼,想要让这个老坏蛋好看,博瓦尼恨桑卡拉,想要桑卡拉死。
从国家利益出发,博瓦尼不希望自己的邻居是社会主义国家,担心社会主义思想和浪潮进入科特迪瓦,因为发展农业和基础工业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的科特迪瓦也需要周边的邻居们贫困甚至战乱,所以博瓦尼也不希望布基纳法索有发展起来威胁自己地位的可能。
桑卡拉不希望博瓦尼带领众多非洲国家对付自己,因此想要找法子给博瓦尼制造麻烦,让他无暇顾忌你自己,如果能将他的政权颠覆当然是更好了。
现在的博瓦尼和桑卡拉已经走到了对立面,两人的矛盾也公开化了。
博瓦尼在非洲-毛里求斯共同组织大会上的公开讲话就是在对付桑卡拉,桑卡拉现在的众多是改善民生谋求发展,布基纳法索也没有实力发动战争,更不至于发动对科特迪瓦的战争,所以他想不到反击的法子后只能向苏联顾问咨询。
毕竟在桑卡拉的眼中,哈尼耶夫和波塔宁都是见多识广的大国高官,也是有着革命智慧的高材生,自己想不到的事情他们也许可以提供更多思路和想法。
在听了桑卡拉的详细说明后,哈尼耶夫和波塔宁也知道了博瓦尼反供和反社的疯狂,不仅为了桑卡拉和布基纳法索,两人觉得为了苏联和社会主义不被博瓦尼侮辱和小看,适当的给与一下还击也是应该的。
两人用俄语商量了片刻,波塔宁问道:“桑卡拉同志,国与国之间的矛盾通过非战争手段解决无非就是支持反对派、舆论和外交上封锁,以及经济制裁等几个方式,您觉得布基纳法索对付科特迪瓦适合哪一种?”
听了自己的翻译说道法语后,桑卡拉轻轻摇头:“科特迪瓦比布基纳法索有钱多了,布基纳法索的GDP只有24亿美元,可是科特迪瓦却超过了100亿,人口上科特迪瓦也比我们多二百万,我已经算过了,现在布基纳法索只有军队实力比科特迪瓦强,但是我也不可能发动战争的,外交关系上我们也远远比不过科特迪瓦……”
波塔宁看向哈尼耶夫,哈尼耶夫沉吟片刻,说道:“常规的手段是不好对付科特迪瓦,但是我记得桑卡拉同志您之前说过,科特迪瓦国内有许多布基纳法索移民,大约有多少?”
桑卡拉点点头,说道:“他们都是因为饥荒逃过去的布基纳法索民众,从二十年前就开始有人过去,在科特迪瓦给大地主们当佃农开荒种地,虽然收入不高但是不用饿肚子了,这么多年陆陆续续移民过去的怎么也超过一百万了。”
“这一百万移民还有人的亲人在布基纳法索吗,他们回来探亲人多吗?”
“有一些。”
“除了布基纳法索人,还有没有其他国家的移民,现在成了科特迪瓦人,这些人有多少?”
“马里、布基纳法索、乍得、尼日尔、加纳、贝宁等等六七个国家的移民都有,据科特迪瓦移民局的数据,现在他们国内的外来人口已经超过了40%,也就是四百万,这些人在科特迪瓦都很安分,科特迪瓦在7年前也给了移民和本国公民的同等地位,移民甚至享有选举权,所以这些移民现在已经基本上算是科特迪瓦人了。”
桑卡拉猜到了哈尼耶夫的意思,似乎是想要从移民身上做文章,可是博瓦尼是个老奸巨猾的家伙,在已经把广大移民安排的明明白白了。
哈尼耶夫沉思片刻,继续问道:“这些人也都说法语,对科特迪瓦的生活也基本满意,不过毕竟文化民族是不同的,只要我们找矛盾点总是能找到的,桑卡拉同志,这些移民和科特迪瓦土著民的信仰也一样吗?”
“不太一样。”
桑卡拉轻轻摇头,说道:“科特迪瓦因为是象牙海岸所以是法国之前最重视的一块殖民地了,科特迪瓦刚独立的时候大约是三百万人,基本全都是天主教徒,可是布基纳法索的移民以原始宗教为主,也有一些信奉伊斯兰教和天主教。
马里、尼日尔、几内亚以伊斯兰教为主,加纳贝宁的本土宗教和基督徒多一些,所以科特迪瓦的新移民中最多的伊斯兰教信徒,剩下的是原始宗教信徒、基督教徒,天主教信徒占比最少……”
桑卡拉说着慢慢停下,咧嘴笑道:“顾问同志,您是说从科特迪瓦复杂的宗教上做文章吗?”
哈尼耶夫嘿嘿一笑,点头说道:“没错,自古宗教信仰的不同都是矛盾和分离的根源,当年英属印度独立的时候就因为信仰的不同分裂成了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一个以印度教为主,另一个则是奉伊斯兰教为国教,这么多年两国打了好多次战争,说是因为领土之争,实际上还是因为宗教仇杀。”
波塔宁点燃了一颗香烟,又递给哈尼耶夫一支,吐了一口烟圈后说道:“历史上十字军东征杀了不知道多少伊斯兰信徒,宗教仇杀就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推手,科特迪瓦的新移民和老居民之间百分之百有一些矛盾,再加上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的不同,现在是博瓦尼高超的政治手腕和科特迪瓦相比周边邻国的富裕生活让这个国家的一千多万民众保持了一种微妙的和谐,只要有一股外力介入,他们的矛盾是能演变成为内乱甚至仇恨的。”
“以宗教为抓手就是当前能攻破科特迪瓦堡垒的唯一手段了!”
桑卡拉搓了搓下巴,问道:“你们的意思是我们挑拨一下科特迪瓦内部的宗教矛盾,让科特迪瓦发生内乱,这样博瓦尼就只能用心稳定国内大局,没有闲心和精力对付我了,是么?”
哈尼耶夫和波塔宁点点头,桑卡拉轻咳一声:“这样做是不是太不人道不君子了?”
波塔宁冷笑道:“跟绅士相处要讲究绅士风度,跟小人相处只能用小人手段,不然就会吃大亏了。”
哈尼耶夫知道桑卡拉能发动军事政变和大革命,绝不是有妇人之仁的人,他问道:“您是担心科特迪瓦乱起来以后布基纳法索移民会受到影响,对吗?”
桑卡拉微微点头:“这百万布基纳法索人都是背叛迁移过去的,是上沃尔特当年对不起国民,现在如果科特迪瓦乱起来,他们刚过了十几二十年的安稳日子却又……哎……我不想亲手毁了同胞的幸福生活……”
“一边是一百万同胞,一边是八百万同胞,孰轻孰重?”
桑卡拉眼神慢慢坚定了:“两位同志提醒的对,我不该想太多,如果科特迪瓦因为宗教纠纷乱了起来,我也可以把百万同胞重新接引回来,反正布基纳法索的大革命很快就要结束了,到时候开荒种地、兴修水利、修桥铺路,总是需要人口的,人多了生产力才会多嘛……”
“波塔宁同志,哈尼耶夫同志,我们如何挑动科特迪瓦的宗教矛盾呢?”
“您先不要急,这种事情我们之前也没有接触过,要讨论一下。”
桑卡拉终于下定了决心,哈尼耶夫和波塔宁也继续按照各自的了解沟通琢磨,结合英国之前给独立的殖民地国家挖坑的手法渐渐商量出了一套可行的方案。
第148章 出手
端起咖啡杯喝了一口,哈尼耶夫品出了上等咖啡豆才有的香气。
见哈尼耶夫很喜欢,桑卡拉说道:“这是从孔波雷家找到的科特迪瓦的上等咖啡豆现磨的咖啡,我想着总统府要您接待各国宾客,不能太寒酸,就把孔波雷、林加尼和宗戈他们家中找到的好烟好酒好咖啡都放到总统府了。”
微笑的点头,哈尼耶夫清了清嗓子,说道:“博瓦尼确实是一个能力突出的一国元首,小小的科特迪瓦在他的治理下蒸蒸日上,经济人口国际影响力都在与日俱增,国内政局也十分问题,看着好似没有什么漏洞,相比大多的非洲国家而言,他确实能完全掌控科特迪瓦。
不过,因为近二十多年里科特迪瓦为了发展而大量的接收了周边国家的灾民和战争难民,廉价劳动力的大量涌入大大提高了科特迪瓦的生产力,让科特迪瓦的经济体量增速飞快,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伊斯兰教为主体的外来人口已经超过了科特迪瓦本国的天主教徒,这个身份问题和宗教问题就是科特迪瓦潜在的一大隐患,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定时炸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爆炸,把科特迪瓦现在的富足安定给炸个稀巴烂。”
桑卡拉这个时候也回忆起了非洲的类似情况,说道:“苏丹共和国就是这样,南部十州大都是原始宗教崇拜者,北部却以伊斯兰教徒为主,从苏丹独立以来他们已经因为宗教问题爆发两次内战了,科特迪瓦的伊斯兰教徒集中生活在最贫困的北部,天主教徒则集中生活在南部沿海地区,宗教身份和生活区的不同事实上也让科特迪瓦产生了分离,利用好了即便不能发展成内战,但也足够博瓦尼头痛一阵子了!”
波塔宁嘿嘿一笑:“没错,就是要利用科特迪瓦的漏洞直击要害的收拾他。”
“可是具体操作的步骤是什么?”
“这个其实也好办。”
哈尼耶夫鼻尖有些发痒,挠了两下说道:“你从国内挑选一批经过大革命锤炼的对国家和革命忠诚又有能力的年轻干部,把他们派去科特迪瓦,让他们先跟布基纳法索移民融在一起,再慢慢跟其他的移民建立联系。
因为宗教文化种族不同,科特迪瓦的数百万的伊斯兰信徒跟天主教徒、基督教徒绝对有一层天然隔阂,非洲国家普遍存在偷抢甚至杀人的案件。
只要出现矛盾或者犯罪事件,我们就可以让这些渗透过去的新移民把所有的个人犯罪案件牵扯到宗教、民族和移民身份的上面去,把问题扩大,水搅浑,让原本个人之间的矛盾仇恨变成宗教、民族和新老居民之间的矛盾,只要搞上几次就一定会获得不可思议的效果的。”
波塔宁哈哈一笑:“民众总是会被集体意识带动,只要我们有意引导,本就心中不对付的两个宗教的民众就会自觉的敌对起来,到时候我们稍稍推波助澜,就是科特迪瓦分裂和内战的前兆了。”
桑卡拉右手搓动一下,说道:“我就知道你们两位一定能帮我想到好主意,我原来还觉得科特迪瓦富有稳定,博瓦尼的名望也高,还有法国人保护,国内连反对武装都没有,根本是无懈可击,今天经过你们的分析后才发觉科特迪瓦其实内含一个巨大的炸药桶,只需要我们来挑动一下火星就行。”
“我和布基纳法索的都离不开两位,你们真的回了苏联,我一定会吃不好睡不好了……”
桑卡拉动情的说着,然后摇摇头:“不说了,多谢你们,在你们即将回国的时候我又麻烦了你们一次,实在是不好意思。”
“革命战友不必客套,桑卡拉,我们是过命的交情。”
哈尼耶夫两手撑着桌子向前探了探身子,目光坚定的说道。
桑卡拉的两眼闪烁了一下,点点头。
科特迪瓦的经济支柱就是农业,其中咖啡、可可、棕榈油、凤梨、腰果、棉花等几大经济作物为科特迪瓦贡献了接近50%的国内生产总值,争取了大量的外汇,要知道世界上有二百多个国家单位,科特迪瓦在世界各国里完全排不上号,但是在博瓦尼的大力发展下,小小的科特迪瓦成为了可可生产和出口的第一大国,咖啡生产和出口的第三大国,棕榈油凤梨和棉花的出口量也位居世界前列。
农业致富,这是无数落后国家的梦想,科特迪瓦几乎可以说是站在了第三世界国家中的第一排了,可是无数的农产品在国际上换来的财富却大都进入了“非洲圣人博瓦尼”的私人口袋,超过六百万的农民们仍旧挣扎在温饱线。
在这样完全无缘农业现代化的落后农业国家,人口牲畜和简易农具这三大耗材就是永恒的主题,本着人越多生产力越高的原则,科特迪瓦多年以来的政策就是不断吸收外来人口来发展农业。
在这个政策的支持下,各国难民和灾民进入科特迪瓦很方便,即使没有这个政策以非洲大区的机制,布基纳法索真想渗透到科特迪瓦也并不算难。
在哈尼耶夫和桑卡拉说好了以宗教为抓手对付博瓦尼的计划后的第二天,也就是1987年的11月18日,突击选拔出的二百多名保卫革命委员会的基层干部在经过总统桑卡拉的亲自培训和谈话后离开了瓦加杜古,被首都军团的卡车送去了西南大区的边境。
西南大区与科特迪瓦、加纳同时交界,是三国都重兵把守的大区,不过西南大区南部边境线越往西看守越松懈,多年以来很多布基纳法索的饥民都是从这里逃到了南方的科特迪瓦。
刚从中非共和国参加完非洲-毛里求斯共同组织大会,回到空空荡荡的科特迪瓦新首都亚穆苏克罗总统府的博瓦尼正在年轻美貌的妻子的怀中享受着她给自己进行着头部按摩。
这个纵横非洲数十年从未吃瘪的反社反供的资本主义战士尚且不知道一场来自瓦加杜古的反击即将到来了。
第149章 人与国,前途未卜
之后的日子里桑卡拉没有在打扰哈尼耶夫和波塔宁,只是让人送来了几箱子粮食和谷子酿造的土酒。
哈尼耶夫和波塔宁则安心住在大使馆里,每天除了喝酒就是跟第一矿业进行联系,帮助第一矿业和布基纳法索的相关部门协调资源,让当地政府帮助建立金矿场的初步基建。
波塔宁要更忙一些,因为他还得托家中的人筹措资金,购买设备等。
开采金矿的项目已经敲定,越早上马也就能越早见到收益,所以哈尼耶夫和波塔宁都有些着急。
很快新任大使也到了,尤金在举办了一次接风宴后就带着新任大使拜访桑卡拉总统和各位部长,苏联作为世界第一等的超级大国,布苏两国又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兄弟,苏联大使的地位非常特殊。
11月24日桑卡拉在总统府举办了一次舞会,邀请了所有的苏联人参加,既是给苏联面子,也是为即将离开布基纳法索的哈尼耶夫、波塔宁、伊万、彼得、尤金等人送行。
25日晚上,哈尼耶夫、波塔宁一行12人登上了回莫斯科的飞机。
这是一架专机,飞机上有桑卡拉为戈尔巴乔夫准备的一些象牙工艺品、豹子标本、狮子标本作为国礼,神圣且庄严,必须专机专用。
哈尼耶夫、波塔宁、伊万、彼得也都得到了布基纳法索为大家准备的许多布基纳法索的特产,整个飞机都被塞得满满的。
回程的飞机走的是另外一条航线,在埃塞俄比亚的亚的斯亚贝巴和阿塞拜疆的巴库停了两次加油补给后,第三程直接到了莫斯科。
飞机降落的时候莫斯科已经在下小雪了,这天是1987年11月27日下午,初冬的第二波寒风和冰雪已经来到了莫斯科。
外交部、内务部、卫生部、克格勃等四五个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等在飞机通道前。
等到哈尼耶夫一行陆续下机后,克格勃的专车就把众人接上,内务部则等着把布基纳法索的国礼和哈尼耶夫等人的私人礼物都搬下来进行检查消毒。
克格勃和卫生部、外交部、外贸部四个单位的十辆车离开机场直接去了首都陆军医院,按照正常流程,从传染病肆虐的非洲回来,所有人员都要第一时间进行体检观察,防止携带病毒造成传染。
因为涉及到了外交部、外贸部、克格勃三个部门的人员,检查也需要卫生部配合,因此在哈尼耶夫一行入院后,三个部门都留下来联络员,克格勃更是派人进行了看守。
在第二天检查结果出来,十二个人都没有染上传染性疾病,身体健康。
外交部、外贸部来了两个司长跟哈尼耶夫和波塔宁谈话,之后克格勃特工带着十二人回到了卢比扬卡广场11号,也就是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大楼。
哈尼耶夫和波塔宁两人已经洗脱了背叛党和苏维埃的一切罪责,也成了苏联和布基纳法索友好关系的推动者,更何况他们都有关系,哈尼耶夫还有巨大的名气,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对他们两人也是十分客气。
由于哈尼耶夫几人涉及到外交方面的事务,对他们的调查被分给了第二总局,二局的局长还专门出来跟哈尼耶夫和波塔宁见了见面,说了几句话。
大约两个小时后例行谈话结束了,七名克格勃特工留下工作,哈尼耶夫和波塔宁、伊万、彼得则被二局的工作人员客客气气送出了卢比扬卡广场11号。
卢比扬卡广场就紧邻克林姆林宫,此时已经是中午,哈尼耶夫看着远处富丽堂皇的克里姆林宫,知道戈尔巴乔夫八成就在里面,他目光锐利的盯着这个历史悠久的伟大宫殿,心中说道:不知道我有没有机会走进这座宫殿……
波塔宁揉了揉肚子,说道:“我饿坏了,维克托,咱们去找个馆子好好吃点吧。”
哈尼耶夫正要答应忽然看到了尤金指着不远处的一辆车,他定睛一看就见到降下来的车窗内是非洲司长库茹盖托斯基。
“吃不成了,我们领导来接我了,估计是要回部里再跟领导汇报一次。”
波塔宁冷哼一声:“老头子们就是事多。”
他嘟囔着也看到了不远处接自己的外贸部的车子,只能跟哈尼耶夫和尤金几人约了过几天一起喝点,而后就先去坐车了。
尤金转头说道:“维克托·弗拉基米尔维奇,咱们快去坐车吧,别让领导们等急了。”
一个小时后,哈尼耶夫四人见到了部长谢瓦尔德纳泽。
谢瓦尔德纳泽微笑着跟四人亲切握手并关心他们的身体情况,等到简单问候结束了,尤金和彼得、伊万就各自退了出去,办公室内只有谢瓦尔德纳泽和哈尼耶夫、库茹盖托斯基三人。
谢瓦尔德纳泽冷哼一声坐到自己的大办公桌后,斜着眼看哈尼耶夫,问道:“你在布基纳法索做了好大的事业,把我和总书记也给调动起来了,哈尼耶夫你胆子也太大了!”
库茹盖托斯基冷哼一声,等了哈尼耶夫一眼。
哈尼耶夫嘿嘿一笑,上前一步说道:“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总不看着桑卡拉政权被颠覆吧,再者说当时我们就和桑卡拉在一起,万一孔波雷等政变真成了,枪炮无眼我们是有很大风险丢性命的,我死了不要紧,可是让咱们苏维埃丢人可不行,所以我思前想后只能帮帮桑卡拉了……”
“理由你也不用讲了,反正总书记也不准备再追究你们了,我更不会追究你,可是我还是觉得你的胆子太大了,我看外交部是留不住您这位大人物,你还是回乌克兰去吧。”
谢瓦尔德纳泽没好气的摆着手,哈尼耶夫却不是没见过世面的出身,他丝毫不害怕,凑过去赔笑道:“您要是生我的气,您就罚我吧,我以后一定听话。”
谢瓦尔德纳泽指了指克林姆林宫的方向说道:“你少在这里嬉皮笑脸,我跟你说,总书记是不处理你们了,可是你们自作主张也确实过分,总书记很不满意,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要讨论你们的问题了,到时候也不用处理你,直接把你平调到远东最苦寒的楚科奇民族自治区当二十年官,你哭都没地方哭!”
哈尼耶夫心头一惊,问道:“您说的不会是真的吧?”
“你以为呢?”
谢瓦尔德纳泽冷哼道:“现在回来了,你就不要再出风头了,老老实实坐你的办公室,也不要搞事情,我会在总书记面前给你遮拦点,如果能平稳过去两三个月,总书记兴许就把你给忘了,到时候你和波塔宁才算是真的安全了,知道吗?”
哈尼耶夫知道自己作为苏联体制内的处级干部,虽说现在名义上没有罪了,但是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可是个小心眼,他如果真的怀恨在心,很有可能就按照谢瓦尔德纳泽的说法把自己发配到远东某个州去当官,到那个时候谢尔比茨基也拦不住。
这样哈尼耶夫就会耽误三四年的好光景,非得等到苏联解体了才能回到乌克兰,到那个时候再想成为乌克兰独立的领袖就有些难了。
挡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哈尼耶夫的政治抱负远比钱财重要,他决不能在最关键的这几年离开政治中心,所以哈尼耶夫现在是真的知道害怕了,他有些紧张的连连点头。
“我一切都听您的,部长阁下。”
上一篇:穿越五次,加入专业团队
下一篇:返回列表